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 4》PPT课件1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伊索寓言》公开课课件PPT
习作二: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 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 了 ,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 详细地 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 把事情 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 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 结果更 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 你的 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狐狸叼起肉, 一溜烟跑掉了。
《乌鸦和狐狸》续篇
老乌鸦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向她的女儿——小 乌鸦叙述着当年它被老狐狸骗去一片肉的经过, 要小乌鸦永远记住这件事。小乌鸦听了连连点头, 心里暗暗地想:妈妈可真傻,老狐狸耍了这么一 点点伎俩就上当受骗,我才不回呢!
真是无巧不成书。一天,小乌鸦衔着一片肉, 得意洋洋地站在树枝上。这时老狐狸 的儿子— —小狐狸正好路过树下。它抬头一看,只见小乌 鸦口中衔着一片肉,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心 想:我何不用当年爸爸骗老乌鸦的一套办法来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 朋友, 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 长河里 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 、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 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 情说具 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 员逐一 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_4》PPT课件1
1、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 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 目的。 2、寓言的来源? 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后来一些文人 学者一方面引用人们已经创作出来的寓言,另一方面又 不断创作新的寓言,作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这样,大 量的寓言便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 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3、什么是伊索寓言? 伊索是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伊索寓 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流 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 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同时,《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 事之一。
12、伊索寓言
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 讲了一件什么事?
狐狸吃不到 葡萄就说葡萄是 酸的。
12、伊索寓言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 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 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 葡萄,但是白费劲。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2.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 的神情吗?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 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牧童和狼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 “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 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 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 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 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 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12、伊索寓言
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 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狼没来 :
牧童: 几次大叫( 说谎 )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12、伊索寓言
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 讲了一件什么事?
狐狸吃不到 葡萄就说葡萄是 酸的。
12、伊索寓言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 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 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 葡萄,但是白费劲。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2.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 的神情吗?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 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牧童和狼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 “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 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 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 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 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 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12、伊索寓言
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 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狼没来 :
牧童: 几次大叫( 说谎 )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 伊索寓言|苏教版 (共13张PPT) (1)
② 小明老是说谎,我得用《 》的故事劝劝他: ……
③ 电视上经常报道骗子骗小孩的事,让我们吸取教训。 正如故事《 》说得那样: ……
第五板块 拓展阅读 学习表达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 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 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 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 哲理,严肃认真。
A. 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B. 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 了!”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第四板块 合作探究 理解表达 《蝉和狐狸》
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 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 骗?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2. 伊索寓言
第一板块 联系旧知 导入新课
① 《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 喝水》《狐狸和乌鸦》这些有趣的故 事都出自《伊索寓言集》。
②伊索是古希腊一个奴隶,生活在公元 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 是个编寓言故事的能手。
第二板块 预习检查 掌握生字
yīhóuFra biblioteklóng
chān
伊 喉咙 掺
lí pú táo chán suān huāng guàn huāng fèn jiè
狸葡萄馋酸慌贯谎粪戒
第二板块 预习检查 掌握生字
①连词读轻声:喉咙 狐狸 葡萄
②掺( cān chān )杂 馋( cán chán )嘴 不禁(jīn jìn )
第二板块 预习检查 掌握生字
再在每则寓言的最后用一句精辟
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第四板块 合作探究 理解表达
苏教版五年级《伊索寓言》(1)PPT课件
15
讲故事
狐狸和乌鸦
16
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 讲了一件什么事?
狐狸用骗乌鸦 的方法骗蝉,但是 蝉没有上当。
17
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
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 处? 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 “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 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虚荣,表里不一
3.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10
牧 童 和 狼
11
读《牧童和狼》,了解内容。
1.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 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 说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 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一个牧 童总爱说谎骗 人,后来他说 了真话,却没 有人相信他。
12
18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 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 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 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 了。”
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 么没有上当?
19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 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 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 么不同的表现?
13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说谎)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14
蝉 和 狐 狸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 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2、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 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 是酸的,不好吃?
讲故事
狐狸和乌鸦
16
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 讲了一件什么事?
狐狸用骗乌鸦 的方法骗蝉,但是 蝉没有上当。
17
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
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 处? 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 “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 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虚荣,表里不一
3.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10
牧 童 和 狼
11
读《牧童和狼》,了解内容。
1.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 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 说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 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一个牧 童总爱说谎骗 人,后来他说 了真话,却没 有人相信他。
12
18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 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 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 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 了。”
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 么没有上当?
19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 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 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 么不同的表现?
13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说谎)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14
蝉 和 狐 狸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 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2、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 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 是酸的,不好吃?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ppt
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 了一件什么事?
狐狸用骗乌鸦的 方法骗蝉,但是蝉没 有上当。
19
第十九页,共24页。
12、伊索寓言
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
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
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 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 了!”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 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
!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 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23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第二十四页,共24页。
世界触手可及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 “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
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11
第十一页,共24页。
12、伊索寓言狼没来 牧童村民来自几次大叫闻声赶来
不禁哈哈大笑
惊慌失措
狼来了 牧童 吓坏大叫
村民 没人帮忙
12
第十二页,共24页。
12、伊索寓言
狼没来 牧童
村民
几次大叫 (说谎) 闻声赶来 (上当)
而蝉没有上当。
20
第二十页,共24页。
12、伊索寓言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 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 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狐狸用骗乌鸦的 方法骗蝉,但是蝉没 有上当。
19
第十九页,共24页。
12、伊索寓言
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
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
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 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 了!”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 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
!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 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23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第二十四页,共24页。
世界触手可及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 “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
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11
第十一页,共24页。
12、伊索寓言狼没来 牧童村民来自几次大叫闻声赶来
不禁哈哈大笑
惊慌失措
狼来了 牧童 吓坏大叫
村民 没人帮忙
12
第十二页,共24页。
12、伊索寓言
狼没来 牧童
村民
几次大叫 (说谎) 闻声赶来 (上当)
而蝉没有上当。
20
第二十页,共24页。
12、伊索寓言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 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 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伊索寓言》公开课课件PPT
论结
主体; 类不
不
果,摸索 培 养 协 作 详,教师可 同结果的 进行分类和评价
正 误。
物质
意识
在汇
学的不同分 类方来自及分析、 归纳和
总时进行分 案。 类评
法和依据
价(无机物
,自我评
再
和有
价 等能
认物质的
力,从中
种类
获
机物)和回 顾前几
得有 和作用,
册教材提到
成有机物 念,产生 教
的初
学的
有机物(糖 类、蛋
有“有
听教师介 绍老
学 生 的 求 求知欲望。 知欲
百姓因分 望,使他 机物”和“无
不清 机物” 字样
们认
有机物和 识 到 学 科
的垃圾分类筒,
告
无机
知识
原因是市民不知 圾的原因 。 生 活 的
有
重
机物与 无机物的区别,
要性。
而 非环保
环保意识差)。
引出 课题
并板书(见板书
设 计)。
设问:请同学们 根
教学重点:理解有机物并能举例身边的有机物; 了解几种简单有机物的化学式、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辨别有 机物和无机物;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和运用比较、分 类、归 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实验用品 20 组(蔗糖、面粉、酒精灯、燃 烧匙、 坩埚钳、火柴、打火机、小烧杯、澄清石灰水各 1 份) 学生准备:每人收集西药类药品说明书一份、白色棉布一块 四、总体设计意图 学生自我创设教学情景和内容(矛盾产生)→师生共同形成教学资 源
狐狸叼起肉, 一溜烟跑掉了。
《乌鸦和狐狸》续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伊索寓言》公开课课件PPT
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 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 讲了哪两方 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 对自己的病一点也 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 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 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 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 里。让我们 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 受读。)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 他也 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 么多 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 中, 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小狐狸想:看来用爸爸当年那一套,对付小乌 鸦是不行了,得另想办法。只见它眼珠一转,便 破口大骂:“小乌鸦,你们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 谁碰到你们谁就倒霉,谁听到你们的叫声谁就遭 殃!”小乌鸦一听,勃然大怒,开口还击:“你 们才是……”哪知道就在这一刹那,小乌鸦嘴里 的肉掉了下来。小狐狸叼起那块肉,得意洋洋地 走了。
狐狸叼起肉, 一溜烟跑掉了。
《乌鸦和狐狸》续篇
老乌鸦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向她的女儿——小 乌鸦叙述着当年它被老狐狸骗去一片肉的经过, 要小乌鸦永远记住这件事。小乌鸦听了连连点头, 心里暗暗地想:妈妈可真傻,老狐狸耍了这么一 点点伎俩就上当受骗,我才不回呢!
真是无巧不成书。一天,小乌鸦衔着一片肉, 得意洋洋地站在树枝上。这时老狐狸 的儿子— —小狐狸正好路过树下。它抬头一看,只见小乌 鸦口中衔着一片肉,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心 想:我何不用当年爸爸骗老乌鸦的一套办法来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说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 没有人会相信。
12、伊索寓言
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 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12、伊索寓言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说谎)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你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
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12.伊索寓言
作业设计 1.学了《蝉和狐狸》一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2.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3.搜集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12、伊索寓言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 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 定是酸的,不好吃。”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 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2、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 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 是酸的,不好吃?
12、伊索寓言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 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1.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 叫”的不同情感。 2.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我们今 后应该怎么做? 3.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12、伊索寓言
讲故事
狐狸和乌鸦
12、伊索寓言
蝉 和 狐 狸
12、伊索寓言
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 讲了一件什么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2、伊索寓言
12、伊索寓言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 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伊索寓言集》是人 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 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 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 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 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1.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 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2.你觉得狐狸是怎样的一个人?
虚荣,表里不一
3.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12、伊索寓言
牧 童 和 狼
12、伊索寓言
读《牧童和狼》,了解内容。 1.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 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牧童总 爱说谎骗人,后来 他说了真话,却没 有人相信他。
12、伊索寓言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 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 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 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 了。”
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12、伊索寓言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 中吸取教训。
12、伊索寓言
lí
pú
táo
chán suān
狸 葡 萄 馋 酸
(狐狸) (葡田)(葡萄) (馋嘴) (酸菜)
12、伊索寓言
huāng guàn huǎng
fèn
jiè
慌 贯 谎 粪 戒
(戒律) (慌张) (贯通) (谎话) (粪便)
12、伊索寓言
狐 狸 和 葡 萄
伊 索 寓 言
12、伊索寓言
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 讲了一件什么事?
狐狸吃不到 葡萄就说葡萄是 酸的。
12、伊索寓言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 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 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 葡萄,但是白费劲。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2.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 的神情吗?
12、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 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 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 “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 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狐狸用骗乌鸦 的方法骗蝉,但是 蝉没有上当。
12、伊索寓言
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 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 处?
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 “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 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