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哀公二十六年》的原文及翻译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的原文及翻译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的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2a992d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4.png)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的原文及翻译第一篇:《左传哀公二十六年》的原文及翻译【传】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孙舒帅师会越皋如、后庸、宋乐茷,纳卫侯。
文子欲纳之,懿子曰:「君愎而虐,少待之,必毒于民,乃睦于子矣。
」师侵外州,大获。
出御之,大败。
掘褚师定子之墓,焚之于平庄之上。
文子使王孙齐私于皋如,曰:「子将大灭卫乎,抑纳君而已乎?」皋如曰:「寡君之命无他,纳卫君而已。
」文子致众而问焉,曰:「君以蛮夷伐国,国几亡矣。
请纳之。
」众曰:「勿纳。
」曰:「弥牟亡而有益,请自北门出。
」众曰:「勿出。
」重赂越人,申开守陴而纳公,公不敢入。
师还,立悼公,南氏相之,以城锄与越人。
公曰:「期则为此。
」令苟有怨于夫人者,报之。
司徒期聘于越。
公攻而夺之币。
期告王,王命取之。
期以众取之。
公怒,杀期之甥之为大子者。
遂卒于越。
宋景公无子,取公孙周之子得与启,畜诸公宫,未有立焉。
于是皇缓为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锄为大司寇。
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
大尹常不告,而以其欲称君命以令。
国人恶之。
司城欲去大尹,左师曰:「纵之,使盈其罪。
重而无基,能无敝乎?」冬十月,公游于空泽。
辛巳,卒于连中。
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
使召六子,曰:「闻下有师,君请六子画。
」六子至,以甲劫之,曰:「君有疾病,请二三子盟。
」乃盟于少寝之庭,曰:「无为公室不利。
」大尹立启,奉丧殡于大宫。
三日,而后国人知之。
司城茷使宣言于国曰:「大尹惑蛊其君而专其利,令君无疾而死,死又匿之,是无他矣,大尹之罪也。
」得梦启北首而寝于卢门之外,己为鸟而集于其上,咮加于南门,尾加于桐门。
曰:「余梦美,必立。
」大尹谋曰:「我不在盟,无乃逐我,复盟之乎?」使祝为载书,六子在唐盂。
将盟之。
祝襄以载书告皇非我,皇非我因子潞、门尹得、左师谋曰:「民与我,逐之乎?」皆归授甲,使徇于国曰:「大尹惑蛊其君,以陵虐公室。
与我者,救君者也。
」众曰:「与之。
《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原文及翻译解析
![《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原文及翻译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37be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c.png)
《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原文及翻译解析左传·哀公·哀公五年原文及翻译哀公·哀公五年作者:左丘明【经】五年春,城毗。
夏,齐侯伐宋。
晋赵鞅帅师伐卫。
秋九月*酉,齐侯杵臼卒。
冬,叔还如齐。
闰月,葬齐景公。
【传】五年春,晋围柏人,荀寅、士吉*奔齐。
初,范氏之臣王生恶张柳朔,言诸昭子,使为柏人。
昭子曰:「夫非而仇乎?」对曰:「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臣敢违之?」及范氏出,张柳朔谓其子:「尔从主,勉之!我将止死,王生授我矣。
吾不可以僭之。
」遂死于柏人。
夏,赵鞅伐卫,范氏之故也,遂围中牟。
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诸子鬻姒之子荼嬖。
诸大夫恐其为大子也,言于公曰:「君之齿长矣,未有大子,若之何?」公曰:「二三子间于忧虞,则有疾?。
亦姑谋乐,何忧于无君?」公疾,使国惠子、高昭子立荼,置群公子于莱。
秋,齐景公卒。
冬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奔卫,公子锄、公子阳生来奔。
莱人歌之曰:「景公死乎不与埋,三*之事乎不与谋。
师乎师乎,何党之乎?」郑驷秦富而侈,嬖大夫也,而常陈卿之车服于其庭。
郑人恶而杀之。
子思曰:「《诗》曰:『不解于位,民之攸?i。
』不守其位,而能久者鲜矣。
《商颂》曰:『不僭不滥,不敢怠皇,命以多福。
』」文言文翻译:五年春季,晋国包围柏人,荀寅、士吉*逃奔到齐国。
当初,范氏的家臣王生讨厌张柳朔,向范昭子建议,让张柳朔去做柏人地方长官。
昭子说:“这个人不是你的仇人吗?”王生回答说:“私仇不能危害公事,喜爱不能废弃过错,厌恶不能排除善良,这是道义的常规,我岂敢违背它?”等到范氏离开柏人,张柳朔对他儿子说:“你跟随主人,努力吧!我准备留下来死守,王生把死难的大节交给了我,我不能对他不讲信用。
”于是就战死在柏人。
夏季,赵鞅进攻卫国,这是为了帮助范氏的缘故,并乘机包围中牟。
齐国的燕姬生了个儿子,未成年就死了。
但是诸子鬻姒所生的儿子荼受到宠爱。
大夫们恐怕荼被立为太子,就对齐景公说:“您的年纪大了,还没有太子,怎么办?”齐景公说:“您这几位如有忧虑,就会生出疾病,姑且去寻欢作乐,何必担心没有国君?”齐景公生病,让国惠子、高昭子立荼为太子,把公子们安置在莱地。
古代汉语语法专题六
![古代汉语语法专题六](https://img.taocdn.com/s3/m/6de479e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9.png)
古代汉语语法专题六第六讲词的分类及其划分标准(二)第四节数词一、基数及其表示方式1、整数后直接加零数。
①太公二百二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
(《汉书•艺文志》)2、整数与零数之间加“有”字(有在这里是连词)。
①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逍遥游》)②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孟子•万章上》)3、整数与缺位零数之间不加“零”字。
①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
(《汉书•艺文志》)4、除零数外,凡是“一”,则经常被省去。
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右纵横十二家,百七篇。
(《汉书新注》)5、用两数相声表示实数。
①女乐二八。
(“女乐二八”即“女乐十六人”,《左传•襄公十一年》)②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鲍照诗)二、序数词及其表述方式1、在数词前加“第”字。
2、直接用数词表示。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左传•庄公十年》)②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毛诗序》)3、用甲、乙、丙、丁或者太上、次之、其次、次等表示。
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三、分数及其表述方式1、母数与子数之间有“分”字和“之”字。
①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
(《汉书•律历志》)②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曰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汉书•律历志》)*注意量词的位置。
表示分数还有省略量词的。
③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
(《史记•货殖列传》)④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出师表》)2、母数和子数间无“分”字或“之”字。
①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②子一分,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史记•天官书》)3、母数与子数之间无分无之。
①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
(《史记•高祖本纪》)②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四、约数及其表述方式1、用整数表示约数。
①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年。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翻译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1e1c82bf242336c1fb95e24.png)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翻译作者:胡兴国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1年第34期苏教版《史记》选读之《管仲列传》中有一句话:“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参考书是这样翻译的:“(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
”笔者觉得这句话中有三个重要词的翻译值得商榷,分别是“九”“一”和“匡”。
译文把“九”释为“多次”,“一”释为“完全”,“匡”解释成“控制”。
课本中也没有相关的注释,老师们在翻译这句话时基本上都是按照参考书的译文来讲解的。
笔者认为参考书翻译的不准确。
首先,这句话中的两个数量词在句中应作动词。
“九”同“纠”,含义是“纠集”,和“合”意义相近,而且此处的读音读作jiū。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间,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此句中用的就是“纠”,即“九”和“纠”意思相同。
这种异体同义的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常见。
“一”参考书解释为“完全”,当做副词修饰动词“匡”,这也不准确。
因为古人写文章喜欢讲究对仗工整,这句话对仗很明显,“九合”与“一匡”相对,是动词性并列短语。
参考书把“一”作为副词,明显不与“九”对仗。
此处“一”应解释为“统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其中的“一”即“统一”的意思。
其次,“匡”解释为“控制”也不准确。
《汉语大词典》中对“匡”的解释义项中没有“控制”这一义项,此处应解释为“挽救”。
第二段中“而匡救其灾”句中的“匡”即是此义。
之所以这样解释,笔者认为有必要了解春秋时期东周以及齐国的历史。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周本纪》)可见当时的周王室已是空壳,面对诸侯之间的征伐吞并,周天子亦无能为力。
天下已经动荡分裂了。
《春秋列国志·齐国篇》记载:“(齐)自太公姜尚之后,十二传至齐庄公。
其间,齐纪交恶,哀公被烹;胡献构怨,内壁操戈。
内乱迭起,外患杂错、民不聊生,国无宁日……襄公嗣位,……对外大动干戈。
国学宝典《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国学宝典《左传》:昭公二十六年](https://img.taocdn.com/s3/m/6290849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d.png)
【导语】⼆⼗六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初五⽇,齐景公攻取郓地。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宝典《左传》:昭公⼆⼗六年。
欢迎阅读参考! 《昭公⼆⼗六年》 【原⽂】 【经】⼆⼗有六年春王正⽉,葬宋元公。
三⽉,公⾄⾃齐,居于郓。
夏,公围成。
秋,公会齐侯、莒⼦、邾⼦、杞伯,盟于鄟陵。
公⾄⾃会,居于郓。
九⽉庚申,楚⼦居卒。
冬⼗⽉,天王⼊于成周。
尹⽒、召伯、⽑伯以王⼦朝奔楚。
【传】⼆⼗六年春,王正⽉庚申,齐侯取郓。
葬宋元公,如先君,礼也。
三⽉,公⾄⾃齐,处于郓,⾔鲁地也。
夏,齐侯将纳公,命⽆受鲁货。
申丰从⼥贾,以币锦⼆两,缚⼀如瑱,适齐师。
谓⼦犹之⼈⾼齮:「能货⼦犹,为⾼⽒后,粟五千庾。
」⾼齮以锦⽰⼦犹,⼦犹欲之。
能货⼦犹,为⾼⽒后,粟五千庚。
⾼齮以锦⽰⼦犹,⼦犹欲之。
齮⽈:「鲁⼈买之,百两⼀布,以道之不通,先⼊币财。
」⼦犹受之,⾔于齐侯⽈:「群⾂不尽⼒于鲁君者,⾮不能事君也。
然据有异焉。
宋元公为鲁君如晋,卒于曲棘。
叔孙昭⼦求纳其君,⽆疾⽽死。
不知天之弃鲁耶,抑鲁君有罪于⿁神,故及此也?君若待于曲棘,使群⾂从鲁君以⼘焉。
若可,师有济也。
君⽽继之,兹⽆敌矣。
若其⽆成,君⽆辱焉。
」齐侯从之,使公⼦锄帅师从公。
成⼤夫公孙朝谓平⼦⽈:「有都以卫国也,请我受师。
」许之。
请纳质,弗许,⽈:「信⼥,⾜矣。
」告于齐师⽈:「孟⽒,鲁之敝室也。
⽤成已甚,弗能忍也,请息肩于齐。
」齐师围成。
成⼈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将以厌众。
」鲁成备⽽后告⽈:「不胜众。
」师及齐师战于炊⿐。
齐⼦渊捷从泄声⼦,射之,中楯⽡。
繇朐汰輈,⼔⼊者三⼨。
声⼦射其马,斩鞅,殪。
改驾,⼈以为鬷戾也⽽助之。
⼦车⽈:「齐⼈也。
」将击⼦车,⼦车射之,殪。
其御⽈:「⼜之。
」⼦车⽈:「众可惧也,⽽不可怒也。
」⼦囊带从野泄,叱之。
泄⽈:「军⽆私怒,报乃私也,将亢⼦。
」⼜叱之,亦叱之。
冉竖射陈武⼦,中⼿,失⼸⽽骂。
以告平⼦,⽈:「有君⼦⽩皙,鬒须眉,甚⼝。
」平⼦⽈:「必⼦强也,⽆乃亢诸?」对⽈:「谓之君⼦,何敢亢之?」林雍羞为颜鸣右,下。
【诗歌鉴赏】左传伯州犁问囚(襄公二十六年)原文及翻译 左丘明
![【诗歌鉴赏】左传伯州犁问囚(襄公二十六年)原文及翻译 左丘明](https://img.taocdn.com/s3/m/a1f5fad6a32d7375a51780b1.png)
【诗歌鉴赏】左传?伯州犁问囚(襄公二十六年)原文及翻译左丘明左传?伯州犁问囚(襄公二十六年)原文及翻译左丘明左传?伯州犁问囚(襄公二十六年)原文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
遂侵郑。
五月,至于城麇。
郑皇颉戌之,出,与楚师战,败。
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
伯州犁曰:“请问于囚。
”乃立囚。
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
”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
谁获子?”囚曰:“助遇丁丁。
弱焉。
”戌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
楚师以皇颉归。
左传?伯州犁问囚(襄公二十六年)翻译楚康王和秦国人侵袭吴国,到了雩娄,听说吴国有了防备就退了回去。
于是又去侵袭郑国。
五月,到了城麇。
郑国的皇颉驻守在城麇,出城与楚军交战,吃了败仗。
穿封戌俘虏了皇颉,公子围同穿封戌争夺起来,于是。
请伯州犁评判是非。
伯州犁说:“让我问问这个俘虏吧。
”于是就叫俘虏站著。
伯州犁问道:‘我们争夺的,是您这位君子,难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伯州犁高举著手说“这一位是王于围,是我们国君尊贵的弟弟、”伯州犁又下垂著手说;“这个是穿封戌,是方城外的县官。
是谁俘虏了您?”俘虏说;“我遇上王子,打败了。
”穿封戌听后大怒,抽子围,没有追上。
楚国军队把皇颉带了回去。
左传?伯州犁问囚(襄公二十六年)赏析上下其手”这个成语便出自这个故事,意思是说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在为利益发生纷争的场合,当事人的心理、仲裁者的心理,都是十分微妙的,各人心里都在打著各自的算盘,在算计著对手。
当事人发生争执不必说了,而仲裁者则是个关键因素。
仲裁者是否能公正客观,是否为自己的私利打算,直接影响到纷争的结果。
仲裁者公开表明态度,站到争执的某一方,这时他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争执的参与者。
最叫人气不打一处来的是,仲裁者表面上装出公允,显得没有参与,实际上却暗中为自己谋取好处,又不给他人留下任何作弊的把柄。
想要指控他偏袒,但拿不出任何证据,他甚至还可以对你假惺惺地表示理解和同情。
《左传》哀公(元年~二十七年)二
![《左传》哀公(元年~二十七年)二](https://img.taocdn.com/s3/m/0761c4c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4.png)
庚⾠,陈恒执公于舒州。
公⽈:“吾早従鞅之⾔,不及此。
”宋桓魋之宠害于公,公使夫⼈骤请享焉,⽽将讨之。
未及,魋先谋公,请以鞍易薄,公⽈:“不可。
薄,宗⾢也。
”乃益鞍七⾢,⽽请享公焉。
以⽇中为期,家备尽往。
公之,告皇野⽈:“余长魋也,今将祸余,请即救。
”司马⼦仲⽈:“有⾂不顺,神之所恶也,⽽况⼈乎?敢不承命。
不得左师不可,请以君命召之。
”左师每⾷击钟。
闻钟声,公⽈:“夫⼦将⾷。
”既⾷,⼜奏。
公⽈:“可矣。
”以乘车往,⽈:“迹⼈来告⽈:‘逢泽有介麇焉。
’公⽈:‘虽魋未来,得左师,吾与之⽥,若何?’君惮告⼦。
野⽈:‘尝私焉。
’君欲速,故以乘车逆⼦。
”与之乘,⾄,公告之故,拜,不能起。
司马⽈:“君与之⾔。
”公⽈:“所难⼦者,上有天,下有先君。
”对⽈:“魋之不共,宋之祸也,敢不唯命是听。
”司马请瑞焉,以命其徒攻桓⽒。
其⽗兄故⾂⽈:“不可。
”其新⾂⽈:“従吾君之命。
”遂攻之。
⼦颀骋⽽告桓司马。
司马欲⼊,⼦车⽌之,⽈:“不能事君,⽽⼜伐国,民不与也,只取死焉。
”向魋遂⼊于曹以叛。
六⽉,使左师巢伐之。
欲质⼤夫以⼊焉,不能。
亦⼊于曹,取质。
魋⽈:“不可。
既不能事君,⼜得罪于民,将若之何?”乃舍之。
民遂叛之。
向魋奔卫。
向巢来奔,宋公使⽌之,⽈:“寡⼈与⼦有⾔矣,不可以绝向⽒之祀。
”辞⽈:“⾂之罪⼤,尽灭桓⽒可也。
若以先⾂之故,⽽使有后,君之惠也。
若⾂,则不可以⼊矣。
”司马⽜致其⾢与珪焉,⽽适齐。
向魋出于卫地,公⽂⽒攻之,求夏后⽒之璜焉。
与之他⽟,⽽奔齐,陈成⼦使为次卿。
司马⽜⼜致其⾢焉,⽽适吴。
吴⼈恶之,⽽反。
赵简⼦召之,陈成⼦亦召之。
卒于鲁郭门之外,阬⽒葬诸丘舆。
甲午,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
孔丘三⽇齐,⽽请伐齐三。
公⽈:“鲁为齐弱久矣,⼦之伐之,将若之何?”对⽈:“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
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
”公⽈:“⼦告季孙。
”孔⼦辞。
退⽽告⼈⽈:“吾以従⼤夫之后也,故不敢不⾔。
”初,孟孺⼦泄将圉马于成。
《荀子》哀公原文及译文
![《荀子》哀公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86a63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b.png)
《荀⼦》哀公原⽂及译⽂ 哀公 作者:荀况 鲁哀公问于孔⼦⽈:“吾欲论吾国之⼠,与之治国,敢问如何取之邪?”孔⼦对⽈:“⽣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为⾮者,不亦鲜乎!” 哀公⽈:“然则夫章甫絇屦,绅带⽽搢笏者,此贤乎?”孔⼦对⽈:“不必然,夫端⾐⽞裳,絻⽽乘路者,志不在于⾷荤;斩衰菅屦,杖⽽啜粥者,志不在于酒⾁。
⽣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为⾮者,虽有,不亦鲜乎!” 哀公⽈:“善!” 孔⼦⽈:“⼈有五仪:有庸⼈,有⼠,有君⼦,有贤⼈,有⼤圣。
”哀公⽈: “敢问何如斯可谓庸⼈矣?”孔⼦对⽈:“所谓庸⼈者,⼝不道善⾔,⼼不知⾢⾢; 不知选贤⼈善⼠托其⾝焉以为⼰忧;动⾏不知所务,⽌⽴不知所定;⽇选择于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正,⼼从⽽坏:如此则可谓庸⼈矣。
”哀公⽈:“善!敢问何如斯可谓⼠矣?”孔⼦对⽈:“所谓⼠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
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不务多,务审其所谓;⾏不务多,务审其所由。
故知既已知之矣,⾔既已谓之矣,⾏既已由之矣,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
故富贵不⾜以益也,卑贱不⾜以损也:如此则可谓⼠矣。
” 哀公⽈:“善!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君⼦矣?”孔⼦对⽈:“所谓君⼦者,⾔忠信⽽⼼不德,仁义在⾝⽽⾊不伐,思虑明通⽽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也。
” 哀公⽈:“善!敢问何如斯可谓贤⼈矣?”孔⼦对⽈:“所谓贤⼈者,⾏中规绳⽽不伤于本,⾔⾜法于天下⽽不伤于⾝,富有天下⽽⽆怨财,布施天下⽽不病贫:如此则可谓贤⼈矣。
”哀公⽈:“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圣矣?”孔⼦对⽈:“所谓⼤圣者,知通乎⼤道,应变⽽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
⼤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
是故其事⼤辨乎天地,明察乎⽇⽉,总要万物于风⾬,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若此则可谓⼤圣矣。
”哀公⽈:“善!” 鲁哀公问舜冠于孔⼦,孔⼦不对。
【左传】哀公(19---27)
![【左传】哀公(19---27)](https://img.taocdn.com/s3/m/9efcb6f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0.png)
【左传】哀公(19---27)哀公十九年【传】十九年春,越人侵楚,以误吴也。
夏,楚公子庆、公孙宽追越师,至冥,不及,乃还。
秋,楚沈诸梁伐东夷,三夷男女及楚师盟于敖。
冬,叔青如京师,敬王崩故也。
【译文】十九年春季,越国人侵袭楚国,是为了迷惑吴国。
夏季,楚国的公子庆、公孙宽追赶越军,到达冥地,没有追上,就撤兵回去了。
秋季,楚国的沈诸梁进攻东夷,三夷的男女和楚军在敖地结盟。
冬季,叔青到京师去,这是由于周敬王死了的缘故。
哀公二十年【传】二十年春,齐人来征会。
夏,会于廪丘。
为郑故,谋伐晋。
郑人辞诸子侯,秋,师还。
吴公子庆忌骤谏吴子,曰:「不改,必亡。
」弗听。
出居于艾,遂适楚。
闻越将伐吴,冬,请归平越,遂归。
欲除不忠者以说于越,吴人杀之。
十一月,越围吴。
赵孟降于丧食。
楚隆曰:「三年之丧,亲昵之极也。
主又降之,无乃有故乎!」赵孟曰:「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曰:『好恶同之。
』今越围吴,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非晋之所能及也,吾是以为降。
」楚隆曰:「若使吴王知之,若何?」赵孟曰:「可乎?」隆曰:「请尝之。
」乃往。
先造于越军,曰:「吴犯间上国多矣,闻君亲讨焉,诸夏之人莫不欣喜,唯恐君志之不从。
请入视之。
」许之。
告于吴王曰:「寡君之老无恤,使陪臣隆敢展谢其不共。
黄池之役,君之先臣志父得承齐盟,曰:『好恶同之。
』今君在难,无恤不敢惮劳。
非晋国之所能及也,使陪臣敢展布之。
」王拜稽首曰:「寡人不佞,不能事越,以为大夫忧,拜命之辱。
」与之一箪珠,使问赵孟,曰:「句践将生忧寡人,寡人死之不得矣。
」王曰:「溺人必笑,吾将有问也,史黯何以得为君子?」对曰:「黯也进不见恶,退无谤言。
」王曰:「宜哉。
」【译文】二十年春季,齐国人来鲁国征召会见。
夏季,在廪丘会见,为了郑国的缘故,策划攻打晋国。
郑国人向诸侯辞谢。
秋季,军队回国。
吴国的公子庆忌屡次劝谏吴王说:“如果不改变政令,一定亡国。
”吴王不听,庆忌离开国都住在艾地,又乘机到楚国去。
庆忌听说越国准备进攻吴国,冬季,请求回国和越国讲和,于是就回国了。
郭锡良《古代汉语》部分注释的商榷
![郭锡良《古代汉语》部分注释的商榷](https://img.taocdn.com/s3/m/78b83a9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7.png)
郭锡良《古代汉语》部分注释的商榷张延俊【摘要】Sentence from the words of the content and nature of the pointof view,"毋吾以也" is a negative imperative sentence.From theshape,meaning implied by law,and rhetorical sentence was intended to see,"捲" is a verb.From the syntactic view,"形格势禁" has two parallel "adverbial phrase center" structure.Explain the Ancient Font should be used "is the …… ancient writing " or "The significance was writing ……"this format,At Interpretation interchangeabi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time,Should be using the "通"(generic) term.At Interpretation variant form of a chinese character the time,Should be using the "同"(Same)term."霸"、"闵" is interchangeabi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文章对郭锡良等所编《古代汉语》中的一些注释进行了探讨,认为:从话语内容和句式性质上看,"毋吾以也"属否定命令句。
从字形、词义引申规律、句意和修辞看,"捲"属动词。
从句法看,"形格势禁"是两个并列的状中结构。
注释古体字"敖"、"厉"、"冯"、"大"、"县"等时应该用"是……的古体"或"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的格式,注释"强"等通假字时应该用"通"这个术语。
《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原文及翻译解析
![《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原文及翻译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34da5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e.png)
《《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原文及翻译解析.doc》左传·哀公·哀公五年原文及翻译哀公·哀公五年作者:左丘明【经】五年春,...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原文译文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a1791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c.png)
【导语】《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郑⽞、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下⾯是分享的左传:《僖公⼆⼗六年》原⽂译⽂。
欢迎阅读参考! 【原⽂】 ⼆⼗六年春,王正⽉,公会莒兹ぶ宁庄⼦盟于向,寻洮之盟也。
齐师侵我西鄙,讨是⼆盟也。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卫⼈伐齐,洮之盟故也。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竟,展喜从之,⽈:「寡君闻君亲举⽟趾,将辱于敝⾢,使下⾂犒执事。
」齐侯⽈:「鲁⼈恐乎?」对⽈:「⼩⼈恐矣,君⼦则否。
」齐侯⽈:「室如县罄,野⽆青草,何恃⽽不恐?」对⽈:「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赐之盟,⽈:『世世⼦孙,⽆相害也。
』载在盟府,⼤师职之。
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谋其不协,弥缝其阙⽽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及君即位,诸侯之望⽈:『其率桓之功。
』我敝⾢⽤不敢保聚,⽈:『岂其嗣世九年⽽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
恃此以不恐。
」齐侯乃还。
东门襄仲、臧⽂仲如楚乞师,臧孙见⼦⽟⽽道之伐齐、宋,以其不⾂也。
夔⼦不祀祝融与鬻熊,楚⼈让之,对⽈:「我先王熊挚有疾,⿁神弗赦⽽⾃窜于夔。
吾是以失楚,⼜何祀焉?」秋,楚成得⾂、⽃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归。
宋以其善于晋侯也,叛楚即晋。
冬,楚令尹⼦⽟、司马⼦西帅师伐宋,围缗。
公以楚师伐齐,取⾕。
凡师能左右之⽈以。
置桓公⼦雍于⾕,易⽛奉之以为鲁援。
楚申公叔侯戍之。
桓公之⼦七⼈,为七⼤夫于楚。
【译⽂】 ⼆⼗六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鲁僖公会见莒兹邳公、甯庄⼦,在向地结盟。
重温洮地盟会的旧好。
齐国军队进攻我国西部边境,表⽰对洮、向两次会盟的不满。
夏季,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卫军便攻打齐国,这是卫国履⾏洮地的盟约。
僖公派遣展喜犒劳军队,派他向展禽请教如何措辞。
齐孝公尚未进⼊我国国境,展喜出境见他,说:“我的君主听说君王亲⾃出动⼤驾,将要光临敝⾢,所以派遣下⾂来慰劳您的左右侍从。
”齐孝公说:“鲁国⼈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害怕了,君⼦不怕。
《左传哀公哀公七年》原文及翻译(共五则)
![《左传哀公哀公七年》原文及翻译(共五则)](https://img.taocdn.com/s3/m/980df10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8.png)
《左传哀公哀公七年》原文及翻译(共五则)第一篇:《左传哀公哀公七年》原文及翻译【传】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来聘,且言邾田,封于骀上。
二月,盟于平阳,三子皆从。
康子病之,言及子赣,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
何不召?」曰:「固将召之。
」文子曰:「他日请念。
」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
公吊焉,降礼。
晋荀瑶帅师伐郑,次于桐丘。
郑驷弘请救于齐。
齐师将兴,陈成子属孤子三日朝。
设乘车两马,系五色焉。
召颜涿聚之子晋,曰:「隰之役,而父死焉。
以国之多难,未女恤也。
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车而朝,毋废前劳。
」乃救郑。
及留舒,违谷七里,谷人不知。
乃濮,雨,不涉。
子思曰:「大国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
今师不行,恐无及也。
」成子衣制,杖戈,立于阪上,马不出者,助之鞭之。
知伯闻之,乃还,曰:「我卜伐郑,不卜敌齐。
」使谓成子曰:「大夫陈子,陈之自出。
陈之不祀,郑之罪也。
故寡君使瑶察陈衷焉。
谓大夫其恤陈乎?若利本之颠,瑶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中行文子告成子曰:「有自晋师告寅者,将为轻车千乘,以厌齐师之门,则可尽也。
」成子曰:「寡君命恒曰:『无及寡,无畏众。
』虽过千乘,敢辟之乎?将以子之命告寡君。
」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
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
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请有问于子,余及死乎?」对曰:「臣无由知之。
」三问,卒辞不对。
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
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孙有陉氏,因孙于邾,乃遂如越。
国人施公孙有山氏。
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
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
」乃先保南里以待之。
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
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
将门,知伯谓赵孟:「入之。
」对曰:「主在此。
」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怕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
《左传·襄公·襄公二十六年》原文阅读及翻译
![《左传·襄公·襄公二十六年》原文阅读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351338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d.png)
《左传·襄公·襄公⼆⼗六年》原⽂阅读及翻译襄公·襄公⼆⼗六年【经】⼆⼗有六年春王⼆⽉⾟卯,卫宁喜弑其君剽。
卫孙林⽗⼊于戚以叛。
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
夏,晋侯使荀吴来聘。
公会晋⼈、郑良霄、宋⼈、曹⼈于澶渊。
秋,宋公弑其世⼦痤。
晋⼈执卫宁喜。
⼋⽉壬午,许男宁卒于楚。
冬,楚⼦、蔡侯、陈侯伐郑。
葬许灵公。
【传】⼆⼗六年春,秦伯之弟⾦咸如晋修成,叔向命召⾏⼈⼦员。
⾏⼈⼦朱⽈:「朱也当御。
」三云,叔向不应。
⼦朱怒,⽈:「班爵同,何以黜朱于朝?」抚剑从之。
叔向⽈:「秦、晋不和久矣!今⽇之事,幸⽽集,晋国赖之。
不集,三军暴⾻。
⼦员道⼆国之⾔⽆私,⼦常易之。
奸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
」拂⾐从之。
⼈救之。
平公⽈:「晋其庶乎!吾⾂之所争者⼤。
」师旷⽈:「公室惧卑。
⾂不⼼竞⽽⼒争,不务德⽽争善,私欲已侈,能⽆卑乎?」卫献公使⼦鲜为复,辞。
敬姒强命之。
对⽈:「君⽆信,⾂惧不免。
」敬姒⽈:「虽然,以吾故也。
」许诺。
初,献公使与宁喜⾔,宁喜⽈:「必⼦鲜在,不然必败。
」故公使⼦鲜。
⼦鲜不获命于敬姒,以公命与宁喜⾔,⽈:「苟反,政由宁⽒,祭则寡⼈。
」宁喜告蘧伯⽟,伯⽟⽈:「瑗不得闻君之出,敢闻其⼊?」遂⾏,从近关出。
告右宰⾕,右宰⾕⽈:「不可。
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悼⼦⽈:「吾受命于先⼈,不可以贰。
」⾕⽈:「我请使焉⽽观之。
」遂见公于夷仪。
反⽈:「君淹恤在外⼗⼆年矣,⽽⽆忧⾊,亦⽆宽⾔,犹夫⼈也。
若不已,死⽆⽇矣。
」悼⼦⽈:「⼦鲜在。
」右宰⾕⽈:「⼦鲜在,何益?多⽽能亡,于我何为?」悼⼦⽈:「虽然,不可以已。
」孙⽂⼦在戚,孙嘉聘于齐,孙襄居守。
⼆⽉庚寅,宁喜、右宰⾕伐孙⽒,不克。
伯国伤。
宁⼦出舍于郊。
伯国死,孙⽒夜哭。
国⼈召宁⼦,宁⼦复攻孙⽒,克之。
⾟卯,杀⼦叔及⼤⼦⾓。
书⽈:「宁喜弑其君剽。
」⾔罪之在宁⽒也。
孙林⽗以戚如晋。
书⽈:「⼊于戚以叛。
」罪孙⽒也。
⾂之禄,君实有之。
义则进,否则奉⾝⽽退,专禄以周旋,戮也。
《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原文与翻译
![《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原文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2b83371b84ae45c3b358ccb.png)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文与翻译初,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①,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2)。
伍举娶于王子牟③。
王子牟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
”伍举奔郑,将遂奔晋。
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④,而言复故⑤。
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
”及宋向戌将平晋、楚(6),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
令尹子本与之语(7),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
如妃押皮革(8),自楚往也。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子木曰:“夫独无族姻乎(9)?”对曰:“虽有,而用楚材实多。
归生闻之: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0。
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
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与其失善,宁其利淫。
无善人,则国从之。
《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11)。
’无善人之谓也。
故《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12)。
’惧失善也。
《商颂》有之曰:‘不僭不滥,不敢怠皇。
命于下国,封建厥福(13)。
’此汤所以获天福也。
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14),恤民不倦(15)。
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是以将赏为之加膳,加膳则饫赐(16),此以知其劝赏也。
将刑为之不举(17),不举则彻乐(18),此以知其畏刑也。
夙兴夜寐(19),朝夕临政,此以知其恤民也。
三者,礼之大节也。
有礼,无败。
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20),以害楚国,不可救疗,’所谓不能也(21)。
子丁之乱,析公奔晋(22)。
晋人置诸戎车之殿(23),以为谋主。
绕角之役(24),晋将遁矣,析公曰:‘楚师轻窕,易震荡也。
若多鼓钧声(25),以夜军之(26),楚帅必遁。
’晋人从之,楚师宵溃。
晋遂侵蔡,袭沈(27),获其君(28),败申、息之师于桑隧(29),获申丽而还(30)。
郑于是不敢南面(31)。
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
雍子之父兄谮雍子(32),君与大夫不善是也(33),雍子奔晋。
晋人与之蓄(34),以为谋主。
彭城之役(35),晋楚遇于靡角之谷(36),晋将遁矣,雍子发命于军曰:‘归老幼,反孤疾,二人役,归一人。
『经典古文』《左传》全文翻译目录
![『经典古文』《左传》全文翻译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d0b8230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e.png)
『经典古文』《左传》全文翻译目录
《左传》全文翻译目录:
1.《左传》简介13.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25.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
2.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4.宋及楚平(宣公十四年、十五
年)
26.子产论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
3.石碏大义灭亲(隐公三年、四年)15.晋鞌之战(成公二年)27.晏婴叔向论楚晋季世(昭公三年)
4.曹刿论战(庄公十年)16.楚归晋知蓥(成公三年)28.伍员奔吴(未知)
5.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17.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29.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
6.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18.晋楚鄢陵之战(成公十六年)30.鱄设诸刺吴王僚(昭公二十七年)
7.晋国骊姬之乱(僖公四、五,六
年)
19.祁奚举贤(攘公三年)31.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
8.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20.鱄设诸刺吴王僚(昭公二十七
年)
32.齐鲁夹谷之会(定公十年)
9.展喜犒齐师(僖公二十六年)21.伯州犁问囚(襄公二十六年)33.伍员谏许越平(哀公元年)
10.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22.蔡声子论晋用楚村(襄公二十六
年)
34.楚国白公之乱(哀公十六年)
11.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23.季札观乐(襄公二十九年)
12.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24.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
《左传·哀公》精选译注
![《左传·哀公》精选译注](https://img.taocdn.com/s3/m/d7b06bc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6.png)
《左传·哀公》精选译注哀公·越及吴平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1],报槜李也[2],遂入越。
越子以甲循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
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不可。
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昔有过浇[3],杀斟灌以伐斟鄩[4],灭夏后相[5]。
后缗方娠[6],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7]。
为仍牧正[8]。
惎浇[9],能戒之。
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10],以除其害。
虞思[11]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12]诸纶。
有田一成,有从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13],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
后虽悔之,不可食[14]已。
姬[15]之衰也,日可俟也。
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弗听。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三月,越及吴平。
【注释】[1]夫椒:地名,据考在今浙江绍兴县北。
[2]槜(zuì)李:越国地名,接近吴国。
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吴越在此交战,吴国战败,吴王阖庐(夫差之父)受伤而死。
[3]过:夏代国名,是浇的封国。
[4]斟灌:古代部落之一。
在今山东范县北。
斟鄩:古代部落之一,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北。
[5]相:夏启之孙,失国后依附斟灌、斟鄩。
[6]后缗:夏后相之妻,有仍氏女。
[7]少康:夏代帝王。
[8]牧正:管理畜牧的长官。
[9]惎:嫉恨。
[10]庖正:管理膳食的长官。
[11]虞思:有虞氏国酋长。
二姚:两个女儿(有虞氏姓姚)。
[12]邑:作为封邑。
纶: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南。
[13]豷(yì):浇之弟,封国为戈。
[14]食:消除。
[15]姬:指吴国,吴为姬姓封国。
【译文】吴王夫差率军在夫椒打败了越国,为槜李之役报仇雪耻,于是进入了越国。
《洛阳景教经幢》释义(二)
![《洛阳景教经幢》释义(二)](https://img.taocdn.com/s3/m/945b95600c22590102029dfb.png)
文/徐晓鸿«经幢记》夫至圣应现,利恰无方。
我无元真主匠帝I……至尊圣人现身,带来的好处是无定式的.我们所信没有本原的真主创造万物的上帝……海而畜众类,日月辉照,五行运行,即2……大海养育海中各类生命,日月辉映照耀,五行交互作用,即(意思不详)……散,有终亡者,通灵伏识,孑会无遗,咸超净?...散去,有最终离去的人,通于神灵制伏思想,单独或聚集总没有遗漏,都特别的清洁……海,習習冥冥.道不明,子不语,世莫得而也。
善"……海,幽暗迷茫.说不清楚,异常怪异,并且无法得到.善(意思不明)...…无始未来之境,则我匠帝阿罗诃也'.....没有起始通向未来的美境,效法我们所信靠创造万物的耶和华-……有能讽持者,皆获景福,况书写于幢铭°……如有人能够讽诵修持,都能获得景教的福祐,何况在经檯上书写铭刻的人呢……承家嗣嫡,恨未展孝诚,奄违庭训。
高堂,……直系后嗣承继家业,只恨(自己)没有展现孝敬的诚心,有违父亲的教诲.父母……森沉感,因卑情蓬心,建兹幢记,镌经刻石,1.至圣:至尊圣人,潘岳《闲居赋》:"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壬无轨”;应现:筛教语,指佛、菩萨应众生机缘而现身,《坛经•付嘱品》:“耒知从上佛祖应现以来,传授几代”;无方:无定式,《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
2.畜:养育,《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天下谁畜之”;捧照:捧映照眾;运行:运转,《周易•系辞上》:"日月运行,一寒一著”。
3.通灵:通于神灵,班固《幽通赋》:•"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乞而入微”;伏识:佛教语,制伏胡思乱想,《素教碑》:"斋以伏识而成,戒以赫慎为固”:孑:孤单、孤独,李密《陈情表》:"倉我孑立,形影相吊”;会:聚集、合合,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菠人,多会于此”;无遗:没有遗漏,李光《论王子献等札子》:"蒲鱼荷芟之利.皆日计月课,纤悉无遗”;净:干净、清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的原文及翻译 【传】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孙舒帅师会越皋如、后庸、宋乐茷,纳卫侯。
文 子欲纳之,懿子曰: 「君愎而虐,少待之,必毒于民,乃睦于子矣。
」师侵外州, 大获。
出御之,大败。
掘褚师定子之墓,焚之于平庄之上。
文子使王孙齐私于皋 如,曰:「子将大灭卫乎,抑纳君而已乎?」皋如曰:「寡君之命无他,纳卫君 而已。
」文子致众而问焉,曰:「君以蛮夷伐国,国几亡矣。
请纳之。
」众曰: 「勿纳。
」曰:「弥牟亡而有益,请自北门出。
」众曰:「勿出。
」重赂越人, 申开守陴而纳公,公不敢入。
师还,立悼公,南氏相之,以城锄与越人。
公曰: 「期则为此。
」令苟有怨于夫人者,报之。
司徒期聘于越。
公攻而夺之币。
期告 王,王命取之。
期以众取之。
公怒,杀期之甥之为大子者。
遂卒于越。
宋景公无子, 取公孙周之子得与启, 畜诸公宫, 未有立焉。
于是皇缓为右师, 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锄为大司寇。
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
大尹常不告,而以其欲称君命以令。
国人恶之。
司城欲去大尹,左师曰:「纵之,使盈其罪。
重而无基,能无敝乎?」 冬十月,公游于空泽。
辛巳,卒于连中。
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 入,如沃宫。
使召六子,曰:「闻下有师,君请六子画。
」六子至,以甲劫之, 曰:「君有疾病,请二三子盟。
」乃盟于少寝之庭,曰:「无为公室不利。
」大 尹立启,奉丧殡于大宫。
三日,而后国人知之。
司城茷使宣言于国曰:「大尹惑 蛊其君而专其利,令君无疾而死,死又匿之,是无他矣,大尹之罪也。
」得梦启 北首而寝于卢门之外,己为鸟而集于其上,咮加于南门,尾加于桐门。
曰:「余 梦美,必立。
」大尹谋曰:「我不在盟,无乃逐我,复盟之乎?」使祝为载书, 六子在唐盂。
将盟之。
祝襄以载书告皇非我, 皇非我因子潞、 门尹得、 左师谋曰: 「民与我,逐之乎?」皆归授甲,使徇于国曰:「大尹惑蛊其君,以陵虐公室。
与我者,救君者也。
」众曰:「与之。
」大尹徇曰:「戴氏、皇氏将不利公室, 与我者,无忧不富。
」众曰:「无别。
」戴氏、皇氏欲伐公,乐得曰:「不可。
彼以陵公有罪, 我伐公, 则甚焉。
」 使国人施于大尹, 大尹奉启以奔楚, 乃立得。
司城为上卿,盟曰:「三族共政,无相害也。
」 卫出公自城锄使以弓问子赣,且曰:「吾其入乎?」子赣稽首受弓,对曰: 「臣不识也。
」私于使者曰:「昔成公孙于陈,宁武子、孙庄子为宛濮之盟而君 入。
献公孙于卫齐,子鲜、子展为夷仪之盟而君入。
今君再在孙矣,内不闻献之 亲,外不闻成之卿,则赐不识所由入也。
《诗》曰: 『无竞惟人,四方其顺之。
』 若得其人,四方以为主,而国于何有?」 文言文翻译:
1/6
二十六年夏季,五月,叔孙舒带兵会合越国的皋如、后庸、宋国的乐茷送卫 出公回国,公孙弥牟想要接纳。
懿子说:“国君执拗又暴虐,稍等一些时候,必 定残害百姓, 百姓就会跟您和睦了。
”联军侵袭外州, 大肆劫掠。
卫军出去抵御, 大败。
卫出公发掘褚师定子的坟墓,把棺材放在平庄之上放火烧了。
公孙弥牟派王孙齐私下去见皋如,说:“您是打算大举灭亡卫国呢,还是把 国君送回来就算了呢?”皋如说:“寡君的命令没有别的,只把卫君送回来就算 了。
”公孙弥牟召集大家征求意见,说:“国君带着蛮夷来攻打我国家,国家差 一点灭亡了,请接纳他。
”大家说:“不要接纳。
”公孙弥牟说:“如果我逃亡 对大家有好处,请让我从北门出去。
”大家说:“不要出走。
”公孙弥牟重重地 贿赂越国人,大开城门接纳卫出公,城上守卫甚严,卫出公不敢进城。
护送卫出 公的联军退兵回去,卫国立了悼公,南氏辅助他,卫国把城鉏给越国人。
卫出公 说:“这是期干的。
”命令如果对夫人有怨的可以报复。
司徒期到越国聘问,卫 出公攻打他并且夺走了财礼。
司徒期报告越王,越王命令取回来,司徒期带了一 批人又把财礼取了回来。
卫出公发怒,杀死了太子,太子是司徒期的外甥。
卫出 公也就死在越国。
宋景公没有儿子,要了公孙周的儿子得和启养在公宫里,还没有立继承人。
当时皇缓做右师,皇非我做大司马,皇怀做司徒,灵不缓做左师,乐茷做司城, 乐朱鉏做大司寇,六卿三族共同听取政事,通过大尹上达国君。
大尹经常不向宋 景公报告,而按照自己的意图假称君命以发号施令。
国内的人们厌恶他。
司城想 要除掉大尹,左师说:“随他去,让他恶贯满盈。
权势重而没有基础,能够不失 败吗?” 冬季,十月,宋景公在空泽游玩。
初四日,死在连中。
大尹出动空泽的甲士 一千人, 奉着宋景公的尸体从空桐进入国都, 到了沃宫。
派人召来六卿, 说: “听 说下邑有战事,国君请六卿一起谋划。
”六卿到达,用甲士劫持他们说:“国君 有重病,请诸位盟誓。
”就在小寝院子里盟誓,说:“不做对公室不利的事!” 大尹立启为国君,奉着棺材停放在祖庙里。
三天以后国内的人们才知道这件事。
司城乐茷派人在国内宣布说:“大尹蛊惑他的国君,专权好利,现在国君没有生 病就死了。
死了以后又藏匿遗体,没有别的好说,就是大尹的罪过。
” 得梦见启头向北睡在卢门的外边, 自己变作大乌鸦栖止在他的上面, 嘴巴搁 在南门上,尾巴搁在北门上。
醒来以后说:“我的梦很好,一定立为国君。
” 大尹和别人策划说: “我没有参加盟誓, 恐怕会驱逐我吧!再跟他们盟誓吧!” 让太祝制作盟书。
六卿正在唐盂,准备和他盟誓。
太祝襄把盟书的内容告诉皇非 我。
皇非我依靠乐茷、门尹得、左师谋划说:“百姓亲附我们,把他赶走吧!” 于是都回去把武装发给部下,让他们在国都内巡行,宣布说:“大尹蛊惑他的国 君, 欺压虐待公室。
亲附我们的人, 就是救援国君的人。
”大家说: “亲附你们!” 大尹也巡行,宣布说:“戴氏、皇氏准备对公室不利,亲附我的,不要担心不发 财。
”大家说:“你和国君没有什么两样!”戴氏、皇氏想要攻打启,乐得说: “不行,他因为欺凌国君有罪,我们要是出兵攻打,罪就更大了。
”让国内的人
2/6
们把罪过加在大尹身上。
大尹奉事启逃亡到楚国,于是就立得为国君。
司城做了 上卿,盟誓说:“三族共同掌握国政,不要互相残害!” 卫出公从城鉏派人用弓问候子赣, 并且说: “我能回国吗?”子赣叩头受弓, 回答说:“我不知道。
”私下对使者说:“从前成公流亡到陈国,宁武子、孙庄 子在宛濮结盟然后国君回国。
献公流亡到齐国,子鲜、子展在夷仪结盟然后国君 回国。
现在国君再次流亡在外,内部没有听说有像献公时代的亲信,外部没有听 说有像成公时代的大臣,那么赐就不懂得根据什么能回国。
《诗》说:‘最强莫 过于得到人才,四方将会顺服。
’如果得到这样的人,四方把他作为主人,取得 国家又有什么困难呢?”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