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的一些经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学习的一些经验总结
历史是一门有趣的科目,古今中外发生的故事很让人感兴趣,也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道理和宝贵的人生经验。很多同学在上中学之前对历史已经产生了兴趣,阅读了很多课外的历史读物,看了很多历史电视节目。但在上中学后,历史学习要与课本、考试挂钩,常常要死记硬背,如果加上教师对课堂的讲学火候把握不足,或以考试为出发点教学,学生对历史科的兴趣会是每况愈下,学历史成了背历史,应付作业、考试,最后到厌学历史的地步。
怎样才可以较少地死记硬背又能轻松地学好历史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些帮助。本文是我自己多年来学历史的经验和方法的总结。全文分为两大部分,上部介绍如何培养兴趣、创新思维及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下部总结了一些整理、复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为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看得明白,本文将结合一些实例进行讲解说明,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一)兴趣与思维的培养
一、学历史需要多思考,多假设,多采用逆向思维
长期以来,大家一提到学历史,就想到背,似乎谁背得多、记得熟,谁的分数就高,谁的历史就学得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学历史和学数理化一样,需要创造性思维,允许大胆假设和推断。着名的特洛伊城,就是考古学家根据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的描写,大胆地假设,合理地推断才挖掘出来的。当然,中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不用上升到考古学的高度,但通过大胆的想象、发挥创新思维,不但能够得出新颖的观点,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能更容易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挖掘更深层次的历史事件本质。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思维是很活跃的,经常会有很多创造性的点子在脑海中不断迸发,以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引导这种思维,摸清思考的方向。
举个例子。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鸦片战争》这课内容是少不了的重点。很多学生学习这课书后通常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记住鸦片战争的时间、原因、结果、影响等等,一些记忆力不好的同学总会抱怨内容太多,不好记,特别是鸦片战争的影响这部分内容。这里我们尝试进行大胆假设和发挥逆向思维:如果鸦片战争没有爆发,或者鸦片战争是中国胜利了,会怎样这时,大家想象的空间很大了,把自己的想法和结论写下来,再对照课本的观点。你会发现自己的结论与真实的历史相违背,但是不要紧,通过这次想象后,你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会比你直接死记硬背要深得多。如果你还有心思的话,会继续往下想: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或统治者,你会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采取怎样的措施挽救国家的危亡把你的措施写下来,再翻到后面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这两课书看看,你会发现自己的观点居然有很多是和古人相同的。没错,你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对后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预习。今后你学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时候,你不需要太多的死记硬背也可以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
再举个例子: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我们知道,张骞两次出使加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沟通,也促使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将西域纳入汉朝的统治。这里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可以逆向一下:如果张骞没有出使西域,或者西域与汉朝没有发生过任何联系,历史会如何走向思考后,写下来,再对照课本,你会发现你的想象依然与真实历史有很多是相反的,不要紧,你自己想的结论写出来后已经较深地印在了脑海中。下次解答相关问题时,把你当时想到的结论反过来答,你会发现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会比直接背课文更到位。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学习的内容有他人的经验也有自己的经验。从中我们发现,靠自己探索、研究、发现的东西,印象会比照搬他人的经验要深得多;靠自己摸索而掌握的知识、技能,往往会比别人直接传授要掌握得快。比如我们看别人的文章,过后很快就会忘记那文章写了什么,但自己认真思考后动手写的,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这种方法正是利用了这点。常保持这种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我们不用背得那么辛苦,而且自己的思维会比过去活跃,学习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当然,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你已经对历史产生了兴趣。
二、历史学习应该多与他人讨论、辩论
在上述所举的例子中,独立思考是必要的,但学习他人的观点也很重要。多与你的同桌同学同好,甚至是老师进行讨论,毕竟多个脑袋一起开动思考比单枪匹马来得要强,得出的结论也会多很多,深
刻很多。讨论的过程允许辩论、适当争论,但不是吵架,不要总想着去说服别人或一定要争个输赢,而是把大家的观点结合在一块,不合理的去掉,合理的留下,然后大家分享。
和他人讨论、辩论的经验大家都有很多,这里就不举例了,以后的历史学习中老师会帮你们开展的。不过,有一种习惯请大家尽量培养:讨论和辩论时把别人有用的观点简单记录下来,把自己灵光一闪的想法也记录下来。这种习惯会给你的学习带来很大帮助的。
三、历史兴趣的培养与课外书、网络搜索分不开,常给历史电视剧挑毛病
历史学习和兴趣的培养,单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多找些课外书、文章来看看,会有很大收获。对刚学历史的中学生,《上下五千年》、《世界通史》都是不错的选择。课外读物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选择自己能读懂的,从薄的读到厚的,慢慢提升自己的层次。本小节主要谈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电视剧资源提高自己的历史水平。
现在电视上的历史类电视节目很多,正规的有《百家讲坛》、各类历史纪录片,大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收看或上网下载,看的同时结合网络资源进行历史人物、事件的资料查找,边对照边看,这样印象会深刻很多。这里推荐大家使用维基百科()或百度百科()这两大网络百科全书进行查找(本人偏好用维基查找,比较客观中立)。举个例子,《百家讲坛》播放《易中天品三国》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暂停,上网查找历史上曹操、刘备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评价等等,再继续听易中天讲述。或是收看完节目后再查找也行,只要自己适应即可。这样,你可以发现你在收看节目后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了解或印象深很多,更加客观。
另一种途径是给历史电视剧挑毛病、找错漏。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别人的错误、缺点比较在意,即使过去很久也会耿耿于怀,这是人们常规心理的一种表现(国人劣根性之一,这里不细说),这里也可以利用一下。
我们知道,现在热播的古装片很多是与历史挂钩的,不过当中很多是胡说八道,即使这部电视剧是打着“正说历史”的旗号。各位同学看的时候要注意分辨,不但不要全信,反而要把里面与历史相背的地方逐一挑出来。举个例子,前两年热播的“历史大片”《台湾1895》,剧中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学过这段历史的同学就知道,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年,圆明园也不是“刚刚”被烧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烧的。细心的同学留意到这点错误的话,今后弄错这些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了。
类似的错误在各部历史电视剧、电影、小说中大量存在。下面我们拿金庸的武侠片来开刀,因为金大侠的小说总爱和历史联系在一块,里面的胡说八道是少不了的。如《鹿鼎记》,里面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康熙、螯拜、李自成、吴三桂(主人公韦小宝是虚构,不必当真)等等。我们在观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先通过网络了解剧中历史人物的真实生平和历史形象,再对照他们的剧中形象来看,就可以发现:原来康熙皇帝并非我们所看到的那么英明;康熙朝也并非电视中看到的那种“盛世”;顺治皇帝并非真的去做了和尚(22岁死于天花病);天地会并非真的一直反清复明,两百年后他们和清军联合抵抗外国的侵略……边对照历史资料边给电视剧的虚构情节进行“穿帮”,当看完整部电视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对相关历史事件的了解加深了很多,不但学会了教科书没有教到的知识,也学会了用批判、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事物,偏听偏信的习惯开始远离我们了。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普及很快。现代知识和传统知识的传播与学习,和网络已经是紧密结合了。利用互联网开阔视野和进行学习,已经是大势所趋。还在使用传统方式进行学习的同学,尝试一下这种新鲜的学习方式,如何效果是你意想不到的。不过请切记: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与聊天交友,更不要接收网络上黄、赌、骗之类的信息。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
(注:目前并非所有同学都有条件实现这种学习方式,有上网条件的同学应该帮助这些同学,大家一起学习,积极性和交流性才高,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不乐而为之)
四、培养搜集、记录的习惯,让自己成为一个历史的记录者。常把历史与现实社会发生的事联系起来,进行对比,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今天发生的事也可以成为明天的历史。记载历史并非是史学家的专利,很多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都是出自当时民间知识分子的文章、笔记等。如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清朝末年、民国年间的录象、照片、文献记载,有很多都是当时的国内外记者、传教士拍摄、记录下来的,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