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文素材——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喜含蓄
它指中国人喜欢用间接、委婉、含糊等方 式来表现自我的一种心理与行为方式。它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体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与人交 往里; 第二,典型地反映在中国人表达心情如喜 悦之情的方式之中; 第三,体现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中国人 所创造的艺术品里。 ●旗袍→比基尼
■ “喜含蓄”与“好兜圈子”的比较 ●喜含蓄与好兜圈子的相通之处是:(1) 二者都采用间接、委婉或含糊之类的表达方式, 而不是“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2)二者都 与“面子功夫”密切相关;(3)二者有时可通 用。 ●喜含蓄与好兜圈子的相异之处在于:(1) 喜含蓄一般还与中国人的害羞心理、谦虚心理和 推崇内敛式做人方式等密切相关;而中国人喜欢 兜圈子一般与这些心理无关;(2)二者的词性 不同。“喜含蓄”多带褒义,“好兜圈子”多带 贬义 ;(3)二者的使用场合也不尽相同。
中国人的自我观
[关键词] 自我、小我、大我、公我、私我
一、“我”的语义分析 自我(self),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 人-我关系的认识,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向 (有关自我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
我、自、己、咱、吾、余、俺、自己、朕、 寡人、臣、哀家、臣妾、妾、下官、在下、小 可、老朽、晚生、学生、弟子、鄙人、贫僧、 贫道、洒家、奴才、草民、不才 ◆特点 ■多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入手来指称“我” ■重素质尤其是品质 ■推崇自谦乃至于自贬的称谓
“我”有7种含义
(1)代词。表示第一人称。《说文· 我部》:“我, 施身自谓也。”又表复数。《孟子· 告子上》:“心之官 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 (2)泛指自己的一方。《左传· 庄公十年》:“春, 齐师伐我。” (3)表示亲密。《论语· 述而》:“窃比于我老彭。” 朱熹注:“我,亲之之辞。” (4)存有私见或固执己见。《论语· 子罕》:“毋意、 毋必、毋固、毋我。”朱熹注:“我,私己也。” (5)杀。《说文· 我部》:“我,古杀字。” (6)倾侧。《说文· 我部》:“我,顷顿也。” (7)姓。战国时有我子。《汉书· 艺文志》:“《我 子》一篇。”
图3-3 中国人的自我边界示意图
陌生人 熟人
自己人 (自家人) 自己 (个 我)
图3-4: 西方人的自我边界示意图
2.对自我的核心内涵的认识有差异 ◆西方人对自我的理解侧重于自己 对自己的独立认识。 ◆中国人向来不倾向于认为在一些 具体的人际关系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 “人格”。 (尔侬我侬,忒刹情多,情多处热似 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 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 中有我。——管仲姬 )
四、中西方自我的差异 (一)“自我”含义上的差异 1.“自我”含义的大小有差异 ◆西方人的自我更为强调的是“个 人对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情感以及由 此产生的意向”。 ◆中国人的自我更为强调的是“个 人对人-我关系的认识、情感以及由此 产生的意向”。
陌生人 熟人
自己人 (自家人) 自己 (个 我)
▲结论:中国人的行为特色既不是个人主 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二、“我”的内容 (一)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 ■《老子· 三章》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 无为,则无不治。” (二)现实我和理想我 (三)人前我与人后我 (四)大我与小我 例:《老师舍女救学生》(载《现代快报》2004年6月 18日A10版) (2004年6月)15日,四川省渠县宋家乡玉山村小学的 一间教室突然垮塌,导致28名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受伤。在血 肉和纷坠如雨的砖石木头的抗争中,发生了特别感人的一幕: 山村代课教师吴艳丽,在年仅4岁的女儿被下落的砖头砸倒、 血流如注的时候,她却作出了首先抢救和女儿一起受伤的学 生的选择。结果,被先救出的学生安然无恙,女儿却身负重 伤,至今仍躺在重症临护室,尚未完全脱离危险。
费孝通(1947)曾说: 中国人的行为特色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 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 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 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 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 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 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 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 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 “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它是不需要与一个团 体或群体相对而言的。
(五)公我与私我 ■《韩非子· 饰邪》所说:“私义行则乱, 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 (六)表我与里我
三、中国人自我表现的特点
(一)中国人自我表现
∣←————做 人——————→∣ 里我—————————————→ 表我 图3-2:中国人的自我表现示意图
(二)中国人的自我特点 1.是一种私我观,且内外有别
(二)自我结构上的差异
1.“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占的比重不同 2.对待身体我与心理我的态度不同 3.对待理想我与现实我的态度不同 4.对待公我与私我的态度不同
(三)研究自我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有差异
(四)无我与重我的差异 (五)对自我最高境界追求态度与路 径上的差异
五、对当代中国人培育具文化根基的健全 自我的启示
1.健全的“我”是一个兼顾个人利益与 群体利益的我 2.健全的“我”是融道德我、理智我和 审美我于一体的“我” 3.健全的“我”是一刚柔相济的我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杨雄 语)
4.健全的我是既有私德更有公德的“我” 5.健全的我是既适度谦虚又充满自信的 “我” 6.健全的“我”是一独立自主的“我” ▲陈独秀说:“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 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 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 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 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 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续)其名他人也,谓之曰“佗”。佗本作它。 它者,蝎蛇之谓也(古称人曰它,《诗· 鹤鸣》: “它山之石”。《释文》:它,古他字。周语 不出于它矣。注:它,它族也。后人以佗代它。 佗《说文》:“负何也。”非本训。)以戈杀 为“我”,以蝎蛇为“他”,此古人宣战之意 也。墨子曰:“圣王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 于是教民以兵,行日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 旁击而不折,此剑之利也。”夫人性罔不自卫, 奚待圣王之教?禽兽害我,我必有以与禽兽战; 暴人害我,我必有以与暴人战。不独倮虫之我 为然,非倮虫之我亦莫不然。角而触者,以角 之我而战也;爪而拒者,以爪之我而战也;螫 而毒者,以蛰之我而战也。不能进其战之道与 战之器,虫我也,恶我也;进其战之道与战之 器,至于无疆,人我也,善我也。(易白沙)
6.追求无我
■《庄子· 逍遥游》说:“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推崇自强
8.多是一种依附性的自我 9 . 表里不一 10 . 重礼节 11 . 怕“出格”
12 .随大流
13 . 好兜圈子 它指中国人的这样一种心理与行为方式: 人们喜欢用模糊性的语言、间接的方式来向 他人“表达”自己的主张、要求或评价。这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习惯用模糊性词语来与人交流; 第二,喜用间接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习惯用复数代词来指称自己与他 人。
5.崇尚柔我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 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行。” (老子)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 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 后世受老子思想影响至深的人,至少在三个方面 显示出明显的“推崇柔我”的心态: ■在人格修养上,其“我”多有贵柔、畏争、能 忍、谦下、藏锋(藏巧示拙)、重防、能屈能伸和内 方外圆等特点。 ■在身体保健上,主张养身的关键是使“我的身 体”“柔软”。 ■在审美心态上,中国人一向推崇阴柔之美、女 性之美。
…….
…..
说明: 1.圆心 → 代表个 我。 2. 圆心外面第一个 圆圈→代表核心家 庭利益的我。 3. 圆心外面第二个 圆圈→代表大家庭 利益的我。 4. … →省略号, 表示此处还有许多 个代表各式各样 “我”的圆圈。 5. 圆心最外面的圆 圈→代表天下利益 的我
图3-1: 中国人的自我示意图
●“我”的最原始的含义:对于他人、他 族宣战之义 ●“我”的一个重要引申义:“施身自谓 也。” →“个我”,它指仅以自己的身体实 体为界限的“我” 。 ●“小我” (或叫私我)指代表少数人 利益的“我”;“大我”(或叫公我)指代表 多数人利益的“我”。 ●个我、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当小我所代 表的人数逐渐减少,少到只有我这个“孤家寡 人”时,小我就又回到了它的本源意义上,即 个我。当小我所代表的人数逐渐增多,多至可 以容纳宇宙万物时,这个小我就与大我合成了 一个同心圆,这就是古代中国人一向推崇的天 人合一境界。
●圈内人→圈外人
制)
2.推崇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3.是一种自制式的“我” (推崇自 4.偏爱谦虚
■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 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 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 傲字,便结果了此生。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 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织介染着,只是一 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 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王阳明语)
●“我”之本原惟何?即对于一切倮(luǒ ) 生、非倮生,画一鸿沟之界,建国立都,设险 自守,以与之宣战者也。质言之,“我”之名 词,即个体与他体、此族与他族宣战之名词也。 昔者何平叔少育于魏之宫中,画地而处其中曰 “何氏之庐”,以为外是皆曹氏土地也。归玄 恭当亡明之季,名其读书之室曰“己斋”,以 为外是皆清夷土地也。此亡国士夫,痛其土宇 沉沦,画所居之地,以示异于盗贼、夷狄之域 中,虽非事实,聊以寓意耳。今人类莫不自名 曰“我”,亦犹“何氏之庐”、“己斋”之寓 意也。自我以外,皆非“我”也。“我”之性 质,即独立之性质,即对于他人、他族宣战之 性质。《说文》训“我”曰:“施身自谓也, 从戈从扌。”扌者,杀之古文。戈而杀者,谓 之“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