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Word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选修3细胞工程知识点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选修3细胞工程知识点

细胞工程考点一植物细胞工程1.细胞工程(1)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2)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原理: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3)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过程: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原理:体细胞杂交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过程(4)意义:克服不同种生物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5.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①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作物脱毒技术:选取作物无毒组织(如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的技术。

③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①单倍体育种a.实质: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b.流程:花药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纯合子。

c.优点: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②突变体的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1.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1)条件:离体,一定营养物质,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2)培养基状态:固体培养基(需再分化生根培养基及生芽培养基) (3)体内细胞未表现全能性的原因: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4)光照的应用脱分化阶段不需要给予光照,再分化阶段需要给予光照,以利于叶绿素的形成。

2.杂种植物遗传物质的变化(1)遗传特性: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故杂种植株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性。

动植物细胞实验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总结

动植物细胞实验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总结

动植物细胞实验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总结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动植物细胞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手段,通过对动植物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深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

2019-观察植物细胞知识点归纳-精选word文档 (1页)

2019-观察植物细胞知识点归纳-精选word文档 (1页)

2019-观察植物细胞知识点归纳-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观察植物细胞知识点归纳
1.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
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
2.《观察植物细胞》实验制作的是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4.实验避免出现气泡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
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5.《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使用稀碘液的作用: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看得更清楚。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Word版含解析

4.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实验1.扩散现象: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布朗运动2.渗透现象(1)漏斗实验(2)条件①半透膜:小分子可以通过,大分子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无活性,即无选择透过性,所有小分子可过1)如玻璃纸(赛璐玢),膀胱膜、肠衣、羊皮纹、胶棉薄膜、鸡蛋的卵壳膜等2)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物质分子的直径与半透膜空隙的大小:知识联想:滤膜法微生物计数3)半透膜的面积越大,渗透越快4)实验验证:换成纱布后,漏斗内液面不上升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1)差值越大,吸/失水多且快2)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c=n/V=m/MV),即渗透压3)备注a.如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蔗糖溶液b.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M小)溶液的渗透压大c.∴水可通过半透膜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4)实验验证:a.漏斗内为蔗糖、烧杯内为清水:漏斗液面上升b.漏斗、烧杯为相同浓度的蔗糖:漏斗液面不变c.漏斗内为清水、烧杯内为蔗糖:漏斗液面下降d.漏斗内为蔗糖、烧杯内为清水,平衡后再加入蔗糖酶:漏斗液面先上升;加入酶、以及酶水解蔗糖为葡萄糖后,漏斗内浓度变大,继续上升一段;当葡萄糖透过膜,漏斗内浓度变小,液面下降;最后漏斗内保留酶,保持一定的高度(3)渗透作用①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②从低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从相对含量多的地方向相对含量少的地方③扩散的现象(4)结果①微观: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双向扩散②宏观:水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流动,至动态平衡③平衡后:半透膜两侧存在液面差;两侧溶液浓度不相等,漏斗里的浓度更大;液面差的高低取决于半透膜两侧溶液起始浓度差的大小3.异同(1)运动对象不同:扩散是溶质/物质运动;渗透是水/溶剂运动(2)运动方向不同:扩散是高浓度到低浓度;渗透是低到高(从相对含量高到低)(3)是否需要介质:扩散不需要膜;渗透需要半透膜(4)扩散是溶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动,至动态平衡(5)渗透是特殊扩散:是溶剂从相对含量高到低的运动,即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至动态平衡4.应用:反渗透膜,制纯水,海水淡化二、探究实验1.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结果预测→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2.变量(1)定义:也称因子,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2)分类:①自变量:也称实验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②因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③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描述语:等量且适量的X溶液,生长状况相似的生物,适宜的环境中(包括温度、光照、pH、营养物质等),处理相同时间④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3)实验关键:控制、减少无关变量,以减少误差;单一变量原则,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1)取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结构特殊易对比(2)方法:引流法(吸水纸);高倍镜观察(3)半透膜:细胞膜(4)浓度差:细胞质和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差值越大:渗透速度越快;渗透程度越大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失水皱缩;细胞质量减少,体积变小,浓度增加;失水结束后,无浓度差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吸水膨胀至胀破;细胞质量增加,体积变大,浓度减少;吸水结束后,无浓度差③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动态平衡;正常状态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1)取材:①要求:1)植物(有细胞壁,若用细菌,质壁分离不明显;动物无细胞壁,不能发生)2)成熟(有中央大液泡,原生质层有叶绿体∴不用染色)3)活细胞(活的才会质壁分离)②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紫色,原生质层绿色;若用内表皮或液泡不含色素的细胞,可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红墨水,观察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否进入有色的蔗糖溶液(2)方法:引流法(吸水纸);在低倍镜观察下进行操作(3)试剂: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4)半透膜: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液泡内的细胞液、细胞壁;仅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且有选择透过性;放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证明原生质层有伸缩性,且大于细胞壁;植物个体或器官的变大/变小,证明细胞壁有伸缩性。

新课程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目录Word版

新课程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目录Word版

新课程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目录七年级上探究实验(9)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3、探究人自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6、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7、空气流动对蒸腾作用的影响8、叶片正、背面气孔是否一样多9、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原料吗?七年级上演示实验(4)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2、种子萌发时放出了CO2气体3、萌发的种子吸收氧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七年级上学生实验(8)1、练习使用显微镜2、观察植物细胞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4、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5、观察草履虫6、观察种子的结构7、观察叶片的结构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七年级下探究实验(9)1、晚育的意义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3、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4、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5、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6、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7、测定反应速度8、酸雨对生物的影响9、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七年级下演示实验(2)1、胆汁对食物的消化作用2、模拟膈肌的运动七年级下学生实验(4)1、测量胸围差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4、膝跳反射八年级上演示实验(1)1、发酵现象八年级上学生实验(1)1、饲养和观察蚯蚓八年级上探究实验(6)1、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3、菜青虫的取食行为4、动物的绕道取食5、蚂蚁的通讯6、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下探究实验(4)1、扦插材料的处理2、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3、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4、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七年级生物实验目录(仅供参考)分组实验目录1、认识和练习使用显微镜2、采集和制作植物昆虫标本(兴趣小组)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4、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5、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6、观察人血涂片并分析血常规化验单7、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8、探究骨的成分演示实验目录1、练习测量2、观察小麦花果实3、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4、探究家禽骨的特点5、观察小肠绒毛6、眼球成像原理7、探究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8、探究条件反射的形成9、探究吸入呼出气体成分的不同抚宁县教育局2006.12.25八年级生物实验目录(仅供参考)分组实验目录1、观察种子结构2、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永久切片)3、探究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4、制作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5、彼手制作叶的横切临时装片6、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永久切片7、观察花的基本结构8、探究鼠妇的的生活环境演示实验目录1、探究种子成分2、植物茎的结构和运输功能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4、观察蚯蚓5、探究蚂蚁的行为6、测定小动物的耗氧量7、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8、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放热抚宁县教育局2006.12.25新课程初中生物实验目录七年级上探究实验(9)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3、探究人自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6、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7、空气流动对蒸腾作用的影响8、叶片正、背面气孔是否一样多9、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原料吗?七年级下探究实验(9)1、晚育的意义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3、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4、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5、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6、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7、测定反应速度8、酸雨对生物的影响9、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七年级上演示实验(4)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2、种子萌发时放出了CO2气体3、萌发的种子吸收氧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七年级下演示实验(2)1、胆汁对食物的消化作用2、模拟膈肌的运动七年级上学生实验(8)1、练习使用显微镜2、观察植物细胞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4、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5、观察草履虫6、观察种子的结构7、观察叶片的结构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七年级下学生实验(4)1、测量胸围差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4、膝跳反射八年级上探究实验(6)1、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3、菜青虫的取食行为4、动物的绕道取食5、蚂蚁的通讯6、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下探究实验(4)1、扦插材料的处理2、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3、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4、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八年级上演示实验(1)1、发酵现象八年级上学生实验(1)1、饲养和观察蚯蚓高中生物实验目录必修11.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P7)2.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P18)3.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P26)4.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P40)5.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P47)6.模型构建: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P54)7.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P61)8.课外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P69)9.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的分解(P78)10.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P83)11.探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P91)12.探究: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P97)13.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P104)14.实验: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P110)15.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P115)16.演示实验:渗透作用演示实验(P60)必修21.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P6)2.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P21)3.模型构建: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P23)4.模型构建: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P50)5.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P57)6.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P88)7.调查: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P91)8.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P116)必修31.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P7)2.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P9)3.模型构建: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P26)4.探究:建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P51)5.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P61)6.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P68)7.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P75)8.调查: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P97)9.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P102)10.制作: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P112)11. 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P120)注:必修教材总计实验13个、探究11个、模型建构4个、制作2个、调查3个、资料收集与分析1个选修11.专题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P2)2.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P6)3.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P9)4.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P14)5.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P21)6.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27)7.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P32)8.专题3—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P37)9.专题4—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P42)10.专题4—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P46)11.专题4—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P49)12.专题5—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P54)13.专题5—课题2:PCR技术(P58)14.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P64)15.专题6—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P72)16.专题6—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P77)选修31.模拟制作: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P6)2.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P34)3.实践活动:调查沼气工程的实施情况(P115)注:选修教材合计生物技术实践16个、模拟制作1个、实验1个、实践活动1个。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1.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

不同的特点是:(1)动物细胞有由一对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2)进入分裂期后,中心体周围发出放射状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归纳总结(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无中心粒的倍增完成中心粒的倍增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心粒移到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分割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细胞(2)细胞内核DNA 分子数、染色体数、每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变化曲线(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体细胞核DNA 数为2c ,染色体数为2n)2.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过程:染色体复制(实质是DNA 的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结果: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无丝分裂(1)过程:核延长→⎩⎨⎧核缢裂质缢裂→两个子细胞(2)特点: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1)蛙受精卵发育过程中不能发生DNA 分子的复制() (2)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在末期形成()答案(1)×(2)√(3)×1.分析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有关的细胞器及其作用细胞器作用________ 主要是供能(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移动等)中心体参与____________(动物、低等植物细胞)高尔基体参与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________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提示线粒体纺锤体的形成细胞壁的形成核糖体2.无丝分裂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吗?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吗?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吗?提示无丝分裂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核遗传物质一定平均分配,否则不能保证子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细胞质遗传物质并不平均分配,总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不是。

《植物细胞教案》

《植物细胞教案》

《植物细胞教案》word版第一章: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植物叶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

1.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切片,识别并描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3 教学内容:1.3.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

1.3.2 各结构的功能: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具有流动性,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液泡储存物质。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1.5 教学步骤:1.5.1 展示不同植物叶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

1.5.2 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1.5.3 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切片,识别并描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5.4 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和疑问。

1.5.5 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6 作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各结构的功能。

第二章: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2.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图,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现象。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步骤。

2.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图像,描述并解释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2.3 教学内容:2.3.1 植物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数量的增加。

2.3.2 植物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3.3 细胞分裂的基本步骤:染色体复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分裂等。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5 教学步骤:2.5.1 展示植物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图,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现象。

《植物细胞教案》

《植物细胞教案》

《植物细胞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了解植物细胞的功能;(3)掌握植物细胞实验操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切片,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2)运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培养观察能力;(3)进行植物细胞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学感兴趣的态度;(2)认识到植物细胞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植物细胞的保护。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2. 植物细胞的功能:保护、支持、物质交换、能量转换、遗传等;3. 植物细胞实验:制作植物细胞切片、观察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染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植物细胞切片标本;2. 显微镜;3. 染色剂(如碘液、荧光素等);4. 实验操作工具(如镊子、刀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细胞切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新课;2. 讲解: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引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结构;3. 观察: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切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结构;4. 实验:学生动手进行植物细胞实验,如制作切片、染色等,教师巡回指导;5. 总结: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教师总结植物细胞的特点及重要性;6.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细胞的保护,增强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植物细胞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及观察能力;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植物细胞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策略:1. 直观教学:通过展示植物细胞切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细胞结构;2.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4.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植物细胞教案》word版

《植物细胞教案》word版

《植物细胞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掌握植物细胞的观察和制作方法;(3)能够运用植物细胞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模型,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切片,加深对植物细胞结构的理解;(3)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植物细胞的观察和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1)植物细胞结构的理解和运用;(2)制作植物细胞模型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植物细胞模型、显微镜、植物细胞切片、制作植物细胞模型的材料等。

2. 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思考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细胞的了解。

2. 讲解:(1)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2)讲解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观察:(1)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切片,认识各结构;(2)讨论植物细胞切片中的现象,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

4. 动手制作:(1)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2)指导学生正确制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3)检查学生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植物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动手能力的提升情况以及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等。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植物细胞模型,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植物细胞结构的理解程度。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WORD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WORD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实验教师:单告实验
报实报验告单学班级)(星期月
实验时间年日生姓名
1 / 5
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单
实 验 报 告 告 报 验 实 单
) (星期日 月 年 实验时间 姓 生
学名 班级
观察叶片的
结构 实验内容
2 / 5
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报验实单告单实验报告
通过亲历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目的尝试根据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

3 / 5
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验实报单告单验实报告
4 / 5
含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实验教师:
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日期:同组人:日月
【实验目的】
运用观察、解剖的方法,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

学会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5 / 5。

(完整word版)《植物学》1、2、章练习(一)

(完整word版)《植物学》1、2、章练习(一)

植物学》练习(一)-—植物细胞;植物组织(一)填空题1.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取决于细胞的遗传性,在生理上所担负的功能以及对环境的适应,且伴随着细胞的长大和分化,常相应地发生改变。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区别的主要结构特征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大液泡和质体。

3.细胞的大小常以细胞的直径来表示,一般细胞大小在10-100um之间。

细胞体积都很小,而表面积却大,这就有利于物质交换。

4.原生质体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者的总称,是由原生质特化来的。

5.质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6.绿色真核细胞具两层膜的细胞器有质体、线粒体、细胞核等,单层膜的有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微体、液泡等。

还有核糖体和微管等是无膜的。

7.植物细胞器中,跟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有关的是质体,跟呼吸作用有关的是线粒体,跟光呼吸作用有关的是过氧化物酶体,跟脂肪分解有关的是乙醛酸循环体等,跟蛋白质合成有关的有粗糙型内质网和核糖体等,跟细胞物质的运输有关的有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跟细胞消化作用有关的有溶酶体和液泡等.在细胞中起支架作用的是细胞骨架系统,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8.未成熟的质体称为前质体,成熟后,根据颜色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呈红、黄色的质体是因为含有类胡萝卜素,其主要功能是赋予花果以鲜艳的颜色,而无色的质体不含任何色素,包括造粉体、造油体、造蛋白体。

9、细胞的繁殖主要是以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细胞的生长表现在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分化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化。

10、细胞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等一系列变化,消耗能量少,分裂速度快.但其遗传物质没有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所以子细胞的遗传性可能不稳定。

11、内质网由于在其上有无核糖体而分为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二类。

12、花瓣的颜色常因细胞液pH值的变化而呈现出红色、紫色或蓝色,这是细胞内有花青素的缘故,成熟番茄和红辣椒的红色是细胞内有有色体的缘故,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色素,后者为细胞器。

《植物细胞教案》

《植物细胞教案》

《植物细胞教案》word版第一章: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1 细胞壁:介绍细胞壁的位置、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细胞壁方面的区别。

1.2 细胞膜:讲解细胞膜的位置、组成和功能,强调细胞膜在物质进出细胞过程中的作用。

1.3 细胞质:介绍细胞质的组成、特性,引导学生理解细胞质在细胞活动中的重要性。

1.4 细胞核:讲解细胞核的位置、组成和功能,使学生掌握细胞核在遗传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章: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2.1 质壁分离:讲解质壁分离的原因、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在渗透作用中的表现。

2.2 质壁复原:介绍质壁复原的原理、过程,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在渗透作用后的恢复过程。

2.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植物细胞的分裂3.1 有丝分裂:讲解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分裂的基本方式。

3.2 无丝分裂:介绍无丝分裂的概念、特点,让学生了解除有丝分裂外,植物细胞还有无丝分裂这种方式。

3.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植物细胞分裂的实验观察,增强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第四章: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4.1 细胞生长:讲解细胞生长的过程、影响因素,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生长的重要性。

4.2 细胞分化:介绍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发育中的作用。

4.3 实例分析:分析植物细胞生长与分化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等。

第五章:植物细胞的代谢5.1 光合作用: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意义,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重要过程。

5.2 呼吸作用:介绍呼吸作用的过程、意义,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

5.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六章:植物细胞的信号传递6.1 信号分子:介绍植物细胞信号传递的基本原理,讲解信号分子的种类、作用。

动植物细胞比较实验报告

动植物细胞比较实验报告

动植物细胞比较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探究它们的结构与功能的异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细胞的特点。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片、染色剂、动植物细胞样本。

实验步骤:
1. 取得动植物细胞样本,并在玻片上涂抹薄片。

2. 在动植物细胞样本上加入染色剂,以增强细胞结构的清晰度。

3. 将玻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从实验中观察到,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动物细胞较为圆滑,细胞膜完整,内含有明显的细胞质和核糖体;而植物细胞则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中央液泡。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清晰地发现了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动物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质中的器官完成代谢活动,而植物细胞依靠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生物种类的适应环境的特点,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验意义:
本实验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拓宽了我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认识,为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同时也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对生物细胞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

观察植物细胞结构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结构一、实验目的: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练习生物绘图方法,练习使用显微镜。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基本结构,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等质体以及液泡和细胞壁等结构。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的体积大小,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其他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

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核糖体以及微管、微丝等结构只能在电镜下才能看清。

本实验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游离细胞,用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并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参考发下来的word四、方法与步骤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步骤:⑴、清洁载玻片:用干净的纱布清洁载玻片;⑵、用滴管吸取清水,滴一滴在载玻片的中央;⑶、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划一个“井”,用镊子撕取一小块表皮(大小0.5cm左右),放在水滴的中央并用镊子展平;⑷、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接触水滴,倾斜慢慢盖在标本上;⑸、染色: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重复1-2次。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⑴、取镜和安放①、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安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左右处)。

⑵、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⑶、观察玻片标本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玻片标本从压片夹的后方插入后,再向前推移,使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教育学习文章】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教育学习文章】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教学目标①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②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尝试改革实验,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胆大心细”是成就一切实验的素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尊重事实是生物绘图的前提)。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3H铅笔,绘图纸,尺;兴趣强烈的几个学生提前跟随老师学做临时装片。

教师:洋葱鳞片叶,番茄(或西瓜等成熟果实)的果肉,新鲜的黄瓜,清水,碘酒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5%),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透明的细胞立体模型,植物细胞挂图,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若条件许可),提前制备上述几种材料的装片,摆放多台示范镜,叶片的永久横切片、人的血液涂片、单层扁平上皮装片各10片。

课前培训几个学生。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前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跃跃欲试探究它们的结构组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气氛活泼。

巡视、查询学生们所做的课前准备,适当地交流。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动手使用显微镜,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作准备。

检测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纠错、表扬。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辨析、思考得出结论: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从而进一步明确要先制成玻片标本方可观察。

策略①:观察、识别策略②:四人一组为单位识别导言: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使用它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可是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内部结构吗?策略①: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的玻片标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目标:
1.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番茄果肉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认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2.练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3.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简图。

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叶,成熟的番茄,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滴管,吸水纸,碘液,生理盐水,解剖针。

(见图)
过程:
两人一组,分别进行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番茄果肉细胞装片番茄果肉细胞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交换观察。

一、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4.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

5.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的边缘,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

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6.把制好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

转动粗准焦螺旋,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细胞为止。

7.从显微镜上取出玻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

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去原来留在载玻片上的清水,好让碘液渗入到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

再次把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二、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用解剖针挑取少许番茄的果肉。

制成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看清楚番茄果肉细胞的结构。

三、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1.用凉开水把口漱净。

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附着了一些碎
屑。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

3.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

4.把口腔上皮细胞制成涂片,用碘液染色,然后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画图
1.把铅笔(一般用3H的)削尖,先在纸上轻轻画出细胞的轮廓,然后再画出清晰的细胞结构图。

2.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部分,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

细胞核的细点要点得密一些(见图)。

3.在画好的细胞的右侧,用尺从细胞的各部分引出水平的指示线,再注明名称。

4.依照观察到的细胞原样,画出2~3个洋葱表皮细胞或番茄肉细胞或者人口腔上皮细胞。

把其中的1个细胞的各部分结构画完全,并注明名称。

讨论
1.洋葱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征?
2.为什么要用盖玻片盖着标本,才能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3.观察细胞时,在盖玻片下滴加碘液有什么作用?
反思:细胞结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一直都是学习的难点。

课本中细胞结构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细胞结构的观察基础上的。

课本中学习动植物细胞是先进行观察后再学习相应的细胞结构和功能,而我是将结构的讲解放在了前面,避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中如何正确操作上面,而忽略了活动的真正目的。

如:在观察动物细胞活动之前,给学生展示结构模式图,并通过此图来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各个结构的功能,强调模式图的特点,让学生明白细胞是一个立体的结构而不是我们在课本和显微镜下的平面结构。

这样学生即便在活动里看到模糊的人口腔上皮细胞,都能明白细胞结构的大概位置,不但加深之前讲解的结构位置,同时也减去教师在活动中烦琐的指导和讲解。

观察植物细胞前,重点强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时这些结构在观察时出现的问题: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与细胞膜是紧贴在一起的,所以观察活动的结构是仅仅能看清楚细胞壁,不能因为仅仅观察到细胞壁而忽视了细胞
膜的存在,另外液泡和叶绿体也是在观察中看不清楚的,一定要给学生讲解清楚这两个结构的存在,为学生在与动物细胞结构比较学习中加深印象。

在观察细胞活动中,都有一个任务就是观察一至两个细胞并绘制出来,这个要求对于一个初次系统接触生物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而错误的理解会导致学生以后在识图上产生障碍并影响对细胞结构的掌握。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实的细胞多少存在着教学的难点,动物细胞在观察中是比较小的,特别是活动中取材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其个体较小需要使用高倍物镜才能看到比较清晰的个体,此外整个细胞没有被染色,需要使用遮光器才能看清楚细胞结构,这对使用显微镜不足三次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最基本的操作都不熟练,马上就进入更复杂并细致的操作,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观察到的三个基本结构的界限是非常不清楚的,细胞本身是一个立体结构而观察到的细胞是一个平面的结构,细胞周围会出现一全透明的轮廓,所以学生往往会因为分不清楚轮廓和细胞膜而根据观察到的图象画出两个外圈,这样很容易把其当成细胞壁来标识;对于细胞质的理解和观察同时也是很难到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