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中国2017年分地区分品种能源消费量统计
中国统计年鉴2019全国各省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平均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
0.71
0.66
0.07
0.09
0.09
国内生产总值按2015年可比价格计算
0.63
0.58
0.06
0.08
0.08
0.60
0.53
0.06
0.08
0.08
0.57
0.49
0.06
0.08
0.08
计算 计算 计算
万元国内 生产总值 燃料油消费量 (吨/万元)
万元国内 生产总值 电力消费量 (万千瓦小时/万
0.19
1.60
1.48
0.13
0.22
0.20
1.63
1.52
0.16
0.20
0.19
国内生产总值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
1.40
1.30
0.13
0.17
0.16
1.36
1.28
0.13
0.17
0.15
1.29
1.20
0.13
0.15
0.14
1.21
1.14
0.12
0.14
0.13
1.16
1.12
元)
0.67
0.66
0.59
0.64
0.53
0.62
0.49
0.60
0.43
0.56
0.37
0.54
0.36
0.54
0.34
0.54
0.31
0.53
0.32
0.55
0.30
0.56
0.18
0.33
0.17
0.33
0.15
0.32
0.14
0.31
中国主要年份分行业原油消费总量统计(1995-2015)
2.46 2.46
119.40
0.01 2.25 2.25
148.73
摘编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6》
2014
51546.95
51502.10 1068.23 0.09 1034.61
33.52
50433.54 0.02
0.02 0.01 0.33
0.05
0.01
46775.64 3656.93
0.01
0.05 0.10 0.17
0.10 0.01 0.01
42413.38 3060.77 0.02
0.04 7.78 0.01 0.23 0.01 0.03 0.04 0.07 0.01 0.07
03.42 1059.21 0.04 1034.66
24.51
47441.96 0.24
0.12 0.25
0.01
41692.62 0.11 0.01
0.02 0.03 0.05 0.22 0.01 0.12 0.01 0.06
38624.99 3062.50 0.02
0.12 2.45 0.33 0.71 0.12 0.09 0.06 0.17
0.15 0.27
42857.70 0.14
单位:万吨
行业
消费总量 农.林.牧.渔业 工业
采掘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制造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未来十五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方向的思考
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研判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产业结构表征发展质量,产业
结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污染物的产 生。2019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 比例为7.1∶39.0∶53.9。与世界大 部分国家相比,我国GDP中第三产业 占比仍然偏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此外,虽然第二产业中的高耗能、高 污染行业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总的产 能规模有所下降,但产量一直处于 高位。2019年,我国粗钢、水泥和 平板玻璃产量分别达到9.95亿吨、 23.44亿吨和9.45亿重量箱。这些主 要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产量都居世 界第一。
图3 2000—2019年我国年能源消费总量中各品种能源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目
空
标
2025 年 2030 年
2035 年
为实现大气环境根本好转,满足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大气生态环境要求而努力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 [12]
天然气 /%
2.2 2.4 2.3 2.3 2.3 2.4 2.7 3 3.4 3.5 4 4.6 4.8 5.3 5.6 5.8 6.1 6.9 7.6 8.1
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 /% 7.3 8.4 8.2 7.4 7.6 7.4 7.4 7.5 8.4 8.5 9.4 8.4 9.7 10.2 11.3 12 13 13.6 14.5 15.3
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 2000—2019年,我国主要大气
* 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面向 2035 年的中国环境战略和‘十四五’国家环境政策创新框架研究”(2018YSKY-00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9 No.06 2021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平衡表解读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平衡表解读我国能源统计年鉴是我国能源统计的一部权威性年度资料汇编,包括对我国国民经济全行业和各地区的能源生产、消费、储备、能源平衡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它是评估我国能源资源利用与管理水平,研究国家能源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国民经济各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我国的能源管理与节约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
在《我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能源平衡表(Energy Balance Sheet),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统计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于对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生产、转化、消费及库存情况进行总体和系统的核算。
能源平衡表也是一个显示能源供需关系、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合理性的重要工具。
让我们深入研究一下《我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平衡表。
能源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能源供应、转化和消费。
在能源供应方面,它包括能源的生产、进口和库存等情况;在能源转化方面,主要包括对各种类型能源的转化利用情况;在能源消费方面,则是各行业、用途的能源消费情况。
通过详细解读能源平衡表,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我国能源的来源、转化和利用情况,还能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能源消费差异,以及国家能源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方向。
让我们分析一下能源平衡表对于我国能源管理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能源的供需关系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稳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能源平衡表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我国能源管理部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能源供需结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
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能源平衡表也可以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能源消费信息,引导其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想共享一下我个人对《我国能源统计年鉴》和能源平衡表的理解。
在我看来,这些数据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我国国民经济、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全貌和缩影。
2019年中国能源形势分析报告
钢产量 9������ 3 亿吨, 比上年增长 6������ 6% ;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 5688 万吨, 增长 6������ 0% ; 原铝产量 3580 万吨, 增长 7������ 4% ; 水泥产量 21������ 8 亿吨, 增长 3% ; 发电量 6������ 99 万亿千瓦时, 增长 8������ 4% 。 由此可见, 钢铁、 玻璃、 水泥、 电 力等主要工 业 产 品 产 量 的 增 长 是 导 致 近 期 国 内 能 源 消 费 小 幅 回 升 的 主 要 原因。
图 3 2010 ~ 2018 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增长率
双重更替步伐加快导致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和电源结构的显著变化。 近 五年来, 我国煤炭消费所占比重在不断降低, 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所 占比重在持续增加 ( 见表 1) 。 预计 2018 年煤炭消费比重将首次降至 60% 以下, 原油消费比重提高到 19������ 0% 左右, 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 别提高到 7������ 8% 和 14������ 0% 左右。 与 2017 年相比, 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 1������ 2 个百分点, 原油、 天然气、 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分别上升 0������ 2、 0������ 8、 0������ 2 个百分点。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19)》20190520
《中国能源⼤数据报告(2019)》20190520 01 宏观经济形势 1. 2018年我国GDP⾸破90万亿元,同⽐增6.6% 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产总值900309亿元,⽐上年增长6.6%。
全年⼈均国内⽣产总值64644元,⽐上年增长6.1%。
国民总收⼊896915亿元,⽐上年增长6.5%。
全年最终消费⽀出对国内⽣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的贡献率为-8.6%。
图12009~2018年国内⽣产总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2012~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稳增,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持续提升 产业结构⽅⾯,2018年,第⼀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
从占⽐看,第⼀产业增加值占国内⽣产总值的⽐重为7.2%,较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延续下降的态势;第⼆产业增加值⽐重为40.7%,较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重为52.2%,⽐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
从近⼗年三⼤产业增加值占⽐⾛势看,第⼀产业增加值⽐重在持续下降,2018年较2009年降低2.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呈上升趋势,2018年较2009年提⾼7.8个百分点。
第⼆产业增加值占⽐在2016年之前处于下降趋势,近两年略微回升。
其中,2012年,第⼆产业、第三产业占⽐均在45.5%左右,这是⽐重变化的重要分割点,2012年之前第⼆产业增加值占⽐⾼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2012年之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超过第⼆产业并呈现稳增趋势。
图2 2009~2018年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产总值⽐重(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 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5675亿元,⽐上年增长5.9%。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中国主要年份分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统计(1995-2018)
行业
消费总量 农.林.牧.渔业 工业
采矿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其他采矿业
制造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2013
416913 8055 291130 23924 14180 4088 2224 1280 1380 407 365 239053 3905 1890 1610 256 7366 971 652 1522 247 4153 448 368 19255 44081 2179 1909 4350 36561 68839 16617 4704 3571 1914 3069 1045 2606 2802 329 1597
2347 2547 359 1459
2011
387043 7675 278048 23417 14497 3923 2137 1202 1374
283 229091 3681 1935 1454 286 7379 867 461 1507 249 4596 417 257 18183 40743 1999 1819 3891 38272 64726 14831 3736 4571 1949 4014
我国能源消费方面
我国能源消费方面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总能源消费量为45.3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24.3%。
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和石油是中国两种主要的能源来源,其中煤炭是最为主要的能源。
2019年,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57.7%,石油的占比为20.6%。
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也在逐年增加。
2019年,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合计为8.3%。
总体来看,中国的能源消费呈现出总量大、消费结构单一的特点。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各级政府不断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2017年中国能源生产情况分析(1-7月)
2017年1-7月中国能源生产情况分析2017年7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增速略有放缓,原油生产降幅略有扩大,原油加工量增速明显回落,天然气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电力生产明显加快。
一、原煤生产增速略有放缓,进口减少,煤炭价格继续上涨7月份,原煤产量2.9亿吨,同比增长8.5%,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比6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日均生产950万吨,比6月份减少78万吨。
1-7月份,原煤产量20.1亿吨,同比增长5.4%。
分地区来看,7月份,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4个地区同比增速超过10%;而中小型煤矿比例较高的江西、湖南、重庆等地区同比降幅较大,均超过20%。
原煤生产逐步向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的地区集中。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煤炭进口明显减少7月份,进口煤炭1946万吨,同比下降8.4%,进口量比6月份减少214万吨。
1-7月份,进口煤炭1.5亿吨,同比增长18.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6月份进入“迎峰度夏”以来,用电负荷持续攀高,煤炭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受进口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秦皇岛煤炭价格连续8周上涨。
截至8月7日,秦皇岛5500大卡煤炭平仓价每吨608元,比7月初上涨23元;5000大卡每吨569元,上涨28元;4500大卡每吨503元,上涨31元。
二、原油产量和进口量减少,原油加工量增速明显回落7月份,原油产量1624.9万吨,同比下降2.9%,降幅比6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2.4万吨,比6月份减少1.6万吨。
1-7月份,原油产量11279.4万吨,同比下降4.8%,降幅比1-6月份收窄0.3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原油进口量有所回落。
7月份,进口原油3474万吨,同比增长12.0%,进口量比6月份减少137万吨,增速比6月份回落5.9个百分点。
1-7月份,进口原油24708万吨,同比增长13.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原油价格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