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共30页

合集下载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预防心血管事件
通过研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 发生,及时发现心肌细胞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心血 管事件的风险。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机制
进一步揭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传播和调控机制,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 更深入的理论依据。
02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与不同阶段和机制的动作电位异常有关。
例如,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或缩短有关,而
03
房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房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异常有关。
05
心电图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诊断中的应 用
CHAPTER
心电图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心电图在心肌缺血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反映心肌缺血的部位和程度。
特性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即 刺激达到阈值后,动作电位的大小和 形状不随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而改变 。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离子通道的开启与关闭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心肌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开启和关闭有关。在去极化过程中, 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在复极化过程中,钾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
跨膜电位的形成
当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达到一定平衡时,形成跨膜电位。跨膜电位的改变 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04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与心脏疾病
CHAPTER
心肌缺血与动作电位异常
01
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减少,导致动作电位产 生和传播异常。
02
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复极化过程加速,心电图上可能出现 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等改变。
03
心肌缺血时,细胞内钙离子平衡紊乱,动作电位复极化过 程中钙离子内流减少,心电图上可能出现QT间期延长。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展开全文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波段心电活动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PR间期P波与PR段合计,房室传导时间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二、心电产生的原理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为心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可扩布性电位波动。

(1)除极过程:又称0期。

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直至膜内电位高于膜外电位的过程,称为除极。

心室肌细胞除极(0期)占时约1—2MS。

(2)复极过程:发生除极后,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称为复极。

1期复极占时约10nu。

2期复极又称为平台期,持续100—150MS。

3期复极速度加快,占时约100-150n~。

4期是膜复极完毕、膜电位恢复到极化状态后的时期。

通过Na'—K'泵的作用,使Na+、Ca2'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K'又回到细胞内,心室肌细胞逐渐恢复到0期除极前状态。

3.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0期除极相当于心电图上QRS波群所处的时间;1期复极相当于J 点;2期复极相当于$-T段;3期复极相当于T波;4期相当于T-P段。

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定因素1.形态探查电极面对心肌除极的方向,可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

探查电极面对心肌复极的方向,则可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

2.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②与探查电极和心脏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③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脏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越大,电位越小。

心电图的正确识别

心电图的正确识别
第三十五页,共56页。
室性心动过速
RonT诱发(yòufā)室速
第三十六页,共56页。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
a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纤细f波 b 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 jiàn gé)
不整 c f波的频率350 600bpm d RR间期绝对不等 e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
第三十三页,共56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a.突然(tūrán)发生,突然(tūrán)终止 b.快而规则的心律,160-250bpm c.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第三十四页,共56页。
室性心动过速
(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 连续三次或以上的快速室性搏动, 心室率140-200bpm,节律(jiélǜ)基本整齐 b. 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 c. P与QRS波无关, P<QRS, 呈房室分离现象 d. 可有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对确诊有价值
O.25S
第四十二页,共56页。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chuándǎo)阻滞
Ⅱ度Ⅰ型(莫氏Ⅰ型) P-R逐渐(zhújiàn)延长,终有一次P波不能
下传,脱漏一个QRS波群;PR又趋缩短,之 后又复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出现。称为文 氏现象
第四十三页,共56页。
Ⅱ度Ⅱ型房室(fánɡ shì)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莫氏Ⅱ型) PR间期恒定(héngdìng)(正常或延 长) 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第二十六页,共56页。
房性期前收缩 a. P波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不同 b. 期前的P波后有正常 (zhèngcháng)的QRS波群 c. P-R ≥0.12S d. 期前的P波后有不完全代偿间 期

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完美版)ppt

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完美版)ppt

心肌兴奋(Fen)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①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 : 膜电位-55mv以前,钠通(Tong)道失活 ②局部反应 local reaction: 膜电位-55mv~-60mv
第八页,共四十五页。
心肌细(Xi)胞分类
快反应自律细胞
心房肌细胞 心室肌细胞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房室束细胞 浦肯野细胞 窦房结细胞 房结区细胞
第九页,共四十五页。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结希区细胞 结区细胞
心脏各部(Bu)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SAN:窦房结 AM:心房肌
AVN:结区 BH:希氏区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心肌兴(Xing)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a,b: 局部反应
•c,d,e: 可扩(Kuo)布的 动作电位
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
心肌(Ji)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概念
兴奋性 与膜电位关系 Na 通道
ARP
ERP
RRP
SP
任何刺激不能引 任何刺激不能引 大于阈值刺激才 小于阈值刺激即
起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Xi)胞动作电位特征
第二十页,共四十五页。
Pacemaker Potentials
Leaky membrane auto-depolarization
autorhythmicity
the membrane is more permeable to K+ and Ca++
ions
2 期(Qi)
平台期,是心肌动作电位时程较(Jiao)长的主要原因,也

01心电图机、心肌细胞静息、动作电位、心肌的特性和心电向量的关系

01心电图机、心肌细胞静息、动作电位、心肌的特性和心电向量的关系
心电图的讲课有两种讲法,一种告诉大家每种疾病的心电图有什么特征,一种试图解释每 种心电图的形成机制。我努力把二者结合起来。给专科生讲课,只讲这是什么,给本科讲 课,还要说这是为什么?这些东西从哪来?
很多人反映听课听不懂。为了让大家听到,我会举例子,调动大家已有的知识来理解目前 的知识,所谓“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他使用了数学矫正,记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心电图模样。依据笛卡尔建立的数学传统,他使用PQRST( 图)来命名电流计上的5个偏转。
Einthoven第一次创造了electrocardiogram这个词。同时他开发了具备很高敏感性的新型弦型电流计, 并使用在心电图机上,这个心电图机重达600英镑。
6
test
建议大家适当做笔记。“大道甚夷而民善径”。
2
参考书籍
潘大明.《心电图学教程》 第8版《诊断学》 黄宛主编 临床心电图学(第四版)
3
心电图(ECG、EKG)ElectroCardioGram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心肌发生电激动(电机械偶联,疾病:电机械分离)。 心肌的电激动影响全身(传布全身),使身体不同部位的表面发生了电位差别,
*人老腿先老(膝关节疼痛,下蹲站起都费力即屈伸不能,只能弯腰取物)。**90岁以上 老人出门需要轮椅。
头倾视深
背曲肩随 12
第一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
内容
心电产生的原理 心脏的传导系统
14
心电产生的原理(学说)
1.静息电位(跨膜电位)和动作电位 2.心肌的自律性 3.心肌的兴奋性 4.心肌的传导性 5.电偶及容积导电的概念 6.综合心电向量
医师通过心电图的表现间接推断心脏的疾病。不仅心电图机会心脏真实的电信号 会产生歪曲(不能完全反应心脏的电活动),人的眼睛对心电图也对产生歪曲( 曲解或不能解释)。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2-1--关于电生理知识与心电图...2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2-1--关于电生理知识与心电图...2

二、心电图基础有关知识什么是心电图?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心肌先发生电激动。

这种电激动除了使心肌除极复极产生动作电位外,还会传布全身,使身体不同部位的表面随着心动周期变化出现不同的电位差。

通过心电图机把不断变化的电位差连续描记得出的曲线,就是心电图。

临床心电图学就是把身体不同部位表面间变动着的电位记录下来,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以辅助临床诊断的一门科学。

注意这里首先要求的是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

其次是辅助临床诊断,不是临床诊断,不能代替临床诊断。

所以心电图诊断需要结合临床才有其明确意义。

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发生的电激动就是心肌的周期性的除极与复极所产生的微弱电流----生物电,没有心肌的周期性除极与复极变化,就没有电激动,也就没有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更不会有心电图。

所以心电图医师要掌握有关心电生理知识,特别要掌握心电图形成的基本原理。

下面讲具体除极、复极、心电向量及心电图二次成像有关知识讲一讲。

(叫复习也行,因为这些在医学校学习时已经学过了的。

)(一)有关心肌细胞电生理知识电偶的概念: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所组成的一个电偶,电偶的方向指向电源侧,即所谓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有电偶存在,自然会形成电场。

单个电偶可以形成电场,人体任何部位都存在着电场,所以体表任何两点间都存在着电位差,也就是一种电场,连接两点间的连线就是电轴,两点间的中点就是这个电场的0电位线。

图2-1 电源电穴与电流方向示意图毫无疑问,心肌细胞也是一个电场。

心肌细胞的电变化主要是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即膜电位变化。

膜电位是细胞内、外离子活动的表现。

细胞内的阳离子主要是K+离子,其浓度为细胞外液的30倍左右。

阴离子主要为有机物离子。

细胞外的阳离子主要为Na+离子,其浓度为细胞内液的15~20倍;Ca++为细胞内的20 000倍;阴离子主要为CL-。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各种离子尽管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却不能随意进出。

心电图学知识点

心电图学知识点
1/7
心电图学知识点
1.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㈠心电产生原理
⑴静息电位:以细胞膜外的电位为 0,则细胞内电位稳定在-90mV 左右,这种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
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⑵动作电位:心肌细胞激动时产生的细胞内电位变化过程称为动作电位。
⑶除极:心肌细胞激动后,膜外变为负电荷,膜内变成正电荷,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
2.心电图导联及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
㈠心电图导联
⑴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导联、Ⅱ导联、Ⅲ导联
⑵单极肢体导联:aVR 导联、aVL 导联、aVF 导联
⑶单极胸导联:
V1 导联 胸骨右缘第 4 肋间 V5 导联 左腋前线与 V4 同一水平 V9 导联 脊柱左缘与 V4 同一水平
V2 导联 胸骨左缘第 4 肋间 V6 导联 左腋中线与 V4 同一水平 V3R 导联 胸壁右侧与 V3 对应部位
心室全部去极化的时间
压低不超过 0.05mV
>0.20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0.12s:预激综合征
压低或抬高:心肌损伤
注:①PtfV1:V1 导联 P 波的终末电势,正常值> - 0.003mm·s,若≤-0.004mm·s(负值增加),则见于 左心房扩大或左心房负荷增加。 ②QRS 波群:正向波或负向波大于或等于 0.5mV 时用大 写字母,否则用小写字母。 ③J 点:QRS 波群的终末与 ST 段起始的交接点,代表着 心室除极结束及复极开始。 ④ST 段:抬高在 V1~V3 导联不超过 0.3mV,在 V4~V6 及 肢体导联不超过 0.1mV。 ⑤T 波振幅应大于同导联 R 波的 1/10,<1/10 T 波低平
和和后结间束。
③房室结:位于冠状静脉口及心室间隔膜部之间。

心电图学习(完整整理版)

心电图学习(完整整理版)

运行方向与方位与QRS环一致。
后或上


前或下
T环
心电向量环在立体面上的投影(第一
25
次投影)
1.二次投影/肢导联 26
额面向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2.二次投影/胸导联
横面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27




五、心电轴
28
心电轴常指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为心室除极 过程中各瞬间向量的综合。
QRS波后又有一个暂停,即ST段,暂停后心室复极,产生T波。而心房的复极波很小,常消失 在QRS波内,一般看不到。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12
胸导联
13
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一)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的导联轴
双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可以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表示。
Ⅰ R

L Ⅲ
QS型;V4~V6导联可见生理性q波,但不能后面导联的q波比前面导联的小。 ➢ Q波 生理性Q波<1/4R,<0.04s。 2)电压:RV5<2.5mv,RV5+SV1<3.5(女)或4.0mV(男)。 RV1<1.0mV,RV1+SV5<1.2mV。 任何导联正向波和
室壁激动时间(VAT)
55
QRS波群的起点到通过R波顶峰垂直线的水平距离。 若R波有切迹或有R’波,以最后的R波峰为准。
44
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左房除极,终末部代表左
房除极。 P 时限(宽度)≤0.11s P 振幅 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方向:Ⅱ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课件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课件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课件
目录
•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基础知识 •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与记录方法 •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 心电图的异常表现与诊断 • 病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01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基础知识
Chapter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是心脏的基本功能单位,负责泵血和维持心脏 节律。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能够自动产生节律性兴 奋并传导至整个心脏。
01
心电图的P波反映心 房肌细胞的去极化 过程。
02
QRS波群反映心室 肌细胞的去极化过 程。
03
T波反映心室肌细胞 的复极化过程。
04
心电图波形异常往 往与心肌细胞动作 电位异常有关。
心肌细胞与心电图关系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异常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心脏疾病。
通过分析心电图波形,可以评估心肌细胞的生理状态 和功能。
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对及 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04
心电图的异常表现与诊断
Chapter
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及原因分析
异常表现
心电图的波形、振幅、节律等出 现异常,如ST段抬高、T波倒置、 心律失常等。
原因分析
这些异常表现可能是由于心肌缺 血、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 等心脏疾病引起的。
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膜对钠 离子和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导致钠离子内流和钙离子外流 ,产生内向电流。
同时,钾离子外流形成外向电 流,最终导致膜电位的变化。
膜电位的变化引起心肌细胞的 收缩和兴奋。
02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与记录方法
Chapter
心电图的原理与重要性

心电图课内业务学习

心电图课内业务学习
心电图产生原理与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 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 的曲线图形。
心脏电激动
心电图示例
心肌细胞的特性
➢ 兴奋性 ➢ 自律性 ➢ 传导性 ➢ 收缩性
跨膜动作电位
细胞膜选择性、通透性
Na + 、Ca + 、Cl-
K+ 水合离子最小,静息状态细胞膜只让K+通过
单极导联
中心电端
右臂、左臂、左 腿各→5000欧姆 电阻→中心点
此中心电端经常 保持为零电位
单极导联
单极肢体导联
负极→中心电端 正极→右臂(VR) 正极→左臂(VL) 正极→左腿(VF)
缺点:电压过低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导联
正极→右臂 负极→中心电端
(无干电极,除掉 右臂)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3、QRS波群
时限:0.06 ~ 0.10秒,<0.12秒 波形:主波方向
胸前导联
V1、V2导联主波:向下,rS V4 ~ V6导联主波:向上,R、qR、qRs、Rs
胸前导联QRS波群
QRS波(胸前导联)
V1、2:rS,S波为主 V3、4:R/S≈1 V5、6:qRs、qR或Rs,
aVR
aVL
I
III
II
aVF
6、T波
T波
V1、2:多为↓ V 4、 5、6:多为↑ 在R波↑的导联出现
T波↓为异常
V1
V6 V5 V2 V3 V4
7、QT间期
正常范围: 约0.32-0.44秒
校正Q-T间期: QTc= QT /RR1/2
临床意义: 代表心室除极、复

第四章 第二节 心脏的电活动

第四章   第二节 心脏的电活动

2. 动作电位: (1) 除极过程:0 期 (2) 复极化过程:1,2,3期 (200300 ms) • Phase 1 (快速复极初期): • Phase 2 (平台期): • Phase 3 (快速复极末期) 跨膜电位: 0mV-90mV 开放时间:100 ~ 150ms
2. 动作电位: (1) 除极过程:0 期(phase 0)
静息电位:正常心室肌细胞的RP为-90mv,其形成 机制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相似。
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AP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 明显不同,其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AP的升支 与降支不对称,整个过程分为0、1、2、3、4五个时相。
Myocardial cell
(一)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90mv 2. 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胞的AP及其离子机制—0期
窦房结细胞的AP及其离子机制—3期
窦房结细胞的AP及其离子机制—4期
Ca2+内流↑
Pacemaker cell
Ca2+内流↑
Pacemaker cell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属快反应自律细胞,其动作电位形态及离子基础 与心室肌细胞相似。
4 期自动除极的离子基础: (1)内向电流If逐渐增强,形成4期进行性净内向离子
钙通道阻断:Mn2+, verapamil
➢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 (1) 0期: Na+通道 (2) 1期: K+通道 (Ito) (3) 2期: Ca2+ , Na+和 K+通道 (4) 3期: 0mV-90mV。快速复极末期。 通过Ik通道K+外流 (5) 4期:活跃的离子转运:Na+-K+泵
(2) 复极化过程:1,2,3期 (200300 ms) • Phase 1 (快速复极初期): • Phase 2 (平台期): • Phase 3 (快速复极末期)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医学PPT课件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医学PPT课件

17

然而单极导联具有“单极性”的观点,其 理论是错误的,在临床心电图工作中也不 能圆满解释心电图的各种变异,甚至造成 分析判断上的错误。因此,对心电图各波 图形形成的原理,应彻底纠正单极观点的 片面解释,而应采用更加符合电活动实际 情况的“心电向量”观念来解释。
18
图3-12

心室的五中基本图形
11

综上所述,心房的除极电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方向和大小在一个 空间内不停地变化着。根据立体心电向量的研究,P环开始自上向右 下,然后转向左,最终回到零点。心电图各导联中的P波,实际上是 空间P心电向量经过两次投影而形成,空间P心电向量环先是在三个相 互垂直的平面(即额面、水平面、右侧面)上投影,形成三个互不相同 的平面P心电向量环。其中额面P心电向量环投影在心电图各肢体导联 的导联轴上,水平面P心电向量环投影在各胸导联的导联轴上,形成 相应的P波。由此不难理解:心电图各导联中的P波的形态、方向和大 小,取决于各导联轴与平面P心电向量环的方向与角度,如方向指心 电导联轴正侧且与导联轴平行,P波为正向,且波幅较高;如垂直于 导联轴,则P波波幅极小或者无P波出现;如方向指向导联轴负侧,则 为负向P波。
12

(二)Ta(TP)波的形成 Ta(TP)波是心房复极 波。心房复极的顺序是:先除极的心房肌先复极, 后除极的心房肌后复极。复极时产生的一系列电 偶为:电穴在前,电源在后,与除极时相反。因 此,在同一导联上的Ta波,其方向与P波相反。 Ta波振幅很小,又常常重叠在P-R段或QRS波群 之中,故一般不易辨认。在心动过速时,偶可落 在ST段而致其移位。
2
在正常情况下,典型的心电图由下 述各波段组成(图3-9):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