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mm)的计算

合集下载

T梁张拉计算

T梁张拉计算

张拉计算、计算公式及参数依据1、计算依据: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及 《上社大桥、罗溪中桥、西江溪大桥图纸》。

2、计算公式:①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PLA L = -P ——A p E p式中:AL —理论伸长值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 两端张拉的曲线筋。

预应力筋的长度(mm)-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 mm 2)。

②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式中:P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一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u 一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AP E在此计算时,切记不能将平均张拉力按照起终点力平均求解,因 为每段钢绞线力的衰减非正比例。

同时,进行分段计算时,靠近张拉 端第一段的终点力即为第二段的起点力,每段的终点力与起点力的关 系如下式:P = P* e -(-kx+u0)P —分段终点力(N) zP —分段的起点力(N)8、X 、k 、u —意义同上其他各段的起终点力可以从张拉端开始进行逐步的计算。

3、计算参数: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 pk =1860MPa 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公称直 径15.2mm ,公称面积A P =139mm 2,弹性模量E P =1.95x105Mpa ,孔道 摩擦系数 ^=0.25, k=0.0015;单根钢绞线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 8 k =0.75 f pk =1860x0.75 = 1395Mpa单根预应力筋张拉力为:1395x139 = 193905N,取193.9KN二、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本标段40、35、30mT 梁采用两端对称张拉,钢绞线为曲线计算, 先按图纸计算1/2片梁的张拉理论伸长值,分三段计算,A 、B 、C 段, 其中A 和C 段为直线段,B 段为曲线段。

伸长量计算方法

伸长量计算方法

设计伸长量复核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40 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取1.95×105 N/ mm2二、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40=195300NX=15.812/2=7.906mθ=11.4×π/180=0.19897radkx+μθ=0.002×7.906+0.14×0.19897=0.0436678Pp=195300×(1-e-0.0436678)/0.0436678=191097NΔL= PpL/(Ap Ep)=191097×7.906/(140×1.95×105)=55.3mm 与设计比较(55.3-57.1)/57.1=-3.15%2、N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40=195300NX=15.821/2=7.9105mθ=12.8×π/180=0.2234radkx+μθ=0.002×7.9105+0.14×0.2234=0.047097Pp=195300×(1-e-0.047097)/0.047097=190772NΔL= PpL/(Ap Ep)=190772×7.9105/(140×1.95×105)=55.27mm 与设计比较(55.27-57.1)/57.1=-3.2%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一、计算参数: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2、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3、A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40 mm24、E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2.02×105 N/ mm25、锚下控制应力:σk=0.75Ryb=0.75×1860=1395 N/ mm26、锚圈口摩阻损失:3.3%σk7、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103.3%×σkAp=201745N8、千斤顶计算长度:56cm9、工作锚长度:7cm10、限位板计算长度:2.5cm11、工具锚计算长度:不计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X=15.812/2=7.906mL=7.906+(0.56+0.07+0.025)=8.561mθ=11.4×π/180=0.19897radkx+μθ=0.002×7.906+0.14×0.19897=0.0436678Pp=201745×(1-e-0.0436678)/0.0436678=197404NΔL= PpL/(Ap Ep)=197404×8.561/(140×2.02×105)=59.8mm 2、N2束一端的伸长量:X=15.821/2=7.9105mL=7.9105+(0.56+0.07+0.025)=8.566mθ=12.8×π/180=0.2234radkx+μθ=0.002×7.9105+0.14×0.2234=0.047097Pp=201745(1-e-0.047097)/0.047097=197068NΔL= PpL/(Ap Ep)=197068×8.566/(140×2.02×105)=59.7mm 第三章千斤顶张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计算一、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12根钢绞线束:σcon=103.3σk=103.3%×2343=2420.32KN二、1523号千斤顶张拉、0050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35+0.01035F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 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242.032=2.16MPa(2)、40%σcon=968.13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968.13=9.67 MPa(3)、70%σcon=1694.22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1694.22=17.19 MPa(4)、100%σcon=2420.32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2420.32=24.7 MPa三、1524号千斤顶张拉、0054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21+0.01022F: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242.032=2.68 MPa(2)、40%σcon=968.13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968.13=10.10 MPa (3)、70%σcon=1694.2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1694.22=17.52 MPa (4)、100%σcon=2420.3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2420.32=24.95 MPa 四、1525号千斤顶张拉、0077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47+0.01024F: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242.032=2.0 MPa (2)、40%σcon=968.13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968.13=9.44 MPa (3)、70%σcon=1694.2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1694.22=16.88 MPa (4)、100%σcon=2420.3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2420.32=24.31 MPa 五、1526号千斤顶张拉、0064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05+0.01021F: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242.032=2.42 MPa (2)、40%σcon=968.13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968.13=9.83 MPa (3)、70%σcon=1694.2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1694.22=17.24 MPa (4)、100%σcon=2420.3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2420.32=24.66 MPa。

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方法1

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方法1
ΔL4——其他需扣除的压缩值。
二、后张法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应根据预应力筋受力状态分段计算。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ΔLB可按下式精确计算:
ΔLB=ΔL5+ΔL6
式中:
ΔL5——工作锚间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
ΔL6——工作锚至工具锚间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
注:设计图纸中给出理论伸长值仅为ΔL5。
(3)注意Xi的单位,公式二中以m为单位,公式一中以㎜为单位。
2、工作锚至工具锚间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 L6时应采用实测预应力筋弹性模量,分别计算预应力筋的两端。
计算公式为:
式中:
F——预应力筋锚外张拉力;
L0——张拉前工作锚至工具锚的预应力筋实测长度,包含千斤顶、限位板等的长度总和。其余符号同前述。
e——常数,取2.718281828计算;
K——实测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实测预应力筋与管道壁间的摩擦系数。
K及 值当设计提供取值时可采用设计提供数值,设计未进行实际测定时,可参照附表1中取值计算。
附表1系数K及 值表
孔道成型方式
K

钢丝束、钢绞线、光面钢筋
带肋钢筋
精轧螺纹钢筋
预埋铁皮管道
(2)计算时Pi,Pi(平均值)按如下方式计算:
1)P1=张拉端张拉力,按“公式二”求得P1平均值;
2)P2=P1—2×(P1—P1平均值)张拉端张拉力,按“公式二”求得P2平均值;
3)P3=P2—2×(P2—P2平均值)张拉端张拉力,按“公式二”求得P3平均值;
4)P4、P5参照P2、P3计算方法类推。
1、工作锚间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
对于任意直线预应力筋或由多段曲线和直线组合的预应力筋,工作锚与工作锚之间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可根据预应力筋布置形式,分段计算出各段理论伸长值,然后各段叠加得出总理论伸长值,分段方法详见图1,各段理论伸长值(单位:㎜)按“公式一”计算: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的计算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的计算

1、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 (mm)的计算:L旦A p E p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 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附后。

L ----- 预应力筋的长度(mm);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关于P p的计算:P P = p[1-e-(kx+u e])(kx+u ):0P:张拉端钢绞线张拉力。

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P q。

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P z二P q* e-(kX+U 9)( 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B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切角之和(rad);K:孔道每m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U: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2、计算中有关数据A PI=140X 3=420mm2; A P2=140X4=560mm2R by=1860Mpa(T k= 0.75R by=1395MpaE g=1.95 X05Mpa K=0.0015; U=0.253、20m预制箱梁中跨(0度)N1#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如下:(1)考虑到实际施工中采用穿心式千斤顶,所以钢绞线长度应计入千斤顶长度,YDC1500型千斤顶回程后的长度为450mm。

(2)钢绞线箱梁钢绞线为对称布置,为方便计算,以下计算取半块箱梁考虑。

直线段长L1:0.72+0.45=1.17m;曲线段长L2:0.786m; 0= 0.0314159rad直线段长L3: 4.315m;曲线段长L4: 3.05m; 0=0.087266rad直线段长L5:0.929m;4、P p的计算P =。

con >420 =6 k >560 = 1395 560=781200NP p1 =P q [1-e-(kx+u e])(kx+u 0)=781200 X (1-0.998246539) /0.001755=780514.9NP p2 =P q[1-e-(kx+u 0j/(kx+u 0)=781200X).998246539 (1-0.9910077) /0.009033 =776318.68NP p3 =P q[1-e-(kx+u)]/(kx+u 0)=781200X).998246539 X9910077 (1-0.993548402) /0.0064725精选文库2 =770322.08NP p4 =P q [1-e -(kx+u 0]/(kx+u 0)=781200 >0.998246539 区9910077 0.993548402 ( 1-0.973953712) /0.0263915=757788.25NP p5 =P q [1-e -(kx+u 0]/(kx+u 0)=781200 >0.998246539 区9910077 0.993548402 区973953712 X(1-0.99860747) /0.0013935=747311.84N5、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① 当C C con 时直线L 1部分:△ L = P p1 X L 1/ (A p X E p )=780514.9 1170/(560 叙95 105)=8.36mm曲线L 2部分:△ L = P p2 X L 2/ (A p X E p )=776318.68 786/(560 *95 105)=5.59mm直线L 3部分:△ L = P p3 X L 3/ (A p X E p )=770322.08 4315/(560 K95 105)=30.4mm曲线L 4部分:△ L = P p4 X L 4/ (A p X E p )=757788.25 3050/(560 K95 105)=21.2mm直线L 5部分:△ L = P p5 X L 5/ (A p X E p )=747311.84 929/(560 *95 105)=6.36mm£△ L = (8.36+5.59+30.4+21.2+6.3® X^=143.8mm② 当 C = 0.15C con 时△ L = 0.15 143.8=21.6mm③ 当C = 0.3 C con 时△ L=0.3 X 143.8=43.1mm。

关于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和张拉实际伸长值-推荐下载

关于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和张拉实际伸长值-推荐下载

关于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和张拉实际伸长值△L的计算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简称“桥施规”第12.8.3条规定:“预应力筋采用预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对预应力筋采用预应力控制张拉及预应力筋伸长量校核的情况,作如下介绍:一、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L的计算,按“桥施规”129页(12.8 3-1)公式采用,即:△ L=P P L/A P E P公式中各参数的选用:P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段:P P=P(1-e-kL)/KL曲线段:P p=P[1-e-(KL+μθ)]/(KL+μθ)式中: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拉力(KN);e-------自然对数的底数e=2.718281828;K、μ------参数,按“桥施规”第339页附表G—8选用,当采用塑料波纹管时,μ值可用0.14;K值可用0.0015;θ-------从张拉端到计算截面曲线孔道的部分切线夹角之和(rad);当钢束全长中,即有平曲线孔道,或者平、竖曲线组合孔道时,可取其切线夹角θP(平曲线切线夹角),θS竖向切线夹角的平方和的平方根计算即:θ=∑n1(QP2+θs2)1/2L---------预应力筋长度,是从计算截面至张拉端前锚夹片间各直线、曲线段的长度。

钢束计算截面确定:当两端张拉时,钢束布置多是以构件中心线对称布置,是以构件中线(跨中)为计算截面;当钢束布置不是以构件中心对称布置时,应以钢束两端张拉力克服摩阻力后终点力相等处为计算截面。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Ap;采用厂家提供的面积。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p;采用厂家提供的弹模。

二、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计算:一般采用精确计算法分段计算,即按直线段、曲线段长度(X),分别计算出其伸长量(△L i)再总加起来,故:△L=∑n1△Li△Li=Pi﹒X/A p﹒E pX(=△L i)---------直线段或曲线段的长度(m)三、预应力筋张拉时,实际伸长值据“桥施规”应当为:△L=△L1+△L2-C-△a式中:△L1----------从初始加力20%σcon开始,到控制张拉力100%σcon为此,期间的实测伸长量为(mm)。

伸长量的计算

伸长量的计算

40mT梁预应力筋理论张拉伸长值计算
一、计算公式
ΔL=P p L/EA
Pp=Pq*[1-e-(kx+uθ)]/(kx+uθ)
Pz=Pq*e-(kx+uθ)
式中:
ΔL---预应力钢筋理论伸长值
L---预应力钢筋的长度
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孔道长度
A---预应力筋的截面积
E---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
8索,张拉控制应力(按75%控制)F=140*8*1860*0.75=1562.4KN
9索,张拉控制应力(按75%控制)F=140*9*1860*0.75=1757.7KN
弹性模量E=1.95*105 ,管道摩擦系数u=0.2,管道偏差系数k=0.0025,钢绞线单位公称面积A=140mm2复核:计算:
以下为伸长量的计算:N1束:每束8根,p=1562.4KN
N2束:每束8根,p=1562.4KN
N3束:每束9根,p=1757.7KN
N4束:每束9根,p=1757.7KN
复核:计算:。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Lcp按以下公式计算:(由张拉10%到100%的伸长值)△Lcp = 0.9 Fpm Lp / Ap Ep式中:0.9 ——系数(由10% ~ 100%的伸长值折减系数)Fpm——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p ——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mm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1.95×105 N/mm2 式中的“Fpm——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较难求得。

由张拉力和第二项摩擦损失求得。

摩擦损失又有一个公式去求得:δl2=δcon*(1-1/e(kx+uθ))。

(kx+uθ)是指数。

15.24钢绞线公称面积钢铰线应是15.24mm的是美国标准,截面面积是140mm2,单位重是1.102每米。

15.2mm2的是中国的标准,截面是一样的为140mm2,单位重是1.101每米。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桥梁结构常用钢绞线的规格一般是ASTM A416、270级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15.24mm,标准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5000MPa,桥梁施工中张拉控制应力(本文中用Ycon表示)一般为标准强度的75%即1395MPa。

本文重点介绍曲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并给出CASIO fx-4800P计算器的计算程序,另外简要介绍千斤顶标定的一些注意问题。

参照技术规范为《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以下简称《桥规》)。

一、直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直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有两种计算方式:1、按照《桥规》第129页公式12.8.3-1计算,其中Pp平均张拉力在直线布置时即为张拉控制力,其余参数按照实际使用的钢绞线相应参数代入即可。

2、简化公式公式中Pp(单位:N)/Ap(单位:mm2)即平均张拉力/截面面积就是平均张拉应力(单位为MPa),本文中用Y表示,则公式可以简化为⊿L=Y*L/Ep。

桥梁施工中直线布置钢绞线时一般Y=Ycon=1395MPa,Ep=195000Mpa,代入公式中计算得简式⊿L=0.0071538L,⊿L与L的单位相同。

后张法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说明及计算示例

后张法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说明及计算示例

后张法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说明及计算示例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梁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中关于预应筋伸长值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ΔL=(1)Pp=(2)式中: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注意不等于各分段的起点力与终点力的平均值(N);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后为每分段中各曲线段的切线夹角和(rad);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整个分段计算时x等于L(m);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弯曲及直线部分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

从公式(1)可以看出,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p是决定计算值的重要因素,它的取值是否正确,对计算预应力筋伸长值的影响较大。

Ep的理论值为Ep=(1.9~1.95)×105Mpa,而将钢绞线进行检测试验,弹性模量则常出现Ep’=(1.96~2.04)×105Mpa的结果,这是由于实际的钢绞线的直径都偏粗,而进行试验时并未用真实的钢绞线面积进行计算,采用的是偏小的理论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公式Ep=可知,若Ap 偏小,则得到了偏大的Ep ’值,虽然Ep ’并非真实值,但将其与钢绞线理论面积相乘所计算出的ΔL 却是符合实际的,所以要按实测值Ep ’进行计算。

公式(2)中的k 和μ是后张法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中的两个重要的参数,这两个值的的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管道的成型方式、力筋的类型、表面特征是光滑的还是有波纹的、表面是否有锈斑,波纹管的布设是否正确,偏差大小,弯道位置及角度等等,各个因素在施工中的变动很大,还有很多是不可能预先确定的,因此,摩擦系数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的精确程度。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一)量计算与测定分析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 P P P E A L P L =∆①()()μθμθ+-=+-kx e P P kx P 1②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 L ——预应力筋的长度;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

于是上式中:i L L L L ∆+∆+∆=∆ 21P P ip i E A L P L i=∆ P p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 ()()()()111--+--⨯=i i kx i i e μθσσ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 ()()ii kx i pi kx e i i μθσσμθ+-=+-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 p i p i E x L i σ=∆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

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15.24),极限抗拉强度f p =1860Mpa ,锚下控制应力б0=0.75f p =1395Mpa 。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Δ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Pp=P(1-e-(kx+μθ))/(kx+μθ)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如果还不会算的话我这里有做好的EXCEL表格,你可以直接输入各种数进行计算。

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曲线预应力筋的理论张拉伸长值△LT按以下近似公式计算:△LT=(1+exp[-(k LT+ uθ)]) Fj/(2ApEp) LT式中:Fj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LT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的孔道长度(m);K ——每米孔道局部偏差摩擦影响系数;u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θ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总夹角(rad)预应力束摩擦系数表预应力筋种类k u有粘结钢绞线(预埋波纹管)无粘结钢绞线25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管理提醒:本帖被6 从【桥梁隧道】移动到本区(2007-10-25)CK0+立交桥箱梁,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公称面积Ag=139mm2,弹性模量Eg=×105MP。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

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 2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及平均张拉应力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取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39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取×105N/mm2二、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860×139=193905NX直=;X曲=θ=×180=KX曲+uθ=×+×=Pp=193905×()/=187644N△L曲=PpL/(ApEp)=187644×(139××105)=△L直=PpL/(ApEp)=187644×(139××105)=△L曲+△L直=+=2、N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860×139=193905NX直=;X曲=θ=×π/180=KX曲+uθ=×+×=Pp=193905×(1-)/=187653N△L曲=PpL/(ApEp)=187653×(139××105)=△L直=PpL/(ApEp)=187653×(139××105)=(△L曲+△L直)*2=(+)*2=第二章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一、计算参数: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2、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3、A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39mm24、E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105N/mm25、锚下控制应力:σk==×1860=1395N/mm26、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σkAp=193905N7、千斤顶计算长度:60cm8、工具锚长度:7cm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以N1束钢绞线为例:N1束一端的伸长量: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P=P1时,(1)15%σcon=时:P=-+=-+×=(3)30%σcon=时:P=-+=-+×=(4)100%σcon=时:P=-+=-+×=(5)103%σcon=时:P=-+=-+×=P=P2时,(1)15%σcon=时:P=-+=-+×203. 6= (3)30%σcon=时:P=-+=-+×=(4)100%σcon=时:P=-+=-+×=(5)103%σcon=时:。

预应力钢绞线初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表20m

预应力钢绞线初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表20m

3.131 27.7 ###### 138.6 △L=Pp L/Ap Ep(㎜) △L=Pp L/Ap Ep(㎜) 2.532 13.9 5.063 27.8 ###### 138.8 △L=Pp L/Ap Ep(㎜) △L=Pp L/Ap Ep(㎜) 5.705 ###### ###### 13.9 27.8 139.1
钢绞线面积 140 L L 7.596 7.596 7.596 L 6.237 6.237 6.237 L 1.7495 1.7495 1.7495 Ap Ap 560 560 560 Ap 560 560 560 Ap 560 560 560
管道偏差系数k 0.0015 曲线段 △L=Pp L/Ap Ep(㎜ Ep Ep 195 195 195 Ep 195 195 195 Ep 195 19.97407 0.97407 0.97407 e-(kx+μθ ) 0.97606 0.97606 0.97606 e-(kx+μθ ) 0.99361 0.99361 0.99361
△L=Pp L/Ap Ep(㎜ 5.363
0.155 0.0263 0.155 0.0263 0.155 0.0263 μ kx+μθ
管道偏差系数k 0.0015 Ep 195
伸长值(mm)
曲线段 直线段 △L=Pp L/Ap Ep(㎜) 11.87035796
合计
20% N1 100% N1 N2 钢束号 10% N2 20% N2 100% N2 N3 钢束号 10% N3 20% N3 100% N3
10.727 53.633 △L=Pp L/Ap Ep(㎜ △L=Pp L/Ap Ep(㎜
0.155 0.0242 0.155 0.0242 0.155 0.0242 μ kx+μθ

伸长量计算

伸长量计算

1、计算公式及说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参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 0)ΔL=(PpL)/(ApEp)………………①①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公式②;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Pp=P(1-e-(kx+μθ))/(kx+μθ)……②②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对公式的两点说明:(1)、因为预应力筋大多呈曲线布置,因此Pp的计算通常采用公式②进行,对于曲线筋还应根据不同的曲率半径进行分段,分别计算相应的Pp和ΔL。

(2)、对于②式中的θ,由它的符号解释可知,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应等于曲线所对应的圆心角,根据几何关系得出:θ=L/R(rad),式中L是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的长度(m),R是该段曲线孔道的曲率半径(m)。

2、基础数据选定由工程概况介绍及技术规范和钢绞线的规格选定下列数据:系数k及μ值表孔道成型方式k μ(钢绞线)预埋金属螺旋管道0.0015 0.20~0.25采用值0.0015 0.20钢绞线强度:钢绞线截面积:Ap=140mm2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5000Mpa二、理论伸长值计算本例通过对中梁N1钢绞线的计算进行说明,钢绞线的设计见下图,由图可知,钢绞线成直线和曲线交错对称布置,因此选定半幅钢绞线分成AB,BC,CD三段分别计算伸长值,另外半幅伸长值与此相等。

对于中梁N1钢绞线:钢绞线股数:n=7股1、张拉控制力计算钢绞线总的截面积:Ap=7*140=980mm2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5000Mpa钢绞线强度:单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1860=1395Mpa单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力:P1=1395*140=195300N超张拉张拉力:1.03P1×7=1.03*195300*7=1408113N2、分段起、终点力及平均张拉力计算,列表如下注:(rad)=3.543/29=0.1223、伸长量计算,将已知数据代人公式①,计算出△LAB=1397477.51*10124/(980*195000)=74.03mm△LBC=1366490.10*3543/(980*195000)=25.33mm△LCD=1345199.27*1074/(980*195000)=7.56mm△L/2=74.03+25.33+7.56=106.92mm总伸长量:△L=2*106.92=214mm同理可知,初应力推算伸长值:△L2=(214/1.03)*0.1=21mm,式中张拉1.03时的伸长量为214,张拉至0.1时的应力为21mm。

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方法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L 计算方法计算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时,将直线段与曲线段拆分开,分段计算各个伸长量,再将各段的伸长值一次相加,可得整个钢绞线的伸长值,具体计算如下:1、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L(mm)计算: △L=PP P E A L P式中:P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直线段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是按下一步的2式计算;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 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 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 2、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Pp (N )计算: Pp=P con ×[1-e-(kx+µθ)]/(kx+µθ)式中:P con ——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 ); X ——从张拉端至尾端的孔道长度(m );θ ——曲线孔道切线夹角(rad );弧度θ=角度α×л÷180;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系数的影响k=0.0015; µ——钢绞线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0.25; e ——取2.718;3、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P coni 经孔道摩擦阻力后尾端的张拉力P wj :P wj=P coni×e-(kx+µθ)式中:P wj——经过长度L后预应力筋的终点处张拉力,N;P coni——预应力筋起点处张拉力,N;注:i、j为连续两断面点;后一段钢绞线张拉端张拉力P con 等于前一段钢绞线尾端张拉力P w;例:以环岛路(太阳岛—仙足岛)衔接改造工程中第一联4×30.5m 底板B2为例计算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已知如下图,预应力筋采用7-Φs15.20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f pk=1860MPa,Ep=195000MPa,控制张拉力б=0.75f pk)解:如上图,B2预应力筋可分成直线AB(L=2173mm)、曲线BC (L=1260mm,θ=90,R=8000,rad=90×л÷180=0.1571)、直线CD(L=33519mm )、曲线DE (L=487mm ,θ=60,R=6000,rad=60×л÷180=0.1047)、直线EF(L=1237mm),1、AB 段:张拉端的控制张拉力:P AB =f pk ×75%×A P ×n=1860×0.75×140×7=1367100NAB 端的平均张拉力:Pp=P AB =1367100N △L AB =PP P E A LP =1367100×2173÷(140×7×195000)=15.56mm2、BC 段:张拉端的控制张拉力:P BC =P WAB =P AB ×e-(kx+µθ)=1367100×e-(0.0015×2.173)=1362651.192NBC 段平均张拉力:Pp=P BC ×[1-e-(kx+µθ)]/(kx+µθ)=1362651.192×[1-e-(0.00151.26+0.250.157)]÷(0.0015×1.26+0.25×0.1571) =1334985.344N △L BC =PP P E A L P =1334985.344×1260÷(140×7×195000)=8.8mm30、CD 段:张拉端的张拉力:P CD =P WBC =P BC ×e-(kx+µθ)=1307696.520NCD 段平均张拉力:Pp=P CD =1307696.520N △L CD =PP P E A L P =229.37mm40、DE 段:张拉端的张拉力:P DE =P WCD =P CD ×e -(kx+µθ)=1243573.025NDE 段平均张拉力:Pp=P DE ×[1-e-(kx+µθ)]/(kx+µθ)=1226992.582N △LDE=PP P E A L P =3.12mm50、EF 段:张拉端的张拉力:P EF =P WDE =P DE ×e-(kx+µθ)=1210560.176NEF 段平均张拉力:Pp=P EF =1210560.176N △L EF =7.836mm则预应力筋B2最终理论伸长量:△LEF=△L AB +△L BC +△L CD +△L DE +△L EF=264.686mm (设计263mm )。

预应力伸长值计算公式

预应力伸长值计算公式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中关于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1):ΔL= Pp×L /(Ap×Ep)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2):Pp=P(1-e -(kx+μθ))kx+μθ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50m腹板束L Q′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后为每分段中每段曲线段的切线夹角(rad);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后为每个分段长度或为公式1中L值;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内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理论伸长值计算中,如果采取的是两端张拉,钢绞线对称布置,在进行伸长量计算时是计算一半钢绞线的伸长值然后乘以二的方法;如果是一端锚固一端张拉,计算时应从张拉端计算至锚固端;而对于非对称结构,钢绞线不对称布置,在计算钢绞线的伸长值时,计算原则是从两侧向中间分段计算,至某一点时钢绞线的受力基本相等即可,而不是简单的分中计算.1955年,铁路部门研制成功我国第一片跨度12米的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1956年建成28孔24米跨的新沂河大桥,从而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我国铁路上应用的篇章。

四十多年来,经过铁路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预应力砼技术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制造架设跨度32米以下桥梁三万多孔,桥梁跨度不断突破,大跨径桥梁不断涌现,其中有代表性的工程有主跨为168米的攀枝花金沙江铁路连续钢构桥,顶推法施工的跨度80米连续箱梁桥杭州钱塘江二桥,此外在南昆铁路线上新建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铁路桥梁。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 量计算与测定分析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PP P E A LP L =∆ ①()()μθμθ+-=+-kx e P P kx P 1 ②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L ——预应力筋的长度;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

于是上式中:i L L L L ∆+∆+∆=∆ 21PP ip iE A L P L i =∆ P p 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111--+--⨯=i i kx i i eμθσσ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ii kx i pikx e iiμθσσμθ+-=+-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pip i E x L iσ=∆ 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

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极限抗拉强度f p =1860Mpa ,锚下控制应力б0==1395Mpa 。

K 取m ,µ=。

(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1)伸长值计算如下表:(2)两端非对称张拉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2)伸长值计算如下表:若预应力钢筋为两端对称张拉,则只需计算出一半预应力筋的伸长值,然后乘以2即得总的伸长量。

梁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已编公式,自动计算)

梁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已编公式,自动计算)
预应力理论伸长值计算
计算式ΔL=PpL/ApEp
1、边跨空心板 预应力筋编号 P N1 N2 2、中跨空心板 预应力筋编号 P N1 N2 195300 195300 k 0.0015 0.0015 x1 7.575 θ 0.03491 µ kx µθ kx+μθ e-(kx+µθ) Pp L 7575 7580 Ap 140 140 195300 195300 k 0.0015 0.0015 x1 7.69 θ 0.03491 µ kx µθ kx+μθ e-(kx+µθ) Pp L 7690 7700 Ap 140 140
预应力理论伸长值计算计算式lpplapepppp1ekxkxpapekx1边跨空心板预应力筋编号pn1n22中跨空心板预应力筋编号pn1n2195300195300k0001500015x1757575800349100436332kxkx002009ekx098011pp193351193141l75757580ap140140195300195300k0001500015x17697700349100436332kxkxekxpp193335193123l76907700ap140140025001153500087280020263097994102500115500109080022458097779202500113630008728025001137001090800222780977968工作长度暂考虑500mmep伸长值mm备注伸长量1930005502中板11001930005504中板1101ep伸长值mm备注1930005421边跨10841930005418边跨1084工作长度伸长量3636工作长度伸长量3636理论伸长量11731173理论伸长量11561156最大最小1243122110239112433611102603最大最小122577610870091225281108657ape

张拉计算书

张拉计算书

(mm)
15% PP 30% PP 60% PP 100% PP
210.89 421.79 843.57 1405.95
3.89 8.42 17.49 29.58
80 161 321 536
= 536 (mm)
四、 18m板梁各阶段张拉数据表: 1、中板(18m14根)
张拉 控制力 (KN) 2591 # 油 顶 (8410#) 油表读数 (mpa) 2590 # 油 顶 (2235#) 油表读数 (mpa) 4.09 8.16 16.31 27.18 理论伸长值
(mm)
15% PP 30% PP 60% PP 100% PP
取力筋长度(mm);取值:L=85600-2800-4000=78800mm 5 EP=预应力筋弹性模量(Mpa);EP=1.97×10 Mpa AP=预应力筋截面面积(mm2);AP= 140.00 mm2 三、计算值: △L=PPL/APEP=187460.00×78800/(1.97×105×140.00)
G205 - S325 建



预 应力先张法
张 拉 计 算 书
江苏捷达交通工程集团 G205-S325建设工程项目经理部
先张法预应力板梁张拉计算书
一、 类型:板梁长为18米的先张法预应力板梁。 二、计算公式: △L=PPL/APEP 式中:△L=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2、边板(18m15根)
196.83 393.67 787.33 1312.22
3.59 7.82 16.28 27.57
80 161 321 536
理论伸长值
2591 # 油 顶 (8410#) 张拉控制力(KN) 油表读数 (mpa)

4#桥13m空心板梁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

4#桥13m空心板梁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

同江市三村工程灌区工程4#桥13m空心板梁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第九合同段)省水利四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同江市三村灌区工程第九标段项目经理部2013年8月27日13m预空心板梁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一.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公式ΔL=Pp*L/(Ap*Ey)Pp=P{[1-e-(kx+μQ)]/(kx+μQ }ΔL=(P*L/Ap*Ey)*{[1- e-(kx+μQ)]/(kx+μQ)}注释: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孔道长度(M);Q---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Y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摩擦系数,取μ=0.15;Ey---预应力筋弹性模量,取1.95*105N/mm2;Ap---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单根Ap=139mm2;P---单根钢绞线锚下控制张拉力,根据设计图纸计算,P=Ap*σk =139*1395=193905N;二、伸长值计算张拉端张拉力:P=193905N线束1伸长值:L1=(0.0131+0.0037+0.0278)*2=0.089m;线束2伸长值:L2=(0.0132+0.0086+0.0226)*2=0.089mm;另外每束钢绞线每端孔道外线束长度0.5m,按如下公式计算该段钢绞线伸长值:每束每端孔道外钢绞线伸长值:ΔL=P*L/(Ap*Ey)=0.0036m;故线束1最终伸长值:0.089+0.0036*2=0.096m;线束2最终伸长值:0.089+0.0036*2=0.096m;13M空心板梁预应力筋张拉施工张拉力—压力表值数据表张拉控制应力σK=1395 MP a ,每片梁4束钢绞线,沿肋板两侧对称布置,自下而上编号为1、2束。

其中中跨空心板梁每孔道三根钢绞线,边跨空心板梁1#孔道每孔道四根钢绞线,2#孔道每孔道三根钢绞线。

13m梁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书(理论值)

13m梁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书(理论值)

预应力13m空心板梁张拉伸长量计算(理论)资料说明:预应力空心板梁采用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 =1860 Mpa公称直径d=15.2 mm,13 m预应力空心板梁均分别为3根、4根的钢束组成,其4根一束采用M15-4型锚具,3根一束的采用M15-3型锚具,Φs15.2钢绞线每根公称面积为140 mm²,钢绞线弹性模量E p=1.95×105(Mpa),管道摩擦系数U=0.25,管道偏差系数K=0.0015,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0.75f pk=1395 Mpa,边跨梁的N1、N2、束钢绞线和中跨梁的N1、N2、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力均为δ,k=1395Mpa一、计算依据:标准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二、公式:△L=Pp×LAp×Ep式中:△L-理论伸长量,单位为mm。

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p=P(1-e-(kx+uθ))/(kx+uθ)式中: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三、理论伸长值计算(13m中板空心板梁)N2束:由3根钢绞线组成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先按1/2跨径计算,将钢绞线半跨曲线分成三段,X1直线段,X2曲线段,跨中直线段X3=2.858m。

分段计算:通过施工设计图可以查得:K=0.0015; U=0.25;θ=7°×π/180º=0.122111(rad)A p=140×3=0.42×10-3(m2) ; E p =1.95×105(Mpa)P=0.75 f pk×420(mm²)= 585.9(KN )①X1=2.2603m,(直线筋,θ=0°)kx+uθ=0.00339 , e-(kx+uθ)=0.996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 ∆ (mm)的计算:
P P P E A L
P L =∆ 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
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附后。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

关于P p 的计算:
P p = P[1-e -(kx+uθ)]/(kx+uθ):
P :张拉端钢绞线张拉力。

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P q 。

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P z =P q * e -(kx+uθ)(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切角之和(rad ); K :孔道每m 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U :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中有关数据
A P1=140×3=420mm 2;A P2=140×4=560mm 2
R by =1860Mpa
σk = =1395Mpa
E g =×105Mpa
K=;U=
3、20m 预制箱梁中跨(0度)N1#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如下:
(1)考虑到实际施工中采用穿心式千斤顶,所以钢绞线长度应计
入千斤顶长度,YDC1500型千斤顶回程后的长度为450mm。

(2)钢绞线
箱梁钢绞线为对称布置,为方便计算,以下计算取半块箱梁考虑。

直线段长L1:+=1.17m;
曲线段长L2:0.786m;θ =
直线段长L3:4.315m;
曲线段长L4:3.05m;θ =
直线段长L5:0.929m;
4、P p的计算
P =σcon×420 =бk×560 = 1395×560=781200N
P p1 =P q [1-e-(kx+uθ)]/(kx+uθ)
=781200×()/
=
P p2 =P q[1-e-(kx+uθ)]/(kx+uθ)
=781200××()/
=
P p3 =P q[1-e-(kx+uθ)]/(kx+uθ)
=781200×××()/
=
P p4 =P q[1-e-(kx+uθ)]/(kx+uθ)
=781200××××()/
=
P p5 =P q[1-e-(kx+uθ)]/(kx+uθ)
=781200×××××(1-0.)/ =
5、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
①当σ =σcon时
直线L1部分:
△L = P p1×L1/(A p×E p)
=×1170/(560××105)
=8.36mm
曲线L2部分:
△L = P p2×L2/(A p×E p)
=×786/(560××105)
=5.59mm
直线L3部分:
△L = P p3×L3/(A p×E p)
=×4315/(560××105)
=30.4mm
曲线L4部分:
△L = P p4×L4/(A p×E p)
=×3050/(560××105)
=21.2mm
直线L5部分:
△L = P p5×L5/(A p×E p)
=×929/(560××105)
=6.36mm
∑△L = (++++)×2=143.8mm ②当σ = σcon时
△L = ×=21.6mm
③当σ = σcon时
△L=×=43.1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