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
做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五大基本内容
![做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五大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6a2107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d.png)
做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五大基本内容1. 设备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 详细记录设备的型号、规格、出厂日期、安装日期、使用情况、维护保养记录等信息,为设备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
定期更新档案信息: 随着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及时更新档案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档案信息化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提高档案查询和管理效率。
2. 设备维护保养:制定维护保养计划: 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厂家要求,制定科学的维护保养计划,包括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特殊保养。
严格执行维护保养计划: 按照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防止设备故障扩大。
建立维护保养记录: 详细记录每次维护保养的内容、时间、人员等信息,为设备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设备故障管理:建立故障报告制度: 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向上级报告,并详细记录故障现象、原因和处理措施。
分析故障原因: 对设备故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4. 设备更新改造:评估设备现状: 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了解设备的性能状况、技术水平和使用价值。
制定更新改造计划: 根据设备评估结果,制定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包括更新改造的时间、内容、预算等。
实施更新改造计划: 按照计划实施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水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 设备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等,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aaee8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3.png)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从采购、使用、维护、更新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的管理。
以下是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1.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之一。
在采购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性、效率、成本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购买的设备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并具备合理的投资回报。
在采购过程中,还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确保购买的设备具备优良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2.设备使用设备使用是设备管理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在使用设备时,需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的设备损坏或事故。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和保养,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维修成本。
3.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保养、润滑等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避免设备出现突发故障。
同时,合理的维护也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设备更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有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更新。
在设备更新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效率、可靠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更新的设备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并具备合理的投资回报。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环保性和节能性,以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5.设备报废当设备已经达到报废条件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在报废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再利用价值、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以选择最合理的报废方式。
同时,还需要对报废的设备进行清理和销毁,以确保不会对企业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设备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需要从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更新直至报废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考虑。
通过对设备的科学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等,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17a7f8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d.png)
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或组织的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它包括设备的采购、部署、配置、维护、保养、更新和退役等方面。
设备管理旨在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高效运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设备管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
1. 设备采购管理: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对设备的需求分析、设备的选择、采购流程的规范化等。
在设备采购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预算制定采购计划,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和评估,确保设备的品质和可靠性。
2. 设备配置管理:设备配置是指对设备的软硬件配置进行管理。
这包括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配置设备的参数、设置网络等。
在设备配置管理中,需要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3. 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
设备维护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维护计划和维护记录,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4. 设备更新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设备的技术和性能不断更新。
设备更新管理是指对旧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5. 设备退役管理:设备退役是指对设备进行报废或转移的管理。
设备退役需要对设备进行评估和处理,有序地进行设备的清理和处理,同时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环保。
总之,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对设备的采购、配置、维护、更新和退役进行全面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高效运转。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ba4bc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d.png)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涉及到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更新、报废等一系列环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产保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采购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设备更新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
设备采购管理是设备管理的第一步,它涉及到对设备的需求分析、供应商选择、询价比较、合同签订等环节。
在设备采购管理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价比高、质量可靠的设备供应商,确保采购到符合要求的设备,并且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采购合同的执行。
设备使用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设备的领用、使用、保管、清点等方面。
在设备使用管理中,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设备领用制度和设备使用规范,明确设备的使用权限和使用范围,加强对设备的保管和监管,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保障。
设备维护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保养、故障修理等工作。
在设备维护管理中,企业需要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备更新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涉及到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升级、性能改进等方面。
在设备更新管理中,企业需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技术发展趋势,合理安排设备的更新计划,及时淘汰老化设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设备报废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最终环节,它涉及到设备的报废程序、报废标准、报废处置等方面。
在设备报废管理中,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设备报废标准和程序,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进行及时处置,做到资源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采购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设备更新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企业才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流程,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简述设备管理的内容
![简述设备管理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59a6d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3.png)
简述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一系列活动。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采购管理:确定设备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并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签订采购合同等。
2. 设备部署与配置管理:对新采购的设备进行部署和配置,包括安装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软件、网络连接等。
3. 设备备案登记与追踪:对所有设备进行备案登记,并建立设备追踪系统,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资产编号、位置变动等。
4. 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设备内部和外部、替换损坏的部件、更新固件、检查设备的温度和电源等。
5. 设备故障排除与修复: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对故障进行排除和修复,包括诊断问题、更换故障部件、修复软件问题等。
6. 设备性能监控与优化:通过监控硬件设备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流量等,及时发现并解决性能瓶颈,优化设备的性能。
7. 设备退役与报废管理:对已经过时或损坏无法修复的设备进行退役处理和报废,包括清除数据、注销系统账号、处置设备等,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合规。
通过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还可以实施合理的设备采购计划,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42a85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5.png)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设备管理是指对组织或企业内部的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涉及到对设备的采购、配置、安装、维修、更新、报废等多个环节,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的寿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设备管理的目标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通过合理的设备管理措施,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降低维修成本:实施预防性维护和计划性维护,早发现、早处理设备故障,降低维修成本。
3.延长设备寿命周期:通过定期维护保养和合理的使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换的频率和成本。
4.提高生产效率:设备管理可确保设备运行稳定,保障生产进度,提高生产效率。
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采购、设备配置、设备安装、设备维修和设备报废。
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
在采购设备前,需要制定明确的采购计划,明确需要采购的设备类型、规格、数量等要求。
采购时需要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并与供应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比较。
采购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验收,确保采购到的设备符合要求。
设备配置设备配置是指将采购的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划和要求进行布置和组织。
首先需要确定设备的布置位置和布局,合理规划设备的工作空间。
然后对设备进行编号、分类,并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和运行情况。
设备配置还包括设备的连接和参数设置,确保设备之间的正常通信和协作。
设备安装设备安装是指将设备正确地安装到预定的位置,并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测试,保证设备安装的质量和稳定性。
安装设备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测量,确定设备安装位置和设备支架等配套设施。
安装时需要遵循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安装指南,按照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操作。
设备维修设备维修是设备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故障和损坏,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对于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a2707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7.png)
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清单管理:对所有设备进行清单管理,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列号、购买日期、保修期限等信息。
通过设备清单管理,可以随时了解到组织中的设备情况,有助于及时维修和更新设备。
2. 设备维护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维护管理包括设备的清洁、升级、更新和修理等工作。
通过设备维护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设备备份管理: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如服务器和电脑,备份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备份数据可以防止数据丢失,保障企业的运营安全。
4. 设备更新与更新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是不可避免的。
设备更新管理包括定期更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等工作。
通过设备更新管理,可以保持企业设备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5. 设备使用规范管理:对设备的使用规范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使用场所、时间、方式等。
规范的使用可以延长设备寿命,减少设备故障。
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设备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保养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设备管理是组织和企业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设备采购、维护、备份、更新、规范使用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开支,从而促进组织的良性发展。
1. 设备采购管理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第一步,如何进行有效的设备采购十分重要。
在进行设备采购时需要根据需要制定详细的设备需求清单,明确设备的功能、性能、价格预算等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寻找适合的设备供应商。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供应商进行认真的考察,包括其信誉、售后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等方面,确保能够获得性价比高的设备。
2. 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的维护管理是设备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设备维护管理包括定期的设备检查、清洁、维修、更新等工作。
通过系统化的维护管理,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内容
![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727fb6590c69ec3d5bb75ff.png)
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内容2019/9/27一、设备管理的分类设备管理分为自有设备管理和租赁设备管理。
自有设备按照设备折旧、使用台班进行自有机械费的核算;租赁的机械费按照租赁时间和单价核算机械租赁费;自有机械使用费、机械租赁费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的机械费,进行成本核算。
二、自有设备管理系统根据设备使用计划进行设备的调配,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合理调配设备资源,保证工程顺利施工,主要处理现场设备的日常管理及机械费的核算业务。
主要包括:使用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设备台帐管理、设备使用、设备日常管理、机械费核算等。
三、设备租赁管理根据工程预算和整体进度计划,结合自有设备情况制订设备租赁计划,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根据租赁数量、租出时间、退租时间、租赁单价核算租赁费,根据租赁费、赔偿费结合工程项目进行机械料费的核算。
主要包括:租赁计划、租赁合同管理、设备进场、机械出场、租赁费用结算等费用结算支付。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IS09000验证的设备管理内容)四、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内容凭证管理、数据管理、定额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和规章制度管理。
五、设备凭证管理1.含义:在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中,用于记录设备管理和技术活动,以及经济核算,并明确管理各方责任的书面证明,就是设备管理凭证。
2.凭证设定原则(活动的依据,保证作用)(1)满足需要的原则(2)简明适用的原则(3)科学规范的原则。
3.凭证设置要求(1)一般设置成表格形式,一张表格有固定栏目和每次要填写栏目,固定栏目包括标题、表头、各种线格和文字说明等,标题要意思明确,语言简炼;填写栏目,要求数据来源可靠,易于收集,并要考虑最大的可能值,留有足够的空格余地。
(2)凭证是随着设备物流和价值流的流向而传递的。
传递过程中,有的环节需要保留作为依据,所以凭证的联次设计要合理,并在每一联上注明所缴存的部门。
(3)凭证格式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4.凭证的具体管理要求(1)明确凭证的管理部门(科、组)(2)明确凭证的设置单位和设置程序(3)明确凭证的启用、检查、监督办法(4)明确凭证的填写,使用部门和人员(5)明确凭证的审核(6)明确凭证的传递和保存办法。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 设备管理的定义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 设备管理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d4f6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8.png)
我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管理的定义一、概述设备管理是指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企业内的各种设备进行全面的规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和监督,以达到设备的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延长寿命、良好维护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我国设备管理协会对设备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二、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1. 设备:设备是指企业用于生产、加工、检测、运输等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设备和辅助设备。
2.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内各种设备进行全面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和监督的工作。
三、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1. 设备计划:设备管理的第一步是设备计划,包括设备选型、规划、配置等工作,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和技术水平确定适用的设备。
2. 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对设备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确保所购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3. 设备安装:设备的安装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安装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4.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要求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 设备更新:设备更新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企业的设备,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6. 设备报废:设备管理还包括设备报废的管理工作,对老化、损坏或无法修复的设备进行合理的报废处理。
四、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备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设备管理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设备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设备管理协会会员单位不断增加,各种设备管理培训和交流活动也日益活跃。
六、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设备管理将朝着信息化、智能化、预防性维护等方向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的设备管理服务。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d67ae0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6.png)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设备管理的目的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所有使用的设备及其组件都能够正
常运行,保证其正常运行,提高其可用性,减少维修和更换设备的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同时,也要确保设备管理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保证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设备发生安全事故,维护企业形象。
二、设备管理的内容
1、购置管理:购置管理包括在购置设备时,要进行详细的设备
参数定义,完成详细的技术文件制定,保证购置设备的各项参数符合预期;
2、安装维护管理:安装维护管理主要是对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
和操作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以及定期安装维护保养的计划,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修复,以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和可用性;
3、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指对企业的设备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设备的分配、维护、利用等,以便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提高企业的效益;
4、统计报表管理:统计报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
报修情况以及设备投入经费等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为企业更好地进行设备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5、设备利用率检测:设备利用率检测是指对设备的利用率进行
实时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设备利用率变化,从而调整设备负荷,提高
设备的效率,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
总之,设备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设备及其组件能够正常运行,为企业带来最大价值。
因此,企业在进行设备管理时,要重视每一个环节,全面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设备管理5s基本内容
![设备管理5s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a0832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6.png)
设备管理5s基本内容
1. 整理:对设备及相关物品进行分类,保留必要的物品,去除不必要的物品,以减少杂乱和浪费。
2. 整顿:对设备及相关物品进行标识、定位和规划,使其易于找到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3. 清扫: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延长设备寿命。
4. 清洁:建立清洁的工作环境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防止污染和故障的发生。
5. 素养:培养员工的良好工作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施设备管理 5S,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维修成本和停机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5S 管理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改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内容及要求:5个方面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内容及要求:5个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3bc9351dfe4733687f21aa2c.png)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内容及要求:5个方面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主要包括设备原始凭证管理、设备数据管理、设备定额管理、设备档案管理和设备规章制度管理等5个方面,现分述如下。
一、设备原始凭证管理1、设备原始凭证管理的含义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用一定格式记载设备经济、技术活动实际状况的记录,以及规定相关单位或人员责任的书面材料,称设备管理原始凭证。
2、设备原始凭证的分类及其基本要求设备原始凭证分为以下两类。
⑴契约式凭证。
一般为当事双方(多方)就设备工程某项工作达成的合作性书面约定,作为各方履行责任或判定违约的依据。
例如:设备订货合同、设备发运装箱单、设备招标采购委托书、设备技术改造协议书、设备资产保险议定书等。
对这类凭证的规范性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①约定各方的基本情况。
例如:单位名称、地址、法人代表、营业许可证号码、开户银行及账号等。
②明确约定的主旨内容,即各方协议设备项目范围,包括设备技术性与业务性要求。
③履行约定的交易金额与时间期限。
④各方的经济责任,包括付款形式和违约赔付等。
⑵记录式凭证。
主要指技术性凭证,它是用于记载设备在不同时段的性能(程度)和运行状况,以及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作为总结、检查工作与分析问题以及明确责任的依据。
例如:设备到货开箱验收记录、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单、设备维护(含一、二级保养与润滑)记录、设备事故鉴定书、交接班记录表、设备大修理完工报告等。
对这类凭证的设置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①满足需要。
即根据设备管理实际工作需求程度,确定其设置凭证种类的多少与繁简。
但有些项目是必须包括的。
例如:主体情况(设备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等);主体内容(记载主要事项);必要的附则(凭证印制单位、填写单位、责任人、填写日期等)。
②简明适用。
凭证、单据内容、格式清楚明了,便于填写与流转。
③科学规范。
即设置目的与填写要求明确;保证填写内容真实、准确;规定保存时效期(终生、长期、短期);责任者应签字负责。
3、企业常用的管理凭证企业设备管理常用的凭证按不同的管理阶段主要包括以下19种,有时还会派生出若干种。
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ea208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7.png)
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是一种组织管理技术,旨在确保组织中的各种设备能够持续运行,并提供有效的支持,以满足工作任务和业务需求。
以下是设备管理的一些内容:
1. 设备的规划:设备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设备规划,以确定需要购买、维护和更新的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功能。
规划包括评估现有设备、确定未来需求、制定预算和时间表等。
2. 设备的采购:在设备规划完成后,需要进行设备的采购。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设备、确定价格、选择供应商和考虑设备的质量、可靠性和性能等因素。
3. 设备的维护:设备管理不仅仅是购买和部署设备,还需要维护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维护包括检查设备、更换故障设备、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进行清洁和保养等工作。
4. 设备的更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技术需求的变化,设备需要更新。
设备更新通常包括更换有缺陷的设备、添加新的功能、提高性能等。
5. 设备监控:设备监控是指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跟踪、分析和报
告。
这可以帮助组织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性能,以便及时更换有问题的设备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6. 设备的退役:设备的退役是指将退役设备出售、捐赠或销毁。
退役设备的选择和处理方式需要考虑组织的成本、环保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设备管理还包括组织设备的资源管理和库存管理等内容,以确保设备能够被有效地使用和管理,并满足组织的需求。
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内容
![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86373f2c281e53a5902ff27.png)
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内容2019/9/27一、设备管理的分类设备管理分为自有设备管理和租赁设备管理。
自有设备按照设备折旧、使用台班进行自有机械费的核算;租赁的机械费按照租赁时间和单价核算机械租赁费;自有机械使用费、机械租赁费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的机械费,进行成本核算。
二、自有设备管理系统根据设备使用计划进行设备的调配,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合理调配设备资源,保证工程顺利施工,主要处理现场设备的日常管理及机械费的核算业务。
主要包括:使用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设备台帐管理、设备使用、设备日常管理、机械费核算等。
三、设备租赁管理根据工程预算和整体进度计划,结合自有设备情况制订设备租赁计划,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根据租赁数量、租出时间、退租时间、租赁单价核算租赁费,根据租赁费、赔偿费结合工程项目进行机械料费的核算。
主要包括:租赁计划、租赁合同管理、设备进场、机械出场、租赁费用结算等费用结算支付。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IS09000验证的设备管理内容)四、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内容凭证管理、数据管理、定额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和规章制度管理。
五、设备凭证管理1. 含义:在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中,用于记录设备管理和技术活动,以及经济核算,并明确管理各方责任的书面证明,就是设备管理凭证。
2. 凭证设定原则(活动的依据,保证作用)(1) 满足需要的原则(2) 简明适用的原则(3) 科学规范的原则。
3. 凭证设置要求(1) 一般设置成表格形式,一张表格有固定栏目和每次要填写栏目,固定栏目包括标题、表头、各种线格和文字说明等,标题要意思明确,语言简炼;填写栏目,要求数据来源可靠,易于收集,并要考虑最大的可能值,留有足够的空格余地。
(2) 凭证是随着设备物流和价值流的流向而传递的。
传递过程中,有的环节需要保留作为依据,所以凭证的联次设计要合理,并在每一联上注明所缴存的部门。
(3) 凭证格式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设备管理的任务及基本内容
![设备管理的任务及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c60bf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5.png)
设备管理的任务及基本内容1.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在198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设备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设备管理的4项主要任务。
(1)保持设备完好设备完好一般包括:设备零部件、附件齐全,运行正常;设备性能良好,加工精度、动力输出符合标准;原材料、燃料、能源、润滑油消耗正常3个方面的内容。
(2)改善和提高技术装备素质技术装备素质是指设备的工艺适用性、质量稳定性、运行可靠性、技术先进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
因此,企业需不断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和技术换代,以不断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
(3)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设备效能是指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功能。
它不仅包括单位时间内设备生产能力的大小,也包含适应多品种生产的能力。
(4)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设备投资效益是指设备一生的产出与其投入之比。
取得良好的设备投资效益,也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方针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体现,也是设备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设备投资效益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行设备的综合管理。
首先要有正确的投资决策,采用优化的设备购置方案。
其次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一方面加强技术管理,保证设备在使用阶段充分发挥效能,创造最佳的产出;另一方面加强经济管理,实现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
2.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企业设备管理组织应在以下方面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能。
(1)设备的目标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备管理工作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来制订本部门的工作目标。
企业需要提高生产能力时,设备管理部门就应该通过技术改造、更新、增加设备或强化维修、加班加点等方式满足生产能力提高的需要。
(2)设备资产的经营管理设备资产的经营管理包括:对企业所有在册设备进行编号、登记、设卡、建账,做到新增有交接,调用有手续,借出、借(租)入有合同,盈亏有原因,报废有鉴定;对闲置设备通过市场及时进行调剂,一时难以调剂的要封存、保养,减少对资金的占用;做好有关设备资产的各种统计报表;对设备资产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核对,保证有账、有卡、有物,账面与实际相符。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968a0cc2b160b4e767fcfbd.png)
。 • 据统计,机械设备失效中,磨损失效约占80%左右。 擦和减少磨损的一种手段
五、设备的润滑
设备使用的“润滑五定”
①定点: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 ②定时:按规定的时间取样化验、加油、换油和清洗储油箱。 ③定质:各润滑点按指定的润滑油、脂牌号加油。 ④定量:各润滑点按规定的油量加油。 ⑤定人:明确每个润滑点加油换油责任者。
二、设备的前期管理
3、设备的验收
• 设备开箱验收: a) 检查设备各部件在运输过程有无缺损。 b) 清点核对附件、备件、工具、技术资料、图纸是否齐全。 c) 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查无问题方能办理入库手续。 d) 设备管理员将设备图纸以及所有的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 设备验收: ★验收程序:新增设备, 由资产管理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填写《竣工验收单》,由参加现 场验收的相关单位人员签字确认。 ★经验收,质量、数量、性能、技术条件和图纸符合合同及技术协议要求,现场验收后使用单位 方可投入使用,如存在问题,立即向设备部门主管领导汇报,同时报生产厂家协商解决,验收人 员必须做好验收纪要。
三、设备的使用
设备使用的“四项要求”: (1)整齐 (2)清洁 (3)润滑 (4)安全
工具、工件放置整 齐,安全防护装置 齐全,线路管道完 整。
设备清洁,环境干 净,各滑动面无油 污、无碰伤。
按时加油换油,油 质符合要求,油壶、 油枪、油杯齐全, 油毡、油线、油标 清洁,除 故障及一切危险因 素,预防事故。
四、设备的点检
2、 点检准备------
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定点: 确定点检设备关键部位,薄弱环节
定项: 确定点检项目即检查内容(技术水平匹配,仪器仪表配套)
定标: 确定点检检查项目的判定标准(设备技术要求、实践经验)
设备管理的五个基本内容
![设备管理的五个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739c76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6a.png)
一.设备管理的五个基本内容
1、设备资料管理:记录设备台账及相关信息。
2、设备文档管理:记录设备的各种图版及电子版文件。
3、保养管理:保养计划,保养记录,对设备进行定制的保养计划,按计划执行保养工作。
4、维修管理:维修计划,维修管理,对特殊设备进行特定的维修及大修计划,按计划编制整体编修任务的安排计划,根据任务的优先及和维修人员工种情况来确定维修工人。
维修申报及工单:对计划维修及现时报修的工单,记录维修人员,备件,工具,维修进度,执行,检查,验收等状态,跟踪工单情况。
5、设备报废管理:达到使用期限或出现损毁的设备,需要做好相关记录,并进行报废管理。
扩展知识: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系统(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是将信息化了设备技术信息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是实现研究级管理信息化的先导。
设备管理系统是非常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它可以有效地管理设备资源、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战略竟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而设备管理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
设备是生产的生命线,对研究所正常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信息安全设备管理已成为现代研究所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把信息安全设备管理纳入研究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己经成为一种趋势。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ff40892a6c30c2258019e7e.png)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主要内容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主要包括设备原始凭证管理、设备数据管理、设备定额管理、设备档案管理和设备规章制度管理等5个方面:一、设备原始凭证管理1、设备原始凭证管理的含义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用一定格式记载设备经济、技术活动实际状况的记录,以及规定相关单位或人员责任的书面材料,称设备管理原始凭证。
2、设备原始凭证的分类及其基本要求设备原始凭证分为以下两类。
⑴契约式凭证。
一般为当事双方(多方)就设备工程某项工作达成的合作性书面约定,作为各方履行责任或判定违约的依据。
例如:设备订货合同、设备发运装箱单、设备招标采购委托书、设备技术改造协议书、设备资产保险议定书等。
对这类凭证的规范性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①约定各方的基本情况。
例如:单位名称、地址、法人代表、营业许可证号码、开户银行及账号等。
②明确约定的主旨内容,即各方协议设备项目范围,包括设备技术性与业务性要求。
③履行约定的交易金额与时间期限。
④各方的经济责任,包括付款形式和违约赔付等。
⑵记录式凭证。
主要指技术性凭证,它是用于记载设备在不同时段的性能(程度)和运行状况,以及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作为总结、检查工作与分析问题以及明确责任的依据。
例如:设备到货开箱验收记录、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单、设备维护(含一、二级保养与润滑)记录、设备事故鉴定书、交接班记录表、设备大修理完工报告等。
对这类凭证的设置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①满足需要。
即根据设备管理实际工作需求程度,确定其设置凭证种类的多少与繁简。
但有些项目是必须包括的。
例如:主体情况(设备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等);主体内容(记载主要事项);必要的附则(凭证印制单位、填写单位、责任人、填写日期等)。
②简明适用。
凭证、单据内容、格式清楚明了,便于填写与流转。
③科学规范。
即设置目的与填写要求明确;保证填写内容真实、准确;规定保存时效期(终生、长期、短期);责任者应签字负责。
3、企业常用的管理凭证企业设备管理常用的凭证按不同的管理阶段主要包括以下19种,有时还会派生出若干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预防维修阶段
特点:①根据零件磨损规律和检查结果,在设备发生故 障之前有
计划地进行修理。
②由于修理的计划性,便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使设备修
理停歇时间大为缩短。
3、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基本思想:设备的制造与使用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技 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以及预防 为主、维修保养与计划检修并重等。
2、租赁与购买决策分析
(1)优点:租赁与购买相比,可以减少企业 的长期资本支出,减少贷款利息,及时取得 生产所需设备,并减少设备陈旧过失的风险。 (2)缺点:由于设备租赁只能根据合同规定 取得租赁期内的设备使用权,无权根据生产 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租赁期限有一定要求, 一般不得低于两年;设备租赁的租金总额可 能高于设备购置价格。
T年内运行费用的平均值为:
C1 + (T-1)λ/2
而每年分摊的折旧费为:
(K0 -KL)/T
式中: K0 —— 设备购置费
KL —— 设备残值
年平均总费用为:
AC = (K0 -KL)/T + C1 + (T-1)λ/2
求导,得:
T = —2 —(—K0—-—K—L)
λ
例:若设备购置价值为K0 = 10 000元,使用年 限为10年,第一年运行费用为1000元,以后每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2 月10日 星期四9 时47分 35秒T hursday , December 10, 2020
抓住每一次机会不能轻易流失,这样 我们才 能真正 强大。2 0.12.10 2020年 12月10 日星期 四9时4 7分35 秒20.12. 10
谢谢大家!
年递增400元。求设备经济寿命(无残值)。
解:
T = —2—(—K0—-—KL—) = —2—×1—00—00 = 7 年
λ
400
练习:某辆使用了T年的汽车,其运行维护费 每年递增1000元,如果想换一辆新汽车,则需 花费50 000元。试确定该车的经济更换年限 (无残值)。
(二)年费用最小法
可见最小年运行费用为4075元,发生在第四年。
四、设备的技术改造
(一)概念:
针对设备的无形磨损而采取的局部补偿的设备更新方式。
(二)意义:
比设备更新投入的资金少,针对性强,时间省。
(三)遵循原则:
1、以促进技术进步为基础;
2、以产品开发为中心;
3、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
4、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2 月10日 上午9时 47分20 .12.102 0.12.10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 020年1 2月10 日星期 四上午9 时47分 35秒09 :47:352 0.12.10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2月 上午9时 47分20 .12.100 9:47De cember 10, 2020
缺点:容易脱离实际,造成设备过剩修理,修理费用 高。
②定期修理法: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参考有关修 理定额资料,制定设备修理计划和大致修理工作量, 而确切的修理日期和修理内容,则根据每次修理前的 检查,再作详细规定。
③检查后修理法:事先只规定设备的检查计划,而每 次修理的时间和内容,则根据检查结果及以前的修理 资料来决定。
1、概念:根据零部件的磨损规律和设备的故 障规律,有计划地进行维修,在故障发生之 前修复或更换已磨损或老化的零部件。
2、内容:①日常维护;
②定期清洗换油;
③定期检查;
④计划修理:A、小修
B、中修
C、大修
★设备大修理的经济合理性研究
1、通常零部件所受损耗很不均匀,人们常对部分零 部件进行修理和更换。在一定条件下,修理和更换部 分零部件比重新购置设备要经济得多。
2、全员维修制度(日本在吸收欧美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提出)
(1)特点:更具有可操作性。 (2)内容: ①目标是使设备效率最高; ②建立包括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生产维修全系统; ③涉及与设备管理有关的所有部门; ④从最高管理部门到基层工人全体人员都参与;
⑤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 修。
第十一章 设备管理
第一节 设备管理概述 第二节 设备的前期管理 第三节 设备的后期管理 第四节 设备更新改造
第一节 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设备管理的历史主要体现在维修方式的演变上。
1、事后维修阶段
特点:①坏了再修,不坏不修。
②缺乏修理前准备,修理停歇时间较长。
③修理无计划,常常打乱生产计划,影响交货期。
第二节 设备的前期管理
一、设备的分类 1、生产工艺设备 2、辅助生产设备 3、科学研究设备 4、管理用设备 5、用于第三产业的设备
二、设备购置决策
1、自制或购买决策分析
设备自制需要企业具有比较雄厚的技术、经 济实力。企业自制设备,大多是生产工艺上 有特殊要求的专用设备。同时还应考虑:① 投资效益;②交货期;③风险。
采用该设备后的年净收入(元/年)
②费用换算法 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发生的费用,一是购买设
备的一次性投资费用;二是在设备使用过程 中发生的维持费或使用费。 A、年费用法:寻求年总费用最低的方案。 B、现值法:以购置设备那一年为基准,其他 每年的维持费用都折算成基准年的数额,再 计算费用总额,选取费用最低者为最优方案。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2 月10日 星期四9 时47分 35秒09 :47:351 0 Dec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9时47 分35秒 上午9 时47分0 9:47:35 20.12.1 0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 1020.1 2.1009:4709:47 :3509:4 7:35De c-20
定义: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为了使设备寿命周 期费用达到最经济的程度,而对有形资产的 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他实际业 务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
特点:①研究目的是使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 最经济;
②是有关有形资产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 等诛方面的综合管理科学;
③进行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
④它是关于设备一生机能的系统性的管理理 论。
优点:充分利用零部件的使用期限,修理费用较低。
缺点:不易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延长设备停歇时 间。
(二)全员生产维修制(TPM)
日本在学习欧美先进维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企 业管理的特色,建立起来的一种较完整的设备管理和 维修制度。
1、基本思想 ①全效益; ②全系统; ③全员参加。 2、主要内容 ①日常点检; ②定期检查; ③计划修理; ④改善性修理; ⑤故障修理; ⑥维修记录分析; ⑦开展“5S”活动
2
2400 7000 9400
4700
3
45
6
7
8
9
4800 7800 11400 15400 20400 26400 33400
8000 8500 9000 9500 10000 10500 11000 12800 16300 20400 24900 30400 36900 44400
4267 4075 4080 4150 4343 4612 4933
(四)特点:
1、相关性强;
2、针对性强;
3、适应性广;
4、经济性好。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 0.12.10 20.12.1 0Thurs day , December 10, 2020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 9:47:35 09:47:3 509:47 12/10/2 020 9:47:35 AM
3、设备的经济寿命:指新设备从投入使用开 始,到设备的年平均费用最低为止所经历的 时间。
三、设备最佳更新周期的确定 (一)经济寿命法(库存模型法)
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年平均运行费用逐年增加,而年平 均折旧费用逐渐减少。
假设年运行费用增长量为λ,则T年的运行费用为:
CT = C1 + (T-1)λ
2、设备的无形磨损 ①经济性磨损 ②技术性磨损
(二)设备故障规律
1、设备故障的概念:指设备或零部件在使用 过程中,丧失规定功能的不正常现象。
①突发性故障:由偶然因素和意外性因素造 成的。
②渐发性故障:设备性能逐渐降低、劣化而 引起的。
2、设备故障规律
三、设备维修制度
(一)计划预防维修制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1009 :47:350 9:47De c-2010 -Dec-2 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9:47:3509:47:3 509:47 Thursd ay , December 10, 2020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2.10 20.12.1 009:47:3509:4 7:35De cember 10, 2020
三、设备购置的评价
目的: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选择技术上 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节能的最优设 备。
1、技术性评价
①生产性;②可靠性;③易维修性;④ 安全性;⑤节能性;⑥环保性;⑦成套 性;⑧适应性;⑨耐用性。
2、经济性评价 ①投资回收期法
设备投资总额(元)
投资回收期= —————————————
2、由于大修理花费很大,所以应考虑:
①尽管大修理恢复了设备功能,但修理过后的设备无 论在生产率、精确度、速度等方面,都无法与同类型 的新设备相比。
②大修理的周期会逐渐缩短。
3、实现计划修理的方法
①标准修理法:又叫强制修理法,指按计划标准进行 修理,而不管设备的实际磨损情况。
优点:便于做好设备修理前准备工作,缩短修理时间,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