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用学新进展——基于第十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大会的汇报
语篇语用学研究的新进展——《英汉语篇语用学研究》述评
察、 细致描写和充分解 释。本文将对其各章 内容逐 结构多样化的原 因, 其研究不但证 明了从语篇角度 次介绍 , 然后再进行简评。 研究句法结构 的可行性 , 而且还揭示了语言的普遍 10主 要 内容 . 性和特殊性 。语法化研究则可以从历时演变的视角
收稿时间:0 1 32 21- - 0 5
运 用功 能主 义的理 论 和方 法 , 方面 , 求 句法结构运作 机制 和功 能的语 篇动 因; 一 探 另一方 面 , 反观 句
法在语篇 中的分布规律和功能定位对语篇建构的制约。本文 旨在对语篇语用学研 究的新成果《 荚 汉语篇语 用 学研 究》 书的 主要 内容进行 介绍 和 简评 。 一 关键词 : 语篇语用学; 句法; 语篇 中图分类 号 : o0 H 3 文 献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22 4 (0 10 .120 A 10 -6 3 2 1 )30 0 -4
全书由四部分组成 , 即语篇语用学概述 、 语法范 畴的语篇语用学研究 、 句法结构 的语篇语用学研究 和句法过程的语篇语用学研究 , 共十四章。
第一章是绪论 , 明确界定 了语篇语用学的定义 和性质 , 论述 了句 法 一语 篇 界 面 之 间 的互 动 与关联 的密切关系 , 最后指出语篇语用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部分 由第 二 、 章组 成 。第 二 章详 细讨 论 三 了语篇语用学的功能主义取向。本章首先从历时角
的异同。作者认为功能主义尽 管学派纷呈 , 但都将 语篇视为研究对象 , 主张从语篇角度研究句法 , 探究 句法结构的语篇动因。再次, 论述 了句子语法的局
限性 , 其局限性在于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 忽视了 句法规则的语篇结 构的交际动因。最后 , 作者指 出 语言学的话语转 向成为语篇语用学的滥觞。句法结
法律人类学的共同体建设:回顾与反思
1 Michael Polanyi,The Autonomy of Science,The Scientific Monthly,Vol. 60,No. 2(1945,February), p.143.
·66·
法律人类学的共同体建设:回顾与反思
组织形式和凝聚机制。具体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师生型、学院型、协会型、期刊型四种。 具而言之,师生型是指,共同体成员具有体制上或学术上的师承关系,彼此之间依 靠师承而组建的共同体;学院型是指,以某个特定科研院所为平台所凝聚形成的共 同体;协会型是指,基于特定的官方或民间学术协会而组建的共同体;期刊型是指, 由某个特定学术刊物的编辑、作者、审稿人所形成的共同体。这四种类型之间具有 一定重合度。比如,有的师生型共同体以某个特定学院为平台;有的协会型共同体 因为同时办有刊物,所以也可以归属为期刊型。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种类型的共同 体对于前两个要素的需求强度也并不一致。一般而言,师生型与学院型两种共同体 对共同的学术旨趣和学术规则的要求比较高。但与此同时,这两种类型的共同体也 存在着风险,因为其对核心组织者的依赖性比较高。这四种类型在下文的中外回顾 中均有所体现。
尽管有着上述概念、学科、语境的差异,但不管是自然科学的共同体,还是人文 社会科学的共同体,中外学者大致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所谓科学 / 学术共同体必须具 备三个基本要素:第一,需要有共同的学术旨趣、科学信念、价值追求;第二,需要 有共同的学术规则,比如研究范式、理论、方法等;第三,需要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和 凝聚机制。一般来说,三个基本要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否则便不能被认定为 科学 / 学术共同体。
法律语言的发展与特点研究——评《法律语言学》
我国现代法治建设受到西方孟德斯鸠等先贤思想的启蒙,众多优秀、先进的西方启蒙思想著的《法律语言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主要对当前法律语言的发展与特点展开探讨。
该书共分为十二章。
第一章主要分析我国法律语言研究。
第二、三章阐述不同国家法律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对于中国法律基础构建的分析;不仅如此,编者还针对当前法律语言研究课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
在第四章中,编者从法律文书等法律语言载体的风格与特质等角度出发,详细描述了当前法律语言应用的实施原则。
第五、六章仍然以法律语言为主,论述了当前法律语言在词汇、文书、口述等语言机制方面的原则,并详细解释了当前法律语言机的规范、系统提出了新的见解;同时,编者指出各国法律具有滞后性,许多条例都必须慎重考虑一系列社会影响,而法律语言的使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弱势群体在法庭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十一章从各国法律的跨语言交流出发,详细整总之,编者从宏观角度对当今社会法律语言
都有较法律语言的发展与特点研究
——评《法律语言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董姝言。
法律解释中的法律语用学
法律解释中的法律语用学作者:杨雨静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13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法律解释的含义特征分析下得出传统的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方法的固有缺陷,从而引出当代更具合理性的法律解释方法——语用学解释方法,并从语境和有效性两个方面对语用学下的法律解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法律解释方法还在进步,仍需我们不断完善,法律解释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法律解释语用学语境有效性作者简介:杨雨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024-02一、法律解释概述(一)法律解释的含义和特征法律经过解释才能适用,对于法律解释的具体含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无数的学者对其做出过界定。
梁慧星认为法律解释分为三种:裁判的解释、学说的解释、当事人的解释,其中,学说解释和裁判解释是典型的法律解释。
裁判的解释,对案件当事人来说,具有法律的效力;而学说解释,不具法律效力。
德沃金则认为法律解释是法官在特定的宪政传统中进行的整体性、创造性、建构性的解释活动。
张志铭认为法律解释是对法律文本的意思的理解和说明。
我认为,此处探讨的法律解释应是法官运用法律思维方式,按照法律的规范意旨,在具体的案件中对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所做的阐明。
总结下来,法律解释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合法性,这主要基于法律解释和解释法律的区分而得出。
法律解释应当是一种体现法律的规范意旨和法律价值的活动,而解释法律则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都可做出,不具有法律价值和效力。
法律解释是一个严肃的活动,首先应该解决的即是其有效性问题,因而正确解释的获得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如解释主体,对象,历史时间等因素,而不仅是对法条的文义解释。
第二,循环性。
解释和理解必须首先理解整体,而解释与理解又必须先由部分开始。
从逻辑上推导,在理解整体以前,解释者无法理解部分;而解释者离开对部分的理解,又无法把握整体的意义。
我院即将召开“应用语言学:法律语言与修辞国际研讨会”
我院即将召开“应用语言学:法律语言与修辞国际研讨会”田申
【期刊名称】《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年(卷),期】2000(000)003
【总页数】1页(P59-59)
【作者】田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0-2
【相关文献】
1.法律语言学是"'法律语言'学"还是"法律'语言学'"?抑或"'法律与语言'学"?——兼论法律语言学学科内涵及定位 [J], 邹玉华
2."边缘法学:法律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征集论文 [J],
3.法律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年会征文通知 [J], 本刊记者
4.2012年法律语言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年会将在郑州举行 [J], 本刊记者
5.边缘法学:法律语言学国际研讨会10月30日在江西农业大学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我国法律语言学的演进及未来发展
论我国法律语言学的演进及未来发展张玉洁【摘要】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我国法律语言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论述到系统研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之路始终充斥着语言学与法学两种进路.语言学研究进路经历了萌芽期、理论初创期后,迎来了英语研究模式的加入,拓展了研究范围;而步入新千年以后,法学界开始重视法律语言的研究,法学研究进路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但我国法律语言学的未来发展之路仍旧需要法律与语言的进一步融合,司法实践中的法律语言研究和多学科交叉领域下的法律语言研究也将成为研究热点.【期刊名称】《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4)003【总页数】8页(P3-10)【关键词】法律语言学;法学;语言学;司法实践【作者】张玉洁【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山东威海264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0-055我国的法律语言学在30多年的发展时间里,基本建构起了自己独特的法律语言学体系,并有多所高校完成了学科建设,开始培养专门的法律语言学人才。
专门的学术组织和研究所在进入新千年以后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根据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成果及研究学界的不同,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进路可分为语言学进路(包括英语研究模式)和法学进路。
这两种研究进路构成目前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语言学进路下的法律语言研究我国现今的法律语言研究如同其他法学学科一样,广泛受到西方研究成果的影响,而且以紧跟西方法律语言学的步伐为傲,俨然忘却了我国法律语言研究之初的“本土化”之路。
我国法律语言研究之路最初是由语言学专业的学者们开辟的,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些学者扮演着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我国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理论初创期、研究深化期。
(一)萌芽期(1982-1990)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语言学研究者们就开始注意对法律语言的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高潮教授在这一时期致力于法制新闻的研究,并从中对法律语言进行了比较简单的研究。
语用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语用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作为语言学领域的新兴学科,语用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重视,随着语用学研究的逐步深化,它已经突破了语言学范围的局限,逐渐与心理学、社会学、外语教学与学习、社会文化和性别等建立了密切联系,语用学已发展成一个多领域、多视角的交叉学科。
本文主要探讨了语用学的发展史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语用学发展的新趋势,为其理论的日臻完善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用学研究现状前景展望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981 引言语用学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和古希腊,最先提出“语用学”这一概念的人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他提出符号学理论三分法,即句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所指物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学则侧重于研究符号与符号使用者间的关系。
直到20世纪70年代,《语用学杂志》正式在荷兰创刊并发表,语用学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然而与语言学的其他领域相比,语用学仍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对语用学的定义和其研究范畴的界定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2 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现状综述2.1 国外语用学研究现状下面主要通过近年来三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来阐述当代语用学的发展程度和趋势。
2007年7月8日至13日在瑞典的歌德堡大学举行了第十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围绕“计算语用学”展开,主要探讨语言使用与计算机、国际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的联系,通过建立语用学与计算机网络的关联,利用国际互联网搜集各种社会交际场合的语料,以此开创一种新型的语料分析方法,拓展语用学的研究领域并使其研究方法不断更新和升级。
2009年7月12日至17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举办了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大会围绕“多元性、语境、结构”展开讨论,其内容不仅涵盖对指示语、指称、礼貌问题及“面子”原则等传统议题的深化,也提出了语用学研究的新趋向和新领域,主要包括语用学研究的跨学科特征与研究视角的多元化、语境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语用学研究对象由单句向语篇延伸的趋势等。
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法律语言学;研究现状;数据分析;发展趋势
1.引言
法律语言学是基于法学与语言学的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应用语言学的
重要分支。
法律语言的使用以及研究起源希腊,最初的研究主要与修辞学
相关。
西方对于法律语言的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法律语言研究的焦点是立法语言和法律文本,主要是对词汇、语法、修辞等法律语言本体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
以后,西方法律语言的研究焦点转向了法庭话语或法律活动的口头互动,
转向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转向语言作为工具的研究。
[1]1994年《法律语
言学——言语、语言与法律国际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法律语言学成为一个
有别于其他语言学分支的独立学科。
中国第一次提出“法律语言”这一术语是在1982年中国政法大学宁
志远和刘永章两位学者的《法律语言风格初探》学术论文中。
这也标志着
中国对于法律语言的研究进入了正轨,拉开了中国法律語言学研究的序幕。
如今,国内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已经走过了35个春秋,经过诸多学者的共
同努力,这一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为了对国内的法律
语言学研究现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里2000年至2022年国内所发表的有关法律语言学研究的学术论文为数据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研究,分析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法律语言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外法律语言研究综述
国外法律语言研究综述一、概述法律语言,作为法律领域中的专业用语和表达方式,承载着法律规则、原则、案例以及法律实践的重要信息。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国外法律语言的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法律语言研究的现状、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的法律语言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外法律语言研究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的法律文献分析。
真正的法律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中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一时期,语言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法律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法律语言的研究内容方面,国外学者主要关注法律文本的解读、法律术语的界定、法律翻译的准确性、法律语言与司法公正的关系等方面。
他们运用文本分析、语料库建设、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了法律语言的特点、规律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外法律语言研究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引入,为法律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视角。
未来,国外法律语言研究有望在法律文本自动化处理、法律信息挖掘、法律机器翻译等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果。
国外法律语言研究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
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法律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法律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国应加强对国外法律语言研究成果的引进和消化,以推动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1. 法律语言研究的定义和重要性法律语言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专注于探索法律文献和法律实践中使用的特定语言现象。
它涵盖了法律术语、法律文书的撰写技巧、法律交流的方式以及法律决策过程中的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
法律语言研究不仅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强调语言在法律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法律语言是法律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基石。
在法律实践中,法律人员需要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来传达法律要求、解释法律条文、分析案件事实,从而确保法律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有效沟通。
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纪要
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纪要(南京大学2007年7月23日)由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主办,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2005年7月20日至23日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
出席这次大会的国内学者、研究生一共有280余人,境外学者12人,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葡萄牙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
大会收到论文摘要300余篇,获得邀请的正式代表238人,列席代表34人,会议期间参与论文发言的代表有200余人,列席60余人。
中国修辞学会会长王德春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
7月21日上午,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在南京大学科技馆会议厅隆重开幕。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陈新仁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宾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守仁教授代表东道主致欢迎辞、日本语用学学会会长泽田治美(Harumi Sawada)教授代表该国协会对本次大会致贺词、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长何自然教授致开幕辞。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语用、认知与习得”。
具体论题包括:认知语用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语用学与语言学相邻学科之间的界面研究;语际语用学/二语习得语用学:语用习得理论与方法、语用学与外语教学、语用习得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等;语用与社会的关系的宏观与微观研究;语用专题的跨语言、跨文化对比研究。
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的语际语用学先驱和代表人物卡斯勃(Gabriele Kasper)教授做了题为Pragmatic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urrent developments的主题报告,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关联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斯波伯(Dan Sperber) 教授做了题为The Pragmatics of Verbal Metaphor的主题发言,日本语用学学会会长泽田治美教授做了题为Epistemic Modality的主题演讲。
法律语用学新进展AdvancesinForensicPragmatics
– Confessions & Forgiveness: Forensic linguistic studies of the right to silence outlawed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P.R. China;
– From ‘I’d like to report’ to ‘they told me to ‘phone you up to report’: Metalinguistic dimensions of interactions in policing
– Overlapping Voices in Police Records of Interpreted Interviews with Witnesses
– Statutory Interpretation, Morality and the Text (Lawrence Solan)
法律语言学家关注或参与哪些课题和案例?
• Legal discourse, power and control in courtroom discourse, police interview etc.:
法律语言学家关注或参与哪些课题和案例?
• Suspect’s right to silence, right to interpreting service (assessment of his L2 linguistic and pragmatic competence, both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summer school case & those presentations on legal interpreting) and right to legal advice:
新世纪国内语用学综述
新世纪国内语用学综述摘要: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语用学研究,我国就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卓有成果。
21世纪,我国语用学研究国内学者在认知语用学,词汇语用学,形式语用学,语类的语用分析,汉语语用学,语用翻译研究,语用学与外语教学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文重点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对语用研究取得的成果做了总结和评述。
关键词:语用学研究、中国、新世纪引言20世纪80年代左右引进国外语用学理论以来,语用学在中国发展异常迅速,成为外语界和汉语界学者共同研究的热点。
钱冠连(1990)、何自然(1994)和沈家煊(1996)对国内语用学的发展情况做过综述。
本文重点评述新世纪以来10多年来国内的语用学在认知、词汇、形式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1. 认知语用学认知语用学作为当今语用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许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卓有成效。
在2001年第七界全国语用学研讨会上,何自然教授作了《语用含意推理》的大会发言,探讨了Clark(1977)和Clark and Haviland(1977)提出的语用含意推理理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博士对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基础、发展概况和趋势作了阐释,指出语用理论是一种交际理论,而交际理论又是一种认知理论。
认知语用学不应该被看成是一门独立的语用学分支,而应该是一种研究视角或对语用现象的认知综观。
可以看出在新世纪开始时,认知语用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那个时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语境信息的心理处理和推理结论的形成、语用推理或语用照应的认知制约因素等等。
语用学要走向深入,必须同认知结合起来。
在2007年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上,认知语用学有了进一步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徐章宏的《关联理论与隐喻标记语》一文援用关联理论从五个方面对隐喻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语言的描写性使用/解释性区分,事实性/非事实性区分,概念/程序区分,明示/暗示区分,强制性/选择性区分。
法律语言学_法律语言_兼谈法律英语的特点
法律语言学、法律语言——兼谈法律英语的特点马庆林(西北政法学院法律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63)摘 要:法律语言学是运用语言学的原理和知识,结合法学各部门的某些语言实践,探索和总结法律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解决法学和语言学所涉及的事件和运用的问题。
法律语言是指人们在立法、司法等实践中所使用的语言。
作为一种语域变体,法律英语是英美法系国家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逐步形成的自己所特有的表达模式和规范,它包括了某些词汇、短语、习惯用语或特定的表达方式。
法律英语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其准确性、正式性、晦涩难懂、模糊性等特点所决定的。
关键词:法律语言学;法律语言;法律英语;特点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703(2003)0320012204Abstract:Fo rensic linguistics,by m eans of the p rinci p les and know ledge of linguistics and com bing w ith the p ractice of language used by legal branches,p robes into and summ arizes the features and regulati ons of the legal language and finds a so luti on to the issues concerning law and linguistics.L egal English refers to the language app lied in legisla2 ti on,judicature,etc.A s a register,legal English is a special mode of exp ressi on and no r m developed by a long p rac2 tice of judicature in the common law countries.It also includes som e vocabulary,ph rases,idi om s and special w ay of exp ressi ons.T he reason w hy legal English exists is that it ha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as p recisi on,fo r m ality,legalese and am biguity.Key words:fo rensic linguistics;legal language;legal English;feature一、法律语言学、法律语言1.法律语言学(fo rensic linguistics)法律语言学自1993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以来, (吴伟平,1994:44)因其研究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已受到各国的法学界,尤其是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趋势与展望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趋势与展望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语言学的重要性 (3)1.2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3)二、我国语言学研究现状 (5)2.1 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 (6)2.1.1 音韵学 (7)2.1.2 句法学 (8)2.1.3 语义学 (10)2.1.4 语用学 (11)2.1.5 社会语言学 (12)2.1.6 心理语言学 (13)2.1.7 计算语言学 (15)2.2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与贡献 (15)2.2.1 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 (17)2.2.2 学术论文与专著 (18)2.2.3 国际合作与交流 (19)三、我国语言学研究趋势 (21)3.1 科技创新与语言学研究融合 (22)3.2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 (23)3.3 语言资源保护与利用 (24)3.4 语言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 (25)3.5 全球化背景下的汉语研究 (26)四、我国语言学研究展望 (27)4.1 未来语言学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29)4.2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前景 (30)4.3 语言学研究的社会服务功能与应用 (32)五、结论 (33)5.1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总结 (34)5.2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36)一、内容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趋势与展望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语言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国语言学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深化探讨。
应用研究方面,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跨学科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
人才培养方面,我国语言学界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整体素质,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语料库语用学研究的国际热点解析
语料库语用学研究的国际热点解析语料库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语料库语言学以真实的语言数据为基础,借助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对语言的结构、使用和变化进行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语料库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也逐渐拓展到多个领域。
本文将围绕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对语料库语用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解析。
语言多样性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对社会发展、文化交流和人际沟通产生着重要影响。
语料库语用学在研究语言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语料库进行分析,探究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为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化提供支持。
全球变暖是全球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
语料库语用学在研究全球变暖方面也有所涉及,通过分析大量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语言数据,探究公众对全球变暖的认识、态度和行动,为环境保护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数字化转型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交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语料库语用学在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中,通过对大量数字化语言数据的分析,揭示数字化交际的特点、规律和影响,为数字化时代的语言教育、沟通和跨文化交流提供指导。
语料库语用学在研究国际热点问题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从语言使用和交际角度的独特视角。
语料库语用学的发展趋势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如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从而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语料库的覆盖范围和深度,以更全面地反映国际社会的多元文化和多种语言现状。
同时,需要加强方法创新和技术提升,提高语料库分析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展望未来,语料库语用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科技的不断创新,语料库语用学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跨文化交际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情况,揭示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指导。
专业的语用学研究进展
专业的语用学研究进展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意义,即语言交际中的有效传达和理解。
过去几十年里,语用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专业语用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一、语用学的基本理论1.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它研究的是人们使用语言时所进行的各种行为,如陈述、询问、命令等。
通过分析言语行为的目的、意图和效果,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话语的意义和交际背景。
2.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准则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准则是由语用学家格拉茨·格鲁尼配斯基提出的。
合作原则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交流双方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如说话人应提供足够的信息,说话人不应故意欺骗等。
言语行为准则则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如恭维、道歉、祝贺等。
二、语用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1.商务语用学商务语用学研究商务交际中的语言使用规范和策略。
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准确、礼貌的商务意图,并以此实现商业目标。
商务语用学的研究结果在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教育语用学教育语用学关注教育场景中的语言交际过程。
它研究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语言互动,包括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等。
教育语用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3.政治语用学政治语用学研究政治领域中的语言使用策略和效果。
它关注政治家在演讲、辩论和公众演讲中的语言行为,以及民众对政治信息的理解和反应。
政治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对政治沟通、舆论引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三、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语料库语用学语料库语用学利用大规模的语言数据集,通过分析实际语言使用情况来揭示语言规律和语用现象。
语料库语用学的方法和技术在语用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语言描述和理论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支持。
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语用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解释来验证或推翻语用学理论。
国际法律援助组织第十届会议综述
郭 婕
( 司法部法 要 ] 本 文主要 分三个部 分 , 简要概 述 了 国际法
律 援 助 组 织 第 十 届 会 议 的 主 要 内容 。 第 一 部 分 为 法 律 援
助 面临的全球性 问题 ,主要表现 为 法律援助 经 费缩减及 带来 的一 系列问题 ,并介绍 了有 关各 国和地 区法律援 助 工作现状 的 比较 分析成 果 ; 第二部 分强调 了网络 、 电话 等
b u d g e t - c u t . T h e t h i r d p a r t i n t r o d u c e s he t l e g l a a i d q u li a t y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s a d o p t e d i n Au s ra t li a a n d S o u h t Af ic r a .
广西政法管理 干部 学院学报
第2 8 卷第 6期 2 0 1 3 年 l 1 月
J oURN AL OF GUANGXI ADM I s TRATI VE
CADRE D S T r r UTE OF P0Lr r I CS AND LAW
Vo 1 . 2 8 . No . 6 No v . 2 0 1 3
T h e T e n t h C o n f e r e n c e S u mma r y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e g a l A i d Gr o u p
GUO J i e
( L e g a l Ai d C e n t e r o f M. 0. J , C h i n a , B e U i n g C h i n a 1 0 0 0 2 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语言学家关注或参与哪些课题和案例?
• Applicability / Usability of guidelines in judicial settings: Police Interviewing Practice Policy / Guidelines (esp. in cases involving vulnerable witnesses such as children, rape victims and the (mentally or physically) disabled: The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as Discourse Failure (Jill Anderson)) vulnerability of witnesses (Vulnerable Witnesses in England and Wales: Have we now achieved best evidence?); •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bility of Pattern Jury Instructions (Bethany Dumas) • The Consequences of Faked Comprehension in Interrogation Settings
– Statutory Interpretation, Morality and the Text (Lawrence Solan)
法律语言学家关注或参与哪些课题和案例?
• Legal discourse, power and control in courtroom discourse, police interview etc.:
– Elicited Imitation as a Determiner of the Need for a Court Interpreter (William Eggington, Troy Cox & Seth Wood) – Legal Interpreting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n Foreignerrelated Cases in China Today: A Long way to Go (Xinhong ZHANG) – Silence: Civil right or social privilege? (Georgina Heydon) – The Construction of Admissions of Fault through American Rules of Evidence: Speech, silenc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legal creation of liability (Janet Ainsworth) – Faked or Truthful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ssessing claims (Margaret van Naerssen) – Confessions & Forgiveness: Forensic linguistic studies of the right to silence outlawed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P.R. China;
法律语言学家关注或参与哪些课题和案例?
• Suspect’s right to silence, right to interpreting service (assessment of his L2 linguistic and pragmatic competence, both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summer school case & those presentations on legal interpreting) and right to legal advice:
法律语用学新进展 Advances in Forensic Pragmatics
基于第十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大会的汇报与思考 A Report on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orensic Linguists (IAFL) Tenth Biennial Conference: focusing on forensic pragmatics
法律语言学家关注或参与哪些课题和案例? • Language rights, equality, etc.: Interpreting services in all judicial proceedings (summer school case); equality b/w trial participants; Internet, email, blog users need some knowledge of contracts:
– The Career of a Suspect's Statement: Talk, text, and context (Martha Komter - plenary speaker) – ―You asked me what happened last night‖: A comparison between first story solicitations in police interrogations and the text in the police records – From ‗I‘d like to report‘ to ‗they told me to ‗phone you up to report‘: Metalinguistic dimensions of interactions in policing – Overlapping Voices in Police Records of Interpreted Interviews with Witnesses
法律语言学家关注或参与哪些课题和案例?
• Reformulation / Fabrication / Institutionzation / Summarizing of Institutional Interaction in police interviewing and court trial (police‘s institutionalized / bureaucratic report of witness or suspect‘s statement as evidence against suspect,在法院则经常直接quote out of context, misrepresenting the suspect‘s own words or taken as direct representation of suspect‘s own words,大陆法系尤其如 此;作为专家证人或者辩护律师,需要recontextualiz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story:
– Expert Witness Testimony: Negotiating control over the evidence; – Language Struggle and Power Abuse Through Diglossia in a Murder Trial (Giorgos V. Georgiou) – Fair Comments in Hong Kong Defamation Cases (Le Cheng & Winnie Cheng) – Police Interrogation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Ning Ye and Jixian Pang) – Law, Language and Power in the Age of Wikiforensics: The transcoding of innocence and guilt in the Meredith Kercher case – Discourse of Power and Ideology in Criminal Courts of Iran – Using okay for Task Management, Solidarity Overture, and Confrontation in a Police Interview
– ‘The worst thing is that you killed him‘ – Pragmatic meanings in forensic contexts (KK) (Come here man) – Duppying Yoots in a Dog Eat Dog World, kmt: Determining meaning at the Old Bailey (Tim Grant) – Psychological Insights Contributing to Police Interviewing Policy and Practice (RAY BULL) – Expert Witnesses' Role in Disputed Speech Presentation in a News Report (Reiko Ikeo)
第12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 论坛:从第12届国际语用学大会等看语用学发展趋势 山西大学 2011年7月
张新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律语言学研究所
主办方与承办方
Outline
• 法律语言学家关注或参与哪些课题和案例? • 法律语言学家面临哪些困境?他们是如何走 出困境来完成各类任务的(语言学工具)? • 纯粹的语用学方法还是综合运用语言学各个 学科? • 对国内法律语用学/语言学研究的启示?
法律语言学家关注或参与哪些课题和案例? • Interpretation / application of laws, regulations, contracts etc.: literal or pragmatic? morality, deceptive interpretation – taking advantage of linguistic ambiguities and indeterminacies or legal loopholes; purpose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