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选修1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word教案
高中生物第一章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教学案浙科版选修1(最新整理)
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
培养基中需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2..本实验用LB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用LB固体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
3。
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而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4.。
实验室常用煮沸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一、微生物1.概念:微生物是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2.利用:生产抗生素,制作发酵食品,治理环境污染等。
二、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及生长因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3.培养基的类型(1)按物理性质分: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2)按目的用途分: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4.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1)细菌培养基要用蛋白胨和酵母菌提取物来配置,细菌喜荤.(2)霉菌培养基一般用无机物配制或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霉菌喜素。
5.微生物生长对pH的要求细菌要求在中性偏碱(6.5~7。
5)的环境中生长;真菌要求在中性偏酸(5。
0~6.0)的环境中生长。
三、无菌技术1.获取纯净培养物的方法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具体操作如下:(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1)概念:[填表]项目方法结果常用的方法消毒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灭菌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过滤灭菌(2)常用方法:[连线]四、分离细菌的两种方法比较项目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五、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1.大肠杆菌(1)特性: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2)繁殖: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1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 第1课时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 浙科版选修1
第1课时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习目标] 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实验原理。
一、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条件1.微生物(1)概念: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2)用途:许多种抗生素来源于放线菌和霉菌;酒由酵母发酵产生;腐乳由红曲霉和毛霉发酵制成;微生物能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在新能源领域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2.培养基(1)概念:培养基是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
(2)分类: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常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类营养物质,另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
通常细菌培养基要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来配制,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霉菌培养基一般用无机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
(3)酸碱性:细菌通常要求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霉菌要求在中性偏酸的环境中生长;因此,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
特别提醒有关培养微生物所需营养的三点提醒(1)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不同,所以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可能不同。
(2)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有机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能源。
(3)培养微生物时营养物质要协调。
营养物质过少不能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要,过多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3.灭菌操作(1)常见灭菌方法①对于培养皿、试管、三角瓶、镊子等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②对于不能加热灭菌的化合物,如尿素等,只能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但玻璃砂漏斗使用前也要在121℃下用纸包好灭菌。
③实验操作过程中,一般采用灼烧的方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2)高压蒸汽灭菌操作的要求①灭菌前各种用品均需用牛皮纸或报纸包好,在121℃下灭菌15min,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为其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
高中生物《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教案1浙科版
浙科版《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教学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
一、课标内容:
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二、教学要求
本部分“实验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与“实验3: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不作要求,只要求学生做1个实验,即“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2实验建议
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的实验中,要特别强调无菌操作,这是进行微生物实验中必备的操作要求,也是本模块多数实验的基本要求,应该让学生形成无菌操作的行为习惯。
无菌操作,既包括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也包括各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同时还要求在接种时,不能带有其它杂菌,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刻让学生保持这种无菌意识。
在菌落和菌种种类的辩认时,要教会学生能大致区分细菌、放线菌与酵母菌菌落,有些用肉眼不能判断的菌落也可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推断。
浙科版选修1实验1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
B)
3、在平板划线操作中,错误的是 ( C )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B.将烧红的接种环在火焰旁边冷却 C.接种环在平板上的划线位置是随机的 D.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在适当的稀释浓度下, 可以培养到相互分开的单菌落
倒平板
制斜面
(五)、 纯化 分离 方法
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一)划线分离法(接种环)
操作: 用蘸有菌液的接种环(只蘸一次)在固体培养 基表面连续划线。 结果: 接种环上菌液减少 细菌分散 单细菌 细菌间距离加大 单菌落
(二)涂布分离法(玻璃三角刮刀)
操作: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0.1ml不同稀 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 结果:适当的稀释度 单细菌
细
毒
菌
2.微生物包括五类
放线菌 真 菌
原生动物
大肠杆菌
酵母菌
放线菌
链球菌
艾滋病病毒
肺炎双球菌
曲霉菌
菌落 (1)概念 P20第七行
(2)菌落形状、颜色、大小 等特征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 据。
培养皿涂布杂菌形成的菌落
实验器材
洗耳球
移液管
移液枪
玻璃刮刀(涂布棒)
接种环
超净工作台
摇床
(一)培养基
(三)无菌操作
•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菌
(1)灭菌
① 概念: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 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② 方法:a 灼烧灭菌 b 干热灭菌 c 高压蒸汽灭菌
a.灼烧灭菌
注意适用范围
微生物的接种工具 (接 种环、接种针)或其 他金属用具直接在火 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
浙科版高二生物选修1_《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教案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习目标】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化纤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教学重点】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大肠杆菌的无菌操作和灭菌技术;大肠杆菌的特点及实验室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学难点】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大肠杆菌实验的无菌操作技术及实验室安全事项的解读。
【实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生物选修1第1部分实验1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
本次课程主要包括了本次实验的目的、大肠杆菌的特点、无菌操作和灭菌的方法、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内容。
在前一节介绍了实验室规则和生物技术概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并且经过生物必修三册书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细菌的相关知识,并对一些特殊细菌的筛选和鉴别有了一定的了解。
故本次实验教学既是对学生前面学的理论知识的深化,同时也为学生将要学到的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等内容奠定了比较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选了选修1这门课的高二学生,在实验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相关知识,本次实验主要是学生在掌握细菌的相关知识后学习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很好地实现了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从而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展开。
但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还不熟悉,需要教师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验实践中。
同时,教师需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上符合实验室规范,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逐一说明,保证实验的有序性与安全性。
【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活动】教师展示饮用水净化、消毒灭菌、检测、出品的简略过程,抛出在检测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某一微生物作为指标来进行检测,从而引出本次实验的材料—大肠杆菌(展示图片)。
高中生物 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1 浙科版选修1
高中生物第一部分《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1 浙科版选修1微生物的利用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一、课标内容: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二、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发展要求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实验原理。
说明实验2和实验3不作要求。
三、知识要点:1、微生物是指结构、形体的细胞、细胞或细胞结构的生物,如。
绝大多数微生物与传染病无关,对人类,有多种用途。
2、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从形态上分为菌、菌、菌(弧菌)。
细菌结构上,有,无,只有一环状。
有些细菌外有荚膜和鞭毛。
有些细菌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
当环境适宜时,休眠体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细菌繁殖方式: 繁殖,速度很快。
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
他是的重要依据。
细菌在基因工程中应用广泛,可为其提供载体,也可作为细胞。
细菌用革兰氏染色法分为革兰氏菌和菌两大类,区别在的成分不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厌氧的肠道菌。
3、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分:培养基、培养基、培养基。
其中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用于。
细菌扩大培养要用培养基,细菌分离要用培养基。
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和。
是消除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划线分离法,方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但操作。
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细菌,霉菌。
通常细菌培养基要用和提取物来配制,还要加入一定的,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霉菌培养基一般用配制或豆芽汁即可。
尽管培养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含有、、和等营养物质。
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等的要求。
如细菌需要环境,霉菌需要环境;厌氧生物需要控制含量。
有的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特殊营养物质。
4、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篇一: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教学提纲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教学提纲实验目的1. 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 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3. 说明大肠杆菌的培养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实验材料1. 配制LB液体培养基,蛋白胨0.5g,酵母提取液0.25g,氯化钠0.5g,加水50mL溶解。
2. 配制LB固体培养基,蛋白胨0.5g,酵母提取液0.25g,氯化钠0.5g,琼脂1g,加水50mL溶解(配制LB固体培养基是用来倒平板和倒试管斜面)。
实验步骤1. 培养基灭菌。
在两个15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mL LB液体培养基和50mL LB 固体培养基(刚配好,尚未凝固),加上封口膜(一种塑料薄膜,中间有小孔的滤膜。
既可以通气,又不使细菌进入。
)。
将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放入高压灭菌锅中,1kg压力灭菌15min(有压力时开始计时)。
同时将需要灭菌使用的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和所用器械(接种环、镊子等)等一块灭菌。
2. 倒平板,倒斜面。
灭菌后。
待高压锅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时,打开锅盖,将有培养基的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等放在灭菌后的超净工作台上。
超净工作台操作:打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注意:打开紫外灯后人必须离开),持续30min,关闭紫外灯,打开过滤风和白炽灯。
将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和培养皿放在灭菌后的超净工作台上后,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出酒精棉球擦拭桌面,并用酒精棉球擦手。
待固体培养基冷却到60℃时(手放上还有些热的时候),在酒精灯火焰旁,以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夹持含有固体培养基的三角瓶的封口膜,右手其他三个手指拿着三角瓶;左手拿着培养皿,并打开上盖的一边,将三角瓶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1 个培养皿中。
倒入后立即置于水平位置上,轻轻摇晃,使培养基铺满培养皿底,待凝,使之形成平面。
倒斜面(试管内空白斜面),用玻璃漏斗倒入试管内,每试管2mL。
2018-2019学年浙科版选修1 第一部分 第1课时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学案
探究 2——归纳概括
2018-2019 学年
1.培养基的成分
营养物质
定义
作用
主要来源
碳源
能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物质和 一些代谢产物,有些也是 异养生物的能源物质
无机碳源:CO2、 NaHCO3 等;有机碳 源:糖类、脂肪酸、 石油等
氮源
能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 的代谢产物
常用方法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灭菌
较为温和
强烈
煮沸消毒、化学药剂消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毒、紫外线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
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
全部微生物
不能
能
2.几种消毒和灭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类型
适用范围
操作方法
煮沸 消毒法
日常生活
100 ℃煮沸 5~6 min
消毒 方法
巴氏 消毒法
化学 药剂
分,就不能用此方法,A 项错误;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用紫外灯灭菌 30 min,同时还需打开
过滤风,C 项错误;灭菌后的培养基、器具不一定达到了完全无菌,而且要防止二次污染,
D 项错误。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word学案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word学案1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一、课标内容: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二、教学要求:差不多要求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进展要求讲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实验原理。
讲明实验2和实验3不作要求。
三、知识要点:1.微生物是指结构、形体的细胞、细胞或细胞结构的生物,如。
绝大多数微生物与传染病无关,对人类,有多种用途。
2.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从形状上分为菌、菌、菌(弧菌)。
细菌结构上,有,无,只有一环状。
有些细菌外有荚膜和鞭毛。
有些细菌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
当环境适宜时,休眠体又能够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细菌繁育方式: 繁育,速度专门快。
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育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状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
他是的重要依据。
细菌在基因工程中应用广泛,可为其提供载体,也可作为细胞。
细菌用革兰氏染色法分为革兰氏菌和菌两大类,区不在的成分不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厌氧的肠道菌。
3.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分:培养基、培养基、培养基。
其中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半固体培养基可观看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用于。
细菌扩大培养要用培养基,细菌分离要用培养基。
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和。
是排除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划线分离法,方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但操作。
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纳不同的培养基配方,细菌,霉菌。
通常细菌培养基要用和提取物来配制,还要加入一定的,以坚持一定的渗透压;霉菌培养基一样用配制或豆芽汁即可。
尽管培养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一样都含有、、和等营养物质。
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等的要求。
如细菌需要环境,霉菌需要环境;厌氧生物需要操纵含量。
有的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专门营养物质。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教案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
2. 学会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
3. 掌握大肠杆菌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无菌技术的操作要点,大肠杆菌的鉴别方法。
2. 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要点,大肠杆菌的鉴别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培养皿、接种环、试管、试剂等。
2.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株、培养基等。
3. 教学课件: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大肠杆菌鉴别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大肠杆菌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无菌技术的操作要点,大肠杆菌的鉴别方法。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实验,讲解并演示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大肠杆菌的生长特点,讨论鉴别方法的正确性。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无菌技术的操作要点和大肠杆菌的鉴别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但部分学生在无菌技术操作中仍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也需要加强培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学生无菌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分析能力和鉴别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常见细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2. 探讨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简介大肠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疫苗研发等。
八、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设备和细菌培养的基本流程。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浙科版选修一
微生物的利用: 抗生素;酒;腐乳;污水治理……
历史小资料
19世纪中期,关系到法国经济命脉的酿造业 曾一度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生产过程中,出 现了葡萄酒变酸、变味的怪事。经过一番研究,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现,导致生产失败的根源 在于发酵物中混入了杂菌。
称量
酵母提取物
蛋白胨
NaCl
液体LB培养基的配方
培养基成分 蛋白胨
酵母提取物
各成分的量 0.5g 0.25g
NaCl
0.5g
H2O加至50ml来自固体LB培养基 每100ml 液体LB培养基中加入2g琼脂,摇匀,灭菌。
灭菌
培养皿壁上 不能沾有培 养皿,否则 容易污染。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 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 温度?
清洁和消毒灭菌酒精灯火焰附近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操作程序培养基配制器具和培养基灭菌倒平板微生物接种斜面液体恒温箱中培养分离纯化液体平板划线培养菌种的保存斜面准备阶段培养阶段准备阶段lb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11
微生物(microorganism)
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 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酒精灯火焰附近 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
围的物品相接触。 ……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操作程序
培养基配制
准备
器具和培养基灭菌
阶段
倒平板
微生物接种(斜面→液体)
培养 阶段
恒温箱中培养 分离纯化(液体→ 平板划线)
培养,菌种的保存(斜面)
准备阶段
LB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
培养基的分类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教案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大肠杆菌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解大肠杆菌在微生物学中的研究意义。
3. 掌握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大肠杆菌的定义和特点。
2. 大肠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3.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大肠杆菌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大肠杆菌的重要性。
2. 讲解大肠杆菌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其在微生物学中的研究意义。
3. 引导学生掌握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大肠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
2. 理解大肠杆菌的结构组成。
3. 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理特性。
教学内容:1. 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杆状、革兰氏阴性等。
2. 大肠杆菌的结构组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3. 大肠杆菌的生理特性:发酵、产酸、产生气体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掌握其外观特点。
2. 讲解大肠杆菌的结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其内部结构。
3. 介绍大肠杆菌的生理特性,引导学生了解其代谢特点。
第三章:大肠杆菌的分离教学目标:1. 掌握大肠杆菌的分离方法。
2. 了解大肠杆菌的分离原理。
3. 学会使用相应的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1. 大肠杆菌的分离方法:平板划线法、涂抹法等。
2. 大肠杆菌的分离原理:选择性培养基、抑菌剂等。
3. 实验操作技巧:无菌操作、接种工具的使用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大肠杆菌的分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2. 介绍大肠杆菌的分离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其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
3. 演示实验操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无菌操作和接种工具的使用。
第四章:大肠杆菌的培养教学目标:1. 掌握大肠杆菌的培养条件。
2. 了解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
3. 学会观察和记录大肠杆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内容:1. 大肠杆菌的培养条件:温度、pH、氧气等。
2. 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液体培养、固体培养等。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增殖实验教案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增殖实验教案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增殖实验教案一、前期分析(一)、学习任务分析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增殖是浙科版生物学选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
在水和食品中检出,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大肠菌群数常作为饮水、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指示菌。
了解掌握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增殖,可以让学生从实际更加了解大肠杆菌,对学生建构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
(二)、学习者分析所教的学生是高二年级理科班的学生。
他们之前没有学习过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对于这一块内容不仅缺乏实际经验还缺乏理论知识。
但是已经学习过原核生物。
且理科班的学生一般来说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二、教学设计思想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进行验证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明确说出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特点,简要阐明大肠杆菌的主要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微生物培养技术。
2. 过程与方法:参与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增殖的过程,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培养微生物。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世界,认同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四、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五、教学难点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六、课前准备经过高压灭菌的伊红-美蓝培养基、培养皿、漏斗、醋酸纤维素滤膜、三角瓶、抽滤瓶、镊子若干。
七、教学过程首先提问同学,“一般都是如何检测自来水以确保饮水安全?”。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这次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查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
在实验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大肠杆菌,然后重点讲一下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强调安全和注意事项之后再开始实验。
(一)理论知识1.大肠杆菌的性质和主要特点(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著名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大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1%。
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K,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教案浙科版选修1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一、大肠杆菌1.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在肠道中,大肠杆菌一般对人无害,但也有一些菌株可以侵袭肠黏膜并产生毒素,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泌尿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3.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二、实验内容1.本实验的内容是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
分离后,一个菌体便会形成一个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2.本实验用LB液体培养基(通用的细菌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
培养后再在LB固体平面培养基上划线进行分离,随后培养基上便会形成一个个单独的菌落。
三、细菌的培养和分离1.细菌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20分钟分裂一次。
人们在培养细菌时,一般用接种环转移带菌的培养物。
接种时,先将接种环在明火上烧红后冷却,再操作。
2.细菌的分离(1)划线分离法:在液体培养基中,只要接种后培养8 h,每毫升培养基中就有几亿个细菌。
可用接种环蘸菌液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减少,因此,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
在固体培养基培养10~20 h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
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
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分离细菌,将污染的杂菌除去。
接种环在取菌种前和划线前都要灼烧、而后都要冷却、操作完毕后又要灼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涂布分离法: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然后取0.1 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加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基础知识和操作过程梳理一、大肠杆菌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细菌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细菌无成型的细胞核,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
由于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无荚膜,多产生外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有荚膜,多产生内毒素。
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更为敏感。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异养兼性厌氧型肠道杆菌。
在肠道中一般对人无害,但任何大肠杆菌进入人的泌尿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的应用,它的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它也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
二、培养基配置
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化合物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有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能源。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但不一定需要外界补充,有的微生物可以自身合成。
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我们一般用LB液体培养基来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可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
以下为本实验中培养基配置步骤:
1.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
蛋白胨0.5g,酵母提取物0.25g,氯化钠0.5g,加水50m l。
配置LB固体培养基时还需加1g琼脂
2.溶化:加热熔化,用蒸馏水定容到50mL。
配置LB固体培养基时还需加琼脂,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3.调pH:用1mol/L NaOH溶液调节pH至偏碱性。
4.灭菌:在两个25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ml LB液体培养基和50ml LB固体培养基,加上棉塞。
将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放入灭菌锅内,1kg压力灭菌15min。
5.倒平板:灭菌后,待固体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其过程是:①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左手拔出棉塞;②右手拿三角瓶,使三角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③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三角瓶口的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倒过来放置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
向培养皿中转移已灭菌的培养基时,也不要把培养基沾在皿壁上。
否则,空气中杂菌会在这些粘附培养基上繁殖,并污染皿内培养基。
三、灭菌和消毒
1.无菌技术:①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④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方法:①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煮沸消毒法;②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巴氏消毒法;③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紫外线进行物理消毒;④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酒精进行消毒3.灭菌方法: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②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③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4.比较消毒和灭菌:
比较项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消灭微生物的数量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较为温和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不能
灭菌强烈全部微生物能
5.注意事项:①实验中用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造成污染。
灭菌后,通常在60~80℃烘箱中除去灭菌时的水分;②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有利于锅内温度升高,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加热结束切断热源后,要使温度自然降低,气压务必降至零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容器中的液体暴沸;③在用任何器皿转接时,瓶塞和封口膜只能夹在手上,不许放在台面上,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④培养基一定不能沾在三角瓶口、试管管口和培养皿壁上,否则容易污染;⑤接种时要胆大心细,动作快捷,这是减少污染的关键;
⑥接种后,培养皿必须倒放(盖在下方)在恒温培养箱中,如正放则水蒸气在盖上凝成水滴,滴到接种后的培养基表面,水流扩散会使菌落扩散,就很难形成单菌落了。
四、细菌的分离
1.划线分离法:用接种环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菌也逐渐减少。
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
在培养10~2 0h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
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
其操作步骤是:将培养皿底部用拇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
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取少许菌悬液,迅速送入培养皿内,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 3~5条,转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然后再用同样方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
划线时,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3 0°角左右。
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
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恒温箱培养。
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涂布分离法: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到10-5~10-7之间,然后取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
通常每个培养皿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适合。
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在斜面上扩增培养后,再做功能性实验。
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
细菌的两种分离法各有优点,都可采用。
五、菌落和菌种种类的辨认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状、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
细菌的菌落表面一般是光滑而湿润的,有黏稠性,多数透明或半透明,但也有细菌的菌落表面是干燥、有褶皱的;放线菌由于有纤细的菌丝并可产生孢子,所以菌落表面是紧密的绒状、坚实多皱,长孢子后就成粉末状,由于菌丝和孢子有多种色素,所以在菌落培养基底部和菌落表面都有不同的颜色,菌落不易用接种环挑动;酵母菌落类似于细菌菌落,表面光滑而湿润,有黏稠性但大多呈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如果菌落无法辨认,只有借助于显微镜观察。
在显微镜下细菌一般为杆状、球状和弧状,直
径都在1um左右;放线菌菌丝是没有横隔的分枝丝状体,气生菌丝顶端分裂成串状孢子,孢子丝有直线形、螺旋状、弯曲式或轮生等;酵母有卵圆型或丝状,但卵圆形细胞大于细菌,直径约5~7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