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自我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自我观

自我又叫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我自己”,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识、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向(有关自我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换言之,自我包含三种成分:自我认知,指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自我情感,指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意向,指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

若想真正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人的“自我”观的深刻影响,必须从“我”字入手来研究,因为在汉语中,人们更常用“我”来表示“自我”。据《汉语大词典》对“我”的字面解释,“我”是代表向他人、他族宣战的意思。这从甲骨文和金文上“我”的字形中便可清楚看出,“我”字之形是“以手执戈”,这表明“我”是伴随着兵器的出现而出现的。换言之,我们的祖先一开始并没有自我的概念,而是人我不分、人物不分的。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意识到人我之间、我与外界事物之间有一定区别,于是力图将自己与他人或他事区分开来,并进而将某些东西视为自己独有,在未经自己允许的情况下,别人是不可以染指的。很显然,在习惯了“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的人类早期,一个人在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很难获得他人的认可,于是争论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结果,个体为了保护自我利益,自然就会拿起武器来反抗,一旦抗争胜利,那么,自我(包括自我利益)就守住了;反之,就得放弃自我(包括自我利益),而将之归为他人控制。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抗争中逐渐发展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出来的自我概念里,“我”与“非我”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楚的,自我之外皆“非我”。后来,在“我”的最原始含义中引申出“我”的一个重要含义:个体自身或自己,即个体我。再后来,又引申出了“关系的我”,即社会我。中国人的自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人前我与人后我

前者指在公共场合或众人面前表现出来的我,后者指在私下场合或极少数人面前表现出来的我。人前我像演戏,一般是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人看,依社会规范的要求行动,朝他人期望的方向努力,希望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折射出中国人渴望得到他人好评的心态)。但是,人前我往往是一个人“做”给别人看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因此,为了迎合社会规范要求,个体在社交场合常常会扼杀自己本真的我。相对而言,人后我则真实得多,一般会依自我的真实想法行动,而不是像人前我那样需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给自我戴上一幅假面具。因此,一般而言,人后我是较真实的自我。

二、大我与小我

前者代表多数人利益的自我;后者代表少数人乃至个人利益的自我。大我与小我的内容是可以变化的。中国文化历来赞同牺牲小我保全大我的做法,认为“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因此,凡是追求大我而不惜牺牲小我的做法,都会受到中国文化的赞许;相反,凡是只知道追求小我而不顾大我的做法,都会受到中国文化的谴责。

三、公我与私我

前者代表公家或公共利益的我,后者代表私人或小集团利益的我。公我与私我也是相对而言的,例如,当私我仅代表个人利益时,代表其家庭利益的我就称为公我;当私我代表家庭利益时,公我至少代表家族利益的我;当私我代表家族利益时,公我就代表社会乃至国家利益。虽然人人都有私欲,但在中国文化中,由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观念的深入人心,所以,只

有道家的“贵己”与“纵欲”思想中给予人的私欲以“合法”地位,其他各派几乎都异口同声地反对人的私欲,并将之视作万恶之源。相应地,在处理“公”与“私”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的主流态度是“尚公抑私”,只是在不同的流派中所倡导的具体做法不同而已。儒家“尚公抑私”的具体做法是,以完善自我道德的路径进而通过自律来灭欲。孔子讲的“克己复礼”中的“克己”其本意是要人“灭私”。道家“尚公抑私”的具体做法是要人回归自然,与道同体,自然物我为一,自然无己也无私。法家“尚公抑私”的具体做法是以法为公,以法灭私。受传统“公”“私”观念的深刻影响,中国人在处理公我与私我的关系时,必然也是力倡牺牲私我成全公我的做法。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是先有“公”字,后有“私”字。用心理学的观点看,“公”(公心)在先,“私”(私心)在后,这是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正如“我”的观念并非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即可产生的,而是等到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产生了“我”的观念。在中国,依“我”的字形看,一定要等到“武器”的出现,我们的祖先才逐渐出现“我”的概念。在此之前,连“我”的概念都没有产生,何来“私”的概念。只有当人有了“我”的概念之后,才会将外界的客观世界分为“我的”与“非我的”,才会产生“私”的观念。犹如个体在婴幼儿阶段(两岁之前)由于没有产生“我”的概念,不能将“我的”与“非我的”区分开来,自然也就无所谓“私”的概念。

四、表我与里我

前者指个体表现出来的自我,有真伪之分;后者指个体藏在内心的我。因为里我潜藏于心,所以若不以一定的言行流露出来,别人便无法知晓,故而里我全是真的。中国人的表我与里我常常是不一致的。其典型表现是外圆内方、外儒内道、外儒内法等等之类的双重人格。并且这种双重人格往往是可以随时随势而转变的,犹如变色龙一般。不过,在中国,许多人看来,一个人具有双重人格不见得是坏事,反而是会做人或智者的表现。假若由于种种原因,一个人在同一时期产生双重人格,虽会令他(她)心理上感觉不舒服,但在一般情况下,大都能通过心性修养来加以自我调节而不至于产生心理疾病。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是得意之时行儒家或法家之术,失意之时行道家之术。这非但不会让人产生分裂型人格,反而会成为其维护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

五、真我与伪我

前者指真实反映个体本来面目的自我;后者指未真实反映个体本来面目的自我。绝大多数人在向外人展现出来的自我里,往往是真伪掺杂的。

【瘦马效应】

两匹马驼同样的东西,一匹马很健壮,驼起来很轻松,另一匹很瘦弱,驼起来很费力。

瘦马希望壮马帮忙驼一些,被拒绝,后来累死了。

然后主人把瘦马的东西也让壮马来驼,最后,壮马也累死了!

管理启示:所谓团队精神,就是不要只顾自己前行,必要时也要拉同事一把!【男要尊重女要爱】50%的婚姻以失败告终的原因:是忽视了双方的天然需求——男人天生需要被尊重,女人天生需要被爱。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夫妻双方就容易陷入相互抱怨、猜忌、指责、争吵的“疯狂怪圈”;而一旦明白并满足对方的天然需求,就能开始读懂对方的编码信息,进入夫爱妇敬的“活力圈”。【婚姻美满因素】维护一段好的婚姻要从自身开始的,把自己爱好、关心好,先自供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