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第五节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第五节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ba4ed3bb0066f5335b81212f.png)
neuroendocrineimmunoregulation network
1
掌握要点:
1.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PRL、GH轴
2
1977年Besdovsky首次提出体内存在神经-免 疫-内分泌网络的假说。
1979年Spector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相互 作用称之为神经免疫调节,相继又提出了精神神 经免疫学、心理免疫学、行为免疫学、免疫精神 病学、思维与免疫力等新概念。
1982年,Blatock将该学科的研究领域称之为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neuroimmunoendocrinology)。
3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网络的研究成果: 1.免疫器官具有丰富的神经支配; 2.免疫器官及免疫活性细胞上可合成多种激素、
44
2.细胞因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 (1)对下丘脑的影响
27
28
依据: (1)下丘脑具有高密度的IL-1受体 (2)IL-1给予途径与ACTH高峰出现时间和幅度的关系
出现高峰时间:脑室内注射﹤静脉注射(30 min)﹤ 腹腔注射(2 h) 幅度:脑室内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3)静脉注射IL-1:CRH ↑→血浆ACTH↑ 连续注射IL-1:下丘脑CRH及其mRNA↑ (4)抗CRH血清可部分阻断IL-1→ACTH↑效应
29
多数免疫指标中IL-1α﹥IL-1β 对于HPA轴IL-1α﹤IL-1β ②TNFα:下丘脑CRH↑→HPA激活 ③IL-6:下丘脑→HPA激活
30
(2)细胞因子对垂体的作用 ①IL-1 IL-1 →垂体→ACTH↑ 依据: (a)10-7mmol/L的重组人IL-1β→腺垂体细胞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7004c6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f.png)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关系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说,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紧密联系,密切配合:那么,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学问题。
这个问题不只是关系到生理学,而且与心理学、医学有关,这也是心身医学的基本问题。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有什么关系呢?先来考察一个实验:小鼠被多次注射抑制淋巴细胞活动的化学药物。
在每一次注射时都让这些小鼠嗅到樟脑的气味,樟脑原本对免疫系统没有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只让小鼠嗅到樟脑气味,不注射抑制淋巴细胞活动的化学药物,再检查小鼠淋巴细胞的机能。
研究者发现樟脑气味已经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如同抑制淋巴细胞活动的化学药物一样。
这是建立了一个条件反射,条件刺激是樟脑气味,非条件刺激是抑制淋巴细胞活动的化学药物。
虽然目前对这种条件反射的路径还很不清楚,但用无关动因可以建立抑制免疫活动的条件反射,说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与免疫系统的密切关系。
现在知道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这三个系统有几方面的关系:(1)有共同的信号分子及其受体。
免疫细胞可分泌激素,非免疫细胞可产生白细胞细胞因子。
例如,白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催乳素以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受体在多种组织上发现。
脑中的神经元有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受体;天然杀伤细胞有阿片受体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
看来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具有化学信号分子和它们的受体。
(2)激素和神经肽能改变免疫细胞的机能。
多年来已经知道不同的应激刺激(包括过冷、过热、中毒、感染、创伤、发热、缺氧、疼痛、疲劳、恐惧等)都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引起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升高,抑制免疫机能,如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少抗体生产,降低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等。
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b412d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a.png)
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在我们的身体中,存在着两个至关重要的调节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它们就像是身体这座“大工厂”里的两个“核心部门”,各自有着独特的职责和功能,但又紧密合作、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免疫系统,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身体的“保卫部队”。
它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和抵御外来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同时还要清除体内变异或受损的细胞,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免疫系统由各种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分子组成,它们协同工作,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内分泌系统呢,则像是身体的“信息传递员”。
它通过分泌各种激素,将信息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调节细胞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过程。
内分泌系统中的主要成员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以及它们所分泌的激素。
那么,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首先,激素能够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例如,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在应激状态下会大量释放。
它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反应,从而避免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对身体造成损伤。
但如果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分泌,就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甲状腺激素对免疫系统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免疫功能增强,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免疫功能则会减弱。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同时也与免疫系统有关。
胰岛素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增强免疫应答。
相反,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往往免疫功能受损,容易并发各种感染。
反过来,免疫系统也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
当身体受到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这些物质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内分泌器官,影响激素的分泌,还可以通过神经通路将信息传递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例如,在感染期间,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等会刺激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以应对炎症反应。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63e774b5f0e7cd18425368e.png)
免疫系统对神经活动的影响
大鼠实验中观察到,用注入羊红细胞方法诱 导免疫反应,抗体生成增多达顶峰时,下丘 脑某些神经元电活动增加1倍以上,提示免 疫反应可改变神经活动。 在裸鼠中注入白介素-1,可使下丘脑有关神 经元释放更多的促肾上腺皮持激素释放激素, 致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升高 几倍,说明白介素-1可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王建明
神经与内分泌功能间有密切的关 系,近来年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 和免疫功能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并认 为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网络。
神经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神经通过两条途径影响免疫功能,一 是通过神经释放递质发挥作用,另一 是通过改变内分泌活动转而影响免疫 功能。骨髓、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 官均有自主神经进入,虽然神经纤维 主要是支配血管的,但末梢用于免疫细胞。
免疫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白介素-1能作用下丘脑而增加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血中含量。大鼠中观察 到,注入羊红细胞诱导免疫反应达到高峰期 间,血中糖皮质激素含量上升而甲状腺激素 含量下降,这一机制可能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使免疫反应受到压抑而不致过分。较低浓度 白介素-1使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增加。 免疫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样功能。免疫细胞 分泌各种免疫因子均为多肽或蛋白质,认为 免疫因子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内分泌样物质。
神经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能抑制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上 有相应有肾上腺素能受体。乙酰胆碱能增强 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上胆碱能受体主要为M 型。脑啡肽能增强免疫反应,β-内啡肽作用 比较多样,有时能促进免疫反应,有时则抑 制免疫反应。
神经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产生免疫因子,如 在内毒素处理后产生白细胞介素-1(白介素1)等。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2f07e0c7f1922791788e8c5.png)
这种相互作用的功能联系是通过神经、 内分泌和免疫三大调节系统共有的化学信息 分子与受体实现的。即免疫系统不仅具有多 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 并对来自神经内分泌组织的相应配体发生反 应,而受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免疫器官组 织还能合成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而影响中枢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反应减弱或增强,这取决于激素的种类、剂量 和时间。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大多数激素起免疫抑制作用,如ACTH、生 长抑素(SS)、雄激素、前列腺素等,都属于 免疫抑制类内分泌激素,具体表现为抑制吞噬
功能、降低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减少抗体生 成等。
有部分激素,如甲状腺素、生长激素、P 物质、-内啡肽(-END)、催产素和催乳素 (PRL)等可增强免疫反应,属于免疫增强类神 经激素,具体表现为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使 抗体产生增多,并可活化巨噬细胞,使吞噬功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传统观点认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调节着动物和人体的机能活动。近2O年来,由 于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在生物体 内还存在着第三个大的调节系统--免疫系统。 已经证实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 双向信息传递机制,即免疫系统不仅受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调控,而且还能反馈调节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某些功能。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Besedovsky首次提出体内存在神经-内分 泌-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e network,NEIN)的假说。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 学的发展,已逐步揭示出许多神经内分泌的介 质、激素和免疫系统的淋巴因子、单核因子以 及三个系统的细胞表面相关受体的存在及其理 化生物学特性,使三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 制得到阐明。
神经生物学第七章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神经生物学第七章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e76088416fc700abb68fcd6.png)
下丘脑调节因子的化学性质和主要作用
(3) 下 丘 脑 调 节 性 多 肽 发 挥作用的途径
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的促垂体区核团神 经元轴突投射到正中隆 起,将下丘脑调节肽释 放入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下丘脑-垂体门脉系 统),到第二级毛细血 管网转运到腺垂体,调 节后者的分泌活动。
神经垂体主要贮存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 (oxytocin, OXT)
下丘脑的内分泌区主要集 中在正中隆起、弓状核、 视交叉上核、腹内侧核和 室周核等基底部的“促垂 体 区”(hypophysiotropic area),以及视上核、室旁 核等核团
海马、杏仁核破坏:免疫功能增强:淋巴细胞绝对 数、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反应性和NK细胞活 性增加
3、应激与免疫 ➢应激的类型:过冷、过热、中毒、感染、
创伤、外科手术、发热、缺氧、疼痛、过 劳、恐惧等
➢一般情况下,应激可激活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的作用,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升 高,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二)、神经递质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1、儿茶酚胺 情绪激动、恐惧使机体儿茶酚胺升高或外给儿茶酚胺:
数量
4、组胺 抑制单核细胞产生IL-1、IFN-、IL-2 抑制巨噬细胞产生补体
三)、神经肽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肽(neuropeptide):一类生物活性肽。 1、内源性阿片肽:-内啡肽(endophin)、亮啡
肽、甲啡肽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较复杂:不能定论。 低浓度-内啡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高浓度抑制
▪ TRH成为第一个被分离纯化并被阐明结构与功能 的下丘脑激素,它为3肽,因此也是迄今为止所 知的最小的活性肽之一。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5ae0eb5a32d7375a5178016.png)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免疫系统的功能联系自从1928 年Ernest Scharrer 发现硬骨鱼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的特征,并最先提出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 )概念后,启发了有关领域研究的新思路。
随后众多的研究逐渐证实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活动联系紧密。
近二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又促使人们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能够共享某些信息分子和受体,都通过类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这又使人们意识到机体还存在一个调节系统——免疫系统。
Besedovskyn 于1977 年最先提出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e network )的概念。
三个系统各具独特功能,相互交联,优势互补,形成调节环路(图1 )。
这个网络通过感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加工、处理、储存和整合信息,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转。
图1 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联系GH :生长激素;PRL :催乳素一、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物质基础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调节系统以共有、共享的一些化学信号分子为通用语言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相互协调,构成整体性功能活动调制网络。
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组织都存在共同的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肽和细胞因子(cytokine ),而且细胞表面都分布有相应的受体。
大部分在脑内发现的神经肽和激素同时也存在于外周免疫细胞中,而且结构和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完全相同。
再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存在生长激素(G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受体和内啡肽受体等,胸腺细胞也分布有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催乳素(PRL )等受体。
利用组织化学、放射免疫自显影等技术证实,无论在基础状态下还是诱导后,脑组织中都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受体或相应的mRNA 。
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白介素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
在正常情况下,内分泌系统就存在一些细胞因子,而且经诱导后还可以产生许多细胞因子。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教案讲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含答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教案讲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b9938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9.png)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学习目标] 1.概述细胞免疫的过程。
2.认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一、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1.细胞免疫的概念: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
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
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判断正误(1)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2)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直接将病原体消灭()答案(1)×(2)×任务一:分析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1.探究细胞免疫的研究历程资料1:1883年,俄国学者梅契尼科夫提出原始的细胞免疫学说,他认为吞噬细胞是执行抗感染免疫作用的细胞。
资料2:1942年,蔡斯和兰德施泰纳用致敏豚鼠血清给正常动物注射后做结核菌素免疫实验,结果没有出现阳性反应。
当转输淋巴细胞后,结核菌素反应出现阳性结果。
证实了此免疫反应是由淋巴细胞引起的。
此后,科学家将细胞免疫的概念改为由淋巴细胞引起的特异性免疫,这是现代的细胞免疫概念。
资料3:1974年,辛克纳吉和杜赫提证实小鼠T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时,不仅需要特异性识别抗原种类,而且同时需要识别MHC分子,这种现象也称为MHC限制性。
注:当细胞被病原体感染时,细胞降解抗原并将其加工成抗原多肽片段,再以抗原肽-MHC 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资料4:1980年莱因茨和斯基洛斯曼根据分化标志和功能将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两个亚群。
此外,研究发现被抗原呈递细胞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进而分化为具有效应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讲义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a67043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2.png)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讲义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存在着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妙的调节系统,那就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这个网络如同一个高效运作的团队,各个部分相互协作、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就像是身体的“指挥中心”,通过神经冲动快速传递信息。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来自身体各处的信息,并发出指令。
周围神经系统则将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连接起来,使我们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内分泌系统则是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激素是一种化学信使,它们由内分泌腺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常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胰岛、性腺等。
这些激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的生理过程。
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的“防御部队”,它能够识别和清除入侵体内的病原体、异物以及自身的异常细胞。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等是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协同作战,抵御外来的威胁。
那么,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这三个系统是如何相互联系、形成调节网络的呢?首先,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递质直接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例如,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增加心跳和呼吸频率,提高身体的应激能力。
同时,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的活动,控制垂体的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内分泌系统也可以通过激素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比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糖皮质激素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
免疫系统也不是孤立的。
当免疫系统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细胞因子等免疫调节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例如,白细胞介素-1 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引起发热等反应,同时还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c97fb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2.png)
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已经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主要作用是抵御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异常细胞;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信息传递系统,主要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
然而,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和调节关系。
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直接影响1. 炎症反应与神经元损伤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对外界感染和损伤的一种主要反应,它通常会引发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炎症性细胞等)的激活和聚集,释放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
这些炎症介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例如激活神经元、影响突触传递、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从而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β等,可以直接引起神经元的损伤和细胞凋亡。
此外,炎症反应还会增加离子通道的活性,导致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活动和兴奋性增加,进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
2. 免疫因子对神经损伤修复的调节作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免疫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免疫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后迁徙至受损区域,释放一系列免疫因子,如神经营养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
这些免疫因子可以促进神经元再生和突触的重建,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
免疫因子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免疫细胞可以释放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这些因子对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存活起到重要作用。
•炎性细胞的清除:免疫细胞能够吞噬并清除神经系统损伤区域的炎症细胞和神经元碎片,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组织修复调节因子的释放:免疫细胞还可以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等,这些因子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组织修复和再生。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4 2 特异性免疫(含答案)(同步精品讲义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4 2 特异性免疫(含答案)(同步精品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760b5e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7a.png)
4.2 特异性免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相互配合。
2.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
2.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的联系。
知识点01 抗原和抗体一、抗原1.概念:凡是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
如:病毒、痘浆、病原体、花粉、癌细胞、外毒素等 2.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3.本质及分布:本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分布: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及细胞上,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课程标准目标解读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1.通过图文,总结概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举例说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互配合维持内环境稳态。
3.从系统和信息的角度,阐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二、抗体1.概念: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而成的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如:抗毒素、凝集素等2.抗体的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知识点02 体液免疫知识点03 细胞免疫知识点0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1.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
2.既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对于胞外抗原: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寄生抗原: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传播;当抗原进入细胞,细胞免疫释放抗原,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自身的突变细胞(癌细胞)、异体移植的器官:细胞免疫发挥作用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知识点05 免疫细胞的功能1.体液免疫中各种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识别、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记忆细胞:识别相应抗原,分化成浆细胞除浆细胞外都有识别作用;吞噬细胞的识别是特异性识别,其它细胞的识别是非特异性识别。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关系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a614b5e5727a5e9856a618b.png)
• 英国的C. Murry Parkes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于1969 年公布了他们关于鳏夫寿命的研究,他们发现鳏夫的 死亡率高得惊人——常常在女方去世后6个月内相继 去世,他们认为这是心理应激损害了人的防御系统所 造成的。
• 澳大利亚的研究者Roger Baitrop及同事对26名男女 丧偶者进行过一项简单的血液实验,他们分别在两周 和六周之后抽取了两个血样,从血样中发现,两周后 免疫能力没有下降,但是6周以后免疫细胞的反应性 下降了,该组织研究人员第一次宣称,“严重的心理 应激会使免疫功能的异常达到明显的水平。”
• 西方医学的许多早期观察均说 明应激性刺激可导致疾病或促 进发病。
• 1936年,Selye发现 “应激” ( stress ) 是 由 肾 上 腺 皮 质 激 素分泌过多所致,由此证明了 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嗣后,不断有报道描述神经精 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对免疫功 能、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影响。
• 一 般 的 应 激 也 会 危 害 人 的 免 疫 系 统 。 Steven E.Lovcke所做的实验发现,那些应付能力差的大学 生(poor copers),对大学生活向他们提出的一般 要求都感到压力很大,这些人的杀伤细胞活动较低。
4. 应激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 在 20世纪 20年代末期,Scherrer发现硬骨鱼的下丘脑 具有内分泌细胞的特征,随后对多种动物的研究也得到 了相似的结果。
(1)三大系统在体内均系广泛分布,但神经系统有以突 触为中介的结构连续性,并可借其分支支配各种组织和 器官,包括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免疫组织亦如此,甚至 小肠壁集合淋巴小结也发现有神经末梢分布。所以,广 义上讲,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可视为反射弧的传出环节。
(2)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主要由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 及突触来实现,而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 多是由 体液运输完成的,后者还依赖于免疫细胞的循环而行使 其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又称为“流动的脑”。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fa051b8fe4733687f21aab2.png)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第二节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一、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特性和共性比较高等动物的机体是由诸多系统的机组合而成的结构和功能性整体。
这些系统可粗略分为二类:一类主要执行着机体的营养、代谢及生死等基本生功能,包括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等系统;而广泛分布的神经、免疫及内分泌三大系统则起着调节上述各系统的活动,参与机体防御及控制机体的生长和发育等重要作用,从而构成另一类枢纽性系统。
此三大系统除各具有独特而经典的内容外,尚有下述方面可资相互比较。
1.三大系统与种系发生和个体发育以种系发生的观点而言,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的区分和定义是局限于多细胞生物的。
然而这三大系统共同的基本功能,即信息的传递和感受,却可在原核生物中有雏形体现,例如,Stock等的工作表明,大肠杆菌细胞膜上有膜受体蛋白质构成的化学感觉系统,经4个蛋白质成份而将相关信息传入胞内,并借助这些蛋白的磷酸第过程,完成信息的储存记忆和对其的反应,如细菌的化学趋化等过程。
阿米巴滋养体的吞噬活动,既是其摄食方式,亦可视为非特异性免疫的较早范例。
此外,单细胞生物如梨形四膜虫,粗糙链孢霉菌及烟曲霉菌中均含有胰岛素样物质,但其功能意义尚不清楚。
一般变为,神经元最先在二胚层动物水螅的胚层间出现。
这些事实提示,三大系统的种系进化可能是不同步的。
自个体发生的角度而论,末受精鸡卵内即含有胰岛素,而爪蟾卵母细胞中除含有胰岛素及其mRNA外,尚有TGF-β及FGF的mRNA表达,编码TGF-α、TGF-β及PDGF的mRNA亦可在小鼠胚泡中检测出,且着床前的小鼠胚胎中还有胰岛素受体及IGF-I受体的分布。
神经系统的个体形成似晚于免疫和内分泌系统。
神经免疫内泌间的交互影响也有渊远的进化过程,如曼氏裂体血虫中含POMC相关的mRNA,且Mytilus edulis的血细胞可生成脑啡肽并受其影响,这种生物的血淋巴细胞可接受ACTH的调控。
第二讲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完整)
![第二讲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8d6ece05a8114431b90dd887.png)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
(-)合成和释放神经肽和激素
现已证明这些由免疫细胞分泌的神经肽和激素其 结构和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所产生的完全相同, 氨基酸测序表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 ACTH和β- EP与腺垂体产生的ACTH和β- EP完全 相同, 这种由淋巴细胞产生的ACTH能直接作用 于肾上腺皮质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故有 人称之为“淋巴-肾上腺轴”,此外,免疫细胞分 泌的其他肽类(如 GH、GnRH) 的氨基酸序列与 神经内分泌系统所产生的也相同,为表示免疫系统 产生的神经肽和激素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所产生的神 经肽和激素的区别,有人将免疫系统产生的神经肽 和激素称为免疫反应性激素(immunoreactive hormone)。至今已证实由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 反应性激素有20余种(表16-2)。
2.活化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生成和释放IL-l增多, 则IL-1作用于下丘脑,促进CRH释放,进而促进 腺垂体释放ACTH,继而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GC。 3.ACTH和GC可分别抑制IL-1的进一步生成和 释放。 4.ACTH的前体POMC裂解释放的α-MSH可 在中枢水平对抗IL-l刺激CRH分泌的效应。
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大多数的激素起免疫抑制作用(如ACTH、肾 上腺皮质激素、SS、雄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 等),只有少数激素(如甲状腺素、生长激素、 OT和PRL等)可增强免疫应答反应,而雌激素 这两种作用均存在。
1.垂体激素 切除垂体可导致淋巴器官萎缩和 进行性全身免疫功能的破坏,包括影响抗体产生、 淋巴细胞数目减少、机体对皮肤移植排斥反应, 以及体外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减弱。根据垂体 激素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 类为免疫增强类激素包括GH、PRL、TSH、βEP等,它们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增生和抗体形成; 二类为免疫抑制类激素,包括 ACTH、GnRH、 SS、β- EP等,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cc382174431b90d6c85c7da.png)
二 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分布
几乎所有免疫细胞上都分布着数量不等的神经递质受 体和内分泌激素受体,此外, 体和内分泌激素受体,此外,淋巴细胞上还具有胰岛 素受体、卵泡刺激素受体、生长素受体等几乎所有的 素受体、卵泡刺激素受体、 激素受体和神经肽受体。 激素受体和神经肽受体。这些受体通过相应配体对于 免疫细胞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免疫细胞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此外神经 递质、神经肽和激素等可借、 递质、神经肽和激素等可借、旁分泌和自分泌途径调 节免疫应答,其中胰岛素、生长激素、 节免疫应答,其中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及 雌激素具有促进免疫应答的作用,而糖皮质激素前列 雌激素具有促进免疫应答的作用, 腺素、儿茶酚胺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 腺素、儿茶酚节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的联系和特点 神经、
三大系统均通过神经递质、 三大系统均通过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及其受 体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及其交叉方面的调节。 体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及其交叉方面的调节。由于 三大系统共享一定数量的信息分子和受体, 三大系统共享一定数量的信息分子和受体,因此即 有各自独立的作用, 有各自独立的作用,又有相互间重叠的二重或三重 相互作用范围, 相互作用范围,从而形成多重双向交流的复杂的神 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 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
免疫系统中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机制的影响
![免疫系统中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机制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bb445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7.png)
免疫系统中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机制的影响免疫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负责识别并消灭入侵物质,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它包括了多种细胞、分子和组织,彼此相互协作,作为我们身体的一个天然防御系统。
免疫系统的调节涉及到多种生理、神经和内分泌机制,其中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机制的作用至关重要。
神经调节机制的作用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调节作用,它可以通过分泌神经递质、激活神经反射等途径影响免疫系统的运行。
神经调节机制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調節炎症反应神经系统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免疫细胞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包括炎症介质、细胞黏附分子等,这些分子可以引起血管扩张、组织肿胀、疼痛等症状。
神经系统通过对免疫细胞和血管的调控,可以调节炎症反应的程度和进展,从而影响炎症过程的结果。
2. 調節自身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病是一种由免疫系统攻击和损伤人体自身组织的疾病。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自身免疫反应来控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它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选择性毒性和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和功能来调节自身免疫反应的程度。
3. 調節免疫细胞功能神经系统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活性。
它可以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和激活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分泌和杀伤功能等。
内分泌调节机制的作用内分泌系统是负责调节人体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的系统,这些激素可以影响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内分泌激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功能。
1. 免疫细胞生长和增殖内分泌激素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例如,促甲状腺素和催乳素等激素可以增加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2. 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内分泌激素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例如,胸腺素可以促进T细胞分化和发育,而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等激素则可以影响T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神经-内分泌-免疫
![神经-内分泌-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a6af0ff9ba0d4a7302763a4b.png)
RIA的巨大影响
• Berson早逝,Yalow同Guillemin、Schally一 道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此足 以说明RIA的巨大影响.…… • 1977年, 美国科学家Yalow因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法、 Guillemin、Schally因合成下丘脑释放因素 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Harris: 下丘脑调节腺垂体的神经体液学说
各种神经性传入
下丘脑 神经分泌功能的神经
神经分泌的输出
神经分泌的体液因子
垂体细胞
神经内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1960年:
美国学者Yalow、Berson 创立放射免疫测定 (Radioim-munoassay, RIA)技术,
首先糖尿病人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的测定。
②人工合成了大量促垂体激素的类似物。 ③神经肽及激素受体基因相继被克隆;提出了神经-内 分泌-免疫网络概念。
推进了对神经内分泌整合乃至基本生命现象的认识。
• 体内某些特化的神经细胞能分泌一些生物活 性物质,经血液循环或通过局部扩散调节其 他器官的功能。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为神经激 素(neurohormone) 。 神经内分泌细胞
脑内分泌学
目前已形成一门新兴 学科“脑内分泌学”, 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 应用。 人工合成的促垂体激 素类似物,作为激动 剂或拮抗剂不仅用于 实验研究,而且有些 已应用于临床。
1977年Yalow、Guillemin、Schally
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80年代后细胞免疫技术
①一系列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相继分离和鉴定,其分布 和作用逐渐被阐明。
应激反应共同特征
②分泌减少的激素和因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但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相关的 工作总体处于低潮:
①一方面免疫学家关注的是免疫系统的内部调节和机制, 且许多免疫现象和过程可在离体条件下重现,故主观上 忽视了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在免疫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②另一方面,神经生理学家和神经生物家们也仅关注神经 元的结构和功能及突触传递等课题而无暇它顾
• 1919年,Ishigami T对慢性结核病人进行流 行病学调查,免疫学检测结果证实情感挫折 可明显削弱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吞噬能力,并 提出情绪性应激可导致免疫抑制的观点。
• 他的发现为情绪可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观 点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2. 行为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俄国学者在1920年就已经开始了免疫应答 经 典 条 件 作 用 的 研 究 。 俄 国 动 物 学 家 S.l Metalnikov等于1924年证明,经典式条件 反射可改变免疫反应,说明免疫系统亦接 受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有力影响。
• 1972年苏联学域神经元放电发生改变。瑞士学者Besedovsky 等实验也得到类似结果。
• 这些结果表明:看似独立存在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 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它 们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共同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 衡与稳定。其中某一环节的疾病,必然会影响到另外两个 环节功能的正常发挥。
(1)众多的神经递质、神经肽及激素于在体和离体条件 下可影响免疫细胞及免疫应答的各环节。
(2)免疫细胞上及胞内有多神经递质、神经肽或激素的 受体的表达。
(3)免疫细胞可合成某引起神经肽或激素。
(4)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均可合成及分泌免疫分子 (如细胞因子等),且细胞因子对内分泌影响亦极为 广泛。
(5)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间存在双向往返的反馈联系。
(1)信息分子和细胞表面标志:可共享信息分子及其受体。 大多神经肽、激素及免疫因子可分别在神经、免疫及内分 泌组织内合成或释放。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细胞的标志分 子也呈重叠分布。
(2)信息储存和记忆:神经系统借助感官可存储和记忆外 界信息,免疫系统则在抗原识别等方面表现出记忆功能。
(3)周期性变化: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都具有周期性 变化,在免疫系统,在人类,T细胞、B细胞等均具有周 其性波动,即昼降夜升,并与血浆中皮质醇水平呈反变趋 势。这些周期性现象似起源于机体神经内分泌节律活动, 尤其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系以性腺和松果腺的功 能活动。
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下丘脑中至少分泌9种肽类激素,这些肽类激素由下丘脑 的神经细胞合成,通过下丘脑-垂体之间相联接的垂体门 脉系统的血流进入到垂体前叶,从而调节垂体前叶激素的 合成与分泌。
下丘脑作为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分泌功能又 受到神经系统其他部位功能活动状态的影响。
• 上个世纪70年代初,Robert Ader根据巴 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设计了老鼠味觉厌恶 条件反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经 典条件作用可以改变免疫应答”的假设。
他们的发现得到反复证实,从而开启了一 个新的研究领域的大门——心理神经免疫 学(Psychoneuriommunology)
3. 应激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 此概念的提出是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特性和共性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三大系统广泛分布于体内,共同调节 机体其余各系统的活动,参与机体防御及生长和发育调控。
1.三大系统与种系发生和个体发育 以种系发生的观点而言,神经元最先在二胚层动物水螅的 胚层间出现,表明三大系统的种系进化可能是不同步的。 自个体发生的角度而论,神经系统的个体形成似晚于免疫 和内分泌系统。
广义上讲,所有的内分泌功能均受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 接支配,故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可以神经内分泌表示。
• Galen曾注意到:忧郁的妇女较乐观的女生易罹 患癌症。
人有七情,属于精神活动范畴,包括喜,怒、思、忧、 悲,恐、惊等情志情绪的变化。强烈的情绪波动,或 长期消极情绪能引起过度的或长期的精神紧张,使人 的健康受到影响,并可引发一些疾病。
喜伤心 怒伤肝 忧(悲)伤肺 恐(惊)伤肾 思伤脾
人类疾病有2/3 与心理刺激 生活境遇有关,其中心身疾 病占1/3.
• 临床上很早就已经发现了内分泌系统中的肾上腺皮质所分 泌的糖皮质激素对治疗大多数自身免疫病有效,说明糖皮 质激素和性激素与免疫系统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 五十年代以后,由于中枢毁损方法在神经生理学研究中的 应用,发现某些中枢神经核团或区域参与对机体免疫功能 的调节,如可改变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及循环血中 抗体深度等。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基本要求
• 1.掌握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 互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 2.了解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 的机制。
内容纲要
一、引 言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特性和共性 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四、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五、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六、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七、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环路 八、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相互调节的结构
(1)三大系统在体内均系广泛分布,但神经系统有以突 触为中介的结构连续性,并可借其分支支配各种组织和 器官,包括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免疫组织亦如此,甚至 小肠壁集合淋巴小结也发现有神经末梢分布。所以,广 义上讲,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可视为反射弧的传出环节。
(2)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主要由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 及突触来实现,而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 多是由 体液运输完成的,后者还依赖于免疫细胞的循环而行使 其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又称为“流动的脑”。
• 西方医学的许多早期观察均说 明应激性刺激可导致疾病或促 进发病。
• 1936年,Selye发现 “应激” ( stress ) 是 由 肾 上 腺 皮 质 激 素分泌过多所致,由此证明了 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嗣后,不断有报道描述神经精 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对免疫功 能、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影响。
三者之间在组织胚胎发生学上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 部分胚胎早期鸡胚大脑切除或脑垂体切除后的胚胎,胸腺 上皮细胞内的分泌颗粒数量增加,同时,胸腺体积变小, 其内的淋巴细胞耗竭。反之,胚胎期切除胸腺,也对日后 脑垂体的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影响垂体中催乳素 和生长激素分泌细胞的功能。
2.三大系统的分布、作用途径和范围
(4)正负反馈调节性机制: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各 自内部均存在正负反馈性调节机制,由此各系统的功能 活动更趋协调、准确而精细。在病理条件下,某些反馈 机制可引起机体较严重的损伤,如超敏反应等。
(5)与性别和衰老的关系:性别差异主要是遗传因素和 内分泌系统中的性腺轴系造成的,而对神经系统和免疫 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人及各种实验动物的免疫机能均 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诸方面。 如血浆中Ig水平、细胞免疫的各种参数,对自身免疫性 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发生的易感性等。
• 一 般 的 应 激 也 会 危 害 人 的 免 疫 系 统 。 Steven E.Lovcke所做的实验发现,那些应付能力差的大学 生(poor copers),对大学生活向他们提出的一般 要求都感到压力很大,这些人的杀伤细胞活动较低。
4. 应激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 在 20世纪 20年代末期,Scherrer发现硬骨鱼的下丘脑 具有内分泌细胞的特征,随后对多种动物的研究也得到 了相似的结果。
• Blalock提出的“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因精神心理活动 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主功能,精神疾患的发生有深刻的神 经内分泌基础,且以上各术语的共同基础是神经免疫内 分泌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即为“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 (neuroimmunoendocrine network, NET)。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概念
基础及作用机制
一、引 言
• 长期以来,一直都认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 统是自主行使功能的独立系统。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 认识到;免疫系统除了帮助机体抵御外来病理异物的侵袭 之外,还可帮助宿主减轻各种伤害;它与神经和内分泌系 统一道,对生物适应外界环境、稳定内环境和维持机体的 完整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
(6)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 统间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
• 围绕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交互影响,还有众多名词术 语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反映,如: 神经免疫学(neuroimmunology) 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 行为免疫学(behavioral immunology) 免疫精神病学(immunopsychiatry) 神经免疫发生(neuroimmunogene-sis) 神经免疫调节(neuroimmunomodulation)等。
• 50年代,Harris和Green基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学的 研究成果,提出了“下丘脑可能分泌某些激素样物质, 参与并调控垂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功能”的假设。
• 70~80年代,直到相继从下丘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出了 促 甲 状 腺 激 素 释 放 激 素 (TRH) 、 促 性 腺 激 素 释 放 激 素 (Gn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生长抑素(SS)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等肽类激素证实了上 述的假设。由此认识到了神经、内分泌两个系统,在功 能上实质上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3)从内外环境条件变动构成的刺激性质分析,理化, 生物及心理因素均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此三大系 统的功能状态,但它们的适宜刺激却明显不同,如角膜 刺激仅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
3.三大系统的某些共性
在信息分子和细胞表面标志、信息储存和记忆、周期性变 化、正负反馈调节性机制以及与性别和衰老的关系等方面 都有不同的程度的相似之处。
③在客观上也受技术条件及各学科发展深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