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习俗史之婚姻习俗

合集下载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明朝时期,婚嫁礼仪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仪式,注重尊重传统和家族价值观。

以下是明朝婚嫁礼仪的一些重要知识。

一、订婚仪式在明代,订婚是婚姻的第一步,它是新郎家族与新娘家族正式约定婚姻的过程。

订婚通常需要由两家长辈和族长见证,并公开向社会宣布。

订婚仪式的主要步骤包括:1. 提亲:新郎家长亲自前往新娘家,正式提出结婚请求。

2. 问名:双方家长互相询问对方子女的姓名和出生年月。

3. 饯行宴:新郎家向新娘家送上丰盛的宴席,表达对新娘的喜爱和对新娘家庭的尊重。

二、婚礼仪式明朝的婚礼通常在新郎家举行,包括以下环节:1. 接亲:新娘从娘家出发,由男性亲友护送至新郎家。

2. 迎亲:新郎家在门口摆放绣花闺阁,用以隔离新娘,新娘需模仿困扰陶潜的八仙出现,新郎需要猜中新娘。

3. 过门:新娘依次入内,新郎扶过门,象征新娘从此成为新郎的妻子。

4. 敬茶:新娘向新郎双亲和长辈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5. 拜堂:新娘和新郎拜堂上香,表示双方对神灵的崇拜和对婚姻的祈祷。

6. 宴席:宴席上,新郎新娘向亲友敬酒,并接受亲友的祝福。

三、婚纱和婚俗1. 婚纱:明代的婚纱以红色为主,象征喜庆和好运。

2. 笄礼:新娘及未婚姐妹会在婚礼前剪发,象征着妇女成年,展现出新娘的成熟和婚姻的重要性。

3. 丰衣足食:新娘临婚前一个月,娘家亲友会赠送丰厚的嫁妆,确保新娘在新家的物质生活无忧。

四、婚后礼仪婚后礼仪是保持新娘对夫家的尊敬和体现夫妻感情的重要方式。

其中包括:1. 尊夫:新娘对丈夫行履带、纳汗巾等礼仪动作,表达对丈夫的尊重和依从。

2. 孝敬公婆:新娘需向公婆敬奉茶水、照顾生活起居,以表达对公婆的孝顺和关爱。

3. 参拜祖先:新娘需向夫家祖先行三拜,以示对夫家先祖的尊敬。

总结:明朝的婚嫁礼仪以尊重传统和家族价值观为基础,注重孝道、尊重和感恩之情。

这些礼仪不仅是婚姻的庄严仪式,也是社会和家族价值观念的体现。

明朝婚嫁礼仪的传承和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和尊重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明朝的风俗习惯明代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社交礼仪

明朝的风俗习惯明代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社交礼仪

明朝的风俗习惯明代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社交礼仪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风俗习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礼仪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明代人民的风俗习惯,从饮食、婚姻、服饰以及社交礼仪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饮食习惯在明代,饮食习惯反映了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地域文化的差异。

皇室和贵族的饮食以精细高雅为主,重视食物的烹饪技艺和摆盘造型。

而一般人民的饮食则注重饱腹和实惠,大多以米饭、面食、蔬菜和肉类为主。

同时,明代人也注重饮食的荤素搭配,追求酸甜苦辣咸五味的平衡。

在社交场合,明代人尊重餐桌礼仪,注重席间的座次和用餐方式。

亲友团聚时,会以宴席来表示喜庆和重视,酒席上还常常有诗词歌赋和音乐演奏等文艺表演。

二、婚姻习俗婚姻制度是明代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于前代,明代婚姻更加注重个人意愿。

一般而言,明代人民婚姻的选择多由家长和媒人撮合,但男女双方对于对象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自由权。

而且,明代的婚姻还注重男女双方的财产、地位和家族背景的匹配。

明代的婚礼通常分为三个步骤:纳采、过门和婚宴。

纳采是男方家庭派人送礼给女方家庭,表示求婚;过门则是女方离开自己的家庭,进入男方家庭;而婚宴则是向亲友宣告喜事的盛大宴会。

在整个婚礼过程中,宾客们会穿上盛装,其中新娘通常会穿上嫁衣,戴上嫁钗,以示喜庆和尊重。

三、服饰风格明代人的服饰风格多种多样,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流行趋势。

不同社会等级和地域的人们会穿戴不同款式的服装。

在明代,衣物的色彩对于社会地位和身份有严格的限制。

宫廷和贵族的服饰通常以黄、紫、红等鲜艳色彩为主,而平民百姓则多穿蓝、绿、黑等素色或淡雅的颜色。

此外,明代的服饰注重线条和剪裁的流畅,常常运用龙凤、云纹等图案来装饰。

四、社交礼仪明代人对于社交礼仪非常重视,其中官场礼仪更是严谨而复杂。

在官场中,人们需要遵守严格的礼节,如上下级之间的行礼、称呼的规范等。

此外,官员之间的互动还包括送礼、赠草帛等,以示尊重和友好。

在日常生活中,明代人遵守着一系列传统社交礼仪。

(完整word)明朝习俗史之婚姻习俗

(完整word)明朝习俗史之婚姻习俗

明朝习俗史之婚姻习俗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468 字体大小: 【小】【中】【大】婚姻习俗明代的婚嫁制度与礼仪习尚,在继承传统礼制的同时,对古代礼制既有损益也有发展创新,表现出了明代的社会发展风貌.如在婚制方面,明代的《会典》、《明史》等典籍中,对天子的纳后仪礼,皇太子的纳妃仪、亲王的婚礼、公主的婚礼、品官的婚礼、庶民百姓的婚礼以及婚俗中存在的纳妾、重婚、退婚、改嫁与冥婚、指腹婚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与限定。

其目的就是想利用礼制这个治理国家的精神武器,宣扬维护尊卑贵贱、上下有等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从而企求达到封建国家的长治与久安。

但是实存的婚姻形态状况表明,这一规定除被宗室诸王遵奉外,其它各阶层的婚嫁行为和礼仪并不受其约束,法令规定形同虚置。

其是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婚姻自由,性生活美满,个性解放以及纳妾盛行等时尚,对传统的婚姻论理观念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少数民族地区的婚嫁习尚,并不受明朝规定与礼制所限,保留了各自的民族性特点.(一)帝后的婚姻礼仪明代天子的纳后婚礼,可谓是国婚 ,其礼仪之繁缛、规模与声势之宏大、备办礼物之丰厚、动用人力物力之浩大,都是明代其它任何一个社会阶层所无法与之比拟的。

华贵、典雅、隆重是其主要特点,明代天子纳后,其完婚成礼的过程,基本依照古代六礼的程序而行,要行纳彩、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发册奉迎之礼,但天子无亲迎之礼.其中纳彩、问名是相亲阶段,纳吉、纳征是定亲阶段,告期、发册奉迎是成亲阶段.此外,完婚的帝后,还要拜见皇太后,分别接受百官、亲王及内命妇和外命妇的庆贺,最后,帝后要行盥馈礼仪,至此婚礼方告结束。

纳彩、问名纳彩就是男方请使者到女家纳雁为礼,表示向某女求婚的意愿:问名就是女家同意,便将该女之名及生辰告知男方媒人。

明代天子行纳彩、问名礼前,要择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

至期,陈设御坐、制案、节案、卤簿、彩舆、中和大乐如仪。

明代婚礼流程范文

明代婚礼流程范文

明代婚礼流程范文一、准备阶段在明代,婚姻大多是由父母或媒人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

在确定了婚亲关系后,双方家庭开始进行婚礼的准备工作。

1.选媒求亲男方家庭首先选派媒人前去女家提亲,通常要送上礼物,如银锭等。

女方家庭则需要回礼以示应答。

2.定亲仪式两家都同意结亲后,会举行一个定亲的仪式,一般是在男方家中进行。

这个仪式上,男女双方会佩戴有红绸带的儿童木屐,象征亲上加亲。

3.婚约定亲后,男女双方会签订婚姻契约,以正式确定婚事。

二、迎亲阶段1.请字儿在婚礼当天,男方会请字儿,即请一位有文化修养的人写一副对联,宣告喜事。

2.迎亲队伍女方会在迎亲队伍中派人出使,接到男方亲友的请帖,表示接受迎亲的邀请。

3.迎亲仪式男方家庭会准备一匹礼马,迎接女方娘家的亲友到男方家。

男方家庭在门外布置一个迎亲台,女方会在迎亲联袋中放置准备好的钥匙和鸡蛋,以寓意门当户对。

4.过门女方家中会准备丰盛的酒席和礼物,男方则带着迎亲的礼物和马匹前往女方家,进行过门的仪式。

男方会跪拜磕头,女方则接过礼物,并陪同男方进入新房。

三、交拜阶段1.祭拜天地在交拜仪式前,男方家庙中会设有祭坛,家族的族长会率领男方家的亲友共同祭拜天地。

2.交拜仪式男方和女方都会穿着传统的婚服,分别由男方家族的族长和女方父亲主持交拜仪式。

男方会在女方面前跪拜三次,然后女方则在男方面前行三拜。

3.进洞房交拜仪式结束后,男方和女方会一起进入新房,新婚夫妇会上床后,由亲友将门锁上,象征久长的美满婚姻。

四、婚宴阶段1.披麻戴孝新婚夫妇在举办婚宴之前,必须先进行披麻戴孝的仪式,以表示对亡父母的思念之情。

2.宴席婚宴上,男方会为女方家中的亲友准备酒宴。

宴席上,男女双方要一起敬酒并答谢宾客的祝福。

同时,还会有舞狮和杂技表演等娱乐节目。

3.敬茶婚宴上,新婚夫妇要向长辈敬茶,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和恭敬。

五、新娘回娘家阶段1.喜宴新娘离开新房后,男方要为新娘在新房中准备丰盛的喜宴。

2.送亲队伍送亲队伍的人会在新娘离开新房的同时,将妆奁和嫁妆准备好。

明朝的婚姻制度

明朝的婚姻制度

明朝的婚姻制度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它的婚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明朝的婚姻制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规定和礼仪,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家族纽带和传承家族血脉。

本文将就明朝的婚姻制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1. 红楼拜天地,正式定亲在明朝,婚姻的开始通常是以红楼拜天地为起始。

在婚姻的开始阶段,男女双方的家族将以红色的楼纸搭建一座简单的红楼,以示婚事的庄严和喜庆。

在拜天地仪式中,男女双方和家族长辈将一同到拜神堂,向天地神明祈祷,祈求婚姻幸福美满。

2. 提亲与媒介作用在明朝,提亲是婚姻制度中的关键一环。

提亲是由两个家族的长辈代表,通常是男方的父亲或其他亲属发起的。

提亲的方式可以是口头传达,也可以是书信传达。

提亲的内容主要包括男女双方的姓名、年龄、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

在提亲的过程中,媒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联络双方家族,传递提亲的意愿和信件,并协助处理谈婚论嫁的事宜。

3. 论嫁和聘礼在明朝的婚姻制度中,论嫁是婚姻的重要环节。

在论嫁中,男方家族会派出代表前往女方家族,商讨婚姻相关的事宜,如嫁妆、聘礼等。

嫁妆是女方家族出嫁时所带的财产和物品,其内容和价值因家族的贫富程度而有所不同。

聘礼是男方家族所给予女方家族的礼物和财物,以示对女方家族的尊重和感激。

4. 婚礼仪式的庄重与热闹在明朝,婚礼仪式被视为一种庄重而热闹的社会盛事。

婚礼的举行通常会在祠堂或祖堂中进行,由家族的长辈主持。

婚礼的仪式包括过门、进门、拜堂、交杯酒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旨在祈求新人幸福、家庭和睦。

同时,婚礼中也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和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杂耍等,以增添喜庆的氛围。

5. 婚后家庭生活与责任在明朝,婚后的家庭生活和责任被看作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婚后,男方应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而女方则负责管理家庭和照顾孩子。

双方的家族以及社会都有着对夫妻关系和家庭责任的监督和约束,以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明朝的风俗习惯婚丧嫁娶与日常生活

明朝的风俗习惯婚丧嫁娶与日常生活

明朝的风俗习惯婚丧嫁娶与日常生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风俗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婚姻、丧葬、嫁娶和日常生活等方面介绍明朝时期的风俗习惯。

一、婚姻习俗在明朝时期,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仪式。

婚姻一般都是由家长和媒人进行联络和筹办。

婚礼通常在春天或秋天举行,常见的形式包括订婚、过堂和迎亲等环节。

订婚是指男女双方家长商定好婚姻事宜,明确双方的意愿后定下婚期。

过堂是指新郎新娘正式叩见双方父母,并进行祭拜祖先的仪式。

迎亲是指新郎一家前往新娘家接亲,通常还会进行一些庄重的仪式,如进门拜堂和敬献茶水等。

二、丧葬习俗明朝的丧葬习俗注重以人为本,尊重死者的意愿和社会地位。

在丧家,一般会设有灵堂,供奉着死者的遗像或灵位。

丧葬期间,亲友们会来吊唁,并送去花圈或纸钱等悼念物品。

葬礼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丧事期、葬礼期和抚恤期。

丧事期指的是从人去世到入殓的时间,期间亲友们要守节,不举行娱乐活动,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葬礼期则是指将死者入殓后,举行安葬仪式的时间。

抚恤期是指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时间,亲友们可以进行悼念活动。

三、嫁娶习俗明朝时期,嫁娶习俗注重家族的荣誉和社会地位。

女子嫁人时,通常会带着嫁妆,其中包括了所需的家居用品和财物。

在新娘离开家时,还要进行一些离别仪式,如燃烛辞别和洒泪辞别等。

抵达新郎家后,还会举行入座仪式,新娘要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新郎的家人进行问候。

随后,还会举行喜宴,亲友们为新人送上祝福和礼物。

整个婚礼过程庄重而热闹,不仅是两个家庭的喜事,也是社会各界的见证。

四、日常生活习惯明朝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独特的习惯。

衣着方面,尚穿襦裙、冠帽等传统服饰,也开始引入一些外来的服饰元素。

饮食方面,米饭、面食和蔬菜都是人们的主要食物,其中米饭是最主要的主食。

在工作生活方面,一些基本的礼节和规矩也被人们所重视。

例如,人们在相互拜访时要进行问候和致意,见到长辈要行礼。

明代大婚流程

明代大婚流程

明代大婚流程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婚礼流程也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详细介绍明代大婚的流程。

一、婚前准备1.纳采:男方家通过媒人向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同意后,男方家会选定吉日,备礼前往女方家求婚。

2.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占卜吉凶和合婚。

3.纳吉:男方家将占卜得到的吉兆通知女方家,并送礼表示祝贺。

4.纳征:男方家向女方家送聘礼,女方家接受聘礼后,婚约正式成立。

5.请期:男方家选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女方家同意后,婚期便确定下来。

二、婚礼当天1.迎亲:婚期当天,男方家会派出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迎亲队伍通常由新郎、媒人、亲友等人组成,他们会带着丰厚的聘礼和喜糖前往女方家。

2.拜堂:新娘被迎接到男方家后,会进行拜堂仪式。

新郎新娘在堂前跪下,向天地、父母和祖先行三拜九叩之礼,表示对天地、父母和祖先的尊敬和感激。

3.喜宴:拜堂仪式结束后,新人会举行喜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喜宴上,新人会向宾客敬酒,感谢大家的祝福。

4.送亲:喜宴结束后,男方家会安排送亲队伍将新娘送回女方家。

送亲队伍通常由新娘的亲友组成,他们会陪伴新娘回到女方家。

三、婚后习俗1.回门:婚后第三天,新娘会回到男方家,俗称“回门”。

在这一天,新郎新娘会向男方家的亲友敬茶,表示尊重和感谢。

2.七日宴:婚后第七天,男方家会举行七日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新人婚后的幸福生活。

总的来说,明代的婚礼流程繁琐而庄重,充满了对天地、父母和祖先的尊敬和感激。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道德规范,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明朝时期,婚嫁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明朝婚嫁礼仪的知识:1. 婚姻的选择:在明朝,父母和媒人通常会为孩子们选择合适的婚姻对象。

他们会考虑家庭背景、财富地位和双方的性格等因素。

一旦双方达成共识,就会安排婚礼。

2. 婚礼前的准备:在婚礼前,新郎和新娘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他们会备办婚礼所需的各种物品,包括衣物、婚房摆设和礼金等。

3. 婚礼的日期:在明朝,举办婚礼的日期非常重要。

人们会选择吉利的日期,以确保婚姻的幸福和顺利。

常见的吉利日期包括农历正月、七夕节和中元节等。

4. 接亲仪式:接亲仪式是婚礼的重要环节。

在明朝,新郎会带着礼物和迎亲的队伍前往新娘家,接新娘回自己家中。

这个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和礼仪,以示对双方家庭的尊重和喜庆。

5. 婚礼仪式:明朝的婚礼仪式非常庄重隆重。

在婚礼中,会有一系列的步骤,包括过门、拜堂、交杯酒、交换婚戒等仪式。

这些仪式寓意着双方的爱情和相互承诺。

6. 婚宴:婚宴是婚礼的重要部分。

在明朝,婚宴通常举行在新郎家中,亲友们会一同庆祝这对新人的婚姻。

婚宴上会有丰盛的菜肴、美酒和娱乐节目,以取悦宾客。

7. 迎亲礼金:在明朝,迎亲过程中,新郎需要将礼金交给新娘的家人,以示对新娘家庭的诚意和尊重。

这个礼金通常是一笔可观的金额,用于帮助新娘家庭度过婚后的生活。

8. 新房入座:新郎和新娘进入新房后,会进行新房入座的仪式。

在仪式中,会有亲友们为他们准备好座椅,并送上小礼品和祝福的话语。

这个仪式象征着新娘正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

总结起来,明朝时期的婚嫁礼仪非常重视传统和家族尊严。

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双方家庭的尊重和认可,也寄托着人们对婚姻幸福和美满的祝愿。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婚嫁礼仪在这个时期尤为重要,不仅涉及到家族的尊严和传承,也是人们展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一种方式。

下面将继续介绍明朝的婚嫁礼仪。

9. 婚床布置:在婚礼前,新娘的家人会精心布置新床。

明朝结婚之前的流程

明朝结婚之前的流程

明朝结婚之前的流程明朝结婚之前呀,那流程可老有意思了。

一、说媒。

在明朝,要是哪家有个适婚的小伙子或者大姑娘,这说媒可就是个大事儿。

一般呢,都是靠那些能说会道的媒婆。

这些媒婆可神通广大了,她们对周围哪家有啥样的孩子那是门儿清。

媒婆先得去男方家,把女方夸得跟朵花儿似的。

说这姑娘啊,长得那叫一个水灵,手又巧,还特别的孝顺。

男方家一听,要是有点心动了,媒婆就会跑到女方家去说男方的好。

男方家呢,可能会说自己家儿子读书有多厉害,或者是家里的田产有多少,反正就是把自己家说得很不错。

这媒婆啊,就像是个推销员,两边跑,两边夸。

二、合八字。

要是双方家庭对彼此的条件都还比较满意,接下来就要合八字啦。

这可就有点玄乎喽。

就是把男方和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拿出来,让专门看八字的人去算一算。

看看这两人的八字合不合,要是合呢,那就是天作之合,要是不合啊,可能这门亲事就有点悬了。

比如说要是算出这两人八字相克,男方家可能就会有点犹豫,女方家也会担心。

不过有时候八字稍微有点不合,但是双方家庭都特别满意对方,也可能会找个厉害的先生来化解一下,比如说做个法事之类的,现在听起来可能有点好笑,但当时大家可都很重视呢。

三、相亲。

合了八字之后,如果没什么大问题,就会安排相亲啦。

不过这相亲啊,可不像咱们现在这样自由。

一般都是男方到女方家去相看。

男方会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到女方家之后呢,女方可能会躲在帘子后面偷偷地看男方。

男方也会趁机打量女方家的环境啊,看看这家人是不是干净整洁,家境是不是真的像媒婆说的那样。

要是男方看了觉得满意,女方也觉得男方还不错,这事儿啊,就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四、下聘礼。

相亲成功了,那就该下聘礼喽。

这聘礼可讲究得很呢。

男方家得根据自己的家境准备聘礼。

一般会有金银首饰啦,布匹绸缎啦,还有一些酒肉之类的。

这些东西啊,都要用好看的礼盒或者担子挑着,一路热热闹闹地送到女方家。

女方家呢,会把这些聘礼摆出来,让街坊邻居都看看,这就像是一种宣告,告诉大家自家女儿要嫁人啦,而且男方家也很重视。

明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明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明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之一,它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在文化、社会生活方面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本文将从婚姻、葬礼、宴会等方面介绍明朝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及他们对礼仪的重视。

一、婚姻习俗在明朝社会中,婚姻被认为是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它不仅代表着两个家庭的联姻关系,更关系到整个族群的繁衍和延续。

明朝的婚姻习俗充满了独特的仪式和传统。

首先,在明朝的婚礼中,红色被视为吉祥的颜色,于是庆祝婚礼的场所都会布置成红灯笼、红色窗帘和红色鲜花等,以表达喜庆之情。

此外,明朝的新娘也要穿戴大红色的嫁衣,象征幸福和美满。

其次,明朝的婚礼仪式也非常庄重。

新郎和新娘会分别跪拜双方的长辈,以示恭敬和致谢。

接着,双方会交换婚戒,并通过敬茶仪式表达对长辈的感谢之情。

最后,新郎和新娘还要在婚礼上举行三拜九叩的仪式,表示彼此的尊重和承诺。

二、葬礼习俗在明朝社会,葬礼被视为一个人的最后送别,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纪念。

明朝人对葬礼有着独特的习俗和规范。

在明朝的葬礼中,首先要进行传承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然后,家人会选择适宜的葬地,根据逝者的身份和地位来安排墓地的规模和风格。

富贵人家的墓地通常都非常豪华精美,以显示家族的地位和财富。

随后,明朝人还会举行丧礼。

在丧礼中,家属们会穿戴孝衣,戴着孝帽和白巾,以示对逝者的倾慕与怀念。

除了家属,还会邀请亲朋好友前来送别,他们也会穿戴素服,以示哀悼之情。

三、宴会礼仪在明朝社会,宴会是重要的社交场合,人们通过宴会来增进友谊、维系人际关系。

因此,明朝人对宴会礼仪十分讲究。

首先,在宴会开始之前,主人会在客人到来时以茶水或酒水表示欢迎,并宣示宴会的开始。

随后,主人会安排座次,按照礼仪和人际关系来确定客人的座位。

在宴会期间,人们会以敬酒的方式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感激。

在饮食方面,明朝宴会非常注重菜肴的质量和搭配。

不同的宴会有着不同的菜品和烹饪技巧,主人会精心挑选并安排菜肴的顺序和数量,以取悦客人的味蕾。

明代婚姻礼俗

明代婚姻礼俗

明代婚姻礼俗
明代婚姻礼俗是中国古代婚姻文化的一种传承。

在明代,婚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事件,它不仅关系到两个人的幸福,还关系到家族的荣誉和利益。

明代婚姻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和婚后生活。

在婚前准备阶段,男方要先去提亲,女方则要派人去相亲。

如果双方父母都同意,就要进行婚姻协商和聘礼的商议。

聘礼是男方给女方家的礼物和财物,一般包括金银珠宝、绸缎、土特产等。

聘礼的大小取决于男方的财力和女方的身份地位。

在婚礼仪式中,男方要先去女方家接亲。

到了女方家,男方要先行三跪九叩地向女方家长行礼,然后才能带着新娘回去。

在新娘回家的路上,男方要敲鼓、放炮、燃烛等,以示喜庆。

到了男方家,要进行拜堂、交杯酒等传统仪式,最后才能进入洞房。

婚后生活中,男方要尊重女方,照顾好妻子和家庭。

女方则要服从丈夫,尽心尽力地做好家务和生育后代。

在明代,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很重要的,因此夫妻之间要互相关心、支持和理解,共同维护婚姻的美好。

总的来说,明代的婚姻礼俗注重家族荣誉和利益,同时也注重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相互尊重。

这种婚姻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我们今天婚姻观念的重要参考。

- 1 -。

明朝的婚姻制度

明朝的婚姻制度

明朝的婚姻制度婚姻制度应该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如果将人类社会比喻成为一个人体的话,那么家庭就是这个人体中的细胞,一切的人类社会组织都是由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构成。

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人都在鼓吹所谓的婚姻制度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社会,以及一些毒鸡汤对于现在年轻人的误导,使得当今的婚姻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明朝女子出嫁场景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明朝的婚姻制度,以及一些古人的婚姻案列。

希望更多的人能从古人的智慧中获得真的婚姻真谛,明白婚姻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

明朝的婚姻在国家法律中的重要性婚姻在《大明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除了谋反叛逆之罪,这样的大罪影响统治者的统治,而占据《大明律》的篇幅比较多之外,就剩下关于婚姻的法律条款比较多,从这点来看,封建王朝统治者对于婚姻的重视。

大明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明朝婚姻法的案列在明代,法律规定,谈婚论嫁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媒人参与。

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这个规矩。

不要以为古人搞这一套东西是迂腐和老旧,这个媒人不但是介绍人的意思,也是结婚双方的一个见证人,如果婚姻双方有什么矛盾和扯皮的,都需要这个媒人来从中调停和作证。

有这么一件案子,就是和媒人有关。

许家和陈家是邻居,相互关系处的不错,于是双方就指腹为婚。

许家是男孩,陈家是女孩。

但是后来,陈家的太太,通过一个本家的媒人,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一个姓黄的富商儿子为侧室。

许家给了陈家四两银子的财力(要知道,明朝的时候,四两银子够一个中等农家过一年)求亲不允,于是就告到了官府。

官府判决,因为许家和陈家本有婚约,且陈家收了许家彩礼钱,但是却悔婚。

于是判决黄家和那个陈姓的本家媒人,一人出二俩五,一人出一两五,总够四两银子来还许家的彩礼。

陈家本家媒人,明明知道许陈二家有婚约,却还是明知故犯的给陈家找保媒,依据《明法》中“嫁娶违律,媒人知情”这一条款,将媒人判受笞刑。

因为在这个案件中,这个媒人是导致出现种种矛盾的主要原因。

明朝的民俗与传统节日

明朝的民俗与传统节日

明朝的民俗与传统节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包括独特的民俗和盛大的传统节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明朝时期的民俗习俗及相关的传统节日。

一、明朝的民俗习俗1. 婚俗在明朝时期,婚姻是以关系家族和联姻为目的的。

在婚礼上,有许多仪式和习俗。

新娘会接受几道难题,象征着未来的艰难与困境,而新郎需要回答这些难题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此外,新婚夫妇还会进行拜堂、敬茶等环节,以示对双方双亲的尊重和感激。

2. 葬礼习俗明朝时期,葬礼被认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

在葬礼上,人们会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并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装殓、抬棺、守灵和下葬等程序。

同时,还有一些与传统祭祀仪式有关的习俗,如挂纸钱、忌讳破损等。

3. 传统服饰明朝时期,人们的服饰多样且讲究。

男性通常穿着蓝、绿、黄等明亮色彩的长袍,并戴着头巾或者冠帽,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女性则穿着宽袖衫、对襟长裙,搭配华丽的发饰和首饰,以展现优雅和美丽。

4. 饮食习俗明朝时期的民众饮食讲究,尤其是皇室和贵族。

他们注重食物的颜色、香味和口感的协调,追求独特的烹饪技巧和菜肴的样式。

同时,一些传统的饮食习俗,如合家团圆的年夜饭、清明时节的踏青野餐等活动,也在明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传承。

二、明朝的传统节日1. 明日节明日节是明朝时期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旨在祭祀太阳和祈福丰收。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燃放烟花等。

同时,还有一系列的民间游戏和传统舞蹈,使得明日节成为了明朝人们表达快乐和祝福的重要方式。

2. 端午节端午节也是明朝时期的重要传统节日。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是人们祈求健康和消灾的时刻。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挂菖蒲、佩香囊、赛龙舟、吃粽子等。

此外,还有打毽子、踏青等民俗活动,使得这个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3. 中秋节中秋节是明朝时期一个重要的月圆之夜,人们在这一天欣赏月亮、赏月香花、吃月饼、赏菊等传统活动来祝福家庭团圆和幸福安康。

明代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

明代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

明代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在明代,婚姻是由父母和长辈们安排的,有少数民族的自由选择配偶的情况。

首先,据传言,年龄和性别是婚姻的重要限制因素。

女子的婚姻年龄一般在16岁至25岁之间,而男子的婚姻年龄则一般在18岁至35岁之间。

其次,根据当时的传统习俗,姑娘们往往要进入婚姻后才能被称为媳妇,否则她们只能被称为姑娘。

同时,嫁娶双方都要遵守着严格的礼仪,包括婚约、就亲、过堂、送亲、迎亲、亲案等相关程序。

在明代的婚姻仪式上,最具代表性的是婚姻仪式的流程和步骤的精细化。

首先,在明代的婚姻仪式前,男方家长和女方家长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考核”和“相亲”。

这是为了避免双方家庭不合,并确保双方的家庭背景和财产状况相符。

其次,婚约是婚姻仪式的第一步,两家长辈们在媒人的安排下,商定婚约的相关事宜,例如婚礼日期、彩礼、嫁妆等。

然后,婚姻仪式的第二步是“就亲”。

在这一环节中,男方家长和男方本人要到女方家中进行正式的求婚。

求婚的成功需要得到女方家长的赞同和女方的认可。

接着,就是过堂、送亲和迎亲等环节。

过堂的过程中,男方家长要带着礼品和彩礼到女方家亲自送媳妇。

迎亲则是女方家长亲自迎接新郎和新娘,提供娘家的保护和庇佑。

最后,是亲案的整理和彩礼的审阅以及后续的喜宴。

总的来说,明代的婚姻礼仪和婚姻风俗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观念。

尽管有一些特殊的婚姻制度和风俗,但整体上,婚姻在明代是由父母和长辈们来安排,并以家族世系的联姻为目标,婚姻仪式的严肃性和庄重性也使得明代的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在当时具有独特的地位。

明代婚礼特点

明代婚礼特点

明代婚礼特点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婚礼特点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明代的婚礼注重礼仪,讲究规矩和庄重,体现了封建礼教的特点。

下面将从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婚后习俗等方面详细介绍明代婚礼的特点。

一、婚前准备在明代,婚姻大多是由父母或媒人来安排的。

首先,双方家长会进行相亲,通过家世、财产以及人品等方面的考察来确定是否合适。

如果双方家庭达成一致意见,就会进行婚姻契约的订立。

这个过程通常由父母代劳,少有新人参与。

二、婚礼仪式明代的婚礼仪式分为三个阶段:迎亲、亲迎、洞房。

首先是迎亲。

新郎一般在前一天晚上,由亲友陪同,前往新娘家中迎亲。

迎亲队伍庞大,除了新郎亲友外,还有鼓手、乐师等人。

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后,新郎要磕头,然后进入新娘家中。

接着是亲迎仪式。

亲迎仪式通常在新娘家中进行,由新郎家的人前往新娘家。

在亲迎仪式上,新郎要向新娘家长行礼,然后交换婚戒。

婚戒的交换象征着双方的婚约成立。

此外,亲迎仪式上还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新婚夫妇。

最后是洞房。

洞房是新婚夫妇的新家,也是他们的新生活的象征。

新郎将新娘抱入洞房,然后由亲友将新人围绕床团圆,喜庆气氛洋溢。

接着,亲友离开洞房,留下新人独处。

在明代,新郎和新娘在洞房中举行“敲榻”仪式,即用新郎的脚踢新娘的床榻,寓意婚姻幸福美满。

三、婚后习俗明代的婚后习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宴请亲友、新婚夜和三朝之礼。

首先,新婚夫妇会宴请亲友,以示庆祝。

宴会上,亲友会祝福新人,同时也会赠送礼物。

其次,新婚夜是新人第一次共度夜晚的时间。

在明代,新婚夜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新郎会为新娘献上红烛,寓意爱情的燃烧。

最后,三朝之礼是指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的习俗。

在明代,新娘通常会在结婚后的三天、七天和一个月后分别回娘家探望父母,这也是新郎和新娘彼此磨合的过程。

明代婚礼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礼仪,婚礼过程庄重严肃;二是封建礼教观念的体现,婚姻多由父母或媒人安排;三是婚礼仪式分为迎亲、亲迎和洞房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仪式和规定;四是婚后习俗丰富多样,包括宴请亲友、新婚夜和三朝之礼等。

明代大婚流程

明代大婚流程

明代大婚流程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婚姻在明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明代大婚流程繁琐而庄重,充满了仪式感。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明代大婚的流程。

一、婚约在明代,婚姻大多是由父母之间商定的。

首先,男方家长会找到一位负责媒人,由他们代为联络女方家庭。

媒人要了解女方的家庭背景、身世、品德等情况,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男方家长。

如果男方家长对女方满意,双方家长会商定好婚约。

二、定亲定亲是明代大婚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男方家长会带着媒人和亲戚前往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家长提出定亲的请求。

女方家长会安排一个吉日,将女方的生辰八字交给男方家长,以便进行合婚的八字合盘。

如果合盘结果良好,双方会正式定下婚约。

三、聘礼明代的聘礼十分重要,是男方向女方家庭表达诚意和尊重的方式。

男方家长会准备一系列的聘礼,如金银首饰、绸缎、丝绸等,以示诚意。

聘礼往往会有一个详细的清单,双方会在婚约正式成立后进行确认。

四、纳采纳采是明代大婚流程中的一环,也是双方家庭正式认可婚事的标志。

在纳采当天,男方会派代表团前往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家长呈递礼物,并进行宴请。

女方家人在宴会上会向男方家人祝福,并将女方的生辰八字、父母名字等信息告知男方家人。

五、请期请期是明代大婚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男方家人会派人前往女方家中,正式请女方入户。

请期通常在婚礼前的几天进行,男方会准备一些礼品,如糖果、茶叶等,以示欢迎。

女方会派人前往男方家中,接受请期并答谢。

六、婚礼明代的婚礼分为三天,分别是迎亲、交拜和送亲。

迎亲是新娘离开女方家庭前的仪式,男方会派人前往女方家中接新娘。

交拜是新娘和新郎在男方家中正式交换婚誓的仪式,双方会向天地神明行礼,并交换誓词。

送亲是新娘离开男方家庭前的仪式,男方会派人护送新娘回女方家中。

七、回门回门是明代大婚流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新娘正式成为男方家庭成员的象征。

新娘会在婚后的一段时间后回到男方家中,作为正式的家庭成员生活。

男方家人会为新娘准备一些礼物和仪式,以示欢迎。

明朝的民俗传统

明朝的民俗传统

明朝的民俗传统明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明朝期间,各种民俗传统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婚礼、节日、祭祀和庙会等方面,来探讨明朝的民俗传统。

一、婚礼婚姻作为人生中的一大件事,婚礼在明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明朝时期,婚礼过程是非常庄重而繁琐的。

首先,婚姻是由父母之间商定的,而不是由双方自行决定。

其次,婚前的准备工作中,过程包括选日、议嫁、纳彩、聘酒等。

而在婚礼当天,举办丰富多样的仪式,例如迎亲、拜堂、敬茶等。

二、节日明朝时期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和祭祖的日子。

明朝时期的春节庆祝活动非常盛大,包括贴年画、贴对联、放烟花等。

此外,其他的传统节日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风俗活动。

三、祭祀在明朝时期,祭祀是与宗教信仰相关的重要民俗传统。

明朝官方崇尚儒家思想,尊奉孔子及其学说,因此孔庙成为各地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此外,明朝还会祭祀祖先和英烈,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和缅怀之情。

四、庙会庙会是明朝时期非常盛行的集市活动,也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

庙会通常在节日期间举行,人们可以在庙会上欣赏各种各样的表演,参与游乐活动,品尝各种特色美食。

庙会也是商贩和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集中地,因此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总结:明朝的民俗传统丰富多样,从婚礼、节日、祭祀到庙会,每个方面都反映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这些传统在当时非常流行,并且对后世的民俗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的民俗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的保留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当重视和学习这些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使其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下去。

明朝婚礼的详细流程

明朝婚礼的详细流程

明朝婚礼的详细流程一、针对年轻人《明朝婚礼,一场穿越时光的浪漫之旅》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穿越回明朝参加一场婚礼,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呢?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明朝婚礼的详细流程。

明朝的婚礼啊,那可是相当讲究。

新郎得先准备好聘礼,可不是随便买点东西就行,得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这才能显示出对新娘家的尊重。

比如说,有个富家公子为了娶到心爱的姑娘,专门让人打造了一对精美的金手镯作为聘礼,那手镯上的花纹精致得让人惊叹!然后就是迎亲啦。

新郎穿着大红的喜服,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着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一路上热热闹闹。

到了新娘家,还得经过一系列考验才能见到新娘。

比如说,新娘的姐妹们会故意刁难新郎,让他回答问题或者表演才艺,可有意思啦!等到新娘上了花轿,迎亲队伍再把她接到新郎家。

进门前,还有跨火盆的环节,据说这样可以去除晦气,保佑新婚夫妇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就是拜堂成亲啦。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送入洞房。

这洞房里也是布置得美美的,到处都是喜庆的红色。

怎么样,明朝的婚礼是不是很有趣?是不是也让你对古代的浪漫有了更多的向往呢?《走进明朝婚礼,感受古风浪漫》亲爱的年轻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明朝的婚礼!在明朝,结婚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

男方家得早早地找媒人去女方家说亲,要是女方家同意了,这婚事才能往下进行。

我听说有个穷书生,爱慕一个富家小姐,就拜托村里最能说会道的媒婆去说亲。

那媒婆凭着一张巧嘴,把书生的才华和人品说得天花乱坠,终于打动了女方家。

到了结婚那天,新郎喜气洋洋地去迎亲。

迎亲的队伍那叫一个壮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新娘坐在花轿里,心里又紧张又期待。

到了新郎家,新娘要蒙着红盖头跨过火盆,寓意以后的日子顺顺利利。

然后就是拜堂啦,在大家的见证下,许下一生的承诺。

进入洞房,新郎挑起新娘的盖头,两人四目相对,满满的都是幸福。

这样的明朝婚礼,是不是充满了浪漫和仪式感呢?《明朝婚礼,带你领略古代爱情的仪式》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明朝的婚礼是啥样的不?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明朝婚礼仪式流程

明朝婚礼仪式流程

明朝婚礼仪式流程明朝时期的婚礼礼仪是非常庄重和繁琐的,包括订婚仪式、迎亲仪式、完婚仪式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明朝婚礼仪式流程的详细描述。

一、订婚仪式1.选亲:由两家父母商议后,确定双方的婚姻对象。

2.纳彩:男方向女方送礼,表示诚意。

常见的彩礼包括金银首饰、玉石器物、绸缎等物品。

3.编对联:一般由男方家的长辈书写,对联内容通常为吉祥的词句,用于张贴在双方家门上。

二、迎亲仪式1.安床:在新房中摆放婚床,用红色床单装饰,并点燃一对红烛。

2.迎亲队伍准备:男方派遣员外官和家中仆人前往女方家进行准备,包括打扫卫生、插上花簪、摆放祭拜用品等。

3.迎接新娘:新娘一般由媒人或亲人陪同,由一对年轻女子披红头巾,手拿红绸,伴随着乐队的演奏,走向迎娶队伍。

4.纳新娘:新娘进入新家后,由男方家长领着,按照特定的顺序绕床敬拜天地神佛,祈求结发长久之福。

三、完婚仪式1.敬茶:新娘向新郎家中的长辈敬茶,以示尊敬和婚礼正式开始。

2.亲敬亲戚:新郎新娘依次向双方亲戚敬酒,表达感谢和祝福之意。

3.亲敬双亲: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敬酒,表示孝顺和尊重。

4.交杯酒:新郎新娘相对举起含酒的酒杯,同时饮完,以示永结同心的意愿。

5.合家团圆:新婚夫妇由长辈带领,向双方家人恭请指导和祖训。

6.宴客:为宾客准备丰盛的酒席,并在酒席上招待客人,以庆祝婚礼。

四、新婚之夜1.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进入洞房,通常由红妆之人拨开门帘,点燃烛台,以示正式开始夫妻生活。

2.按习俗,新郎要戴在外面东西作为调皮和活泼的象征,以考验新娘的勇气和智慧。

以上即为明朝婚礼仪式的流程,婚礼仪式的举行在明朝被认为是家族威望的重要象征,因此婚礼讲究庄重、繁琐,每一个环节都十分注重。

婚礼不仅仅是新郎新娘之间的事,更是两家人相互间的传统礼仪的体现,凝聚了两个家族的力量与祝福。

明朝的民俗习惯

明朝的民俗习惯

明朝的民俗习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的兴衰、社会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

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明朝的民俗习惯,这些习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婚俗、祭祀、节日等多个方面介绍明朝的民俗习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人文风貌。

一、婚俗明朝的婚俗十分庄重,婚姻被视为家族的大事,因此在婚礼上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首先,聘礼是婚礼的重要环节,男方需要送聘礼给女方家庭。

其次,婚礼的日期也十分重要,通常在农历的某个吉祥日举行。

在婚礼当天,还有一系列的仪式,如迎亲、拜堂、敬茶等。

这些仪式体现出明朝人对于婚姻的庄重和重视。

二、祭祀祭祀在明朝是一个重要的宗教仪式,它体现了人们对于神灵和祖先的尊敬之情。

在明朝,人们多祭祀天地神、家神、祖先等。

在祭祀仪式中,通常有祭奠、献祭等环节。

此外,祭祀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如祭灶、祭剪子等。

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于神灵的信仰和家族的凝聚力。

三、节日明朝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这些节日体现了人们的喜庆和美好祝愿。

其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贴门神、燃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除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也很重要。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祭祀、赏月、吃传统美食等活动,体验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四、饮食习俗明朝的饮食习俗也有其独特之处。

明朝的人们注重饮食的卫生和养生,追求着健康的生活习惯。

他们注重膳食的搭配和营养的均衡,追求食物的色、香、味俱佳。

在宴席上,人们通常会摆设丰盛的食物,如红烧肉、糖醋排骨等。

此外,明朝的人们还有着饮茶的习俗,茶具和品茶的方式也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五、服饰习俗明朝的服饰习俗受到了较为严格的法令约束,不同阶层的人穿着也有所不同。

贵族阶层通常穿着华丽的衣袍,而百姓则以朴素舒适为主。

在一些节日和庆典上,人们还会穿着汉服,展示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明朝的人们还注重发饰和饰品的搭配,如发簪、发饰等,突显出个人的风格和身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习俗史之婚姻习俗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468 字体大小: 【小】【中】【大】婚姻习俗明代的婚嫁制度与礼仪习尚,在继承传统礼制的同时,对古代礼制既有损益也有发展创新,表现出了明代的社会发展风貌。

如在婚制方面,明代的《会典》、《明史》等典籍中,对天子的纳后仪礼,皇太子的纳妃仪、亲王的婚礼、公主的婚礼、品官的婚礼、庶民百姓的婚礼以及婚俗中存在的纳妾、重婚、退婚、改嫁与冥婚、指腹婚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与限定。

其目的就是想利用礼制这个治理国家的精神武器,宣扬维护尊卑贵贱、上下有等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从而企求达到封建国家的长治与久安。

但是实存的婚姻形态状况表明,这一规定除被宗室诸王遵奉外,其它各阶层的婚嫁行为和礼仪并不受其约束,法令规定形同虚置。

其是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婚姻自由,性生活美满,个性解放以及纳妾盛行等时尚,对传统的婚姻论理观念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少数民族地区的婚嫁习尚,并不受明朝规定与礼制所限,保留了各自的民族性特点。

(一)帝后的婚姻礼仪明代天子的纳后婚礼,可谓是国婚,其礼仪之繁缛、规模与声势之宏大、备办礼物之丰厚、动用人力物力之浩大,都是明代其它任何一个社会阶层所无法与之比拟的。

华贵、典雅、隆重是其主要特点,明代天子纳后,其完婚成礼的过程,基本依照古代六礼的程序而行,要行纳彩、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发册奉迎之礼,但天子无亲迎之礼。

其中纳彩、问名是相亲阶段,纳吉、纳征是定亲阶段,告期、发册奉迎是成亲阶段。

此外,完婚的帝后,还要拜见皇太后,分别接受百官、亲王及内命妇和外命妇的庆贺,最后,帝后要行盥馈礼仪,至此婚礼方告结束。

纳彩、问名纳彩就是男方请使者到女家纳雁为礼,表示向某女求婚的意愿:问名就是女家同意,便将该女之名及生辰告知男方媒人。

明代天子行纳彩、问名礼前,要择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

至期,陈设御坐、制案、节案、卤簿、彩舆、中和大乐如仪。

礼部陈礼物于丹陛上和文楼下。

皇帝冕服升座,百官和正副使朝服行礼,执事官举制案、节案由中门出来,礼物随后,均放置丹陛中道。

这时传制官宣制曰:兹选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彩问名礼。

正副使奉命行礼,皇帝起驾回宫,正副使取节及制书放置彩舆中,由仪仗大乐前导,出大明门,释朝服,乘马前往皇后府第相亲。

皇后府第也设相应礼仪恭候正副使者到来。

府第中设使者幕次于大门外左边,南向,设香案于正堂,设制案、节案于南,别设案于北。

使者到来时,引礼导入幕次,执事官陈礼物于正堂,使者奉制书于案。

礼官先入,主婚人朝服出迎,礼官曰:奉制建后,遣使行纳彩问名礼。

主婚者、使者捧制书及节到正堂,置于案上,主婚者行礼,跪于案前,正使取纳彩制,宣后授主婚者;副使取问名制,宣读授主婚者。

主婚者接制置于案上左右。

执事举表案授主婚者。

主婚者将表授正使,并将它置彩舆中。

仪式完毕,主婚者酒馔宽待使者,使者返回时,主婚要送至大门外,使者随彩舆由大明门左门,到奉天门外,以表节授司礼监,复命。

纳吉、纳征、告期礼仪纳吉就是男女双方交换生辰,各自卜得吉兆;纳征是卜吉后,表示婚姻成立;告期就是男方家派媒人向女方家问明结婚日期。

明代天子的纳吉、纳征、告期,传制遣使礼仪,如同上述。

但天子纳后的纳征礼用玄纁、束帛、六马、谷圭等物。

皇后府第的陈设也如前仪,唯更设玉帛案。

使者到来后,将制书、玉帛置案上,六马陈堂下。

执事先设皇后冠服诸物于正堂,礼官入,主婚者出迎,执事举玉帛案,正使捧纳吉、纳征制书,副使捧告期制书,执节者捧节,以次进入,在案上陈列。

主婚者行婚跪在案前,正使宣制,然后来使将圭及玄纁授给主婚者,礼仪之制如前仪。

副使宣读成婚的皇道吉日,主婚者拜谢,使者持节出,主婚者礼遇使者,使者返回复命如初。

发册奉迎礼奉迎就是迎亲礼。

因为明代天子无奉迎之礼,故派使节前往奉迎皇后。

届时礼部陈雁及礼物于丹陛上,内官监陈皇后卤簿车辂于奉天门外。

制词说:兹册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奉册宝,行奉迎礼。

正副使将册宝置彩舆中,随即到达皇后府第。

礼定官宣读册宝,说明行奉迎礼。

接着女官以九龙四凤冠袆衣进皇后,内官陈仪仗于中堂前,设女乐于堂下。

皇后具服出阁,于香案前,向阙立,行四拜礼。

接着是宣册、宣宝礼仪;正使宣奉迎制,副使进雁及礼物,主婚者跪受,使者行礼拜出。

余如初仪。

女官奏请皇后出阁,向父母告别,升舆而出。

其仪仗是大乐前行,次为彩舆,正副使随之,由大明门中门入宫。

百官朝服班迎于承天门外,皇后至午门时,鸣钟鼓,停卤簿。

正副使复命,仪仗女乐前导,皇后进奉天门,至内庭幕次,皇后出舆,由西阶进,皇帝由东阶降迎于庭,揖皇后入内殿。

帝后诣更服处更衣,皇帝具衮冕,皇后更礼服,同到奉先殿行谒庙礼。

还宫,行合卺礼,帝更皮弁升内殿,后更衣从之,东西相向。

接着是繁琐的进酒、进饭礼仪,女官以两卺酌酒,帝后合和以进。

还宫帝后易常服。

次日早,帝后行四拜礼,谒见皇太后。

第三天早晨,帝服冕服,皇后穿礼服,同到皇太后宫,行八拜礼。

还宫后,帝服皮弁升坐,女官引导皇后穿礼服,到皇帝前行八拜礼。

接着帝后接受内亲属及六尚等女官的八拜礼;各监局内宫内使也行八拜礼。

并颁诏告知天下。

第4天早晨,皇帝服衮冕升华盖殿,接受亲王、执事官及百官的进贺礼;皇太后及皇后各礼服升座,接受亲王及内外命妇的贺礼表笺。

第五天帝后行盥馈礼,还有繁杂的礼仪。

这时帝后的婚姻礼仪才算是方告完成。

通观明代帝后的婚嫁仪礼,可以看出,它显示出如下一些特征:其一,明代皇帝的婚仪,既是规模盛大、礼仪繁琐隆重、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国婚礼仪活动,又是处处体现封建礼仪、等级、皇权的一种政治色彩浓的婚姻活动。

其二,在明代多层次的婚姻礼仪——分为礼(帝后)、雅(王公贵族、官员)、俗(庶民百姓)三个层次之中,明代帝后的婚娶仪礼,属最高层次,因此,显示出高雅、华贵、端庄、隆重、繁缛和程式化的特点。

其三,明代帝后婚仪的全部过程,是帝后婚姻礼仪的实践,亦是对王公官员、民人所进行的一次有着炫耀性与示范性意义的婚姻礼制教育。

其直接影响和结果,则是政治性、寄生性消费的增长,并导致社会再生产的逐步停滞。

其四,明代帝后婚仪的强烈政治色彩、封建特权与等级色彩,它是对以性爱为基础的普通婚姻根本否定,也是以财富和权力再分配为其特殊内涵的帝后婚姻的展示。

(二)宗室的婚姻规制明代,由于皇家宗室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军事生活中,居于十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所以,按照封建等级制度的规定和要求,他们的婚嫁制度及其礼仪也表现出时代特色。

婚姻行为,对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来说,向来是一种政治手段,它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

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最上层的皇家宗室,其婚姻更是一种典型的政治行为,是为巩固和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服务的。

有明一代,从朱元璋一统天下到明王朝覆亡,宗室的婚姻制度也是随着明代的政局变化而演变的。

它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洪武到宣德为前期,正统以后为后期。

前期通过宗室的婚嫁,联姻文武勋贵,中外配合,企图以血缘和裙带关系来达到屏藩帝室的目的;后期则鉴于靖难之役和诸王叛乱的教训,为了防止宗室以婚嫁的手段,形成危胁帝权的力量,因而对宗室的婚姻之家作了严格的限制。

概括有明一代宗室婚姻制度发展变化情况,在前期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太子、亲王、郡王纳妃,公主、郡主选驸马、仪宾,大都与功勋大臣联姻,但必须由皇帝决定去娶。

所以霍韬说:太祖时,亲王纳功臣之女,公主配大臣之子,未有疏忌之嫌也。

①白屋之家,鲜有与者。

这反映了朱元璋利用姻亲关系维护帝权的思想。

其二,宗室联姻对象,多系武臣之家,其间虽有一二文臣,但无关大局。

这说明联姻的政治目的主要是从军事上着眼的,这与明初的政局是相应的。

明初的当务之急,是扫清北元的残余势力以及抚定西南各地,突出的是军事问题,故联姻之家多为武臣并非偶然。

其三,严禁大臣私自进女与宗室结亲。

凡亲王妃、宫人等,必须选良家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

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①,可见利用中有防范。

其四,太子、亲王及其世子纳妃,公主选驸马,应选之家,大体以江北为限,其中原因复杂。

而后期的宗室婚嫁制度,呈现出如下特点:其一,亲王纳妃,仍然和前期一样,必须由朝廷选择。

英宗正统二年,敕行在礼部为卫王择妃②,即是明证。

郡王以下可自行选配,但必须奏准。

其二,凡与王府结亲者,不许除授京职;京官已与王府结亲者,改调外任。

凡文职本身并族属有女为王妃或夫人、男为仪宾等项,俱各现在及有子孙者,不许除授京职;如已故及无子孙者,一体升除.凡京官与王府结亲者,改调外任;若王府官,不论军民职,但与王同城居住者,皆改调③。

其三,王府亲属不得任要职,已任要职者,令其闲住.其四,王府婚姻,须在封内选择军民之家,不得联姻封外。

早在宣德元年,宣宗即下令:今后王国婚姻,须令于附近文武官员及军民之家选取。

④其后一再申令:婚事宜于本处官员军民之家选择。

⑤又敕赵王高燧:叔朝廷至亲,婚配礼之所重,封内选择,于礼为宜⑥。

其五,宗室所婚配对象,不得与政事⑦。

在婚姻礼仪方面,明统治者对宗室的婚嫁程序,按照六礼的程式,也作了详尽而严格的规定,从而使其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特权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如《明史?亲王婚礼》条称:亲王纳妃,要皇帝临轩本醮戒.凡行婚姻之礼,均派遣使者持节前往。

使者持节前去行纳彩、问名礼前,要宣制,说册某氏为某王妃.然后奉制携带礼品行聘娶之礼。

对亲王的纳彩礼,明代有严格规定。

整个婚姻的程序,均按照六礼的程式进行。

亲王的婚礼仪式,除了六礼之外,还要行合卺、朝见、盥馈之礼,仪如皇太子。

此外,举行盥馈礼后,亲王还要穿皮弁服,王妃服翟衣,前往东宫太子处,行四拜礼仪。

东宫太子坐受拜见,东宫妃立受二拜,答二拜。

然后亲王与王妃要回拜王妃父母,届时王妃之父出迎。

亲王先入妃家,妃父从之。

到正堂后,亲王立于东边,妃之父母立于西边。

亲王行四拜之礼,妃之父母立受二拜,答二拜。

亲王中坐正堂,这时王妃亲属拜见亲王,都行四拜礼,亲王均坐受不答。

之后是王妃进入中堂,妃向正坐父母行四拜礼。

接着是要序家人礼。

至此,亲王婚礼才宣告结束。

明代宗室亲王的婚礼仪式完全是按照规定的礼仪程序进行的,从而体现了他们在明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与等级差别。

①《明经世文编》卷一八六,霍韬《天戒疏》。

①弘治《明会典》卷五四,引《祖训录》。

②《明英宗实录》卷二七,正统二年二月癸亥。

③弘治《明会典》卷二《吏部》一。

④《明宣宗实录》卷一八,宣德元年六月戊寅。

⑤《明宣宗实录》卷二七,宣德二年己巳。

⑥《明宣宗实录》卷五一,宣德四年二月辛丑。

(三)品官与庶人百姓的婚姻风仪为了维护封建礼制,巩固封建统治,明代的统治者,在采择唐宋婚丧之制的基础上,对明代品官各阶层与庶人百姓的婚丧制度与风仪也作了具体的法定说明,要求品官阶层与庶人百姓恪遵执行。

明代的品官阶层与庶人百姓主要实行一夫一妻的封建聘娶婚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