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青花瓷器鉴赏

合集下载

元青花瓷辨别

元青花瓷辨别

元青花瓷辨别元青花釉色莹润透亮,白中微闪青,一般为青白色,少量瓷器偏白或偏青色,其胎骨厚重,青花发色不稳定,青花深入胎骨呈晕散浑浊之色,由于有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用料的不同,有的青花浓艳,有的色泽闪灰。

下面由店铺为你分享元青花瓷的辨别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青花瓷的辨别方:青花瓷至元代已经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无论烧制工艺和艺术水平,都有了独特创新。

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存世量的珍贵稀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元代青花瓷的釉色莹润透亮,白中微闪青,一般为青白色。

少量瓷器偏白或偏青色,元青花瓷的胎骨厚重,青花发色不稳定,青花深入胎骨呈晕散浑浊之色,青花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用料的不同,有的青花浓艳,有的色泽闪灰等不同特征。

笔者认为鉴别一件元青花瓷要掌握好以下基本要点:(一)看器形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

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二)看釉色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

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三)看青花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

延祐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

上海文物商店藏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鉴赏

上海文物商店藏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鉴赏

上海文物商店藏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鉴赏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7期摘要:上海文物商店收藏有一件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笔筒通身绘兰亭会“修禊”场景,是康熙民窑青花绘画艺术的结晶,为研究清代的文房用瓷提供了宝贵资料。

关键词:青花;笔筒;兰亭会2019年秋,上海文物商店积极参与上海首个国际艺术品交易月,遴选近千件旧藏瓷器上柜销售,其中一件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格外引人注目。

1 青花笔筒,颇有天趣笔筒是一种重要而又常见的文房用具,用以放置毛笔,清初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除笔筒外,置笔用具还有笔格、笔插、笔篓、笔船、笔床等,其中笔插是竖向置笔的,而笔格、笔船、笔床、笔篓中的笔是斜放或横放的。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笔筒”一词,孙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载:“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

”①这一时期出土的笔筒通常是镂孔的细竹管形,与明清时期流行的圆筒状插笔的笔筒大相径庭,仅可认为是后世笔筒的始祖。

②笔筒大量出现是在明代中晚期,文献上有取湘妃竹制作笔筒③的记载。

晚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专条云:“(笔筒)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

”《天水冰山录》记录抄没明嘉靖朝权奸严嵩家产所得到的牙厢(镶)棕木笔筒、象牙牛角笔筒、哥窑碎磁(瓷)笔筒等。

④明人屠隆的《文房器具笺》亦见有“笔筒”专条。

根据现有文献和实物分析,瓷质笔筒的出现应该稍晚于竹木笔筒,并在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大量烧制,以青花为主。

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在1988年“宋官窑特展”中将一件乾隆御题诗笔筒定名为“北宋官窑粉青笔筒”(高9.8厘米,深8.6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7.3厘米),现在看来断代并不确切。

传世还有髹漆、黄杨、百宝嵌、匏制、水晶、紫砂、铜制的笔筒,皆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佳作。

明清景德镇彩瓷鉴定要点

明清景德镇彩瓷鉴定要点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明清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青花和高温彩釉瓷的烧制成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明清瓷都景德镇的形成与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 花考察我国历史文献,最早而又明确提到青花瓷器制作工艺的著作是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书中详细记录了农工生产技术,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名著,其中的《陶埏篇》中指出:“坯制成之后,就在车上旋转打圈,圈后或画或书,字画后,喷水数口,然后过釉。

”又说:“凡瓷器,绘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入窑烧成。

”关于青花瓷的起源,有人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但从考古新发现来看,青花始于唐代更为可靠,发展至明清两代,青花更是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品种,以青花和某种彩色釉为主流装饰。

明代早期(永乐、宣德),青花瓷用进口苏泥勃青料,较元代料细腻,绘画精细,凡是有结晶斑及颜色深的地方都下凹,颜色表现深浅不均。

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用国产平等青料,颜色较为均匀,色调柔和淡雅。

明代晚期(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瓷用明清景德镇彩瓷鉴定要点河南博物院 魏 威青花永乐青花进口回青料,颜色为蓝中闪紫色,色调浓艳,至万历时,颜色逐渐变得灰暗。

明末(泰昌、天启、崇祯),青花瓷用国产青花料,翠蓝色,俗称翠毛蓝。

康熙年间,青花料与明末相似,使用国产料,较精细,颜色青翠艳丽,色调明快,与康熙祭蓝颜色相似,可分出深浅不同的颜色,适于瓷器上的渲染绘画,可表现出花纹图案的阴、阳及侧面、反面,具有纸卷上的绘画效果。

由于它能分出五六层的深浅层次,所以又称它为“五彩青花”。

雍正时期,青花是康熙向乾隆过渡的时期,釉色由翠蓝向蓝黑过渡转化,青花层次由繁向简过渡,层次越来越少,前半期与康熙相似,中后期与乾隆相似。

乾隆时期,青花为蓝黑色,绘画深浅层次少,最多为两三层,类似于明代永宣时期的苏泥勃青料的蓝黑色,用人工点染法,色调深沉,深浅有规律,死板,点彩的地方没有下凹。

嘉庆道光时期,青花色调鲜艳,为纯蓝色,与同时期的祭蓝相似,青花料越来越粗,纯蓝变得越发灰暗,盘碗类器物,瓷器底部外壁釉面上出现荞麦面地现象,即黄褐色斑点,光绪民国时期,出现洋蓝青花。

馆藏元青花瓷器选析

馆藏元青花瓷器选析

馆藏元青花瓷器选析作者:黄静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第06期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它与釉里红、颜色釉瓷(主要是白釉和蓝釉)一起,成为了元代景德镇崛起的新品种。

成熟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

在其后的明代至清早期的数百年间,青花瓷器一直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主流品种,不仅在国内宫廷和百姓生活中广泛使用,并且大量出口外销。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SiO2和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

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

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

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

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常见的如连座瓶等)、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

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他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笔法以一笔点画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即王羲之爱鹅或兰、陶渊明爱菊、苏东坡爱砚、周敦颐爱莲,或林和靖爱梅)(图1)、历史人物(如萧何月下追韩信、明妃出塞、蒙恬将军等)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

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图2)。

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

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青花瓷鉴赏

青花瓷鉴赏

青花瓷鉴赏青花瓷作为我国传统瓷器的代表之一,具有世界闻名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青花瓷已经成为了人们审美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青花瓷的鉴赏,不仅仅是欣赏其美丽的外观,同时也需要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制作过程。

首先,对于青花瓷的颜色,我们需要理解这种颜色形成的原因。

青花瓷的青色是源于其中的钴元素。

当瓷器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高温烧制时,钴元素就会反应出青色。

青花瓷的青色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青色的混合。

因此,在鉴赏青花瓷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青色呈现出多个不同的层次和深浅,透露出独特的美感。

而青花瓷的花纹可以说是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了。

青花瓷的花纹呈现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色,既有与自然界密不可分的花卉、树叶等纹样;也有各种各样的器物图样,如盘子、碗和壶等。

此外,青花瓷也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青花瓷上的一些纹样通常会融入到中国传统的神话、宗教或道德故事中。

在鉴赏青花瓷时,我们要细心地欣赏花纹背后所打下的文化基础,以及花纹所表达的精神内涵。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青花瓷的器形设计。

青花瓷透露出本土化的器形美学,同时也呈现出了工匠的智慧。

不同于全球化的现代艺术,青花瓷的器形设计有着与日常生活更为密切相关的意义。

在制作过程中,工艺人员会根据不同的器形适应材质,使细节的处理更加精细,使器形更符合实用性。

最后,对于青花瓷的鉴定,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除了观察色彩、花纹和器形之外,我们还可以分析青花瓷的釉质和器胚。

釉质的厚薄、光泽和均匀性都是判断瓷器真伪的重要区分标准。

而瓷器的器胚则是区分工艺、产地和时代的核心部分。

总之,鉴赏青花瓷不仅需要欣赏其美丽的外观和文化内涵,同时也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制作过程和技术。

在鉴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青花瓷的价值。

青花瓷鉴定

青花瓷鉴定

瓷器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到底产生于何时,学术界有争论。

有人认为在商代就有。

我所在的单位70年代就展出过一个尊,当时我还不太懂什么叫瓷器,有个专家说这就叫瓷器。

我说这瓷器与现在的瓷器不一样,他说是不一样,那时候的很粗糙,就是表面上有一些玻璃质的东西,所以有的专家说这种瓷器应该叫原始瓷,但也有的专家认为这是陶器中偶尔出现的。

至于到底是怎么出现的,这是专家的事,与我们无关。

总之原始瓷是在两晋之前产生的,叫原始青瓷。

到了两晋以后,开始出现了白釉、酱釉,以及唐代的秘色瓷和湖南长沙的釉下彩,还有宋代的五大名窑,都是人工将颜色做到瓷器上,是人可以控制的。

这些在收藏界叫老窑瓷。

到元代时就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及红绿彩。

今天我主要说青花瓷。

有的专家认为青花瓷产生在唐代,也有人认为产生在宋代。

到元代,青花瓷就已经成熟了。

咱们现代的收藏者大多数收的是元、明、清的瓷器。

近百年的瓷器叫新瓷。

从瓷器上来讲,有单色釉、彩绘釉。

彩绘中青花瓷是数量最多的,从元代到清代直到现在近700年中,青花瓷是瓷器中的主流。

讲青花瓷必须先提青花料,青花料中蓝色的是氧化钴,属于釉下彩。

什么是釉下彩?其制作工艺简单讲就是把坯拉出来后,等干了用氧化钴往上画,画完后罩上一层釉,再入窑,1260度一次烧成。

在上一讲当中我提到过“九方五法”。

1、九个方面中,其中第四方面就是彩。

已故的著名瓷器鉴定家孙瀛洲老先生,对元、明、清的瓷器鉴定有很深研究,他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中孙老通过对青花的观察,把青花的颜色分出了二十几种。

如果我们把青花的颜色弄清楚,对我们的鉴定及辨伪会有很大好处。

青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呢?因为在数百年中,青花瓷生产是主流,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不同历史阶段的青料来源和质地不同,再加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对于青花瓷的发色的质量、呈色的色调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正因这样,青花所呈现的质量、色调、风格必定有明显的差别,艺术效果也必然出现强烈的时代特征。

青花瓷的初级鉴赏

青花瓷的初级鉴赏

初探青花瓷目录一、概述二、青花瓷的发展史及特点三、青花瓷的制备工序四、影响青花瓷质量的因素五、青料及款识简介一、概述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

中国青花瓷器图案清晰艳丽,给人以明快素雅之感,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

二、青花瓷的发展史及特点(一)始于唐代的艺术(618—907)青花瓷始于唐代中晚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

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胎釉之间施化妆土。

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

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

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

(二)发展于宋朝(960—1279)1957年浙江省博物馆在龙泉县金沙,发现了13块北宋时期青花瓷片,三件青花瓷碗残片,其中两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青灰和白中泛蓝。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
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器产区,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主要包括青花瓷、彩瓷和粉彩瓷等。

1. 青花瓷:青花瓷是景德镇工艺瓷器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白地上用蓝色釉料绘制纹饰。

青花瓷器制作精美,纹饰图案多样,常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

青花瓷器色调清新,线条流畅,工艺精湛。

2. 彩瓷:景德镇的彩瓷以釉里红为主色调,其特点是在釉面上绘画并烧成。

彩瓷器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彩绘技法,如釉里红、釉下彩、釉上彩等,色彩鲜艳明快,绘制精细,寓意吉祥。

3. 粉彩瓷:粉彩瓷是景德镇的传统工艺瓷器之一,其特点是色调柔和、细腻,以缤纷的粉彩绘制器物表面。

景德镇的粉彩瓷器主要采用高温釉料,绘制内容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造型优美,色彩和谐。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设计和优美的艺术风格而备受推崇。

无论是作为艺术品还是实用品,景德镇的工艺瓷器都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永乐青花微观气泡及锡斑呈现,领略一代名瓷经典

永乐青花微观气泡及锡斑呈现,领略一代名瓷经典

永乐青花微观气泡及锡斑呈现,领略一代名瓷经典永乐青花微观要点,如果在一个青花瓷器上,具备以下多个微观特征,那么这个瓷器是永乐或宣德可以确定。

下面的微观照片,有的来自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永乐修复器,有的来自永乐瓷片,真实性高。

有的有蓝点黑色块,有的有黄蜡烛油团,有有的少量变色气泡,有少量破口气泡青花浓重处有大片黑色,气泡硬朗,斑色老气,有的有沙滩斑。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永乐修复器永乐鸡心碗有的黄蜡烛油团有的黄蜡烛油团有的黄蜡烛油团展开剩余81%有的黄蜡烛油团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永乐修复器有的有少量变色气泡,黑色块,气泡硬朗,有的有蓝点有的有蓝点青花浓重处有大片黑色少量破口气泡,油性斑有的有沙滩斑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永乐修复器气泡清晰,底不透明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永乐修复器沙滩斑沙滩斑破口气泡,变色气泡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永乐修复器变色气泡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永乐修复器沙滩斑沙滩斑,变色气泡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永乐修复器破口气泡,变色气泡永乐宣德青花青料多采用的是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的苏泥勃青,亦称苏麻离青。

这种青料被认为是进口的,其色彩浓艳明亮,有晕散现象,釉面还会出现一些错落有致的铁锈斑“瑕疵”,有棕黄褐色,也有深蓝墨色,图形不规则,下陷入骨,别有情致,水墨画之效果跃然于上。

这一重要特征在元青花上是较少见的。

明洪武青花采用的是国产青料,青花发色灰暗,不见铁锈斑现象。

清雍正、乾隆时官窑曾仿永乐宣德青花,但铁锈斑过于均匀细密。

现当代仿青花铁锈斑,多数是用铁水点化在釉面上,有人为机械造作之感。

当然,鉴别永宣青花不能仅靠铁锈斑这一特征来定夺,还需要从其胎质,造型、纹饰、底款等方面综合考虑。

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报名:一五五七---四八五七----五四三赵编导报名地址: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480号湖南电视台三楼征集类型:瓷器玉器书画杂项青铜器等全球70多个国家可以观看节目,出手转让更简单,传承更有序如永乐青花其胎质较前明洪武青花更细洁、坚实;釉面多白中泛青,润厚莹亮;胎体轻盈造型典雅;纹饰方面摆脱了元时繁杂层叠的装饰技法,构图笔法注重留白,虚实相映;用笔纤细流畅婉约飘逸;画面疏简,给人以清丽脱俗之美感。

元青花起源及典型特征探析

元青花起源及典型特征探析

元青花起源及典型特征探析作者:王笑黄瀚东付文斌白广珍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5期摘要:元青花是中国古代著名瓷器品种,是彩绘瓷器繁荣发展的开端。

典型元青花瓷器在景德镇生产,蓝釉技术有波斯工匠参与,钴料“苏麻离青”来源于伊朗地区,晕散、黑斑等特点跟青料本身成分关系很大。

关键词:元青花;钴料;呈色;晕散;黑斑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5.0380 引言瓷器,古代也多称“磁器”,是中国贡献给全世界的古代璀璨发明之一。

距今约4200年的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出土有原始青瓷。

①晋、隋、唐间的越窑青瓷风骨渐成,秘色瓷成为李唐皇家贡品②,而白瓷之祖则是邢窑。

此外,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耀州窑等其他窑系亦各具特色,精品繁多。

宋代瓷业繁盛,五大名窑各具千秋,明耀天下。

元代瓷業重心南移③,元廷在景德镇置浮梁磁局,掌烧造磁器等,从此景德镇走进中国瓷器生产的舞台中央,逐渐成为中国“瓷都”。

公认青花瓷元时在景德镇创烧,清乾嘉年间景德镇人蓝浦在其《景德镇陶录》中提到,景德镇在唐宋间没有彩色瓷出现,到了元明时期则多见青花瓷。

到元代后期,青花则较多地生产并风靡于世,官窑、民窑竞烧,不光是内销,还大量出口外销东南亚、欧洲等地。

④元青花瓷的诞生和成熟标志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到来。

到了明清时期,青花瓷取代了传统青白瓷器(素瓷)成为流行品种。

青花为釉下彩瓷,也称“白地青花”,先制胎坯,然后在素胎上使用含钴矿物(钴土矿)的着色材料在坯上作画,再在其上施透明釉后烧制而成。

⑤本文探讨范围为产于景德镇的典型元青花瓷器,主要从起源、典型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

1 认识元青花元青花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与唐宋以来传统朴实无华的造瓷审美观不符,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⑥之前大家都认为元代没有青花瓷器生产,直到1949年美国学者以伦敦戴维德爵士收藏的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款识的青花象耳瓶为标准器,对比鉴定了一批元代产青花瓷器。

详解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详解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详解景德镇的四大名瓷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青花瓷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

青花瓷始于唐宋,是以钴为着色剂,直接在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约1300°C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其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

因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故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纹饰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永不退色,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

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

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

相传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可见它的珍贵。

青花瓷是应用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

清代龚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

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粉彩瓷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

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亦称“软彩”。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高温烘烤而成。

其彩绘方法: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后用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

玻璃白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而形成一系列不同色调,给人以粉润柔和之感。

景德镇瓷器的类型

景德镇瓷器的类型

景德镇瓷器的类型景德镇瓷器的类型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九种:1.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明清时期,青花瓷发展到了鼎峰,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2. 粉彩瓷:粉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正、乾隆年代,益臻完善。

3. 斗彩瓷:又称斗彩、豆彩,是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彩瓷品种之一。

斗彩瓷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彩瓷,特点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争奇斗艳,形成独特的装饰风格。

4. 颜色釉瓷:又称“窑变”瓷,是以各种颜色釉为装饰的瓷器品种。

颜色釉瓷是在釉中加入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之后就会产生某种颜色,所以称之为是“颜色釉”。

颜色釉有很多种类,例如豆青、影青、钛黄、象牙黄、翠绿、孔雀绿、窑变花釉、茶叶末、西洋红、胭脂红等等。

5. 珐琅彩瓷:珐琅彩瓷是一种非常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是在清代康熙晚期创烧的彩瓷品种。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6. 变色釉瓷:变色釉瓷是以非常高级的细瓷的白釉来作为积釉的,用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及铈、镨、镱等混合稀土氧化物来作为它的着色元素,烧制而成之后釉色会随着光源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7. 古彩瓷:古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绘装饰,采用低温烧制工艺。

其特点是色彩缤纷璀璨,璀璨夺目,颜色釉瓷更是色彩缤纷,璀璨夺目。

8. 新彩瓷:新彩瓷又称“洋彩”,是清末民初时创制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

新彩瓷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明快,层次分明,花面新颖别致,装饰性强。

9. 雕塑瓷:雕塑瓷是以各种雕塑技法制作的瓷器品种。

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色泽艳丽。

描写景德镇瓷器的优美句子

描写景德镇瓷器的优美句子

描写景德镇瓷器的优美句子1. 青花瓷是景德镇瓷器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每一件青花瓷都是艺术家用心雕琢出来的杰作,它们的表面布满了精致的花纹和细腻的线条,仿佛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

2. 景德镇的青花瓷色彩鲜艳,纹饰繁复,给人一种繁华而又典雅的感觉。

无论是花卉、山水、人物还是动物纹,都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工艺精湛。

3. 景德镇瓷器的质地细腻而坚硬,釉面光滑如玉,给人以触感上的愉悦。

每一件瓷器都经过反复的打磨和烧制,以保证其质量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4. 青花瓷的釉色变化丰富多样,从深蓝到浅蓝,从湖蓝到天蓝,每一种颜色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些绚丽多彩的釉色恰到好处地与瓷器的造型相融合,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5. 景德镇瓷器的纹饰精美绝伦,无论是花卉、山水、人物还是动物纹,都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纹饰细腻而繁复,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展现了中国瓷器工艺的卓越成就。

6. 景德镇瓷器的造型多样,从器型到雕刻,每一件瓷器都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无论是简约的器型还是精致的雕刻,都能让人感受到瓷器艺术的魅力所在。

7. 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精湛,每一道工序都经过反复琢磨和打磨,以保证瓷器的质量和艺术效果。

从原料的选取到成品的烧制,每一步都需要艺术家的细心呵护和技艺的传承。

8. 景德镇瓷器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智慧。

每一件瓷器都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结合,既保留了传统的工艺技法,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

9. 景德镇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景德镇瓷器都享有盛誉,被誉为中国瓷器的瑰宝。

10. 景德镇瓷器的艺术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纹饰上,更体现在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上。

每一件瓷器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们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清三代青花瓷赏析

“清三代青花瓷赏析

“清三代青花瓷赏析摘要:“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因其清雅高贵,这种白底蓝彩、千年如新的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抹幽兰。

清三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

《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

关键词:青花瓷;清三代中国青花瓷始于唐①,兴于元,盛于明清。

自诞生以来,其纯洁高贵、典雅清逸的艺术风格倍受世人青睐。

青花瓷属釉下彩范畴,系素瓷胎上以钴蓝为着色剂描绘纹饰,再敷以玻璃质透明釉经高温烧结而成。

因成品划纹呈青蓝色,故名“青花”或“青华”,又因花纹与地章蓝白相间,称“青白花瓷”。

青花瓷的烧制成功,这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②。

元代景德镇14世纪前后青花瓷器的制作,开始大批生产,产品运销国内外。

明清两代,青花瓷器都是景德镇瓷都最大宗的产品,青花瓷始终占着瓷器生产的主流地位③。

唐英(1682-1756)在《陶治图说》中记:“青花圆器,一号动累百千。

”其时的色调于青蓝之中又蕴含丰富的变化,浓淡散晕,青翠披离,如同水墨一般。

“清三代”瓷器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

这三位皇帝,康熙仁厚大度,雍正严谨精细,乾隆倜傥洒脱。

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瓷器的制作。

那些制作精美、品种丰富的瓷器或古拙,或雅致,或华贵,既一脉相承又风格迥异。

一、康熙时期清康熙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达,国家强盛,促进了陶瓷业的发展,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式恢复御窑厂后,景德镇至此也得到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制瓷工业和技术都有所创新,也是既明代永、宣清华之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清《在园杂志》:“至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

康熙青花有它独特的气质,从呈色、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都有特殊的成就。

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很细腻。

袁园-浅析青花瓷器之“苏麻离青”特征

袁园-浅析青花瓷器之“苏麻离青”特征

袁园-浅析明清青花瓷器之“苏麻离青”料特征元代以前,景德镇主要产品是烧造青白瓷。

在装饰工艺上,也只有使用刀具在坯体上刻花或印花,从没有烧造过用毛笔在瓷坯上绘画的彩瓷。

进入元代,景德镇开始烧造胎体洁白的纯白釉瓷器。

我们知道,青花的蓝色最适宜在白色瓷坯上绘画。

如前文所述,钴料的运用烧窑温度和窑内气氛到了元代均已成熟,同时元统治者早在入主中原的前一年,就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

据《元史》记载:在忽必烈执政的最后几年,曾有大量北方人迁入南方,并把北方的“御匠”安插到江南。

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工匠来自磁州窑。

磁州窑釉下彩绘技术当时已经相当成熟,且有很多优秀绘画工匠,解决了景德镇没有绘画工匠的问题。

至此,景德镇烧制青花瓷的所有条件均已具备,元代的青花瓷便“一军突起”,仿佛突然出现在景德镇。

殊不知,我国的青花瓷也经历了孕育、成长、发展至成熟的漫长的阶段。

明、清两代至民国,我国景德镇青花瓷所采用的青料,大体分为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的进口青花料,和含锰量高含铁量低的国产青花料,以及晚晴民国时期的进口洋蓝。

进口料主要是来自波斯地区的苏麻离青(也叫苏料),和产自西亚地区的回青料(也叫佛头青),来自欧洲的洋蓝(也叫化料)。

有藏友认为,当时元帝国版图很大,应该叫国产料才对。

通过当时元帝国版图可以了解到,苏麻离青料就是进口的(图1),所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而回青料在明代也是进口料,其产地在当时的“亦力把里国”,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图2)图1元代版图图2明代版图苏麻离青又译作“苏泥勃青”,在明代是一种进口青花料,产于西亚地区。

首见录于明王世懋《窥天外乘》。

它的特点有三:其一是在瓷器上施青料薄的地方一般会出现晕散现象(图3);其二是在施青料厚的地方且会出现“黑铁斑”(图4);其三在洪武早期出现了土青料(石子青)时,与它混合使用后青料的蓝呈色偏灰偏暗,没有原来的深蓝色了(图5)。

值得说明的是,这种苏料由于来自西亚地区,路途遥远、价格昂贵,故从永宣两朝开始,在瓷器制造上大量的与石子青混合使用。

青花瓷的美学鉴赏

青花瓷的美学鉴赏
青花瓷制作精美,色彩清新脱俗、线条流畅舒展,具有典型的东方美学特征。从美学角度来讲,青花瓷的美学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应用的协调性:青花瓷的制作以蓝色为主,但这种蓝色并不是单一的色调,它可以根据作品的整体效果来做出调整,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协调和谐。
2.线条的简洁性:青花瓷在绘制图案时往往以具有简洁美感的线条来勾勒出形象,显示出方寸之间的纯净、精巧和流畅。
3.对称平衡的美感:青花瓷会在设计上采用对称平衡的手法,布局划分成相应区域,各种元素之间形成内神韵古雅的审美情趣:青花瓷遵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强调中庸之美和禅意思维,对自然景物做出具体表现,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特质。
总的来说,青花瓷虽然不同于西方陶瓷的色彩繁多、造型多变的特点,但它以清新脱俗简约、深沉含蓄、赏心悦目的美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与注目。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一种,也是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其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精湛制作工艺被广泛赞誉。
青花瓷主要是指在瓷器上用蓝色颜料绘制图案,再在胎上施以透明釉烧制而成。青花瓷所选用的蓝色颜料以钴为主要原料,钴料在高温环境下可呈现出深蓝色的色泽,所画图案通常都是自然风景、人物故事、植物动物等。

元青花瓷赏析

元青花瓷赏析

文物鉴赏与考古新发现一、青花瓷及元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汉族劳动人民制作瓷器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

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记元代景德镇瓷业情况的唯一书籍)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

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二、代表作品赏析1、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类别:元青花瓷。

文物原属: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陪葬品。

文物现状:2006年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

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

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

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

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因此被湖北省博物馆誉为镇馆之宝。

2、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德镇青花瓷器鉴赏
明代初期(明洪武年间)
景德镇陶瓷明初洪武的青花瓷,造型粗重厚实,制作尚未脱尽元青花的粗犷风格。

所见的大都是蓝中见黑的色泽。

多为碗类,还有少量大盘、菱口盏托、梅瓶、执壶、大罐等。

但传世较少。

传世品中,还有一种梅瓶,外绘云龙纹,肩部有“春寿”两字,这种梅瓶,传世仅见三件,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一件藏于私人手中,另一件藏于日本在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这三件作品制作十分精美是洪武青花中的上品。

黄金时代(明永乐、宣德年间)
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陶瓷官窑青花瓷器的烧造,进入了一个全盛时代,这一时代被誉为中国青花瓷器制作的“黄金时代”。

在今天的古陶瓷研究、尤其是鉴赏领域,人们最重视、最受欢迎的作品就是明早期永乐、宣德的景德镇官窑作品,有人甚至把永乐、宣德的青花名品同西方一些杰出的古典美术作品相提并论。

有的作品一度创造过中国古美术品售价的最高纪录。

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的卓著名声,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以其胎质、釉层的精细肥厚、青花色泽的浓艳、纹饰多样、线条优美和造型丰富等多方面特征构成的。

因而被世人誉为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时代”。

而这个“黄金时代”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永乐初年,刚刚上台不久的新皇帝就派遣以太监为首的叔陶官,前往景德镇御器厂监督烧造陶瓷,以补充朝廷需要因而永乐年间的官瓷烧造更是精益求精,从青花瓷器看,永乐青花与洪武青花相比,更趋成熟,作品从洪武朝的素朴雄浑不断地朝精美典雅风格演变。

从外观上看,元代和洪武似乎用的是两种青料。

再看永乐青花,它的青花色调、绘画风格,与元青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究其原因:元青花与永乐青花都是采用同样的进口的“苏麻离青”绘制而成的。

永乐、宣德青花之亮丽,早地明代就已令文人雅士倾倒,如明人王世祯《觚不觚录》中记载:“画当重宋而三十年忽重元人……,价骤增十倍;官器当重哥汝而十五年来忽重宣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骤增十倍。

”永乐青花之精美由此可见一斑。

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由于大多数书有四字或六字朝代官印,因而面貌比永乐朝作品更为清晰,历代文人对之述之尤详,凡提到明代青花瓷器,世人多推宣德为第一,但由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因而这两朝的作品地历史上曾有一段相当长时期难以区分,旧时国内古玩行业有“永宣不分家”之说。

在当今世界各地的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藏有大批宣德青花瓷器,其数量远远超过永乐青花瓷,其中收藏量最丰富的是台湾故宫博物院,有两千多件作品。

此外如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也十分丰富。

另外,除国内一些大小博物馆有收藏外,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的公私博物馆、美术馆、私人藏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藏。

私人收藏中可能就以香港葛氏天民楼的收藏最为丰富。

黑暗时期(正统、景泰、天顺)
宣德之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被后人称之为景德镇官窑制瓷的“黑暗时代”。

由于这三朝官窑均不见书款者,因而后人对三朝制瓷面貌认识模糊,时至今日,人们仍难以区分这三朝的作品,一般只能根据各时代的产品特征,从中寻找属于三朝烧造的作品。

在传世及大量出土物中,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民窑青花瓷有着较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青料方面看。

这三朝民窑青花主要采用国产青料,它们应当就是江西地区的“土青”。

前期产品,青花色泽青蓝中带黑者较多,后期产品有恬淡雅致的倾向。

这三朝青花的纹饰,前期常见图案满密的缠枝花卉纹,但后期出现了许多布满疏简潦草的产品。

从图案上看,以缠枝莲纹为多,有折枝牡丹、折枝花草、云气纹,还有犀牛、麒麟、双狮戏球、花蝶、莲池鸳鸯、鱼藻、松竹梅、婴戏图等此外,书梵文或福寿字的产品也有较多制作。

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对于成化朝的官窑青花瓷器,后人评价极高。

明、清时期许多文人对明瓷的综合评价是宣德为上,成化次之,永乐再次,但有人的看法不同,把成化瓷看成第一。

从观赏的角度来看,成化青花与永乐青花、宣德青花相比也自有特点。

永、宣青花浓艳,带黑色斑点,古雅幽菁。

成化青花色泽淡雅,有水黑画风格。

永宣青花中有部份作品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画彩(那种浓艳而呈黑斑的宝石蓝色青花都用这种青料绘画),而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尚有部份产品可能仍用进口青料绘彩外,后期的制品绘彩主要用江西乐平地区开采的“陂塘青”(又称“平等青”)且所绘风格与记、宣青花明显不同。

永、宣青花着色都用小笔触,因而烧成后有浓淡的层次。

成化青花主要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数浅淡雅致。

开创了青花瓷画龙点睛的新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

弘治时期,新上台的皇帝比较崇尚节俭,上台伊始即下令停止不少官文制造。

所以弘治朝景德镇官瓷的烧造没有成化朝辉煌。

尽管如此,这一朝有不少好的作品,但基本保持着成化时期的烧造风格,无多大创意。

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的烧造规模较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

并一改前朝精美的风格而向质朴厚重的风格转变,造型也较为丰富,往往一器多式。

采用的原料也多种多样,如:弘治时期限采用的“平等青”,瑞州地区的“石子青”等。

纹饰也比前朝丰富。

如:云龙、双龙、莲龙、云凤、双凤、花鸟、海兽、八仙人物、寿星、亭榭人物以及波斯文、八思巴文等。

明代后期(嘉靖、隆庆、万历)明代后期,景德镇的青花瓷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

其数量远远超过明初洪武至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烧造总数。

所以,这一时期,是明青花瓷器烧造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

这三朝的景德镇青花官瓷虽没有明代早期和中期官瓷产品那样吸引人,但今人对这三朝的瓷器产品还是十分喜爱,许多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嘉靖时期青花瓷器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青花呈色带有浓艳红紫的色调,这种青花器中所用的青料是产于新疆一带的“回青”。

这是嘉靖朝最好的青。

料,其发色浓艳、鲜艳葱翠。

到了嘉靖中期,由于嘉靖帝崇尚道教,因而此时期作品多与宗教有关隆庆一朝仅六年,因而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瓷器不多。

万历一朝长达四十八年,是明代皇帝在位最长的一个,烧造的品种多样化,一应俱全其烧造量之大,可从大量的传世品中得到验证明。

明代的最后三个朝代是泰昌、天启、崇祯。

这三朝政局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此时的官窑少见存于世。

清代经历了元明数百年烧造历史后,青花瓷的烧造在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如果说明代青花瓷在当时已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的话,那么,到了清代,青花瓷的生产流程民达到了飞跃的程度。

从今人对中国瓷器的收藏、流通的情况看,几乎没有一个朝代的传世瓷器吕种在数量上可与清青花瓷器相比,无论在国内外藏有中国瓷器的博物馆、美术馆或私人收藏家手中,无论是国内外文物拍卖市场和古玩铺,都可以找到清代青花瓷的踪迹,清代青花瓷的影响所及,可遍及全世界。

清代青花瓷器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各地烧造产品质量较次。

唯有景德镇青花瓷,时代特征、精粗文野较明显,因而,它是清一代青花瓷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