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味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实验
现在,要试试看这套和声的可用性,而且也要品味一下,以这套和弦所配置出来的和声有什么韵味》它是否能表现出中国的风格?若用这套和弦,它是否能将中国音乐带进一步,以迎向世界乐坛的趋势,作更广阔的发展?
请容先将这套和弦列于下方:
为了便于表达,特将和弦的转位依如下的方式表示出来:
以宫和弦为例:
则商和弦为:则徵和弦为:
其余的和弦以此类推。
在实验之前,先要说明以下的两个认知:
一、尽量保持和弦的原形或简易的四声部配置,因为既然是实验和弦的效果,最好就不以写作的技巧,进行的方法对其多做处理,因为技巧方法越少则其被雕琢的程度也就越少,则其真正的效果也就显露的越多。就像烹饪一样,作料越少则显露的原味越多。因此,在此的实验完全以单纯的和弦原形或以四声部的配置来处理。
二、表现中国音乐的风格,其效果的表达是在于横线进行的旋律感;使以五要音二次音构成的七声音阶所做成的旋律的进行来表达;而纵线的和声则为以对位(复调)做成了旋律的支持者。因此写作中国音乐该使用的手法,应该是以对位(复调)的技巧写作复音的多旋律方式。这是中国作曲家所不能不察的。
但在此的实验却仍不以对位的复调音乐进行。因为复调的旋律感会抢夺或冲淡和声的效果;因此既然是和弦效果的实验,那么,就让它完全无掩饰的,完全表现于纵线的和声效果吧!因此在这儿仍以和声的方法来配置。
这样实验出来的和弦,若是确定其具有中国的风格,则以此和声为骨干,再以对位(复调)的方法写成中国的音乐,将获得极佳的效果。
好,现在就来进行实验吧!
第一节三个主要和弦
在中国的音阶中依其特性,是以宫和弦、徵和弦与商和弦为三个主要的和弦:
依照前方我们对中国音阶的分析,徵和弦具有“属和弦”的性质,它是宫和弦的“属和弦”,但这个徵和弦也具有“主和弦”的性质,因中国音阶赋予它成为音阶中的第二个主音。因此,它是主、属的双性和弦。(注一)这样说来,我们就已很清楚商和弦的地位了,它是徵和弦的“属和弦”。
这三个和弦表明了中国音阶的特色。
它们三者的关系:
宫接徵或徵接宫是主、属或属、主的连接。
徵接商或商接徵也像是主、属或属、主的连接,我们可解释这个徵为第二主音,那么商则是它的属了。
若宫接商,再接徵,其效果正如:下属——属——主的连接,效果也极佳。
因此,宫接商好,但若是商接宫,则两者的距离就远了。若为本位,音响欠佳。
现在选一首小曲——一首宫调的民谣:枣骝马,以这三个和弦,将其配置和声:
为实验其音响,故在低音谱表中所配置的和弦,皆为原形的材料,但为适应这样的和弦,若是先以涟音弹奏,则更能领略其中国的韵味。
在最后的四小节中,正是宫——商——徵——宫的连接,除了商和弦使用了两个下助音外,其余的均为和弦音,其效果除有中国风味外,并超越三和弦那种单纯的协和感。
有一要待澄清的观念:乃是请勿以传统和声学中的规则——不可平行8度、5度与不可空心5度……的规则来批判,认为是和声进行的错误。这些规矩在西洋是订于古典与浪漫前期,因此若是用来批判莫扎特、海顿、贝多芬是正确的,但到了新浪漫以后,若是再用这样的观念来认定,你就会失望的发现连大音乐家萧邦、德布西、拉威尔……都犯下了许多这样的大错。请别误会他们是写错了,乃是他们的背景时代已逾越了那个时代的观念与规则。
平行4度、5度在中国音乐中有很道地的风味,因此不可用这些规则而将其加以抹煞。因此中国音乐应不受限于这些规则。
现在,将这些和弦转位一下,在转位的使用中,刻意的用些音响“较好”的3度、6度音程,但也用了4度、7度。请弹奏下曲试试它的音响效果:
在结束前的倒数第三小节中,刻意的将商和弦与徵和弦的6度音,置于最低的低音位置,加重其小调感,以实验笔者认定的中国音乐中的大小两调的融合性(注二),因此曲已确定是偏向于大调的调性,但我们会发现,如此使用仍有极佳的效果,以支持笔者理论之正确性。
而且在结尾的宫和弦中,也有一个将6度音移在低音,而成为la,do,mi,sol的形式,如此一来,就更增加了中国的韵味。
以同样的和弦,为这首民谣配置伴奏,用很简单的音型,却能得到韵味十足的中国风格,特别是最后两小节的分解和弦,很是表达了中国的特色。
由于这样的伴奏形式,不是一个和弦的四个音同时弹下,所以较能为听惯了三和弦效果的人所接受;在这儿,高音谱表的4度、5度的使用有非常好的效果,要比3度、6度更具有中国音乐的风味。
现在再试用这些和弦,写成四部和声,为求效果充分的表现和弦的音响起见,而不省略和弦中的任何一个音。
因为这样的四个音组成的和弦,有2度(7度)的音程关系,若是我们不欲使其音响太过强烈,则可将这样的音程置于较远的音程上;因为不协和也称远协和,因此音响较能满足“需要协和的人”。
在外声部,迄今还是采取较多的3度(6度)音程,以增加较为人能接受的协和度。
注一:请参阅本书第五章第三节
注二:见本书第五章第四节
第二节以龢和弦替代变徵和弦及其应用
变徵这个音正是中国音阶中异于西洋音阶之处,该是中国音阶中的特色,但由于中国音阶的双主音特性,而使在商音上所建立和弦夺去了它的地位。若是在西洋音乐,这个和弦就是转属调的属和弦,则是用做最主要的转调材料。
由于这个和弦在西洋音乐上的地位,我们太熟稔它的音响,它一出现则立即会表露出西洋音乐的效果,因此,这个变徵和弦如要在中国和声中的使用,必须给予“改造”,使它具有中国的风味方可。
“改造”它的方法是出自我国的“清乐音阶”(注),这清乐音阶是我国以徵音为首的另一种音阶排列法,其中的第四音而非“变徵”,而是“龢”,这个“龢”与角音构成半音,与徵形成全音,相当于西洋大音阶中的“fa”的自然音:
若是以这样的“清乐音阶”为基础来建立和弦,则其中的变徵就成为:
其名称也就是随即更改为“龢”和弦了。
随着音阶的改变而改变和弦的结构是合理的;在西洋音乐就有很贴切的例子:小调中的自然小音阶与和声小音阶就是如此,自然小音阶的属与属七和弦是:
而和声小音阶中的属与属七和弦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