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

合集下载

鱼类养殖的四个阶段

鱼类养殖的四个阶段

鱼类养殖的四个阶段
鱼类养殖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种苗培育阶段、育成阶段、
生长阶段和收获阶段。

首先是种苗培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鱼苗被孵化出来并在特定
的环境中进行培育,以确保它们的健康和生长。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
选址、水质调节、饲料管理等工作,以确保鱼苗能够健康成长。

其次是育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鱼苗被转移到更大的养殖场所,以便它们能够有更多的空间生长。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监测饲料摄入量、水质、疾病防控等方面,以确保鱼类的健康成长。

接着是生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鱼类开始迅速生长,并需要更
多的饲料和更大的生长空间。

养殖场通常需要加强管理,包括定期
清理池塘或鱼缸、控制水质、防治疾病等工作,以确保鱼类的生长
环境良好。

最后是收获阶段。

在这个阶段,养殖户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鱼
类的生长情况,决定何时收获鱼类。

收获阶段通常包括捕捞、分级、包装和运输等工作,以确保鱼类在最佳状态下进入市场。

总的来说,鱼类养殖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种苗培育阶段、育成阶段、生长阶段和收获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养殖户进行细致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鱼类能够健康成长,并最终进入市场。

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养殖技术—苗种培育

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养殖技术—苗种培育

二、鱼苗种类和质量鉴别
鉴别方法
2、质量鉴别
优质苗
劣质苗
体色 游泳情况 抽样检查
群体色素相同,无白色 死苗,身体清洁,略带 微黄色或稍红
在容器内,将水搅动产 生旋涡,鱼苗在旋涡边 缘逆水游泳
群体色素不一,为“花 色苗”,具白色死苗。 鱼体拖带污泥,体色发 黑带灰
鱼苗大部分被卷入旋涡
在白瓷盆中,口吹水面, 在白瓷盆中,口吹水面, 鱼苗逆水游泳。倒掉水 鱼苗顺水游泳。倒掉水 后,鱼苗在盆底剧烈挣 后,鱼苗在盆底挣扎力 扎,头尾弯曲成圆圈 弱,头尾仅能扭动
明显,起自鳔前, 椭圆形,较狭
达肛门之上
长而小,
距头部近
灰黑色,明显直 达尾端,在 鳔处略向背 面拱曲
明显,自鳔前到 尾部,但不 到脊索末端
椭圆形,较狭 长。前端 钝,后端 尖
椭圆形,前端 钝,后端 尖
黄色,较直,在 椭圆形,较鲢
肛门后不明
大。距头

部远
尾小,笔尖状, 具红色血 管丛,俗 语称“红 尾巴”
必须通过孔径0.061mm(250目)或 0.054mm(300目)的密筛绢网过滤, 第一次进水约20-30cm,
一、确保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
3、轮虫土池培养技术
(4)施肥
(5)接种
(6)维持藻类饵 料的丰富
(7)采收
一般每667平方米池施发酵鸡粪100-150kg 为基肥。施肥时,先将1/2的鸡粪肥均匀 撒于池内,其余1/2堆在池塘四周
三、鱼苗培育方法
2.鱼苗放养
(1)鱼苗的放养密度 将鱼苗一次养至夏花,每平方米可放养150~200尾; 若将鱼苗养至乌仔分池,每平方米可放养400~800尾 ;乌仔养至夏花,每平方米可放乌仔50~80尾。一般 青鱼、草鱼鱼苗放养时可稀一些,鳙、鲢、鲮适中, 鲤、鲫可密一些。

鱼种的培育

鱼种的培育

鱼种的培育夏花分塘后到年底,养成规格12-15厘米、体重30-40克的1龄鱼种为春花鱼种。

青、草鱼生长周期为3-4年,有的地方又把1龄鱼种养成500克的2龄鱼种。

1、鱼种池:为培育大规格鱼种,建议修建专用鱼种池,面积3-5亩、水深约2米。

夏花鱼种下塘前的准备工作与鱼苗池相同。

2、放养: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

一般采用混养,以鲤鱼为主的,鲤鱼60%、草鱼5%、鲢鱼30%、鳙鱼5%;以鲢鱼为主的,鲢鱼60%、鳙鱼10%、鲤鱼20%、草鱼10%;以草鱼为主的,草鱼60%、鲤鱼5%、鲢鱼30%、鳙鱼5%。

3、放养密度:取决于饵料、培养技术、池塘条件、生长期及鱼种出塘规格。

单养放养密度:若每亩放养夏花6000尾,育成规格12-15厘米;若每亩放养9000尾左右,育成规格9-12厘米。

混养密度可按比例推算。

4、日常管理:⑴以鲢或鳙鱼为主的池塘,放养前要施基肥,放养后适时追肥,并投喂一定量谷物饵料;草鱼、鲂鱼为主的池塘,以青饲料为主,并投适量精饲料;以鲤鱼为主的池塘,投喂颗粒饵料;以青鱼为主的池塘,施绿肥或粪肥。

⑵坚持“四看”(看季节、看天、看水、看鱼)和“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原则投喂。

早春晚秋水温低应少投,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大雨不投,水肥少投,水瘦多投,摄食旺盛多投,食欲不振少投。

日投饵2次,上、下午各1次,定时投喂。

投喂量相对固定,不能忽多忽少。

饵料新鲜、清洁适口,投饵应固定位置。

⑶日常管理与鱼苗放养相同。

食台要消毒,预防鱼病发生。

5、并塘和越冬:秋末冬初,水温10℃以下时,按鱼种类、规格分类并塘。

我国北方冬季长,气候寒冷,必须保证鱼种安全越冬。

越冬鱼塘8月后不施有机肥,结冰前调节水质,即把池塘老水排掉2/3,注入新水,并施无机肥,每亩施尿素2-3公斤,水透明度保持约30厘米。

冬季清扫冰面积雪,有利阳光透射,结冰后每月换水20厘米。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种苗选育与培育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种苗选育与培育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种苗选育与培育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水产养殖已经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水产养殖业中,鱼类的种苗选育与培育技术是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种苗选育与培育技术进行探讨。

一、鱼类种苗选育技术鱼类种苗选育技术是指通过选择优良的鱼类个体进行配对繁殖,培育出具备良好品质和生长性能的鱼苗。

在选育中,首先需要筛选出优良的种鱼个体,这些个体要具备较好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其次,通过人工控制配对,确保种鱼的血统纯正。

最后,根据养殖需求,选育出具备高品质和高产量的鱼苗。

1.1 优良种鱼选择优良种鱼的选育是选育高品质鱼苗的基础。

选择种鱼时,要从生长速度、体型比例、免疫力等方面进行考察。

同时,注重选择优良的亲本,确保遗传优势能够通过后代传递下去。

1.2 血统纯正保证为了保证种鱼的血统纯正,需要进行人工控制配对。

在配对过程中,要遵循基因交换的原则,避免近亲交配导致的遗传缺陷。

此外,利用基因检测等现代技术手段检测种鱼的血统,也是保证血统纯正的重要方法。

1.3 繁殖环境控制为了提高优良种鱼的繁殖成功率,需要对繁殖环境进行精细控制。

包括控制水质、温度和光照等因素,以及提供合适的产卵基质等。

二、鱼类种苗培育技术鱼类种苗培育技术是指在选育出优良种鱼后,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技术手段,使鱼苗获得良好的生长和发育。

2.1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鱼类种苗培育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鱼类的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并在投喂过程中控制好饲料的种类、数量和投喂频次。

此外,定期检测鱼体生长情况,对饲料进行调整和优化。

2.2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环境是鱼类种苗生长发育的基础。

要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温度、溶解氧、PH值、氨氮等。

针对不同鱼种的特性,合理调控水质,保持适宜的水质环境,提供良好的养殖条件。

2.3 疾病防控在水产养殖中,鱼类的疾病防控是至关重要的。

鱼苗鱼种培育基本流程

鱼苗鱼种培育基本流程

鱼苗鱼种培育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鱼苗鱼种培育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养殖过程中的成败。

鱼苗鱼种培育(饲养)

鱼苗鱼种培育(饲养)
• 鲤苗体长12mm之前,单个在池塘浅水处游 动,15mm左右时开始成群在深水层活动。
2 对水质的要求
• 苗种池应保持充足的溶氧量,以保证鱼苗、 种旺盛代谢、迅速生长的需要;
• 对pH的要求比成鱼严格,适应范围小,最 适pH值为7.5~8.5;
• 盐度:苗、种的适应力比成鱼差,在盐度 为3的水中生长缓慢,成活率很低。鲢苗在 盐度为5.5的水中不能存活;
4 每个发育阶段的长短还受外界条件(营养、 温度、水质等)的影响;
– 营养不足,温度过低<13℃或缺乏食物,仔鱼 便停止发育以至死亡;
– 早期发育阶段对水温变化的适应力低于晚期 各阶段;
– 发育阶段通常与体长有密切关系,当营养和 水温条件不好时,生长慢。体长不能达到应 有的长度,而不能转入下一发育阶段。
• 鱼苗鱼种培育的中心问题 是提高成活率和成长率。
第一节 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一 鱼苗鱼种培育期的发育特点 1 鱼类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 鱼苗、鱼种培育期正处于胚后发育的
仔鱼(larva)、 稚鱼(juvenile)、 幼鱼(young) 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其形态结构 和生态生理学特征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
• 计算公式:
• 体长日增长量(GL)=(L2-L1)/(t2-t1) (cm/d)
• 体重日增长量(GW)=(W2-W1)/(t2-t1) (cm/d)
• 式中L1 、W1 ,L2 、W2 分别代表t1和 t2时 的体长和体重。
3) 相对生长:绝对增长量占前后2次测定的 累积生长的平均值的百分数。通常叫日 (月、年)增长率或增重率。
2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发育过程中通常是逐 渐的量变与较迅速的质变相交替;两个质 变这间的量变时期称为发育阶段;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鱼类增养殖包括养殖和增殖两部分鱼类养殖部分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化养鱼、箱养鱼等;鱼类增殖部分包括天然水域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我国鱼类增养殖技术的立足点是池塘养鱼。

《鱼类增养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除了自身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之外还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此本课程还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课理论与实验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掌握鱼类增养殖的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水产增养殖生产与科研及社会服务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国内鱼类增养殖的生产与科研动态及发展趋势。

熟悉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掌握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饲养、生产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熟悉饵料及饲料的种类、特点掌握饵料的投喂方法。

熟悉鱼类肥料的种类及其特点掌握养鱼施肥的方法。

掌握养殖水体的物理、化学特性生物特性及其动态关系掌握水质调节的方式、方法。

了解饲养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饲养管理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控制;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池塘养
殖食用鱼等。

胭脂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

胭脂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
按照药物说明使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避免过量或不足。
观察与记录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鱼的行为和病情变 化,记录治疗效果。
休药期
确保在出售前一段时间停止用药,确 保食品安全。
05
养殖效益与实例分析
养殖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通过养殖胭脂鱼,可以获得较高 的经济回报,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社会效益
养殖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如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 物流运输等,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 机会。
康。
疾病预防措施
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换水,维持良好的水环境。
加强检疫和消毒
对新引进的鱼种进行检疫,对养殖工具和鱼 池进行消毒。
合理投喂
选用优质饲料,避免饲料变质。
免疫预防
通过注射疫苗或内服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免 疫力。
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对症下药
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 生素、抗寄生虫药等。
用药剂量与疗程
养殖经验总结与建议
经验总结
养殖胭脂鱼需要选择合适的池塘和饲料,注重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
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业,并加强技术指导和市 场信息服务。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胭脂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胭脂鱼养殖概述 • 苗种培育 • 成鱼养殖 • 疾病防治 • 养殖效益与实例分析
01
胭脂鱼养殖概述
胭脂鱼简介
01
02
03
生物学特征
胭脂鱼是一种淡水鱼类, 体型修长,呈纺锤形。体 色鲜艳,呈红色或橙黄色 ,背部有深色条纹。

鳜鱼养殖技术—苗种培育

鳜鱼养殖技术—苗种培育

1
与摄食习性
仔鱼出膜后8~10d,长至12.5mm左右,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 以捕捉活鱼苗为食,此时消化器官发育完善,胃膨大呈“T”形, 且胃壁增厚。幽门垂逐步发育到200个以上,是重要的辅助消化 器官。
仔鱼喜食活动能力强,体质健壮的饲料鱼。被捕食的鱼苗只要 其横断面的最大周长小于鳜鱼口裂周长即可被吞食。
3
饵料鱼的准备
①鳜鱼苗开口适口饲料
鱼的生产孵出的仔鱼经3~5d发育,鱼苗能水平 游动时,即开始主动摄食,此时必须及时投喂 适口的饲料鱼苗,才能保证鳜鱼苗开口成功。
3
饵料鱼的准备
②后期饲料
在鳜鱼催产时应同步进行饵料鱼培育,可附设 配套的鱼池专池培育,根据鳜苗种不同时期的 日粮,推算后期所需饲料量,做到有计划地培 育饲料鱼。 选用3~ 5个鱼池分不同时间投放,或按不同放 养密度同时投放,以控制其生长,达到鳜鱼所 需饵料鱼的规格。
(1)
一级培育
鳜鱼苗在孵化桶内,在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 微流水环境中,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在生 活习性上,7mm以上的鳜鱼苗更适合于静水中摄 食、生长。因此,应及时转移到二级培育池培 育。
(2)
二级培育
鱼苗长至7mm的鳜鱼苗仍不宜池塘培育,应该放 在水体交换方便、水质清晰的小型水泥池内或 网箱中进行培育。
、六 苗种培育
1 鳜鱼仔鱼消化器官的发育与摄食习性
2
鳜鱼种不同阶段的日粮
3
饵料鱼的准备
4
鳜鱼苗种培育技术
5
鱼病防治
6
夏花育种的运输
6 夏花育种的运输
鳜鱼苗种奈氧的能力,不及家鱼苗种,故其鱼 苗或鱼种的运输密度要比家鱼要低一些。 用塑料袋充氧运输鳜鱼苗,塑料袋规格尾长 0.6m,宽0.4m,每袋装运鳜鱼苗不超过4万尾。 用塑料袋转运夏花鱼种。此时正值高温季节, 每袋装400尾~500尾,24h连续运输,成活率可 达95%以上,为保证运输的安全,可采取冰降温 措施。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34 科普惠农
养殖技术
【YANGZHIJISHU 科普惠农
塘可分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两
(三)放苗前检查池水水质
种方法,一般采用干塘清塘法,
放苗前1~3d要对池水水质
在水源不便或无法排干池水的 做一下检查。
情况下才带水清塘。
其目的是:
②漂白粉清塘
1.测试池塘药物毒性是否消
漂白粉清塘的效果与生石 失。方法是从清塘池中取一盆底
(一)鱼苗培育前的准备工作 ! " # $ % & 鱼苗池的选择标准:要求 有利于鱼苗的生长、饲养管理 和拉网操作等。具体应具备下 列条件: 1.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水质清新,无任何污染。因为鱼 苗在培育过程中,要根据鱼苗的 生长发育需要随时注水和换水, 才能保证鱼苗的生长。 1.2池形整齐,最好鱼池应 向阳、长方形东西走向。这种鱼
二、鱼苗放养
(一)放养密度 鱼苗的放养密度对鱼苗的 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有很大影响。 密度过大鱼苗生长缓慢或成活 率 较 低 ,发 塘 时 间 过 长 ,影 响 下 一步鱼种饲养的时间。密度过 小 ,虽 然 鱼 苗 生 长 较 快 ,成 活 率 较 高 ,但 浪 费 池 塘 水 面 ,肥 料 和 饵料的利用率也低,使成本增 高。放养密度对鱼苗生长和成活 率的影响实质上是饵料、活动空 间和水质对鱼苗的影响。鱼苗密 度 过 大 ,饵 料 往 往 不 足 ,活 动 空
间小 (特别是培育后期鱼体长大 时),水质条件较差、溶氧量低,因 此鱼苗的生长就较慢、体质较 弱,致使成活率降低。 在确定放 养密度时,应根据鱼苗、水源、肥 料 和 饵 料 采 源 、鱼 池 条 件 、放 养 时间的早晚和饲养管理水平等 情况灵活掌握。目前,鱼苗培育 大都采用单养的形式,由鱼苗直

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

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

食而并非滤食,其口径大小相似,因此适口食
物的种类和大小也相似,均以轮虫和无节幼体、 小型枝角类为食。
2.全长12mm~15mm的鲢、鳙、草鱼等鱼苗
其口径虽然相似,但由于鳃耙的数量、长 度和间距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因此,摄食方式 和食物组成(适口食物的种类和大小)开始分 化。鲢、鳙鱼的鳃耙数量多,较长而密,因此 摄食方式开始由吞食向滤食转化;草鱼(包括 青鱼和鲤鱼)则仍然是吞食方式。鲢和鳙的适 口食物为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也有较少量 的无节幼体和较大型的浮游植物;草鱼等则主 要食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并开始吞食小型 底栖动物。
2.稚鱼期
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
鳞片以至全身被鳞,全长1.7cm~7.0cm。乌仔、
夏花和7cm左右的鱼种属于稚鱼期。 3.幼鱼期 全身被鳞,侧线明显,胸鳍
条末端分枝,体色和斑纹与成鱼相似。全长
7.5cm以上的鱼种属于幼鱼期。
4.性未成熟期 龄的家鱼属于此期。
5.成鱼期
具有成鱼的形态结构,但
3.“困花”苗
鱼苗胸鳝出现,但膘(俗称腰点)还尚未充 气,不能上下自由游泳,此阶段称困花苗。困
花苗在静水中大部分沉底,鱼体嫩弱,其发育
仍依靠卵黄囊为营养,不能吞食外界食物,运 输时容易死亡。
4.畸形苗 由于鱼卵质量或孵化环境的影响, 造成鱼苗发育畸形(常见的有围心腔扩大、卵 黄囊分段等)。畸形苗游泳不活泼,往往和孵 化器中的脏物混杂在一起,不易分离。畸形苗 在鱼苗培育池中一般不能发育至夏花。
的种类相同。一般在15mm以下均以小型浮游动 物为食。 (3)鱼苗的新陈代谢水平高,个体生长快。
鱼苗在短短的20d内就长成30mm左右的夏花鱼种,
体重增加了几十倍乃至一百多倍。

鱼类苗种培育技术—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鱼类苗种培育技术—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项目七 鱼类苗种培育
任务一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任务一、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鱼苗、鱼种培育是鱼类养殖生产的重要的环节。
鱼苗培育就是指将初孵仔鱼(水花)经一段时间的饲养,培育成3
cm左右的稚鱼(juvenal fish)的过程,这个时期的稚鱼通常称为夏花鱼种
(寸片或火片)。
鱼种培育是指将夏花鱼种经几个月或一年以上时间的饲养,培育成
二、鱼苗、鱼种的食性与摄氏
2、摄食发生率(Feeding incidence) 又称初次摄食率。 研究鱼类仔鱼期的摄食发生率,目的是探明仔鱼初次摄食的
时间和适宜的开口饵料种类,从而为鱼类苗种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3、摄食量和摄食节律 鱼苗、鱼种阶段处于鱼类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新陈代谢水平高,
所以摄食量很大,其绝对摄食量随个体增长而增大,相对摄食量则随个 体增长而逐步下降。刚下塘的鲢鱼仔鱼,体重1.6~3.4mg,日绝对摄食 量仅为2.23~4.7mg,而相对摄食量高达139.3%;体重达到63mg时,日 绝对摄食量增大到19.34 mg,相对摄食量却下降到30.7%。
(一)鱼苗、鱼种的分期 鱼类生活史(life history of fish)一般分为胚胎期(embryonic
period)和胚后期(postembryonic period)二个发育阶段。 1.胚胎期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受精)到鱼苗孵出阶段。
2.胚后期是孵出的鱼苗到成鱼衰老死亡的阶段,按形态特征差异通常 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21.0~24.0 13.0~24.0
鲢鱼
6.9±0.3 34.9±2.2
1.2±0.4 403.6±85.8
18.0~21.0 24.0~27.0
饥饿致死时间(d)
50%

《池塘养鱼学》第五章 鱼苗、鱼种的培育 教学课件

《池塘养鱼学》第五章 鱼苗、鱼种的培育 教学课件

下塘后15-20d的鲢鱼苗第一鳃耙的形态 (刘焕亮,1992) 左:表示鲢(全长23.5 mm)耳状外鳃耙网 右:表示鲢(全长28.0 mm)鳃耙网,1. 外鳃耙网;2. 内鳃耙网 (骨质小桥)
鳜鱼苗通过视觉来摄食,并且主要以其 他鱼苗为食。初次摄食的鳜鱼苗能够摄取体 高0.5-1 mm左右的饲料鱼,食物颗粒的大小 可以超出其口径20%。
鲢、鳙鱼苗的生长情况 (王武,2000)
鲢、鳙、草鱼鱼种的生长情况(单位:cm;g) (王武,2000)
(二)鱼类苗种生长的研究方法
目前,研究 鱼苗鱼种生长通 常采用四种方法: 直接观测法、日 轮测定法、环片 间隔法和RNA/DNA 比值法。
1.直接观测法
通过对鱼苗、鱼种的体长和体重的测定, 直接估测仔、幼鱼的生长率。主要参数有: (1)累计生长 (2)绝对生长 (3)相对生长 公式: (4)生长加倍次数
不同时期鳜鱼苗的饵料鱼及其规格 (陈瑞明,1999)
海水主要养殖鱼类苗种的食性转化和 食物组成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先摄食微 型浮游动植物,然后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 等大型浮游动物,最后转向游泳生物。
海水鱼类的仔、稚、幼鱼的饵料系列(雷霁霖,2001)
(二)鱼苗、鱼种的摄食 1.摄食效率
Braum(1987)指出:成功捕食到食物 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 数的百分数,叫做摄食效率或摄食成功率。
2000 12.4 18.9 55.1 42.2 34.9 80.0 100
3000 2.1 39.3 53.1 56.3 47.7 64.7 100
4000 8.8 44.4 61.2 57.0 66.7 93.8 100
7000 6.3 30.0 68.1 67.6 73.9 100 100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水产养殖—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投饲施肥、日常管理、鱼种产量、规格及越冬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大多数淡水养殖鱼类鱼苗鱼种的常规培育。

2引用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3术语3.1试水药物清池后,采用活鱼检验池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

3.2鱼苗鱼受精卵孵化脱膜至入池培育达全长2.6cm阶段的鱼体。

3.3xx鱼种鱼苗入池塘后,经20~25d培育,全长达2.7~4.0cm的鱼体。

3.4一龄鱼种夏花鱼种培育至当年12月底所出池的鱼体。

4环境条件4.1环境位置光照充足,交通便利。

4.2水源与水质4.2.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4.2.2水质除符合GB11607规定外,池水透明度要适应各类鱼苗鱼种的要求。

a.鱼苗xxxx水透明度为25~30cm。

b.鱼种xxxx水透明度:鲢、鳙、鲮、白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25~30cm;青鱼、草鱼、鳊、鲂、鲤、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35~40cm。

4.3xx条件鱼苗池面积为0.07~0.27ha,水深1.2~1.5m;鱼种池面积为0.13~0.53ha,水深1.5~2.0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

5放养前的准备5.1xx清整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

5.2药物清池鱼苗、鱼种放养前,应用药物清除野杂鱼、病原及害虫。

药物种类、用量及方法见表1:药物种类用量,kg/ha操作方法毒性消失时间水深0.2m水深1.0m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石灰-2250用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7~10茶粕—600~750碾碎后加水浸泡一夜,然后兑水池泼洒5~10 漂白粉60~1202.5-225用水溶化后,随即全池泼洒3~5鱼藤酮—22.5兑水全池泼洒7~10巴豆—45~75碾碎后用3%食盐水浸泡2~3d连渣全池泼洒10 注:1)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30%。

卵形鲳鲹养殖技术规程 鱼苗和鱼种培育

卵形鲳鲹养殖技术规程 鱼苗和鱼种培育

卵形鲳鲹养殖技术规程鱼苗和鱼种培育随着人们对海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鱼类养殖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产业。

其中,卵形鲳鲹养殖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卵形鲳鲹是一种肉质鲜美、食用价值较高的鱼类。

如何科学地进行卵形鲳鲹养殖,尤其是鱼苗和鱼种培育,成为了养殖户们所关注的问题。

一、鱼苗培育1. 确定选用的鱼苗种类:在进行卵形鲳鲹养殖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要养殖的鱼苗种类,选择合适的种类对于后续的养殖工作至关重要。

2. 确保饲料供应:鱼苗在培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因此需要合理安排饲料的供应和搭配,以满足鱼苗的生长需求。

3. 创建合适的生长环境:合适的生长环境对于鱼苗的培育至关重要,包括水质、水温、PH值等因素的合理控制,以及适当的光照和氧气供应。

4. 疾病预防和控制:鱼苗在培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需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鱼苗的健康成长。

二、鱼种培育1. 选用适当的种源:在进行卵形鲳鲹养殖之前,需要选用高质量的种源,保证鱼种的健康和生长能力。

2. 合理的饲料供应:鱼种在培育过程中同样需要充足的饲料供应,合理搭配饲料,满足鱼种的营养需求。

3. 控制生长环境:确保鱼种的生长环境符合其生长需求,包括水质、水温、PH值等因素的合理控制和调节。

4. 疾病防控工作: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鱼种的健康成长,提高鱼种的存活率和养殖效益。

总结来说,对于卵形鲳鲹养殖技术规程中的鱼苗和鱼种培育,养殖户们需要重视饲料供应、生长环境的控制和疾病的防控工作,提高鱼苗和鱼种的养殖效益和产出质量。

只有科学地进行鱼苗和鱼种的培育工作,才能保证后续的养殖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确定选用的鱼苗种类是培育卵形鲳鲹的第一步。

在实际操作中,养殖户们需要考虑种苗来源的可靠性、适应性和生长速度。

通常情况下,选择来自健康、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鱼苗种类对于后期的养殖工作至关重要。

在选择种源时,需要注意其体型是否匀称、活动是否灵活、鳃蓬是否鲜红等指标,以判断鱼苗的健康状况。

青鱼苗种的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青鱼苗种的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青鱼苗种的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养殖技术王立辉(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鱼类良种温室孵化场,黑龙江绥化15200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2)07-0023-01作者简介:王立辉(1970 -),男,黑龙江绥化人,大专,水产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1 生物学特点青鱼体表为青灰色,且背部颜色相对较深,腹部呈灰白色,而鱼鳍都呈灰黑色。

青鱼一般在水体的底层生活。

青鱼的鳃耙数量较少,一般为15~21个,且长度较短,具有臼齿状的咽喉齿,角质垫比较发达,能够将螺狮、蚬、蚌的外壳压碎。

青鱼肠管通常是体长的1.2~2倍左右。

青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主要采食底栖动物,也可采食昆虫幼体以及幼虾。

幼鱼阶段主要采食浮游动物,当体长达到15cm左右时才开始采食小螺狮,成鱼主要采食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幼虫以及底柄性的虾。

在黑龙江省通常需要养殖6~7年能够达到性成熟,个体重量能够达到6~7kg,怀卵量为30万~70万粒。

2 养殖准备池塘消毒。

池塘采取干法清塘,即均匀撒布生石灰,每亩( 667m2)用100 - 15 0kg,经过5~7d使用清水冲掉生石灰,并确保完全排到塘外,然后将新水注入到池内,再用溴氯海因(主要由1-溴-3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和溴氯海因组成,规格为24%)进行第二次清塘,每亩用量为100g,能够将野杂鱼、寄生虫以及病原菌等有害物迅速彻底杀灭。

培育生物饵料。

通常在放养鱼种前7~lOd,且水位保持在60~80cm,向池中投入腐熟发酵的畜禽粪肥,但要注意必须经过1%~2%的生石灰进行消毒,每亩大约使用300kg;经过2~3d再投入氨基酸肥水膏(主要是由活性氨基酸、活菌、海洋生物提取液等组成),每亩使用lkg,用于培育浮游生物,人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等,从而为鱼种供给充足的生物饵料。

在鱼种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每间隔大约10天则追施氨基酸肥水膏1次,但每亩用量为0.5~lkg,从而满足浮游生物的营养需要,促使其加速繁殖,并保持高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稚鱼期 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 鳞片以至全身被鳞,全长1.7cm~7.0cm。乌仔、 夏花和7cm左右的鱼种属于稚鱼期。
3.幼鱼期 全身被鳞,侧线明显,胸鳍 条末端分枝,体色和斑纹与成鱼相似。全长 7.5cm以上的鱼种属于幼鱼期。
4.性未成熟期 具有成鱼的形态结构,但 性腺未发育成熟。南方1龄~2龄、北方2龄~3 龄的家鱼属于此期。
鲢鱼夏花体色银白,腹鳝和臀鳝之间尚留 有鳍褶,鳍褶边缘黑色素排列整齐,犹如镶边, 尾鳝近尾柄处呈较淡的黄色。其腹棱由肛门直 到胸部,胸鳝仅达腹鳍基部。
鳙鱼夏花体色金黄,鳍褶上黑色素稀疏散 乱,不形成镶边,尾鳍近尾柄处呈显著的黄色。 仅肛门至腹鳍之间有腹棱,胸鳍长,盖过腹鳍 基部。
草鱼夏花体色淡金黄,鳞片清楚,吻钝额阔。
3.“困花”苗
鱼苗胸鳝出现,但膘(俗称腰点)还尚未充 气,不能上下自由游泳,此阶段称困花苗。困 花苗在静水中大部分沉底,鱼体嫩弱,其发育 仍依靠卵黄囊为营养,不能吞食外界食物,运 输时容易死亡。
4.畸形苗 由于鱼卵质量或孵化环境的影响, 造成鱼苗发育畸形(常见的有围心腔扩大、卵 黄囊分段等)。畸形苗游泳不活泼,往往和孵 化器中的脏物混杂在一起,不易分离。畸形苗 在鱼苗培育池中一般不能发育至夏花。
总之,鲢、鳙、草鱼、青鱼、鲤等鱼苗 到鱼种的发育阶段,摄食方式的转化是:鲢、 鳙鱼由吞食过渡到滤食;草鱼、青鱼、鲤鱼 则始终都是吞食,其食谱范围逐步扩大,食 物个体增大。
4种劣质鱼苗:
1.杂色苗 一个孵化器中放入两批间隔 时间过长的鱼卵,致使鱼苗嫩老混杂;或因停 电、停水等原因,造成各孵化器底部管道回流, 各种鱼苗混杂在一起。
2.“胡子”苗 由于鱼苗已发育到合适 的阶段未能销售,只能继续在孵化器或网箱内 囤养,鱼体色素增加,体色变黑,体质差。或 者由于水温低,胚胎发育慢,鱼苗在孵化器中 的时间过长。由于鱼苗顶水时间长,消耗能量 大,使壮苗变成弱苗。
因此所有种类的鱼苗只能依靠吞食方式来 获取食物,而且其食谱范围也十分狭窄,只能 吞食一些小型浮游动物,其主要食物是轮虫和 桡足类的无节幼体。生产上通常将此时摄食的 饵料称为“开口饵料”。
随着鱼苗的生长,其个体增大,口径增宽, 游泳能力逐步增强,取食器官逐步发育完善, 食性逐步转化,食谱范围也逐步扩大。表2-2-4 为家鱼苗发育至夏花阶段的食性转化。该表中 各种家鱼苗的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有以下规律 性变化:
1.全长7mm~10.5mm的鲢、鳙、草鱼等鱼苗
它们的鳃耙数量少,长度短,尚起不到过 滤的作用。这时期几种鱼苗的摄食方式都是吞 食而并非滤食,其口径大小相似,因此适口食 物的种类和大小也相似,均以轮虫和无节幼体、 小型枝角类为食。
2.全长12mm~15mm的鲢、鳙、草鱼等鱼苗
其口径虽然相似,但由于鳃耙的数量、长 度和间距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因此,摄食方式 和食物组成(适口食物的种类和大小)开始分 化。鲢、鳙鱼的鳃耙数量多,较长而密,因此 摄食方式开始由吞食向滤食转化;草鱼(包括 青鱼和鲤鱼)则仍然是吞食方式。鲢和鳙的适 口食物为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也有较少量 的无节幼体和较大型的浮游植物;草鱼等则主 要食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并开始吞食小型 底栖动物。
3.全长16mm~20mm的鲢、鳙、草等乌仔
由于摄食器官形态差异已很大,因此食性分 化更为明显。草鱼的口径增大,可吞食大型枝 角类,底栖动物以及幼嫩的水生植物碎片(青 鱼和鲤鱼的食性与草鱼相似)。鲢、鳙鱼的口 径虽也增大,但由于滤食器官逐渐发育完善, 其滤食机能随之增强,摄食方式即由吞食转为 滤食。由于鲢的鳃耙比鳙的更长更密,因此, 适合食物的大小比鳙鱼小。这时期的食物,除 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外,已有较多的浮游植 物和有机碎屑。
因此,在购买鱼苗时,必须了解每批鱼苗 的产卵日期、孵化时间,并按上表的质量鉴别 标准严格挑选,严禁购买上述4种劣质鱼苗, 为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创造良好条件。
(三)夏花种类鉴别
各种家鱼的夏花鱼种其形态特征已接近成鱼, 特别是鲤鱼、鲫鱼、团头鲂的形态特征已与成 鱼相似。其他养殖鱼类可根据以下特点进行鉴 别。
(一)鱼苗种类鉴别
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可根据其体形大小、 鳔的形状和大小、体色和色素的分布情况、 尾鳍鳍褶的形状等特征进行区分。详见表22-1及图2-2-3至图2-2-11。
(二)鱼苗质量鉴别
鱼苗因受鱼卵质量和孵化过程中环境条 件的影响,体质有强有弱,这对鱼苗的生 长和成活带来很大影响。生产上可根据鱼 苗的体色、游泳情况以及挣扎能力来区别 其优劣。鉴别方法见表2-2-2。
5.成鱼期 性腺第一次成熟至衰老死亡属 成鱼期。具体的年龄、规格因鱼的种类而异。
鱼苗和鱼种培育期正处于鱼类胚后发育的 仔鱼后期、稚鱼期和幼鱼期。这是鱼类一生中 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 态、生理特性将发生一系列的规律性变化。
二、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夏花的 种类和质量鉴别
了解各种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形态 特征和体质优劣,有助于生产者区分和 选择优质鱼苗,为提高鱼苗培育的成活 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青鱼夏花体色青黄,鳞片不清楚,,吻较尖, 尾柄下端有一菱形的黑色素,颜色浓。鲮鱼夏 花体色黄,全身被鳞,有须2对,胸鳍上方出 现半月形黑斑。
(四)夏花鱼种质量鉴别
夏花鱼种强弱来判 别(详见表2-2-3)。
三、食 性
刚孵出的鱼苗均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 当鱼苗体内鳔充气后,鱼苗一面吸收卵黄,一 面开始摄取外界食物;当卵黄囊消失,鱼苗就 完全依靠摄取外界食物为营养。但此时鱼苗个 体细小,全长仅0.6cm~0.9cm,活动能力弱, 其口径小,取食器官(如鳃耙、吻部等)尚待 发育完全。
4.全长21mm~30mm的鲢、鳙、草鱼 等夏花,摄食器官发育得更加完善,彼 此间的差异更大。在此期末,这5种鱼类 的食性已完全转变或接近于成鱼的食性。
5.全长31mm~100mm的鲢、鳙、草鱼等 鱼种 摄食器官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与成鱼 相同。它们的上下颔活动能力增强,特别是 鲤鱼已可以挖掘底泥觅食;它们的食性皆同 成鱼唯食谱范围较狭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