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与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2024年11月(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为小说选择一个视角可能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
但是,许多作者,甚至那些已有作品出版的作家,面对视角问题也经常一头雾水,一知半解。
掌握好视角是所有小说作者必备的技能,因为它跟冲突与悬念关系密切,是小说成功最需要的东西。
可供你选择的视角有两种: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
在第一人称的下面还有两个选项:现在时和过去时。
在第三人称的下面也有两个选项: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和无限的第三人称视角。
你或许会想:“怎么把第二人称给落下了呢?”是的,有的小说家确实用过第二人称视角。
我的建议是你不要跟风这样做。
假如你真的非要这样做,那么请记住这条建议:你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然后以第二人称视角开始创作。
这似乎是你拓展自己文学风格的好办法。
你知道这会减少你的作品出版的机会,而且大多数读者会发现这部小说是令人难以卒读的。
但是,你还是决心要把它统统弄明白,然后再用它创作,看看效果如何。
你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
全知型视角又是怎么回事?顾名思义,它的意思是知道一切,所以全知型视角有时候也被称为“准上帝视角”。
叙事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任何时候都可以洞悉任何人物的心灵深处,或者叙事者可以腾空而起,然后像摄像机一样描述事态。
这种全知的口吻可以评论世间百态,比如他可以发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样的感慨;或者,作者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超然物外。
既然这个视野源于“上帝之眼”,作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把主观看法强加于人物,其主观程度可高可低。
如今,全知型叙事已经很少见了,可是对于某些风格的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史诗性小说来说,这个视角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它允许作者向读者灌输大篇幅的背景信息。
但是,如果你不知节制地运用这个视角,那么你的小说就会变得拖沓冗长。
高二期中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期中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培训,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B. 我们要注意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C. 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答案:A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颗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B. 他的行为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C. 她的笑容如花般绽放。
D. 所有的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答案:D【二、填空题】3.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代表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描写景色的名句。
请填空:“____,____。
”(填入诗句的下两句)答案: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4. 请根据《诗经》中的《关雎》一诗,填写以下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
”答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简答题】5.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明、机智、才华横溢,同时也具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的特点。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但命运多舛,最终悲剧收场。
6.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学习了知识之后,如果能够不断地复习和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吗?它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1)文章中提到的主要人物是谁?请概括其性格特点。
(2)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信息?答案:(1)主要人物是张三,他是一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2)文章的主题是“创新与实践”,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的是,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我价值。
【五、作文题】8.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理解和感受撰写作文)【结束语】本次高二期中语文考试题涵盖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常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⑧她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种邪恶的快感控制着她。她现在头脑清醒,精神亢奋,她根本 不认为会有这种可能。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交叉着的双手时,等她见到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 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 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
说明: 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相应的位置; 2.本卷总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多年之后,我才认识到,应该把弗洛伊德[注]当成个小说家。拉美的一些小说家,会给一本不存在的 书写书评,会写一本完全虚构的纳粹文学史,会把文艺理论写到小说里,那我也可以把弗洛伊德的作品当 成文学作品来看。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正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弗洛伊德的,说弗洛伊德是“他那 个时代的蒙田,卓越的道德散文家”。 ②英国的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给弗洛伊德写过一本传记,他在书中说:“我们需要谨记,弗洛伊 德一生中写就的著作是伟大的现代主义文学诸多作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普鲁斯特、乔伊斯、穆齐尔的 名字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象征——我们需要把精神分析看作是叙事史的一部分,就像把它看作是医学史的 一部分一样。” ③我还是来举个例子吧。1493 年夏天,达·芬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一场葬礼的费用,买蜡烛花 了几块钱、买棺材花了几块钱、给掘墓人几块钱等等,至于埋葬的那个叫卡泰丽娜的女人到底是谁,笔记 中却没有透露。有传记作家推测,这个卡泰丽娜可能是达·芬奇的妈妈。 ④如果是一个传统的作家处理这段素材,可能会这样写:达·芬奇的妈妈死了,达·芬奇很悲伤,他 在笔记本上记录葬礼的每一笔开销,是为了让自己暂时忘却伤痛。19 世纪的作家很可能这样写,但现代主 义文学不会这样写。弗洛伊德的写法非常独特,他说,这是一种叫“留置”的心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中, 深层情感被升华或转移到繁琐的重复性的动作上,达·芬奇需要“分心”,需要去关注“无关紧要的细节”, 他把自己的悲伤隐藏起来,精神分析要让原本被隐藏的冲动得以显露出来。他把小说中的一个叙事技巧直 接变成了一种心理学的解释。 ⑤我的意思是说,弗洛伊德掌握了一种手法叫“精神分析”,他用这个手法写了《少女杜拉的故事》, 也用这套手法分析了歌德和莎士比亚。这是一套独创的手法,像“独孤九剑”一样,也许弗洛伊德看了很 多文学作品,发现里面的文字都四平八稳,没有笔误,也没有口误,这跟日常生活太不一样了,那我干脆 写一本书专门讲口误和笔误吧,口误和笔误才是真正透露内心的,但在文学作品中得不到一点儿呈现,那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
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
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
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
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
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
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
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
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
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中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试卷类型:A 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反复强调,要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央政治局安排过多次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集体学习,2020年9月就曾安排了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的题目,今天再安排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题目。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出乎史,入乎道。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中华文明起源,不仅是我国学者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课题。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二单元、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茂名市第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张岱年先生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时,将“刚健有为”放在首位,认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和基本人文精神之一。
“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特征,并在传统文艺创作和美学思想体系中呈现出丰富的表述形态,构成中华美学精神乃至中华人文精神的鲜明底色。
以“刚健”为中心生成“风骨”“雄浑”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论思想,深刻影响着传统文艺各个门类的美学选择和审美风格。
②“风骨”是刚健美学思想在传统文论中重要表达之一。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写道:“刚健既实,辉光乃新。
……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我们知道。
“风”原本指的是人的气质、风度,为“风骨”生成之本;“骨”则决定着人的体格并通过外在肌肤呈现体貌。
《文心雕龙》以“风骨”设喻诗文,则“风”为诗文之命意,“骨”以文辞呈现作品的形象实体。
刘勰认为真正的好诗文应是“风清骨俊”,标举和倡导明朗、洗练、奭直而又劲健有力的美学风格。
③唐代司空图继承“刚健”美学的基本品格,强调诗人要效法“天行健”精神,积蓄刚健之气,并结合诗歌创作对“刚健”美学进行更为细致和全面的分类表达,提出“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具体的诗歌美学风格类型。
《二十四诗品》所阐释的“刚健”美学的风格特征,是对“刚健”美学丰富形态的系统概括与归纳,深深影响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进程。
汉魏风骨、盛唐气象,尽管宋元以降空灵淡远成为文人的审美风尚,司空图所标举的雄浑、悲慨、豪放、劲健等品格,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学的美学追求,宋代诗学“兴趣”与“妙悟”说的倡导者严羽,赞赏盛唐之诗“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④刚健美学思想在明清时期受到文论家的重视,并进行更为丰富的阐发和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方式。
然而,在当今商业化的趋势下,各类叙事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进入了叙事的时代——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故事化”时代。
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有人曾戏言: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
就文本而言,新闻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
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文学表达的是主观情感。
从叙事内容来看,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新闻叙事的基础是“事实”。
韦斯坦因认为文学叙事的母题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可以归结为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三项二元组合结构,由此对应的基本题材就是战争、爱情与世俗生活,绝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叙事主题都是由此产生的变体。
③文学叙事主题大多以情感发展为主线,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文学叙事的母题不论生与死、爱与恨还是美与丑,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判断色彩。
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需要理性地建立大家的常识性认识,但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
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而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
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
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用客观事实表现社会或人物状态。
当然,新闻报道中也会有感性的描写、刻画,但其目的是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④再者,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并不在意,更多是叙事者个人意识和情感的宣泄。
2024学年河南省高二语文(上)11月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学年河南省高二语文(上)11月期中联考试卷2024.11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儒家的“仁爱”思想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中华传统体育中,“仁爱”思想的体现尤为明显。
很多传统体育运动,比如武术、太极拳、龙舟比赛等,都强调“以德为先”的理念。
这不仅体现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也体现在对对手的尊重和关爱上。
在武术比赛中,人们常常提到“以德为先”的理念。
无论是面对何种对手,都应保持尊重和关爱,这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武术精神。
在龙舟比赛中,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儒家的“仁爱”思想不仅为中华传统体育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为现代体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当代社会中,体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
儒家的“仁爱”思想提醒我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不仅要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还要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结果。
这种思想在中华传统体育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在气功和太极拳等运动中,都强调呼吸的自然、动作的流畅,不刻意追求动作的完美和成绩的优异。
这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运动的过程,而不是被结果束缚。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困扰,难以放松身心。
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放下各种包袱和压力,享受运动的过程。
古代运动哲学对当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儒家的“仁爱”思想提醒我们在体育活动中要尊重他人,公平竞争。
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仁爱”思想也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024学年辽宁省七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辽宁省七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2024年11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批判性思维有两个特征:第一,它首先善于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结论;第二,它又是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判断,而不是同样接受不同解释和判断。
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不是“批判”,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看,批判性思维的第一层次是一种能力、有别于知识。
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
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
批判性思维除了能力层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也称之为心智模式。
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属于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
批判性思维的心智模式是成长型心智模式,就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习惯,不断拓宽思维范围,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
这个层次是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走进思维“盲区”。
有关“如何”方面的问题,多是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也可以通过诸如ETS的考题来测试。
而有关“什么”和“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
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如何”方面见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孤寂。
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向我走来,她的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上面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
我好奇地接过报纸,发现这是一则寻找失踪多日的男孩的启事。
我仔细阅读了寻人启事,得知这个男孩名叫小明,今年十岁,身高约1.3米,失踪地点是公园附近的小区。
我沉思片刻,突然想起在公园门口见过一个男孩,他长得和小明有些相似。
于是,我决定去公园门口寻找那个男孩。
当我走到公园门口时,果然看到一个男孩正在那里玩耍。
我走上前去,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确实和小明有些相似。
我小心翼翼地问他:“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家在哪里?”男孩回答道:“我叫小强,我家住在公园附近的小区。
”我心中一喜,觉得这个男孩很可能就是小明。
当我们敲开小明的家门时,小明的父母激动地跑了出来,紧紧地抱住我们。
原来,小明的父母一直在寻找他,但他们不知道小明已经回到了小区。
看到小明的父母如此高兴,我也感到十分欣慰。
这次偶然的相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善良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我”在公园的长椅上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寻找失踪多日的男孩为开头,引出下文“我”帮助寻找失踪男孩的故事。
B. 文章中,“我”在公园门口看到一个长得和小明有些相似的男孩,就毫不犹豫地判断这个男孩就是小明。
C. 文章通过“我”帮助寻找失踪男孩的故事,强调了善良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D. 文章结尾部分,小明的父母激动地跑出来,表达了对“我”和“小强”的感激之情。
2.文章中,“我”在公园门口看到一个长得和小明有些相似的男孩,为什么没有立刻判断这个男孩就是小明?3.文章中,小明的家人在寻找小明时,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4.文章结尾部分,为什么“我”感到十分欣慰?5.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儒家讲教化,着眼于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谓“成人”。
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
子路请教老师怎样才是成人。
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他先是提出了一个高标准,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讲廉洁,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人文修养,就可以算得一个成人。
面对世风日下的状况,孔子又感叹地说,如今的成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可得之利时首先考虑它是否符合道义、自己该不该得,遇到危险勇于承担责任,做出牺牲,经过长久的穷困也不忘自己平生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成人。
孔子的“成人”思想,体现了他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反思和觉醒。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
只有文与质两者兼备,配合恰当与协调,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
而人文的修养离不开教化。
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
“教”就是教导,“教者,效也。
上为之,下效之。
民有质朴,不教不成。
”(《白虎通·三教》)“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礼记·中庸》)所谓“知人”,就是要有“人”的自觉,脱离纯粹的人的自然状态,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旨在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充分挖掘和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也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红色资源包括革命遗物和遗址等物质资源、革命传统和文化等精神资源,要准确把握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的丰富内容。
构建红色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并科学设计思政课红色实践教学大纲。
学校主动对接博物馆、纪念馆等实践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支持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举办校园红色研讨会,以重大纪念日和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话剧表演、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红色文体活动。
推进全国思政课教研系统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使用,以数字化技术纵深挖掘、横向关联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思政资源,建设红色资源教学案例库、专题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
拓宽网络教育宣传平台,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主流媒体的红色时政节目,综合运用多种网络传播媒介,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和场景推送红色知识。
鼓励专任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邀请革命老兵、英雄模范和红色基地讲解员等参与思政课合作教学。
搭建研究队伍平台,组建研究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课题组和教研室。
通过集中培训、实地研学等方式,让思政课教师首先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深厚,提升融入红色资源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小学阶段侧重红色历史文化启蒙,初中阶段侧重革命感性体验和历史知识学习相结合,高中阶段侧重红色实践体会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大学阶段侧重实现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研究生阶段侧重对红色资源的宣传阐释和研究探索。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科期中考试试题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苏轼亲笔手书的《赤壁赋》,网友发现帖中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并不是此前广为流传的“沧海一粟”,疑似是后人抄写笔误,才造成这样的理解错误。
“沧海一粟"是否要被改为“浮海一粟”,一时间引发热议。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此前教育部纠正过一些异读字的读音,比如粳(jīng)米改为粳(gēng)米、确凿(zuò)改为确凿(záo)、说(shuì)服改为说(shuō)服,都把之前大众容易读错的读音认证为了新的正确读音。
后由于一些异读词的拼音打破了大众原本认知,因此有些修改读音已通过,而还有一部分则一直处于审核阶段,仍以原读音为准。
是以正确读音为重还是以大众读音为重呢?从教育部颁布的异读词修订表的底层逻辑来看,显然还是以后者为重。
毕竟,读音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最终还是要为人所用,换言之,文字和词语又何尝不是如此?文字和词语的发展过程会经历很多的变化,非要说存在一个亘古不变或者绝对正确的版本,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真相很可能是,某一时期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什么版本,这一版本就将流传到下一时期。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成语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东西,用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成语,原本的出处是什么已不再重要了"。
原先我们有“沧海一粟”,现在又多了一个“浮海一粟”,在渺小的比喻上加了一层浮萍无根、漂泊不定的寓意,孤独感透纸而出,如果真的适宜人们流传,那么多一个成语又何妨?反之,若人们使用不便,它适用的语境较少,那么成语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小亢《“沧海一粟”还是“浮海一粟"?不必太较真》)材料二:对照手书本《赤壁赋》来看,现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的“沧海”,手书本作“浮海”,此处异文所传递出的信息或可帮助学生对《赤壁赋》一文产生新的理解。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
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
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迈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
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
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
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
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
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
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
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理念中的“霍姆斯马车”堪称世界上最理想的设计。
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
以致当马车使用大限来临之际,它的轮子正常转过最末一圈之后,车轮、车辕、底盘、弹簧、车轴……一下子全都同时崩坏,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他部分设计得更为牢靠耐用。
②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搅扰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
③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来衡量咱们人类自身机体的构成,就可以发现,在总体设计绝妙完美之余,尚存几例明显的不谐之处。
我们的身体虽然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电子时代,但我们的牙齿依旧停留在原始文明的石器时代。
我们人类到现在还只有一套恒齿。
对应于石器时代的人均寿命,这一套恒齿的使用期该是足够了。
由于医疗的发达,现代人的寿命延长了,按照人类现在的平均寿命,我们至少应该进化出第二套恒齿,才能符合“霍姆斯马车”的设计原则。
人类大脑开发很超前,而牙齿的进化滞后。
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死亡都是一件独特“文物”的毁灭。
有一些伟大的学者、科学家、思想家,他们的去世无异于大火焚毁了一座藏有大量孤本、善本的图书馆。
诚如老子所言——“大成若缺”,一些真正伟大的作品常常因为人类身体与头脑的不匹配而来不及完成。
超越了“霍姆斯马车”原则的先进大脑让人类损失了多少比钻石还要宝贵的智慧啊!④人体器官不谐之责在人类自身,人类文明进化真的必须以人体机能退化为代价吗?食物变得越来越好嚼,让咱们的牙齿越来越省力,这难道不会让人类的牙齿出现退化倾向?我们又怎能再奢望人类牙齿与躯体寿命的延长而同步进化?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人工制品,人类自身也变得越来越依赖这些人工制品才能生存。
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扩展,人类对自己文明产品依赖程度的日渐加深,我们人类的某些机能是否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相应的退化呢?⑤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在已经能够读写的各民族中,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与答案.年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2015(考查范围:语文必修五第一至三单元,请把答案写在答题150分钟。
分值150分,时间卡上。
)分)分,每小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3文学的趣味朱光潜好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①孔子有言,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就是欣赏,活动融为一体,大半由于在知味。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上有欠缺。
看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这是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精神上的残废。
的意味。
缺乏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取恶劣作品疗饥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这是精神上的中毒,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
过瘾,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像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不能自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拔。
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唯一的方剂是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你可以受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生长在平原,谅,但是你错误。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下。
要把山估计得准确,历过,测量过。
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2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
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
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
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
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
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
”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
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精神上的残废”具体指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
B.“精神上的中毒”具体指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
C.“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 D.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
第②③④段列举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第⑤段提出诊治的办法,从第⑥段起,作者批判了自己错误的文学欣赏态度。
32、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下列关于其具体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对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
B.第4段引用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的语句,形容一些欣赏者心胸狭隘,推卸责任的欣赏态度。
C.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
D.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知的欠缺,大半会导致文学趣味的欠缺。
B.要提高文学的鉴赏力,应读尽古今中外作品。
C.文学的趣味,必须靠作者自己去创造。
D.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必须快速征服。
二、古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
曾祖忱,晋徐州刺史。
祖权,黄门郎。
父不疑,桂阳太守。
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
泛览经籍,尤长隶书。
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
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
欣本工书,因此弥善。
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
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
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 4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
”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
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
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
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
”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
”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四年,简惠著称。
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转在义兴,非其好也。
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
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
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
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 B.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 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D.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羊欣淡泊名利、洒脱不凡的一组是()(3分)①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5②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③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④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⑤在郡四年,简惠著称⑥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 A.②③④B.①③⑥ C.④⑤⑥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D.羊欣担任主簿,参预机要事宜,因为不时泄露机密,被免职,贬官为楚台殿中郎。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分)(2)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
(3分)(3)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4分) 三、诗歌欣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
注:王冕,元代诸暨人。
幼年家贫,牧牛自学。
后屡试进士不第,即焚所为文。
晚年归隐九里山。
①著:放 6进,置入。
②混:混杂。
芳尘:香尘。
③乾坤:天地。
④桃李:桃花和李花38、这首小诗中作者突出了白梅的哪些主要特征?(分)答:分)表9、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2(选一种手法结合诗句分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析,3分)答)四、名言默每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携幼入1)三径就荒,(陶渊明《归去来室辞》),响穷鼓蠡之2)(王声断衡阳之浦。
滨勃《滕王阁序》),内无应门五尺之3)((,形影相吊。
僮密《陈情表》)?穷且益4)老当益壮,((王坚《滕王阁序》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4题。
(24分)雕花烟斗冯骥才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又似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 7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地盯着他嘴上的烟斗。
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这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着的辉煌闪烁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之间,隐藏着一个知音吗?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的,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很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着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老范笑眯眯地说,“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做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整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
“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地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份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又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 8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面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呦,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
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姿百态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