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液体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对器壁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3)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压强计;

(4)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压强演示器、烧杯、水、塑料手套、饮料瓶、微小压强计。

四、教学过程

新课教

(30分钟)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水对容器底是否有压强?

怎样显示水对容器底的压

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

强方向向哪?

观察橡皮膜平还是不平?

向哪个方向凸出?这说明

什么?

观察容器底部橡皮

膜,然后倒入水,观

察到橡皮膜发生了

形变(如图),这说

明液体对容器底部

有压强。因为橡皮膜

是向下发生了形变,

说明液体对容器底

部的压强方向向下。

产生这个压强的原

因就是液体受到重

力。

橡皮膜向外凸出,说

明液体对容器侧壁

有向外的压强。

积累感性经

验,为下面的探

究做准备。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图3

思考: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那么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假想在液体内部深度h处有一很薄的小液片,小液片的面积为S(如图3)。小液片画出模型,引导学生

进行推导。

用理论上的推

导能进一步验

证前面科学探

究的正确性。推

导过程中因为

涉及到前面学

过的较多的知

识点,教师要帮

助学生,适当指

导。

要受到它上面液体的压力F,这个压力就等于上面液体的重力G,而重力G大小与质量m有关,质量m与液体密度ρ和体积V有关。利用上述物理量,能否计算出小液片受到的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说明:(1)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2)公式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p──压强──Pa;ρ──密度──kg/m3;g──9.8N/kg;h──深度──m。深度是指从液面到所研究的那点的垂直距离,而不是从该点到容器底或到封闭的容器上盖面的距离。(3)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

《液体压强》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具有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对直观内容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思维过程。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具体操作时,严谨性不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建立了压强概念,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可对“深度”的理解个

别学生还不准确,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深度”是指由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位置的距离。即要区别于高度,又要理解自由液面的含义。由液体压强特点产生的现象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但液体压强毕竟是规律,比较抽象,为了便于理解,激发兴趣,采用“观察思考—动手尝试—科学探究—理论验证”的教学设计以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液体压强》效果分析

在开始时播放了一段视频《帕斯卡裂桶实验》,引人入胜,随后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一盆水的重力可以让水从坚固的桶的缝隙中喷射而出,引入了液体的压强。这样的导入方法容易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非常有新意。

对于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课本上本来是演示实验,而不是探究实验,本节课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且按照探究实验的步骤:提出猜想(可能与方向、深度、密度、质量等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教师先介绍仪器的使用,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得出结论(学生根据实验自己的出),灵活的进行了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学生自己实验,不但培养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而且更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液体压强的特点有所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得以掌握,并且可以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