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美国佛罗里达州滨海城Seaside小镇

合集下载

典型案例 美国佛罗里达州滨海城Seaside小镇

典型案例 美国佛罗里达州滨海城Seaside小镇

典型案例美国佛罗里达州滨海城Seaside小镇
佛罗里达州滨海城小镇
始建于1980年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滨海城, 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美国近十年“十大设计成就之一”。

设计原则
-不仅仅方便位于滨水地区的房屋,而是使其道路
-和其风景最有益于城镇的所有居民。

-社区的街道和步行道都可以通向海滩和城镇中心。

-鼓励社区间的相互关系,明确的社区中心。

-城镇格局遵循“五分钟”步行原则,社区服务
-半径为0.4-0.6公里。

-优先布置社区公共空间和文化教育设施。

-良好的交通体系。

SEASIDE——新城市主义的典范

SEASIDE——新城市主义的典范

SEASIDE(滨海市)——新都市主义的典范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的理论现在是满天飞,打开报纸铺天盖地,好像中国真是到了新都市主义时代了一样,在长春,我看到有栋大楼上悬挂了一面十多层高的大宣传旗,上面赫然大书“新都市主义的绝版”,新都市主义在西方也才刚刚开始冒头,怎么在我们这里会成为流行风格,成为绝版了呢?房地产业急功近利的滥用术语词汇在此可见一斑。

新都市主义的产生背景是针对195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特别在美国出现的“郊区化”发展过程,高速公路越来越多,蔓延得越来越广,城市也随着公路,随着私人汽车占有量的节奏而扩展,最后造成市中心区的荒废,造成城市在西面郊区的无限扩展,造成庞大的新城市区,这种情况是具有危害性的:土地大量浪费,农业荡然无存,邻里关系破坏,人们的生活行为变成汽车造成的生活行为,人也就成为依附于车的动物了。

更不要说能源的浪费,大气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耗竭浪费,因此到1980年代出现了以新都市主义为宗旨的新建筑和规划流派,提出要振兴旧市中心,同时在新建造的住宅区内提倡以行人为中心的、温馨的、宜人的新社区,重新恢复邻里内容。

比较早出现的新都市主义社区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沃尔顿县的滨海市(Seaside,Walton County,Florida),也是比较早的“新都市主义”城镇。

1999年因为美国电影《楚曼的表演》(Truman's Show )拿这里作为背景,因此名气大涨。

这个住宅小区建成于1980年,仅仅只有80平方英亩,大约与美国一个大规模的室内购物中心、一个大型商场一样大,但是,这个位于海边的小城镇,已经无可置疑的成为新都市主义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了。

不但在美国和西方的都市设计界、规划界、建筑界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也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

中国一些建筑专业刊物都曾经介绍过这个社区。

滨海市的重要性不在于设计上有多么新奇,它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它的规划观念、规划方法对于美国规划设计新的住宅小区和住宅区时的启发和对于商业住宅小区规划思想的促进……与其他所有具有探索性、实验性的设计一样,滨海市是具有争议的。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
触媒实例:社会学中的“集聚效应”、物理学的“多普勒效 应”及数学的“水波理论”等
城市触媒

城市触媒是“能够促使城市发生变化,并 能加快或改变城市发展建设速度的新元 素”,即通过某一特定触媒元素的介入, 引发某种“链式反应”,促成城市建设客观 条件的成熟,从而推动城市按照人们的 意志持续地、渐进地发展。
6.规划与管理模式的启示




2) 在邻里尺度,DPZ通过其实践形成了一套较 为成熟的管理法规 从1981年,滨海城,逐步形成一套标准设 计规划模式 《城镇和城市设计规划规则》 如:滨海城的设计法则包括5种规划法规: 管理规划;城镇规划;建筑规划;街 道的种类,景观规划
借鉴与启发



1、尽管有人批评这种做法过于严格,限 制了建筑师的充分发挥,但从另 一方面来说,它是城镇形态得以实 现的基础 2、我国在控制性详规对各地块的规 定性指标远远没有做到这个深度

郊区蔓延带来的问题

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公共建筑散置各处、 大都市地区边缘的农业用地和自然开敞 空间被吞噬、拉大了通勤距离和时间、 加大对小汽车交通方式的依赖、加剧能 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甚至导致城市与郊 区发展的失衡、城市税源减少和种族隔 离等。
核心

以区域性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 离为半径,设计从城镇中心到城镇边缘仅四 分之一英里或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取代汽车 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个半径范围内建 设中高密度住宅,提高社区居住密度,使每 英亩1个居住单元增加到6个单元;混合住 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 多种功能设施,以此有效地达成复合功能的 目的,从区域宏观的视角整合公共交通与土 地使用模式的关系。
6.规划与管理模式的启示

国外海滨旅游地产案例SeasideFlorida资料

国外海滨旅游地产案例SeasideFlorida资料

同等级别案例分析 案 例 分 析
案例【X】佛罗里达州Seaside
风景和道路最有益于所有居 民
优先布置公共空间和文化教 育机构
街道和步行道可通向海滩和 城镇中心
设计原则
社区服务半径为0.4-0.6公里
鼓励社区间相互关系,明确 社区中心
城镇格局遵循“五分钟”步 行原则
同等级别案例分析 案 例 分 析
街道走向尽力终止于海边,提供旷阔的海景.
中心辐射状的道路系统方便游客到达每个角落
不同住宅之间留有小道形成公共小巷网络使得街区之间联 系步行比乘车方便
同等级别案例分析 案 例 分 析
案例【X】佛罗里达州Seaside
通过设施的合理布局来最大限度提升土地价值
公共配置:公园、运动场、绿地、商街、游乐场
海 边
Rep演出
Bud&Alley’s建于1986年,过去18年已成为Seaside富有吸引力的中心之一,
被佛罗里达时尚杂志评为佛州最有吸引力的200家旅馆之一
Bud&Alley’s餐厅
同等级别案例分析 案 例 分 析
案例【X】佛罗里达州Seaside
通过街道的组织规划实现宜人的步行环境,方便居民与游客轻松的走向海边和观赏海景,创造生动滨海小镇。
1.公共设施集中布置在远离海滨的一侧,促使某些活动在度假村内陆进行,创造人流提升商铺价值 2.在离海滨的开发区布置小型设施,如公园、凉亭、游泳池、网球场和度假区小镇广场,提升土地价格
同等级别案例分析 案 例 分 析
案例【X】佛罗里达州Seaside
共享海岸资源是大规模社区必须解决的问题
道路直通大海,居民与游客方便轻松 到达
二.案例介绍:
区位优势——占地80英亩(约32公顷),坐落于佛罗里达州狭窄地带上的沿海城镇。 该城市的设计不仅仅方便位于滨水地区的房屋,而是使其水上通路和其风景最有益于城镇的

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成功开发案例分享(二)美国迈阿密旅游度假区

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成功开发案例分享(二)美国迈阿密旅游度假区

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成功开发案例分享(二)美国迈阿密旅游度假区一、迈阿密城市发展概况迈阿密(Miami)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第二大城市,位于佛罗里达半岛比斯坎湾。

迈阿密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在金融、商业、媒体、娱乐、艺术和国际贸易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文化的大熔炉,受庞大的拉丁美洲族群和加勒比海岛国居民的影响很大,与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在文化和语言上关系密切,因此有时还被称为'美洲的首都'。

迈阿密是滨海城市,也是运输业和商业中心,海滨旅游胜地。

市区面积88平方公里。

市区沿比斯坎湾延伸19.2公里,宽13公里。

16世纪西班牙人在此发现有2000年历史的印第安村庄。

1821年归属美国。

1896年设市,修建铁路,疏浚港口,建起皇家帕姆饭店,旅游业兴起。

之后城市迅速发展。

迈阿密国际机场辟有国内外航线60余条。

道奇岛等地建有大型客运码头,已替代纽约成为美国最大的客运港。

市区与郊区间有高架铁路连接。

旅游业为经济支柱。

全市有豪华旅馆400多家,可同时接待 20万游客。

市区建有大型邮轮港、游艇港、水族馆、海洋公园、费尔柴尔德热带公园等滨海旅游设施,是美国最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区之一。

二、迈阿密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历程第一阶段(20世纪初)建城之初。

1896年4月15日,佛罗里达东海岸到迈阿密铁路开通,这为迈阿密带来了大量游客、移民,商人、投机者、技工等,为这个小城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也为迈阿密之后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础。

7月28日迈阿密建市。

建市时全市仅有344人,1910年已增加至5471人。

由于刚刚建市,虽然坐拥区位、环境、资源等多重优势,但城市并未有明确具体的发展定位。

第二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旅游型城市确立。

外部环境改善,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契机。

政府积极推动发行债券集资兴建城市配套,增强旅游吸引力,免征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增强移民等多重力量推动下,城市迎来重大转折, 旅游型城市确立。

开放型社区的理论溯源—新城市主义实践

开放型社区的理论溯源—新城市主义实践

开放型社区的理论溯源—新城市主义实践以美国滨海城(Seaside)为例一、“新城市主义”基本概念和原则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急速扩展,以低密度平房和小汽车交通为主体的近郊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拥塞、空气污染、土地浪费、内城破坏等问题并使邻里观念淡薄。

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新城市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世纪的美国社区传统的复兴。

1993年的“新城市主义大会”抨击了1933年的雅典宣言,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

新城市主义者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原则:社区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公众价值比私人价值更重要的原则。

首先,邻里中心应当由公共场所来界定,由地方的公共设施和业设施为之活跃氛围;其次,每个街区都应当有不同的住房类型和土地使用方式,足够的灵活性是为了便于有需要时能很容易地改变功能;再者,土地使用模式、街道布局和密度都应当有助于使步行、骑自行车、使用公共交通成为代替私人机动化交通方式的选择;还有,建筑物不应被看作是独立于周围环境的摆设,它们应当与街道、公园、绿地、庭院和其它开放空间保持一致,并为空间限定作出贡献。

二、“新城市主义”主要设计理念与开发模式(一)设计理念“新城市主义”独特的设计理念突出的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

邻里、分区和廊道成为“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其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空间和内涵适当的用地功能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功能化和艺术化的廊道。

1、理想“邻里单位”理论“新城市主义”把佩利于1930年代提出的“邻里单位”理论发扬光大,并归纳了一个理想邻里的基本设计准则: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最优规模----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1/4英里(约400米)的空间;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公共空间应该是有形的而不是建筑留下的剩余场地,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安排应优先考虑。

美国太阳城案例分析

美国太阳城案例分析
综合医院
小型诊所
药房
照顾中心 © Copyright Centaline Group, 2010
Code of this report | 5
休闲配套
运动和娱乐:多元的、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娱乐场所,渗透 至生活每一个角落
高尔夫
7个18洞高尔夫 Mini高尔夫
三分之一的居 民是活跃的高 尔夫球爱好者
3、政府对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推动老年住宅的发展。
4、老年社区发展非常迅速,分为赢利性和非赢利性两种。
美国老年社区特点
1、老年社区分为独立式、集合式和护理型;
2、政府会给与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3、环境好、规模大的老年社区大多为私人投资并进行商
业化运作。
© Copyright Centaline Group, 2010
六大居住区
►“太阳城中心”(独栋 别墅)
►“国王之殿”(联体别 墅)
►“湖中之塔”(辅助照 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 ►“庭院” ►“阿斯顿花园”(出租 的独立居住公寓)
►“自由广场”(辅助照 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 生活配套
►各社区共同享用邮局、 超市、医疗机构、银行和 教堂
►货品齐全的购物所,餐 厅和宗教服务尽在社区之 内,专业化的防火、防盗 和医疗设施和服务给人一 种安全感。
低按键、高插座
Code of this report | 4
健康配套
健康和独立:完善的医疗服务系统体现细致的关心,保障老 年人的健康需求
综合性医院
心脏病中心
专业中心

急救中心


体检中心



照顾中心
眼科中心 心理治疗 牙医
家庭看护

新都市主义理论的产生

新都市主义理论的产生

新都市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后城市化时代”最为重要的城市建设理念,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然后很快在世界各地得到响应。

新都市主义的基本精神是社区设计必须将公共空间的重要性置于私人利益之上,从建筑设计与公共空间的相互关系,到社区建筑类型与功能的安排,从开发规模和强度的确定,到土地使用模式与区域交通路网的协调,都遵循这一原则。

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急速扩展,以低密度平房和小汽车交通为主体的近郊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拥塞、空气污染、土地浪费、内城破坏和邻里观念淡薄等诸多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包括由安德雷斯·杜安伊(Andres Duany)与伊丽莎白·普拉特-兹伊贝克(Elizabeth Plater-Zyberk)提出的传统邻里区开发(Traditional Neighbcrrhood Development,简称TND)和由彼得·卡尔索尔普(Peter Calthorpe)倡导的偏重使用公共交通的邻里区(Transit-Oriented Deve1opment,简称TOD)等力图矫正这些城市病理论。

这两套城市理想和规划理论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统称“新都市主义”。

TND的重点在城市设计,而不是城市规划。

这些“传统邻里区”有以下特征:半径约40Om,或5分钟的步行路程;街道间距是70~100m;周围有绿带;邻里内有多类型的住房和居民;土地使用多样化;区内道路两旁都有人行道;每条街道都有各具特色的行道树;公建布局在人流集散地;住房的后巷是设计的重点,基础设施、车库的所在地,也是邻里间社交活动的场所。

TOD理论也强调混合土地用途,并以公共交通为规划原则,对此前文已有详细阐述。

美国新都市主义的发展美国二战后郊区住宅大发展,原因在于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极速扩张、汽车工业发达,美国政府拿出大批郊区土地,投资市政、道路,促进了郊区住宅的发展。

至90年代,美国的大城市出城市空心化,郊区成为BED ROOM——卧室社区,生活工作极不便利,由此新都市主义开始出现,目的是使城市中心变成花园城市。

万科新城市主义讲稿

万科新城市主义讲稿
“新城市主义”的三个层面
三个层面 街道、街块、建筑
1、街道
3)街道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 F、注重街道与广场、花园的结合,创造活动空间
第一部分 新城市主义介绍及启示
“新城市主义”的三个层面
三个层面 街道、街块、建筑
2、街块(区)适宜的尺度与规模
第一部分 新城市主义介绍及启示
“新城市主义”的三个层面
三个层面 邻里、街区、廊道
3、混合利用、多样化
1)不同年龄的居民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构成 老人和儿童的存在为社区注入活力
混合型居住人口能够增加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不同需求,从而有助于街区商业走向繁荣
2)不同的住宅类型:公寓、独户住宅、联排住宅等 住宅在户型、面积和价格方面具有多样性是社区混合的前提 不同的居住建筑根据需要位于邻里中不同的位置,同时考虑绿化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营造3)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的混合 在邻里街坊内或以公交站点为中心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布置商店、绿地、中小学、活动中心以及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 优点:1、方便生活;2、增加就业;3、减少上下班钟摆式交通;4、增加社区活力
第一部分 新城市主义介绍及启示
“新城市主义”的两种模式
三层规模 大尺度——区域的发展 中尺度——邻里、社区、交通走廊 小尺度——街区、街道、建筑两种模式 “传统邻里开发”模式(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简称TND模式) 提出者:安德雷斯·杜安尼(Andres Duany)和伊丽莎白·普拉特(Elizabeth Plater-Zyberk) (DPZ) “交通导向开发”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模式) 提出者: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

新城市主义(弗罗里达海滨城)

新城市主义(弗罗里达海滨城)
规划设计师
Seaside
Seaside新城于1981年建成,规划设计师是 Andres Duany和Elizabeth PlaterZyberk(合称为 DPZ)。
社区的街道和步行道都可以通向海滩和城镇中心
风景有益于城镇的所有居民
小区以中央广场为核心, 社区道路都通向海滩和城镇中 心,公共服务设置在广场周边, 供所有住户使用;城市界面以 中高密度住宅为主,景观界面 打造滨海低密度区。
道路系统
由街道围合的每个街区的尺度设定在70×80米以下, 街道呈格子状布局,并与既存的道路网相连结。社区内的 道路网不仅考虑到交通功能,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步行与自 行车的利用条件。街道两侧还布置了小汽车停车位。 社区内除一般道路网之外,还设置了与一般道路分离 的步行者专用道路网示
作品名字 以核心中央广场为标志,设置大量 商业体外摆、住宅小节点、凉亭等公 共开放空间,这些地产成为邻里间聚 会交流的场所,从而营造强烈的社区 氛围。
2013.05-2014-01
WaterColor Landscape
海洋景观
>> 作品展示
作品名字
景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建立新的生态社区整 合标准。目的是使社区成为地方精神表达的 典范。设计团队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开放的公 共空间来应对该地区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特色 的步行社区。 现有的景观非常丰富多彩,最重要的贡献是 保留、突出这一独特的乡土景观的同时,为 人们创造一个宜居的地方。
图片 图片
李益达,夜空中最亮逗比!更多PPT可 “逼格PPT”,或登录: 。为了让网站更好的 运营下去,帮我点广告吧,自然地点点 广告。为了让网站更好的运营下去,帮 我点广告吧,自然地点点广告。
图片
开放式社区
open community

滨水滨海商业案例研究

滨水滨海商业案例研究
空间界面呈连续带状型
节点:功能空间与亲水空间相融合,增加亲水空间的趣味性
游憩空间引入水体空间,形成各种趣味空间
滨水休憩空间与亲水空间的亲密接触
尺度:商业建筑高度H与商业内街道宽度D的比例介于1:1——1:2,空间感内聚向心
H D
案例:圣淘沙名胜世界
区位:位于新加坡河 业态:亚洲顶级一站式综合娱乐城和独一无二的家庭度假目的地,东南亚首个且唯一一个环球影城主题乐园。 占地面积:49公顷
功能设置
?商业街:经营范围包括:时装、 鞋子、化妆品、珠宝首饰、手 袋皮包、室内装饰品、礼品精 品等。
?配套:特色餐馆、咖啡厅、宠 物寄养中心、艺术馆等
?酒店:波托菲诺酒店(5星)、 圣乔治亚酒店(4星)、伊登酒 店(4星)
?大型商场: Sam Moon Center、 The Woodlands Mall 等
滨水步行 滨水功能 水体
模式:
商业动线
空间要素相互融合
商业动线:
亲水体验与商业消费相互融合
商业动线:
商业动线
主要商业动线:
亲水体验与商业消费相互融合
商业动线: 入口:通过一系列引导,直接使引导人与商业、水发生关系,形成本案的有别于其他项目的特征
商业主入口
水景大堂 水景广场 休憩广场
游艇码头 商业动线
商业主入口
水景大堂 入口商业动线
游艇码头
水景广场
休憩广场
空间界面:带状连续型
节点:商业与亲水空间相融合,水引入商业内部,增加商业内部的空间趣味性
水引入商业内部,形成各种趣味空间
水引入商业街,滨水休憩空间与亲水空间有机融合
尺度:商业建筑高度H与商业内街道宽度D的比例介于1:1——1:2,空间感内聚向心,稳定 且内街宽度控制在20M-——25M左右,

旅游地产-美国迈阿密滨海案例

旅游地产-美国迈阿密滨海案例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迈阿密的海岸社 区——渔人岛
[ 渔人岛设计理念] 稀缺的的景观和自然环境最值钱 (建筑会越建越好,不断与时俱进;惟有珍稀的 景观和环境无法复制,具有唯一性,具有保值和增值的可能。) 设计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表现自然的海景或山景。充分体现了海岸住宅的特 点,模糊室内室外空间,建立灰空间地带,扩展室外空间,最大限度地把海景引 入室内 ,引入居住者的视野,让人最大限度地享受海景,享受自然的海风,闻到 海的气息。同时可以让居住者多花时间在室外活动 ,利用自然的光线和通风;大 面积的门窗阳台使人身处室内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一切。 [ 渔人岛生活情景] 慢节奏,悠哉游哉,有点懒散
区域基础环境比较 博鳌 异 同 小镇/ 参与性海滩不足 滨海环境/ 宜人气候 迈阿密 大城市/ 长沙滩
[ 对本案启示 ]
① 关注退 休养老 群体; ② 社区配套上加 强对泳 池、健 身设施的重视 ; ③ 建设设 计上强 化景观 、环境的重要 性,注重开放 与户外 活动; ④ 倾力营 造第二 类生活 。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Ì
迈阿密地图
沿大西洋旁的海滩, 一条金 色的丝带 从北 向南,就像挂在迈阿密的纯金 项链。阳光、沙滩这 两样宝 贵的东西吸引 着欧洲的皇家贵族、中东的石 油富商、以及好莱坞 、纽约 洛杉矶的 明星 、商界名流在此尽情享乐。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研究案例国际滨海社区案例分析

研究案例国际滨海社区案例分析

•规划将该区域分成4个区: 旅馆区(坎昆岛)、居住 区(坎昆城)、国际机场 区、保护区 •坎昆为了发展其国际旅游 业,专门修建了机场 •居住区没有工业,一切为 旅游服务,现有1500多家 自由免税商店,商业较繁 荣。 •旅馆区根据开发计划又分 成了三个区域,该区域的 设施包括:高尔夫练习场、 会议中心、零售中心、码 头和水上运动等。保护区 主要是围绕礁湖、考古区 以及红树林敏感区域。 •旅馆区目前有40多家3星 级以上宾馆。
提供多元化的旅游活动组合和多种世界性人文历史内涵
夏威夷大岛
利用不同旅游产品,吸引多层面游客,减低波动性
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强消费和重来可能
定期更新旅游项目,保持新鲜度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11
夏威夷
1921年
夏威夷旅游业发展,依赖良好规划、交通 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世界性市场需求
50年代初
1960年
吸引国外资本开发半岛 旅馆区,同时严格按照 政府规划保护玛雅文化 和礁湖的生态资源。
到1994 年, 半岛上的旅 馆已由80 年的22 家增 加90 家, 客房两万多间, 另开发有数百家餐馆、 夜总会、网球场和高尔 夫球场。
72-75年吸引国内外商人 来此投资,在半岛上建了 22 座豪华旅馆。
75 年正式接待游客,当 年接待了10 万人次。
世联研究案例
国际滨海社区案例分析
坎 昆, Mexico
概况
墨西哥的旅游城市坎昆 (Cancun)位于加勒比 海北部,尤卡坦半岛东北 端海滨,是一座长21公里、 宽仅400米的美丽岛屿。 整个岛呈蛇形,西北端和 西南端有大桥与尤卡坦半 岛相连。隔尤卡坦海峡与 古巴岛遥遥相对。该城市 三面环海或湖,风光旖旎。
全夏威夷最青绿茂密的植物景色 一座知名高尔夫球会的岛屿 3%的土地被开发用于商业和住 宅,保留了天然淳朴状态,岛上 建筑物没有超过四层的

国外城市滨水休闲区经典开发案例(十)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

国外城市滨水休闲区经典开发案例(十)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

国外城市滨水休闲区经典开发案例(十)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前言:城市滨水区是滨水城市最重要的休闲旅游区域,研究和借鉴国际城市滨水区开发成功案例,有助于我国滨水城市的经济发展。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为了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振兴,焕发城市中心的活力,北美率先发起了城市滨水地区重建和再开发运动,并逐渐蔓延到欧洲和亚洲。

到1980年代,城市滨水区复兴运动几乎遍及全球,本文以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项目为例,以系列文章形式探讨城市滨水休闲区的开发与实践。

旧金山渔人码头,位于旧金山市中心的东北海岸,由沿岸一字排开的多个码头和近海水域组成,它最初只是一个运输木材的小码头,后来逐渐成为渔民出海停泊的地方。

有了成群出海的渔民,就有了为他们服务的商店,又因为水产丰富,海鲜餐馆也渐渐多了起来。

新建的码头陆续出现,最终连成了片,这里也成为渔民和市民们交易消费的商业场所。

然而随着商港和渔港的外迁,渔人码头作为渔业交易中心的价值在下降,但渔人码头并没有就此沉寂,反而迎来了新生,这里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水文条件,码头基本功能还在。

这地方原来是个渔业交易的码头,同时大片区也是一个工业区,随着码头渔业的没落以后,慢慢在转型,在码头后半部分是酒店区,在整个沿海岸线可以看到39号34号,35号,功能都变了,都往旅游商业上靠,原有的工业厂房,也纷纷转型,都往旅游商业服务上靠,也纷纷转型,但建筑体本身是有一个再利用,原来的啤酒厂,罐头厂,巧克力厂,转型为有特色的购物中心,停泊在码头上的船只,有些是退役的军舰,有些是游船,现在也变成观光的题材,所以整个一个大环境,是利用了原来码头上的沉淀的素材,做的一个再度开发和利用。

渔船走了,私人游艇,运动帆船和旅游快艇来了,出海的人并没有消失,只是目的由捕鱼变成了运动、游览、休闲和体验。

新的消费人群需要新的商业配套,码头原有的仓库餐厅被保留下来,给新业态提供了空间,而老建筑的历史价值和韵味也是商家可以发挥的题材。

美国新城市主义

美国新城市主义

美国新城市主义美国新城市主义(New Urbansism)首先是由于城市中心区过于密集和环境恶化产生的。

美国城市不仅是工业化初期遗留的问题,更多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急剧膨胀的现代主义城市。

美国没有中世纪老城的束缚,所有大城市便迅速建成一批“国际式”的高层建筑。

60年代以后,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和简·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掀起了对现代主义城市的批判,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推崇功能分区的同时,消灭了高密度、小尺度街坊和开放空间的混合使用,从而破坏了城市的多样性。

而功能纯化的地区如中心商业区、市郊住宅区和文化密集区,实际都是机能不良的地区。

挽救现代城市的首要措施是必须认识到城市的多样性与传统空间的混合利用之间的相互支持。

新城市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是美国在大都会衰落过程中产生的郊区化住宅,这些住宅都是一些低密度的独户住宅,他们沿着树枝状道路蔓延开去,极其浪费土地,并且没有公共交往空间,缺乏人情味。

新城市主义是人类对于城市的一种新梦想,其理论来源仍旧是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新城市主义的奠基人是安德雷斯·杜安伊(Andres Duany)与伊莉莎白·普拉特(Elizabeth Plater-Zyberk)夫妇。

两人常一起发表作品简称DPZ.新城市主义最引人注目的理论就是传统邻里区开发(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简称TND)和注重使用公交的邻里区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nment简称TOD)。

虽然设计中侧重有所不同,但出发点是一致的,即建立公共中心形成以步行距离为尺度的居住社区。

TND模式的重点在城市设计:社区规模是半径约400米(即5分钟的步行距离),街道间距是70-100米,邻里内有多类型的住宅和居民土地使用多样化;公建布置在人流集散地;住房的后巷作为邻里间社交活动的场所,是设计的重点之一。

美国如何打造没围墙的社区

美国如何打造没围墙的社区

美国如何打造没围墙的社区作者:吴小凡来源:《决策探索》2016年第05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从美国最古老的城市圣·奥古斯汀到西海岸城市西雅图,美国的主要定居模式始终是传统的“邻里社区”模式。

二战后,迅猛蔓延的郊区住宅虽规模巨大,但功能单一,忽视了人的居住感受。

20世纪70年代起,以汽车为主导的美国城市发展模式,开始受到质疑和批判,提倡复兴美国传统“邻里街区”的声音出现,佛罗里达州的海滨社区是传统“邻里街区”在美国复兴后的首次大胆尝试。

虽然这个项目在开发之初曾广受质疑,但它向人们展示了20世纪初美国传统市镇的模样,促使美国人重新认识到城市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从理念到实践海滨社区的设计师杜安伊夫妇通过这次实践,首次正式提出“传统邻里开发”这一概念。

1946年,开发商罗伯特·戴维斯的祖父买下了佛罗里达西北部海岸边一块0.3平方公里的土地。

多重原因致使这块土地一直未能开发,也因此免于二战后盛行的郊区开发模式的破坏。

1979年,继承了土地的戴维斯想在此建造一个全新的社区,再现传统南部小城的风貌。

为此,他开始寻找设计理念与自己心愿相契合的设计师,一对来自迈阿密的建筑师夫妇进入他的视野。

1980年,迈阿密著名建筑事务所ArqultectOnlca(ARQ)的合伙人杜安伊夫妇,已经因迈阿密海岸的一些设计而小有名气。

在设计理念方面杜安伊夫妇与罗伯特·戴维斯不谋而合,他们都重视传统社区中的邻里氛围,希望通过设计在新社区中实现重现传统邻里的愿望。

历史上的社区形成,源于人类生存需要,而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脱离群体的个体很难维持生存。

到了现代社会,人们虽已不再从物质的角度需要社区,但心理上依然无法摆脱对社区的依赖,因为社区概念的内涵还包括一种认同感。

在杜安伊夫妇和戴维斯看来:二战后在全美大行其道的郊区设计致使公共空间不断萎缩、公共生活衰落,邻里空间不再。

1981年,杜安伊夫妇接受罗伯特·戴维斯的邀请,负责海滨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案例美国佛罗里达州滨海城Seaside小镇
佛罗里达州滨海城小镇
始建于1980年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滨海城, 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美国近十年“十大设计成就之一”。

设计原则
-不仅仅方便位于滨水地区的房屋,而是使其道路
-和其风景最有益于城镇的所有居民。

-社区的街道和步行道都可以通向海滩和城镇中心。

-鼓励社区间的相互关系,明确的社区中心。

-城镇格局遵循“五分钟”步行原则,社区服务
-半径为0.4-0.6公里。

-优先布置社区公共空间和文化教育设施。

-良好的交通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