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合集下载

浅析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论文

浅析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论文

浅析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论文浅析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论文引言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培养模式的改革,对夯实研究生学科理论基础,强化学科专业知识,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作为发展最快的学科,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上有着自身的特点,笔者将从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课程内涵、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角度阐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1确立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培养的特点。

相关院系在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时应把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作为核心,把学科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作为重点。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时,提出“加强基础、突出前沿、强化实践、引导创新”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重点提高课程内容的学术水平,加强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强化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设过程中,我们采取系列课程整体立项的建设模式,统筹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设高水平教材并外聘名师授课,着力提升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2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2.1按照一级学科设置课程系列按一级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授予学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在一级学科下招收并培养研究生,可在更宽的`范围内更灵活地选拔人才,满足培养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要求,有利于改变研究生教育中“只专不博”的不足,这既可提高培养质量,也可为导师和研究生提供更广的学术活动和继续发展的空间。

坚持一级学科发展思路重在强调拓宽学科建设和发展空间,更加有利于探索科学和技术的前沿,寻求各个学校的学科特色,创建高水平的学科和学校。

基于这种思路,我们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等特点,将学科凝练成5个专业领域和12个研究方向,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关系。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作者:李玉荣来源:《东方教育》2015年第07期【摘要】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高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从目前的情况上看,我国当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种种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教学的发展,使得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

为此,合理的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体系;构建1.引言从当前的科技发展中看,计算机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技术的逐渐发展使得它逐渐成为了一个学科。

所以说,其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从当前的情况上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存在很多的问题。

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制定一系列构建方法,以解决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现状2.1过于重视核心学科过于注重核心内容是当前高校计算机与技术课程的一大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在设置专业时,往往会设置一个核心学科,然后再将这门学科视为一个点来设置其他学科。

不过在实际过程中,大部分课程是以社会发展作为依据的,而过于重视核心学科则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愚钝,并且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所以,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更新是必须的。

2.2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部分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不协调。

所谓的专业基础课,就是专业课程的根本,其作用是为专业课程打基础。

不过从当前的情况上看,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分配比例很小,并且课时也很短,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上与基础知识脱节,最终影响学习积极性;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不相衬。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上,必修课占的比重很大,并且种类很多,而选修课只是那么几节而已,且课时非常短;课程整体结构比例不协调。

从调查分析中发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在设置上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而实践却占很小的比重,进而影响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浅谈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浅谈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知识 、 基本技能的掌握 , 有利 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 为 拓 宽学 生 就业 领域 打 下基 础 。
参 考 文献 :
【 王 平. 于优 化领 队课程 体 系的 参考 意 见 [. 1 】 关 J 中国科 教 创新 ]
导 刊, 0 9 (3 14 2 0 , 1):1 .
[ 李 强天, 志辉 . 学 生社 会 实践 课 程体 系的 构建 [. 2 】 周 大 J 中国 电 ]
3 结 束 语 .
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开的课程或所学的知识, 便是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 ,这些要素的排列 组 合便 构 成计 算 机科 学 与技 术 专 业课 程 体 系 。一个 完 整 的专 业 课 程体 系应 该 包含 三个 方 面 , 是 专业 的知 识体 系 , 专 业 课 一 二是 程 体 系 , 某 一 门课 程 的 体 系 。因 本文 从 专 业 角度 出发 , 只 三是 故
2 计 算机科 学与技 术 专 业的课 程 体 系 . 2
计 算机 科 学是 一 个 技术 发 展 快 、 更新 快 的 学科 , 也 就 决定 这 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相对 的动态特性。因 此 ,在制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的教学计划时要以与时俱进 的专业 培养 目标 为 依 据 , 才 能 设计 出科 学合 理 的 、 这样 发展 的课 程体系 , 为学生提供 良好的学 习和实践环境 , 有利于加强学生基
摘要 :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 系建设应服务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 求。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
探讨 , 出 了课程 体 系的设 置 原则 和相 应 的课 程体 系。 提
关 键 词 : 算机 科 学 与技 术 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摘要:课程体系的建设应服务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探讨,提出了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和相应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课程体系计算机是当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支柱之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普及,已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从一个单纯的科学计算领域转变为一个支撑其它众多学科发展的应用性学科,同时也已经成为理工科第一大专业。

我院于2005年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算得上是新办专业,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合理的构建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并创办成我院的特色专业,已成为目前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对兄弟院校的调研,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以学科为支撑,以专业为基础,以岗位为核心,强调知识的集成和实践的应用能力。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具有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概括以下几点:1.具有良好的工科基础,掌握数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等知识。

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熟悉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构建方法,了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具有分析、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能够利用各种软硬件知识构建计算机应用系统。

4.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国民经济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系统、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原则1.适应动态社会需求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本身来说,具有发展快,更新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的相对动态性,专业课程计划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求。

一方面是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必须随着经济发展,对专业课程设置做出相应调整,为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提供有效的服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论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论文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计算机专业是相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

尤其是在现如今人才培养力度相对较高,而且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的基础上,只有对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效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相结合是现如今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重点。

1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现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出,进行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但是,不同类型的院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有些院校中过分地对理论进行重视,却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在学生们进入到社会的工作岗位中会存在着严重的劣势,所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对这一问题加强重视。

最好要做到面向社会来进行教育和管理。

计算机科学的教学中,很多学校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不重视课程的科学设置,应该按照社会对课程和技能的需要来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才可以实现学生技能、素质和岗位技能的要求相一致,促进学习和应用结构的平衡程度。

另外,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系统性来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改革。

因此,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就受到了计算机教师的普遍关注,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其中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并不是以学科建设为重点,而是比较强调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专业能力。

这种模块化教学可谓是课程创新的主要途径。

2 计算机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我国教育界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已经有多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比较突出的效果。

逐渐实现了现场化教学,同时还能够将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应用到其中,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化程度相结合,同时满足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

在此过程中逐渐对课堂设计中比较落后的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

在采用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面向学生大众为主,实现逆向思维的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及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及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及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与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已成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关键部分。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及实施三个方面展开,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与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作出详细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当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无处不在的应用场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互联网与万维网应用互联网与万维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最为典型的应用。

互联网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了一个连接全球范围内信息资源的通道,万维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图文信息交流平台。

它们无处不在的应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2. 数据中心网络应用现代企业已经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了企业的各个方面。

数据中心网络是大型企业和机构中数据处理与存储的核心。

计算机网络应用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

基于数据中心网络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

3. 云计算应用云计算的应用是当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类似于计算机科学使用电力的形式。

基于云计算的应用,用户只需要按照所需的计算资源进行消费,而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计算机开支。

云计算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设计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高新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完善。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设计应满足学生培养需求以及社会需要。

为此,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应分为学科知识、教学模式和实践及应用三个方向与重点。

1. 学科知识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科知识包括从计算机网络通讯模型、网络协议、网络安全、路由机制等知识。

其知识点相对独立,通常都有很强的逻辑体系与模型结构。

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研究

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研究

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高校中备受关注的学科之一。

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创新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首先,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为了培养具备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已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因此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完善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应该能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以及软件工程等。

同时,还应该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对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应对行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迅速的学科,需要不断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

通过开展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内容,使其紧密贴合当前的行业需求。

例如,可以增设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的课程,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原有的课程中,以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

在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创新研究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估体系,通过对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其次,建立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加强对行业需求的了解,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设置,确保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符合实际需求。

此外,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以激发教师的学术热情和创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创新研究中应注意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学到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应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环节和项目实训等形式,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常态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常态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常态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我们也逐渐迎来了一个新的常态,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也要随之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从新常态的角度出发,探讨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新常态下的背景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走向新的发展周期,以适应新的环境、处理好新的问题、迎接新的挑战。

新常态既有着新的机遇,也伴随着新的挑战。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计算机网络专业成为了十分热门的就业领域。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包括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存储与处理、云计算等新的技术需求。

新常态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需要及时调整其课程体系,以适应新的需求。

1. 融合实际需求:新常态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网络技术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元化教学: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实践课程、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3. 关注技术前沿:应该关注互联网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引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使学生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4. 培养创新精神:应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在网络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5. 国际化视野: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1. 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通信与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从理论上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认识和技能。

2. 前沿技术课程: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让学生了解目前最新的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培养他们对未来网络技术的掌握能力。

3. 实践课程:包括网络实验、网络管理实训、网络工程实训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及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及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及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报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与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需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人员对网络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为了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计算机网络培训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规划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二、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1.培养目标本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是为适应现代化社会网络技术需要,提升科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应用价值观的同时,落实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2.课程设置(1)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网络安全等。

(2)计算机网络实验基础:由于实验是让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设置与网络技术相关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

(3)网络通信实践: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我们需要引入网络通信实践的课程,如NetLab等,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因此我们需要在课程体系里添加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的课程。

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具体为:(1)讲授法:课堂为主要场所,让老师全程讲解。

(2)实验教学法:采用小组教学,让学生在小组里共同探讨,互帮互助完成实验室操作。

(3)项目制教学法:通过申报小项目,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在实际情境下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问题,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4.实施方案在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课程体系时,我们需要具体如下的方案:(1)教师力量的提升:首先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网络技术能力,让授课老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理论知识。

(2)设施配备的完善:学校应配备良好的实验室设备和先进的网络系统,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本文从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解决好的四个问题出发,讨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思路、教材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问题。

论文介绍了《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的基本内容以及与之配套的《计算机网络高级编程技术》所涵盖的22个软件编程训练课题的类型、难度级与选题建议。

研究生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学习《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为研究生在网络领域的选题做好知识储备,学习《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为研究生论文的完成做好技术储备。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有效途径。

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是通过研究生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来反映的,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主要源于大量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而严格的教学环节在培养研究生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肃的科学态度、创新性的思维,以及在产生高质量学术成果方面起到了一个关键的基奠作用。

本文从研究生网络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解决好的四个问题出发,讨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思路、教材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问题。

1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在研究生网络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是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问题;二是研究生与本科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三是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并重问题;四是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问题。

1.1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问题研究生的教育必须突出“研究”,教材要能够反映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一本好的研究生网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应该是:在保持网络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跟踪当前技术的发展,综述最新研究的领域、课题、方法、成果与趋势,让读者能够直接了解当前研究的前沿问题、方法、进展与趋势。

与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技术发展速度更快。

而在计算机学科中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知识更新的速度尤为突出。

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而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则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探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旨在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科前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应该在专业核心课程上下功夫,确保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扎实的基础。

此外,还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培养跨领域的综合能力。

同时,为了适应国家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需求的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满足时代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学方法应该以问题导向、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导师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研究。

此外,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评估体系的建立研究生的评估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更重要的是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评估和反馈。

评估体系应该综合考虑学术成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可以结合国内外学术界的标准,对学生的学术表达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其次,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评估,通过实践报告和实践成果的评估,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还需要建立学生评教和教师评教的机制,通过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来改善教学质量。

四、培养实践能力研究生课程的构建与优化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实践项目和实习环节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项目,培养研究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与实践【摘要】高职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其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的特征。

本文分析了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的目标和思想,并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有改观。

【关键词】课程体系;重构;计算机专业目前,计算机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计算机及其相关人才的广泛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打破原有的计算机专业框框和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

而课程体系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应该将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软件人才。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更新慢,不能及时与市场人才需求对接,从而教学内容跟不上软件的发展,知识陈旧,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

(2)课程孤立,内容体系有待重新建立。

课程设置站在课程的角度而不是专业的角度,因课设课,一方面导致课程设置松散,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凑,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认知度低,不能触类旁通;另一方面,课程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

(3)课程学习周期长,学生遗忘快。

学生通过好几个学期的学习,才能够清晰专业体系,基本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技能,学习周期长,时间过于分散,不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和快速理解课程体系,熟能生巧更是无从谈起。

(4)应用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目前很多院校加大了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很多时候都不能真正落实,真正留给学生来动手实践、亲自解决问题的时间很少。

(5)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目标。

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规划的习惯。

通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快速全面了解计算机应用及其对应的课程体系,对专业有清晰的认识,避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增加学习动力;课程采用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成果展示等教学形式,刺激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阶段性学习成就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讨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的规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设置在前期,包括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这些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同时,应该根据行业需求设置相应的前沿技术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2.项目实践课程的设置项目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关键。

课程设置中应包含开发项目、实验课程等。

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以设置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如移动应用开发、网络安全等。

这些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

二、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入实际应用场景的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背景、问题描述,引导学生分析、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际实现和调试。

2.项目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开发,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3.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完成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验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为例

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为例

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为例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网络基础理论技能和基础实践技能,让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组建、应用及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技能。

现在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进一步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训知识,研究出了一套更加适合学习者学习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内容、实训内容、教法、学法Abstract: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is a theoreticaland practical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major, its task is to improve students' network basic theoretical skills and basicpractical skills, so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local area network and wide area network design,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nd server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skills. Now,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further combin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practical knowledge, a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more suitable for learners has been developed.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theoretical content、practical train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tudy method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和技巧,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了特别好的基础。

“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施行方案研究

“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施行方案研究

“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施行方案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施行成为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就这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施行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一、课程体系设计1. 课程目标“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能力,具备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理解和应用互联网+理念,具备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

2. 课程设置(1)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

(2)互联网技术应用模块:包括网页设计、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应用等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能力。

(3)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模块:包括网络安全基础知识、黑客攻防技术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4)互联网+理念模块:包括互联网+产业应用、互联网+商业模式等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和应用互联网+理念。

(5)互联网+创新创业模块:包括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案例分析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具备了实际操作能力。

(2)项目驱动学习:通过项目驱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3)开放式实验:采用开放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施行方案1. 教师队伍建设(1)培训:对现有教师进行互联网+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招聘引进:引进具有互联网+相关经验和能力的教师,丰富师资力量。

(1)实验室建设:建设符合互联网+课程教学需求的实验室,配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备。

(2)教材编写:编写符合互联网+课程教学内容的教材,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

3. 学生参与(1)课程选择: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自由选择互联网+课程,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专业课程体系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优化课程体系是保持专业竞争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包括优化目标、方法和实施策略。

一、优化目标课程体系的优化目标是建立一个充实且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毕业后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优化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教育质量:课程体系应该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概念,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强化实践环节: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课程体系应当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包括实验课、实习和项目实践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行业需求:计算机科学技术行业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课程体系应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尽快将其纳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二、优化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优化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1. 更新课程内容:定期审核和更新课程内容,删除过时的知识点,并引入新的知识和技术。

这需要与行业合作,了解行业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设计实践环节:增加实践环节,如实验课、实习和项目实践等。

这些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

3. 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重要的优化方向。

可以通过设计科研项目、组织技术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4. 打造多元化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可以设置选修课程,扩大专业领域的选择范围。

例如,可以开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热门方向的选修课程。

三、实施策略实施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步骤,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实施策略的建议:1. 调研和分析:深入调研当前行业的需求和趋势,了解其他高校的最新教育模式和实践经验,并进行评估和分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一、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型的学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实施策略和实践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1.学生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参与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系统性原则。

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注重技术的操作,还应重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环节、理论指导环节和实践总结环节。

3.多元化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具有多元化的形式和内容,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技术和应用场景。

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实习实训、实验室项目等方式来实现多元化。

4.实际应用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通过真实的项目、工程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实施策略1.项目驱动式教学。

将实践教学与项目相结合,通过给学生分配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将项目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2.实习实训环节。

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实习实训可以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也可以由学校自行组织。

3.实验室项目。

通过开展实验室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和学生的兴趣进行项目的选择。

4.学习小组合作。

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合作实践。

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完成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研究面向研究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专题研究组织教学内容,将教学活动分解为相辅相成的三个环节:授课和阅读,课程设计,以及研讨环节。

同时,将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实践表明,将科研素养的培养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教学研究1引言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主流的网络技术在不断更新换代,从早期的Novell网、FDDI、ATM、高速以太网到目前的Internet、无线网络、光网络等,不仅网络技术在发展,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同时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产品以及跨学科的特点使得该领域的内容非常庞杂,这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带来很大挑战。

同时,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学科领域,随着网络覆盖范围和应用领域的迅速扩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工作和科研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目前,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一般分两类,一类是核心课程,按照传统的分层体系结构组织;一类是选修课程,主要是前沿技术的专题讲座,由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人员组织论文讨论。

作为核心课程的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在深度和广度上比本科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很大提高。

本科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研究生教育侧重于研究方法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需求,而单纯以学科前沿研究组织教学内容会使知识体系不连贯。

因此,研究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需要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并重,以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论文研究面向研究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

提出以专题研究组织教学内容,将教学活动分解为相辅相成的三个环节:授课和阅读、课程设计、研讨。

“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施行方案研究

“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施行方案研究

“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施行方案研究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施行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施行方案。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1. 确定课程目标。

在设计“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之初,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这一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互联网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制定课程大纲。

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一份包含全面详细的课程大纲。

这份大纲应该精准而完整地呈现出整个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进度。

3. 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应该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导,重点围绕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安全知识展开。

还可以适当融入一些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技术和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4. 设计教学大纲。

根据课程内容,提出具体详尽的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

这一大纲应该包括教材的选择、课程的分层次安排、教材的编写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1. 选用教材。

针对“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精心挑选一些具有权威性和先进性的教材。

这些教材不仅应该包含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还应该充分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和新发展。

2.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

在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时,还需要重点考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这一课程中,可以采用授课、实验、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积累,又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定期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需要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三、施行方案1. 教学人员和师资培训。

在实施“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时,需要配备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
与实施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引言
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培养模式的改革,对夯实研究生学科理论基础,强化学科专业知识,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作为发展最快的学科,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上有着自身的特点,笔者将从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课程内涵、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角度阐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1确立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培养的特点。

相关院系在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时应把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作为核心,把学科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作为重点。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时,提出“加强基础、突出前沿、强化实践、引导创新”
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重点提高课程内容的学术水平,加强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强化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设过程中,我们采取系列课程整体立项的建设模式,统筹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设高水平教材并外聘名师授课,着力提升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2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
按照一级学科设置课程系列
按一级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授予学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在一级学科下招收并培养研究生,可在更宽的范围内更灵活地选拔人才,满足培养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要求,有利于改变研究生教育中“只专不博”的不足,这既可提高培养质量,也可为导师和研究生提供更广的学术活动和继续发展的空间。

坚持一级学科发展思路重在强调拓宽学科建设和发展空间,更加有利于探索科学和技术的前沿,寻求各个学校的学科特色,创建高水平的学科和学校。

基于这种思路,我们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等特点,将学科凝练成5个专业领域和12个研究方向,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关系。

根据本学科各专业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学院
设置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核心课程并明确设为必修课,各专业领域对应的核心课程。

为确保研究生所修课程成体系,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学院要求学生在修读课程时必须达到如下要求:一是至少选修1门计算机科学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和1门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以达到知识深度的要求;二是覆盖至少2个专业领域不少于6学分的核心课程,以达到知识宽度的要求。

与此同时,为提高硕士生的军事和人文素质,学院还要求每个硕士研究生至少选修1门军事类课程和1门人文类课程,并分别获得至少1个学分。

分级确定课程类型和内涵
课程分级是国内外许多高校的通行做法,便于区别不同课程的类型和内涵,便于导师指导学生选课。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中根据课程类型和内涵设置了4个不同的级别。

500级课程定义为学科基本理论和技术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本学科专业研究生层次的理论或技术基础课程以及本学科公共的研究生层次的实验技术课程等;600级课程定义为学科专业课程,包括本学科研究生层次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以及本学科研究生层次难度较大、较专门深入或涉及前沿的课程,或为特定学
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设置的专门文献阅读、讲座或实验技术课程等;700级课程定义为学科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课程,包括本学科前沿高新技术的理论基础或专业课程等;800级课程定义为高级讲座与研讨课程,包括反映本学科前沿和最新发展的系列讲座类课程等。

在5个专业领域中,学院共开设了78门不同级号的课程,其中500级课程20门,600级课程32门,700级课程21门,800级课程5门。

表3列出了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领域的课程设置。

可以看出,课程涵盖了专业领域中基础课程、实验课程以及前沿研讨课程,课程基础性和难度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区分。

提高实践课程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提高实践课程比例有助于研究生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

我们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特别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包括实验课程和课内实验学时)应占学生整个学时比例的15% ~ 20%。

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课程体系中,除研究生入学入伍教育、军事理论教学与实践、军事技能体能训练、军人素质养成等军事类教学实践活动外,我们还在课内设置了若干门综合实践项目以及按照专
业领域专门设置的综合性设计类实验课程。

5个专业领域共设置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面向体系结构的软件优化实验、计算机网络协议实现、新型软件开发方法实验、软件测评实验、智能计算实验、嵌入式系统实验、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实验、计算机安全技术实验等9门综合性设计类实验课程,要求每个研究生必须完成1个实验课学分。

实践表明,通过修习这些实践课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为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为加强学术交流,我们还提高了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等级和次数要求,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目苗准国际前沿,强化教学内容改革
在设置计算机学科课程体系时,学院要求教师必须时刻跟踪本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把最新成果体现在课程教学中;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跟踪相关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消化和吸收国际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力求充分反映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深度与广度,确保理论内容的基础性、研究性和前沿性。

引进与自编相结合,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材建设上,国内各高校始终坚持“选用+自编”相结合的原则,选用国际公认的优秀原版教材作为课堂教材,同时在学习、分析、借鉴国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科研实际自编高水平教材,如我们开设的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一直跟踪选用John L. Hennessy和David A. Patterson编著的《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目前已用到第5版。

自编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系列教材也被湖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多所学校选用,作为相关课程的教材。

同时,考虑到研究生教育的前沿性,我们把与各课程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论文集、国际顶级期刊上的论文作为教材的拓展和参考资料。

3课程体系建设效果
课程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
学院按照一级学科思路加强课程建设,按照专业领域进行课程设置,强化了学科核心课程的地位,同时兼顾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将硕士、博士课程打通,精简了原课程体系中的课程门数,提高了课程学分的含金量,有效地消除了低水平课程和冗余课程。

经过调整建设,我们将硕士研究生修课学分从32学分精简到24学分,并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别作了限制,较好地适应了“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需求。

在高水平研讨课方面,学院通过跟踪技术发展趋势,聘请国际国内高水平教授参与授课,明显提升了课程的内涵和品质。

如软件工程前沿课程是一个800级研讨课程,每年授课教师都会将本领域最新前沿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引入课堂,同时邀请本领域专家一起参与授课和讨论,效果明显。

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新的课程体系特别注重对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大部分课程设置了综合实验项目。

研究生通过参与课内综合实验以及选修综合性实验课程,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进入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入学入伍教育和军事基础素质教育,研究生的军事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在学术交流方面,学院鼓励研究生参加本领域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和研究成果,鼓励他们和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交流和研讨,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通过参与各类学术活动以及出国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教学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我们把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瞄准国际一流军事特色相统一的建设目标,我们着重开展了研究型教学和案例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3小时研究生课程教学单元,使高水平科研人员有时间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选派主讲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学习深造,聘请国外高水平教授参与课程授课,近年来,学院每年都会选派5~10名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要求这些教师在访问学习期间跟踪学习1门和自己专业领域相同或相近的课程,通过听课比较,促进自身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此外,学院每年会邀请1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参与授课和教学研讨,提升了课程整体建设水平。

4结语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课程分级设置,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较好地区分,学生选课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实践环节的加强,使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课程内容与国际技术前沿接轨,高水平教授一起参与授课,这些使得课程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课程体系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紧密相关,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每所学校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探索和建设适合自身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建设富有内涵的学科核心课程,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课程体系建设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确保课程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