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检查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乳腺癌的B超影像学探讨

乳腺癌的B超影像学探讨

乳腺癌的B超影像学探讨摘要:目的:评价b超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我院检查的60例患者与门诊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b超检测结果,并分析二维声超下乳腺癌肿块的特征。

结果:60例乳腺癌肿块中有3例误诊,1例不能确定;乳腺癌肿块血流检测信号、血流频谱与正常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b超通过二维声像特征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能为乳腺癌肿瘤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探讨【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59-02乳腺疾病是困扰女性的疾病之一,尤其是乳腺癌的发生会严重危害到女性的健康甚至是生命,早期诊断对于乳腺癌的预防和预后均有良好的效果,现针对b超检测乳腺癌的价值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 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入院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门诊体检中发现的乳腺病变,其余30例分别以乳腺肿块前来就诊。

抽取门诊年体检的60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参照。

所以样本均为女性,年龄为15~65岁。

乳腺癌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方法:本次实验采用acusonx300彩色超声波诊断仪,探头频率为6~12mhz。

检查在患者月经结束3~7天内进行,已经绝经的妇女可以随时进行。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双手抱头,充分暴露双侧乳腺、腋下等区域,尽量满足仪器检测的预设条件。

探头循以乳头为中心逐渐向外呈发射状扫查,也可在乳腺区做顺时针/逆时针的横切、纵切、斜切等连性扫查。

详细记录乳腺各层次组织结构的内部回声、局部肿块的位置、大小、边界、后方回声等,并观察两侧腋窝淋巴结的状况与乳腺内部血流状态。

一旦发现可以病灶需要在两个以上的垂直且面上予以确认。

1.3血流划分标准:alder半定量血流分级法。

0级,无血流;ⅰ级,血流呈点状或短棒状者归;ⅱ级,一个断面上存在长度小于病灶直径1/2的1条至2条血管;ⅲ级,一个断面出现3条以上血管或弥漫性网状血流的存在。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比较乳腺癌是女性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常规的乳腺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已成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本文将从病例分析和理论分析两个方面,阐述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一、病例分析1、超声弹性成像对于Birads 4类结果的判断优于常规超声乳腺B超的换能器通常设置为3.5/7.5MHz,常规乳腺超声可以检出大部分的结节,但对于良恶性性的判断有一定的盲区。

而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通过测量组织硬度的变化来判断细胞生理活动及病变性质的方法。

研究表明,超声弹性成像能够对组织属性和结构的改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对Birads 4类结果的诊断准确性优于常规超声。

例如,一位47岁女性患者,常规超声检查显示右乳区7点位似乎有微小低回声小结节,大小约3×2mm,形态规则,边缘清晰,BI-RADS 4类;而超声弹性成像显示该结节硬度与周围腺体组织相比硬度明显增加,提示为恶性。

随后,病理学结果证实该患者患有浸润性乳腺癌。

因此,在判断Birads 4类结果时,超声弹性成像比常规超声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帮助确定乳腺癌的边界和范围乳腺癌的范围和边界是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

常规超声仅能判断肿块的位置和大小,而不能准确判断肿瘤边缘的范围,给后期治疗带来诸多不便。

超声弹性成像通过测量软组织的弹性模量来评估组织硬度和变形膨胀情况,显示组织活体模拟图像,从而可以帮助确定乳腺癌的边界和范围。

例如,一位35岁女性患者,超声弹性成像显示左侧上内象限腺体局限性硬结,硬度明显增加,边缘清晰,结节周围腺体组织中存在小的异常弹性区域,推测存在局限性转移。

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该患者患有浸润性导管癌,治疗方案中在手术前放化疗方式采用与超声弹性成像显示改变区域相关区域进行放疗,手术时可在组织创缘外行扩大切除,预防误切。

b超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b超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最新资料推荐------------------------------------------------------b超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B 超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本地区妇女健康检查。

方法对来我院超声健康检查者 38311 例,诊断为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部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结果本组 38311 例经 B 超初步定性诊断为乳腺占位性病的2829 例,其中超声诊断为恶性 39 例,经病理学证实恶性 30 例,误诊 9 例;考虑良性 2790 例,其中 75 例经病理学证实, 4 例 B 超考虑良性病变的患者经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余 2715 例随访观察,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 88. 6%。

结论 B 超具有诊断率高、无创、方便等优点,是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工具。

【关键词】 B 超;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 doi : 10. 3969/j. issn. 1004-7484( s) . 2019. 11. 8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 -11-6804-01 乳腺 B 超在乳腺常规检查中应用日益广泛,可以观察定期复查的乳腺形态与变化,定位高危病变部位,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外科手术取活检方式。

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 B 超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好的优越性,可提高确诊率。

笔者对 38311 例乳腺健康检查者应用 B 超诊断,并用病理组1 / 4织学诊断作为对照,确定 B 超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组数据来源于 2019 年 3 月――2019 年 6 月来我院健康检查者 38311 例,均为女性,年龄为 18-75 岁,平均年龄 43. 3 岁。

行超声健康检查,诊断为乳腺疾病 2829 例,其中恶性占位性病变的 30 例,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考虑乳腺增生 2079 例, 35 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余 2044 例随访观察;考虑乳腺纤维腺瘤 750 例,其中 40 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4 例 B 超考虑良性病变的患者经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余 710例随访观察。

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评价

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评价

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评价乳腺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乳腺癌诊断主要依赖于体检及钼靶X线摄影检查,具有较大的误检率和漏诊率。

而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因其无创、无放射性、准确性高、便捷等优点,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优点与缺点。

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主要采用B超,包括常规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

常规B超主要通过对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缘、回声、内部结构等指标进行评估,结合病史等因素,进行初步的诊断。

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则可以检测到肿瘤的血流情况,进一步提高对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诊断率。

相比传统检查方法,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具有如下优点:1.无创、无痛: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法,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任何损伤和不适感。

2.准确性高:超声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肿瘤的形态和内部结构,结合多普勒血流图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恶性肿瘤。

3.方便快捷:超声检查时间短,操作方便,可以在门诊或诊室进行,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场地。

4.重复性好:患者如果需要多次超声检查,不会增加其对身体的伤害及不适感,超声检查的重复性好。

1.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超声诊断需要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没有良好的操作技术,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2.某些病变难以判断:有些乳腺恶性肿瘤可能伴随着不典型的形态和表现,可能难以被准确地检测出来。

3.对特殊人群的限制:超声检查对部分人群存在一定的限制,例如身体肥胖或乳房病变严重等。

总的来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无创、非放射性的检查手段,具有准确性高、方便快捷的优点,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仍需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标准,完善检查方法,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并且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结合使用,以确保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诊断。

乳腺B超与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乳腺B超与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 7 6 / 8 2)( P < O . O1 ). Co n c l u s i o n: T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u h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i s h i g h e r t h a n ma mmo g r a p h y f o r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f u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7 9 . 2 7 % ( 6 5 / 8 2) a n d 8 1 . 7 1 % ( 6 7 / 8 2) ,a n d t h e r e w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 P> 0 . 0 5). Wh e n ma mmo g r a p h y w a s c o mb i n e d w i t h u h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r a i s e d ma r k e d l y t o 9 2 . 6 8 %
p a t h o l o g i c d i a g no s i s we r e r e t r o s p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Re s ul t :T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y a n d ma mmo g r a ph y we r e

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8-09-04T13:07:08.7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王菊娣赵桂喜[导读] 目的探讨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王菊娣赵桂喜溧阳市社渚镇中心卫生院超声科江苏溧阳 213341【摘要】目的探讨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均接受高频B超检查的5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高频B超检查结果与“金标准”作对照,以评价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高频B超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无差异性,P>0.05;恶性肿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良性肿瘤血流性质指标包括Vmax、Vmin及RI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P<0.05;良性肿瘤0-Ⅰ级占比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P<0.05。

结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应用高频B超检查的价值显著。

【关键词】高频B超;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临床价值乳腺癌即在乳腺上皮组织发生的肿瘤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随着社会与临床对乳腺癌疾病的越来越关注,以及乳腺癌筛查工作逐步广泛开展、乳腺癌综合治疗开展等影响下,乳腺保健受越来越广泛关注。

临床结合乳腺癌疾病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因此需加强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1]。

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中挑选5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均知情同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5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女性,年龄最小23岁,年龄最大79岁,平均年龄为(46.50±5.55)岁;经手术后病检结果证实,良性肿瘤有45例(包括乳腺纤维瘤25例,乳腺炎性病灶20例;),恶性肿瘤有5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例,小叶癌2例,导管内癌1例;);肿块直径最小为1.10cm,肿块直径最大为2.50cm,平均肿块直径为(1.75±0.52)cm。

乳腺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乳腺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吉林医学 2 1 0 2年 6月 第 3 3卷 第 l 6期

37 ・ 43
乳 腺 癌 的高 频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诊 断价 值
廖高庆 , 马明霞 [ 摘 ( 广东省连州市人 民医院, 广东 连州 530 ) 144
要] 目的 : 探讨高频彩 色多普勒超 声在乳腺 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 6 例经病理证 实的乳腺癌 患者的超声 检查资 对 2
(7 6 % ) 形态规则 8个 (2 3 % ) 边界 呈锯齿状或蟹 足状 8 .9 , 1. 1 ;
性肿瘤分泌肿瘤生长因子, 刺激肿块及邻近组织产生大量新
生毛细血管有关 。本组 乳腺 癌肿块检 出丰 富血 流 4 8个 (Ⅱ 一 Ⅲ级 ) 7 .5 。频 谱 P V:4—3 m s P 07 占 38% S 1 0 c / ,d:. 5—0 9 。 . 3 雷成 功等报道 8 %乳腺癌 肿块 检出丰 富血流 , 8 ] 本组 丰富血 流检 出率 略低于文献报道 。
则, 周边呈 锯齿状或蟹足状 , 无明显包膜 , 限不清 , 横 比大 界 纵 于 1 内部 多呈 实性 低 回声 , 数呈 等 回声 或强 回声 , 布 不 , 少 分
均, 可见沙 砾样钙化 , 方回声衰减 。肿块 内散在或簇 状分 布 后
的沙砾样钙化是乳腺癌 的特 征性表现 。沙砾 样钙化属 于营养 不 良性钙化 , 是恶性 肿瘤 影 响局部钙 磷代 谢而形 成 。高频 超 声 可清 晰显示 钙化灶 的数 目、 态、 小 , 形 大 提高微 钙化 的检 出 率 。刘 艳萍等报道乳腺癌肿块 内钙化 率为 6 . 7 - , 14 % 3 温晟姝 】 等报 道乳腺癌肿块 内钙化率 为 8 .5 4, 7 9 %- 本组乳腺癌肿块 内 J 钙 化率为 5 .5 , 于文献报道。肿块后方衰减在乳腺 癌诊 38% 低 断上具有 重要意义 , 由于肿瘤间质 中胶原纤 维成分增 多 , 列 排 紊乱使得肿块 后方 出现 回声衰减 。本 组乳腺癌肿 块后方 回声

B超与钼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对比

B超与钼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对比

2 结 果
收治 的 6 0例 乳腺癌 患者 ,入选 标准 :经手术治 疗并 经病 理细胞学检查 证实为乳腺癌 ;患者 知情 同意 ;女性患者 ;
单 发 肿 瘤 ; 临床 主 要 表 现 为 乳 腺 肿 块 、乳 头 溢 液 、乳 房 疼
2 . 1 B 超及钼靶 征象
B超 诊断 患者可见 肿块边 缘呈 明
中国 乡村 医药 杂志

医学影像 ・
B超与钼靶对 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对 比
孙 龙 邱 勤
探讨对 比 B超及 钼靶对 乳腺疾 病的诊 断价值 。方法 选择本 院 2 0 1 0年 2月至 2 0 1 2年 1 2月 收治 B超 影像学 主要
【 摘 要】 目的
的6 0例 乳腺癌 患者( 浸润性导 管癌 4 0例 , 髓 样癌 8例 ,其他 1 2例 ) ,均采用 B超及钼 靶诊 断。结果
意义 。
胖 、乳腺射 线照射 过多的人群 ,罹患乳腺 癌 的风 险也会增 加[ 1 1 。钼靶 X线摄影是乳腺临床检查 中的一种常见手段 ,而
B超 的 应 用 显 著 提 高 了 乳 腺 癌 诊 断 的 准 确 性 _ 2 】 。本 文 探 讨
了 B超 与钼靶对 乳腺癌 的诊 断价值 。 1 临床资料 1 . 1 研 究对象 选择本 院 2 0 1 0年 2月至 2 0 1 2年 1 2月
线 阵 探 头 。常 规 方 法 充分 暴 露 双 侧 乳 腺 ,超 声 详 细 观 察 乳
腺的边缘 、密度 、大小 、形态 、内部钙化等 ,然后用彩色及
作者单位 : 3 1 5 1 9 2 宁渡 市鄞 州第二 医 院 B超科
通信作 者 : 邱 勤 ,E ma i l : y u n h e z h o u b o @1 6 3 . t o m

B超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B超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志, 2 0 1 1 , 2 1 ( 8 ): 4 8 4 .
[ 3 ] 栾 中华 , 李秀娟. 胃腺 癌 伴 非 典 型 类 癌 合 并 间质 瘤 、 胆 管 错 构 瘤
的 临床 病 理 观 察 f J 1 . 实用癌症杂志 , 2 0 1 3 , 2 8 ( 1 ) : 5 8 .
网膜有 无转 移结 节 _ 8 _ 当肿 瘤较 大且无 远处 转移 时 行根 治 性 胃大 部切 除 均可 获 满 意效 果 对 有 肝 转
[ J ] . 江西医药 , 2 0 1 0, 4 5 ( 6 ) : 5 3 6 .
f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5 — 0 9 1

检 测 与诊 断 ・
B超在乳腺肿瘤诊 断中的价值探讨
王 菊云
( 江 西 省 抚州 市第 五 医 院 , 抚州 3 4 4 0 0 0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B超 在 乳腺 肿 瘤 疾 病 诊 断 中的 价 值 。 方法 以 2 0 0 9年 1 月一 2 0 1 2年 1月 我 院收 治 的 6 0例 乳腺 肿 瘤 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 . 均 采 用 B超 检 查 , 然 后 将 结 果 与 手 术 或病 理 对 照 , 以评 价 B超 诊 断 乳 腺 肿 瘤 中 的作 用 。结 果 6 o例 经 B超 检查诊断为乳腺癌 2 3例 , 良性肿 块 3 7例 。2 3例 乳腺 癌 中 , 经 病 理证 实 为 2 1例 , 误 诊 为 2例 , 误诊率 为 7 . 6 9 %, 确诊率为 9 2 .
参 考 文 献
[ 7 ] Ha b i b u r R e h ma n .C a r c i n o i d s y n d r o me [ J ] . C MA J , 2 0 0 9 , 1 8 0 ( 1 3 ):

乳腺癌丧劳鉴定标准

乳腺癌丧劳鉴定标准

乳腺癌丧劳鉴定标准
乳腺癌是一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诊断该疾病的一个关键
步骤就是丧劳鉴定。

那么,何为乳腺癌丧劳鉴定标准?下面我们从几
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乳腺癌丧劳鉴定的必要步骤,一般包括X线、B超、磁共振等方法。

其中,X线检查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在哪里,病变情况等。

B超检查则可以帮助鉴别囊性和实性肿块,并有助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

磁共振则可以显示更为细致的影像,有
助于更准确地确认肿瘤位置和病变情况。

二、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通常是通过肿瘤活检、手术切除等方法获取组织样本,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乳腺癌。

其中,肿瘤活检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可以通过核苷酸检测、细胞培养等方法确定该样
本细胞是否存在恶性变化。

三、临床症状
除了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以外,临床症状也是判断乳腺癌的重要
依据。

乳腺癌通常会引起乳房肿块、皮肤变红等症状,同时也可能出
现乳头出血、腋下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腺体检查时,可以通过触诊等方法来发现这些症状,进而进行补充 and 辅助检查。

总之,乳腺癌丧劳鉴定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和
临床症状三个方面。

在医生进行丧劳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
的信息,从而得到一个准确的判断结果。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预防
和治疗措施,提高对乳腺癌的认识和关注度,努力预防和降低其发病率。

乳腺X线及B超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乳腺X线及B超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乳腺X线及B超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摘要】目的:对乳腺X线及B超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比较。

方法:选取我县2009年至2016年农村妇女乳腺癌及宫颈癌检查项目中筛查出的108例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乳腺X线、B超的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

结果:乳腺X线检测BI-RADS分级2级例数多于B 超检测、3级例数少于B 超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种检测方式BI-RADS分级4级、5级以上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X线检查及B超诊断乳腺癌均有着突出的临床价值,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乳腺癌筛查的最佳模式。

【关键词】乳腺钼靶X线;B超;乳腺癌;临床价值乳腺癌为临床较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受到本病的困扰,为确保治疗效果,早期的及时诊断是关键[1]。

基于此,我国自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其中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以下简称“两癌”项目)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我县2009年为江苏省首批“两癌”项目试点县,2012年升格为国家级试点县,先后对181000余名35-64周岁农村女性进行了乳腺癌检查。

自2009年起,国家对筛查模式经过几轮修改,如今对受检者100%进行手部触诊、100%进行B超检查、可疑者进行乳腺X线检查的模式本人认为是最佳筛查组合模式。

本研究以我县2009年1月-2016年5月检查的108例乳腺癌患者为对象,分析探讨了乳腺X线及B超的临床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县2009年1月-2016年5月“两癌”筛查发现的108例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部分患者出现乳头溢液、肿块等症状,均为单侧乳腺癌。

年龄35-64周岁,平均年龄(42.1±9.76)岁,浸润性导管癌80例、浸润性小叶癌10例、黏液性腺癌8例、导管内癌5例、其他5例。

超声综合评分法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超声综合评分法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超声综合评分法诊断乳腺癌的价值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在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城市中的发病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农村为第五位。

乳腺癌已经成为妇女健康的最大威胁,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期。

超声检查是乳腺检查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乳腺癌的诊断中运用较为广泛。

笔者就本科采用超声综合评分法诊断乳腺癌的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4例入组病例均来源于本院20XX年12月~20XX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21~73岁,平均(44.37±2.78)岁。

其中,恶性肿块乳腺癌患者36例,良性肿块48例(乳腺纤维瘤25例,增生肿块1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炎性肿块2例)。

见表1。

1.2 仪器设备仪器使用HP Image point及百胜AU4 超声仪,探头频率7.5~10 MHz,随机配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全自动电脑频谱分析软件。

1.3 检查方法做好检查前准备后开始检查,将探头长轴垂直乳腺导管方向,从乳腺与周围脂肪分界的边缘开始,延续至乳头,呈放射状从1点~12点顺或逆时针方向连续转动检查整个乳房,注意乳腺边缘和乳腺中央区,再转动探头辅以平行于乳腺导管的扫查。

发现结节时详细记录结节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边界、后方回声、内部回声、侧方声影、内部钙化、结节内部血流,并给予评分。

1.4 评价指标1.4.1 评分标准形态:规则为1分,不规则为2分;边界:清晰为1分,不清晰为2分;后方回声:增强为1分,无变化为2分,衰减为3分;内部回声:高回声为1分,低回声为2分;侧方声影:有为1分,无为2分;内部钙化:无为1分,粗钙化为2分,微钙化为3分。

1.4.2 血流分级及评分将结节内部血流丰富程度按Alder半定量法分为0~Ⅲ级,并计算总的超声得分。

分级标准:0级:无血流;Ⅰ级: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Ⅱ级:3~4个点状血流或1~2个长血管;Ⅲ级:大于4个点状血流或大于2 个长血管且血管互相连通交织成网状。

乳腺b超分级诊断标准

乳腺b超分级诊断标准

乳腺b超分级诊断标准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乳腺增生和乳腺癌。

对于乳腺疾病,乳腺B超分级诊断标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诊断工具。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乳腺B超分级诊断标准。

第一步,检查乳腺对于女性来说,每年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是必须要的。

乳腺检查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B超检查。

在乳腺B超检查中,医生会仔细观察乳腺的大小、形状、密度等情况,并结合症状和病史进行判断。

第二步,评估受检者的风险在进行乳腺B超分级诊断之前,医生需要评估受检者是否有患乳腺癌的风险。

这其中包括家族遗传、年龄、生育状况、月经情况等因素。

如果评估结果显示受检者有患乳腺癌的风险,那么医生就需要进行更加仔细的检查,以尽早发现疾病。

第三步,进行乳腺B超分级诊断在进行乳腺B超分级诊断时,医生会将乳腺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1. Ⅰ级:正常。

乳腺B超检查结果正常,没有任何异常。

2. Ⅱ级:良性病变。

乳腺B超检查结果显示有些不正常的结节,但是这些结节是良性的,不会引起癌症。

3. Ⅲ级:可疑乳腺癌。

乳腺B超检查结果显示有一些可疑的结节,但是还无法确定是不是乳腺癌。

4. Ⅳ级:可能的恶性病变。

乳腺B超检查结果显示有一些恶性的结节,有很大可能是乳腺癌。

第四步,制定治疗方案在进行完乳腺B超分级诊断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Ⅰ、Ⅱ级的患者,医生会建议定期复查,观察病情的变化。

对于Ⅲ级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病情。

对于Ⅳ级的患者,则需要立即进行治疗,以尽早控制病情。

以上就是乳腺B超分级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

希望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一技术,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预防乳腺疾病。

乳腺彩超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乳腺彩超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所需 时间和治疗总 时间 明显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患侧胸外侧动脉血流参数 明显异于健侧 。 结论 应用乳腺彩超技 术对
患有乳腺癌 的患者 的病情实施早期诊断的临床效 果非 常明显 , 可以作 为该疾病诊断 的常规手段。
f 关键词】 乳腺彩超 ; 乳腺 癌 ; 诊 断
【 中图分类号】R 7 3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1 2 ( b ) 一 O 1 6 6 一 O 2
住 院接 受治 疗 ( 9 . 5 7  ̄ 2 . 0 5 ) d ; 观察 组患 者共 计 用 时 ( 8 . 0 9  ̄ 1 . 4 6 ) m i n , 住 院接受治疗 ( 6 . 9 2  ̄ 1 . 6 4 ) d 。两组患者诊断所需时间和治疗 总时间 比较组 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见表 1 。
照组患者中有 3 0例对疾病诊 断感 到满意 , 诊 断满意度为 7 6 . 9 %:
观 察组 患 者 中有 3 8例 对疾 病诊 断感 到满 意 ,诊 断 满意 度 为
9 7 . 4 %。两组患者对疾病诊 断的满意度组间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1 9 <者诊 断所需时 间和治疗总时间比较 ( i )
近年来 .乳腺癌 已经成 为我国 目前 最常见 的一种 恶性肿瘤 类疾病, 该 病的临床发病 率 占女性恶性肿瘤 总发病率 的第 二位 ,
对妇女 的健康造 成了严重的威胁l l l 。因此 , 如何早乳腺 癌病情发
展 的早期 阶段对其进行准确诊断也 已经成为 了临床医学界最为 关心 的一个 问题, 目前彩超检查是使乳腺癌诊断准确率提高 的有 效手段 之一脚 。该研究对 2 0 1 0年 9 月一2 0 1 2年 9月期 间的乳腺 癌 患者在病情发展 的早期 阶段应用乳腺彩超实施诊 断 的效果进

B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B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B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发表时间:2020-05-29T07:11:34.433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4期作者:唐丽姣[导读] 本文从B超的诊断方法和测量参数、超声特征以及常用技术三个方面探讨了B超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平乐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广西桂林 542400摘要:乳腺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女性,尤其是中老年人,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因此,本文从B超的诊断方法和测量参数、超声特征以及常用技术三个方面探讨了B超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关键词:乳腺癌;B超;超声特征乳腺癌(mammary carcinoma)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居于第2位,仅次于宫颈癌,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并且好发于绝经期前后女性,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1]。

有研究发现,每年全球新发的乳腺癌患者达130万以上,因为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不容易被患者察觉,其病死率较高,约为30%-35%左右,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2-3]。

当前在诊断乳腺癌时,影像学检查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B超,因为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可重复性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4]。

因此,本文对B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1.B超的诊断方法与测量参数通常情况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探头都具有高频浅表特点,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在检查时,通常取仰卧位,双臂肘关节垂放于头部双侧,呈90°,使腋窝和乳房充分显露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将乳房大小和病变情况作为基本依据,也可选择侧卧位[5-6]。

在患者的乳房上放置探头,将乳头作为中心全面扫查各个方位,包括乳晕周边和腋窝,一旦发现肿块,则要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并且对其回声、大小、形态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7]。

同时,检查的过程中,要对肿瘤内部及其邻近组织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并且将病灶的血流丰富程度或有无血流作为基本依据进行分级,通常可分为5级:①4级。

乳腺癌的检查诊断

乳腺癌的检查诊断

乳腺癌的检查诊断作者:冯雪花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10期乳腺癌通常以早期症状不明显为特征,导致该疾病被发现时较晚。

如果尽早查出乳腺癌,就能尽早防治,降低治疗难度。

今天我们就说一说乳腺癌检查与诊断方法。

大部分早期乳腺癌的症状不明显,多以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或者乳晕异常等局部症状为主,常因为临床表现不明显而容易被忽略。

乳腺肿块患者常无意中发现肿块,而乳腺癌的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房自检是乳腺肿块发现的重要方法。

以手指之指腹轻压乳房,感觉是否有硬块,硬块比正常乳腺纤维组织硬且有边界,而正常乳腺组织较柔韧。

由乳头开始做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逐渐向外(约三四圈),至全部乳房检查完为止。

除了乳房,亦需检查腋下有无淋巴肿大。

最后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压拧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

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

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

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很有可能就是乳腺癌。

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乳房悬韧带(Cooper's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

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

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形成“皮肤卫星结节”。

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

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

乳头湿疹样癌即乳头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甚至乳头回缩。

腋窝淋巴结肿大隐匿性乳腺癌体检摸不到肿块,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乳腺结节b超分类判断标准

乳腺结节b超分类判断标准

乳腺结节的B超分类判断标准主要参照乳腺的BI-RADS分级,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0级到6级多个级别。

具体标准如下:
1.0级:是指临床上有可疑症状,但B超检查没有异常,无法对其进行评估,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来判断。

2.1级: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

3.2级:B超检查结果为良性病变。

4.3级:B超检查结果提示为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恶性病变的可能性<3%。

5.4级:4a级是指超声检查结果低度怀疑恶性病变,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为4%-10%;4b级是指超声检查结果中度怀疑恶性病变,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为10%-50%;4c级是指超声检查结果高度怀疑恶性病变,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为50%-90%。

6.5级:超声检查结果高度提示恶性病变,恶性病变可能性>91%。

7.6级:经病理已证实为恶性。

存在乳腺结节的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乳腺B超与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乳腺B超与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乳腺B超与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目的:比较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超声与钼靶检查结果,并与手术活检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乳腺超声和钼靶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9.27%(65/82)、81.71%(67/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乳腺B超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于钼靶(79.55% vs 52.28%,P<0.05),而在绝经后患者中乳腺B超与钼靶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21% vs 86.84%,P>0.05)。

乳腺超声与钼靶的联合诊断敏感性为92.68%(76/82),与单纯钼靶X线或B超检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乳腺B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钼靶,乳腺B 超在我国能否作为乳腺癌普查的首选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女性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1]。

乳腺钼靶检查是目前国外乳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可以增加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降低死亡率[1-2]。

随着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发现的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检出率明显提高[3]。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0-2013年经手术病理确诊、并能随访到的82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B超及钼靶检查结果,比较其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3年12月本院乳腺癌筛查后手术确诊的82例单侧乳腺癌患者,皆为女性,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47岁,中位年龄51岁,年龄≤45岁33例(40.24%),45~55岁27例(32.93%),>55岁22例(26.83%)。

绝经前44例(53.66%),绝经后38例(46.34%)。

浸润性导管癌66例(80.49%),浸润性小叶癌4例(4.88%),导管原位癌7例(8.54%),其他类型乳腺癌5例(6.10%)。

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方面的诊断能力探讨

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方面的诊断能力探讨

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方面的诊断能力探讨摘要: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提升,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乳腺B超是鉴别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其突出的诊断能力被普遍应用于乳腺癌鉴别中,围绕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方面的诊断能力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即通过对当前文献研究,对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方面的诊断能力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乳腺癌鉴别;乳腺B超;诊断能力;综述乳腺癌在妇女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癌症,在女性癌症死亡原因中乳腺癌居于首位,乳腺癌已经成为世界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虽然并非乳腺癌高发国家,但近年来在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长速度上却比发达国家高出1-2个百分点。

早发现、早治疗,在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当前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以影像学检查为主,乳腺B超检查是当前较为常见的诊断方法。

但乳腺B超的应用,与医师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因此临床研究中关于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方面的诊断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文即从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局限性两方面,对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方面的诊断能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方面的诊断价值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超声诊断开始被应用到乳腺疾病中,此后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应用日益广泛。

乳腺B超鉴别诊断乳腺癌主要是借助高频探头对患者的乳腺肿块展开诊断与定性分析,具有突出的快捷、实时及无放射性等特征。

乳腺B超能够较好的分辨软组织,使乳房与胸壁主要结构被清晰显示出来,对肿块物理性质进行判断,同时能较好地对乳腺癌形态、大小以及内部结构等进行显现。

邹凤霞、张海丽等[1-4]通过临床研究显示,乳腺癌在乳腺B超下会显示的超声征象为:在肿块边界表现出模糊的状态,且表现出不规则形态,主要为蟹足状,呈现出不均匀的内部回声以及后方回声有衰弱的趋势,在肿块水平及纵向比上>1等。

乳腺B超以其较高的分辨率以及无创、快捷等检查优势,逐渐成为乳腺癌诊断和鉴别的重要工具。

首先,乳腺B超没有辐射,对于青春期与妊娠期女性乳腺疾病检查来说,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超检查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B超检查诊断乳腺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超声依据,是提高乳腺癌治愈力、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如果不能早期诊断,那么乳腺癌可以侵犯同侧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晚期可以通过血循环转移,侵犯肝、肾及骨骼,预后很差,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标签:乳腺癌;肿块;B超诊断特征;早期诊断
目前乳腺癌已跃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然而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更衣或洗澡时偶然被发现乳房内肿块。

临床上除了医生的触诊外,就依赖影像学的检查。

笔者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诊断的乳腺癌33例,均经过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3例,乳头状导管癌9例,髓样癌7例,纤维腺瘤4例,B超检查对乳腺癌诊断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筛查率。

1 乳腺癌的病理及临床早期诊断的意义
乳腺癌起源于乳腺上皮组织及末梢导管上皮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起源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的上皮细胞。

病因一般认为与雌激素长期作用有关。

由于乳腺癌早期没有典型的症状与特征,如果不能早期诊断,那么乳腺癌可以侵犯同侧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晚期可以通过血循环转移,侵犯肝、肾及骨骼,预后很差,所以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目前,红外线已基本被淘汰,MRI、CT又比较昂贵,那么超声就是诊断乳腺癌最为便捷的实用方法了。

2 B超诊断乳腺癌的优势
因为我国妇女的乳腺组织大多是致密性的组织结构[2],特别是妊娠及哺乳期妇女,B超无放射性,可以避免X射线给身体带来的损害,了解有无肿块及鉴别肿块的性质(囊性或实性),鉴别部分肿块的良恶性,了解恶性肿瘤的大小及侵犯范围,健康人群的普查,良性肿块的随访,恶性肿块的疗效观察,介入性超声运用,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的检查,囊肿及脓肿的穿刺。

3 乳腺癌的二维超声诊断特征
癌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整、凹凸不平、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往往不清。

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区,分布不均匀,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纵横之比大于1,即“高大于宽”,常见于小乳腺癌。

微小钙化,是在组织坏死的基础上产生的钙盐沉积。

微小的钙化多为簇状分布、直径范围0.2mm~0.5mm的点状强坏死其后方无声影,癌瘤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癌瘤后方回声衰减,癌瘤向组织或皮肤呈蟹足样浸润,癌瘤中心有液化坏死时可见无回声暗区,
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大多数癌瘤均表现为血流丰富,肿瘤越大、分化越差,血流越丰富、且肿瘤周边可见粗大的穿入型血流,血流形态不规则,失去了正常的树枝状分支结构,常提示肿块恶性可能性大。

间接征象:包括库伯氏韧带连续性中断、皮肤水肿增厚和腋窝淋巴结肿大、形态失常。

4 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多样,不同的声像图与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等多种良性病变类似,因此鉴别诊断是乳腺超声诊断中最重要的内容[3]。

4.1 肿块病变有无恶性征象应注意患者的年龄、症状和体征,考虑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如果患者以乳房肿块就诊,可以对肿块的部位进行详尽的B超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占位。

4.2 就超声图像进行鉴别诊断,从肿块的形态、边界、回声、是否伴有钙化、血流是否丰富及血流形态等多个方面仔细分析,仔细寻找肿块病变有无恶性征象。

4.3 良、恶性肿瘤超声声像图表现有重叠,乳腺癌的诊断不能单凭其中任何一种征象,必须综合考虑。

5 B超诊断乳腺癌的检查方法
5.1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左乳可以右侧卧位,右乳可以左侧卧位,应用中、高档彩超机,如果肿块位置很浅,近场伪像多,难以鉴别囊性或实性,需提高探头频率或使用水囊衬垫,对于深部较大占位、硅胶充填物者可运用5MHZ频率的腹部探头,这样可以较好显示。

5.2 乳腺检查法检查者应按固定程序,一般先右后左,对每一侧乳腺进行检查,有两种方法:①按顺时钟或逆时钟顺序,以乳头为中心向外行辐射状扫查及以乳头为中心向外行环状扫查。

②按先横切扫查后纵切扫查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逐一切面扫查。

5.3 乳腺检查要点①探查乳头根部病变,尽量使探头平行于主导管走行方向,可以较好显示乳头-乳晕区主导管结构;可以减少干扰;如果是乳头内病变时,可在乳头区使用多量的耦合剂保证探头和皮肤之间接触良好,然后将探头一侧置于乳头表面加压使乳头倾斜,并调整探头倾斜的角度,用以检查乳头内是否扩张导管和(或)占位。

②腋窝部位扫查应降低探头频率,后方深度以见到胸壁肋骨结构为准,作纵、横2个方向的扫查。

③病变检查法:发现病变或异常时,沿所查部位做旋转扫查,判断病变是否有占位效应。

观察肿块的形态、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及肿块在不同压力下的可变性、移动性等。

根据病灶的部位随时调节聚焦点的深浅度;彩色増益不能太大,以不出现噪声为准,彩色取样框不能太大,以显示病灶为主;取样门适度;观察病灶的血流情况时不宜加压,因为加压可能会把血管压瘪看不到血流。

④如果腺体组织松弛会出现声衰,可以适当加压;
小病灶活动度大不易探及的,应结合触诊,用左手的2个指头固定住,用右手持探头扫查。

⑤肿块周边有晕环时扫查应保持固定程序,探头缓慢滑行,每次扫查应达乳腺周围的脂肪组织,体表标记探及的方向,合并乳头溢血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时,较小的导管内病灶容易漏诊,应结合临床触诊判断可能受累的乳管,乳管内充盈积血,沿局部扩张,乳管扫查发现病灶后适当按压扩张乳管可见乳头溢血。

6 小结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B超检查的33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3例,乳头状导管癌9例,髓样癌7例,纤维腺瘤4例,可见早期B超检查对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光炜.谈乳腺癌普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4-5.
[2]唐利立,廖妮,肖萤,等.高频B超在中国妇女致密型乳腺的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10):732-735.
[3]田玉玲.超声学检查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2):5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