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电科院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标准解读和修订建议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标准解读和修订建议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标准解读和修订建议Interpretation and revision proposals ofGB/T 29319-2012,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necting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to distribution network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lean and low-carbon energy transformation and new power system, China’s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will usher in great development. Its large-scale access impacts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grid with increasing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upport and leading roles of the standards, it is urgent to revise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T 29319-2012,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necting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to distribution network ,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power grid transformation needs. This paper firstly interprets the important technical provisions of the standard,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its implementation and finally proposes some revision suggestions in terms of grid adaptability, power control and fault crossing, to facilitate safe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in China.Keywords: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distribution network, standard guide, amendmentsBy Lu Minhui 1 Sun Wenwen 2 He Guoqing 2文/路民辉1 孙文文2 何国庆2(1.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2.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1. IntroductionTo exert the supporting and leading roles of the standards,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 important provisions of GB/T 29319-2012, for two purposes, on the one hand, enhancing the industry personnel’s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hnical provisions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standard; and on the other hand, analyz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se provisions and proposing reasonable revision suggestions for those which cannot meet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needs of PV power in China.2.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chnical standard for grid connection2.1 ScopeThis standard is applicable for building, rebuilding or expanding PV power system connected to the grid with voltage of 380V, or to the user-side with voltage of 10(6)kV. The PV power system should meet other requirements in case of connecting to the public power grid with voltage of 10(6)kV or 35kV or above.BETTER COMMUNICATION | GREATER VALUE2.2 Power control2.2.1 Active power controlActive power control means that, the PV power system has the ability of active power regulation and is able to accept the command signals of power grid scheduling dept. to adjust its active power output. Due to the small scale of PV power development at an early stage, given to the cost and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the standard doesn’t specify mandatory requirements on the active power control of the PV power system.2.2.2 Reactive power controlConnected to the grid through inverters, PV power has strong ability of reactive power control.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the power factor of the PV power system should be adjustable continuously in the range of ±0.95. Moreover, it should be able to adjust reactive output based on the voltage of the connecting points and to participate in adjusting the voltage of the grid.2.3 Operational adaptabilityThe purpose of demanding the operational adaptability of PV power system is to enhance the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of the PV power system. It is unavoidable for various disturbances to occur in the course of grid operation. When the voltage and frequency are within the specified limits, the PV power system is required to be able to operate normally, to avoid its frequent start-stop to impact users’ interest and grid safety and stability. The operational adaptability means mainly the voltage adaptability and frequency adaptability.3. Problems in connection technical standards3.1 Overlapping and inconsistency of some provisionsImpacted by the revision cycle, some standards are inconsistent, or even contradictory, in terms of the provisions of voltage adaptability and frequency adaptability. For instance, for the PV power system connecting to the user-side with 10(6)kV voltage, the operating range of voltage is specified as 0.9p.u.~1.1p.u. in GB/T 29319, but 0.85p.u.~1.1p.u. in GB/T 3359.3.2 Low requirements of some provisionsAs constant increase of the installed capacity of PV power in recent years, its large-scale connection impacts grid safety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l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revised their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PV power connection timely. Comparison with them suggested that, the requirements in national technical standards of PV power connection are lower, in terms of power control, fault crossing, frequency/voltage tolerance and grid supporting capacity.3.3 Some provisions unavailableThe PV power witnessed the histor y of slow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stage to explosive growth in the later stage. The standard adapted itself to the development of PV power at the time. The core concept was that PV power did not participate in adjusting the frequency and voltage. That is to say, the system frequency and voltage were adjusted by the grid. However, 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es and the new challenges produced by large-scale connection of PV power to the grid, the PV power needs new requirements, like cluster control, 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 and power prediction, to improve the hospitality of PV power connection.4. Revision proposals4.1 Active power control1) The PV power system connected to the grid with voltage of 10(6)kV~35kV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active power control system to have the ability of smooth regulation of active power. The PV power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receive and automatically execute the control orders of active power and active power change issued by the power scheduling dept. The active power and active power change rate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cheduling control of the power system.2) The PV power system connected to the grid withvoltage of 380V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active power control and receive the control orders of the scheduling dept. in the manner of cluster control. Based on the actual connection situation of the PV power system in China, the cluster control is illustrated in Figure 1.3) A PV power project of a whole county developed by one owner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the centralized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is able to receive the scheduling control orders.4.2 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1) The PV power system connected with voltage of 10(6)kV~35kV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 When the system frequency is without the dead zone, the PV power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regulate the active power output automatically as per the frequencies. The parameters of frequency dead zone, difference coefficient and response time should be determined after negotiating with the grid scheduling dept.2) The PV power system connected with voltage of 380V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4.3 Grid adaptabilityThe voltage and frequency ranges should be enlarged for continuous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PV power system.1) When the voltage of the connecting points of the PV power system is within 0.85p.u.~1.1p.u. nominal voltage, the PV power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operate normally.2) When the frequency of the connecting points of the PV power system is within 48.5Hz~50.5Hz, the PV power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operate normally.4.4 Power prediction1) The PV power system, of which the connecting voltage is 10(6)kV~35kV and the installed capacity is above 10MW,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power prediction system, which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0h~72h and super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0.25h~4h.2) For the PV power system connected to the grid with voltage of 380V, since there is a great number of it and it cannot provide a power prediction system for a single PV system, the regional power prediction can be adopted, so as to achieve power prediction to all the PV systems in the region. The prediction methods usually include gridding and statistical scaling.4.5 Fault crossing1) The PV power system connected with voltage of 10(6) kV~35kV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zero voltage crossing. Within and below the voltage contour in Figure 2, the PV power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operate continuously without disconnection; otherwise, it will be disconnected.2) For the PV power system connected with voltage of 10(6)kV~35kV, within the voltage contour in Figure 3, the PV power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operate continuously without disconnection; otherwise, it will be disconnected.Figure 1: Technical routine of low-voltage distributed PVcontrolFigure 2: Requirement on low-voltage crossing of PVpower system BETTER COMMUNICATION | GREATER VALUE3) The PV power system, which connects the grid with voltage of 10(6)kV~35kV and has not disconnected from the grid during low/high-voltage crossing, should recover the power before the fault with at least 20% of the PN/ s power change rate when the voltage at the connecting points is between 0.85p.u.~1.1p.u. nominal voltage.5. ConclusionsThe paper interprets the important provisions of GB/T 29319-2012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its implementation, on which basis, proposes reasonable revision suggestions: first, enhance vertically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n PV power system connected with the grid and elevate the voltage/frequency tolerance and fault crossing of the PV power system; second, extend horizontally the coverage of the standard to add new technical requirements like power prediction, 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 low-voltage crossing and high-voltage crossing.6. AcknowledgementsThis paper is sponsor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Research on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mechanical transient modeling of Gansu Power Grid based on UHV AC/DC transmission of high proportion renewable energy and its influence on transmission capacity.Figure 3: Requirement on high-voltage crossing of PVpower system[1] , Important Speech of President Xi Jinping on the General Debate of the 75th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N/OL]. (2020-09-23). /n1/2020/0923/ c64094-31871240.html.[2] , the Speech of President Xi Jinping on the Climate Ambition Summit [N/OL]. (2020-09-23). http://cpc.people. /n1/2020/1213/c64036-31964469.html.[3]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P.R.C.,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P.R.C. GB/ T 29319-2012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necting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to Distribution Network [S]. 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 2017 .[4] Chen Hu, Zhang Tian, Pei Huiming, et al. Analysis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Power Influence on Grid Voltage and Power Losses [J]. 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 2015, 52 (23): 63-69 . [5] Xie Xiaorong, He Jingbo, Mao Hangyin, et al. New Issu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Power System Stability with High Shares of Renewable and Power Electronics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21, 41 (2): 461-475 .[6] Ding Ming, Wang Weisheng, Wang Xiuli, et al. A Review on the Effect of Large-scale PV Generation on Power Systems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4, 34 (1): 1-14 .[7] Zeng Ming, Yang Yongqi, Li Yuanfei, et al.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for Key Operation Mode and Technologies of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Under Energy Internet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6, 36 (3): 681-691 .[8] Bai Jianhua, Xin Songxu, Liu Jun, et al. Roadmap of Realizing the High Penetration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5, 35 (14): 3699-3705 .[9] Liang Zhifeng, Ye Chang, Liu Ziwen, et al.Grid-Connected Scheduling and Control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Clusters: Architecture and Key Technologies [J].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21, 45 (10): 3791-3802 .[10] Wu J unpeng, Yang Xiaodong, Zhai Xue, et al. Analysis of 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 of Grid-connected PV Station in Power System [J]. 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 2016, 53 (18): 88-92.About the authors:Lu Minhui, Professorate Senior Engineer, engaged primarily in the research on grid connection technology of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Sun Wenwen, Corresponding Author, Engineer, engaged primarily in the research on grid connection technology of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He Guoqing, Professorate Senior Engineer, engaged primarily in the research on grid connection technology of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References。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篇一: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二○○九年七月1范围本规定内所有光伏电站均指并网光伏电站,本规定不适用于离网光伏电站。

本规定规定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运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通过逆变器接入电网的光伏电站,包括有变压器与无变压器连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但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2297-1989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gb/t12325-20xx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6-20xx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20xx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8479-20xx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19939-20xx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20xx6-20xx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2894安全标志(neqiso3864:1984)gb16179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t178830.2s和0.5s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448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dl/t614多功能电能表dl/t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5202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j/t1112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iec61000-4-30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iec60364-7-71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太阳光伏(pV)发电系统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3.1光伏电站photovoltaic(pV)powerstation包含所有变压器、逆变器(单台或多台)、相关的bos (平衡系统部件)和太阳电池方阵在内的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最新国标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最新国标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有功功率、无功电压、故障穿越、运行适应性、功率预测、电能质量、仿真模型和参数、二次系统以及接入系统测试和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通过10kV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的接入、调试和运行。

配置储能的光伏发电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9862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433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GB/T29321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GB3875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GB/T40594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导则GB/T40595并网电源一次调频技术规定及试验导则GB/T40604新能源场站调度运行信息交换技术要求GB/T50063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866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50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3术语和定义1光伏发电站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系统,一般包含变压器、逆变器和光伏方阵,以及相关辅助设施等。

3.2逆变器inverter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3.3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对于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整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整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整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目录:1.范围2.规定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一般原则5.电能质量范围:规定性引用文件:本规定引用了以下文件:- ___相关规定和标准- ___相关规定和标准术语和定义:本规定中所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如下:- 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电站。

- 接入电网:将光伏电站的电能接入到电网中。

- 逆变器:将光伏电站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一般原则: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应当符合以下原则:- 安全可靠:光伏电站应当满足电网的安全可靠要求。

- 互利共赢:光伏电站和电网应当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可持续发展。

电能质量: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电能质量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电压波动和闪变:光伏电站应当控制电压波动和闪变,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 谐波:光伏电站应当控制谐波,确保电网的电能质量。

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功率控制:光伏电站应当控制输出功率,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 电压调节:光伏电站应当控制输出电压,确保电网的电能质量。

引用文件包括:- GB/T 2297-1989- GB/T -2008- GB/T -93- GB/T -2008- GB/T -2008- GB/T -2001- GB/T -2005- GB/T -2006- GB 2894- GB- DL/T 544- DL/T 598- DL/T 448- DL/T 5202- SJ/T本规定中的术语和定义如下:- 光伏电站:包括所有变压器、逆变器、BOS和太阳电池方阵在内的发电系统。

- 并网光伏电站:接入公用电网运行的光伏电站。

- 逆变器:将光伏电站的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用于将电能变换成适合于电网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电能的电气设备。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器、逆变器和控制器均可属于逆变器的一部分。

具备控制、保护和滤波功能,用于电源和电网之间接口的任何静态功率变换器,有时被称作功率调节子系统、功率变换系统、静态变换器或功率调节单元。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技术规范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技术规范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技术规范1.引言2.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的设计和施工,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

3.设计原则(1)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的要求;(2)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3)充分利用电能,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4)减少光伏发电系统与配电网之间的电能损耗;(5)考虑光伏发电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接入个数的限制;(6)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设计要求(1)光伏发电系统应满足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包括发电功率、标称电压等;(2)光伏发电系统应按照并网接入的要求设计,包括保护设备、逆变器、电网侧接口等;(3)光伏发电系统应具有远程监控和管理功能,便于实时监测和运维;(4)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考虑日照、阴影和安全等因素;(5)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点应根据配电网的负荷状况和电能消耗情况确定,避免对电网产生过大冲击;(6)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源接入点应考虑电网的负荷均衡和电能质量等因素;(7)光伏发电系统应具备防雷、过电压和过电流等安全保护措施;(8)光伏发电系统应满足配电网的无功补偿要求,保证电网的功率因数。

5.施工要求(1)光伏发电系统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安全要求;(2)光伏发电系统的接线和布线应整齐、美观、易于维护和保护;(3)光伏发电系统的设备安装应牢固可靠,避免出现振动或倾斜等现象;(4)光伏发电系统的设备和配件应经过检测和验收,符合标准和规范的要求;(5)光伏发电系统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质量监督(1)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经过质检部门的审核;(2)光伏发电系统的质量应经过检测和验收,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3)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发电效率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正常运行。

7.结论本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的设计和施工,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光伏电站的接入电网及并网技术

光伏电站的接入电网及并网技术

光伏电站的接入电网及并网技术光伏电站(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是利用太阳能通过光伏效应转化为电能的设施,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接入电网和并网技术是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行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本文将探讨光伏电站的接入电网及并网技术。

一、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光伏电站的接入电网是指将光伏发电系统与现有的电力系统相连接,实现电力输送和交换。

接入电网的目的是将光伏发电的电能进行有效利用,满足电力市场的需求,并确保电能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输送。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主要步骤包括系统规划、工程设计、设备调试等。

首先,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确定接入电网的位置和装机容量。

其次,进行工程设计,包括线路的选址、布局以及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等。

最后,通过设备调试和试运行,确保光伏电站能够正常接入电网,实现电能的输送和交换。

在接入电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光伏电站的接入会对电网的电压、频率等参数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和评估,确保光伏电站与电网的完美衔接。

二、光伏电站并网技术光伏电站并网技术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并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技术。

并网技术包括转换装置、保护装置、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

1. 转换装置:转换装置是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关键连接部分,主要包括逆变器和变压器。

逆变器将光伏电站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通过变压器提高电能的电压等级,以适应电网的要求。

2. 保护装置:保护装置用于保护光伏电站和电网的安全运行。

在电力系统中,电能的输送需要考虑到突发故障和异常情况,因此需要配备相应的保护装置,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实现光伏电站与电网之间协调运行的关键部分。

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光伏电站的功率输出和电网的负荷需求,实现电能的匹配和调度,提高光伏发电的利用率和经济性。

光伏电站并网技术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电网的接纳能力。

随着光伏电站规模的扩大,电网的接纳能力可能不足,需要进行电网升级和改造。

光伏电站的电网接入标准与规范

光伏电站的电网接入标准与规范

光伏电站的电网接入标准与规范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光伏发电逐渐成为一种受到重视的清洁能源。

光伏电站的电网接入是指将光伏发电系统连接到电网中,实现电能的输送和利用。

为了保证光伏电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国家和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电网接入标准与规范。

本文将介绍光伏电站的电网接入标准与规范,以及对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的指导意义。

一、电网接入标准光伏电站的电网接入标准是指电网管理部门制定的,针对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和运行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电网接入标准包括了光伏电站的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等各个方面,确保电站与电网的良好匹配和协调运行。

1. 额定功率标准光伏电站的额定功率是指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容量,通常以千瓦(KW)或兆瓦(MW)为单位。

电网接入标准对光伏电站的额定功率有规定,以保证电站的运行安全和电网的平衡稳定。

根据不同电网的类型和容量,光伏电站的额定功率标准也有所差异。

2. 并网电压标准并网电压是指将光伏电站的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后,与电网之间的电压参数要求。

电网接入标准规定了光伏电站并网电压的范围、偏差及其调整要求,以确保光伏电站与电网能够稳定地互联运行。

3. 接入方式标准电网接入标准对光伏电站的接入方式进行了规范,包括了并网点的选择、接入电网的拓扑结构等。

光伏电站可以通过单点接入、集中式接入或分布式接入等不同的方式与电网连接,具体的接入方式要根据电网的要求和光伏电站的特性来确定。

二、电网接入规范光伏电站的电网接入规范是指对光伏电站电网接入过程中具体操作和技术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电网接入规范包括了光伏电站的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等方面,以确保光伏电站能够正常地接入和运行于电网之中。

1. 施工规范在光伏电站的电网接入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操作。

施工规范包括了光伏电站电站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要求,例如光伏组件的安装、逆变器的布置、电缆的敷设等。

遵循施工规范能够确保光伏电站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整理: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CES 李绍群一、一般原则综合考虑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输配电容量,电能质量等技术要求,根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可分为小型、中型或大型光伏电站。

小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0.4kV低压电网的光伏电站。

中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10~35kV电网的光伏电站。

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66kV及以上电网的光伏电站。

小型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一般不超过200千峰瓦。

根据是否允许通过公共连接点向公用电网送电,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的接入方式。

二、电能质量1一般要求光伏电站向当地交流负载提供电能和向电网发送电能的质量,在谐波、电压偏差、电压不平衡、直流分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等方面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光伏电站应该在并网点装设满足IEC 61000-4-30《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标准要求的A累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对于大型或中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数据应能够远程传送到电网企业,保证电网企业对电能质量的监控。

对于小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数据应具备一年及以上的存储能力,必要时供电网企业调用。

1.2谐波和波形畸变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应满足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如表1所示: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处的总谐波电流分量(方均根)应满足GB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应不超过表2中规定的允许值,其中光伏电站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按此光伏电站安装容量与其公共连接点的供电设备容量之比进行分配。

1.2电压偏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满足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的规定,即:35kV及以上公共连接点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称电压的10%。

20kV及以下三相公共连接点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

国网电科院_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国网电科院_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并失去选择性 导致重合闸不成功 ……
日本2.2MW太阳城项目:大量配电网保护更换; 浙江示范工程:加装低周、低压解列、过流等保 护;校核和调整10kV电流速断、延时电流速断、 过流保护、反向故障保护定值。
2. 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
配电网的运行控制问题
孤岛引起的安全问题
线路维护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与孤岛地区相连的用户供电质量受影响
包括容量、接入电压等级、保护配置、监控通信等)和关 键设备选型。
1. 编制背景及基本原则
有利于电网进行科学的接入规划和技术升级
技术规定的编制和实施,应有利于电网掌握光伏电站的运
行状态和运行规律,进行稳定控制、继电保护、调度运行 等方面的技术升级,进行合理的接入电网规划设计,提升 电网接纳光伏发电的能力。
250kW屋顶工程实测最大功率变化率 为每分钟20% 60kW屋顶工程实测最大功率变化率 为每分钟25%
2. 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
大电网稳定控制问题
采用“集中开发、高压送出”模式开发的大规模光伏电站多
集中在西北、华北等日照资源丰富的荒漠/半荒漠地区,而这 些地区一般地域范围广而本地负荷小,光伏电站的电力需要 进行远距离输送。 随着光伏电站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加大,光照短期波动和周期 性变化引起的线路电压超限现象将逐步出现,长距离输电的 电压稳定性问题将成为制约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开发的主要 因素之一。 光伏发电的运行控制特性完全由电力电子逆变器决定,没有 转动惯量和阻尼特性,与常规发电机组有较大的区别。光伏 发电的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初步建立
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的发展战略,促进光伏发电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

交流输出短路保护
当检测到电网侧发生短路时,光伏电站向电网输出的短路电流应不 大于额定电流的150%。
新能源本部 项目管理中心
13
1光伏电站基础知识介绍
1.3 逆变器
(3)具备的保护功能
孤岛现象保护
电网失压时,光 伏电站仍保持对失压 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 路继续供电的状态称 为孤岛现象。 孤岛现象分为非计划性孤岛现象和计划性孤岛现象。 所有并网逆变器中全部同时具有两种孤岛现象检测技术: 被动检测 主动式检测
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装机容量G G≤200kWp 200kWp<G≤3MWp 3MWp<G≤10MWp 10MWp<G≤30MWp G>30MWp 电压等级 400V 10kV 10kV或20kV 20kV~110kV 110kV 或 220kV
新能源本部 项目管理中心
30
各类架空三相导线持续输送容量表 持续输送容量 /MVA 导线截面mm2 持续允许电流A
电站总容量宜控制在所接的公用电网线路最大输送容量的30%。
新能源本部 项目管理中心
29
4 光伏接入电压等级的选取
光伏接入系统总体上受电压波动、谐波影响、电压损耗及接入容量比等条件的 制约。具体反映在工程实践中,将主要影响其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和接入点(接入 线路长度)的选取。 以电压波动制约为例,若20MWp光伏电站接入10kV电网,电压波动将超过国 标要求,而接入110kV电网则可以避免该问题。 同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所能接纳的谐波含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对光伏
新能源本部 项目管理中心
23
3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制约条件
《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中要求光伏电站接入 系统后,在谐波、电压偏差、电压不平衡度、直流分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等 方面应满足相关标准。

光伏发电站电网接入规程(企业标准)

光伏发电站电网接入规程(企业标准)

光伏发电站电网接入规程(企业标准)1.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光伏发电站电网接入的规程,以确保安全可靠地连接光伏发电站和电网。

该规程适用于我们公司的光伏发电站项目。

2.定义- 光伏发电站:指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电网:指公共电力系统,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系统等组成部分。

3.接入要求- 光伏发电站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 光伏发电站应具备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和必要的环境评估手续。

- 光伏发电站应具备稳定的电力输出能力和良好的运行记录。

- 光伏发电站应具备适当的安全保护装置和监测系统。

4.接入流程4.1 提交申请- 光伏发电站运营商应向电网运营商提交接入申请,包括相关证明文件和技术资料。

4.2 技术评估- 电网运营商将对光伏发电站的技术资料进行评审,确保其满足接入要求。

4.3 签订合同- 若光伏发电站通过技术评估,双方将签订电网接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4 工程建设- 光伏发电站运营商应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电网接入设备和系统的建设和安装。

4.5 联调测试- 工程建设完成后,电网运营商将进行联调测试,确保电网和光伏发电站的互联正常运行。

4.6 完成接入- 电网运营商确认联调测试通过后,正式接入光伏发电站,允许其向电网供电。

5.安全与维护- 光伏发电站运营商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接入设备和系统,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 电网运营商应定期检查电网设备和系统,及时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

6.责任与义务- 光伏发电站运营商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接入义务,并承担因接入导致的责任。

- 电网运营商应提供稳定可靠的电网供电,并及时处理与光伏发电站接入有关的事务和问题。

7.附则-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替代之前的相关规定。

- 如有需要,本规程可以进行修订和补充,但修订和补充应经过公司相关部门的批准。

以上为《光伏发电站电网接入规程(企业标准)》的内容。

该规程由我公司制定,旨在保障光伏发电站与电网的安全接入,促进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入政策与规定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入政策与规定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入政策与规定随着对清洁能源的日益需求与环保意识的增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逐渐普及。

为了规范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各国纷纷出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入政策与规定。

本文将就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入政策与规定进行介绍、分析和总结。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概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系统。

它由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电网连接装置等组成。

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的辐射能转化为直流电能,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然后并入电网供电。

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具有环保、安全、经济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入政策与规定的意义并网接入政策与规定的出台,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策与规定可以规范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保障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

其次,政策与规定可以促进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与推广,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减少传统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此外,政策与规定还可以引导市场发展,加强产业链合作与协调。

三、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接入政策与规定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入政策与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电许可证与电网接入许可证根据《电力法》,光伏发电系统需要取得电力生产许可证,以合法并网。

同时,还需要与电网公司签订电网接入合同,并获得电网接入许可证。

2. 并网技术与设备要求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技术与设备要求是确保并网过程中电能质量与电能安全的基础。

比如,要求光伏发电系统具备电能质量稳定、电能输出可控、保电能力强等特点。

3. 功率限制与补贴政策为了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我国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功率有一定的限制。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光伏发电系统的规模和安装地点都有相应的限制。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以鼓励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四、国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接入政策与规定除了国内政策与规定外,国际上也有许多国家制定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入政策与规定。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三、《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标准解读
3.3 功率和电压
基本原则:大中型光伏电站应具备相应电源特性,能够在一 定程度上参与电网的电压和频率调节。
有 有 功 功 功 功 率 率 调 调 节 节
需要安装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具备限制最大功率输出以及限制输 出功率变化率的能力 具备根据电网频率、调度部门指令等信号自动调节电站的有功功 率输出的功能,确保输出功率及变化率不超过给定值 光伏电站的起停操作需考虑最大功率变化率的约束

导致本线路保护的灵敏度降低及拒动; 导致本线路保护误动; 导致相邻线路的瞬时速断保护误动 并失去选择性; 导致重合闸不成功; ……
日本2.2MW太阳城项目:大量配电网保护 更换; 浙江示范工程:加装低周、低压解列、过流 等保护;校核和调整10kV电流速断、延时 电流速断、过流保护、反向故障保护定值。
西藏羊八井100kW电站: 最大功率变化率每分钟70%; 浙江示范工程(运行3个月): 250kW屋顶工程实测最大功率变化 率为每分钟20% 60kW屋顶工程实测最大功率变化 率为每分钟25%
一、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对电网运行提出的挑战
光伏分布式接入配电网对电网安全产生影响

光伏分布式接入配电网会带来特有的计划外孤岛运行问 题,会威胁线路维护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与孤岛地区相 连的用户供电质量受影响(频率和电压偏出正常运行范 围);孤岛电网与主网非同步重合闸造成操作过电压; 单相分布式发电系统会造成系统三相负载欠相供电,目 前所有的防孤岛检测算法均存在检测盲区。
并 并 网 网 性 性 能 能 其 其 它 它 要 要 求 求
三、《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标准解读
3.1 一般原则
按照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分为: 按照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分为:

光伏的发电站接入电力的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光伏的发电站接入电力的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光伏的发电站接入电力的系统设计要求规范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是指将光伏发电站与传统的电力系统连接,实现电力的互联互通。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要求规范包括以下内容:1.电力系统接口设计要求:(1)电压等级:根据光伏发电站的容量和所在地区的电网电压等级确定。

(2)频率:要与电网频率相匹配,通常为50Hz或60Hz。

(3)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直接接入或通过变压器升压后接入电力系统。

(4)短路容量:接入点的短路容量必须满足电网要求,以确保在电网故障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故障电流。

(5)功率因数:要求光伏发电站的功率因数在规定范围内,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2.电网保护措施:(1)过电压保护:要为光伏发电站提供适当的过电压保护装置,以防止过电压对电站设备的损害。

(2)过频保护:要为光伏发电站提供过频保护装置,以防止过频对发电机组的损害。

(3)欠频保护:要为光伏发电站提供欠频保护装置,以防止欠频对发电机组的损害。

(4)短路保护:要为光伏发电站提供短路保护装置,以及时切断故障电路,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5)接地保护:要采取适当的接地措施,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3.功率控制和调节:(1)功率控制:光伏发电站应具备远程功率调节和控制功能,以满足电网的需求,调整发电功率。

(2)规模效应:发电站的规模越大,其对电网影响也越大,需要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4.接入设备的要求:(1)变压器:若需要升压接入电力系统,应选择适当容量的变压器,并符合电力系统设计要求。

(2)电缆和导线:应选择合适的电缆和导线,以满足电力系统的容量要求,同时具备良好的耐电压和耐环境能力。

(3)开关和保护装置:必须配备适当的开关和保护装置,以确保电站和电网的安全运行。

(4)计量装置:电站应具备适当的计量装置,以便于对发电量和消费量进行准确计量,确保合理分配和计费。

综上所述,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要求规范需要考虑电力系统接口、电网保护措施、功率控制和调节、接入设备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电站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满足电网的需求。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最新国标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最新国标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有功功率 (3)5无功电压 (4)6故障穿越 (4)7电网适应性 (6)8电能质量 (7)9启停 (8)10继电保护 (8)11功率预测 (9)12电能计量 (10)13通信与信息 (10)14仿真模型和参数 (10)15并网检测 (11)附录A(资料性)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示例 (12)附录B(资料性)控制系统响应性能曲线 (13)附录C(资料性)光伏发电系统一次调频典型曲线 (14)附录D(规范性)光伏发电系统三种控制模式 (15)附录E(规范性)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期间动态无功支撑能力 (16)附录F(规范性)光伏发电系统高电压穿越期间动态无功支撑能力 (16)I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有功功率、无功电压、故障穿越、电网适应性、电能质量、启停、继电保护、功率预测、电能计量、通信与信息、仿真模型和参数以及并网检测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通过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相接入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调试和运行。

配置储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7215.321电测量设备(交流)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A级、B级)GB/T19862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2433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GB/T32826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导则GB/T32892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及参数测试规程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GB3875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GB/T38969电力系统技术导则GB/T40594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导则1GB/T40604新能源场站调度运行信息交换技术要求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614多功能电能表DL/T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DL/T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698.45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5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3术语和定义GB/T32826、GB/T33593和GB/T406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光伏电站电网接入及并网规程解读

光伏电站电网接入及并网规程解读

光伏电站电网接入及并网规程解读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对绿色能源的需求,光伏电站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

然而,由于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安全风险,为确保接入和并网过程的稳定和可靠,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接入规程。

本文将对光伏电站电网接入及并网规程进行解读,并重点讨论其中的几个关键要素。

一、规程概述光伏电站电网接入及并网规程是指一系列关于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安全要求、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

其目的在于保障光伏电站与电网之间的安全运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规程通常由能源主管部门和电力公司等相关机构制定,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因素。

二、接入安全要求1. 电网安全性要求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时,必须符合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要求。

这包括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等方面的要求,以及电网的故障保护、过电压保护和过电流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只有在符合这些安全性要求的情况下,光伏电站才能接入电网。

2. 光伏电站安全性要求光伏电站自身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要求,以防止对电网造成不利影响。

其中包括电站调度控制能力、电气设备的绝缘阻抗、防雷保护、接地系统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安全性要求旨在确保光伏电站在接入电网时稳定可靠运行,同时保护电网的安全性。

三、并网管理制度1. 并网手续办理光伏电站需要按照规程要求及时办理并网手续。

手续包括向电力公司申请接入并网、提交相关资料和技术文件、经过电力公司的审批等程序。

只有经过正式办理并网手续的光伏电站才能合法接入电网。

2. 并网验收和监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电力公司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并网验收。

验收主要包括对光伏电站的运行状态、发电功率、电网参数等进行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监测。

这是为了确保光伏电站能够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电网接入,并在实际运行中达到预期的发电效果。

四、技术要求与改进1. 智能逆变器技术智能逆变器技术是光伏电站电网接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智能逆变器能够实现对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进行精确控制,并根据电网负荷的变化进行动态调节。

国网电科院承办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讨论会

国网电科院承办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讨论会

国网电科院承办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讨论会
佚名
【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应用》
【年(卷),期】2009(012)006
【摘要】5月15日,为了规范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电网,国家电网公司《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讨论会在南京召开。

会议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主办,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承办。

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科技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网公司,甘肃电力公司,宁夏电力公司,青海电力公司,西藏电力公司,江苏电力公司,河北电力公司,浙江电力公司,上海电力公司等单位相关部门专家参加会议。

【总页数】1页(P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615
【相关文献】
1.国网企业标准《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送审稿通过审查 [J], ;
2.国网宁夏电科院开展的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系列研究工作介绍 [J], 李旭涛;黄永宁
3.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讨论会在南京召开 [J], 无
4.国网公司调相机机务安装、电气及仪表与控制系统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讨论会在国网山东电科院召开 [J], 李明
5.国网电科院承办智能电网通信数据交换系统技术方案研讨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利于光伏逆变器厂商设计开发与电网要求相适应的并网 逆变器产品。
不利于光伏电站进行规范化的光伏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 不利于电网进行技术升级提升接纳光伏发电的能力。 不利于光伏电站与电网的协调控制和安全稳定运行。
. 编制背景及基本原则
年,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制了《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报告内容
编制背景及基本原则 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 相关并网标准介绍 技术规定主要内容 相关的配套标准 修订思路 光伏发电的并网检测
. 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呈现出“大规模集中开发、中高压 接入”与“分散开发、低电压就地接入”并举的发展趋势 。
大型电站形式 分布式电源形式 光照资源的随机性、间歇性、周期性是光伏电站对电网产
.各种储能器件的特性
国内太阳能发电发展形势逼人
近年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年均增长,近年为。中国已经为 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国,年产量达到了,约占 世界产量的。年产量更是达到了
年月日颁布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政策、年月日颁布“金 太阳示范工程”政策,敦煌光伏项目成功招标,将大力推 动建筑光电和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建设。
年月日,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内部专家在南京召开了对技术规定 的第一次讨论会
年月日,国家能源局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讨 论会
年月日,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 讨论会
年月日,《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 》上报国家 能源局,并在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试行。
目前,该规定正计划上升为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低压配电网用逆变器规范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光伏()系统电网口特性
. 编制背景及基本原则
综合考虑我国光伏发电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长远来看,太阳能发电在年后具备成为战略能源的资源、 技术、成本和环境优势,年后可能成为重要的能源供应来 源。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与欧洲等国家以“分散开发、低电 压就地接入”的发展方式不同,呈现出“大规模集中开发 、中高压接入”与“分散开发、低电压就地接入”并举的 发展趋势。
浙江示范工程 在接入、接入、接入系统中,都检测到 谐波电流总畸变率偏高的问题。随着容 量的增大,谐波电流对电网的影响将进 一步加大。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年初步建立可再生 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具备较强的研发和技术集成能力;制定建 筑物光伏并网、大型光伏并网、太阳能热发电并网的技术标准 。
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的发展战略,促进光伏发电 大规模应用。
. 编制背景及基本原则
现有技术标准不能满足光伏电站大规模并网的需要
技术规定的编制和实施,应有利于光伏逆变器厂商规范其 逆变器性能指标,开发适应电网要求的产品。
技术规定的编制和实施,应有利于光伏电站的合理设计( 包括容量、接入电压等级、保护配置、监控通信等)和关 键设备选型。
. 编制背景及基本原则
有利于电网进行科学的接入规划和技术升级
技术规定的编制和实施,应有利于电网掌握光伏电站的运 行状态和运行规律,进行稳定控制、继电保护、调度运行 等方面的技术升级,进行合理的接入电网规划设计,提升 电网接纳光伏发电的能力。
现有标准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光伏(光伏发电)系统电网接口特性》 仅针对小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和基本安全性提出了要求。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已超使用期限;
缺少电网的规划、安全运行和可靠性等重要内容;
尚未建立光伏并网的检测标准和管理体系;
. 编制背景及基本原则
标准的欠缺不利于光伏发电在国内的推广应用
实现新能源电站的智能控制,有效挖掘新能源电站支撑电 网运行的能力,实现电站与电网的互动。
. 编制背景及基本原则
结合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现状,考虑一定的前瞻性
目前,我国并网光伏电站的建设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缺 乏统一的设计规范和接入标准。技术规定条款的可实现性 充分考虑了国内光伏发电的现有技术水平。
生影响的最主要因素 与常规电源相比光伏发电的自身特点 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并网 没有旋转部件:没有惯性、没有阻尼……
. 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
电能质量问题
光伏发电通过电力电子逆变器并网,易产生谐波、三相电 流不平衡;输出功率随机性易造成电网电压波动、闪变
建筑光伏直接在用户侧接入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直接影响 用户的电器设备安全。
. 编制背景及基本原则
充分借鉴已有的国际国内标准
技术规定的编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国内标准,与现行标 准不冲突、不抵触。
标准号
名称
光伏()系统电网接口特性
光伏发电系统过压保护导则
并网光伏逆变器防孤岛测试标准

并网光伏系统测试方法和规程推荐标准

光伏系统电网接口推荐标准
分布式电源并网接口标准
应用于电力系统的逆变器、控制器标准
为应对光伏发电在电网电源中的比例快速提高,必须考虑 其对电网电压频率控制的影响,对光伏电站进行科学合理 的调度运行控制。
. 编制背景及基本原则
结合未来智能电网对新能源电站提出的要求
提高等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自身能力,使其能够具备接近或 达到常规发电机组的运行性能;
建立新能源发电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平台与相关标准, 提高新能源电站自身的自动化水平,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可 预测、可控制与可调度。
对于由于技术和成本因素导致难以实现的技术需要(如小 型电站的远程通信、大型光伏电站的功率预报等),在本 技术规定中暂不作要求。
针对国际上已经开始关注的光伏并网新问题,在标准中考 虑了一些具有前瞻性且易于实现的技术要求(如光伏电站 的低电压耐受能力等)。
. 编制背景及基本原则
有利于引导光伏企业和集成商进行产品和系统设计
各种规划目标均提到,到年中国光伏发电的装机总量将达 到万千瓦。
. 编制背景及基本原则
国内太阳能发电发展形势逼人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明确要求:“电网企业应当与按照可再 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建设,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 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 内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 发电企业有义务配合电网企业保障电网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