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及公平的关系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及公平的关系

引言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下,其社会的资源由于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开展水平的限制,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稀缺性。

那么社会主体为了获得社会稀缺性资源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主体就会关注国家的分配职能部门以什么样的方式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于是就涉及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问题。

只要存在社会大生产和收入利益分配,就会有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二者关系理解的不同,引起了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许多争论。

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经济开展活力和社会稳定,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层面都在认真探索。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表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那么〞。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十六大还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这就确立了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根本原那么,目的就是既要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以发挥收入分配的鼓励功能,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不稳定。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时机和分配过程的公平〞。

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在经济开展的根底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些论述,都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那么,又增强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从实际出发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一、效率与公平的内涵〔一〕效率的内涵1.关于效率的定义效率就经济意义而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从微观方面看经济效率就是生产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里的投入产出之比,即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最大的价值产品,从宏观方面看,它是广义的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即资源配置的效率最优化,既包含人的因素,又包含物的因素,力求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增长。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与效率.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与效率.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与效率张涛法律与政史系08级政专班学号:2008010060摘要: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不断富强。

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的条件下做到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又要在公平与效率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还要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保障各方面的因素正常流动,清除各项不利的因素做到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

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从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的目标而前进。

关键词:公平与效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共同富裕一﹑公平与效率的历史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不断富强,从而城乡之间贫富差距也逐步逐步的扩大,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对象。

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一重大的现实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这一伟大的目标。

因此,我们首先要注意先富与后富之间的关系,先富不等于让一部分人或地区富裕起来就不带动其它地区富裕,只有在先富带动后富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

其次,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在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

所谓公平,是指不管在任何条件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对与绝对公平,而效率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概念,是指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

只有做到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个方面的需求,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能。

而且随着我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如何对待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依然成为一个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深刻的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谋,利为民所系,满足人民最需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做到公平与正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关系探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关系探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关系探讨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和公平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两大首要目标,两者处于辩证且统一的关系,二者不存在对立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互利共赢的关系,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适得其反,就当前情况来说,协调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需要遵循党的三中全会精神,不断的进行反腐倡廉,切实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调节功能。

在社会主义经济下必须正确认识以及处理二者的关系,努力做到高效率化和公平话,尽管二者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结构机理,但破坏二者关系就会使市场经济难以实现长久,切实把握二者的运用实际,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率;公平;关系近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其中效率和公平是人类文明的目标价值体现,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质在于利用市场经济解决资源所需问题,提高经济发展效率,解决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实现效率与公平共赢。

若能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将是人类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所做出的又一巨大贡献,这也必定会丰富社会主义发展史。

然而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后注重经济发展,以效率为先,造成收入差距大,社会贫富差距基尼糸数达0.497。

超过国际警戒线0.4,0.4%的人掌握了社会70%的财富,形成高储蓄率,消费不振,风气浮躁,社会矛盾暴增。

而世界的另一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实行高福利,高保障制度,把公平放在优先地位,如希腊出台了从婴儿到坟墓的一生保障制度,由此造成工作人员和失业人员生活水平相当差别不大。

大大降低社会就业积极性,国家财政难堪重负,运行困难,甚至国家财政频临破产的局面。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能否形成和谐统一关系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此本文将对此问题作为全面研究。

一、效率与公平具有何种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也是我国想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那么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如何尤为重要。

所谓效率,就是只生产效率以及经济发展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主要指资源的优化率,就一般而言,效益和投入的比例或资源的有效配置就是效率。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第一篇: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我们长期以来的提法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这一术语最早是由学者在1985年的调查报告中提出。

改革开放之初,为迅速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低效率局面,党中央提出要优先强调效率。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使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术语,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党的十五大报告坚持这一提法的同时,又强调诚实、合法致富,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防止两极分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支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法的同时,对二者的关系和如何落实这个政策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第一次从不同的层面上界定了二者的不同地位,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并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四个要求: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坚持了十六大的提法,同时,提出要加强对垄断行业和个人收入的监管。

然而,2004年10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却没有出现“效率优先”的提法,而是主张“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党的重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公平”概念。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胡锦涛还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为目标”,使公平的外延扩展到民主法制建设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一、效率与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研究从计划经济时期对市场经济的完全否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能够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为了持续适合世界经济进展的宏观潮流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进展的要求。

市场作为一种调节资源配置的运行机制,不再被资本主义等社会形态所占有,而是逐渐融入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中,并在推动我国现阶段社会化大生产和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之所以要来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研究背景,是因为它一方面能有效规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的私人占有这个根本矛盾而带来的社会效率与公平难以均衡兼顾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既能利用市场经济的灵活性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高效率的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进展,又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极大作用,应对市场失灵,促动社会的公平竞争与分配。

所以,能够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使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又为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二、效率与公平的内在逻辑统一性从本质上来说,效率与公平并不冲突。

两者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个共同目标时,不但不矛盾,甚至是相互促动的、互补的关系。

例如: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又或者是自动化水平、工艺水平等的提升,这些新生产要素的投入会使得社会化大生产的效率大大提升,推动生产力快速进展,促使社会财富激增,从而能够在更高的物质水平基础之上实现公平分配。

同时,多种生产要素又会参与到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去,这种分配形式上的多元化促使各个独立经济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与分配,这样既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别又能激励人们改进生产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

所以,无论是从效率到更高层次的公平,还是从公平反过来促动效率,最终必定会使整个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社会效益趋向最大化,进而逐步接近“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性及相对应对策虽然从理论角度已经论证了效率与公平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但是这个对范畴在现实中往往给人一种此消彼长,背道而驰的感觉。

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摘要:本文从“公平与效率的基本观点及其一般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既阐明了二者之间的统一性,也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性,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公平、效率、关系、一、公平与效率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关系介绍公平与效率均起源于西方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公平观”可分为功利主义的公平观、古典自由主义公平观和罗尔斯主义公平观三大类。

这三种观点依据不同的思想,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和把握公平的实质。

功利主义着眼于结果,它的公平观具有强烈的平均主义色彩;古典自由主义从起点入手,认为公平的实质就是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机会公平;罗尔斯主义的公平思想同时重视了起点和结果,但首先强调的是结果公平。

效率思想经历了四个主要演变阶段:古典经济学的自由竞争效率论,即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生产效率、自由竞争促进市场效率、国际贸易提高国际效率;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均衡效率论,包括马歇尔的均衡理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帕累托效率论;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效率论,即国家干预经济运行,才能抚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自由主义的“三化”效率论,即“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

而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西方经济学文献中有三种基本观点:第一种是效率优先。

这一观点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认为效率是与市场竞争相联系的,而市场竞争又与经济自由相联系。

自由既是效率优先的前提, 又是效率优先的结果。

二是效率本身意味着公平。

因为效率取决于努力程度,按照个人的努力程度分配报酬是很公平的。

第二种是效率不代表公平,因为效率本身就来源于不公平。

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财产占有、接受教育、天赋能力等方面的机会不均等, 竞争时就不在一条起跑线。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在改革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收入分配出现了差距过分扩大的现象。

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我国理论界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并开展了热烈讨论。

在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效率与公平之间是“两难选择”,二者不可兼得:如果选择了效率,就必然牺牲公平;同样,如果选择了公平,又必然失去效率。

这种观点,把效率和公平截然对立起来,完全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我认为,尽管效率和公平是社会发展中两个不同的目标,但二者又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一、效率和公平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效率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投入或成本就是利用一定的技术生产一定产品所需要的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又包括人力资源;既包括无形资源,又包括有形资源。

产出或收益指的是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投入一定的资源生产出来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或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物品或服务,既包括有形的物品,又包括无形的服务。

公平是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经济、政治、法律、道德等方式整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准则。

现代社会的公平,是通过社会整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的价值准则。

从经济的角度说,公平就是“得其应得”;从政治的角度说,公平就是“平等待人”。

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体现在:首先,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实现的物质条件和源泉。

效率主要体现的是生产力、经济的发展,若没有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高和财富的增进,则公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有什么真正意义的公平。

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既注重效率又注重公平的经济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效率和公平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文将从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大化的生产和利润。

在市场经济中,效率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不仅是企业的追求,也是国家的追求。

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追求效率。

公平是指在资源分配中,各方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是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

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和公平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反之,只有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平。

二、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和公平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只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稳定。

如果只追求公平而忽视效率,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发展缓慢。

为了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国家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首先,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失灵和垄断。

其次,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防止企业追求效率的同时侵犯公民的权益。

再次,要加强对社会的调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最后,要加强对教育和文化的投入,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结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公平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反之,只有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平。

为了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国家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市场、企业和社会的监管和调控,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和效率

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和效率

收稿日期:2000—09—12作者简介:郭正斌(1968—),男,陕西合阳人,渭南师范学院社科部讲师。

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和效率郭正斌(渭南师范学院社科部,陕西渭南714000)摘 要:公平和效率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公平有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效率有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公平是以效率为取向的公平,效率是在公平基础上的效率。

二者相互对应,相互统一,相辅相成。

保障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结合,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缓解社会不公的压力,保证社会的稳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平;效率;经济公平;社会效率中图分类号:F 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01)04—0046—04Ju stice and Efficiency In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GUO Zheng -bin(Depar tment o f So cial Sciences,Weinan T eachers College,714000Weinan,China)Abstract :I 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discus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justice and efficiency in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after defining the term s of justices ,efficiency and modern economy sy stem and believes that that justice and efficiency are the implied meaning s of the mo dern market economy.Justice is classified into tw o kinds:social and economic and efficiency gr ouped into socia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Efficiency is the destination of justice and justice is t he fo undation of efficiency.T he two are unified and confor med wit h each other .T he effective com binatio n betw een justice and efficiency helps to improv e the socialist mar ket eco no my sy stem,to embo dy the request of socialist essence,to mitig ate the injustice pressure and to keep the social stability.Key Words :justice ;efficiency ;economic justice ;social efficiency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公平不单单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经济价值取向问题,并贯串于经济活动的始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保障社会公平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

这些都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分配方面,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收入分配的差距在迅速扩大,同时带来种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不仅仅是一个涉及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政治秩序、社会稳定和价值追求的理论问题,是一个涉及我国社会改革的方向和性质的重大现实问题。

因此,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统一观,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按劳分配和效率与公平的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科学社会主义的缔造者,通过对人类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深刻地认识到产品的数量和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真正公平与否;据此他们科学地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产品分配方式,但同时他们也指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只有在社会上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

在他们的代表著作如《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对公平的概念作了许多阐述,主要在于:公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观念化表现。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学派各有不同的公平观,抽象的,超时代的永恒公平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公平的阐述用了社会主义平等的概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曾对此作出准确而深刻的说明。

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

” 对于效率,马克思与恩格斯分别用“真正财富”和“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观点进行阐述,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写道:“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在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弄清公平和效益各自的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一般是指所有的参与者(人或者团体)的各项属性(包括投入、获得等)平均。

公为公正、合理,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平指平等、平均。

公平一般是在理想状态实现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现代社会和道德提倡公平,公平也是各项竞技活动开展的基础。

但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公平一般靠法律和协约保证,由活动的发起人(主要成员)制定,参与者遵守。

公平同时又是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

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

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人类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为智慧动物,其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实现的目的多,即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实现的目的少,或者实现不了其目标,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

所以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人认为是对立的,有人认为是一致的,但从大的趋势来讲,总的说来,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进效率,不公平导致低效率。

探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总是离不开具体的国情,及社会制度和体制。

我国现在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析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析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析公平与效率是社会发展和治理中的两个核心目标,它们往往在实践中呈现出一种辩证关系。

公平追求社会资源的公正分配,而效率则追求资源的最优利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公平与效率之间常常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种辩证关系,并分析如何在实践中处理二者的平衡。

公平和效率是社会发展的双轮驱动。

公平体现了社会正义,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而效率则体现了资源的最佳利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效率,因为只有高效率才能为公平分配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然而,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并非易事。

首先,公平对于资源的再分配常常会降低效率。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李鬼论”,即资源再分配将削弱个体的努力和积极性,导致效率的下降。

这是因为公平往往需要通过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例如通过税收、再分配等手段。

这种重新分配可能会削弱原本的激励机制,导致劳动投入的减少,从而降低整体效率。

然而,公平与效率并非完全对立。

实际上,公平也可以带来一定的效率增益。

首先,公平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从而为经济活动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

其次,公平的实现也可以增加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经济发展带来动力。

因此,公平与效率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首先,政策制定者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综合考虑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政策的制定不能单纯追求高效,而要考虑到社会稳定和公民的基本需求。

同时,需要寻找平衡点,综合考虑效率和公平的要求,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最大公约数”。

其次,科技和创新也可以为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提供有力支持。

科技的发展可以为资源的高效配置提供有力工具。

例如,通过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更加精确的分配和调控,从而提高资源的效率和公平性。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词。

公平是指资源的合理分配,而效率则是指资源的最大利用。

这两个概念在市场经济中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和效率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首先,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分配是由市场自由竞争来决定的,但是这种分配方式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通过税收、福利等手段来调节市场,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

这样做可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效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在市场经济中,效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只有提高效率,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效率的提高也可以促进资源的最大利用,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

然而,公平和效率在市场经济中是相互矛盾的。

为了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如限制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这样做会降低企业的效率。

反之,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政府可能会放松对企业的限制,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因此,如何平衡公平和效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一、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防止企业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这样做可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三、推进科技创新。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管理,防止科技创新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四、加强教育和培训。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平等的关系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平等的关系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平等的关系内容摘要:效率与平等问题可以说是个古老而又常青的话题,同时效率与平等是人类所追求的两大价值,效率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好的动力,平等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最美好的愿望。

自从奴隶社会以来,效率与平等一直是历代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今天,效率与平等仍然是在现实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问题。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平等与公平都是不同,平等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平等;经济上的平等与效率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即:效率提高则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也会随之拉大,从而导致人们在经济上的不平等;相反,若社会上的分工、收益等平等了,人们就不会有竞争意识去发展社会,全部人都抱着一种“公家思想”,那么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效率可言。

所以,效率与平等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一致性,二者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效率平等市场经济在这个大力提倡效率与平等,却始终无法兼顾二者的时代,人们发展社会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依旧是效率与平等。

那么,什么是效率?什么又是平等呢?从经济哲学的角度看,效率是指作为手段的人的活动与这种活动的目的或目标的比值,在经济领域,效率是指劳动量与劳动成果的比率,也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社会经济动力的大小就表现为人的活动效率的高低。

而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处于同等的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效率与平等之间存在的矛盾是直接影响着人的活动效率的因素之一,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说“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产生出各种不平等,因此在平等与效率之间,社会面临着抉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效率型经济,它重视效率的增长;但是考虑到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它又必须注重社会公平。

只有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才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而在这种效率型经济下,效率主要指的是经济效率,即:生产中耗费的经济资源与生产出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与劳务的对比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较,经济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同样的投入或更少的投入,可以得到更多的产出;而平等主要包括机会平等与收入分配平等,其中,机会平等是指社会成员在基本平等的条件与规则下,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就业机会与通过劳动平等地获取利益的机会,它否定除本人天赋与后天自身条件之外的任何特权;收入平等是指个人按照其劳动贡献大小获取相应的收入,获取利益的途径与手段的差别不致引起贫富两极分化。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精选】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精选】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摘要:本文讨论了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对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关系进行分析,最终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及社会主义本质分析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公平;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1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1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公平是一个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的价值评价尺度,它是衡量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规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包括两重含义,即生产领域的公平和分配领域的公平。

生产领域的公平是指人们在生产要素的占有和投入上具有平等的地位,这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分配领域的公平则是指人们投入同等的生产要素,能够取得相应同等的报酬,即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平等合理,个人收入的多少与其投入的多少直接相关,即按劳分配,因此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效率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般是指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即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也可以认为是劳动的绩效。

经济活动是有效率的,体现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反映的是人与物的技术结合和组织形式,呈现的是客观事实而不是人们的主观评价。

效率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影响分配方式,更不影响人们对分配问题作出是否公平、公道的判断,只有通过所有制形式才会对分配方式产生影响。

1.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其矛盾性表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

这种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使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最终形成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

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矛盾与对立。

其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效率的提高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当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物质方面极大化,人民各取所需,社会公平得以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1.公平与效率的涵义1.1公平的涵义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公平是具体的、相对的、阶级的和历史的。

任何公平都是一定社会关系下的相对公平,其衡量标准是历史的,对于不同的社会制度而言,人们评价哪一社会制度更加公平,都是和以前的社会制度相比较而言的。

人们在评价同一种社会制度时,也总是将某一特定尺度作为衡量公平与否的标准。

在评价和认识公平与否的问题上,人们总是以特定的目的为出发点,所以评价的标准与尺度都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差异性。

1.2 效率的涵义从经济学角度看,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使用与有效配置;从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从哲学的角度看,效率是指人的活动与其所实现的目的之比,主要强调合目的性;从社会学角度看,效率则是社会的整体效率。

马克思主义认为,效率属生产力范畴,而且具有一定的合目的性。

“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

”效率是使社会和谐发展的整体效率,指作为社会人进行实践活动并能使整个社会系统和谐运作的合目的性。

效率具有客观性、永恒性,追求效率永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真理要求。

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定义。

2.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效率与公平一直是人们追求的两大基本目标。

人们总是希望社会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又能够实现对财富的均等占有。

这双重目标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促使了社会的不断发展。

从表面上看,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生产与分配的矛盾.实际上它是社会经济资源有效配置与社会经济中各种物质利益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反映。

效率属于生产力范畴,公平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二者的关系是效率决定公平、公平反作用于效率。

随着效率的提高,公平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反过来,公平又可以促进效率的提高。

公平和效率作为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和谐社会中效率与公平关系探析

和谐社会中效率与公平关系探析

和谐社会中效率与公平关系探析【摘要】效率与公平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促进公平与效率协调发展,以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本文对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平效率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持续的社会变革过程中。

从社会价值层面上来看,是以效益为代价而更多地强调公平,还是以公平为代价而更多地强调效益,抑或其他?合理地协调这一价值矛盾,乃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历史性课题。

为了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变革进程的稳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更加重视效益与公平之间的动态平衡,更加重视社会公平的实现问题。

一、效率与公平——人类社会发展中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1、效率的含义。

效率即效能、功效,从哲学的意义讲,效率是指人类价值活动过程中付出与成果之间的比较。

现在学界讨论中,与公平相对而言的“效率优先”中的“效率”主要是经济学意义上的。

经济学的效率概念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产效率,即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的比率;二是指社会经济效率,关键是资源配置的效率,即在资源有效配置前提下经济效果的较高增长。

因此,可以说效率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成效的概念。

效率体现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表现为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财富。

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效率有微观和宏观之分。

经济活动的微观效率,反映和表现在各个市场主体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商品,满足社会的消费需求;经济活动的宏观效率,反映和表现在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财富。

从这一意义而言,微观效率与宏观效率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2、公平的含义。

公平就是公正、平等,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公平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具有相同的机会和地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公平竞争、机会均等和分配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在社会经济制度中的体现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在社会经济制度中的体现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在社会经济制度中的体现在社会经济制度中,公平与效率是两个重要的价值观。

尽管二者经常被认为是相互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阐述其在社会经济制度中的体现。

一、公平与效率的概念公平是指资源分配的平等和合理程度。

在社会经济制度中,公平通常体现在财富和机会的分配上。

公平的实现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取资源和发展自己。

而效率则是指资源分配的最优方式,使得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在经济领域,效率主要体现在资源的配置上,通常是追求最大化的产出和最小化的成本。

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常常被视为互相对立的概念。

某些资源分配方式可能会追求公平,但效率却受到影响。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制度追求绝对平等的资源分配,那么个体的激励和创造力可能会受到压抑,从而降低整体的效率。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公平和效率并不是完全冲突的。

实现公平的资源分配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体效率。

毕竟,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被公平对待,他会更乐意付出努力,从而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三、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公平和效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纯粹关系,而是一个相互制约和影响的辩证关系。

在特定情况下,高效率可能会导致公平的缺失,而追求绝对公平可能会妨碍效率的提升。

以市场经济为例,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是追求效率,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也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和公共政策来平衡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来实现资源的再分配,以提高整体的公平性。

四、公平与效率的体现在现代社会经济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体现。

首先,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通过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教育补贴等手段,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并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率。

其次,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倡也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作者:黄永久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7期摘要本文指出了解公平与效率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中不同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正公平与效率的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平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190-01公平與效率问题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问题,自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从政治角度谈到公平问题起,至今人们仍争论不休,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黄金时期”和“矛盾凸现期”,明确公平与效率的涵义及其关系,对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关于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平与效率的涵义及其关系(一)公平与效率的涵义关于公平的涵义,自古以来就引人瞩目,众说纷纭,尽管还没有形成一个有说服力的看法,但可以肯定,它是一种价值尺度和价值观念,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范围内和特定的人群中,被人们公认是最佳的或者说是与别的原则相比不得不选择它的,并用于评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竞赛规则、利益分配规则等合理与否的价值尺度。

公平往往与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相联系,其内容是由其所处时期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共同决定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甚至阶级性的东西(在阶级社会里)。

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平属于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

什么是效率?从经济学范畴看,效率既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也可指在既定条件下国家从宏观上对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

其理想状况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即要想让资源的使用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人要使自己处境更佳,就以使别人处境更差为前提。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效率属于生产力范畴,它反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且具有一定的合目的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属于市场的微观调控范围。

(二)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1.公平与效率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实现的保障。

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薛为昶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可以相互促进、协调,但也存在着矛盾.对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上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认识,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公平和宏观公平与效率、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与公平都是矛盾统一.必须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规则,健全法制,以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特别是市场分配中的效率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矛盾.
【总页数】3页(P79-81)
【作者】薛为昶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社会科学系,江苏,连云港,222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45.5
【相关文献】
1.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 [J], 马红霞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宏观背景分析 [J], 张艺缤
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 [J], 雷小兆
4.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 [J], 雷小兆
5.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与
公平统一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辩证的有机统一,只有做到"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统一",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J], 曾建平;丁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作者:————————————————————————————————日期:ﻩ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摘要:本文讨论了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对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关系进行分析,最终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及社会主义本质分析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公平;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1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1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公平是一个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的价值评价尺度,它是衡量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规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包括两重含义,即生产领域的公平和分配领域的公平。

生产领域的公平是指人们在生产要素的占有和投入上具有平等的地位,这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分配领域的公平则是指人们投入同等的生产要素,能够取得相应同等的报酬,即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平等合理,个人收入的多少与其投入的多少直接相关,即按劳分配,因此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效率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般是指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即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也可以认为是劳动的绩效。

经济活动是有效率的,体现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反映的是人与物的技术结合和组织形式,呈现的是客观事实而不是人们的主观评价。

效率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影响分配方式,更不影响人们对分配问题作出是否公平、公道的判断,只有通过所有制形式才会对分配方式产生影响。

1.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其矛盾性表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

这种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使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最终形成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

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矛盾与对立。

其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效率的提高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当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物质方面极大化,人民各取所需,社会公平得以实现。

2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2.1 不同制度下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对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

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这种矛盾对立的性质是不同的。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和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之间毫无公平可言。

其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效率与公平处于矛盾和对立之中。

虽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也对其社会分配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那是在私有制基础下所做的调整,尽管劳动者收入的绝对量也有所增长,但却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由私有制所导致的剥削和社会分配上的不公平。

这使得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与对立是二者的主导方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主体平等的经济关系,为公平与效率的相对统一提供了可能性,而改革开放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在客观上具有促进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经济功能。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这种相对统一的关系是主导方面。

在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也不否认其对立的一面,两者之间此消彼长,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不同时期总是其中一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矛盾的一面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但究其本质,从长远利益看,效率是手段,公平是目的,二者相辅相成。

2.2从社会主义本质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来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提高效率的经济范畴,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公平的范畴,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是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

2.2.1 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公平和效率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

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使物质财富极大化,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公平。

另一方面,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保障。

只有财富和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各阶层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有经济的持续高效率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正好经历了这样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初,受文革时期绝对公平观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国民经济水平低,在这种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谈公平毫无意义可言。

但这种公平的分配方式使得社会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人民仍然有极大地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紧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了一个大台阶。

2.2.2 效率是手段,公平是目的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鲜明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可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先解放、发展生产力。

体现在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上,即为了实现公平的目的,必须先提高效率。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什么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内涵,“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即效率的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对社会公平的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来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也就是说,效率是手段,公平才是最终目的。

2.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得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相对统一的关系是矛盾的主导方面”这一结论。

也就是说虽然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体,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不盲目追求效率,也不过分讲究公平,二者相辅相成,在矛盾运动中趋于统一。

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特点。

市场的优势在于其内在的竞争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效率,因此它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所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资源地过分集中,也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从而直接威胁经济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并有悖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不利于公平的实现。

自八十年代末来,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调整,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这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矛盾的一面,这种矛盾在近年的发展中越来越明显。

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同志对于我国现状的一个著名论断。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因此我们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差距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收入差距扩大的客观必然性。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⑴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使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之间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的差距,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收入差距的必然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认识到先富是手段,共富是目的,先富为共富服务,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之路。

因此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提高效率是重中之重。

但是效率并不是越高越好,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方针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先富”。

党的十四大以来,相继提出了兼顾公平和公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党的十七大更是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公平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对效率与公平辩证关系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因国内实际情况而定,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一直在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只有二者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之路才会畅通。

可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在矛盾运动中趋于统一。

总之,社会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坚持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结合及统一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公平与效率在矛盾中统一。

3 总结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效率的提高是实现公平的前提和手段,同时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必要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者此消彼长,最终在共同富裕的理想下,二者在矛盾中趋于统一。

共同富裕是我们的伟大理想,在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我们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认识在不同时期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努力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来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1]余斌,樊志. 从《资本论》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J].晋阳学刊,2006 (6).[2]陈江玲.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价值[J]. 科学社会主义,2005(4). [3] 王凤芹.和谐社会建设中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思考[J]. 热点分析.[4]薛为昶. 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J]. 生产研究,2003 (4).[5] 肖玉明.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其模式选择[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4). [6]余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J].科技创业.[7]王学先.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J]. 求索,2000(1).[8]李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问题[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报学报,2003(4).[9] 石晶莹,房玉华.重新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绥化师专学报,20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