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恨歌》的艺术美
《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赏析《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性爱情诗歌,可以说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该诗描写了当时唐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之间的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让人们对于唐朝皇室的生活、风气等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本文将对《长恨歌》进行深入的赏析。
首先,《长恨歌》是一首具有独特叙事手法的诗歌,整首诗分为49段,以叙事的形式忠实记录了唐高宗和武则天之间的爱情历程。
整首诗的诗句形式多为七言古诗,其结构紧密,语言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在叙述上,《长恨歌》主要是通过李白的仙游,由玉乐妃把她与武则天爱情发展的始末讲给李白听,以此展现这段悲壮爱情的追述。
其次,《长恨歌》非常具有艺术价值。
诗中所描绘的爱情故事是一段复杂的政治风云背景中,唐朝皇室成员间的爱情纠葛,不仅展现了唐朝皇室生活的面貌,同时也揭示了唐朝人们对于爱情的追逐和向往。
白居易通过叙述的方式将整个《长恨歌》悬念丛生,引人入胜。
比如说,爱情早已发生但没有明说,让读者随之而去揣测未公开的婚姻;武则天!她不仅在唐朝的历史上成为了难以忘却的名字,更在《长恨歌》中,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她的生命周期内,她经历了很多预料不到的挫折。
这些细节充分展现了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气息。
第三,《长恨歌》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情感的挣扎和关切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主题,更重要的是本篇诗充分表达出作者对于爱情、平民草民的关注以及对于人的命运在深处的悲天悯人之情。
在诗的尾声,白居易传达出:天下兴亡,百姓有责,无论是天上的异象还是世间的种种,最终都符合天命,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人们的责任和空前的无可奈何,让我们深感生命无常,以及通过悲痛来达到内在的领悟。
在这个意义上,作品充满了悲怆、压抑、迷惘和感慨,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抒发,却以静谧的语调和缠绵的旋律,为读者送上了无尽的思考和无穷的意蕴。
如此经典的诗歌,因为其形式、内容、风格和气质的独特性,影响了许多后人,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丽代表之一,在文学界已经成为公认的名篇。
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长恨歌》是白居易作品中的代表作。
一篇长恨有风情,体现了它的伟大的爱情主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名句至今仍广为传诵。
然而一篇文章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还应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下面我就浅析一下《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交代了事情发展的起因,统领了全篇,故事由此展开.全文可分成四段,从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为第一段,写了杨贵妃的美貌,以及与唐明皇的爱情。
他们整日沉迷于儿女情长,甚至“从此君王不早朝".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东望都门信马归”为第二段,写了由于唐明皇因美色而荒于朝政,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在马嵬坡唐明皇被逼无奈只有痛杀杨贵妃.从“归来池苑皆依旧”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第三段,唐明皇回来后还是放不下杨贵妃,朝思暮想,以至触景生情“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他,可“魂魄不曾来入梦".至此,已经将情节写得动人心魄,但文章并没有结束,而笔锋一转写出了以下的故事。
因此,文章的第四段是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最后,诗人借助想象构造了一个妩媚动人的境界,将情节又一次推向高潮。
玄宗在道士的帮助之下在仙境中找到了杨贵妃,在那里又一次地再现了杨贵妃的姿容,并重申前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至此,文章才结束,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但又自具首尾,以李杨二人的爱情始,又以李杨的爱情终,可谓情节完整,自具首尾.二、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首先,《长恨歌》对杨贵妃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非常完整鲜明。
主要通过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来完成的。
文章用了大量笔墨来直接描写杨贵妃的美貌,如“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然就生成了美丽的姿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
“温泉水滑洗凝脂"她的肌肤如玉般圆润光滑.“芙蓉如面柳如眉”等等。
《长恨歌》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长恨歌》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长恨歌》是杜牧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是唐代绝代珍品之一,其艺术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叙事结构的巧妙安排:《长恨歌》以诗人李白口述的方式,通过叙述和旁征博引的手法,以女儿国的传说为背景,展现出唐皇帝李治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杜牧巧妙地通过叙事结构和情节的安排,使整个故事既有情感的起伏与高潮迭起,又具备整体的连贯性和紧凑性。
2.形象描写的生动传神:《长恨歌》中的形象描写生动鲜活,令人印象深刻。
诗中对杨贵妃的描写更是细腻动人,体现出了她的美丽动人,娇艳迷人的特质,给人以形象和情感的双重冲击。
杜牧运用丰富的比喻、象征和修辞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情感表达的饱满与深远:《长恨歌》通过对李治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的描述,以及对历史风云和世态人情的思考,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其中既有李治对杨玉环的深情,也有对政治权谋的关切和忧虑,使得诗歌具有情感的层次和思想的深度,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4.音韵美的独特呈现:《长恨歌》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创作,每句诗都有完整的意义,运用平仄相对、韵声和谐的手法,使得诗歌音韵美与意义相统一,流畅而和谐。
同时,杜牧在诗歌的构思和表达中注重音韵的变化和韵律的精准掌控,使得诗歌既具有声音的美感,又具有意境和深远的内涵。
综上所述,杜牧的《长恨歌》通过叙事结构的巧妙安排、形象描写的生动传神、情感表达的饱满与深远以及音韵美的独特呈现,展现了其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这首诗歌不仅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更通过深情、复杂的情感表达和对历史与爱情的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成为唐代长篇叙事诗的典范之作,并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摘要】《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是一首叙事诗。
本文通过探讨其叙事结构,分析其艺术特色,解读主题和意义,探讨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比较其他叙事诗的异同等方面,揭示了《长恨歌》的独特魅力。
叙事结构严谨有序,艺术特色突出,借鉴了汉魏乐府风格,并融入了白诗派的清新风貌,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
《长恨歌》中所描绘的爱情悲剧,激发读者对美好的向往和对悲伤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展望研究前景的也强调了《长恨歌》对文学发展的重要性,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和传承。
【关键词】《长恨歌》,叙事结构,艺术特色,主题和意义,后世影响,比较与其他叙事诗异同,研究前景,文学发展。
1. 引言1.1 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文学上开创了新风格,被誉为唐代"诗鬼"。
他在《长恨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手法,展示了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长恨歌》是一首抒发爱情悲剧的长诗,全文以乐府风格为主,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段爱情纠葛的悲剧,如诗般动人,给人以深刻的感慨。
白居易通过《长恨歌》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对世事的感慨,同时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长恨歌》以其华丽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读者的赞扬和称赞,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在思想内涵上展现出白居易的深邃思想和文学才华。
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阐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揭示这首叙事诗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通过对《长恨歌》的解读和探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同时也可以对现代文学创作产生启发和影响。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该诗表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通过叙述杨贵妃的生平和悲惨遭遇,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对权力的批判。
该诗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叙事结构方面,《长恨歌》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叙述杨贵妃的成长经历、与唐玄宗的相遇和爱情、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全诗共分为七首,以时间顺序叙述了杨贵妃的一生,从她的出生和美貌、到她被唐玄宗看中、再到她受宠若惊、最后以死让位,表现了一个爱情悲剧的完整发展过程。
为了增加诗歌的艺术张力,白居易在叙事中插入了一些描写和抒情的内容,以丰富表现手法,突显情感。
整个诗篇的叙事结构严谨有序,铺陈中展开,情节推进自然,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画卷。
在艺术特色方面,首先是《长恨歌》的语言艺术。
白居易运用了许多技巧繁复、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在古文中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感情色彩、动人心弦。
诗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例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形容,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诗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其对杨贵妃形象的刻画上。
在诗中,杨贵妃被描绘成一个美丽、富有智慧和才情的女子,她的形象真实而鲜活,让人们对她的遭遇产生共鸣和感悟。
通过对杨贵妃形象的刻画,使得整个作品在情感上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诗人通过描写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既表现了深情缱绻,又抨击了权力的腐蚀和摧残。
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社会现实的批判相结合,使得《长恨歌》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简述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叙事、写景与强烈的抒情相结合。
在叙事中抒情,故事完整,情节曲折,详略适宜。
在叙事过程中,有景物描写的穿插,并采用了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强烈的感情色彩融入其中。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
诗中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既有对历史的感慨,又根据当时的民间传说进行了艺术创造。
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
主要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刻画人物,如写明皇“泪垂”时面对眼前的“物是人非”,无不引起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语言精美,声调流畅。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体的诗歌,但也有相当程度的律化,有大量对偶或合律的句子。
押韵多变化,或连句押韵,或平声,或仄声,换韵灵活,而又音韵和谐、优美。
长恨歌的艺术价值与审美观念分析
长恨歌的艺术价值与审美观念分析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深邃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审美观念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长恨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中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发现。
本文将从艺术价值和审美观念两个方面对长恨歌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杰作。
首先,长恨歌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上。
长恨歌以杨玉环为主线,通过叙述她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一个宫廷女子的悲剧命运。
整首诗以五言绝句为基本形式,行文流畅,语言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同时,长恨歌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长恨歌在叙事上更加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审美享受。
其次,长恨歌的审美观念表现在其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表达上。
长恨歌通过对杨玉环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与聪明,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诗中的杨玉环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的形象,她的美丽和智慧成为了整首诗的亮点。
同时,长恨歌还通过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杨玉环命运的同情和对爱情的赞美。
诗中的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深情表露,以及杨玉环对唐玄宗的忠诚和爱恋,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这种对美和情感的追求,使长恨歌成为了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诗歌作品。
此外,长恨歌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与平衡,追求一种内在的美感。
长恨歌中的描写和表达都体现了这种审美观念。
诗中的景物描写以及对情感的表达,都注重细腻和平衡,给人以和谐、舒适的感觉。
同时,长恨歌中的情感表达也注重内敛和含蓄,不张扬不浮夸,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追求。
这种审美观念的体现,使长恨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长恨歌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观念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通过对长恨歌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杰作。
长恨歌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叙事结构和艺术技巧上,而其审美观念则表现在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表达上。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虚实处理艺术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虚实处理艺术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优秀长篇叙事诗,全诗共240首,叙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和因此引发的政治变故。
在《长恨歌》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虚实处理艺术,使得整个叙事更具艺术感和修辞效果。
首先,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了虚实相间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他以杨玉环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形象,通过虚实的描写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比如,在描写杨玉环时,白居易描绘了她的容貌、衣着、风姿,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想象出她的美丽。
而在描写唐玄宗时,白居易则用“宝仪姿咏华夏主”来形容他的仪态,进一步突出了他的玉树临风的形象。
同时,白居易也不忘加入一些虚拟的元素来补充人物形象。
比如,在描写杨玉环时,他写道:“遥怜官舍弄晴纱”,暗示了她在官舍中游玩的场景,使得人物更具生动感。
其次,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采用虚实处理艺术来揭示人物内心。
他通过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言辞和心理状态等细节,巧妙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描写杨玉环与唐玄宗相见的情节中,白居易借用了“眉心尽是愁辉满,指上空参才子书”的表述,传达了杨玉环内心的忧虑和无奈。
在描写唐玄宗思念杨玉环的时候,他又写道:“潜心几度九重天,云梦泽畔风光迥”,表达了唐玄宗在思念中的无尽悲伤和追忆。
最后,白居易还巧妙地利用了虚实交错的手法来营造一种风景的虚幻感。
他在《长恨歌》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了唐朝的盛世繁荣和杨玉环与唐玄宗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氛围。
比如,在描写杨玉环出宫的情节中,白居易写道:“硕果盈枝映朝日,富贵荣华谁与争”,这里的硕果盈枝、朝日、富贵荣华等词语,使得描写更具戏剧性和虚幻感,为杨玉环的出宫增加了一层浪漫的意象。
综上所述,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了虚实处理艺术,通过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以及营造虚幻的风景,使得整个叙事更富有艺术感和修辞效果。
这种虚实处理的技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审美效果,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那段伤感而又动人的爱情故事。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摘要】《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抒发作者对长恨别离之恋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本文从叙事结构、主题与情节的融合、人物形象描写、语言运用特色和意境营造等方面对《长恨歌》进行分析。
通过探讨叙事结构的布局和节奏,以及主题与情节的关联,揭示了作品的艺术内涵。
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和语言运用的精湛技法,深化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意境的营造,展现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结《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展望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长恨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展现人性情感和生命感悟的艺术画卷,值得珍视和传承。
【关键词】《长恨歌》、叙事结构、艺术特色、背景、作者、重点、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意境、总结、价值、意义。
1. 引言1.1 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全名为《长恨歌长恨歌》。
这首诗描写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末年社会动荡的局面。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涉及诗、文、赋等多个领域,被后人称为“诗圣”。
《长恨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水平。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同时也通过描写庙堂宫廷的情景,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现实。
白居易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人物内心感情的透彻描写,将这段爱情故事置于历史背景之中,展现出了唐朝末年的苍凉和动荡。
通过分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文学创作的风格和思想内涵,也能够更好地领略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本文将着重分析《长恨歌》中的叙事结构,主题与情节的融合,人物形象的描写,语言运用的特色以及意境的营造,从而全面解读这首千古传世之作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1.2 阐述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这首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长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动人的抒情和优美的文学艺术风格而闻名。
这首诗具有许多艺术上的成就和特点:
1.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长恨歌》既具有叙事性,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悲剧般的
爱情故事,又包含了深沉的抒情情感。
情感真挚、激发共鸣,使得读者能够沉浸其中。
2.细腻的描写:白居易巧妙地通过对景物、情感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现出
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他运用细腻而富有意境的笔墨,勾勒出了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和历史画面。
3.音韵和节奏感:《长恨歌》运用了丰富的音韵韵律,使得诗篇旋律优美,富有节奏感。
白居易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等技巧,使诗歌朗朗上口,易于传颂。
4.意境和象征:通过对诗中意象的构建和象征的运用,白居易创造了丰富的意境。
他
用自然景物、情感投射等手法,将杨贵妃的悲剧与时代变迁相结合,呈现出深刻的历史意义。
5.文学价值:《长恨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在文学
上有着重要地位。
它不断地被后人赞美、吟诵,并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深邃的情感、优美的文学表达和历史意义,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之一。
论黄自清唱剧《长恨歌》的结构艺术
论黄自清唱剧《长恨歌》的结构艺术【摘要】《长恨歌》是黄自清创作的一部唱剧,背景主要源于唐代的长恨歌传说,体现着对古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这部唱剧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意义,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剧情结构方面,黄自清运用了双线结构,通过主线和配线的交织,增强了戏剧的紧张感和魅力。
人物塑造上,他巧妙地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等历史人物,展现了他们丰富的心理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冲突。
音乐结构方面,黄自清运用了古代音乐元素,结合现代戏曲的表现形式,使音乐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
舞美设计和舞台表现则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营造出唯美、悲壮的氛围。
黄自清唱剧《长恨歌》的结构艺术在当代舞台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黄自清, 唱剧, 长恨歌, 结构艺术, 意义, 剧情, 人物塑造, 音乐结构, 舞美设计, 舞台表现, 传承与发展, 当代舞台艺术1. 引言1.1 黄自清唱剧《长恨歌》的背景黄自清唱剧《长恨歌》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作品。
该唱剧于20世纪40年代初由著名作曲家黄自清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改编而成,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长恨歌》的背景源自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悲欢离合、宠辱争斗的戏剧性情节。
黄自清在创作这部唱剧时,充分挖掘了古典文学中的意境和情感,将之融入舞台表现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
通过《长恨歌》,观众可以感受到唐代文学的韵味和精髓,领略到唐诗的魅力与气质。
黄自清唱剧《长恨歌》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1.2 黄自清唱剧《长恨歌》的意义黄自清唱剧《长恨歌》的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这部唱剧作品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珍爱和传承。
通过对唐代名媛杨贵妃的悲剧故事的重新演绎,黄自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悲剧美的精髓,使得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一首描写杨贵妃与唐玄宗爱恨纠葛的长篇叙事诗,由王之涣所作。
该诗通过细腻的叙事结构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现了唐代宫廷爱情和政治的错综复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情世故。
本文将着重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试析《长恨歌》。
叙事结构上,《长恨歌》以“汉帝重阁深宫,伤春一路几人回”为开篇,以“始信移金甲,露频转玉鞭”为结尾,贯穿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
整首诗共分为十个段落,每一段落都有明确的叙事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首先是诗人通过描述春宴与夜宴,巧妙的将宫廷生活描绘出来,为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然后是望长安、回长安两个段落,诗中通过描述杨贵妃与唐玄宗小房的事迹,为故事引出了主要的矛盾与问题。
再然后是相思段,通过描述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抒发了一往情深的爱情。
接着是凌波仙子段,再到无字乐段,都分别叙述了夫妻之间的相思之苦,埋下了爱情悲剧的伏笔。
最后几个段落则是诗人通过杨贵妃之死和唐玄宗的执念,巧妙的将故事高潮展示出来,营造了一种悲剧的氛围。
整首诗的叙事结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在艺术特色方面,《长恨歌》的语言凄美动人,雄浑有力,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首先是词藻的精致。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闭月羞花”、“人面桃花”等,让整首诗显得既华丽又真挚。
其次是情感的真挚。
诗中虽然是叙述的宫廷纷争,但诗人通过对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深情厚谊的描写,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份悲欢离合的情感。
再次是意境的深远。
诗中通过对宫廷生活和爱情纠葛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险恶,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长恨歌》的叙事手法也十分独特,整首诗通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将整个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增添了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这些艺术特色使得《长恨歌》在叙事和艺术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水平,堪称唐代叙事诗的杰作。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该诗主要描写了王昭君与匈奴王的婚姻,以及后来被迫离别的故事。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叙事而富情感《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叙述王昭君与匈奴王相爱、结婚以及分离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这段历史的痛惜之情。
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对王昭君遭遇的同情和痛苦。
比如,诗中表达出的离别之痛,让人不禁为王昭君扼腕叹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白居易通过自己的叙述,将读者带入到这段历史故事中,深刻地体验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悲伤与凄凉。
二、注重细节描写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以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他通过对王昭君和匈奴王的描写,展现了他们深情厚意的爱情,并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和命运。
例如,诗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将人物的内心感受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感,使人感慨万分。
三、婉约词藻白居易是唐代文人中的代表,他的文字以婉约细腻著称。
《长恨歌》中,他运用了许多巧妙的词藻,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比如,“波渺渺,柳依依”、“酒初醒、钟已初没”等等,都是白居易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到文字中蕴含着一种宛转曲折的美感。
这种婉约的词藻,既能够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沉酣和怀念,又能够与作品的主题相契合,使整个诗篇更具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四、音韵和谐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非常注重音韵的和谐。
《长恨歌》中,他将音韵的和谐融入到句子结构的构建中,使诗句朗朗上口,读起来优美动听。
比如,“万里归人独绣幕,几回天子压香尘”、“今古语音形具备,妃后称觞惟庙祠”,这些句子中的韵脚、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整体节奏感十分流畅。
通过这种音韵的和谐,使作品更加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长恨歌的史诗性美学
长恨歌的史诗性美学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重要作品,以其独特的史诗性美学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长恨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从中感受到了其独特之处,并对其美学特点进行了思考。
首先,长恨歌展现了浓厚的历史感。
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将爱情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对唐朝盛世的描绘,长恨歌让读者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美好。
同时,诗中也不乏对历史变迁的暗示,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等句,使读者在欣赏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变幻与沧桑。
其次,长恨歌展示了较高的艺术性。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芙蓉帐暖度春宵”一句中的“芙蓉帐”就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杨贵妃的帐篷比喻为芙蓉花,突出了她的美丽与高贵。
此外,长恨歌还运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韵律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次,长恨歌表现了深厚的情感。
诗中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痴迷与追求。
诗中的“长恨歌”一词,表达了作者对长久的相思之苦的感受,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爱情的悲壮与深沉。
通过对情感的真挚表达,长恨歌引发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与思考。
此外,长恨歌还展示了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
诗中通过对杨贵妃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才华与聪明。
然而,由于唐朝的腐败与权力斗争,杨贵妃最终走上了悲剧的命运。
通过对杨贵妃的塑造,长恨歌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对权力腐败的批判,引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综上所述,长恨歌作为一首具有史诗性美学的作品,通过对历史、艺术、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长恨歌以其浓厚的历史感、较高的艺术性、深厚的情感以及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长恨歌的研究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其美学特点,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与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王安忆《长恨歌》的艺术美
圃 郑 志 平
内容摘要 :著名女作 家王安忆的巅峰之作 《长 恨歌》,以女性特有 的细腻 而敏感 的笔触 写 出了在特 殊 的 时代 背 景 之 下 , 一 个 上 海 “弄 堂 ” 中的 女 人 四十 年 的情 与爱 ,从 而 反 衬 出大 上 海 的 兴衰 。作 品用 以 小 见 大 的 方 式 来 观 照 历 史 、文 化 的 进 程 ,跨 越 历 史 时 空 ,使 人 物 与作 品都 富有 别 具 一格 的 美 学 韵 味 。作 者试 从 作 品 的 结 构 美 、语 言 美 、意 象 美 、人 物 形 象 美 四个 方 面 ,来 阐述 作 品所 独 有 的 艺术 特 色 。
有其 象 征性 的美 。在小 说 文本 中最
典 型的 文学 意象 就 是弄 堂 与鸽 子 。
1、弄堂
弄 堂仿 佛 是上 海这 座 城 市 的史
册 ,上 面记 载着 纵 横 交 错 的线 条 , 纷 繁复 杂 的人 物 ,平 淡却 多 见 的世
事 。 于 是 ,这弄 堂仿 佛 有 了灵 性 ,
某 官员 逝世 来 言 明 ;作 者 没有 写 文
革 、以及社 会 主 义建设 时期 的种 种
难 关 以及不 堪 的挫 折 ,只是借 程 先
生 的境 遇 来表 现 ;作 者没 有 写新 时
期 的社 会 变 革 是 何 等 的 波 澜壮 阔 ,
只是 以女 主人 公 的女 儿 薇 薇—— 这
一 新 时代 的代 言 人来 反 映社 会 的伟
大 变 革 , 一 切 的一 切 ,都 有 根 有
据 ,人情 人 理 ,没有 过 多 的议 论 与
抒 情 ,表 现 出一 种 平 淡 清 新 之 美 ,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长达九百多句,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不仅在文学技法上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情感描写和形象刻画上也达到了极为出色的水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一、韵律优美长恨歌以七绝的韵律形式写成,每个小节都是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来叙事,整首诗围绕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展开,以优美的曲调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
长恨歌的韵律非常和谐优美,句句铿锵有力,曲调悠扬动听,给人以深刻而美妙的印象。
二、形象生动长恨歌通过对景物描写的生动刻画,使得爱情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例如诗中写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过对月亮和露水的细腻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身临其境之感,更加带入到杨贵妃、唐明皇的爱情世界中。
三、情感真挚长恨歌作为一首爱情叙事诗,表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情感真挚动人。
诗中的爱情,不仅仅是两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更是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政治风貌、官场黑暗等深刻的社会现实。
整首诗情感真挚,措辞优美,充分展现了唐代文学精髓。
四、结构完整长恨歌结构完整,全诗共分十九节,每一节情节发展都完美衔接。
整首诗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每一节又可单独成篇,独立完整,便于阅读。
五、意境深远长恨歌通过对唐朝宫廷生活的描写和爱情故事的叙述,展现了唐朝深如海的文化底蕴。
其意境深远,含义隽永,一方面揭示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遗憾爱情,另一方面又折射出唐代宫廷风貌和历史风云。
六、技巧巧妙长恨歌在艺术创作中运用了许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对仗等,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例如:诗中写到“念奴娇·赋得古原草送别”,运用了“念奴娇”这一典型的唐诗词形式,意境深远,让人思绪万千,满怀悲怆。
总的来说,长恨歌是对唐代爱情的精心刻画和对唐代社会风貌的深入反映,是唐代文学的杰出成就和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今天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长恨歌——唐代文学的艺术之美
长恨歌——唐代文学的艺术之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唐代可以说是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唐朝时期,文学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长恨歌是一个无法忘怀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歌不仅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的高峰。
长恨歌是唐代的一首长篇抒情诗,诗歌内容表达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通过描绘两人相爱、分离、相思和重聚的过程,展现了唐朝的盛世与杨贵妃的悲剧命运。
所有观众无不为之感叹,为之动容。
这首诗歌不仅情感丰富、气氛唯美,更是表达着作者对这段爱情故事和历史的重要态度。
长恨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审美效果。
诗歌的语言优美动听,充满了细腻、曲折和感伤的情感。
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开创了“山水丽景,人间仙境”的规模描绘之法,而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是“高处不胜寒”的盛景抒情手法,长恨歌则是运用丰富的情感和抒发技巧来描绘一个爱情故事的诗歌。
长恨歌贯穿了整篇诗歌,且内容易懂,使读者易于理解和产生情感共鸣。
长恨歌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它是唐代文学与艺术在盛世之际承载着当时人文精神的杰出代表,也是唐代文学的极致艺术品。
长恨歌蕴含了唐朝文化的特征,取材于汉乐府和唐诗的表现形式,诗中之音乐性和辞章美均融合了唐代文学的特殊韵律和审美风格。
长恨歌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不仅呈现出唐代文学和艺术的良好形态,也展现出唐代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总之,在文学艺术史上,长恨歌的出现,不仅写出了一个爱情传奇,并且树立了中国古诗词的经典范例,也为今后文学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长恨歌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效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历史遗产。
在现代社会中,它始终是人们真正感悟人类情感和历史悲剧的唯美之作。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引导语:《长恨歌》这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长恨歌》的艺术美《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
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
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
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
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
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
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
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
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
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我国中唐时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著名叙事长诗,它同诗人的另一篇叙事诗《琵琶行》一样,在白居易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在社会各阶层中广为流传了。
唐朝皇帝李忱在一首诗中写道:“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由此不难想见诗人的这两篇叙事作品受世人欢迎的程度。
《长恨歌》带给我们的艺术美的享受,不仅是诗中那个凄婉动人的故事,更有精巧的艺术构思和人物塑造。
一、艺术构思这篇诗歌主要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经历,演绎出一个美轮美奂且离奇曲折,颇有传奇色彩但又浓情厚意的爱情故事。
所以,它也引来了古今无数学人大家的关注和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有红颜祸水论,代表人物为唐朝的李商隐,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有这样的诗句:“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让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这类观点的诗歌认为安史之乱和唐代的没落都是因为杨贵妃狐媚惑主所致。
陈鸿在《长恨歌传》中解释白居易作《长恨歌》“意为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也是这个意思。
其次,有不爱江山爱美人论。
这类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清朝的袁枚,他在自己的作品《再题马嵬驿》中曾有这样的诗句“到底君王复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3]这类作品怀着对杨玉环深切的同情,谴责了唐玄宗为了权利而负心的行径。
再次,有关系底层论,依然以袁枚为代表,“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妇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种观点虽然认为玄宗和贵妃的爱情虽凄美,但是老百姓的遭遇比他们更加悲惨,而且他们还应该为百姓的流离失所承担责任。
总体上说,人们对这一故事的看法体现了从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转向对人性和个体价值的关切。
用白乐天的语言说,便是“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国色。
”(一)意象选取《长恨歌》全诗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赏美,失美,思美,寻美。
每一部分,作者根据不同的感情基调,描绘不同的色彩,使其各具特色,而又融贯一体。
第一部分:赏美——火红的芙蓉。
这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写尽乐景。
通过对“金步摇”、“芙蓉帐”、“金屋”、“玉楼”等意象的选取,描绘出大唐的一派繁华气象和玉环的一身富贵之美。
从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始,就埋下伏笔:“御宇多年求不得”,“一朝选在君王侧”的杨玉环必有倾国之貌。
没有直白的赘述,而是从侧面引人想象,这该是怎样一种美呢?美到什么程度呢?一顾倾城。
这倾城倾国之笑,再配上“凝脂”般的肌肤之美,和“娇无力”的柔弱气质,魅惑的“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份宠爱过于隆重,使得普通百姓都成了重女轻男。
再仔细回味“芙蓉帐暖度春宵”,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芙蓉”就是对玉环之美的真切写照:龙榻之上的玉环仿佛一朵怒放的芙蓉,华清池内的杨妃犹如一株动人的水莲。
第二部分:失美——漆黑的夜雨。
这一部分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夜雨闻铃肠断声”。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如此简单的两句,便在瞬间转换了场景:从金碧辉煌的宫殿转移到了尘土飞扬的逃亡路上。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怎么“宛转”,不复详说,再一次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深沉的无奈与悲痛在只言片语中得到了无限的放大,使我们不得不赞叹作者详略有致的高超叙述技巧。
“黄埃散漫”是痛得天昏地暗,“云栈萦纡”是感慨“高处不胜寒”,“旌旗无光日色薄”,“夜雨闻铃肠断声”是无以复加的绝望和怎么也走不出来的黑夜。
正所谓“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怎敌他晚来风急”?[8]第三部分:思美——枯黄的梧桐。
这一部分从“天旋地转回龙驭”到“魂魄不曾来入梦”。
危机已经解除,龙驾回朝。
感情的发展却与上一部分紧紧承接,从无可奈何的痛到伤心欲绝的思。
又至马嵬,相顾沾衣,“归来池苑”,物是人非。
面对如今的“太液芙蓉未央柳”,想起当年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如何不泪垂!”“秋雨”、“梧桐”、“秋草”、“落叶”、“白发”、“孤灯”、“长夜”、“星河”、“鸳鸯瓦冷”、“翡翠衾寒”,这一系列的意象此起彼伏,展现了唐玄宗在漫漫长夜中对玉环的思念,寂寞成灾,一副衰败之象。
“梧桐”一词重在凄凉。
最后道“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故事至此理应结束,唐明皇在懊悔中走过后半生。
第四部分:寻美——洁白的梨花。
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起,至“此恨绵绵无绝期”。
我们看到,前三部分的结构构成是“起(乐起)”、“转(转悲)”、“承(承悲)”,到第四部分时不是“合”,而是“破(破悲)”。
“破”是为了重构。
玉环已死,对玄宗无限悲伤的无限描写除了能突出悲剧情调以外,并不能真正上升到美的高度。
现实世界里的情愫已经不能再写,于是作者提笔转向了海上仙山。
说有个“临邛道士”法力了得,“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便飞天遁地找寻那贵妃的精魂,却只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在不知所措时,“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玉环就这样“复活”了,只是形容与前大不相同。
(二)意境营造这部作品前三部分写李杨现实的爱情悲剧是所写之境,作者隐去玄宗玉环翁媳丑闻的事实,把宫廷帝妃的虚伪之情描绘成至真至诚坚贞不渝的纯美爱情。
不囿于历史的真实和复杂,只为了一个美的所在。
第四部分写玉环重生于海上仙山的事情很明显是作者的虚构,之所以虚构是对凄美爱情的向往,是所谓的艺术真实——事假情真意更切。
在现实生活中,爱情从来就不简单是两个人的事,它总是背负着爱情以外的其他东西。
在作品中,李杨的爱情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从“君王不早朝”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注定要为放弃家国责任而付出代价。
在作品之外,是白居易自己的爱情(白居易和湘灵姑娘從小青梅竹马,相敬相爱。
最后的结局是白居易在母亲的逼迫下娶了别人,而湘灵则为他一生未嫁。
),也因人事不备使一段“心事终虚化”。
两种意境,两个世界,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并生,相得益彰。
在现实世界里,充斥着作为人的局限和无奈;在彼岸仙境中,完成了对事和情的升华与超越。
在现实世界里,是爱得入骨、恨得痛心;在彼岸仙境中,则是人间情长、堪比日月。
如此清晰而强烈的画面感在脑海萦绕,一幅幅汇成一片片,动态地演绎出一幕幕悲欢离合,惹人回味、凝思、感伤、叹息。
(三)意蕴欣赏傅雷在《傅雷家书》中这样评价:“至于《长恨歌》,超凡脱俗的气息,处处不脱帝皇的雍容华贵,更是千古奇笔。
看的时候可从这几处入手:一看转折起伏,可从叙事入手,二看情绪变化,悲喜交加,飘潜交替;三从韵律变化入手体会音节变化;最后把握整体。
白居易对于爱情的表述清新脱俗,写动作的手腕也不逞多让。
全篇写的如此婉约细腻但却没有半点呻吟之病!关于《长恨歌》的内涵,古往今来的人们做了太多的解析。
有人从写作目的出发,引用陈鸿《长恨歌传》为据,说此诗是为讽喻而作。
有人从实际效果出发,考证白居易的个人经历,说乐天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
还有人从文本接受史出发,分析作品的动人之处,得出诗中饱含同情和赞美的结论。
读诗的人,全从作品中的“个别”读出了普遍的“一般”,又从普遍的“一般”联系到实际中的“个别”。
读者与作者的思想在“个别”与“一般”的转换之间交流,产生共鸣,引发延留,达到净化。
掩卷神思,四象两境皆在眼前,恨越是长,色彩就越是浓烈清晰。
红色芙蓉似在滴血,雨夜凄寒犹如冰冻,黄色梧桐昏暗,白色梨花惨淡。
人间帝王形单影只,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仙界太真形容憔悴,泪花点点,黯然伤神。
一曲长恨恨了千年,可是恨什么呢?脑海中强烈的色彩冲击瞬间便模糊了,重新勾勒出一幅长生殿外玉阶前,帝妃相拥待日出的温情画面。
真正永恒的也该是这個画面,它曾经真实的存在于现实,如今又真实的显现在幻境。
跨越此岸与彼岸,它就是唯一的留恋。
清晨的风或许有些寒意,玄宗为玉环裹紧外衣,玉环抬头,四目相对,会心一笑。
天边云淡风轻,两人默默无语。
不骄不躁,不嗔不怒,雍容华贵,中庸有度。
天长地久无尽头,此恨化作绕指柔。
人间是非随风去,但看黄河水东流。
其实,最美的此岸和彼岸,就是身处其中,心安于内二、人物塑造杨玉环这一人物形象在众多的文章及诗句中皆有提及。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隆基为满足杨玉环的要求,不惜动用驿马由广州向长安千里奔驰送荔枝,强烈抨击李隆基与杨玉环的骄奢淫侈及荒淫无度;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描绘的杨玉环貌若天人。
笔者此前同样接触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透露出来的批判李隆基“重色误国”的主题鲜明强烈,批判性的思维居多,现再次品读,分析作者情节安排,对诗中重笔着色的杨玉环的形象又有了一些感性的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