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实物说出体积的含义。
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且能用体积单位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感悟体验等学习活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交流倾听,善于比较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在原来知识结构里:学生学习了线段的长度、面积的大小及相关的计量单位,学生初步建立了一维、二维的空间观念。
这些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体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我对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的本课内容做了比较。
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通过实验演示或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体积的含义,构建体积单位的表象。
因此,我由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顾、感知、操作、想象,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对比中学习,逐步达到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在观察思考、感知体验、操作想象等活动中建立体积概念及体积单位的表象。
四、教学难点在具体的体验活动中理解体积的含义,经历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形成过程。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若干、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六、教法学法实验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有趣的数学故事,话说古希腊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数学家叫阿基米德,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言论叫“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个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故事》。
国王让金匠用黄金打造了一个纯金的皇冠,但是国王怀疑这个皇冠掺杂着其他的金属。
于是,国王请来了阿基米德,想让他想办法去验证这个皇冠是否是纯金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阿基米德是如何做的。
(播放视频)同学们,阿基米德是如何判断出这个皇冠不是纯金的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3.5《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针对教学改进,以下是我计划采取的措施:
1. 在讲解体积概念时,增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积的意义。
2. 对于单位换算,设计一些互动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换算方法。
- 画出一个立方体模型,直观展示体积。
- 使用箭头表示单位换算关系,形象易懂。
3. 创意排版,提高视觉效果。
- 将体积计算公式和实例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排版,生动有趣。
- 在黑板上留出空间,让学生现场演示测量方法,增强互动性。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需要反思和改进。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传递,我发现学生在理解体积概念和单位换算时存在一些困难。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3.5《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第3.5节《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理解体积的含义,掌握体积是描述物体占有空间大小的量。
2. 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体积的基本概念。体积是描述物体占有空间大小的量。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建筑、制造等领域。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了解体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实物说出体积的含义。
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且能用体积单位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感悟体验等学习活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交流倾听,善于比较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在原来知识结构里:学生学习了线段的长度、面积的大小及相关的计量单位,学生初步建立了一维二维的空间观念。
这些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体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我对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的本课内容做了比较。
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通过实验演示或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体积的含义,构建体积单位的表象。
因此,我由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顾、感知、操作、想象,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对比中学习,逐步达到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在观察思考、感知体验、操作想象等活动中建立体积概念及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体验活动中理解体积的含义,经历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体积和体积单位一、对比引入新知。
学生汇报:分别是线段,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引导:线段有长短之分,长(正)方形和长(正)方体有大小之别。
为了表示物体的长短,我们认识了长度。
为了表示物体平面部分的大小,我们学习了面积。
如果要表示整个物体的大小,那又将产生什么呢?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块来学习。
【设计意图】对比引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同时又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三者相互之间有联系吗?活动2【活动】体积和体积单位二、活动揭示概念。
活动一:体验书包里的空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以及学会用体积单位来衡量物体的体积。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让学生学会用体积单位来衡量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体积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体积单位模型、实物、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体积单位模型、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杯、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来衡量它们的体积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体积的概念,讲解体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体积的意义。
同时,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体积单位模型和实物,亲自动手操作,进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巩固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体积单位来衡量较大的物体,如房子、汽车等。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3.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4.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教学准备师: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烧杯、沙子、水、石块、球、塑料袋。
生: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看图给大家讲一讲。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预设:1、因为石子沉,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因为石子挤占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升上来了。
师:究竟是因为石块有重量,还是因为石块占了空间?咱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二.动手实验,引出概念实验一: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记号。
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拿出石块后,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观察: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师小结: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面向上挤。
水面向上升,石块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的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实验二: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把杯子的沙倒出,把一些大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什么?师小结:放入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乌鸦喝水》,大家以前听过吗?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那么乌鸦最后喝到水了吗?提出问题: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活动2【活动】探索研究,揭示概念。
(1)(课件演示)在一个盛水的玻璃杯放入一个小石子会出现什么情况,请同学观察水面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水与原来相比有没有增减?为什么水面会升高?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认识什么是空间(2)课件展示洗衣机、影碟机、手机等,点明它们也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从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石子和洗衣机等都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像我们每个人都占一定的空间,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举生活中占空间的例子。
……(3)摸一摸,感觉“谁占谁的空间”。
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板书:的大小)。
引导学生归纳出体积的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
活动3【讲授】学习体积单位1.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的体积?2.课件展示铜奔马和铜雀: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3.课件展示两个长方体:提问:这两个长方体,是由若干个不同数量但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不过现在把它们都包起来了,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去掉包装后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引出: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受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理解体积的含义。
2.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并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物体体积估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
难点: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物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3.体积单位模型(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提问:你们能感受到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吗?(二)探究体积的含义1.教师展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正方体,提问:这两个正方体哪个更大?为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
(三)认识体积单位1.教师展示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模型,提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教师依次展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这两个体积单位。
4.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课件,引导学生比较1立方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关系。
(四)体积单位间的换算1.教师提问: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3.教师通过实例讲解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五)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要求学生用体积单位表示它们的体积。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1.请学生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表示家中一些物体的体积。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和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学生在操作、观察和思考中,逐步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个别学生对于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小节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最后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兴趣浓厚;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和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不强;学生对体积概念比较生疏。
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学校数字校园平台,通过比较网络上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设计出适合本班学情的教学设计。
1.(一)故事激趣策略: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2.自主学习策略:采用实验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合作学习策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的概念。
2.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3.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教学准备玻璃杯,水,鹅卵石,三根1米长的木条,生活用品实物模型,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模型、1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答:l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l平方米、l 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二、新知学习1.认识体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它们相邻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我们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3、思考回答:你觉得他的整理如何?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如何进行单位间的互化?4、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②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③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2、提供:①教师提供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标上棱长1分米,一个标上棱长10厘米,供学生观察。
②让学生可以观察分析,从而为得出结论提供感官上的支持。
3、交流学习结果,分组汇报: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4、让学生在回顾一下思维的过程,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a、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b、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每层有10×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27~28的内容,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P32“练习七”中第1、2、4题。
教学目标1.在观察、实验、比较中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丰富、有层次的活动体验,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课件,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水杯,水,可以放进杯子里的小石块,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感知“体积”师: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1.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故事。
师:《乌鸦喝水》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学情预设】学生能比较简单地讲清楚《乌鸦喝水》的故事。
2.课件出示教科书P27故事,提炼故事的主线。
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能喝到水呢?【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小石子让水升高”“小石子把水挤上去了”“小石子占了水原来的位置,水面上升”等。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小石子占了水的位置。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初步感受小石子与水面升高的关系,在讨论交流中感悟物体占有空间,感知物体的体积。
二、实践探索,建立“体积”概念1.实验观察:物体占有空间。
(1)教师做演示实验。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老师在做什么。
第一步:取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第一个装满水,第二个放入一块石头。
第二步:把第一个杯子中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倒满。
(2)启发思考。
师:谁能说说,老师做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实验过程。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第一个杯子里的水没倒完呢?【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能发现第一个杯子里的水有剩余,并且能联想到第二个杯子里的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倒不完,但表述上不够规范,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如: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多出来了。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模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模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3页相应的“做一做”,练**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建立关于体积大小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体现阶梯式评价。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实验器材:量杯、石块、水。
(2)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物模型,用3根1米长的木条钉成的直角架。
(3)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实物。
(4)多**课件。
(5)桌椅摆放:六组,每两组对称形。
2、学生准备:(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
(2)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五年三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各样的比赛,是吗?而且每次都取得不凡的成绩。
作为你们的班**老师,我感到特别的骄傲。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个小小的比赛,好不好?第一轮:比眼力。
依次发四条长短不同的线段。
指出先谁拿,后一起拿。
第二轮:比运气。
教师出示四个不同的*面图形。
学生随意点。
第三轮:比判断力。
依次发四个不同的长方体、谈话: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比较两个*面图形的大小,比较两个立体图形的大小、它们的意思相同吗?通过谈话后,引出“长度”、“面积”、“体积”等名称,提出问题: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什么叫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和表面积什么不同?(师板书:意义、单位、体积和表面积的区别)师:提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一)、建立体积概念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你们想怎样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自选学习方式。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模板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模板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二、探究新知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1.教师演示实验:第一步:出示有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2.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方法: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桌子和椅子水桶和茶叶桶课本和练习本(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二)认识体积单位.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3.认识1立方米.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4..比较: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又有什么不同点呢?长度单位:线段面积单位:正方形体积单位:正方体(三)计量物体的体积.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呢?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板书)(四)反馈练习.1.看图说出物体的体积.2.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四、随堂练习1.填空.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2.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 24立方厘米书包的体积 24立方米碳素墨水盒的体积 24立方分米3.说说身边的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五、课后作业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六、板书设计〖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模板第【2】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学会进行体积的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空间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体积的概念,理解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解决。
3.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认识。
2.运用体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实物操作和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实物模型和教具。
3.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体积的概念,如:“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乌鸦为什么要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体积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这三种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讲解它们的换算关系。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如测量体积、换算体积单位等,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体积单位和换算知识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家里的鱼缸可以装多少升水?”、“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第【1】篇〗《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五小节第一学时教学内容:《体积与体积单位》使用的学科应用名称:教育云平台的微课、“基础练习”、“课中讨论”、“问题解决”、“布置练习”学科应用中对应该教学内容的资源及功能特点:(1)导课环节通过学生观看教育云平台微课乌鸦喝水的情境,利用动画故事导入新课,激趣设疑。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同时也暗示了“体积”的概念。
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画中观察、思维、分析,理解,为理解体积概念做铺垫。
(2)新课探究环节,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微课演示体积及体积单位,充分运用学具、小实验操作以及巧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建立清晰表象,从而理解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基础练习”、“课中讨论”、“问题解决”、“布置练习”,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提高课堂参与率。
同时学生答题后,平台立即给师生呈现出答题结果和习题解析过程,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这样做到了学练结合,堂堂清。
应用方式:√学生课前学习√辅助课堂教学√学习课后巩固√综合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感受、理解概念、恢复概念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的概念。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模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模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模板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后教学的。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教材先呈现了长度单位1厘米,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和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并指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然后教材安排了做一做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再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把体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
后面在认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认识容积单位。
教材的的编写体现出三个方面的意图:一是把体积单位与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联系起来,体会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同时对这三种单位有一个直观的区别;二是注重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三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我的教学设计也围绕着这三方面来进行,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我把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分开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体积单位。
学生分析:小学生思维是具象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发展期。
因此,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是属于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小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基础上的。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几何的相关概念与关系的获得也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几何,到五年级他们对几何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并不陌生,并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经验,但本班学生对操作活动中的自律性还不是很强,教学中应注意对操作活动时纪律的控制。
教学目标:1、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知道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3、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类比、举例、等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能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直观思维和空间观念,对物体的大小、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体积概念的理解、体积单位的认识以及体积计算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加以关注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能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体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的认识,体积的简单计算。
2.难点:体积单位换算,体积的复杂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情境创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体积的概念,形成空间观念。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体积的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体积教具(如立方体、长方体等)、体积单位模型、实物道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尺子、计数器、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际情境,如水中放入物体,水位上升的现象,引发学生对体积的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位会升高?升高了多少?”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 2教学设计
2.小组合作操作。
3.全班交流
4.点拨升华,形成共识
主备教师设计
使用教师修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质疑升华
1.自主探究
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
年级
五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课时
3
主备单位
主备教师
课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设计
使用教师修改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情感目标:
渗透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案使用及实际授课反思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
创设的主要问题情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8页和练习七的第3、4题。
教材简析:《体积和体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
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
对于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认识,可以拿出相应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大小,借助与这些体积单位相近的正方体实物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感知物体的体积,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借助与体积单位相近的正方体实物,从而使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
3、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感知物体的体积概念,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
教具准备:课件,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两块大小不一的石头,棱长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棱长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和用3根1米和的木条做成的互成直角的架子。
学具准备:体积为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正方体模型各1个。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重温一下这个经典的故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学习作准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1—22页例8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五5—8。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的意义后教学的。
例8从测量的需求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在教学每个体积单位时,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有关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此外,在学生认识立方厘米后,还呈现了两个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体积,既让学生初步体会体积单位在体积计量中的应用,又为学习长方体体积公式做了必要的铺垫。
教材最后还沟通了刚认识的体积单位与已学的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联系。
通过练一练,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有关体积单位的感知。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2.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讨论、探究、类推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难点: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清楚各自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一升的量杯一个。
学生每人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引导学生选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媒体显示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不同形状的一些物体(12个和12个、16个和17个),让学生比较这些组合体的体积大小,并说说各自的想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3.结合实际例题,分析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体积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4.强调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等,并进行相关例题讲解己在学习体积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体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教学拓展: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体积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开展课外活动,如体积测量比赛、数学手抄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体积知识在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瓶和一个不规则的石块,提问学生:“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个石块的体积,应该怎么办呢?”引发学生对体积测量方法的思考。
5.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体积知识的小论文,主题为“体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字数不限,要求有实例说明。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协助检查,但不建议直接给出答案。
2.作业完成后,同学们可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和心得。
3.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个装有不同形状物体的透明容器,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找出计算这些物体体积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课本P38~40。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对体积计量方法的理解。
2.教学难点
感知物体的体积以及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
四、教学用具
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模型;水杯,水,沙子,大小石块(用线系好),木块等;10 个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铺垫选择研究方向
1.引入:在装有半杯蓝色水的玻璃杯中(先在水面处做个记号)放入一块石块。
2.观察思考。
(视频脚本三:长方体和正方体4.土豆放入水杯的动画片。
)
(1)水面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杯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2)杯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二)发现并认识体积
1.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用桌上提供的物品验证。
有:木块、沙子、火柴盒、工具箱、石块、玻璃球……
2.教师巡视与学生一起探讨。
3.提问汇报。
(1)你们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2)你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回答。
生:我们拿出自带的装满细沙的杯子,先把细沙倒在纸上,把一块木块放入杯中,然后再把细沙倒入杯中,沙子不能全部倒入杯中,有剩余部分,因为木块占有一定空间。
4.表象再现。
(1)闭眼回忆刚才验证物体的样子。
(2)学生闭眼想象。
5.抽象体积的概念。
(1)物体所占的空间一样吗?
(2)学生回答。
生:我们先把小石块放入杯中,然后在水面上升处作个记号。
取出石块,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发现水面比原来的水面高了
(3)为什么上升的水面会比原来的高?
(4)学生回答。
生:因为大石块占的空间大,所以上升的水面比原来的高。
也就是说,物体的大小不一样,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
6.看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学生回答: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7.看书质疑。
(三)自我探索体积单位
1.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或者一个物体的体积比另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多少或少多少,该怎么办?这就需要计量,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2.猜想。
你听说过哪些体积单位?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汇报:将你们学习到的说给大家听听。
(3)学生回答。
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厘米;
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分米;
棱长 1 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米。
(视频脚本三: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5.视频“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的演示)
3.估量体积单位。
(1)1 立方厘米的空间有多大?比画比画。
(2)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接近1 立方厘米?
(3)1 立方分米有多大?比画比画。
(4)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 立方分米?
(5)1 立方米呢?
(6)1立方米有多大?利用一些工具体验大小,你们钻进去试一试。
(准备3 个米尺)
4.填入适当的单位。
(1)橡皮的体积大约是5( )。
(2)桌子的体积大约是240( )。
5.质疑。
(四)体积的初步计量
1.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摆)。
(1)出示2 个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2)出示6 个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3)(改变长方体的摆法)这是长方体吗?它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仍是6 立方厘米?
(4)(再改变形状)形状变了,体积有没有变?为什么?
(5)为什么不管摆什么形状,体积都是6 立方厘米?
2.学具操作。
(1)你们每人桌上都放有10 个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现在请你们摆一个体积是9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想想怎么摆?
(2)为什么所摆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9 立方厘米?
3.归纳概括。
(四人一组讨论)根据刚才所摆的图形,你怎么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的?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 )。
棱长(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根粉笔的体积大约是10( )。
(2)讲台桌的体积大约是0.4( )。
(3)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大约是0.35( )。
(4)一张信纸的面积大约是5( )。
(5)一块城砖的体积大约是3( )。
3.拼一拼,说说是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组成的?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心得和体会?你还有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