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游览诗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灵运游览诗研究

摘要:游览诗的提出,最早见于梁代萧统的《文选》。游览诗兴盛于魏晋南北朝,这和当时人们生活的多样化、文人审美情趣提升,以及道佛思想盛行有着密切关系。分析谢灵运的游览诗,可从内容分类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谢灵运;游览诗;内容分类;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2

游览诗,即与游览有关的诗歌,是写游览者从容游走、观赏景物的诗篇。游览诗的提出,最早见于梁代萧统的《文选》。《文选》共收录了曹魏至萧梁前期11位诗人的23首诗作,皆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游览诗的代表作,可见“游览”作为诗歌题材在当时己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本文以顾绍柏先生校注的《谢灵运集校注》和李运富先生编注的《谢灵运集》为底本,对谢灵运游览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浅要分析。

一、谢灵运游览诗的内容分类

纵观谢灵运的游览诗,其内容大概有游览山水景物、游览园林景物、游览名胜古迹、游览一般性事物这4种类型。其中,以游览山水景物和园林景物居多。

(一)游览山水景物

谢灵运一直生活在风景秀丽之地,加上“寻山踄岭,必造幽峻,严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①,因此游山玩水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

分。岭门山位于今浙江温州瑞安县,其山分左右两翼,中间夹坡如门,故称岭门。谢灵运于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冬曾游览此地,并做《游岭门山》一诗。诗中写道:斤圻邈不同,万岭状皆异。威催三山峭,滞汩两江驶。在游乐之中,尽写群山之态。石鼓山位于永嘉西约四十里,山上有石,扣之则响,故名石鼓山。景平元年(公元423年)春,谢灵运借登山临水之欢以派遣心中渐积渐深的思乡愁绪。在《登上戍石鼓山》中谢灵运描述了所见的美景:日没涧增波,云生岭逾叠。白芷竞新苕,绿蘋齐初叶。太阳下山时海水涨潮,临海的江河沟壑都会提高水位,故言“涧增波”,云团笼罩于山峰之上,好像又叠加了许多山峰,所以说“岭逾叠”。白芷跟刚刚发芽的芦苇竞相生长,绿蘋刚刚长出的嫩叶大小一致,显得非常整齐可爱。一幅春意盎然的山水图涣然欲出。鄱阳湖湖光山景,美不胜收,在《入彭蠡湖口》中,作者虽心情郁闷,充满了倦怠之情,却依然不忘在游览中刻画所见美景: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除这之外,还有《游赤石进帆海》、《游南亭》、《登石门最高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等诗篇都是游览山水景物的佳作。

(二)游览园林景物

谢灵运在游玩大自然美景之际,也不忘游览各种巧夺天工的楼台水榭。游览园林景物诗的特点是在园林中游玩或游览观赏的立足点为某处园林。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开春,谢灵运久病初愈,精神为之一振,登谢公池赏春景。《登池上楼》既能以情入景,又

能融画入情,典雅清新,意境豁达。其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乃千古写景名句。始宁墅是谢灵运的祖居庄园,在始宁县东山西部,又名西庄。《过始宁墅》写于谢灵运赴任途中经过故宅家园之时,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故乡山水的依恋。“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描写了始宁墅地形的险峻。“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则刻画了如画的风景。白岸亭在永嘉附近,以溪岸沙白而得名。《过白岸亭》描绘了“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的景致,并由景入史,寓玄理于山水,感叹仕途坎坷,荣辱难定。《晚出西射堂》则立足于西射堂,观赏“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沈。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的美景,并借此深秋早晚景色来抒写自己羁旅恋旧的幽寂情感。

(三)游览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因其独特的历史因缘,常常吸引人们前去游览。谢灵运的游览诗里面也包含不少游览名胜古迹的内容。京口在丹徒的西面,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北固为山名,地处丹徒西北,三面临水,高数十丈。元嘉四年(公元427年)二月间,宋文帝刘义隆巡幸丹徒,当时谢灵运官侍中,陪同出游。《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这首诗是应诏而作,既有对皇帝的颂扬,同时也刘露出自己无意仕途、终将归隐的志向。“鸣笳发春渚,税銮登山椒。张组眺倒影,列筵瞩归潮”描绘了君臣一同观景的盛况。“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皋,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则描绘了江岸两旁的秀丽风景。庐山历来为风景名胜之地,谢灵运不仅要去游览,而且还要登山庐山的绝

顶赋诗。《登庐山绝顶望诸峤》中写道:“积峡忽复启,平涂俄已闭。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详细刻画了庐山独特的地貌与气候

(四)游览一般性的事物

谢灵运的游览诗中,除了游览山水景物、园林景物和名胜古迹之外,还存在着游览一般性事物的诗篇。如《出往新安至桐庐口》,这首诗写于赴永嘉途中,经过新安桐庐口时所作。诗中多写秋季景色和观感,“既及冷风善,又即秋水驶。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将秋高气爽的云日描绘得异常美丽。《白石岩下径行田》为谢灵运景平元年夏行田游览时所作,“莓蔷横海外,芜秽积颓龄”描写了草莓、水蓼等野草杂乱生长,田土荒芜废弃的景象,表现了作为地方父母官的自责。“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则描绘了以后的丰收景象和美好生活,给人以信心。此外,《行田登海口盘屿山》也是游览一般性事物的诗篇。谢灵运借巡视农田之便随意登山观海,“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极言东海波涛汹涌、无边无际之状。

二、谢灵运游览诗的表现手法

(一)描山状水富有哲理

谢灵运的游览诗多属于这一类。诗人先叙述、描写,再发议论,对游览活动或者景物发表感叹,这样使游览的境界加以提升,诗的意境更上一层,令人回味无穷。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这是诗人从始宁墅附近的石壁精舍返回巫湖时作。诗中极力描写石壁山水朝晖夕阳的怡人景色、山行泛舟的愉悦,在景情两适的情况下生发

议论,把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升华为对人生真谛的灵通妙悟。又如“目睹严子獭,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七里獭》),“望岭眷灵鹜,延心念净土。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登石室饭僧诗》)。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诗人游览前心中已有对义理的思考体会,再进行游览活动。这样写作顺序就变成先抒发感慨、发表议论,后叙述游览、描写景物。这样描写在议论的统领下,也感染上诗人的主观色彩。谢灵运《登池上楼》:“潜扎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作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诗人一开始就化用《周易》“潜龙勿用”、“鸿渐奋飞”、“进德”及《尸子》“退耕”句意,通过哲理来说明自己进退两难的矛盾处境和复杂心情。

(二)移步换形游目写生

移步换形、游目写生,是指在游览过程中,随着时转步移而景象不断变化。诗人选取有特色的景致,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物及人,游目而写生。既按着时间顺序把游踪所至的佳景记录下来,又能把游人的声音笑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谢灵运的《晚出西射堂》就是游目写生这方面的代表作:

步出西城门,遥望城西岑。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沈。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含情尚劳爱,如何离赏心。抚镜华淄鬓,揽带缓促衿。安排徒空言,幽独赖鸣琴。

傍晚时分,诗人漫步出西城门,远看崇山如屏,往时的深青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