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产业结构分析——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Urban Economics(chapter 1)
• 结论—— • 1.只有考虑了运输成本之后的贸易净收
入为正数时,放松“相同的生产率”假 设,才会导致区域内贸易的发生 • 2.在运输方式既定的前提下,运输成本 的大小取决于交易地点(市场)的位置 ,能够使运输成本尽可能低的地点将受 到贸易者的青睐
庭进行分工 • 北部家庭专门生产毛料,南部家庭专门
生产小麦
Urban Economics(chapter 1)
•
小麦(公斤) 毛料(码)
• 北部家庭
8
1
• 南部家庭
12
6
• 运用机会成本,找出北部家庭和南部家庭具 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Urban Economics(chapter 1)
•
• 北部家庭 • 南部家庭
• 486: Number of UAs
• 3,087: Number of UCs
• 249,253,271—— Total urban population
• 219,922,123: UAs population
• 29,331,148: UCs population
• 59,492,276—— Total rural population
• 不考虑运输成本 • 4公斤小麦 = 1码毛料 • 北部家庭单位时间的净收益1码毛料 • 南部家庭单位时间的净收益12公斤小麦
Urban Economics(chapter 1)
• 考虑运输成本 • 北部家庭行走2小时,到达交易地点 • 贸易净收益为负数 • 北部家庭行走0.5小时,到达交易地点 • 贸易净收益为正数
• 80.7%—— Percent of the U.S. population
《城市经济学》课件
城市劳动力市场是区域劳动力市场的 核心,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市 场信息流通快,劳动力流动性强。
结构
城市劳动力市场结构包括产业结构、 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等,这些结构决 定了城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和就业结 构。
城市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
就业规模
城市就业规模是指城市中一定时期内的劳动力数量,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 平和人口规模。
总结词
城市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
详细描述
城市产业布局是指城市内部各产业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合理的产业布局有利于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 集聚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众多企 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产业集聚可以 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创新。
城市产业转移与升级
VS
详细描述
城市经济学主要关注城市经济活动,包括 城市发展、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管理 等方面的经济问题。它旨在揭示城市经济 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 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总结词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经济活动,包括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土地利用、城市财政与税收 等方面。
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
要点一
总结词
城市产业结构演化规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包括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 软化、产业结构服务化和产业结构生态化等。随着经济的 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度化、服务化 和生态化方向演化,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城市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
城市住宅市场的特点与运行机制
城市住宅市场特点 城市住宅市场运行机制
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趋势
(完整版)城市经济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城市经济学重点整理城市经济学复习要点整理【题型】名词解释(4*5)、简答题(5*8)、论述题(2*10)、材料分析(1*20)第⼀章概论⼀、城市经济学概念(书)城市经济学是属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于研究家庭效⽤最⼤化和⼚商利润最⼤化下的位置或区位选择。
⼆、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特点、理论价值1)城市经济学是中观经济学不同于企业——城市是企业的集合,同时是“企业外”实体的集合,还是“企业+企业外”实体的“外部效益”的集合。
不同于国家——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地域⽀点,是国家连接企业的中坚环节,是动态的⾮平衡态耗散结构体系,它的均衡或平衡存在于城市与城市外部的更⼤系统之中。
2)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个在空间地域不断集中、扩展的过程3)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经济学效益综合性——城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物质实体的综合体,决定城市经济学要重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产⼒与⽣产关系的综合体——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管理和城市⽂化密切相关。
这是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作⽤的必然反映。
三、城市区域的形成过程城市+镇——⼤都市——⼤城市区域第⼆章城市⼀、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个巨⼤的⼈⼝集团密集的地域,以⼆、三产业为主并与之相依存,同时作为周边的地⽅中⼼,进⾏⾼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具有复杂的利益⽬标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的地⽅。
1)地理解释城市是发⽣于地表的⼀种普遍宏观现象,有⼀定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城市是有中⼼性能的区域焦点,是国民经济与劳动⼈⼝投⼊点和结合点2)建筑学解释城市是空间和社会构成的整体,是⼀个复杂的建筑⼯程综合体,是各种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系统的汇集地。
3)⽣态学解释城市是以⼈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态环境4)统计学解释城市是与⼤规模⼈⼝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活⽅式相联系的集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民⼈数作为确定城市的主要⽅法⼆、城市的基本特征1)空间上的密集性(集中性)——⼈⼝、建筑物、经济、⽂化活动2)经济上的⾮农性——⾮农产业聚集、⾮农⼟地利⽤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三、城市的产⽣1)城市形成的经济动⼒——⽣产⽅⾯的经济动因其主导作⽤(1)⽐较利益:区域⽐较利益建⽴在区域分⼯基础上的贸易⽐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国民生产总值
பைடு நூலகம்
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 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的货物和服务。
是一个区域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 最终成果。一个区域的常驻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 增加价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区域的常驻单 位,但也城市有经一济学部—分区域以经劳济分动析者课件报酬和资产收入等形式分配 给非常驻单位;同时,外区域的单位所创造的增加价值
技术水平指数= 地区工业劳动生 地产 区率 资金产出率 全国工业劳动生 全产 国率 资金产出率
⑧城市化水平:由下列公式算出
城市化水平=
区域城市市区人 区口 域城市市区工业产值 区域总人口 区域工业总产值
⑨居民生活质量:以居民消费水平指数表示。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区域居民消费
水平/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上述9个指标全部计算出来以后,再计算其几何平均数m,该几何平均数即区域
(二)综合性指标体系
1.UNRISD的指标体系。
UNRISD是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英文缩写(United N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该机构在1970年出版的《社会经济 发展的内容和衡量标准》一书中,提出了包括15个指标在内的区域发展衡量指 标体系。其中包括9项社会指标,6项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 寿命;人口中在2万人以上居民点居住的人口所占的比例;人均每天动物蛋白消 费;中小学入学人数总和;职业教育入学人数;每千人中报纸发行份数;每一 居室平均居住人数;职业人口中有电、水、煤气的人的比例;工薪收入者在整 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每个男性农业劳动者的农业产量;人均 电力消费;人均钢材消费;人均能源消费;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人均外贸额。
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
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发展、城市经济结构和城市经济活动的学科。
而城市规划则是通过对城市经济的规划和管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两者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的经济特征、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经济活动的规律。
城市作为经济的中心,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为产业发展、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城市经济学通过分析城市的发展路径、经济环境和资源禀赋,帮助我们理解城市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机制。
通过研究城市经济学,我们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经济基础。
城市规划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布局和管理,提高城市的效益、宜居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有助于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合理利用资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经济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
例如,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考虑发展相关的产业,如旅游业或农业。
如果一个地区具有先进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可以发展知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城市经济学可以提供相关的经济指标和分析,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规划。
另外,城市经济学和城市规划还可以相互促进。
城市规划需要准确了解城市的经济特征和发展趋势,而城市经济学可以通过对城市经济现象和特征的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政策建议,帮助城市规划师做出科学的规划方案。
同时,城市规划的实施也会对城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规划决策,如土地用途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
因此,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特点和需求,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效果。
城市经济学是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决策支持。
城市规划师需要在设计城市的同时,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需求和潜力,以便制定出更具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规划方案。
不仅如此,城市经济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规划的指导和支持。
无锡商业市场分析
海岸城:无锡新兴的商业 中心,以时尚、创意、科 技为主题
PART THREE
● 总体规模:无锡商业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涵盖了多个领域和行业。
● 增长趋势:随着无锡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商业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我 正 在 写 一 份 主 题 为 “ 无 锡 商 业 市 场 分 析 ” 的 P P T, 现 在 准 备 介 绍 “ 无 锡 商 业 市 场 现 状 分 析 ” , 请 帮 我 生 成 “ 主 要 行 业及特点”为标题的内容 主要行业及特点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无锡商业市场的不断 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未来可能面临更 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添加 标题
消费者需求变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 化,无锡商业市场需要不断适应和满足消费 者的需求,否则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的流失。
添加 标题
法律法规的限制:随着国家对商业市场的监 管力度不断加强,无锡商业市场需要遵守更 多的法律法规,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
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和服务的更高要求 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消费者对便捷、快速、高效的购物体验的需求 消费者对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商品的需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新能源与环保产业: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将成为未 来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商业市场 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机遇。
关注政策变化:及时了解政策变化,调整经 营策略
绿色发展: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 色商业发展
PART SIX
三凤桥
老李煎饼
观山阁茶舍
老街里
成功经验:分析无锡商业市场的成功案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如市场定位、营销策 略、品牌建设等方面。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以苏州市和徐州市为例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以苏州市和徐州市为例摘要:产业结构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主要受社会消费、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已有工业因素等的影响。
产业结构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和升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正确把握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地区更好发展。
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苏南地区以苏州市为代表的和苏北地区以徐州市为代表的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来研究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并对他们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Abstract:Industrial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mainly by social consumption, resource stat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factors, etc.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fluences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economic growth can als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upgrade, the two are complementary. Correctly grasp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region, it will help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will mainly analy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outh of Jiangsu cit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wo cities in Suzhou, Xuzhou Province,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关键词: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产业优化苏州徐州一、全省产业结构概况下图1.1是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图(2021)下图1.2是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图(2021)总的来看,全省的第一产业占比最低,苏南地区的占比普遍低于苏北地区,最大的也不超过0.2。
《城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城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一、基本信息英文课名:Urban Economics课程代码:1AU32206课程性质:专业教育限选课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城乡规划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目标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目标2. 建立规划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课程思政目标3. 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目标4. 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课程思政目标5.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说明:①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填入。
②思政目标参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化。
(主要是纲要中“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目标的关系教学内容对课程思政目标的支撑关系注:①思政融入点:指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涵的教学内容、环节。
②思政元素:指专业知识中具有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专业伦理、道德法治、科学精神、思维方式、人文精神等内涵的育人要素。
③思政内容参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进行具体化。
(主要是纲要中“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④思政案例:指融入课程思政内涵的教学内容、环节中,具有典型的富有育人意义的事件。
四、典型章(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政教学设计第四章城市经济及产业。
无锡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无锡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无锡市作为传统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城市,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锡市传统制造业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随后分析了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必要性,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技术升级与创新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
在展望了无锡市传统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总结了分析的关键点,并提出了推进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为无锡市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经济环境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无锡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现状、必要性、对策建议、技术升级、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未来发展、总结分析、推进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无锡市作为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制造业历史和文化底蕴。
传统制造业一直是无锡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当地就业、产值和税收贡献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技创新的推动,无锡市的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传统制造业在面临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困境。
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陈旧,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地位。
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战略。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无锡市传统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无锡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为实现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问题提出无锡市传统制造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所面临的转型发展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更新换代和环境法规的严格要求等多重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考验着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更促使其转型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的提出包括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瓶颈、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需求变化快速、人才短缺等方面。
江苏省三大城市圈的产业分工研究———基于区位商分析法
第30卷第6期2017年12月西安财经学院学报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Vol.30 No.6Dec.2017收稿日期:2017-05-1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价值链分工理论与我国国家价值链的构建研究”(16BJL007);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时间经济理论及其现代应用研究”(13YJA790009);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构建统筹协调、互动融合的江苏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研究”(13WTB020);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基金项目“马克思时间经济理论及其现代应用研究”(2013SJB790020)作者简介:崔向阳(1969-),男,河南卢氏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王玲侠(1992-),女,江苏徐州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
江苏省三大城市圈的产业分工研究———基于区位商分析法崔向阳,王玲侠(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圈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未来城市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更可能演化为各城市圈之间的竞争。
作为国内较早进行城市圈规划实践的南京、苏锡常、徐州城市圈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城市圈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文章旨在通过区位商分析方法,对三大城市圈产业分工结构的现状,从不同的层次与角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圈;区位商;产业分工中图分类号:F269.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17)06-0050-06一、引言城市圈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1957年提出的[1],主要用于概括一些国家所出现的大城市群现象。
而时至今日,城市圈主要是指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现象。
城市经济学
城市化的起源:城乡分离论 产业革命推动论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 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 程。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经济增长、非农业人口比例增大、农村人 口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城市经济学诞生
《城市经济学导言》 威尔伯•R•汤普森,1965
城市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要素空间分布的高聚集性 经济活动的高开放性 投入产出的高效益性 外部环境的高外在性 经济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
城市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空间聚集性。
城市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城市经济学是中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宏观经济的支点,又是微观经济的向导 与区域经济学“休戚相关”
(奴隶主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构筑城池)
决定城市形成的影响因素
经济力量(比较利益、 规模经济、 聚集经济) 经济机制(习俗机制、市场机制、计划机制) 其他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资源等)
决定城市形成的经济机制
习俗机制 市场机制 计划机制
现代城市的特征
超速增长、辐射增强 内涵发展是现代城市演进的主要价值取向 “城”的功能几乎丧失,“市”的功能不断强化 空间利用效率提高,景观形象壮观 普遍的大城市国际化趋势
• 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和企业经济的中间环节 • 城市经济对腹地区域的发展有重要的引导、带动作用 • 城市经济是各部门经济在空间上的集合和重要纽结 • 城市是企业的摇篮、依托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 城市经济是各级政府进行管理和调控经济的重点和支撑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价值
城市经济学促进了一般经济学原理发展和变革
区域经济学(五)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 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对产业结构的性质和特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产业结构会随着主导产业的转换而变动。
➢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
初级以农业为主、以第一次产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 业为主、以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产业为主。
中级以工业为主、二产为主、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 以较高加工度和较高附加值产业为主。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1621.8.1607:34:5307:34:53August 16, 2021
14、市场营销观念: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市场营销,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创造利润。2021年8月16日星期一上午7时34分53秒07:34:5321.8.16
乡村经济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经济政策
一、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两大部类分类法:按最终使用方向 生产生产资料、生产生活资料
农轻重分类法:产品单位体积的相对重要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大部门
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资本资料和其他产业三类, 75% 汽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是机械工业, 是重工业,但属于消费资料工业。
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和高度化。 产业结构变化与体制状况和改革有直接关系。
三、中国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
第一阶段:1952—1957年
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发展较快,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略有 上升。市场供应比较充足,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工业建设如期完成156项重点项目,建立过去没有的工业。
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的信息化
信息部门发展迅速,信息部门在产业结构中就 业比重和产值比重不断增长。
第七章 城市产业经济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C≈(a /m)/(A /M)(7.2)
2.区位熵(quotient of location)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指城市某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中的比重与城市全部产业活动 在全国或全地区全部产业活动中的比重之比,即:
Q≈(a /A)/(b/B)(7.3)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产业经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
【三】产业集群的生成机理
(一)市场因素
城市产业经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
【一】新产业区的一般理论
从新产业区发展阶段上看,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1)初期阶段的新产业区 (2)成长阶段的产业区
(3)成熟阶段的产业区
依据产业区中企业的构造、对外和对内指向以及企业的治理结构等要素,新产业区至少可以分为4 种类型:
(1)马歇尔式产业区(2)轮轴式产业区。(3)卫星平台式产业区。(4)政府依赖型产业区。
按照产业区的结构形式,尤其是产业区内的企业组织形式,新产业区可分为: (1)水平一体化(网络化)型(2)垂直分离与水平一体化共存型 (3)垂直分离型
人们可以将新产业区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1)地理靠近,产业集聚发展; (2)部门专业化,形成弹性专精的合作网络; (3)创新基础上的竞争; (4)比较容易的劳动力获得; (5)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
城市产业经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
【二】新产业区形成中的产业集聚机制
(二)产业集聚:新产业区形成的直接推动力
1.空间竞争强化与自然选择
无锡产业结构分析——城市经济学-2023年学习资料
2-无锡市的主导产业门类
无锡市工业各产业产值统计表-总计-12906.3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44.3631-黑色金属治炼及压 加工业-1952.743-纺织业-749.8271-869.8724-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388.55 2-有色金属治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617.2051-13.0175 通用设备制造业-764.7531-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9.3251-专用设备制造业-49 .7594-家具制造业-5.327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68.3752-造纸及纸制品业-85.41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781.2196-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47.7679-通信设备、计算-文教体 用品制造业-12.8445-机及其他电子设-1446.45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18.33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99.681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74.7567-医药制造 -100.2931-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9.2763-化学纤维制造业-431.255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 回收加工业-6.0173-橡胶制品业-74.889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64.6896-塑料制品 -211.9754-燃气生产和供应业-31.128-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1.2019
无锡市工业化进程-2019-2009-轻工业-2427.09-2989.62-2144.22-2316.9 -2546.399-2974.829-重工业-4543.82-5628.62-6795.65-7964.6 -8295.13-9996.253-比重-0.534152-0.531146-0.315528-0.290 06-0.306975-0.297594-由图得:-无锡如今以重工业发展为主。-扬州工业发展阶段为:工业化 -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
(完整版)城市经济学重点整理
【题型】名词解释(4*5)、简答题(5*8)、论述题(2*10)、材料分析(1*20)第一章概论一、城市经济学概念(书)城市经济学是属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用于研究家庭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下的位置或区位选择。
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特点、理论价值1)城市经济学是中观经济学不同于企业——城市是企业的集合,同时是“企业外”实体的集合,还是“企业+企业外”实体的“外部效益”的集合。
不同于国家——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地域支点,是国家连接企业的中坚环节,是动态的非平衡态耗散结构体系,它的均衡或平衡存在于城市与城市外部的更大系统之中。
2)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空间地域不断集中、扩展的过程3)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经济学效益综合性——城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物质实体的综合体,决定城市经济学要重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综合体——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
这是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作用的必然反映。
三、城市区域的形成过程城市+镇——大都市——大城市区域第二章城市一、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口集团密集的地域,以二、三产业为主并与之相依存,同时作为周边的地方中心,进行高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具有复杂的利益目标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的地方。
1)地理解释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一种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城市是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是国民经济与劳动人口投入点和结合点2)建筑学解释城市是空间和社会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复杂的建筑工程综合体,是各种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系统的汇集地。
3)生态学解释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环境4)统计学解释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集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民人数作为确定城市的主要方法二、城市的基本特征1)空间上的密集性(集中性)——人口、建筑物、经济、文化活动2)经济上的非农性——非农产业聚集、非农土地利用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三、城市的产生1)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生产方面的经济动因其主导作用(1)比较利益:区域比较利益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5城市经济学-城市结构问题
——他从动态变化入手分析城市地域,这是十分可取的一点。 ——在宏观效果上,该模式基本符合一元结构城市的特点。 ——为探讨城市地域结构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致使后来许多学者 在这方面提出不少有益的学说和模式。伯吉斯的这一贡献超出了他所提 出模式本身的含义。
《城市经济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②扇形(楔形)模式
《城市经济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②城市布局
在一定的密度条件下,不同的经济布局会有不同的效果,空 间布局会产生相邻效益,亦即各种物质实体由于毗邻关系而相互 作用产生的效益。相邻效益还有正负之别 。正效益称为配套效 益,企业、公共设施的布局配合关系越好,则相互产生的正效应 越高。这种配套效益与配套关系不能就局部而论,而必须就城市 整体 。 合理的城市布局,能缩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 动空间和时间,方便他们的流动,提高城市效益;能合理地利用 城市的土地和自然条件,建立合理、便捷的交通联系;能避免城 市各物质实体或要素相互干扰。
《城市经济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结构增速矩阵应用: 以行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为横轴并在5%的速度点上做 垂直分割,以行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纵轴且在总产值的 平均增长速度点上做水平分割,由此形成四象限图示。
《城市经济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3. 中国城市经济结构 ①城市经济结构的历史发展
基于中国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特征和机制特征,并结合中 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特点,可以将中国城市经济结构的演变 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向重工业倾斜的发展时期,时间是1952年至 1978年。 第二阶段,城市经济结构的均衡化调整时期,时间是1979 年至1990年。 第三阶段,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时期,时间是1991年 至今。
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对比分析及建议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对比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并结合江苏实际,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和升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自“十一五”以来,江苏省顺应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并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地方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基本情况从全省范围来看,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2∶53.2∶40.6。
但从各市来分析,产业结构的比重还是有所不同,南京、无锡、苏州、常州第二、三产业占比呈“橄榄球”式,且第三产业占比分布在区位图水平位置0.4的偏上方;南通、扬州、泰州、镇江第二、三产业占比呈现“凹地”式,第三产业占比则在区位图水平位置0.4的下方波动,第一、二产业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的第二、三产业占比呈收缩式,第二产业占比位于区位图水平位置0.4的下方,且偏离幅度较大。
图1:各市产业结构图根据2010年江苏省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各城市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可得出江苏省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层次性,由此可以分成三个层次:苏南地区,第一产业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四市第一产业占比平均为0.2,二、三产业平均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0.55和0.43。
图2:苏南地区各市三产占比相对结构图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变呈现非均衡性。
第一产业占比平均水平略高于省平均水平,为0.7,而第二产业占比略高于省平均水平,为0.56,第三产业占比略低于省平均水平,为0.37。
图3:苏中地区各市三产占比相对结构图苏北地区,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幅度相对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计
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 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12906.331
749.8271 388.5582 13.0175 19.3251 5.3277 85.4159 47.767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 机及其他电子设 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第三产业 43% 第二产业 55%
第三产业 41% 第二产业 49%
总结: 1、无锡市相比于浙江省第一产业产值较小 2、无锡市相比于浙江省第二产业产值较大 3、无锡市相比于浙江省第三产业产值较小
绍兴市的农业和服 务业水平相较于浙江省 平均水平较低,而工业 和建筑也水平校对较 高。
无锡市工业化进程
2005
按比重排序
无锡市工业各行业区位熵散点分布图
区位熵
2.5 2 1.5 1 0.5 0 0.00%
5.00%
10.00%
15.00%
20.00% 比重
由图得:
一级主导专业化部门:(Q>2且产值>=15%) 无 二级主导专业化部门:(Q>1.5且产值>=1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组员:
关于无锡
• 简称“锡”,长 三角五个副中心 城市之一。 • 与常州,苏州, 构成长三角最发 达的苏锡常都市 圈。 • 无锡地处中国长 江三角洲,南濒 太湖,西依锡山、 惠山,京杭大运 河在境内流过。 东邻上海市128 公里,西接省会 南京183公里。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以上海为龙头,由浙 江的嘉兴、杭州、绍 兴、宁波、舟山和江 苏的苏州、无锡、镇 江、南京等16个城市 所组成的城市带。 • 无锡是东部经济重镇、 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 市和10个重点旅最佳 商业游城市、国际先 进制造业基地,、誉 全国的著名工业城市、 中国民营企业之都、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 一、福布斯大陆城市。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基本稳定 ,且占比重较小。二产 业占主导地位近年来,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渐 缓慢减少,第三产业所 占比重逐渐稳步上升。 在未来,第三产业发展 值得期待,所占产业比
重应该会逐渐增加。
2010年江苏省各产业产值
2010年江苏省三次产业
产值(亿元)
第一产业
4297.14 19996.38 16609.82
244.3631 1952.743 869.8724 617.2051 764.7531 495.7594 1068.3752 1781.2196 1446.456 174.7567 19.2763 6.0173 164.6896 31.128 11.2001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比重
10.5% 48.9%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总产值
40.6% 100.0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10% 第三产业
40903.34
江苏省同样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其 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41% 49%
无锡市各产业产值同江苏省的对比
2010年无锡市产业比重
第一 产业 2%
2010年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省三次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 1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610.78 7117.9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2905.11
3543.90 6182.82 3321.8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 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 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2906.33比重 1952.743 1781.22 1446.456 1068.375 999.6818 869.8724 764.7531 749.8271 617.2051 495.7594 431.2553 388.5582 244.3631 211.9754 174.7567 164.6896 118.3366 100.2931 85.4159 74.8898 47.7679 31.128 19.3251 19.2763 13.0175 12.8445 11.2001 6.0173 5.3277
轻工业 重工业
2006 2989.62 5628.62
2007 2144.22 6795.65
2008 2316.98 7964.69
2009 2546.399 8295.13
2010 2974.829 9996.253
2427.09 4543.82
比重
0.534152
0.531146
0.315528
工业化的趋向成熟阶段
数据分析
产值(亿元)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
第三产业
43% 55%
无锡市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其次是第 三产业,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向二三产业并举的格局转变。 产值占国民收入比重为48%〉40%。
6452.22
8750.31 12932.00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 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1723.04 396.98 223.01 3174.72 191.71 87.00
无锡市工业各行业区位熵
总计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纺织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医药制造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2906.33比重 869.8724 1952.743 431.2553 1781.22 617.2051 47.7679 1068.375 31.128 495.7594 388.5582 211.9754 11.2001 749.8271 764.7531 1446.456 999.6818 74.8898 174.7567 244.3631 118.3366 85.4159 100.2931 164.6896 19.2763 13.0175 5.3277 6.0173 12.8445 19.3251 6.74% 15.13% 3.34% 13.80% 4.78% 0.37% 8.28% 0.24% 3.84% 3.01% 1.64% 0.09% 5.81% 5.93% 11.21% 7.75% 0.58% 1.35% 1.89% 0.92% 0.66% 0.78% 1.28% 0.15% 0.10% 0.04% 0.05% 0.10% 0.15% 区位熵 2.038486 1.867694 1.744746 1.385827 1.185667 1.135635 1.127274 1.105405 1.016025 1.008569 0.970891 0.876431 0.856147 0.842073 0.761473 0.742099 0.710981 0.690484 0.637207 0.538319 0.519935 0.48103 0.353163 0.330575 0.188046 0.185205 0.183693 0.166774 0.119902
区位熵
15.13% 1.867694 13.80% 1.385827 11.21% 0.761473 8.28% 1.127274 7.75% 0.742099 6.74% 5.93% 5.81% 4.78% 3.84% 3.34% 3.01% 1.89% 1.64% 1.35% 1.28% 0.92% 0.78% 0.66% 0.58% 0.37% 0.24% 0.15% 0.15% 0.10% 0.10% 0.09% 0.05% 0.04% 2.038486 0.842073 0.856147 1.185667 1.016025 1.744746 1.008569 0.637207 0.970891 0.690484 0.353163 0.538319 0.48103 0.519935 0.710981 1.135635 1.105405 0.119902 0.330575 0.188046 0.166774 0.876431 0.183693 0.185205
无锡历年产业结构,比重变化
无锡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产值:亿元)
3500 3000 3208.79 2836.38
"二三一"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1980.48
2576.54
2276.61 2061.72 1797.28 1533.54 1270.38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