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乡土文化
广西传统节日
广西传统节日广西是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厚的地方,同时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历经岁月沉淀,代代相传,成为了广西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广西的一些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充满浓厚乡土气息的节日,感受广西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广西地区的春节庆祝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广西的一些地方还有独特的习俗,比如柳州市的踩高跷、梧州市的烟花秧歌等,给节日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壮族三月三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广西地区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每年的三月三,壮族人民会穿上节日盛装,举行各种传统活动,比如歌舞表演、龙舟竞渡、打马球等,场面热闹非凡。
三月三节日的举办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是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广西地区的端午节庆祝活动也有着独特的风情。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以驱赶瘟疫、祈求平安。
广西的一些地方还有独特的端午节习俗,比如南宁市的龙舟比赛、梧州市的巧手艺比赛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展示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广西地区人民喜爱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一家团圆,赏月吃月饼,还会举行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广西壮族的赛月饼、广西侗族的侗家火把节等,让节日更具特色。
同时,中秋节也是民间传说和美食文化的传承,让人们更加感受到家庭、团结、和谐的重要性。
在广西,传统节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广西传统节日的了解,我们更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让我们珍惜传统节日,传承优秀文化,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愿广西的传统节日在世代传承中发扬光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欢乐与祝福。
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自治区政府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对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和整理。
以下是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的部分内容。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侗族芦笙侗族芦笙是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被誉为“东方巴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表演形式多样,有独奏、重奏、合奏等形式,是侗族传统重大节日和宴请活动的重要表演项目。
2. 壮族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以祭祀的方式纪念祖先和神灵的传统节日,举行时间在农历三月三日。
活动包括舞龙舞狮、侗戏、侗歌、竹竿舞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表演项目,展现了壮族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3. 侗族铜鼓舞侗族铜鼓舞是侗族人民在祭祀、庆典、宴会等重大场合中跳的一种舞蹈,具有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极富民族特色。
铜鼓舞的舞蹈姿态优美,舞者踏着节奏跳跃摆动,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
4. 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是瑶族、苗族和侗族共同的民间舞蹈表演,是一个融合了苗瑶侗三族文化元素的舞蹈形式。
木鼓舞的表演形式活泼多彩,舞者们手拿木鼓,随着节奏欢快起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
5. 瑶族高秧舞瑶族高秧舞是瑶族人民在秋收季节举行庆祝丰收的重要仪式上跳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动作优美、舞姿舒展,具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和浓厚的文化内涵。
高秧舞是瑶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记忆。
6. 壮族歌仪壮族歌仪是壮族人民在举行婚丧嫁娶、祭祀、庙会等重大民俗活动时表演的一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包括歌唱、舞蹈、器乐等多种表演形式。
歌仪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7. 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是壮族、侗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宾阳的乡土文化故事
宾阳的乡土文化故事
宾阳是一个位于广西南宁市区以北的小城镇,这里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
在宾阳,人们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和习俗,这些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宾阳的乡土文化故事。
1. 粽子节
宾阳的粽子节是每年端午节期间举办的。
人们会手工制作各种口味的粽子,并在节日当天,一起来品尝这些美味佳肴。
除了美食,节日当天还有龙舟比赛、踩高跷、舞狮子等传统活动。
2. 三月三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宾阳人都会在城隍庙前举行盂兰节。
这是一个祭祀祖先和先贤的节日,人们会在节日当天穿上传统服装,手捧鲜花和糕点,向祖先和先贤祈福。
3. 梨花节
每年春天,宾阳的梨花开始盛开,人们便会举办梨花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到梨花林中赏花、烧烤、唱歌跳舞。
这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宾阳人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之一。
4. 市民广场舞
在宾阳,市民广场舞是一项非常普及的活动。
每天傍晚,广场上都会有一些老年人在跳舞。
他们身穿传统的广场舞服装,舞步优美,节奏明快。
这些广场舞老年人通过跳舞结交朋友,也为宾阳的城市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5. 京剧展演
宾阳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艺术的城市,每年都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
其中,京剧展演是最受欢迎的之一。
在宾阳,人们可以欣赏到一些京剧大师的演出,甚至还能亲自参与一些表演。
以上就是宾阳的乡土文化故事。
这里的乡土文化不仅富有历史和传统,更是宾阳人民的精神支柱。
宾阳的文化传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来保护和传承。
广西三传统风俗有哪些
广西三传统风俗有哪些广西三传统风俗是众多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这些文化体现了广西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也是广西人民独特的精神符号。
三传统风俗由黎族的“赛龙船”、壮族的“歌圩”的“月牙龙”和“牛鬼节”组成,它们经历了岁月沉淀,历久弥新,成为了广西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下面将对这三项传统文化一一阐述。
一、赛龙船赛龙船,是广西黎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和运动项目,也是世界三大龙舟赛之一。
据传赛龙船起源于战国时期中华民族时期的江南地区,通过世纪的演变和升华,后来来到了广西黎族的生活中。
赛龙船是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的,是黎族人民纪念其挣脱寒冬、迎来春暖花开的重要节日。
这个节日,所有的村子都会组织自己的龙船队,展开角逐。
龙船体长9-11米,表面装饰着用鲜艳的锦缎制成的五颜六色的龙鳞,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赛龙船比赛是几十人的队伍共舞,掌舵技能和船员之间的协同配合相当关键,讲究的是“人齐、划一、行一、停一”。
特别是在比赛的最后一刻,“划一、齐一”两声口令,船员们会齐木弛划,一同向前冲刺,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成为年度龙舟赛的冠军,也为广西黎族人民增添了一份节日气氛。
二、歌圩歌圩,是壮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是壮族人民举办集会、耍技能、大快朵颐、恋爱交友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歌圩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开始,为期三天。
这时,人们会从四面八方汇集于广场,感受到了壮族招财进宝的文化特色。
歌圩场上,男女老少都会参加,有刀枪骑射、歌舞、戏剧和抢茶、赛龙等民间特色文艺节目。
各色面点和美食也令人难以抵挡,车水马龙,德高望重之家经营的店铺生意兴隆。
在歌圩中,壮族人民更看重的是交友和恋爱,这也是歌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战”、“莫借故而约”等情诗经典在歌圩中一遍遍传唱,从中流露着壮族人民的热情、乐观和豁达。
三、牛鬼节牛鬼节,是广西南宁一项盛大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南宁独特的文化表达和民俗遗产。
它是源于当地僵尸传说和土地神信仰,被共同认为是祭祀偎灵神的一种活动。
广西民俗文化
广西民俗文化广西是少数民族居住区,是全国仅有的五个自治区之一,其中壮族人口逾千万,是全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如何保护、传承与开发好壮族文化是摆在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件重要大事。
壮族三月三歌圩自形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虽历尽沧桑,多次被禁,却屡禁不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壮族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形式,造就了特色鲜明,具有独特文化个性的“歌圩文化”。
由壮族历史积淀而成的“三月三歌圩”这个文化母体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是多种多样文化成分的集中表现,是壮族文化的集大成;或者说,壮族文化集中融合、凝聚于“歌圩”这个特定的文化形态上,与整个壮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三月三歌圩活动以青年人为主体,又以唱歌为中心,并藉以开展社交,但同时还进行抛绣球、抢花炮、舞狮子、演戏等文化娱乐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多职能的民族文化传统事象。
就其中的歌唱而言,它不仅是男女青年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是广大民众满足他们求知、教育、审美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的传统节庆活动。
歌圩首先是是壮族民歌的自然载体,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提供了学习山歌和展示歌才的场所,满足了他们崇尚山歌、诗性思维的心理需求,对于壮族各类传统民歌的产生、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又是壮族民间文学的宝库,对了解和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壮族三月三歌节文化是壮族文化(包括物质的文化和精神的文化)的载体。
“三月三歌节”原是一种“春秋场歌”,与壮族地区的生产周期和生活节奏有密切的关系,并与许多节日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的歌唱聚会。
但随着其从“春祈秋报”向“歌唱为乐”的形式发展,以及壮族社会生活的“歌化”,往往在人们聚会的各种场合中,都经常出现群歌对唱的情景,成为临时性的歌圩形式。
“三月三歌节”其内容和形式包括:1、祭祀仪式歌会。
传统的大型歌节举行之前先行祭拜仪式,有祭拜生育神(乜帝甲、乜洛甲、娅娃)、蚂拐(青蛙)、刘三姐(刘三妹)、布洛陀、囊亥(月娘)等等。
我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乡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
米饼,以米粉为原 料蒸制而成,馅料 有芝麻,花生,白 糖等。其中,以水 鸣的米饼最为传统。
糍粑籺,也就是糯米糍, 以糯米粉为原料做成, 外面油滑光亮,里面有 花生、芝麻、白糖、椰 糠等吃——糍粑籺
糍粑籺,也就是糯米糍,以糯米粉为原料做成,外面油滑 光亮,里面有花生、芝麻、白糖、椰糠等,吃起来油滑有 劲道,越嚼越香。
博白小吃——禾线粉
禾线粉,是客家特有的一种 风味小吃,以原产博白英桥 镇的禾线粉最为有名,它不 仅是当地人不可或缺的主食 之一,也是外地食客慕名前 来购买的佳品,可炒可煮。 博白人喜欢趁新鲜放大蒜酱 油香油,再蘸上扣肉和扣肉 汁,色香味俱,滑嫩爽口。
民间文艺
作为世界客家第一大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杂技 之乡”,博白县包容了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形成了客家民间艺 术。桂南采茶戏、博白杂技、客家山歌、乡傩歌舞、木偶戏、僮 傀戏等成为了此地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
美食。
博白小吃——落水包
落水包,又叫落水狗,是 广西博白地区在冬至节吃 的一种食物,本名落水饺, 因为当地人当地方言容易 读成落水狗。有饺子月牙 形状也有包子圆形装,可 煎、蒸、煮。面皮如糯越 嚼越香,百吃不厌。
博白小吃——鸡窝籺
博白鸡窝籺主要由米浆蒸制而成,通常使用
粗糙,蒸后不会特别粘。
博白小吃——牛腩粉
桂南采茶戏
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传统戏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桂南采茶戏,距今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根据 其衬词的特点,采茶戏也被称为“吁嘟呀”。 广泛流传于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各县以及钦州、 梧州和南宁等市的部分县区。最初是以“十二 月采茶”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后在此基础 上增加了开荒、点茶、探茶、采茶、炒茶、卖 茶等情节,形成一整套反映茶农劳动和爱情生 活的歌舞。
广西山歌文化介绍
总之,广西山歌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 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重要的社会功能。 我们应该加强对山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让其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 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20XX
感谢您的观看
xxxxxxxxxxxxxxxxxxx
3
山歌在广西的社会生活中占据 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人们表 达情感、传递信息的手段,又 是他们娱乐、教育的重要工具
1
山歌的起 源和历史
山歌的起源和历史
1
2
3
广西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壮族先
民
在古代,壮族先民在劳作、 休息、节庆等场合中,用 山歌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传递信息
这些山歌以口头传唱为主, 代代相传,经过时间的沉 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山
7
山歌的曲 调特点
山歌的曲调特点
01
广西山歌的曲调悠扬、优美,具有 浓厚的民族特色
曲调往往随着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
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异,包括广西的平果嘹歌、都安山
歌、毛南族山歌等
03
这些山歌曲调各具特色,但都以其 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而著称
8
山歌的演 唱技巧
山歌的演唱技巧
广西山歌的演唱技 巧独特,要求歌手 具备较高的嗓音和
山歌的社 会功能
山歌的社会功能
1 广西山歌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2 首先,它是壮族人民传承文化、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3 在过去的时代,人们通过山歌来传承历史、习俗和文化 4 其次,山歌是壮族人民表达感情、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5 人们在劳作、休息、节庆等场合中,用山歌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6 此外,山歌还是壮族人民娱乐、教育的重要工具 7 在节庆期间,人们会举行山歌比赛,这既是一种娱乐活动,又是一种教育方式
广西柳州传统文化(广西柳州有什么传统文化)
广西柳州传统文化(广西柳州有什么传统文化)今天给各位分享广西柳州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西柳州有什么传统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柳州的文化民俗2、广西柳州没有传承下来的民俗有哪些?3、关于柳州风景和风俗的资料4、柳州的历史文化有哪些?柳州的文化民俗柳州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气息。
柳州市是壮族、汉族、瑶族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和岭南各土著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汇集点,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沉积。
柳州地区辖鹿寨、融安、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县1区。
总面积26811平方公里。
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等18个民族,总人口313.96万人,其中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8.41%。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展示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柳州人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
青年男女恋爱有情歌,婚嫁有哭嫁歌,丧葬有哭丧歌,互相磐考比赛智力有磐歌,宴请宾客有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有求雨有祈祷歌;教育儿童有儿歌和童谣。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为“歌圩”亦称为“歌节”。
柳州保存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全广西范围的3项,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城市自身积淀的文化特征。
国家级侗族大歌(柳州、三江)桂剧(广西)彩调(广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柳州、三江)壮剧(广西)苗族系列坡会群(融水)自治区级柳州山歌高沙锣鼓侗戏广西柳州没有传承下来的民俗有哪些?在柳州,抢花炮是一项较为常见的民间活动。
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还有高沙锣鼓、柳州苗族芦笙节、三江侗族大歌等等,柳州继承下来了很多传承民俗,有机会值得去看看。
关于柳州风景和风俗的资料柳州风景:柳州是广西拥有国家级A 级景区的城市第二多的城市,旅游人口及收入位列广西第三位,是区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市区内有众多优质旅游资源,拥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公园景区——柳侯公园和大龙潭风景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项)民间文学2 Ⅰ—2 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23 Ⅰ—23 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民间音乐59 Ⅱ—28 侗族大歌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7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5.18传统戏剧181 Ⅳ—37 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209 Ⅳ—65 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赣南采茶戏、广西博白县桂南采茶戏220 Ⅳ—76 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1955 226 Ⅳ—82 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手工技艺370 Ⅷ—20 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民俗455 Ⅸ—7 京族哈节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
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
“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
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
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
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
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
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
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
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
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
唱哈的主角有3人,男歌手1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持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
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
锣鼓声中常有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
舞者头顶瓷碗,碗上叠盘,盘子里点燃蜡烛,同时两手端着酒杯,杯中也各有蜡烛一根。
广西桂平风土人情简介
广西桂平风土人情简介
广西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生活节奏悠闲,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桂平的风土人情。
桂平的饮食文化十分丰富。
由于地处南方,这里的饮食以清淡、鲜美为主,注重原汁原味。
当地特色菜肴有桂平米粉、桂平狗肉、桂平糖水等,其中以桂平米粉最为著名,是当地人的早餐首选。
在桂平,你还可以品尝到各种野生鱼虾和山珍海味,满足你的味蕾。
桂平的民间艺术也独具特色。
当地的壮族歌圩、瑶族歌堂等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其中以壮族的三音舞、瑶族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既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桂平的剪纸、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也颇具特色,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桂平,你还可以领略到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
这里有山清水秀的西山、风景秀
丽的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壮观的大藤峡等自然景观,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此外,桂平的江滨公园、东塔等人文景观也是值得一游的地方,让你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广西桂平市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这里的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自然风光都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你想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桂平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去处。
广西的风俗
广西的风俗广西的风俗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是中国多元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壮族、汉族、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西,领略这里独特的风俗魅力。
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尤为引人注目。
壮族人民热情好客,重视礼仪,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节庆活动,壮族人民都会按照传统习俗,举行隆重的仪式。
壮族的歌舞也是其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佳节或喜庆场合,壮族男女老少都会身着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在壮族的众多风俗中,歌圩节尤为值得一提。
这是壮族民间的一种传统歌会,也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重要场所。
在歌圩节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壮族群众会聚集在一起,以歌会友,以歌传情。
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此外,壮族的铜鼓、绣球等也是其文化符号,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壮族,广西的汉族人民也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
春节期间,广西的汉族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以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吉祥。
此外,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广西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会按照习俗包粽子、赏月等,共同感受节日的欢乐和温馨。
广西的瑶族人民同样拥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瑶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歌舞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在瑶族的传统节日中,盘王节尤为重要。
这是瑶族人民为纪念祖先盘王而举行的盛大庆典。
在盘王节期间,瑶族人民会穿上精美的民族服饰,进行歌舞表演、祭祀祖先等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此外,瑶族的医药、刺绣等技艺也颇具特色,深受人们赞誉。
苗族是广西另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同样独具魅力。
苗族人民擅长刺绣、蜡染等手工艺技艺,这些技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苗族的传统节日中,苗年节尤为隆重。
广西乡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广西乡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广西的东兴市,在世界地图里可能是一个渺小的城市,不过那其实是我的家乡,在那过春节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在我老家那在春节期间不会有城管大队、不会有警察局的公安部门派人来巡逻,因为我们自由自在可以显现出我们东兴市不一样的风格。
在农村里男女老少不会打扰民居,虽然他们楼房简陋,不过他们的心是善良的,不会有小偷,不会有绑匪、更不会有一些偷鸡摸狗的人。
腊月25,我们的每家每户都会去大城市里买菜,有的从几百里的山间走到城市,有的坐着小巴士下山,有的就自己家人一起骑单车下山路,那段时期被人们简称为交通事故日。
腊月底,也就是农历的12月的最后一天,我们全村人都会在一条路上放烟火,在晚上的时候我们常常都会在河州过,不仅有着自然环境的保护,并且随时可以在河边去取水救火,所以,即使火灾了,也不会像大城市这样的危险,自然环境加上晚会,让我不得不守岁,虽然很晚才睡觉但是表哥表姐可以陪我玩到天亮。
并且,在我们那边看越南,还真是可以看的红了眼,右边越南彻彻底底天空都红了。
年初一,在我们老家,一条路的路人都会给家家户户说一句“新年快乐”。
不管是熟悉还是不熟悉,不管是卖菜的还是卖水果的,都会这样。
而且,说到过年也不可能没有美食如:“鸡、鱼、猪肉、牛肉……”
从年初一到年初十五都是快乐的节日。
如果上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家会变会原来的,平静而舒适的生活。
【广西习俗】
广西习俗一.地方习俗1.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民族:壮族内容: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
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正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2.苗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兔日)、丑日(牛日)或亥日(猪日)民族:苗族内容:苗年是苗族传统节日。
节日当天早晨放鞭炮,连放3炮,以示吉庆。
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
有些地方伴随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
其中芦笙踩堂活动最为精彩,届时,小伙子芦笙嘹亮,悦耳动听,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
通过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选择情侣。
时间:苗年的时间各地不一样,基本都是在秋收结束以后。
3.花炮节民族:侗族内容:这一天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兴旺,第二炮是恭喜发财,第三炮是五谷丰登。
花炮活动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
入夜,点燃篝火,有唱侗戏的,有自由对歌的,一片欢声笑语。
花炮节的日期在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从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县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4.禁风节农历正月二十日内容: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传统节日。
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受灾。
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
节前,人们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挂上屋檐。
节日期间,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为了避免人来人往弄出声响,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
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时,对唱山歌。
这个原是禁声禁风的日子,变成庙坪圩一次欢乐的盛会。
5.七月半河灯歌节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七月十三日—十五日)地点:资源县城内容: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
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
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
广西关于乡土文化文化课程的新闻报道稿
广西关于乡土文化文化课程的新闻报道稿篇一:在广西的一个小村落里,我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和热心的老师。
“乡土文化就像咱们村头那棵老榕树,根扎得深深的,可不能忘咯。
”村里的老教师李大爷拍着我的肩膀说。
孩子们围坐在教室里,眼睛亮晶晶的。
“老师,啥是乡土文化呀?”一个小娃子奶声奶气地问。
年轻的王老师笑着回答:“乡土文化啊,就像你们身上穿的壮族服饰,那漂亮的图案、独特的针法,都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呢。
”我看到教室里摆放着各种各样跟乡土文化有关的东西,有精美的绣球,还有色彩斑斓的壮锦。
“这些可都是我们的课程道具哦。
”王老师一边拿起一个绣球一边说,“我们想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这比啥都重要。
”孩子们可积极了,你一言我一语。
“我知道,我知道,我们的山歌也是乡土文化。
”一个小女孩兴奋地喊道。
“对呀,对呀,那山歌一唱起来,就像山间的泉水一样清甜。
”另一个小男孩附和着。
我和老师们聊起来,“这样的课程真的很有意义呢。
”李大爷满脸欣慰地说:“可不是嘛,咱们广西的乡土文化这么丰富多彩,如果孩子们都不知道,那可就像守着金山却不知道怎么用啊。
”通过这个乡土文化课程,孩子们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家乡宝藏的大门。
他们在这其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独特魅力,就像鸟儿找到了归巢的方向。
乡土文化课程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孩子们对家乡热爱的那把锁。
在这个到处都在谈现代文化的时代,我们可不能让乡土文化在角落里蒙尘。
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从哪里来的证明,就像灯塔在大海中给船只指引方向一样,乡土文化能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给他们力量。
我觉得这样的乡土文化课程在广西是非常必要的,它能让乡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孩子们永远记住自己的根在这片美丽的广西土地上。
篇二:我走进广西的一所学校,就被一阵热闹的讨论声吸引了过去。
“你们说,咱们这乡土文化课到底能有多好玩儿?”一个调皮的男生对他的小伙伴们说。
“肯定超级好玩,我听说能学到好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呢。
家乡的乡土文化故事1000字广西钦州
家乡的乡土文化故事1000字广西钦州我的家乡――钦州是我国南方的一个中等城市。
她有钦江、茅岭江和大风江穿城而过,流入浩瀚的钦州湾出海。
她自然环境优美,树木四季常青,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一个美丽迷人的滨海旅游城市。
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自然对这里很熟悉。
钦州,古称安州,有1400年悠久的历史。
近代历史上钦州出现刘永福、冯子材两位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
现在,他们故居成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钦州市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依山临海。
钦州风光明媚,古迹众多,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成为桂南着名旅游胜地。
她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不少旅客。
宋代文学家、诗人苏东坡曾“遨游钦灵”;1891年,俄太子尼古拉仰慕冯子材抗法战功特来钦州访问;1909年,着名画家齐白石游钦州时,绘了荔枝图,并赋诗: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舟胜鹤头,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1962年,戏剧家、诗人田汉来钦州游览时留下不少美好的诗句。
钦州港的对外开放,加快了钦州市对外开放步伐,又带来商品经济的繁荣兴旺。
钦州人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出口市场现扩大到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荷兰、埃及和阿根廷等23个国家和地区。
钦州是广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块宝地。
这里气候温和宜人,河流水库众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
自然资源丰富,依水临海,山川美丽,游览风景迷人,名优产品繁花似锦,有兴旺发达的农业。
也有大有可为的海洋捕捞养殖业,城乡市场广阔,开发建设有着很大潜在优势。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钦州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
近年来,钦州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投入巨资,大搞城镇基础建设,制订了各种优惠政策,与海内外进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钦州是广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块宝地。
这里气候温和宜人,河流水库众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
自然资源丰富,依水临海,山川美丽,游览风景迷人,主要旅景点和名胜古迹有三娘湾、七十二泾、麻兰岛、八寨沟、钦州港仙岛公园、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浦北越州古城遗址、苏东坡天涯亭、大环丰岛海滨浴场、大芦村民俗风情区,六峰山的鹰山温泉度假区等。
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
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广西是中国南部的一个特色民族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乡土建筑文化。
这种建筑风格既反映了广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域特色,也展现了广西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本文将对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进行研究,以了解其特点和意义。
一、广西传统乡土建筑的特点广西传统乡土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形式多样:广西传统乡土建筑以木材、竹子、石头和土坯为主要材料,结构简单而坚固。
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存在差异,例如钦州的丹桂楼、北海的古建、桂林的象鼻山寺、柳州的马蹄石建筑等,每座建筑都有独特的外观形态和装饰风格。
2. 融合多元文化:广西处于多个民族的交汇地带,传统乡土建筑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
例如,广西壮族地区的建筑常常采用斗拱结构,与北方汉族的传统民居有所不同;而壮族和瑶族地区的土建则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3. 风水与信仰:乡土建筑在广西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建筑设计和布局上常常考虑风水和宗教信仰的因素。
例如,壮族人认为山水之间有灵气,因此将房屋修建在山脉附近,以利于吸取山水之气;同时在房屋内也布置着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神龛和祭坛。
二、广西传统乡土建筑的意义传统乡土建筑是广西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诸多意义:1. 保护地域文化: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广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对这些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广西的传统文化。
2. 增加旅游价值: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传统乡土建筑是旅游业的热门景点之一。
通过对乡土建筑的研究,可以挖掘其历史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广西的旅游价值。
3. 提升居民幸福感:乡土建筑是广西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可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让更多的人重拾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对传统乡土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同时加强对相关研究者的资金和项目支持,鼓励学者对广西传统乡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
广西的乡土文化故事1000字
广西的乡土文化故事1000字我打小就在广西那旮旯长大,广西的乡土文化故事啊,那可真是像树上的叶子,数都数不清。
我记得我家隔壁有个阿伯,那阿伯长得精瘦精瘦的,脸就像那老树皮似的,一道道的褶子。
他那眼睛啊,不大,但是贼亮,就像两颗小豆子似的嵌在脸上。
阿伯成天戴着个斗笠,不管太阳多毒还是下雨,斗笠就没离过他的脑袋。
阿伯可会讲那些老故事了。
有一回啊,我和村里几个小伙伴在大榕树下玩呢,阿伯也慢悠悠地晃过来了。
他往那树根上一坐,斗笠拿在手里扇着风,就开始讲起了歌圩的故事。
阿伯说啊,这歌圩可不得了。
以前啊,每到歌圩的时候,那十里八乡的年轻男女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女孩子们都穿上自己绣的花衣裳,那颜色啊,红的像火,蓝的像天,绣的花就跟真的似的,仿佛能闻着花香。
男孩子们呢,也是收拾得利利索索的。
阿伯眼睛眯起来,像是看到了那场景似的,说:“那时候啊,到处都是歌声,你能听到这边唱着‘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那边就接着‘妹相思,妹有真心哥也知’。
”我就好奇地问阿伯:“阿伯,那时候的人咋都这么能唱歌呢?”阿伯用斗笠轻轻敲了敲我的脑袋,笑着说:“小娃子,那时候唱歌就跟说话一样平常。
男女之间要是对上眼了,就靠唱歌来传情呢。
不像现在,都用那些个洋玩意儿。
”阿伯一边说一边摇头,脸上带着点惋惜。
还有那壮锦的故事。
阿伯说,他奶奶那辈儿啊,每个女人都是织壮锦的好手。
阿伯家的老房子里啊,以前就有个老织布机。
阿伯形容那个织布机,说那木头都被磨得油光发亮,就像被多少双手抚摸过的宝贝。
他奶奶坐在那织布机前,一坐就是一天。
阿伯说他小时候就在旁边看着,奶奶的手就像有魔法似的,那些五颜六色的线在她手里穿梭,不一会儿就织出了好看的图案。
有一次啊,阿伯淘气,想摸一摸那些线,被他奶奶瞪了一眼,阿伯说:“那眼神啊,就像我要把她家传宝贝弄坏了似的,吓得我再也不敢乱动了。
”阿伯回忆起这些的时候,眼睛里满是怀念。
我还听阿伯讲过三月三的故事。
到了三月三啊,那村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民俗
学号:101401023 姓名:云夕
(一)广西名俗概况
广西境内居住着汉、壮、瑶、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12个民族,长期以来,各族人民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各民族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
在小吃方面, 广西各地区的特色小吃应有尽有, 南宁的老友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柳州的螺丝粉、梧州的艇仔粥等等, 各具特色;在建筑方面,民族建筑风格独树一帜, 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都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在酒文化方面, 瑶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过寨酒、彝族的秆秆酒,无一不乘载着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好客;在民族服饰方面,各民族格式各异, 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如壮族男子多穿青布对襟上衣, 女子多穿无领斜襟绣花滚边上衣, 下穿绣花滚边宽襟子或青布蜡染的褶裙, 腰束绣花围腰, 脚穿绣花鞋, 头缠各式花巾, 还有瑶族的五彩斑斓的服装, 象征瑶王的五个手指印的各种图案等等。
这些别样的民族风情, 铸就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名俗资源宝库,这些资源宝库目前正在逐渐被开发、投入使用并取得一定收益。
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该县本着“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的旅游发展理念, 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 在政策、财力、人力和物力上都给予大力支持, 使以侗族建筑、侗族风情、侗寨居民生活和侗乡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三江旅游业更具魅力。
广西如此丰富多彩的名俗资源吸引着广大国内外游客,人们纷纷来到广西亲身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但是从近年来的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大部分游客都是来广西游览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游览第二次的打算,也就是说旅客的重游率很低,甚至接近零。
如果旅途发生不愉快或者是实际旅游与期望中的相差太大的话效用可能会为负值。
而这大大影响了民族地区的名俗业的发展。
(二)分析广西名俗存在的问题
1.模仿成风, 缺乏创意, 没有特色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近年来广西有大量资本涌向名俗开发领域,数不清的民俗村、民俗城纷纷建成。
然而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及旅游开发经验, 这些项目大多粗制滥造, 相互模仿、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使名俗趋于泛滥。
不具有独特性,降低了吸引力。
2.民俗风情正在庸俗化
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对淳朴民俗风情的亵渎和歪曲, 从而使民俗风情庸俗化。
如在开发过程中, 开发者将一些落后的封建迷信的、暴力的、无聊的事物掺入其中或将少数民族婚俗开发成摇钱树。
在一些名俗区,少数民族姑娘邀请男性游客参与婚俗表演, 当节目结束时, 少数民族姑娘让所有参与者给小费、或是见面礼或是媒婆辛苦费, 而这一切费用都是在事后才被告知, 很多游客都有上当受骗甚或是被敲诈的感觉。
类似这样的旅途中不愉快的经历会使游客对当地的印象大打折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会作用得更加明显,这样的话想得到名俗地区想得到持续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3、伪民俗现象泛滥
伪民俗是指子虚乌有的民俗, 即某些旅游企业或部门为了某种目的而任意
编造、添加或随意拼凑、生搬硬套一些当地根本不存在的民俗风情。
在民俗风情丰厚的地区, 流传着许多内涵丰富、带有民族色彩的神话传说等, 有的部门在开发这些资源时, 不是正确地表现这些神话传说中所包含的追求真善美的正面精神, 而是着力渲染一些附在这些神话传说下的封建迷信。
这样造成的游客实际旅游的情况和之前预想的相差太大,会直接导致游客的满足程度降低,旅游总效用下降,理性的经济人是不会再次选择该地区的旅游消费,甚至对名俗这个产业的兴趣都会迅速下降。
(三)对广西名俗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要精心设计,突出特色,不断创新,注重宣传
游客到民族地区旅游是因为民族风情文化的吸引, 这种吸引性来自于它鲜
明的特色。
但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游客的游览兴趣只能保持在本次
游览中,所以,民族地区要开发好民俗文化旅游其前提是必须拥有特色的风情文化,并且不断进行创新。
名俗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要精心设计、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唯我独有的名俗资源优势,充分体现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创造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
具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或产业才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同时, 民族地区名俗的开发要有品牌意识, 作好宣传与市场开发。
名俗资源虽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作为旅游吸引物对游客都具有满足相同或相近心理需
求的功能。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但要作好规划与开发,还要作好宣传与营销。
例如广西梧州有许多传统的、充满乡土气息的剧和舞, 她的乡土文化由东诗(苍梧)、西球(藤县) 、南戏(岑溪)、北歌(蒙山)和中部市区的粤剧(梧州)五大版块构成, 这些丰富的民俗文化并没有被外界市民所了解,这对名俗的开发很不利。
因此旅游部门要注重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媒体进行宣传与推介, 要研究游客心理需求特征,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做足市场。
2.发掘民俗文化,更新并提高名俗产品的品位
广西民俗文化底蕴丰厚, 发掘民俗文化才能使名俗在激烈的旅游业竞争中
发挥出优势,才能让名俗时刻具有吸引人的地方,让游客体验了一次之后还想体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因为每次都有新的民俗文化被发掘。
同时,要对当前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庸俗、迷信、失真等不良现象加以引导、管理和整顿。
要提倡尽量做到民俗不俗、俗中有雅,注意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
民族旅游资源开发要保证具有魅力的民族民俗文化得到弘扬和保护。
现今,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要求旅游生活能有文化的吸引、运动的内容乃至冒险的趣味,要求参与其中而不是从旁观赏。
在民俗风情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应多注意开发那些让人试一试、尝一尝,置身于异族情调、异地风情中的节目。
同时,游客除了对各种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感兴趣以外,购买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是他们旅游的重要需求之一,对旅游创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种有民族特色的器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均可以作为商品开发。
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特色原则和文化内涵原则,切忌雷同化和庸俗化。
旅游部门可以培养专门的人员对民俗商品进行科学有效开发,在各旅游区可以设立各种有特
色的商品成品的展示和制作过程的展示,同时可以让游客以DIY的形式自己亲手制作民俗商品,如织布、蜡染、和制作各种简单有趣的手工艺品等,都可以成为旅游商品灵活的销售方式,同时也可以增加人们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态。
3.树立名俗品牌意识
品牌就是一种能够持续给消费者带来利益的符号,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
可以说,品牌化既给名俗开发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又能有效防止后来者的刻意模仿。
品牌经营是名俗资源开发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开发方式,是对社会生活中分散存在的民俗事象进行的有机整合,并用虚拟包装的方式,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品牌和商标的完整产品,进行模化的生产和销售,方便旅游者识别和购买。
加强品牌建设,实行品牌化经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4.注意旅游人才的培养
要注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才的培养既包括专业表演人才,又包括管理人才和研究人员特别是民俗文化学和旅游管理学人才培养。
广西这两类人才的培养应主要依托区内校,如广西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来开展。
这些高校已积累了雄厚的民俗文化学和旅游管理学人才的培养经验,有大专、本科等人才培养层次,可满足社会对行业管理、研究人才的需求。
还有个途径是积极引进人才,并注意对在岗人员的加强培训和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到省外、国外的先进旅游管理的理念。
三、结语
广西丰富的名俗资源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民俗的挖掘潜力也相当大,但是需要在对广西自身民俗资源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对广西的资源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走一条具有广西民族风俗特色的名俗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