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经历失败成功事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家经历失败成功事例
今年45岁的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农村。
靠种地
为生的父母生育了5个孩子,陈光标2岁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
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
陈光标13岁时,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
后来,
陈光标又做起贩粮的买卖,一开始一天赚五六元钱,后来一天能挣
到300多元钱。
17岁那年暑假结束时,陈光标挣了2万元钱,成了
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1996年,28岁的陈光标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把电子疾病探测仪卖到了全国20多个省区。
至2000年,他赚
了几千万元。
到2001年,靠卖耳穴测病治疗仪和灵芝胶囊,陈光标净赚1。
2
亿元。
“我32岁就通过白手创业成为亿万富翁,可以算是年轻人创
业的榜样了。
”陈光标说。
更令陈光标高兴的是,“灵芝胶囊”项目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带富了一方百姓。
从建筑垃圾中发掘“宝藏”
从建筑废墟中剔出的钢材最为抢手,一项工程刚开始,钢铁回收公司就会派车派人来“恭候”。
因为它有着100%的回收利用率,全
部都可以在钢铁企业的车间里“浴火重生”,变成崭新的紧俏货;从
建筑中拆出的木材,厂家回收后可以用来做地板、家具。
即使小零
小碎的木料,也不会贱到当柴烧,而是做机制板、夹板、企口板等。
江苏吴江是这类小木料的吞吐地,当地的木材厂有种设备,“吃”
进去的是废旧小木料,“吐”出来的是一张张规格齐整的机制板。
陈光标从建筑废墟中拆出的木材,全部卖向那里。
2004年去德国考察时,陈光标发现了久寻不遇的“神奇武器”。
那是一台停放在拆迁工地上的“庞然大物”——建筑垃圾处理设备,
眨眼工夫,堆积如山的砖头、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就被它“嚼”
成了细小的颗粒。
技术人员介绍说,这种颗粒可以用来铺路。
陈光
标当即以300万元一台的高价,从柏林引进了10台建筑垃圾粉碎设备。
陈光标称这种流水线设备为“变形金钢”,因为无论是残缺的方块砖、圆石子、不成型的混凝土渣,这家伙来者不拒,只要投入它
的大“口”,全部都能变成小颗粒。
接下来,陈光标开始向修路单位推销他手中的建筑垃圾颗粒,起初人家还半信半疑,让他先放些货试试。
当了解到这种环保建材的
妙处后,客户们不仅当场付清货款,还急不可耐地向他下了大订单。
原来,他们以前铺设路基时用的都是碎石子,每吨的价格为130——140元,而用陈光标提供的新型材料,每吨才30元。
此外,碎石
子都是通过开山炸石产生的,取材的同时就在破坏生态环境,采用
陈光标的产品做路基,不仅质量过硬,而且很环保。
废墟变金矿。
身价上百亿
2004年7月1日,为保护土地资源,国家颁发了不许使用实心
粘土砖的禁令。
这让许多砖厂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关门大吉,要么改用替代原料——采用石粉、沙子、石灰、粉煤灰等制砖,但这些原料不易找到且成本过高。
这时,陈光标放出了一条喜讯:
用建筑垃圾也能生产出经久耐用的砖块,并且是环保型的。
陈光标提供的建筑垃圾粉末在价格上远远低于混凝土、白灰等,很快便取代了别的制砖原料,成为制砖企业的新宠。
从此,陈光标
卖出去的一车车粉沫变成了一车车环保砖、空心砖、马路花砖、人
行道砖、绿化带砖……经相关部门检测,这些新型环保砖不仅质量
完全达标,使用寿命甚至比传统的红砖还要长,却比前者减轻了20%。
此后,许多环保砖厂追着陈光标要生产原料,公路施工单位的催货电话也令他应接不暇。
不断扩展的市场,为陈光标带来了巨大收益,他的个人财富滚雪球般不断鼓胀。
跻身富人阶层后,陈光标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在捐
款和救灾方面屡现“大手笔”。
汶川大地震,他以1。
81亿元人民
币的捐赠额将“中国首善”头衔纳入囊中。
2010年9月5日,陈光标在其公司官网挂出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宣布自己去
世后将向慈善机构捐出全部财产。
有人估算,当时在全国十多个城
市陈光标有600多台大型设备,在北京、上海、香港、南京等地购
置有办公楼,再加上其它固定资产和现金一起,大约有50多亿元。
陈光标的善举,也为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黄埔”名气很大,加上陈光标与人为善的品格赢得了无数人的敬重,尤其2012年以来,他接到的拆除工程越来越多。
2014年,他正在做的拆除项目是上海宝钢、南京钢铁厂,还有
河南的水泥厂,天津的化工厂,重庆的水力发电厂,都在做拆除。
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间,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处理”位居第二。
如今,尽管陈光标的公司已成为拥有4000多名员工、业务做遍全国的大企业,其个人资产超过90亿元,但他仍不满足,最近又不惜重金从国外聘请专家团进驻“黄埔”,力图
通过技术攻关,把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提高到100%,从废墟中提炼出更多的“金子”,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从中国到美国,又从北京到悉尼,在周华的发展轨迹里,他喜欢用“从自行车到宾利”来形容自己取得的成绩。
从最初怀揣4000澳元只身来到澳大利亚到现在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财富王国——澳大利亚
亚太投资集团,在不断追求与奋斗中,周华的交通工具已经从那辆旧
自行车变成了一辆崭新的宾利汽车
1984年,两个大学生在北京大学32楼232宿舍畅谈“愿望”。
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另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保时捷轿车”。
靠自己本事做事
1991年,周华毅然放弃了前程似锦的外交官生涯,怀揣4000澳元,带着梦想在澳大利亚开始创业。
当时,他只有一个目的,通过自己的
努力奋斗,白手起家,达到事业上的成功。
1991年,周华与妻子何小叶怀揣着4000澳元移民澳大利亚。
“几个月前我还是一个在外交场合被称为‘阁下’的人,现在却在大街上挨户敲门贩货。
”“我曾是外交官,可现在什么也不是了,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周华坚信:“不管被拒绝多少次,永远去敲下一道门。
”
“把每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
1998年,曾经一起做过保险的同事的经历启发了周华,他的这位朋友因做房地产生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拥有了25套商品房。
3年之后,那位朋友凭借出售这些房产而一跃成为百万富翁。
朋友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周华,他意识到“以前的路走错了”,于是他又放弃了已经有所成就的翻译公司,开始从事房地产投资经营。
他首先应聘到未来集团去做一名普通员工,几年风雨之后,周华做到了年入200万澳元以上的职位。
然而,他再一次在别人的惊异中离开,入主澳帝集团,并在2003年10月成立澳帝集团悉尼分部。
经过几年的努力,澳帝的销售额达到15亿澳元。
外表文质彬彬、温和稳重的周华其实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冒险家,他人生中的一次次归零和关键时刻的果断抉择也清清楚楚地凸显出他的野心勃勃和冒险精神。
“我对当时做出放弃一切、从零开始的决定感到自豪,并对祖国以及第二故乡——澳大利亚充满感激和热爱。
”周华回忆起当时的选择时这样说,“很小的时候,我就养成了一种极强烈的自信,而且永不言败。
这种近乎天成的自信,加上敢做他人不愿做之事的勇气,使我在人生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以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富王国。
而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在中国成长过程中学到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澳洲社会为我们提供的这种可能性。
”
“如果我们把每一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那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思得多。
”在周华的发展道路上,梦想一直都是远方的灯塔,坚定清晰地指引着他。
经过7年的打拼,他并没有因为小有成就而满足。
周华对于梦想和成功的执著是他成功的关键,他始终理智而清醒,不会因为小有成就而停止追求的脚步,甚至不惜舍弃巨大成就,选择
归零,重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周华在不断刷新创业的“履历”。
善于梦想的周华也为他的亚太集团设立了一连串的“梦想”,其中“亚太梦想”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慈善回馈社会,帮助普通人成
功和致富。
“人生最大的风险是不冒任何风险”
2009年12月14日,寒风刺骨。
为了听周华的励志报告,北京大
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阳光报告厅座无虚席。
周华诚恳地对大学生们
说:“不论从事哪个行业,干什么工作,只要你是出类拔萃的,顶尖的,社会都会向你致敬。
”“目标一旦设定,你若是认真的,就要想方设
法去实现,只要是你能想到而又坚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将来如何挣钱是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
“要挣多少钱,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如果你自己不定,别人就要给你决定了。
”周华说。
周华意识到,传统教育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对年轻人在领导风范、目标设定、人际交流、赚钱与投资方面的培养还略有不足。
为青年
人提供创业教育,成为周华的另一个目标,他希望带领更多的中国青
年成为企业家,为更多的同胞提供创业机会。
展望“波音737时代”
周华是一个永不止步的人,他总是在想,“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虽然他早已达到初来澳洲创业时岁入百万的梦想,他的财富王国亚太集团的事业也稳步发展,但他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把亚太集
团建成为价值10亿澳元甚至百亿澳元的跨国企业。
周华是一个敢冒风险的企业家,但是在没有经营和管理过一个迅速成长的大企业的情况下,他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带领一个企业冒风险,更不能把公司员工的饭碗和前途当儿戏,他为自己找到一位导师,一
位曾经成功经营过10亿澳元公司的前总裁,为自己的发展和企业长
远规划做顾问。
而随着公司的发展,周华更是计划将业务扩展至主流
社会以及海外,最终成为一个跨国地产投资服务平台。
天宇特种防水公司的老总叫王裕岱,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防水大王!一个不怕挫折,愈挫愈勇的退伍军人,他喜读名人传记,喜欢寻
觅商机,喜欢刨根问底,喜欢不断超越进取.....从1992年复员回
家创业开始,十多年里一心扑在建筑防水领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评为“泰安市十大杰出青年”、
“优秀共产党员”、“帮贫济困先进个人”。
他所创办的山东天宇
特种防水公司,也成了国内隐形防水企业的领头雁。
主要产品有:
防水王(防水抗渗精),JS168高弹型防水胶、改性膏体SBS.快速堵
漏王、防污乳胶漆涂料外衣.高弹性纳米渗透型彩色防水涂料.及新
型建筑模板脱膜剂等,都通过了国家建设部门的鉴定,畅销国内南
北市场。
1988年,他积极的响应国家参军的号召,调到了沈阳军区81779部队科研室,入伍以后,他因表现优异,多次得到领导表扬。
随着国家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出台,那种有污染或浪费的防水材料及工作方法被慢慢淘汰,王裕岱就在这时萌生创办一家特种防水公
司的想法。
2000年的一天,他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说:“未来建筑防水行业
将是一个朝阳产业。
”于是他暗下决心,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行业。
当时,他既无技术,资金也不雄厚,也不懂行情,纯粹一个门
外汉。
亲威和朋友对他也多有劝阻,但王裕岱认定的事就是十头牛
也拉他不回,他一方面查找有关的资料,把从部队带来的化工技术
都用上,一边借钱办厂,2000年创办了山东东平天宇特种防水材料厂,生产特种防水材料。
但由于技术落后,原料成本高,企业举步
维艰。
在这种情况下,王裕岱萌发了'开发新产品'的想法,但对于
一个私营小厂来说,搞科研,开发新产品,简直是异想天开。
王裕岱为了打开知识的宝藏实现梦想,毅然决定自己搞科研——既适合国情又符合国家建筑环保要求的新型防水材料。
他查阅上千
册图书、资料,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研究实验,历经千辛万苦,
皇天不负有心人,“防水王”终于研制成功。
这项发明技术不仅淘
汰传统的“三油两毡”,取代了传统的SBS等,在防水补漏方面获
得巨大成果,而且是为用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
的换代产品,还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凭借此技术,天宇防水在当地一炮打响,当地的土地管理局办公楼防水招标,他们以保证五年防水质量,12元一平米的价格击败了
其它竟标者。
接着又拿下了县委办公楼、教育局电教楼等防水工程,天宇特种防水工程公司成了当地的明星企业,当年他们仅销售“防
水王”一项的收入就达到了28万元。
随后王裕岱的技术攻关一发不可收,先后又发明了JS168高弹型防水胶、快速堵漏王、彩色纳米高弹型防水涂料,渗透结膜型防水胶,防污乳胶漆涂料外衣及新型建筑模板脱膜剂等。
企业家经历失败成功事例的相关搜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