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与思政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资源

摘要:中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资源。汲取与利用中医文化的历史传统、仁术思想、和谐观念和思维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育、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专业思想的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酝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道德修养,还酝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思维成果不仅有益于我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民族特色、认同感、丰厚感与感染力,也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历史经验的自觉借鉴,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1]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医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文化浓缩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当代中医大学生不仅承担着继承与创新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社会责任,同时还肩负着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这就给中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特点,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中医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贴近大学生思想与专业实际,提高大学生的认同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1、利用中医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中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发展中医的信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价值信仰和优秀品格,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社会角色,对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感受。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所积淀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本身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廊中,既有彪炳史册的爱国主义英雄,也有留芳千古,活人无数的歧黄大家;既有早期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也有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高妙神奇;既有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也有中医药的历史辉。

就科学技术成就而言,在十六世纪以前,中国科学技术成就总体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别是令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曾经对西方的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医是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体系。早在秦汉时期,中医学完整的学术体系就基本形成了。二千多年来,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昌盛做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在16世纪以前,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疗效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近代以来,在西方科学的冲击下,中医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至今还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被称为“科学史上的奇迹”。随着世界范围的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中医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与欢迎,中医药国际化的趋势不可挡。几千年中医药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有效的临床经验,这些现象背后蕴藏着深刻的科学内涵,甚至“包含着若干项诺贝尔奖级的课题”,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揭示其科学内涵,能够“引发一场医学革命,甚至科学革命”。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教育,可以让中医大学生了解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与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传承文明、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坚定信心,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运用中医文化的“仁术”思想,培养中医大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伦关系为核心的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仁”是儒家思想中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范畴,是儒家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仁者,人也”是提倡以人为本,以人为贵,将人类生命的价值视为至高无尚的。“仁者,爱人”,就是要求人人具备爱心、同情心与怜悯心,不仅要爱亲,也要爱众,“已所不欲,勿施与人”。汲取儒

家的仁爱思想的精华并结合时代精神加以提升,对于在大学生中弘扬“尊长爱幼”、“成人之美”、“济困扶危”、“患难以共”等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学以人为研究对象,以追求人类健康为其出发点与终极目标。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浸润下,中医文化表现出浓厚的伦理特征和道德追求,“医乃仁术”便是其最高概括。“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于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2]医为仁术,突出了医学的伦理价值,强调良医是仁爱之心、高尚道德和精湛医术的高度统一。医生的社会职责首先是救治生命,而生命的价值是至高无尚的,因此,学医者首先必须具备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济世救人的社会责任感。在中医看来,“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命至贵,有贵千金”。医学的济世功能主要是通过治疗疾病、挽救生命来实现的,“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医学就是要“使百姓无病,上下亲和,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忧时”,“上以疗君亲之病,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其次,医乃仁术,要求为医者具备仁爱情怀和高尚医德。“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态,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人命死生之系”。另外,为医者还需要具备精湛的医术,“医为人使司命,不精则杀人”,医术虽不是品德,但医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安危,“大医精诚”深刻了揭示出了医为仁术的伦理追求,体现着真正的医是高尚的医德与精湛医术的高度统一。

“医乃仁术”所体现的以德为崇的医学伦理规范,以德为医的高尚道德境界,以技为精的职业技能要求,以诚为美的医学道德风尚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伦理价值,对于提高当代中医大学生医学道德素养,培养既具有高超的医术又具备高尚医德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汲取中医文化的和谐思想,为构建新型人际关系与和谐校园提供借鉴。

重视和追求事物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的最高原则,“以和为贵”的理念是国人普遍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从“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致中和,天地位也,万物育也”到“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无论是万物生化,还是人情世故等无不贯穿着“和谐”这一主线。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生命与健康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它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基因,而且进一步强化与深化了和谐观念对生命及健康的价值。首先,在中医看来,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保持生命与健康的基础。疾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失调而致,“顺应自然,法天则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中医治病养生的一大原则。其次,中医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联在一起,构成了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相互协调与和谐的统一整体,这种和谐统一是维系生命正常活动的基石。中医治疗以调整阴阳、调理脏腑、调和气血为原则,目的就是通过调理,使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保持一种和谐关系。另外,中医还十分注重社会环境及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认为保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心态对于健康与养生意义重大。中医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中医文化和谐思想内核,并赋以时代精神,对于现代大学生构建新型人际关系与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首先,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确立生态文明的新型自然观念,建设“和美校园”。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明与运用,人类过于强调对自然的征服、改造与利用,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状态,出现了一系列生态危机,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中医文化强调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重新认识与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体现中医文化和谐思想,建设一个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和谐统一的“和美”校园,来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其次,在人与人关系中确立协调发展的“人际和谐”理念,建设“和气校园”。现代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自我意识过强,以个人为中心,缺乏合作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