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理论六腑(精)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一、A11、连接“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A.经脉的相互连接B.气血的相互关系C.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D.宗气的贯通和运行E.以上都不是2、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3、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4、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 )A.元气的生成B.宗气的生成C.营气的生成D.卫气的生成E.全身之气的生成5、行于脉内之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6、胸中之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7、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8、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A.肾中精气B.水谷精气C.自然界的清气D.脏腑之精气E.以上均非9、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0、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1、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3、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哪项作用(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4、津与血同源于( )A.营气B.血C.水谷精微D.精E.阴液15、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 )A.体液B.阴液C.津液D.津E.液16、气随汗脱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津B.气能化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17、“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B.气能化津C.气能摄血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18、“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津B.气能化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19、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20、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21、治疗血虚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22、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均非23、对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 )A.心主血脉的作用B.肺主宣发的作用C.脾主运化的作用D.肝主疏泄的作用E.肾阳气化的作用24、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 )A.肝脾肾B.脾肺肾C.心肝脾D.脾肺心E.肝肺肾25、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 )A.精B.气C.血D.津E.液26、营气的分布是( )A.贯注心肺B.行于脉外C.行于脉中D.下注气街E.布于分肉27、宗气的分布是( )A.行于脉外B.散于胸腹C.熏于肓膜D.贯注心肺E.布于肌表28、元气运行的道路是( )A.心脉B.胸腔C.全身D.脉外E.三焦29、有“悍气”之称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30、具有温养全身作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31、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32、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33、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二、B1、A.心肺脾肝B.心肺脾肾D.肺脾肝肾E.心肺肝肾<1>、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腑为( )A.B.C.D.E.<2>、与津液输布关系密切的脏腑为( )A.B.C.D.E.2、A.心B.肺C.脾胃D.肝E.肾<1>、与津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您的答案】A.B.C.D.E.<2>、对津液的输布排泄起主宰作用的是( )A.B.C.D.E.B.宗气C.卫气D.营气E.脏腑经络之气<1>、贯心肺以行气血,走息道以行呼吸之气是( )A.B.C.D.E.<2>、根源于肾,通过三焦而布散全身之气是( )A.B.C.D.E.4、A.肺脾肾B.脾肝肾心C.心肺脾肝D.肺脾肝肾E.心肺脾肾<1>、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A.B.C.D.E.<2>、与血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宗气的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122372,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元气的生理功能有二,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中医中药基础理论

中医中药基础理论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 乏力困重, 恶心纳呆 呕吐泄泻
适应症:1.感冒 因外感风寒、内伤 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困重 疼痛,胸脘满闷,恶心纳呆,舌 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缓。
2.呕吐泄泻 因湿阻中焦所致的呕 吐,脘腹胀痛,伴发热恶寒,周 身酸困,头身疼痛。
3.中暑 因外感暑湿、气机受阻所 致的突然恶寒发热,头晕昏沉, 胸脘满闷,恶心欲呕,甚则昏 仆,舌苔白厚腻。
用法用量:丸剂:口服。 水丸一次6g;
扶正解表
玉屏风颗粒
组方:黄芪、白术(炒)、防风。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辨证要点
自汗 易感冒
适应症:1.自汗 多由气虚卫外不 固所致,症见自汗,恶风,气 短,乏力,舌淡,脉虚弱。
2.体虚 由表虚不固所致的神疲 乏力,自汗恶风,反复感 冒,舌 淡,脉虚。
片剂
胶囊剂
注射剂
颗粒剂
膏剂
散剂
丸剂
使用原则
1、辨证论治
2、安全合理用药 (1)注意剂量疗程。 (2)注意用药方法。 (3)注意个体差异。 (4)注意配伍禁忌。
不良反应
最常见为皮肤反应,消化系统、造 血系统,
严重的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反应,
不良反应原因
1、方药证候不符 2、药物质量欠佳 3、用量用法违规 4、个体差异
柴胡注射液
组方:柴胡。 功效:清热解表。
辨证要点

发热
适应症:
1.感冒 因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 微恶风,头胀痛,汗出,咽干或咽 痛,鼻塞流浊涕,咳嗽,咯黄粘痰, 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 黄,脉浮数.
2.多种原因发热
西医应用:多种发热性疾病
不良反应:使用本品后有发生过敏 反应、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 不良反应报道。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六腑之大主” ❖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2.藏神
❖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 理活动的功能。
❖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 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 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 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 之神。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ppt课件
32
(二)血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1.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心:主血脉
☆窗口: 心生血理论的发生学原理——类比。
☆窗口: 3.肺:肺参与血液生成的发生学原理,“天覆地载,万物方生”哲学命 题的类比推理。 4.肾:肾藏精
33
☆接口: ①“肝……以生血气”(《素问·六节脏象论》)。 ②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是水谷精微,血液生成最主要的脏(腑)是脾 (胃),并的贮藏
五脏均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主要藏于肾(先天之本)。 2.精的施泄
(1)分藏于全身各脏腑 (2)生殖之精有度排泄
☆接口: ①五藏皆藏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这是一个可喜的理论成果。 ②肾精与生殖之精、先天之精、狭义之精是同一个概念吗?
5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繁衍生命 +濡养 +化血 +化气 +化神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1.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2.生殖之精 3.脏腑之精
7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藏于肾)——先天之气(元气,真气, 原气)
水谷之气——源于饮食物(由脾胃运化所化生) 2.后天之精
自然界的清气——由肺呼吸功能吸入 肺、脾胃、肾综合作用三者结合 气(人气)
8
(二)相关脏腑功能
1.肾为生气之根
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气和后天之精气 先后天精气之关系
28
(四)营气
1.概念
行于脉中,具营养作用之气。因富于营养又称“荣气”。营与血可 分不可离,故常“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阴,故又称 “营阴”。
2.生成与分布
脉内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精柔部分
营气
全身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痹论》)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医学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医学PPT课件

形体 筋 脉 肉
五华 爪 面 唇
肺 大肠 金 秋 悲 鼻 辛 白 皮毛 毛
肾 膀胱 水 冬 恐 耳 咸 黑


.
20
七、五脏与食物
.
21
七、五脏与食物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从身体健康 来讲,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要合理膳食,中医 认为“药食同源”,不同颜色的食物即可以治 疗不同的疾病,而且可以保证自身血“质”良 好。例如心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红色食物;肝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绿色食物;脾功能(消化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黄色食物;肺功能不好 的人可多食白色食物;肾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 黑色食品。
.
12
四、五脏的功能
• 2、肝:“将军之官”。• 主藏血,主疏泄源自 • 肝脏如同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者(将
军),勇武能出谋划策。主管藏血,能使 人耐受疲劳。肝还主管疏泄和畅达,使人 的气血舒畅,有助脾胃的消化,腑气的通 利。
.
13
四、五脏的功能
• 3、脾:“仓廪之官”
• 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

健康长寿的理论与实践。
.
16
五、六腑的功能
• 六腑以泻为常态 • 六腑的“腑”,有“府舍”的意思,是空
腔的器官的意思。 • 主要作用是输送营养和排泄糟粕,参与水
液代谢等。
.
17
五、六腑的功能
• 正是由于人体有六腑的“输泻”与五脏 的“贮藏”,这一进一出、一藏一泻, 共同协调较好地完成了物质在体内的贮 藏、转化、利用、输送、排泄等代谢的 全部过程。
• 特点: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 形态上—实质性器官。 • 功能上—藏精、气、血、津液。
.
9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1、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管血液循环和神志活动。

2、肝:肝主疏泄,与情绪、消化等功能有关。

3、脾: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
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4、肺:肺主气,主管呼吸和氧气的交换。

5、肾:肾主藏精,与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等密切相关。

6、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容纳和初步
消化食物。

7、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排泄糟粕。

8、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负责进一步消化
食物并吸收营养。

9、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统称,它没有具体的
解剖位置,但与人体的气机运行和水液代谢有关。

10、膀胱:膀胱主要的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11、胆:胆与消化功能有关,参与胆汁的贮存和排泄。

五脏六腑的概念强调了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性。

中医学:六腑

中医学:六腑

中医学:六腑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经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其清者(水谷精微)由脾吸收,转输于四脏,布散于全身;其浊者(食物糟粕)下传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则经三焦注入肾与膀胱,在肾气的蒸化作用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饮食物自进入人体内,到精微物质的吸收,糟粕的排出,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关隘,《难经•四十四难》称为“七冲门”,即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

七冲门中任何一门发生病变,都会影响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泄。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二六腑要完成受盛和传化水谷的生理功能,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六腑的通畅及功能的协调。

即必须不断地虚实更替,使其内容物适时地通降下行。

故后世医家则将六腑的生理特性概括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二六腑通和降的太过和不及,都会影响饮食水谷的受盛和传化,出现各种病理状态。

中医药基础理论六腑68页PPT

中医药基础理论六腑68页PPT
中医药基础理论六腑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中医药基础理论-第3章-第1节-概说五脏习题及答案

中医药基础理论-第3章-第1节-概说五脏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藏象学说-1(概论+五脏)一、名词解释1.藏象2.藏象学说3.脏腑4.五神脏5.心主血脉6.心主藏神7.心主通明8.肺主气9.肺主行水10.肺主治节11.肺为华盖 12.肺为娇脏13.脾主升清 14.脾主藏意 15.肝体阴用阳16.肝主藏魂 17.肾主纳气18.肾藏志 19.脾主运化 20.四末21.肝气犯胃 22.肝为刚脏23.先天之本 24.肾主水二、填空题1.“藏象”一词首见于___________,脏腑的分类首见于___________。

2. 脏腑可分为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类。

3.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__。

4.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

5. 奇恒之腑在功能上_____________,与五脏相同;在形态上_____________,与六腑相似。

6.奇恒之腑除_____________外,其余都与五脏没有表里配合。

7. 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8.血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条件。

9. 肺主气是指肺具有调节呼吸和主司一身之气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 肺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 五志归属五脏,喜为_____________之志,悲为_____________之志。

12.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推动和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故称____________。

13.脾的生理特性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肾开窍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  ppt课件

七、五脏与食物
黑色食品养肾 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木耳、核桃等。中医认为 黑色食品具有强肾作用。黑木耳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脑 磷脂,称之为清洁血管、软化血管的“清道夫”,每餐 吃5克-10克黑木耳,就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心脑血 管疾病。黑芝麻含有的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维生素E、 维生素B1的作用参与下,能加速人体的代谢功能;黑芝 麻含有的铁和维生素E是预防贫血、活化脑细胞、消除血 管胆固醇的重要成分;黑芝麻含有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 脂肪酸,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黑芝 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 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 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皮 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 是有口皆碑。
ppt课件 4
一、脏象学说的内容
• 1、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 • 2、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
ppt课件
5
二、中医脏腑概念的特征
• 中医脏象学说的“脏腑”表述的是以 某一脏腑名称为代表的某一系统的生理病 理概念; • 西医学所说的“内脏”则是指解剖形 态上的具体脏器与他的生理病理功能。
ppt课件
21
七、五脏与食物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从身体健康 来讲,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要合理膳食,中医 认为“药食同源”,不同颜色的食物即可以治 疗不同的疾病,而且可以保证自身血“质”良 好。例如心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红色食物;肝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绿色食物;脾功能(消化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黄色食物;肺功能不好 的人可多食白色食物;肾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 黑色食品。
ppt课件 25
七、五脏与食物
白色食物养肺 白色食品,例如山药、燕麦片、雪梨、银耳、百 合、莲子等。近些年,燕麦的好处渐为人知,它含有 丰富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 血糖,治疗便秘改善血液循环,是减肥的最佳食品。 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有润肺、止咳、消痰 、降火等功用。在秋季若因气候过度干燥,继而出现 口渴、便秘、干咳等;或因内热导致烦渴、咳喘及痰 黄等症状,可多食梨。现代营养学认为,山药中含有 较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还富含钾、镁等矿物质 元素,具有营养滋补、诱生搅扰素、增强机体免疫力 等功效,还能改善冠状动脉及微轮回血流,可治疗慢 性气管炎、冠芥蒂、心绞痛等。天气枯燥,易伤肺津 ,招致阴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等病症, 此时进补山药最为适合,因山药是安然平静之品,为 26 ppt课件 滋阴养肺之上品。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05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05六腑
尿道与外界直接相通。
功能
• 贮尿和排尿 •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 肾气化—膀胱功能正常 尿液的生成

尿液的排泄
• 肾中精气充足——膀胱的开合有度
• 病理: • 肾的气化失常——膀胱的气化不利——排
尿不畅,甚或癃闭
• 肾气虚——膀胱失于约束——小便频数、 量多,遗尿,甚或失禁
• 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痛
(下注到肾) (浊中之清回收,浊中之 浊排泄)
气 肺吸入清气 肾纳气——呼吸有深度
阴液 肺阴充足,下养肾阴(金生水,肺为水之上源) 肾阴充盈,上滋于肺(蒸腾气化,上归于肺)
病理: 肾阳虚——水液内停,上泛于肺 肺失宣肃——累及到肾及膀胱
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尿少水肿等 肺阴虚——肺肾阴虚
(八)肝与脾(气机、血、运化)
六、三焦
• 孤腑 • 上焦 • 中焦 • 下焦 • 有名而无形 • 一腔之大腑
(一) 部位之三焦的生理功能
1. 通行元气
•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根源于肾由肾 脏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

三焦
• 元气
布达全身
• 三焦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道路
• 气机
气化(使物质发生变化)
2. 运行水液 决渎之官
•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生理功能,是水 液升降出入的通路。

三焦
• 津液(气血)
肺、脾、肾、膀胱等脏腑
• 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水道不畅——尿少、痰饮、 水肿等病理变化。
(二)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 特点
1. 上焦:舌下至胃上口,包括心肺两脏及头 面部。 主气的升发和宣散,输布气血
• “上焦如雾”——肺卫
涩不畅等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五脏

⼀、⼼(附:⼼包络)⼼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包卫护。

⼼与⼩肠、脉、⾯、⾆等构成⼼系统。

⼼,在五⾏属⽕,为阳中之阳脏,主⾎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主、⽣命之主宰。

⼼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的解剖形态1.⼼的解剖位置:关于⼼的解剖部位,在《内经》《难经》《医贯》等中医⽂献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记载,⼼位于胸腔偏左,居肺下膈上,“⼼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类经图翼·经络》)。

⼼是隐藏在脊柱之前,胸⾻之后的⼀个重要的脏器。

⼼尖搏动在左乳之下。

2.⼼的形态结构:⼼脏呈尖圆形,⾊红,中有孔窍,外有⼼包络围护,⼼居其中。

中医学对⼈体⼼脏的重量、颜⾊、结构,以及⼼腔的⾎容量等均有⼀定的认识,只是较为粗略⽽已。

“⼼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黄裹脂,⼀是为⼼包络”(《类经图翼·经络》)。

脏象学说中的⼼,在中医⽂献中有⾎⾁之⼼和神明之⼼之别。

⾎⾁之⼼,即指实质性的⼼脏;神明之⼼是指脑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中医学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故有神明之⼼的说法。

正如李梃所说:“有⾎⾁之⼼,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

有神明之⼼……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医学⼊门·脏腑》)。

(⼆)⼼的⽣理功能1.⼼主⾎脉:⼼主⾎脉,指⼼有主管⾎脉和推动⾎液循⾏于脉中的作⽤,包括主⾎和主脉两个⽅⾯。

⾎就是⾎液。

脉,即是脉管,⼜称经脉,为⾎之府,是⾎液运⾏的通道。

⼼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个密闭的系统,成为⾎液循环的枢纽。

⼼脏不停地搏动,推动⾎液在全⾝脉管中循环⽆端,周流不息,成为⾎液循环的动⼒。

所以说:“⼈⼼动,则⾎⾏于诸经,……是⼼主⾎也”(《医学⼊门·脏腑》)。

由此可见,⼼脏、脉和⾎液所构成的这个相对独⽴系统的⽣理功能,·都属于⼼所主,都有赖于⼼脏的正常搏动。

⼼脏有规律的跳动,与⼼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完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完整ppt课件

(2)宗气
A、宗气的生成和分布:
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
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
宗气
宗气聚于胸中,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
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宗气积于胸中,出 于喉咙,以 贯
心脉,而行呼吸焉)。
B、生理功能:
a、行呼吸:宗气上走吸道,推动肺的呼吸;
b、行气血: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A 、气机;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B、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升(自下而上) 降(自上而下) 出(由内向外) 入(自外向内)
完整版ppt课件
7
C、气运动的意义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都必须 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其生理功能。而精 、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 行流动,以濡养全身。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 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得以完成他们之间的 互相联系和协调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得以实现。
流运行;
C、资先天:后天资先天;
完整版ppt课件
19
(3)营气
A、生成与分布:
精华部分化生
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营气。
在脉中运行全身
B、生理功能: a、化生血液 b、营养全身
(4)卫气
A、生成与分布:
慓悍滑利部分化生
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卫气。
不受脉道约束,运行于脉外.
B生理功能:a、防御外邪入侵
b、温养全身
c、调控腠理开阖,促使汗液有节制的
排泄。
完整版ppt课件
20
营气与卫气的联系、区别: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ppt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ppt

中医提倡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饮食 ,不过度饮食或饥饿。
中医认为劳逸结合是养生的重要原则,避免 长时间工作或学习导致的身体疲劳。
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
中西医结合
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中西医结合 可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病后调理
中医在病后调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 势,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调整脏腑 功能等方法帮助患者康复。
经络系统是人体统一整体的基础,当 经络系统某一局部发生病变时,可影 响到全身其他部位,并在全身出现各 种病理变化。
03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的方法
01
02
03
观察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症状,如面 色、舌苔、脉象等,辨析 脏腑病变的性质和特点。
分析病因
根据患者病史、环境、饮 食等方面分析病因,推断 脏腑病变的位置和原因。
约本脏。
表里关系
五脏之间存在表里关系,即某一 脏腑与另一脏腑之间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如肝与酸味、绿色、 春季相应。
母子关系
五脏之间存在母子关系,即某一脏 腑为另一脏腑之母,负责滋生和促 进另一脏腑的功能。
02
脏腑经络系统
脏腑经络系统的组成
1 2 3
五脏
心、肝、脾、肺、肾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调节 人体的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
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
脏腑虚实病变பைடு நூலகம்
人体各脏腑之间以及脏腑与经络之间 ,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影响到其 他脏腑,故在临证时应全面分析病情 ,掌握病变的规律。
虚证为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实 证为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进;虚实 夹杂则为虚实并存,既有正气不足又 有邪气亢盛。
经络病变
预防保健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和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和五脏六腑

志.把魂赋予肝,魂是伴随精神而活动叫灵魂.如:痰迷
心窍---癫痫(西医);
• 3、心主汗,汗为心之液.过多旳流汗 会造成心
脏衰竭.自汗,盗汗,手足潮湿也阐明心脏有病 变;
4、心开窍于舌,心有病变在舌反应出来.舌 为心之苗.心血不足舌质淡白,心火旺 (上)则
舌质红,甚至舌体糜烂.心血淤滞舌质紫暗或现 瘀点,瘀班;
•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份之间旳合适平衡,一种
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 然界)当中。
五行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 五色来体现:
• 五窍—— •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旳人影响中枢神经,
吐字不清。
•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
无泽。
下焦阳气,而为尿排 除体外。
5、三焦:三焦总司人体汽化,水谷精微生化精养,
水液代谢。上焦司呼吸主血脉,谓气。中焦熟水谷,吸精
养通肺化生营血。下焦分清浊。
五脏旳病变反应
• 1、肾:腰酸腿痛,腿沉,小便不顺,下肢浮肿,
头晕,耳鸣,性淡漠,高血压,不育症,结石, 炎症,关节痛,呵喘不止;
2、肝:口干苦,耳鸣,聋,偏头痛,手脚 抽筋肝区痛沉,易怒,多疑,恶心,呕吐,易感 冒,经期不正常,行走不稳等;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 和五脏六腑
什么是五行呢?
• 五行学说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
金、水五类物质旳特征及其生克制化规律 来认识、解释自然旳系统构造和措施论利 用到中医学而建立旳中医基本理论,用以 解释人体内脏之间旳相互关系、脏腑组织 器官旳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 旳关系。“
五行相生相克
• 从相克旳理论得出这么一种结论,当一种脏器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