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新机场建设海砂开采工程

合集下载

限制条件下滨海机场陆域形成高效吹填施工工艺

限制条件下滨海机场陆域形成高效吹填施工工艺

限制条件下滨海机场陆域形成高效吹填施工工艺◎ 龙日旺 娄连池 方森淼 赵崇斌 中交华南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摘 要:滨海机场陆域形成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多重复杂的限制条件,比如地质地形限制、工程条件限制以及环境保护限制。

为了消除限制因素,本文结合深圳三跑项目提出了一套高效吹填施工技术,包括施工组织及安排、施工进度计划、船机配置、功效分析和监控量测方案等。

通过实际案例的应用,验证了该技术在滨海机场陆域形成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旨在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确保工程的环境友好性。

关键词:滨海机场;陆域形成;高效吹填施工工艺;限制条件近些年来,随着滨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场建设需求变得日益迫切。

其中,在滨海机场陆域形成过程中,高效吹填施工工艺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进度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诚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地质地形、工程条件以及环境保护等多种限制条件。

那么,如何在这些限制条件下实现高效和安全的吹填施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研究限制条件下滨海机场陆域形成高效吹填施工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案例概况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场地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位于珠江口东岸,已建二跑道以西,沿江高速机场特大桥以东,福永河以南,距离深圳火车站(罗湖)直线距离32.9k m,距离深圳北站直线距离21.9km。

拟建场地与珠江治导线最小距离约100m,距沿江高速最小距离60m,陆域形成面积约235万m2,工程主要包括外海堤、跑道区、滑行道、土面区、水面区、场区围堰、穿越道及绕行滑行道共七大功能分区。

机场跑道按4F级机场跑道设计,建成后可起降A380等各类大型客机。

2.滨海机场陆域形成的限制条件2.1地质地形限制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位于珠江入海口处的伶仃洋口,伶仃洋口是一个喇叭状的河口湾,水下地形由三滩两槽组成,自西向东为西滩、伶仃水道、中滩(拦江沙和矾石浅滩)、矾石水道和东滩。

工程所在水域处规划有矾石水道等通航航道数十条,通航条件极为复杂。

厦门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厦门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厦门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引言二、研究背景三、研究目的四、研究方法五、现状分析1. 厦门现有机场情况2. 厦门市民出行需求3. 厦门市旅游业发展需求4. 厦门市经济发展需求六、新机场选址分析1. 选址标准2. 厦门新机场选址分析七、新机场建设规模1. 新机场建设规模确定原则2. 厦门新机场建设规模分析八、新机场运营模式1. 运营模式选择2. 厦门新机场运营模式分析九、新机场投资和资金筹措1. 新机场建设投资2. 资金筹措方案十、风险评估及对策1. 新机场建设风险2. 新机场运营风险3. 风险对策建议十一、经济效益分析1. 厦门新机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2. 经济效益分析十二、社会效益分析1. 厦门新机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2. 社会效益分析十三、环境影响评价1. 环境影响评估指标2. 环境影响评价十四、政策建议十五、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一、引言随着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厦门现有的高崎国际机场已经难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和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厦门市的空中交通能力,推动市民生活水平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厦门市政府决定建设一座新的现代化机场。

本报告通过对新机场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新机场的选址、规模、运营模式、投资筹措、风险评估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厦门市政府做出建设新机场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厦门市是福建省的重要经济中心和旅游城市,也是一座国际性的港口城市。

近年来,随着厦门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厦门市的空中交通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由于现有的高崎国际机场位于市区中心,机场跑道狭窄、旅客吞吐量有限,引起了市民出行和旅游航班的滞留和延误现象,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质量和旅游业的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厦门市政府决定建设一座新的现代化机场,提升厦门市的空中交通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

该新机场将成为厦门的第二个国际机场,分流高崎国际机场的航班和旅客,提升市民出行和旅游体验,推动厦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工岛机场填海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人工岛机场填海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人工岛机场填海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1 数据与方法1.1 概念框架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对海域及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深远,对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部分自然属性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改变[23].相比于顺岸式海上机场,人工岛机场为离岸式建筑,占用岸线较少,可减少对自然海岸线长度与形态的干扰.但人工岛机场多依托自然海岛进行建设(如厦门大嶝岛机场和香港赤腊角机场),使岛屿陆地化,改变了原有的海底地形地貌.1.1.1 对水动力的影响人工岛建设对水动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减小纳潮量.人工岛建设会造成海湾面积减小,影响海湾纳潮量;②潮流运行不畅.人工岛改变了水域边界轮廓,使局部区域潮流运行不畅.1.1.2 对水质环境的影响人工岛建设对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填海施工期抛石、挖淤泥产生的大量悬浮物、施工船舶作业污水、含油污水的排放,以及陆域、船舶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入海等.此外,人工岛建设也会削弱海水的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1.1.3 对生态的影响人工岛建设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即人工岛永久性占据该区域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二是间接影响,即填海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鱼类和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的直接死亡、免疫力下降,产卵孵化和成活率降低、洄游习性改变、饵料丰度减少、捕食效率降低等.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人工岛机场填海对生态环境各方面影响的概念框架,见图1.图1 人工岛机场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概念框架Fig.1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sland airport construction onecological environment1.2 工程背景某人工岛机场位于我国北部近岸海域.工程距岸3km,海域水深5~8m,填海面积约20km2,预计需填筑土石方3亿m3.工程于2012年开工,预计2020年完成.就规模而言,该人工岛机场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填海土石方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海上人工岛机场项目.1.3 评价方法1.3.1 基本思路本文评价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对工程建设概况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和影响范围;其次,确定评价的时空尺度与评价等级;再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定量评价,并以空间可视化方式进行分析.具体流程见图2.图2 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思路及流程Fig.2 Assessment process of impact of the recla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artificial islandairport on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1.3.2 指标体系罗先香等[25]指出,海洋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因此,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其实质就是通过对海洋非生物和生物因子的影响,进而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海洋非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质量,如海水环境、沉积环境和生物质量,可用“生境质量”表示.海洋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和状态,可用“生态响应”表示.因此,基于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概念框架(图1),将指标体系的准则层设为生境质量和生态响应,其中,生境质量又包括水质环境和沉积环境2个部分.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判定,部分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表1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recla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artificial islandairport on the marine eco-environment(1)富营养化指数富营养化指数由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3种物质的浓度构成,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计算公式如下:式中:E为海水富营养化指数;COD、DIN和DIP分别为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实测浓度(mg/L).当1≤E≤3时,表明海水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当3<E≤9时,表明水体为中度富营养化,而E>9则表明水体已是重度富营养化.(2)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是通过不同重金属的毒性和背景值来评价重金属对生态系统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式中:R i为沉积物中重金属i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n为重金属的种类;T i为重金属i的毒性响应系数;W i为重金属i的污染指数;W si和W0i为重金属i的实测值和背景值,μg/L.本研究中各类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和背景值的取值见表2.(3)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代表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是目前公认的衡量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Shannon-Weaver生物多样性指数(H)对工程海域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式中:H为生物多样性指数;S为获得的样品中生物种类的数量;N i为样品中第i种个体的数量与总个体数量的比值.表2 沉积物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和背景值Table 2 Sediment heavy metal toxicity response factors and background values1.3.3 指标归一化在进行评价之前,首先要对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由于各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因此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和计算.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利用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计算之前,首先对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处理方法是将指标的实际调查数据与基准值进行比较,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 i是指标i的实际调查数据,a i0是指标i的评价基准值;V i是指标i的归一化评分.公式(4)适用于正向指标,即指标的数值越大,生态环境质量越高,如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公式(5)适用于负向指标,即生态环境质量随着指标数值的升高而降低,如富营养化指数和悬浮物浓度.在归一化处理中,本文对指标基准值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原则:①若有国家标准的,则以国家标准为基准值,如富营养化指数和悬浮物;②若无国家标准,则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如潜在生态危害指数;③若①和②都不存在,则以工程建设前的海域调查值为基准值,如浮游动物生物量.各指标基准值及来源见表3.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工程所处区域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水质管理目标应为三类水质,但由于工程周边存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因此,经综合考虑,本次评价以一类水质标准、一类沉积物标准作为部分指标的基准值.表3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基准值Table 3 Baseline values of various indicators for marine eco-environmental impactassessment注:“-”表示无此项.1.3.4 评价模型采用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指数(EI)(以下简称生态指数)来评价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计算公式如下:式中:EI为生态指数,其结果为0~1;W i为指标i的权重值;S ij为第j个监测站点上指标i的归一化评分,n代表指标个数,l代表监测站点的个数.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生态指数划分标准,因此,参考已有研究[25,32]与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将生态指数(EI)划分为3个等级,即(0,0.6]、(0.6,0.75]和(0.75,1],分别代表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较差、一般和较好.在此基础上,采用生态指数的变化量(ΔEI)来衡量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公式如下:式中:ΔEI为人工岛机场建设前、后生态指数的变化量;EI jq为人工岛机场建设前站点j的生态指数;EI jh为建设期站点j的生态指数.参考已有研究[25,32],根据生态指数变化量(ΔEI)的值将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划分为3个级别,即轻微(ΔEI≤0.15)、一般(0.15<ΔEI≤0.3)和严重影响(ΔEI>0.3). 1.4 数据收集与处理本文所用数据为2011~2015年人工岛填海工程所在海域的采样调查数据,调查项目包括水质数据、沉积环境和生物数据.样品的采集和分析过程参考文献[33].在监测站点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为获得机场影响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中的空间插值方法对未监测区域进行分析.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包括反距离权重法(IDW)、克里金插值(OK)和样条函数法(SP)等.为选取符合工程海域数据特点和区域特性的空间插值方法,本文采用交叉验证法对不同插值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即分别采用上述3种方法对2012年调查获得的108组磷酸盐数据进行空间插值,从插值结果中提取验证站点的插值数据,并将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计算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见表4.由表4可知,反距离权重法(IDW)的误差低于克里金(OK)方法和样条函数法(SP),说明反距离权重法更适合于本文研究区域,因此选取反距离权重(IDW)法作为本文空间插值分析的方法.表4 不同插值方法交叉验证结果的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ross-validation results for different interpolation methods2 结果与讨论2.1 评价指标时空分布特征2.1.1 指标年际变化特征2011~2015年工程海域各指标评分见图3,其中生境质量指标评分见图3a,生态响应指标评分见图3b.在生境质量方面,2011~2015年工程海域水质环境指标存在起伏波动,但年际变化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规律;沉积环境质量比较稳定且满足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生态响应指标则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鱼卵和仔鱼密度在2014和2015年的下降幅度尤为显著.2.1.2 空间插值结果与分析根据2011~2015年工程海域调查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方法得到的各指标插值结果见图4.①在富营养化指数方面,工程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其中轻度以上富营养化水体面积占总面积的80%左右,这是由海水中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造成的.富营养化指数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近岸养殖区附近(图4a).②在有机污染方面,海域溶解氧和油类均位于基准值以下,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人工岛机场的西北部海域(图4b).③对于硫化物,整个海域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高值主要分布在人工岛机场工程南部近岸海域附近(图4c).④潜在生态风险总体上较低,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第1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人工岛机场东侧近岸海域(图4d).⑤海域鱼卵仔鱼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人工岛附近及北部海域,近岸相对较低(图4e).⑥浮游动物生物量低值出现在南部近岸区域,高值集中在人工岛北部附近海域(图4g).⑦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低值集中在人工岛北部附近海域,高值集中在人工岛机场所在区域,总体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图4h).图3 2011~2015年评价指标评分Fig.3 Results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from 2011 to 20152.2 生态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由公式6,经计算可得工程海域2011~2015年的生态指数,见图5.由图可知,2011~2013年的生态指数分别为0.84、0.83和0.78,对应的生态环境综合质量为较好.2014和2015年分别为0.66和0.48,对应的生态环境综合质量为一般和较差,可以看到,2014年和2015年工程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图4 2011~2015年评价因子平均值空间插值结果Fig.4 Interpolation results of mean value of evaluation factors from 2011 to 2015采用反距离权重法插值得到的工程海域生态指数空间分布见图6,不同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海域面积比例见表5.由图和表可知,2012年,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的水域面积比例为9%,较2011年略有增加,主要分布在人工岛南部近岸海域;2013年,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的水域面积比例为7%,比2012年略低,但仍高于2011年,主要分布于人工岛机场填海施工区附近海域;2014年,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的海域面积比例为87%,远远高于前3a,且出现了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约占5%,主要分布在人工岛机场东南角附近海域;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海域面积进一步扩大,面积约为15%,分布范围也由机场东北角增至整个机场的东部海域.图5 2011~2015年工程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Fig.5 Comprehensive index of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sea areas from2011 to 2015图6 工程海域生态指数的空间插值结果Fig.6 Spatial interpolation results for the ecological index in the construction sea表5 不同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的海域面积比例(%)Table 5 Proportion of sea area with different quality level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结合评价因子的空间分布,分析认为,2011和2012年工程海域生态质量一般的区域的主要是由富营养化指数较高引起的,这与建设前该海域密集的养殖活动有关.据历史资料显示,2009年以前,工程海域海水养殖开发活动密集,几乎密布于近岸5km海域.养殖方式包括围海养殖、浮筏养殖、底播养殖以及育苗室养殖.其中,底播和浮筏养殖的规模与密度最高.养殖期间的投饵、残饵以及鱼类死亡增加了海水中的营养盐浓度,而湾底较弱的水动力条件又会加剧营养盐积累,从而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2013~2015年,随着工程的开展,养殖活动逐渐退出,此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回升至较好状态,而人工岛施工区附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由较好降至较差,并于2015年进一步扩大.2.3 影响程度时空变化特征由于2011年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尚未大规模开展,因此本文将2011年作为参照年.通过公式7,经计算可得工程海域生态指数变化量(以下简称生态变化量)(ΔEI),见图7.由图可知,2012~2015年的生态变化量分别为0.003、0.05、0.17和0.38,说明2012和2013年海域生态环境未受到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的影响,2014年受到了一般程度的影响,2015年受到了严重程度的影响.综上可知,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呈分段和逐年递增的趋势,2014和2015年的影响较大.图7 2012~2015年生态指数变化Fig.7 Changes of the eco-environmental composite index for 2012~2015 采用反距离权重法插值得到的工程海域生态变化量空间分布见图8.由图可知,2012和2013年工程海域生态变化量均低于0.15,说明未受到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的影响;2014年约有30%的海域受到了影响,其中有6%的区域受到了严重影响,主要位于人工岛东南角海域.2015年,严重影响区域的比例增至54%,其范围也由机场一隅扩大至机场东部海域.这可能是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进一步说明,本文对主要生态指标与悬浮物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图9为2012~2015年研究区悬浮物浓度与底栖动物生物量和鱼卵密度的相关性.由图可知,底栖动物和鱼卵密度与悬浮物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随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呈指数式减少,尤其当悬浮物浓度超过15mg/L时,二者的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图8 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期生态变化量空间分布Fig.8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change during the artificial island airportconstruction图9 研究区悬浮物浓度与生态响应指标的相关性Fig.9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matter and ecological index 此外,本文认为影响程度的变化也与工程海域生物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有关.由指标空间分布可知,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生物量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人工岛北部的海岛附近,该区域紧挨人工岛机场的填海施工区.在2012和2013年,机场填海工程尚未触及到生物分布的高值区,故影响尚不明显.随着填海的推进,工程建设逐渐进入生物分布的密集区,其对生态的影响也逐渐体现出来.2.4 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由于人工岛机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评价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指标体系选择的不确定性.生态环境的变化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尽管本文在选择指标时主要选择与填海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因子,但仍无法排除气候、降雨等因素的干扰,从而使评价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如何更加科学地选择具有代表性、且与生态系统变化相关性较大的特征指标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影响程度分级的不确定性.目前,人工岛机场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影响深度和广度仍未形成共识,特别是影响程度分级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在对影响程度进行分级时主要参考了已有研究和工程海域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差异,虽然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不同,但其结果可反映出填海工程生态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因此,本文分级是较为合理的.但对于其他海域或海洋生态系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2.5 研究区其他用海项目对评价的干扰为分析研究区内其他用海项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遥感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区其他建设项目的用海情况.基于2011和2015年HJ-CCD卫星影像,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了5a间工程海域海岸线变化,技术流程详见文献[34],提取结果见图10.可以看到,除人工岛机场外,海域周边还有3项建设工程,分别为机场北部的B项目、机场东岸的A项目以及机场南部的C项目,其中,除C项目属于桥梁外,其余均以填海方式建设,建设规模见表6.对比这几项工程,可以看出本文研究对象—人工岛机场的建设规模远远超过其他项目,因此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远非其他项目可比.综上所述,可认为工程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工岛机场的填海建设.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人工岛机场填海工程尚未完工,因此本文仅能反映出工程对环境的阶段性影响.至于后续建设的环境影响以及机场运营后的长期影响,将是本文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图10 2011~2015年工程海域面积变化监测结果Fig.10 Coastline change of construction sea area for 2011~2015图中绿色区域为2011年以后建设的工程,表6 工程海域建设项目用海面积与方式Table 6 The scale and sea use mode of all proj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sea area注:某人工岛机场的面积为2011~2015年的填海面积.3 结论3.1 人工岛填海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值为0.38,处于“严重”影响程度,其中2014和2015年的影响尤为明显.3.2 空间上分布上,严重影响区域主要集中于人工岛附近海域,约占研究区的54%.通过历史遥感影像对比,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要由人工岛施工引起.3.3 人工岛填海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底栖生物量和鱼类资源的大量损失,在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案时应对此予以足够重视.。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刘五店码头改建工程使用海域的批复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刘五店码头改建工程使用海域的批复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刘五店码头改建工程使用海域的
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3.10.30
•【字号】厦府〔2023〕186号
•【施行日期】2023.10.30
•【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管理
正文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刘五店码头改建工程使用海域的批复
厦府〔2023〕186号市资源规划局:
你局《关于刘五店码头改建工程使用海域的请示》(厦资源规划〔2023〕274号)收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厦门市海域使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现批复如下:
同意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刘五店码头有限公司使用翔安区刘五店村西侧海域
2.1067公顷(用海范围坐标详见附件1),用于建设刘五店码头改建工程。

项目所在海域等级为三等,项目实施不得改变海域自然属性,不得占用自然岸线。

本项目用海类型为“港口用海”,用海期限至2039年12月1日,其中:浮码头、引桥、接岸平台和码头平台用海面积0.9450公顷,用海方式为“透水构筑物用海”;停泊水域、锚链用海面积1.1617公顷,用海方式为“港池、蓄水”。

二、请严格按有关规定给予办理相关手续,自批复之日起1年内未办理海域使用权登记的,本批复文件自动失效。

三、请你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项目用海监管,严格落实海域使用管理有关规定
和要求。

附件:1.刘五店码头改建工程用海范围坐标表
2.刘五店码头改建工程宗海位置图及宗海界址图
厦门市人民政府
2023年10月30日附件1
刘五店码头改建工程宗海界址点坐标表。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马銮湾新城中心岛马銮湾西路二期工程项目征收土地预公告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马銮湾新城中心岛马銮湾西路二期工程项目征收土地预公告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马銮湾新城中心岛马銮湾西路二期工程项目征收土地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沧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06•【字号】厦海政征〔2022〕34号•【施行日期】2022.06.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马銮湾新城中心岛马銮湾西路二期工程项目征收土地预公告为实施海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厦门市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现发布马銮湾新城中心岛马銮湾西路二期工程项目征收土地预公告:一、征收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字第350200202200125号)等文件,确定项目土地征收范围,具体位置详见附图,以现场放样测量为准。

涉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具体以土地现状调查结果为准)。

二、征收目的本次征收土地用于马銮湾新城中心岛马銮湾西路二期工程项目,为政府组织实施的交通运输用地建设需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三、公告期限自2022年6月7日起十个工作日。

四、土地现状调查本公告发布后,本项目土地征收与补偿工作由东孚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东孚街道办事处将对本项目征收范围内人口、户数和土地位置、权属、地类、面积,以及房屋、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清点、测绘。

同时对本征收项目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届时请被征收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及相关部门予以积极支持配合。

五、禁止事项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在征收范围内实施下列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抢栽、抢种、抢建;改变房屋结构和用途、装修及增加附属设施;房屋产权转移、分割、析产;商事登记、税务登记;迁入户口、分户等。

六、其他事项(一)本公告在征收土地涉及的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范围内予以张贴,涉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及时将本公告内容通知被征地的单位和个人。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批复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批复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控制
性详细规划(修改)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3.12.11
•【字号】
•【施行日期】2023.12.11
•【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修改)的批复
市资源规划局、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指挥部:
你们《关于呈请批准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请示》(厦资源规划〔2023〕497号)收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你们报送的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核定建设项目规划条件的重要依据,请你们严格按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审批工作。

控制性详细规划如需调整应按规定程序报批。

特此批复。

厦门市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11日附件:
厦府〔2023〕236号.
pdf。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港航领域“绿动厦门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港航领域“绿动厦门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港航领域“绿动厦门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1.16•【字号】厦府办〔2023〕68号•【施行日期】2023.1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港航领域“绿动厦门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厦门市港航领域“绿动厦门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1月16日厦门市港航领域“绿动厦门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进一步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港口船舶污染和降低碳排放,促进厦门港航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落实《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深化“电动福建”建设,发挥厦门作为生态省建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各方努力,引导港口和船舶使用清洁、绿色、低碳能源,推进制度性、技术性减排,先行先试打造新能源、清洁港口船舶示范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同时健全完善港口船舶污染物及压载水接收处置能力,推进厦门港航运的绿色转型,更高水平打造“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推动海洋生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基本原则1.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着力解决实现从防治结合到系统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转变,在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实现“船—港—城”一体化协同,打造更加优美的海洋生态环境。

2018年第二季度福建海事局辖区水上水下活动许可项目统计表

2018年第二季度福建海事局辖区水上水下活动许可项目统计表

2017012620190531
51
海西高速公路 网泉厦漳城市 联盟路泉州段 安海湾特大桥 栈桥A4标段
2018.5.202019.2.1
9
新海豚2、新海鲛、新 海鳄、新海龙、新海虎 、新海虎4、海星6697 、海安6799、海安7999
2
厦门港古雷航 道三期工程I
省发改委
标段
厦门港航道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 管理站漳州 局有限公司 分站
2018.4.182018.9.30
3
长鲸6、佳隆2、甬阳浚 2
3
后石电厂煤码 头港池及停泊 水域疏浚工程
49
湄洲湾航道三 期(Ⅱ阶 段)MZW-HD01 标段疏浚工程
福建省湄洲 湾港口管理 局
长江航道局
2014080820171031
4
长鲸6、顺浚30、苏 扬驳006、“卫鑫18 ”
50
海西高速公路 网泉厦漳城市 联盟路泉州段 安海湾特大桥 栈桥A3标段
省发改委
中交泉州高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 速公路有限 局有限公司 公司
2016.10.132018.8.15
8
恒顺达2、恒顺达1、 “远东0022”、“三 航钻1”、“三航拖 906”、“海浚08” 、“瀛海工58”、“ 闽阳12”
16
东碇岛采砂区 海砂开采Ⅲ标 段作业
厦门路桥建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 设集团有限 限公司 公司
2016.12.122019.8.11
4
浚海2、浚海5、浚海 6、万顷沙
42
泉州市丰泽区 蟳埔渔人码头 工程
/
泉州丰泽交 山东港湾建设集团 通建设集团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2017042020181020
1
“宏福达“

我国海砂资源开发现状与管理对策探讨

我国海砂资源开发现状与管理对策探讨

我国海砂资源开发现状与管理对策探讨苏东甫;王桂全【摘要】@@ 我国海砂资源开发情况rn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浅海,岛屿众多,陆架宽广,矿藏资源丰富.根据我国近五十年的海洋调查资料记载,我国的海砂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海岸和近岸海域的海岸海砂,另一类是分布在陆架浅海的浅海海砂.海岸海砂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浅海海砂主要分布在台湾浅滩、琼州海峡东口、珠江口外等.【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0(027)004【总页数】4页(P64-67)【作者】苏东甫;王桂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浅海,岛屿众多,陆架宽广,矿藏资源丰富。

根据我国近五十年的海洋调查资料记载,我国的海砂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海岸和近岸海域的海岸海砂,另一类是分布在陆架浅海的浅海海砂。

海岸海砂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浅海海砂主要分布在台湾浅滩、琼州海峡东口、珠江口外等。

海砂作为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其产值目前仅次于海底石油,已成为第二大海洋矿产开采业。

我国目前已探查出的砂矿矿种有锆石、钛铁矿、独居石、磷钇矿、金红石、磁铁矿、砂锡矿、铬铁矿、铌钽铁矿、砂金和石英砂等,并发现有金刚石和铂矿等。

我国的滨海砂矿的矿种几乎覆盖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各类砂矿,其中以钛铁矿、锆石、独居石、石英砂等规模最大,资源量最丰。

海砂又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态环境要素,它与海水、岩石、生物以及地形、地貌等要素一起构成了海洋生态的平衡。

合理地开发利用海砂能够使其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但盲目地、非科学地海砂开采将对海洋环境、海洋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海洋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处于较长期的动态平衡之中,一旦由于人为的过量开采海砂而改变了自然条件,就会造成环境的破坏,甚至会导致资源的枯竭,乃至影响整个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厦门新机场供油工程设计招标

厦门新机场供油工程设计招标

厦门新机场供油工程设计招标
一、引言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机场供油工程成为了保障航空安全、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近日,厦门新机场供油工程设计招标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该项目的情况。

二、厦门新机场供油工程概况
厦门新机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规划占地面积约46平方公里,设计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

新机场的建设对于提升厦门国际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供油工程主要包括油库、输油管线、加油站等设施的建设。

三、设计招标的重要性
厦门新机场供油工程设计招标是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招标方式选取具有资质和经验的设计单位,有利于确保项目的设计水平和实施效果。

同时,招标过程公开透明,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形象。

四、招标过程与时间安排
据悉,厦门新机场供油工程设计招标分为预审阶段、招标文件领取阶段、投标文件递交阶段和中标通知书发放阶段。

整个招标过程预计在今年内完成。

预审阶段主要对投标单位进行资质审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单位参与后续投标。

五、项目预期效果及意义
厦门新机场供油工程设计招标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航空事业的
发展,提升厦门城市的国际地位。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航空公司、机场运营商、物流企业等提供安全、高效的供油服务,进一步降低航空成本,提高航空服务质量。

六、结束语
厦门新机场供油工程设计招标是关乎国家航空安全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大事。

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研究

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研究

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研究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对FRP筋(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Bar,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海砂混凝土、FRP 筋海砂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成果,简述一种新型FRP筋骨架和新型FRP海砂混凝土组合结构,并对 FRP 筋海砂混凝土结构尚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以便FRP筋海砂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FRP筋;海砂;混凝土;应用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量不断增加,混凝土作为我国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它的用量也持续增加。

目前用于配置混凝土的建筑砂主要取自陆地的河床和山体,长期以来大量开采导致河砂资源日益匮乏,已经给河床及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工程建设发展速度较快的沿海地区,建筑用砂已经出现了严重短缺,河砂的价格不断上涨且供应量不能得到保障。

在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海洋,海砂资源储量大,海运成本低,在沿海地区合理开采应用海砂能降低建筑材料成本、保障建设工期、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为了从根本上避免锈蚀的问题,材料替换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技术途径。

应用FRP与海砂混凝土组合替代钢材和普通混凝土,可从根本上避免锈蚀,还可直接使用未经淡化处理的海砂、海水,节约淡水资源。

1海砂混凝土的研究1.1海砂及海砂混凝土的特点海砂是指出产于海洋和入海口附近的砂,包括滩砂、海底砂和入海口附近的砂:海砂混凝土(SeaSad Concrete)指细骨料全部或部分采用海砂的混凝土。

相比于河砂,海砂的优势突出在以下三方面:(1)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中国海砂资源潜力评价》和《CCOP海砂资源数字编图》项目对我国近海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海砂主要来自于海岸带、大陆架和近岸浅海三个堆积体系,其海砂的估算资源量分别为35.88~53.82亿立方米、66.95~84.27亿立方米、66.95~84.27亿立方米,广东海砂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虎门浅滩一沙仔岛海砂、深圳湾北侧浅滩砂砾、横洲一金星门湾砂砾、台山广海石英砂和湛江乾塘石英砂、粤西冲砂堤海砂,预测海砂总储量超过12.5亿立方米。

翔安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翔安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翔安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翔安机场的建设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厦门的重要支撑设施,翔安机场的建设对于促进厦门地区的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翔安机场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明确该项目的优势和挑战,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对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翔安机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翔安机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翔安机场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三、研究内容1. 综合评价翔安机场项目的现状及潜在需求2. 分析翔安机场建设项目的市场分析及需求前景3. 对翔安机场建设项目的技术条件、运行管理等进行评价和分析4. 对翔安机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5. 对翔安机场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6. 对翔安机场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7. 研究翔安机场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实地调研、文献资料搜集、专家访谈、统计分析等方法,综合利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手段,对翔安机场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五、综合评价翔安机场项目的现状及潜在需求翔安机场项目的建设对于厦门地区的交通发展、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厦门高崎机场虽然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设施和运行条件,但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其他限制因素,已经难以满足当地区域和乡镇人民的通勤出行、旅游出行等需求,特别是对于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交通需求。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搜集,我们发现翔安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不断扩大,特别是翔安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台商台企投资和交流合作日益频繁,需要一个更为便利的航空交通工具,以满足其旅客的迫切需求。

翔安机场项目的建设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特别是对于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客流需求,翔安机场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厦门地区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合作水平。

通过对翔安机场建设项目的市场需求和前景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翔安机场的建设将有效补充厦门高崎机场的运力不足和服务空白,提高对外航空运输服务水平,促进厦门地区的对外经济合作和交流,对于提高厦门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海砂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

广东海砂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海砂资源;开发利用;广东
中图分类号:P7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1)06-0073-04
DOI: 10.3969/j.issn.l 008-9500.2021.06.02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ea Sand Resources in Guangdong
5 000万t,合计24 400万t。理论上,砂缺口为 31 700万t,缺口巨大问。同时,为了促进粤港澳大 湾区的合作发展,广东为香港机场三跑道建设项目定 向供砂。2019年和2020年,香港机场三跑道建设需 要填海用砂量近4 500万t,而珠江口在建的深中跨 江通道项目和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所需填海用砂 量也超过4 500万t。海砂市场价格从2001年6元/ m3涨到2019年每立方米297元/m3,波动巨大。另外, 随着大湾区的不断发展与建设,新的涉海工程项目将 会持续涌现,持续的供需矛盾将导致海砂价格波动的 影响更加严峻。 2.2资源本底有待进一步摸清,开采分布不均且“度” 较难把握
目前,福建、山东等地已陆续建设了海洋资源产
-74 -
第6期
王琼等:广东海砂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
©综合利用
权交易平台,为海洋类资源资产的转让、出租、金融 产品设置等提供合作交流平台。广东虽率先在国内实 行海砂资源市场化出让制度,并于2018年出台了《广 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挂牌出让工作 规范》,但仍未建立专业的省级海洋资源市场化流转 平台。整体来讲,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尚不完善, 资源流转过程规范、法律体系保障、专业平台搭建等 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2.5海砂开采方式粗放,规范化管理模式亟须加强

海南岛西南近海海砂分布特征

海南岛西南近海海砂分布特征

海南岛西南近海海砂分布特征韩孝辉;李亮;王雪木【摘要】随着建筑用砂和填海物料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海砂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海砂开采也不能毫无节制,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前提下适当开采是可行的,为调查海南岛西南近海砂源分布状况,在研究区域进行了海砂资源勘查工作,通过底质取样、地质浅钻和侧扫声呐测量手段,基本摸清了海南岛西南近海海底表层砂源分布特点,根据调查结果,在研究区域划分出2个砂源潜力较大的区域,为该区域进一步详勘和开采海砂奠定了工作基础.%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sand and reclaimed materials for construction ,the market demand for sea sand is increasing ,but the exploitation of sea sand can't be unbridled .It is feasible to exploit it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The sea sand resource is surveyed in the study area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ffshore sand source in southwest Hainan . Through the geological sampling ,the shallow geological drilling and the side-scan sonar measurement method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ffshore undersea surface sand source in southwest Hainan a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two areas with high potential sand sources are subdivided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lays a working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sea sand in this area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7(026)0z2【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底质取样;地质浅钻;侧扫声呐;海砂;海南岛【作者】韩孝辉;李亮;王雪木【作者单位】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 570206;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 570206;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 570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建筑用砂和填海用砂需求旺盛,大江大河砂源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海南岛的江河砂源及其有限,海南岛周边填海造地、海岸带开发等用海活动非常活跃,填海用砂需求量巨大,开发近海砂源是弥补砂源市场短缺和需求是唯一的选择,海南省计划在三亚近海填海建设新机场,新建机场填海造地面积约28 km2,所需填海物料估计约8亿m3,其中需要4亿多立方米的回填砂,除机场建设项目外,在海南岛周边还有很多填海造地工程项目、海岸带开发建设项目,所需填海物料、建筑用砂大多取自近海,可见,摸清近海砂源工作意义重大。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海砂开采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52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海砂开采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52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海砂开采管理的通知正文:----------------------------------------------------------------------------------------------------------------------------------------------------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海砂开采管理的通知(1999年2月23日国土资发52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地质矿产厅(局)、海洋厅(局、办):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矿产资源法》和《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海砂勘查和开采的管理和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现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开采海砂管理,必须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必须符合国家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规划、海洋开发规划的总体原则,应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设施为前提,开采活动必须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未经探明的资源不得随意动用。

二、海洋防护林带、石油及天然气勘查开采区、生物养殖场、军事设施、海岸线附近和其他重要的工程区等区域内不得开采海砂。

禁止开采海砂的具体区域由国土资源部划定并公布。

三、凡申请开采海砂矿产的,应首先由海洋管理部门对所申请的区域是否符合海域使用规划、是否严重影响海洋环境、生态等情况进行论证。

采矿权申请人在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前应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下列资料:1.海域开采的综合调查评价报告。

内容包括:开采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海砂分布情况和成分分析、赋存状态及开采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海岸线变化的影响预测等;2.申请在12海里以内开采的,提交省级及计划单列市海洋主管部门对设立开采项目的意见;申请在12海里以外海域开采海砂的,提交国家海洋局派出机构对设立开采项目的意见。

四、国家海洋局对申请人提交的海域开采调查评价报告进行综合论证,提出论证意见,报国土资源部,并对其中审查合格的项目,按《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颁发海域使用证。

厦门经济特区海洋经济促进规定

厦门经济特区海洋经济促进规定

厦门经济特区海洋经济促进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26•【字号】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5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经济特区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海洋资源正文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5号《厦门经济特区海洋经济促进规定》已于2023年12月26日经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2月26日厦门经济特区海洋经济促进规定(2023年12月26日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打造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遵循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厦门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海洋经济发展遵循陆海统筹、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多元共建的原则。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将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海洋经济发展综合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涉海政策制定、重要规划编制、重点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保护利用等重大事项。

市海洋发展部门负责协调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按照规定编制本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开展海洋经济统计,组织实施运行监测与核算,发布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区海洋经济发展工作,确定主管部门,落实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每年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情况。

市人民政府每年对区人民政府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并依照规定予以考核。

第四条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优化海洋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依托海沧涉海园区、同集涉海园区、翔安涉海园区,拓展环岛、环湾海洋经济发展带,推动涉海园区协同发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化湾区。

第五条支持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完善产业链、创新链,建设国家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心。

向香港大型填海项目出口海砂的实践与分析

向香港大型填海项目出口海砂的实践与分析

向香港大型填海项目出口海砂的实践与分析
朱再召
【期刊名称】《中国港湾建设》
【年(卷),期】2022(42)2
【摘要】为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香港地区陆续推出多个大型填海工程。

香港本地基本没有砂石资源可供开采,所需填海砂石基本由内地提供,海砂是主要填海材料之一。

传统的一般贸易形式出口的天然砂无法满足大型填海工程对海砂供应数量和强度的要求。

文中以香港某大型填海工程出口海砂为例,采用了承包工程贸易方式出口海砂的操作方法,解决了填海工程建设中所面临的填料供应难题,保障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实现了工程项目的降本增效,对香港地区类似大型填海工程项目有着一定的参考与启发作用。

【总页数】4页(P135-138)
【作者】朱再召
【作者单位】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15.2
【相关文献】
1.围海吹填海砂地原土直栽绿化技术
2.中交集团中标香港机场填海拓地项目
3.香港中环填海三期大型沉箱施工技术
4.大型填海项目验收管控措施分析
5.香港地区填海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新机场建设海砂开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厦门2014年11月一工程概况1.1工程地理位置和工程规模厦门新机场建设项目位于大嶝岛东南部,规划总面积31km2,其中填海面积约为26km2,造地工程需要填料砂约2.1亿m3。

本项目海砂资源开采是厦门新机场建设的配套工程之一。

本工程探明的砂源区位于福建省厦门湾口外东南海域,漳州市镇海角东南约30km,大金门岛以南约20km,海域面积约58km2,见图1.1-1。

拟开采区域属于古河口三角洲,根据勘察结果初步估算,海砂总储量约6.8亿m3,砂层厚度在水下30m~40m之间,主要以细沙、中砂为主,覆盖层1m以内的海砂储量为3.31亿m3,可满足厦门新机场用砂需求。

采砂区图1.1-1 工程区位置示意图根据相关规定,取砂区使用期最长3年,结合机场造地工程的吹填用砂计划,分别按近期和远期对取砂区进行分区布置,其中近期(含机场造地一期及部分二期)用砂量约1.8亿m3,远期用砂量约3000万m3,近期吹填工期约24个月,远期吹填工期约6个月。

整个开采区分近期和远期进行分区布置,其中近期用砂区又分2年开采期,第一年A1区块,第二年A2区块,远期用砂区为A3和B区块,各开采分区的面积及储砂量见表1.1-1,取砂区开采分区布置见图1.1-2。

表1.1-1 各开采分区储砂量一览表图1.1-2 海砂分区开采布置示意图1.2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通过方案比选,本工程拟采用万方耙吸船进行采砂施工(全年),5-9月可考虑吸砂王+泥驳作为辅助施工船舶。

根据储砂坑砂质情况,万方级耙吸船一般建议在覆盖层较少、深度40m以上的区域取砂,该区域砂质一般以中细砂为主;吸砂王可在覆盖层较厚、40m以下区域取砂,该区域砂质一般以中粗砂为主。

装舱溢流法是耙吸挖泥船最主要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的具体施工过程是挖泥船进入指定的开挖带内,启动泵机后,根据当时潮位将耙头下放至泥面,把进舱阀打开,将泥浆装入泥舱内;当泥舱装满后仍继续泵吸泥浆进舱,使泥舱上层低浓度的浑水从泥舱上层溢出,在泥舱的装载量达到最大化与环境污染最小化之间,根据不同土质控制最佳溢流时间;然后停泵起耙,把装载的泥砂运到指定的抛泥区抛卸,之后进入下一循环施工,见图1.2-1。

图1.2-1 耙吸船施工流程图吸砂王根据定位系统的显示到达指定地点,放下吸砂管对取砂船进行定位。

吸砂王定位完成以后,启动泥泵机进行取砂施工。

通过取砂管抽到船上的砂,用链斗或皮带机把含泥量达到要求的砂装到自航驳船上,由泥驳运输至储沙坑抛卸,吸砂船则在取砂区继续取砂作业,见图1.2-2。

图1.2-2 吸砂王施工流程图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1海水水质根据海洋三所2012年9月、2013年5月的评价结果:DO在4个航次的6号站表层和春季大潮期19和20站表层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二类标准;COD 在秋季小潮期6号站底层、17号站中层,春季小潮期9号表层,春季大潮期7、13、17、19号站表层和15号中层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二类标准。

部分站位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最高超过第四类,活性磷酸盐最高达到第四类。

各站的pH、重金属、石油类、硫化物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调查海区的海水水质状况一般。

2.2海洋沉积物根据海洋三所2013年5月的评价结果:所有海洋沉积物样品的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铜、铅、锌、镉、铬、汞、砷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

2.3海洋生物质量根据海洋三所2013年5月、2013年9月的评价结果:3号站的菲律宾蛤的镉含量、紫蛤的铅和石油烃含量均超过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符合第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其余各项指标均达标。

鱼类和甲壳类的铜、铅、锌、镉、总汞均符合《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的相应评价标准。

海洋生物质量状况较好。

2.4海洋生态2.4.1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春季表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3.08mg/m3,变化范围介于1.43~3.91mg/m3,底层叶绿素a平均值为1.16mg/m3,变化范围介于0.77~1.87mg/m3。

秋季表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 1.12mg/m3,变化范围介于0.89~1.51mg/m3,底层叶绿素a平均值为0.90mg/m3,变化范围介于0.67~1.12mg/m3。

底层叶绿素a含量较之表层明显下降。

春季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242.1mgC/m2•d,变化范围在170.1~330.9mgC/m2•d。

秋季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144.5mgC/m2•d,变化范围在70.1~213.5mgC/m2•d。

平面分布无明显规律,与叶绿素a的分布趋势存在一定差异。

2.4.1浮游植物两季共记录浮游植物52属122种(类),其中硅藻45属112种(类),为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的构成者,主要优势种类有差异;甲藻4属7种,金藻2属2种,蓝藻1属1种。

秋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为3.80×103cells/L,表层高于底层。

春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为37.25×103cells/L,表层低于底层。

主要优势种在水体表层集中为少数物种,种间个体数量分配并不均匀,在水体底层少,优势种群并不突出。

浮游植物群落生态指数的平面分布表明,种间个体数量分配不匀,优势种群集中为少数高密度种类,多样性指数低,群落结构不稳定。

2.4.2浮游动物两季共记录浮游动物133种及若干类阶段性浮游幼虫及少数鱼卵和仔稚鱼,其中秋季为76种,春季59种。

两季均以桡足类的种类百分比,居首位,水母类次之。

两季生物量和个体密度变动幅度大,平均值分别达744.3mg/m3和164.9ind/m3。

秋季、春季总生物量平均分别为271.0mg/m3和1217.6mg/m3,总个体密度均值各为148.2ind/m3和181.6ind/m3。

秋季总生物量以西南部水域最高,春季高值区出现在东碇岛西北部水域。

秋季总个体密度高值区位于西南部水域,春季在东部最靠外测水域最为密集。

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季节差异较小,其中秋季H’和J′平均分别为3.29和0.73,春季各为3.12和0.70,两季平均值为3.21和0.72。

优势度(Y)达0.02种类有10种,秋季优势度较高的种类是双生水母、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春季则以中华哲水蚤、拟细浅室水母和五角水母占主导地位。

2.4.3潮下带大型底栖生物春、秋两季经初步鉴定共有大型底栖生物202种,其中春季有170种,秋季135种。

两季种类组成中,以环节动物种数所占比例居第一位,占50.6%~57.0%,秋季略高于春季;软体动物种数占11.2%~14.8%,秋季高于春季;甲壳动物占18.5%~27.7%,春季高于秋季;棘皮动物种数占 4.4%~4.7%,秋季略低于春季;其他动物种数占5.2%~5.9%,秋季低于春季。

两季平均密度为486个/m2,秋季平均密度331个/m2,春季640个/m2,春季远高于秋季。

两季平均生物量仅12.86g/m2,春季平均生物量16.46 g/m2,秋季9.25g/m2,春季高于秋季。

春季d值平均5.015,J'值平均0.781,H’值平均3.896,D值平均0.162;秋季d值平均4.406,H’值平均3.877,J'值平均0.829,D值平均0.134。

春季d、H’、D高于秋季,秋季J'高于春季。

与周边海域相比,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物种较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指数H’处于较高水平,平均栖息密度处于较高水平,平均生物量处于较低水平。

因底栖生物主要以一些小个体种群为优势种群,故底栖生物群落具有高密度低生物量的特点。

2.4.4鱼卵和仔稚鱼本海区共出现鱼卵和仔稚鱼40种(含未定种),主要种类是鲾科的鲾鱼卵及小沙丁鱼属的鱼卵和仔稚鱼。

两季鱼卵和仔稚鱼均值分别为379.0ind/100m3和67.1ind/100m3,其中春季较高,分别为698.9ind/100m3和74.7ind/100m3,秋季为59.4ind/100m3和59.0ind/100m3。

秋季鱼卵(2.7~181.8ind/100m3)密集区(>100ind/100m3)位于西南部和东部外侧水域。

春季鱼卵(67.8~2175.3ind/100m3)密集区出现在西南部水域。

仔稚鱼秋季(0~590.9ind/100m3)以西南部水域最为密集。

春季仔稚鱼(2.8~172.6ind/100m3)密集区分布在西南部、西北部和东部水域。

可见仍有一些鱼类在本海区栖居和繁殖,尤其是春季,无论是鱼卵或是仔稚鱼均较丰富。

从两季的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看,大部份种类为浅海小型鱼类。

2.4.5游泳动物两季共获游泳动物85种(春季66种,秋季61种),其中鱼类种数最多,为56种,占65.1%,其次虾类15种,占17.4%。

这些种类隶属于18目45科66属,以鲈形目最多,为22种,占所有游泳生物种类数的25.6%,其次是十足目,为20种,占23.3%。

春季优势种为叫姑鱼、木叶鲽、口虾蛄、焦氏舌鳎、刀额仿对虾、黄鲫、哈氏仿对虾;秋季为红星梭子蟹、龙头鱼、焦氏舌鳎、长蛇鯔、剑尖乌贼、短蛸、黄斑、蓝子鱼。

两季所有游泳生物的幼鱼比例为40.2%,其中鱼类幼鱼比例为32.7%,虾类为2.3%,蟹类为1%,虾蛄类为0.2%,头足类为4.1%。

两季渔获物平均重量为13.454kg/网•时,平均尾数为645ind/网•时。

秋季平均重量为15.837kg/网•时,平均尾数为663ind/网•时。

春季平均重量为11.071kg/网•时,平均尾数为626ind/网•时。

重量相对资源密度以秋季高于春季,两季平均为747.454kg/km2;尾数相对资源密度以秋季高于春季,两季平均为35818ind/km2。

春季重量相对资源密度为615.074kg/km2,尾数相对资源密度为34.778×103ind/km2;秋季重量相对资源密度为879.833kg/km2,尾数相对资源密度为36.847×103ind/km2。

秋季渔获物重量和尾数都大于春季,渔获的游泳生物种类都是近海河口种类,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渔业资源结构以小型种类为主,该海域底栖性种类比较多,低经济价值种类较多。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1 海洋水动力和冲淤环境影响评价3.1.1 海洋水动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数模计算结果表明,潮位基本不受采砂工程的影响,流态变化区域主要位于采砂区及其外缘海域。

流速影响范围西北方向约8km、东南方向约7km、西南方向约7km、东北方向约6km(以流速变化幅度大于0.02m/s计)。

离采砂区边缘8km以外的其他海域的流速基本不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