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发展路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发展路径选择

【摘要】教育的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分析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产生的背景、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问题,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深化,促进基础教育的对外合作交流和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国际化;现状与问题;发展路径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三个方面扩大教育开放。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既有世界眼光又有民族精神的国际化人才。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趋势和格局,如何正确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人文软实力,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在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已普遍为中外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可。然而,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如何,基础教育的国际化道路该怎么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教育国际化产生及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是全球化现象之一。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和力量,是不受人们约束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探索和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顽疾。

1.我国教育国际化产生的背景

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组织幼童赴美欧留学,归国后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创新能力,在晚清起到非常大的震动,他们每个人的成就和价值观对晚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时期的留学日本潮,最有名的有王国维、鲁迅、周恩来等,他们引进了西方教科书(含日本),建立了清末的学制。1908年到30年代的初期的二十多年内中国派出了1000多人留美、留英,这些人中有名的很多,比如蔡元培、胡适、陶行知等,他们后来几乎都成为中国学术界中流砥柱。同期进行的还有一部分留法勤工俭学,最有名的有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朱德、聂荣臻等,他们回国后关注平民教育、职业教育,注重唤起民众普及教育,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1919年5月1日杜威到中国,带来了他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作为中国大学教育学、哲学还有师范的教材,其教育思想在民国有极大的影响。他在中国待了两年的时间,足迹遍布13个省市。解放后前30年国家基本处于封闭的阶段,整个面貌改变不大。从1978

年至今我国教育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留学已经成为潮流,留学归国人员已成各行各业精英,对中国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刺激很多,启发也很多。教育国际化,突破了小生产者的局限,看到了大千世界,观察体验学习了另一种文化,另一种文明,另一种社会的优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2.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升学率主导教育。满堂灌、大量背书、过度做作业、反复的考试。好的方面:学生的信息输入非常大,记忆能力很好,计算能力非常强,部分逻辑思维能力好,竞争意识很强。不好的方面: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严重缺乏,知识的迁移不够,信息处理能力不强,方法掌握不好,动手能力低下,实践能力低下,合作意识薄弱,研究能力不足,生活能力普遍低下,耐挫能力不好,价值观、道德素质下降,身体素质下降,心理素质下降。

应试教育主导的基础教育大背景下,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不高是必然的表现。很多学校的国际化往往只局限于与外国学校缔结友谊校,组织师生友好互访,组织学生夏令营、冬令营等浅层次交流,缺乏与对方文化、理念的深度接触的理解,更缺乏基于教育教学和课程的比较借鉴和对我国教育面临的瓶颈问题的改革与突破,缺乏过程和内容设计的交流,使得交流效果大打折扣。使得我们目前的人才观、培养机制、资源等方面仍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最大障碍在于有国际化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的人力资源稀缺。同时,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和考试形态与国际主流的形态差异巨大,造成对国际教育的学习、对话和融合的过程困难重重。

刚刚(2014年6月29日)结束的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梳理了当前推进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1)对教育国际化和基础教育的关系认识不一;(2)对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理解不全面;(3)缺少中间层面的具体评价标准和指导措施等。会议提出要积极开展多类型的教育国际化模式探索研究,力争形成中国特色教育国际化模式,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国际化主要载体的作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教育国际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四、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须努力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评价标准三方面着手深化改革。

1.革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革新的侧重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跨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促进区域与学校的内涵和特色发展。永远要牢记教育的宗旨是追求人的终身发展,重视批判性、多元性的教育理念。没有批判、没有求异思维就没有创新、没有事物的发展、没有世界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要有不同的看法,解题有不同的方法,特别在文科方面应该百花齐放的。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创新”这一重大课题。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社会管理的创新,人才至关重要。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对不同信息的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充满活力的竞争意识和国际化眼光,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要具备这些素质,与单一标准的、同质化、模式化的教育理念有着本质的冲突。要解决这一问题,出路就在于基础教育国际化。所谓国际化,不是在办学规模上贪大求洋,不是要求教师学生说话办事一律向国外看齐,更不是多出几次国、多办几个国际夏令营。基础教育国际化首先是思维方式的国际化、眼界的国际化、理念的国际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