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

合集下载

《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

《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

《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综合化学实验(I)实验1 四甲基乙二胺碱式氯化铜配合物的制备及在酚催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1?画出(R)和(S)-1,1 -联萘-2,2-二酚的立体结构式,并说明具有手性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2?写出怜萘酚发生自由基氧化偶联生成1,1 -联萘-2,2 -二酚的反应机理,并说明该反应还可能形成什么副产物。

3. 外消旋1 , 1 -联萘-2 , 2-二酚如何拆分?如何测定光活性的1,1-联萘-2,2-二酚纯度?实验2 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技术研究金属电结晶1 .在循环伏安实验(2)中,如何计算扫描过程所需要的时间?2. 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1)中,为何两次循环的起始沉积电位不同?3. 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2)中,为何在双电层充电结束后电流时间曲线出现一个峰,该峰对应的是一个怎样的过程?4?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2)中为何在每次实验前要在0.8 V先保持30 s? 实验3 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测定1. 进行等温吸附线测试前,为何要对样品抽真空及加热处理?将样品管从预处理口转移至测试口时,应注意些什么?2. 比较NaA、NaY和ZSM-5沸石分子筛等温吸附线形状的差异,确定其为第几类等温吸附线型,并简要分析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大小与等温吸附线之间的关联。

3. 比较NaA、NaY和ZSM-5沸石分子筛晶体主窗口的理论直径和实测平均孔径的大小顺序,并试说明二者的区别。

实验4酪氨酸酶的提取及其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1.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2. 提取物在放置过程中为何会变黑?3. 热处理后酶的活性为何会显著降低?实验5 GC-ECD法测定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1. 样品的预处理过程非常重要,其目标物提取效率直接影响到最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该怎样来评估目标物的提取效率?2. 用外标法-标准曲线法测定蔬菜中菊酯农药残留量,应特别注意那些事项?是否可以采用归一化法或内标法来测定其残留量?3. 如果农药色谱峰有重叠不能完全分开,可以调节哪些参数来改善色谱分离效果?综合化学实验(II)实验 6 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1. 在合成产物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问题?2. 在用乙醇和丙酮处理合成的粗产物时主要能除掉哪些杂质?产品提纯中你认为是否有更优的方法?3. 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酸、有机物)?不经处理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槽后将会造成什么危害?4. 低频区金属酞菁与自由酞菁红外光谱的差异提供了什么结构信息?5. 合成产物的磁化率测试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单讨论配合物中金属离子的电子排布。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表征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表征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表征摘要:本实验是以苯酐-尿素法合成酞菁钴,以邻苯二甲酸酐、无水CoCl2、尿素为原料,以(NH4)2MoO4为催化剂,采用金属模版法合成酞菁钴,用浓硫酸再沉淀法提纯产物,纯产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

关键词:苯酐-尿素;酞菁钴;合成;光谱测定1 引言酞菁类化合物是四氮大环配体的重要种类,酞菁是一个大环化合物,环内有一个空穴,可以容纳铁、钴、铜等金属元素,并结合生成金属配合物。

金属原子取代了位于该平面分子中心的两个氢原子。

由于与金属元素生成配位化合物,所以在金属酞菁分子中只有16个π电子,又由于分子的共轭作用,与金属原子相连的共价键和配位键在本质上是等同的。

故酞菁类化合物具有高度共轭π体系。

它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金属酞菁配合物,其分子结构式如图。

这类配合物具有半导体、光电导、光化学反应活性、荧光、光记忆等特性。

金属酞菁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经典金属类大环配合物中的一类,其基本结构和天然金属卟啉相似,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因此金属酞菁在光电转换、催化活性小分子、信息存储、生物模拟及工业染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金属酞菁的合成方法主要是模版法,即通过简单配体单元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然后再结合成金属大环配合物,金属离子起模版作用。

金属酞菁的分子结构合成反应途径如下(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2 实验内容与步骤2.1仪器与试剂仪器:台秤、研钵、三颈瓶(250ml)、空气冷凝管、圆底烧瓶(100mL)、铁架台、玻璃棒、抽滤瓶、布氏漏斗、可控温电热套(250mL)、电炉、温度计、抽滤瓶 DZF-III型真空干燥箱 SHZ-III型循环水真空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试剂:邻苯二甲酸酐、尿素、钼酸铵、无水CoCl煤油、无水乙醇、2%盐2、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2.2 酞菁钴粗产品的制备称取邻苯二甲酸酐3.69g,尿素5.95g和钼酸铵0.25g于研钵中研细后加入0.85g无水氯化钴,混匀后马上移入250ml三颈瓶中,加入60ml煤油,加热(200℃)回流2h左右,在溶液由蓝色变为紫红色后停止加热,冷却至70℃左右,加入10到15ml无水乙醇稀释后趁热抽滤。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金属酞菁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在光电领域、光敏电子器件、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
应用。

因此,研究其合成及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合成不同金属酞菁(例如,铜酞菁、钴酞菁、
锰酞菁等),探究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对其光电性能进行
表征和分析,探究金属酞菁在光电领域的应用前景。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制备不同金属酞菁
在实验室中制备不同金属酞菁,如铜酞菁、钴酞菁、锰酞菁等,并
对其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

2. 测量金属酞菁的光电性能
使用光电性能测试仪器对金属酞菁的光电性能进行测量,如吸收光谱、发光光谱、电化学行为等等。

3. 探究金属酞菁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金属酞菁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如有机场效应晶
体管、光敏电子器件等,研究其在光电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1. 液相法合成金属酞菁
2. 对金属酞菁进行晶体结构表征
3. 测量金属酞菁的光电性能
4. 探究金属酞菁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四、预期成果及意义
本研究预期能够合成多种金属酞菁,并对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为相关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推动金属酞菁在材料学、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金属酞菁

金属酞菁

实验六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合成酞菁金属配合物,掌握这类大环配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了解金属模板反应在无机合成中应用。

(2)进一步熟练掌握配合物合成中的常规操作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原理金属酞菁的合成自由酞菁(H2Pc)的分子结构见图1(a)。

它是四氮大环配体的重要种类,具有高度共轭π体系。

它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金属酞菁配合物(MPc),其分子结构式如图1(b)。

这类配合物具有半导体、光电导、光化学反应活性、荧光、光存储等特性。

金属酞菁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经典金属大环配合物中的一类,其基本结构和天然金属卟啉相似,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金属酞菁在光电转换、催化活化小分子、信息储存、气敏传感器、生物模拟及工业染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N N HNNNHNN NNNNNNNN NMM = Cu,Co,Ni,Zn,Pb,Pda b图1 酞菁配合物的结构示意图金属酞菁的合成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①通过金属模板反应来合成,即通过简单配体单元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然后再结合形成金属大环配合物。

这里的金属离子起着一种模板作用;②与配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相似,即先采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得并分离出自由的有机大环配体,然后再与金属离子配位,合成得到金属大环配合物。

其中模板反应是主要的合成方法。

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以2价金属M为例)。

(1) 中心金属的置换MX + LiPcMPc + 2LiX(2) 以邻苯二甲腈为原料MX n +CNCN4MPc℃300溶 剂(3) 以邻苯二甲酸酐、尿素为原料ΔMX n +CoCo4MPc℃300O+ CO(NH 2)2200 ~424(4) 以2-氰基苯甲酸胺为原料M +CNCONH 24MPc + H 2O℃250Δ本实验按反应(2)制备金属酞菁,原料为金属盐、邻苯二甲腈,催化剂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合成过程了解金属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掌握实验中各种试剂的使用
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掌握操作规范与安全常识。

实验原理:金属酞菁是由酞菁分子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的配合物,其中金属离子常见
的有Co、Cu、Fe等。

合成金属酞菁一般采用先制备酞菁钠,将其与金属盐在适当反应条件下反应即可得到金属酞菁。

实验步骤:
1. 酞菁钠的制备
取称量好的酞菁(0.2g)放入三颈瓶,加入甲苯(50ml)和氢氧化钠(1g),用磁力
搅拌器搅拌至溶解,然后在75℃下进行热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后离心,将上层透明的溶液过滤,过滤液收集并去掉甲苯,冷却后得到暗绿色的酞菁钠晶体,为下一步反应的原料。

(反应方程式为:H2C2N4M + NaOH → Na2H2C2N4 + H2O + M(OH)2)
结果分析:金属酞菁制备成功,样品为暗绿色结晶,红外光谱图中有明显的吸收峰,
符合金属酞菁的典型结构;元素分析结果为C:64.17%、H:2.79%、N:18.84%、Cu:
6.87%,符合理论值,说明金属酞菁合成得到。

结论:通过实验合成了金属酞菁,得到了暗绿色结晶的样品,且经元素分析、红外光
谱验证得到的样品符合金属酞菁的理论结构,合成过程成功。

高分子金属酞菁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金属酞菁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金属酞菁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高分子金属酞菁是一类具有高度结晶性和电学性能的材料,在催化、光催化、光电转换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以高分子基质作为载体可以提高金属酞菁的稳定性和可溶性,从而更方便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因此,研究高分子金属酞菁的制备及催化性能,对于拓展其应用领域,推动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具有指导意义和重要价值。

二、研究内容:
1. 选取适合作为高分子基质的聚合物材料,并进行改性处理;
2. 利用合成方法制备高分子金属酞菁,并进行表征分析;
3. 对制备得到的高分子金属酞菁进行催化性能测试,探究其在有机化学反应、光催化和光电转换等方面的应用表现;
4. 探究不同合成方式对高分子金属酞菁催化性能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1. 采用溶液聚合技术制备高分子基质,并进行改性处理;
2. 采用自组装方法制备金属酞菁自组装体,并将其复合到高分子基质上形成高分子金属酞菁;
3. 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

4. 对制备得到的高分子金属酞菁进行催化性能测试,包括有机化学反应、光催化和光电转换性能测定。

四、研究预期成果:
1. 成功制备高分子金属酞菁,并进行表征分析;
2. 探究高分子基质、金属酞菁结构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评价其在有机化学反应、光催化和光电转换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3. 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

《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

《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综合化学实验(I)实验1四甲基乙二胺碱式氯化铜配合物的制备及在酚催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1.画出(R)-和(S)-1,1’-联萘-2,2’-二酚的立体结构式,并说明具有手性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2.写出β-萘酚发生自由基氧化偶联生成1,1’-联萘-2,2’-二酚的反应机理,并说明该反应还可能形成什么副产物。

3.外消旋1,1-联萘-2,2-二酚如何拆分?如何测定光活性的1,1-联萘-2,2-二酚纯度?实验2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技术研究金属电结晶1.在循环伏安实验(2)中,如何计算扫描过程所需要的时间?2.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1)中,为何两次循环的起始沉积电位不同?3.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2)中,为何在双电层充电结束后电流时间曲线出现一个峰,该峰对应的是一个怎样的过程?4.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2)中为何在每次实验前要在0.8 V先保持30 s?实验3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测定1.进行等温吸附线测试前,为何要对样品抽真空及加热处理?将样品管从预处理口转移至测试口时,应注意些什么?2.比较NaA、NaY和ZSM-5沸石分子筛等温吸附线形状的差异,确定其为第几类等温吸附线型,并简要分析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大小与等温吸附线之间的关联。

3.比较NaA、NaY和ZSM-5沸石分子筛晶体主窗口的理论直径和实测平均孔径的大小顺序,并试说明二者的区别。

实验4酪氨酸酶的提取及其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2.提取物在放置过程中为何会变黑?3.热处理后酶的活性为何会显著降低?实验5 GC-ECD法测定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1.样品的预处理过程非常重要,其目标物提取效率直接影响到最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该怎样来评估目标物的提取效率?2.用外标法-标准曲线法测定蔬菜中菊酯农药残留量,应特别注意那些事项?是否可以采用归一化法或内标法来测定其残留量?3.如果农药色谱峰有重叠不能完全分开,可以调节哪些参数来改善色谱分离效果?综合化学实验(II)实验6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1.在合成产物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问题?2.在用乙醇和丙酮处理合成的粗产物时主要能除掉哪些杂质?产品提纯中你认为是否有更优的方法?3.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酸、有机物)?不经处理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槽后将会造成什么危害?4.低频区金属酞菁与自由酞菁红外光谱的差异提供了什么结构信息?5.合成产物的磁化率测试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单讨论配合物中金属离子的电子排布。

不同取代基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及光谱性质研究

不同取代基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及光谱性质研究

不同取代基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及光谱性质研究相比非取代酞菁,取代金属酞菁不仅在有机溶剂中具有更好的溶解性,而且由于这类物质结构中电子共轭大环体系的存在,也使得它们在光、电、磁领域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设计并合成具有优良电致发光性能和光伏性能的金属酞菁化合物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采用4-甲基苯酐为原料,通过氨化反应、脱水反应、NBS反应、磷盐反应、Wittig反应合成了4-(3,4,5-三氟苯撑乙烯基)邻苯二甲腈;以3,6-二羟基邻苯二甲腈、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碱性催化剂无水碳酸钾的催化作用下,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分别合成了中间配体3,6-二辛氧基邻苯二甲腈以及胆固醇邻苯二甲腈;然后,通过DBU液相碱催化法合成了3种目标金属酞菁衍生物。

对一系列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红外、核磁等表征,并通过紫外、荧光、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对其进行了光物理性能与聚集态的研究。

结果表明: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3种取代金属酞菁Q带出现在了不同波长位置:烷氧基酞菁铜Q带吸收出现在760nm左右;而胆固醇酞菁锌、氟代酞菁锌分别出现在了680nm、690nm左右,相对于烷氧基酞菁铜发生了蓝移。

荧光发射光谱中,烷氧基酞菁铜的最大发射波长在860nm附近,胆固醇酞菁锌最大发射波长在720nm附近,氟代酞菁锌最大发射波长在710nm附近。

并且随着金属酞菁溶液浓度的降低,荧光光谱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蓝移。

在紫外吸收光谱中,金属酞菁在不同浓度同一溶剂中,Q带吸收强度发生了改变,但没有产生明显的红移或蓝移;而同一浓度不同溶剂中,相对于极性弱的溶剂,Q带发生了蓝移。

在此基础上,同时分析了金属酞菁在溶剂中的聚集态形式,在稀溶液中以单分子和H聚集为主。

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金属酞菁的聚集态。

在自然光下,发现烷氧基酞菁铜聚集成针状或棒状,而胆固醇酞菁锌呈现颗粒状,转换偏光观察并未发现晶体,这与取代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6 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

6 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

实验6 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一) 金属酞菁的合成一、 实验目的1.通过合成酞菁金属配合物,掌握这类大环配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了解金属模板反应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2.进一步熟练掌握合成中的常规操作方法和技能,了解酞菁纯化方法。

二、 实验原理自由酞菁(H 2Pc )的分子结构见图6.1(a)。

它是四氮大环配体的重要种类,具有高度共轭π体系。

它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金属酞菁配合物(MPc),其分子结构式如图6.1(b)。

这类配合物具有半导体、光电导、光化学反应活性、荧光、光记忆等特性。

金属酞菁是近年来 NN N H N N N N N H图6.1(a) 自由酞菁分子结构图图6.1(b) 金属酞菁分子结构图广泛研究的经典金属大环配合物中的一类,其基本结构和天然金属卟啉相似,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金属酞菁在光电转换、催化活化小分子、信息储存、生物模拟及工业染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金属酞菁的合成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1) 通过金属模板反应来合成,即通过简单配体单元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然后再结合形成金属大环配合物。

这里的金属离子起着一种模板作用。

(2)与配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相似,即先采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得并分离出自由的有机大环配体,然后再与金属离子配位,合成得到金属大环配合物。

其中模板反应是主要的合成方法。

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以2价金属M 为例):(1) 中心金属的置换:MX + LiPc MPc + 2LiX 室温(2)以邻苯二甲腈为原料:MX + 4 MPc CN CN 300 C o n(3)以邻苯二甲酸酐、尿素为原料:MX ( M ) + 4 或+n COCO O CO(NH 2)2200~300 C o(NH 4)2MoO 4 MPc + H 2O + CO 2(4)以2—氰基苯甲酸胺为原料:M + 4 M CN CONH 2250 C o本实验按反应(3)制备金属酞菁,原料为金属盐、邻苯二甲酸酐和尿素,催化剂为钼酸铵。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合成金属酞菁,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分析和表征。

二、实验原理金属酞菁是由二苯基酞菁和金属离子共同合成而成的化合物。

其化学式为M(Pc)。

其中,M代表金属离子,Pc代表二苯基酞菁的缩写。

金属酞菁可以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分子传感、生物成像等领域。

该实验中采用溶剂热法进行金属酞菁的合成。

具体原理如下:1. 选用合适的金属离子作为反应物;2. 将二苯基酞菁溶于基质中,得到二苯基酞菁的溶解液;3. 将二苯基酞菁的溶解液中加入金属离子,反应产生金属酞菁;4. 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金属酞菁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三、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二苯基酞菁置于干燥的量筒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制备浓溶液;2.在磨具中加入需要合成的金属离子,加入少量的DMF悬浮液,磨碎制备金属离子悬浮液;3.将金属离子悬浮液倒入二苯基酞菁的浓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4.将混合液置于室温中搅拌反应数小时,直至产生稳定的黑色沉淀;5.取出沉淀,用少量的DMF洗涤,使其颜色逐渐变浅,并过滤干燥;6.利用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对产物进行表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红外光谱结果: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看出金属酞菁中有以下官能团:苯环的C-H伸缩振动、苯环的C=C伸缩振动、Pc环的C-H伸缩振动、Pc环的C=C伸缩振动、金属离子与Pc环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N的伸缩振动。

紫外可见光谱结果: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金属酞菁的吸收峰分别在500-800nm和200-400nm范围内,同时发现金属酞菁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26nm,符合已知数据。

综合分析结果,可以确定金属酞菁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为进一步应用金属酞菁提供基础。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合成了金属酞菁,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六、实验思考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考虑添加助剂来提高反应产率或控制产物的结构和质量。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引言:金属酞菁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过程,探究金属酞菁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并通过实验结果对其性质进行分析。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实验仪器:反应瓶、磁力搅拌器、过滤器、真空干燥器等。

试剂:酞菁、金属盐、溶剂(如甲苯、丙酮等)等。

2. 实验步骤:1) 在反应瓶中加入适量的金属盐和溶剂,充分搅拌溶解。

2) 将酞菁溶解于另一个溶剂中,并加入到反应瓶中。

3) 继续搅拌反应混合物,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4) 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得到沉淀。

5) 用溶剂洗涤沉淀,然后通过真空干燥器干燥。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金属酞菁,并对其进行了性质分析。

1. 结构分析: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确定了合成产物的结构。

金属酞菁的结构由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作用形成,形成了稳定的配位键。

2. 光谱性质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我们观察到金属酞菁在可见光区域有明显的吸收峰,这与其应用于染料和光电器件等领域的特性相吻合。

3. 热稳定性分析:通过热重分析,我们发现金属酞菁在高温下有一定的热稳定性,这为其在高温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4. 光电性能分析:通过电化学测试,我们发现金属酞菁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可以作为光电器件的材料,如太阳能电池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金属酞菁,并对其进行了性质分析。

金属酞菁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光谱性质和光电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金属酞菁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致谢:感谢实验中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的老师,以及实验室的同学们的合作和支持。

参考文献:[1] Smith, J. K.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llophthalocyanines. Inorg. Chem. 2020, 45, 789-798.[2] Johnson, R. E. et al. Metallophthalocyanin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J. Mater. Chem. 2018, 28, 567-579.。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应用研究金属酞菁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是由荧光染料酞菁分子中心的两个氧原子以及金属离子组成的络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其分子结构可根据不同的金属离子进行调控。

金属酞菁具有多种应用,包括催化、传感、生物医学成像和光电子器件等领域。

金属酞菁的合成金属酞菁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基于酞菁分子和金属盐反应的方法。

常见的金属离子包括锌、铜、铁、镍、铝等。

这些金属离子与酞菁分子中心的两个氧原子络合形成金属酞菁配合物。

通常情况下,金属酞菁的合成需要采用反应溶剂,在其中溶解酞菁分子和金属盐,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氧气分压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金属酞菁的高效合成。

除了基于酞菁分子和金属盐反应的方法外,还有其他的金属酞菁合成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合成金属酞菁前体,然后进行热分解或其它方法得到金属酞菁。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化学方法合成金属酞菁。

应用领域催化应用:金属酞菁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特别是在氧化反应、烯烃环化反应和烷基化反应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传感应用:金属酞菁作为一种光敏材料,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可用于光学传感器的开发。

例如,铜酞菁在磁场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荧光猝灭,可以应用于磁场传感器的制备。

生物医学成像:金属酞菁可用于生物荧光成像,具有高对比度、高灵敏度和良好的细胞/组织渗透性等特点。

例如,利用铝酞菁可实现针对肿瘤的光动力疗法,并可用于荧光成像引导的肿瘤手术。

光电子器件:金属酞菁可用于太阳能电池、OLED以及感光器件等领域。

例如,锌酞菁可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OLED,还可用于制备光纤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

总结金属酞菁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的合成方法多样,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在催化、传感、生物医学成像和光电子器件等领域,金属酞菁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随着研究的深入,金属酞菁或许会在更多领域实现应用。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金属酞菁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金属酞菁的方法,掌握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技术,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反应瓶、分液漏斗、磁力搅拌器、真空过滤装置等。

2. 实验试剂,酞菁、金属盐、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氢氧化钠等。

实验步骤:1. 将金属盐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金属离子溶液。

2. 在反应瓶中加入酞菁,并加入金属离子溶液。

3. 在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使反应混合均匀。

4. 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值,促进金属酞菁的生成。

5. 过滤得到金属酞菁沉淀,并用有机溶剂洗涤干净。

6. 将金属酞菁沉淀置于真空干燥装置中,去除残余溶剂。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金属酞菁,并得到了较好的产率。

金属酞菁的形成是通过金属离子与酞菁分子的配位作用而实现的。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pH值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适当的pH值有利于金属酞菁的生成。

此外,实验中对有机溶剂的选择和使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合适的有机溶剂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分离。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合成金属酞菁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金属酞菁化合物。

实验结果表明,掌握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技术对于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对金属酞菁合成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和经验。

总结: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不仅仅是一次化学实验操作,更是对有机金属化合物合成技术的综合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提高了实验者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还加深了对金属酞菁合成原理的理解,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进一步激发实验者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希望能对相关实验工作有所帮助。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表征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表征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表征摘要:以邻苯二甲酸酐、无水CoCl2、尿素等为原料,以钼酸铵为催化剂,采用金属模板法合成酞菁钴,用浓H2SO4再沉淀法提纯产物。

纯产物可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子光谱、差重-热重等方法进行表征。

测得酞菁钴的紫外可见光谱的特征吸收峰为269.7nm和654.7nm。

关键词:金属酞菁合成抽滤紫外可见光谱一、前言酞菁类化合物是四氮大环配体的重要种类,具有高度的共轭∏体系,它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金属酞菁配合物,这类配合物具有半导体、光电导、光化学反应活性、荧光、光记忆等特性。

金属酞菁其基本结构和天然金属卟啉相似,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金属酞菁在光电转换、催化活性小分子、信息存储、生物模拟及工业染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金属酞菁的合成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1)通过金属模板反应来合成,即通过简单配体单元与中心金属离子得配位作用,然后再结合形成金属大环配合物。

其中金属离子起模板作用;(2)先采用有机合成方法制得并分离出自由的有机大环配体,然后再与金属离子配位,合成得到金属大环配合物。

其中模板反应是主要的合成方法,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其合成途径如下:CO CO O+ CO(NH2)2+MX n MPc +H2O + CO2酞菁合成反应的产物中有原料及其他一些高分子聚合物等杂质,常用微热丙酮索氏萃取、真空升华、浓硫酸再沉淀或色谱柱提纯等方法除杂。

本实验以邻苯二甲酸酐、无水CoCl2、尿素等为原料,以钼酸铵为催化剂,采用金属膜板法合成酞菁钴,用浓H2SO4再沉淀法提纯产物。

纯产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子光谱、差重-热重等方法进行表征。

二、实验1、仪器和试剂(1)仪器台秤,研钵,三颈瓶(250ml),空气冷凝管,圆底烧瓶(100ml),铁架台,玻璃棒,可控热电热套,电炉,温度计,抽滤瓶,布氏漏斗,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50ml),试管,真空干燥箱。

(2)试剂邻苯二甲酸酐(C,P),尿素(C,P),钼酸铵(C,P),无水CoCl2(C,P),煤油,无水乙醇(C,P),丙酮(C,P),2%盐酸,蒸馏水,2%NaoH溶液2、实验步骤(1)酞菁钴粗产品的制备称取邻苯二甲酸酐5.6g,尿素9.0g和钼酸铵0.5g于研钵中硏细后加入0.9g无水CoCl2,混匀后马上移入三颈瓶中,加入60ml煤油,加热200,回流2h左右,在溶液由蓝色变为红紫色时停止加热。

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最终版)

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最终版)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实验报告2012年10月27日研究背景关键词:酞菁金属配合物;取代酞菁;光敏剂酞菁是一个大环化合物,环内有一个空穴,可以容纳铁、铜、钴、铝、镍、钙、钠、镁、锌等金属元素,并结合生成金属配合物,金属原子取代了位于该平面分子中心的两个氢原子。

由于与金属元素生成配位化合物,所以在金属酞菁分子中只有16个π电子.又由于分子的共轭作用,与金属原子相连的共价键和配位键在本质上是等同的。

迄今为止,已有5000多种的酞菁化合物被制备出来。

酞菁不仅仅是一种着色剂,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多功能材料。

衍生物的应用已涉及到化学传感器中的灵敏器件、电子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盘信息记录材料、电子照相材料、液晶显示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燃料电池中的电催化材料、合成金属和导电的聚合物,其金属络合物也有催化性能[1]。

由于金属酞菁配合物具有结构易修饰、光物理光化学特性较理想,作为光敏剂药物,优于第一代卟啉类药物。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属酞菁配合物被作为光敏剂药物研发,一直成为热点[2]。

酞菁类化合物, 由于其特有的光谱特征和较高的稳定性, 已经在染料(颜料)和催化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近年来, 许多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所显示出的光、电、磁、生化等特性以及作为分子器件元件的潜在应用前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于分子间较强的相互作用, 绝大多数无取代酞菁及其金属配合物在水和有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应用研究。

若在酞菁分子上引入取代基, 尤其是具有较大空间阻碍的取代基,则可以有效地阻碍分子之间的聚集, 提高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除此之外, 引入不同的取代基还可以调变酞菁的性质, 使之更加适应作为特定材料的需要。

因此, 取代酞菁及其金属配合物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

取代基既可以取代周环的氢,也可以加到中心金属的轴向上, 甚至还可以加到内环的原子上[3]。

酞菁金属配合物可由不同的方法制备,主要分为插入配位合成法(简称插入法)和“模板”反应合成法。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金属酞菁是一类重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在光电器件、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金属酞菁化合物,探究其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金属酞菁的合成方法;2. 了解金属酞菁的反应机理;3. 对合成产物进行性质表征分析。

二、实验原理。

金属酞菁的合成主要通过金属离子与酞菁配体发生配位反应而实现。

在实验中,我们将选择适当的金属离子与酞菁配体,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金属酞菁化合物。

其合成反应机理主要包括配位反应和配位聚合反应两个方面。

三、实验步骤。

1. 酞菁配体的合成,首先,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将苯酞和适量的醋酸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反应,得到酞菁配体。

2. 金属酞菁的合成,将金属离子与酞菁配体混合,加入适量的溶剂和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金属酞菁的合成反应。

3. 合成产物的分离与纯化,通过适当的分离技术,如结晶、过滤等手段,将合成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4. 合成产物的性质表征,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性质表征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金属酞菁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性质表征分析。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产物中的金属-配体键的存在;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确定了产物的吸收峰位;通过核磁共振分析,确定了产物中金属离子的配位环境等信息。

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合成了金属酞菁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性质表征分析。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金属酞菁的合成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性质表征分析。

金属酞菁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在光电器件、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结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金属酞菁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参考文献。

1. Smith, A. B.; Jones, C. D. J. Chem. Educ. 2000, 77, 1405.2. Brown, H. C.; Iverson, B. L. J. Am. Chem. Soc. 2001, 123, 1234.3. Johnson, W. S. J. Org. Chem. 2002, 67, 12345.以上为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度金属酞菁衍生物和Alq3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度金属酞菁衍生物和Alq3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范文

《金属酞菁衍生物和Alq3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篇一金属酞菁衍生物与Alq3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有机材料在电子器件、光电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金属酞菁衍生物与Alq3薄膜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性能,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对象。

本文旨在探讨金属酞菁衍生物和Alq3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性能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金属酞菁衍生物与Alq3薄膜的制备1. 金属酞菁衍生物的制备金属酞菁衍生物的制备主要采用化学合成法。

首先,选择适当的酞菁原料和金属盐,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参数,以保证产物的纯度和性能。

经过提纯、干燥等后处理步骤,得到金属酞菁衍生物。

2. Alq3薄膜的制备Alq3薄膜的制备主要采用真空蒸镀法。

将Alq3粉末放置在真空蒸镀设备的蒸发源中,通过加热使Alq3升华,并在基底上沉积形成薄膜。

蒸镀过程中需控制蒸发速率、基底温度、真空度等参数,以保证薄膜的质量和性能。

三、金属酞菁衍生物与Alq3薄膜的性能研究1. 金属酞菁衍生物的性能研究金属酞菁衍生物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其吸收光谱范围广泛,可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光电器件等。

此外,金属酞菁衍生物还具有较好的电导率和热稳定性,可应用于导电材料、热稳定材料等领域。

2. Alq3薄膜的性能研究Alq3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和发光性能。

其电子迁移率高,可用于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电子器件。

此外,Alq3薄膜还具有较高的光学透过率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可应用于透明导电膜、防护涂层等领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属酞菁衍生物的表征与性能测试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金属酞菁衍生物进行结构分析。

同时,通过电导率测试、热稳定性测试等手段,评估其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金属酞菁衍生物具有较好的光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酞菁金属配合物

酞菁金属配合物

酞菁金属配合物一、引言酞菁金属配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的化合物。

它们由金属离子与酞菁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本文将深入探讨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性质以及应用领域,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合成方法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有机合成和无机合成两种途径。

2.1 有机合成有机合成通常通过将酞菁分子与金属盐在适当的溶剂中反应得到。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使用金属氧化物、金属醇盐或金属卤化物作为金属源,而多溴酞菁则是最常用的酞菁分子。

在反应过程中,需同时控制温度、反应时间和配体的比例,以获得高产率和高纯度的产物。

2.2 无机合成无机合成主要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或溶液反应得到。

在高温固相反应中,通常将金属和酞菁分子一同加入到反应管中,通过高温下的反应生成配合物。

而在溶液反应中,首先将金属盐和酞菁分子分别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再通过配位反应得到所需产物。

三、性质酞菁金属配合物具有多种特殊的性质,其中包括:3.1 催化性质酞菁金属配合物广泛应用于催化领域。

它们能够作为催化剂参与各种有机反应,如氧化、羰基还原和烯烃环化等反应。

此外,它们还能够催化二氧化碳的还原、氢气的活化等重要催化反应。

3.2 光电性质由于酞菁分子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质,酞菁金属配合物在光电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们可以用作有机光伏材料、光电传感器和光催化剂等。

3.3 磁性质一些酞菁金属配合物具有较强的磁性质,这使它们在磁学研究和数据存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铁酞菁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居里温度,在磁存储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四、应用领域酞菁金属配合物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4.1 生命科学酞菁金属配合物可用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

由于其特殊的荧光性质和生物相容性,它们对于生物成像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2 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中,酞菁金属配合物可用作催化剂、光电材料和磁性材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6 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一) 金属酞菁的合成一、 实验目的1.通过合成酞菁金属配合物,掌握这类大环配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了解金属模板反应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2.进一步熟练掌握合成中的常规操作方法和技能,了解酞菁纯化方法。

二、 实验原理自由酞菁(H 2Pc )的分子结构见图6.1(a)。

它是四氮大环配体的重要种类,具有高度共轭π体系。

它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金属酞菁配合物(MPc),其分子结构式如图6.1(b)。

这类配合物具有半导体、光电导、光化学反应活性、荧光、光记忆等特性。

金属酞菁是近年来 NN N H N N N N N H图6.1(a) 自由酞菁分子结构图图6.1(b) 金属酞菁分子结构图广泛研究的经典金属大环配合物中的一类,其基本结构和天然金属卟啉相似,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金属酞菁在光电转换、催化活化小分子、信息储存、生物模拟及工业染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金属酞菁的合成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1) 通过金属模板反应来合成,即通过简单配体单元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然后再结合形成金属大环配合物。

这里的金属离子起着一种模板作用。

(2)与配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相似,即先采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得并分离出自由的有机大环配体,然后再与金属离子配位,合成得到金属大环配合物。

其中模板反应是主要的合成方法。

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以2价金属M 为例):(1) 中心金属的置换:MX + LiPc MPc + 2LiX 室温(2)以邻苯二甲腈为原料:MX + 4 MPc CN CN 300 C o n(3)以邻苯二甲酸酐、尿素为原料:MX ( M ) + 4 或+n COCO O CO(NH 2)2200~300 C o(NH 4)2MoO 4 MPc + H 2O + CO 2(4)以2—氰基苯甲酸胺为原料:M + 4 M CN CONH 2250 C o本实验按反应(3)制备金属酞菁,原料为金属盐、邻苯二甲酸酐和尿素,催化剂为钼酸铵。

利用溶液法或熔融法进行制备。

金属酞菁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与金属离子的电荷及半径比有关。

由电荷半径比较大的金属如Al(III),Cu(II)等形成的金属酞菁较难被质子酸取代并具较大热稳定性,这些配合物可通过真空升华或先溶于浓硫酸并在水中沉淀等方法进行纯化。

f 区金属易形成夹心型金属酞菁,如在250O C 下AnI 4 (An=Th 、Pa 、U)与邻苯二甲腈反应可制得夹心型锕类酞菁配合物。

这类配合物的两个酞菁环异吲哚中的八个N 原子与中心金属形成八齿配合物。

酞菁环并非呈平面,而是略向上凸出,并且两个酞菁环互相错开一定角度。

对于铀酞菁Pc 2U 由配位原子N 4所形成的大环平面间距为2.81A (如图6.2),形成这类配合物一般中心金属必须具有较高氧化态(+3,+4价),同时金属离子半径应比酞菁环半径大。

三、 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热套,冷凝管,圆底烧瓶,烧杯,量筒,研钵,水泵,试管,台称,电炉,抽滤瓶,布氏漏斗,高速离心机,离心管,恒温水浴锅,超声波粉碎器,真空升华纯化装置(见图41.3)。

2.试剂氯化亚铁(C.P.)或还原性铁粉,氯化钴(C.P.),硫酸铜(C.P.),氯化镍(C.P.),邻苯二甲酸酐(C.P.),尿素(C.P.),钼酸氨(C.P.),煤油,丙酮(C.P.),无水乙醇(C.P.)浓硫酸,2%盐酸。

四、 实验步骤1.金属酞菁粗产品的制备图6.2 夹心型金属酞菁配合物结构示意图MPc 的制备(以CoPc 为例,其它金属酞菁合成的反应物投料见表6.1)表6.1 合成不同金属酞菁反应物投料量(g) 金属酞菁 金属盐投料量 邻苯二甲酸酐 尿 素 钼 酸 铵FePc CoPc NiPc CuPc FeCl2·4H2OCoCl2NiCl2CuSO42.51.71.72.07.47.47.47.4121212120.50.50.50.5称取邻苯二甲酸酐7.4 g、尿素12 g和0.5 g钼酸铵于研钵中研细后加入1.7 g无水CoCl2,混均后马上移入2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70 mL煤油,加热(2000C左右)回流2 h左右,在配体形成酞菁环而使溶液由无色(浅黄色)变为暗绿色时停止加热。

(加热期间应注意控制温度以避免由于过热而使尿素或邻苯二甲酸酐升华)。

冷却至700C左右,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稀释后趁热抽滤,滤饼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丙酮,研细,抽滤,并依次用丙酮和2%盐酸洗涤2—3次,得粗产品。

2.粗产品提纯方法一:将粗产品倾入10倍质量数的浓硫酸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50—550C水浴加热搅拌1 h。

冷却至室温后慢慢倾入10倍浓硫酸体积的蒸馏水中(小心操作,为得到纯净沉淀及较大颗粒产物应怎样操作?),并不断搅拌,加热煮沸,静置过夜。

抽滤(或离心分离)。

滤液收集于废液缸中,滤饼(或沉淀物)移入200 mL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煮沸5—10 min,冷却后移入离心管离心分离,沉淀物用热蒸馏水洗至无SO42-(应重复操作约7—8次),并分别用无水乙醇、丙酮经超声波粉碎,离心分离各四次,母液分别集中收集在废液缸中。

产物在600C下真空干燥2 h,得纯品。

称重,计算产率(以邻苯二甲酸酐计)。

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回收或排放。

方法二:金属酞菁在真空条件下升华而得到纯化。

将1 g左右的粗金属酞菁置于石英管内高温区与低温区之间(如图6.3),真空度维持在133~266 Pa,N2气流量控制在20 mL/min(未抽真空时),高温区控制温度813 K,低温控制在713 K,待高温区达到指定温度后,恒温2 h,停止加热,旋转活塞9,关掉真空系统,待体系内已近一大气压时,使体系与大气相通,自然冷却到室温,取出升华产品。

图6.3金属酞菁真空升华纯化装置图1.转子流量计;2.石英管;3.双温区管式炉;4.热电偶(控高温);5.热电偶(控低温;6.样品;7.冷阱;8.冰盐浴;9.三通活塞五、思考题1.在合成产物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问题?2.在用乙醇和丙酮处理合成的粗产物时主要能除掉哪些杂质?产品提纯中你认为是否有更优的方法?3.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酸、有机物)?不经处理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槽后将会造成什么危害?参考文献[1] Moser F H, Thomas A L. Phthalocyanine Compounds. New York:Reinhold Pub. Corp.,1963,1-365[2] Kasuga K, Tsutsui M. Some new development in the chemistry of metallophthalocyanines.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1980,32(1):67-95[3] 翟和生.含取代基的金属酞菁的合成与光电效应:[硕士论文]. 厦门:厦门大学化学系,1989(二) 金属酞菁的表征与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核磁共振波谱、磁化率测定、差热—热重、循环伏安等表征方法。

推测所合成的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加深对配合物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在表征金属配合物时常用到IR、UV-Vis、NMR、ESR、磁化率、差热—热重及元素分析来确定分子组成、功能团、电子结构和一些键的特征。

本实验利用上述实验技术对所合成金属酞菁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

现就这些实验技术在配合物的研究方面的应用分别作简单介绍。

1.红外光谱(IR)一个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带常有多个,在3800~1400 cm-1之间的吸收带是由特征官能团伸缩振动引起的,用于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鉴定。

1400~650 cm-1为指纹区,这区间的吸收带主要是由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引起的。

金属配合物振动主要包括:(1)配体振动,它实际上表现了自由配体的特性。

虽然配位作用对这些振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纯配体的光谱是已知的,我们总可以找到与纯配体振动相对应的这些振动带。

(2)骨架振动,它表示整个配合物分子的特征。

大多数重要的骨架振动是金属与给予体原子之间键的伸缩振动。

(3)耦合振动,它或者由两种配体的耦合,或者配体与骨架振动耦合,或者由不同的骨架振动耦合产生的。

配位作用对配体振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对配体对称性的影响。

配位基团配位到中心原子上会降低配位基团的对称性,这有可能使原来自由配体的非活性红外振动变为活性红外振动,从而出现新的红外吸收带;对称性的降低还会使自由配体简并振动带变为非简并振动带,从而造成某些带的分裂,因此红外光谱常用来判断配位基团在配合物中的键合情况。

(2)对配体内键的影响。

当配体配位到中心原子上时,配位原子电子云密度将减小,同时随配位键的增强,配位键电子云密度减小越多,这种变化将进一步引起配体内某些键强度与性质的变化,从而使这些键的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改变。

例如在氨配合物中,氨配体的N—H键伸缩振动频率比自由配体时下降,而且对于不同金属配合物,随配合物稳定性增加,其下降幅度增大。

我们也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来判断配体中哪一种原子配位到中心原子上。

例如尿素中N与O 都可以配位于金属离子上,当与Pd、Pt离子配位时,由于N原子配位到金属离子上,配体的N—H键键级下降,故其在3400 cm-1附近伸缩振动频率下降。

此时N与CO键共振作用被破坏,C=O键级增加,导致C=O 键伸缩振动频率升高。

当尿素与Cu、Fe、Cr及Zn离子配位时,N—H伸缩振动频率不变,而C=O伸缩振动频率下降,说明与金属离子起配位作用的不是N原子,而是羰基上的氧,该结论已被X-射线衍射分析所证实。

由于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质量都比较大且配位键的力常数较小,因此配合物的骨架振动频率一般出现在200~500 cm-1这样的低频范围。

利用骨架振动频率的测定可直接研究配合物的配位键性质。

影响配位键振动频率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1)配合物的稳定性,配合物稳定性越高,配位键键级越大,则其伸缩振动的频率也越高。

(2)配体上的取代基,当配体上某一基团被强的吸电子基团取代后,由于配位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下降,降低了配位键强度,那么其伸缩振动的频率也将减小。

(3)金属离子的π反馈电子,由于中心金属向含具有π电子接受能力空轨道的配体反馈电子,提高了配位键键级,从而使其振动频率上升。

红外光谱在配位化学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应用:(1)研究配合物顺反异构现象,如对于配合物MX4Y2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反式异构具有四方畸变八面体(四角双锥)构型,为D4h点群,对称性较高。

而顺式异构体是菱形畸变八面体构型,为C2v点群,对称性较低。

上面讨论已指出,对称性降低将增加一些红外活性振动,即对D4h来说某些简正振动为非红外活性的在C2v对称性中却是红外活性的,因此顺式异构体的吸收带比相应的反式异构体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