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合唱艺术的认识

浅谈对合唱艺术的认识
浅谈对合唱艺术的认识

对合唱艺术的认识浅析

提起合唱,可能很多人都会简单地认为合唱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唱同一首歌而已,包括我自己,在学习《合唱艺术》这门课程之前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在姜老师的讲授下,5个星期、20个学时的学习,我对合唱有了全新的理解。接下来,就让我来浅谈一下我对合唱艺术的认识,把我在课堂上学习与感受到的合唱的精神魅力与丰富内涵展现给大家。

首先,我们从合唱的定义上展开来重塑对它的认识。简单地说,合唱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从它的定义上看,对合唱歌曲的选择具有一定限制,要是多声部的声乐作品,并且一个合唱团队应该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成员都扮演着一个声部的角色,而并非是所有的人一起在那里齐唱。合唱包括了和声的功能、复调、转调等多种旋律织体的表现形式。合唱中的和声是由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步或不同步进行产生的纵向音响效果,因而它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极富于声音表现力。和声可以使合唱产生恢宏无比、气吞山河的震撼效果,如我们欣赏的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等;也能表现虚无缥缈、若隐若现的效果,如拉索的《回声》、瞿希贤的《牧歌》等。

所以,合唱主要是靠声音及音色的搭配,而不是靠气势或者是动作等等来表现一种情绪。在合唱艺术中,声音始终是核心要素,如果说独唱追求的是个性,合唱追求的就是共性,因为合唱是整体的艺术,要求其歌唱发声的统一和谐,才能形成共性的艺术处理与情感表现。但是,合唱艺术也注重每位成员的声音质量,合唱团员需要对合唱的声音形成清楚的概念,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注重能将自身的个性融入合唱共性的声音中。它是声音的共性的艺术,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多种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达到高度协和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这种艺术更多地是淹没自己而突出集体,所以它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有机组合的和谐的整体。

虽说一个大的合唱团队是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但画出这道亮丽的风景,保证合唱团队的质量是一定不能少了一个优秀的指挥。指挥并不是我们想的在合唱团前面划下手势,做下动作,他在合唱团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他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

的再创造者。所以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指挥的语言,来引导演员对音乐的表现,指挥的动作要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精炼地去设计每一个动作,做到动作大小适度。指挥要情绪到,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换气点以及你的预示和眼神情感。动作要协调、富于舞蹈性,美观大方并有可欣赏性,将内心的感情融会在动作之中,给观众留下美的享受。因此,指挥的动作姿态要端庄大方,雍容可亲,情感真挚,通过指挥的表演激发演员的情感,同时通过演员的演唱使观众得到最有价值的艺术享受。

有了合唱团员的歌声和指挥官的动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算是一场真正的有质量的高艺术水平的合唱。以合唱的定义为线索,我们已经可以整体把握合唱是什么,以及它相关的和声、指挥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从合唱的艺术特点来进一步认识合唱艺术。在这次选修课上,姜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合唱的六种艺术特点。第一,音域宽广。音域是指某一乐器或人声歌唱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而合唱的音域是所有参与者音域的总合。混声合唱的音域变化可以达到四个八度。各个声部都有它的中音区和高、低音区。衔接起来表现纵的有立体感,表现横的有厚度。如赵元任谱曲的《海韵》,带有女高音独唱的混声四部合唱,通过高低音的交互表现,展现了女主人公拒绝平庸,追求自由的勇气,具有鲜明形象和浪漫主义色彩。第二,音色丰富。在合唱中可包含男女高、中、低声部中所有的戏剧、抒情种类,还有每个人的不同音色,以及各种音色的不同组合情况。在合唱中,往往通过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如歌剧合唱中,女高音经常表现年轻少女,男高音经常表现小伙子,女低音经常表现老大娘,男低音经常表现老大爷。第三,音响层次多。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不同的和弦、不同的和弦转位、不同的声部组合、不同的力度级别、不同的音色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层次。在合唱训练中,音响平衡是正确展示音乐形象,反映音乐内容的重要手段。第四,气息持续长。合唱的呼吸有三种:整体呼吸、声部之间轮流呼吸和循环呼吸。在声乐表演中,只有合唱中才有循环呼吸。它可以表现一种特殊的效果,在音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循环呼吸,使听众没有呼吸之感为标准,这是合唱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一个人的气息量是有限的,慢唱时一口气最多也就唱八拍。而合唱可使用“循环呼吸”,保证在长时间内合唱的音响不中断,用以表现较缓慢、连贯、悠长的

作品,在无伴奏合唱中,效果尤其明显。在上课时,老师让我们分声部练习来亲自感受气息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并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在合唱中换气,和其他队员形成循环呼吸,让整个合唱不中断。第五,力度变化大。在声乐艺术中,合唱的力度变化是最有表演力的一种形式。在一些有情节的合唱中,它可以表现出戏剧性的特点。合唱的力度交化幅度大,有时轻得扣人心弦,有时响得鼓舞人心。它可以从最弱到最强(ppp - fff),还有突强、突弱、渐强、渐弱等表现手段。第六,表现力强。这也是所有音乐作品的一个共性,一个作品的创作,都是为了表现一种思想和情绪。合唱可以表现各种种类的作品,不论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不论任何历史时期、不论任何情绪、不论任何风格的作品,都可以通过合唱来进行完美的表现。在课堂上欣赏的众多合唱作品也都体现了这一点。如《游击队歌》,进行曲的群众歌曲,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形像。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乐》,正是他“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创作思想的总结,开创了合唱交响曲的先锋。

不管前面的六种艺术特点如何配合,以何种方式展现,都是为了突出合唱艺术协调、均衡、谐和的三大特点,从而体现一种艺术的内涵与价值。我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蕴含的思想。

最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更深层次地认识合唱,理解它所展现的社会价值及意义。在本次选修课开始时,老师就给我们强调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在了解合唱艺术的同时,促进同学们形成和谐意识。合唱团是集体的声乐艺术,它要求高度的和谐、统一,追求整体效应,具有严格的纪律。在排练和演唱活动中,团员们互相帮助和协作,培养了团队意识。团员们在指挥的带领下,学会倾听自己和整体的声音,为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到整体的中去,有时要调整,有时要克制,这正是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所以合唱团员的集体观念最强,合唱团员之间的关系最融洽。此外,很多合唱作品内容本身就能产生集体主义意识。那首气势恢宏的合唱作品《欢乐颂》,真正唱响了人类的和平心声,传达出全人类的集体意志。振奋人心的《长征组歌》也表现了中国革命烈士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消灭敌人的决心与毅力。而在当今多元化的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尤其在中国目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情况下,合作精神与集体

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合作精神是人们社会工作的需要,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正好合唱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大量带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合唱作品内容,能给合唱队员以集体主义感受,合唱队员从中也能得到集体主义的情感体验。我们大学生通过长期的合唱训练,可以逐渐增强合作意识,把“小我”放入团体的“大我”之中,将来步人社会,就能成为一名既有独立精神又有合作意识的新型人才。

合唱对每个人的音乐功底没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只要你有兴趣,只要你爱好合唱,都可以加入到合唱的队伍中,和大家一起感受音乐之美,享受生活。故而,合唱体现出很强的群众性和参与性,是一种大众文化,对于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合唱是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情感会比乐器更直接、更细腻,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再加上绝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词,所以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如冼星海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至今仍燃起人们对祖国锦秀河山的热爱,它成为了一种具有倔强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永恒的、澎湃不息的心声。感召、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更强烈感受到以黄河船夫为代表的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品性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定的反抗侵略者的英雄气慨和奋斗精神,体会到中华的优秀儿女为民族的解放流血奋战的场景。合唱艺术是一种情感艺术,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合唱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所有表达的情感,都是最直接、最真切、最深刻的。我们在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的合唱作品时,会因激情的旋律、生动的歌词而深深感动,通过体验合唱再次升华跳动的心灵,通过歌声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爱国主义教育寓予合唱艺术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之中,把爱国的理想信念教育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增强我们强烈的爱国情怀。

合唱的定义、艺术特点、内涵价值仅仅是合唱这门大艺术文化中的冰山一角,它所包含的学问与艺术魅力远远不止这三个方面,通过这三点我们并不能很全面的认识合唱,但是,这几个星期的学习我也算是受益匪浅。每个周末,在学习合唱理论的同时,还欣赏了很多优秀的合唱作品,也通过实际的演唱练习,感受到了音乐的美,陶冶了情操,同时也丰富了我的周末生活。当然,我们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来提高我们的合唱认识与修养。

演讲的基础--朗诵课程

演讲朗诵训练课程 朗诵部分 “朗读语言的规整性与朗诵语言的吟咏性,话剧语言的夸张性,电影语言的自然性,相声语言的诙谐性,评书语言的描摹性,播音语言的明晰性,教师语言的讲解性,可以说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种在比较中突出特色的作法,也可能失之于简单,但总会造成区分,使人体会到它们的不同。” ——张颂(北广著名播音主持艺术教授) ★形式:集体参与;单人训练。★时间:45—90分钟★材料:朗诵材料:诗歌、散文等★场地:教室。★应用:(1)实用口才的训练;(2)语流音变的训练;(3)表达技巧的训练; 目的 熟练掌握各种朗诵的要求和技巧。 程序 1 根据以下课件内容,进行讲解; 2 讲解完后,让学员逐项单人进行训练,老师随时进行点评; 一、发音方法 “口才是人的第二张脸”,声音是口才的表现工具,声音不好听会让我们的口才表现力大受影响。 我们的发声器官好比一件乐器,未经训练的发声器官并不是一件优良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也不可能给人带来美感。 学习发声的目的是改进所发声音的音质,使发音器官能够受我们随意支配。 其次是要提高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如果对声音的好坏、发音位置的高低前后、呼吸的深浅、色彩的明暗都觉察不出来,怎么谈得上训练自己的声音呢? 我们应该训练出音色优美、圆润而有力度的、具有表现力的声音。更好地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体现自己的个人魅力服务。 声音的发出是与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四个环节密切相连的。肺部产生气流,通过气管,振动了喉头的声带,于是声带发出了声音。音波经过咽腔、口腔、鼻腔的共鸣得到了放大、美化,再经过唇、齿、舌、牙、腭协调运动作用,不同的语音、声音就产生了,这种具有语音性的人声,由口腔发射出来——这就是言语发声的简单原理。声音产生的过程是在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器官的协调一致的配合下才能圆满完成的,这些器官是我们发声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学习发声要先从发声器官开始:

朗诵的意义

朗诵的意义 文字作品是诉诸视觉的,可以反复看、经常看,无疑是一种优势。可是,看,仍有一定局限,除去一目十行的粗读不说,就是细读,也只是凭借一条渠道传入大脑,留下的印象,远不如多条渠道来得深刻,这正如看舞台演出比看文字剧本收益更大,道理是一样的。朗诵,不但要看,反复看,还要变为有声语言,同时,更须要认真领会、准确表达文字作品的语词涵义和精神实质。这样,对体味作品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入体味中所得到的也就更多了。通过朗诵,自会发觉“对味儿”或“ 不对味儿”,“贴切”或“不贴切”的问题,于是再看、再体味、再读。这种精益求精的反复,就意味着对文字作品的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感受。我们还要强调的是,诉诸声音之后,声音出口时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比蕴含在文字之中、文字背后的,更加直观,因此,由于我们朗读者的再创作,听者可以比自己去看文字作品体味更深,他的判断、品评也就会更为切实。这样看来,就使我们认识到:朗读既有再感受的魅力,又有再体验的动力,更有自我检验的活力。应该说,朗读引导着朗诵者和听者走向文字作品更深的去处。 (2)朗诵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文字作品的深入体味,为有声语言运用与追求奠定了基础,为用有声语言表现文字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提供了依据。朗读者如果不能把内心的依据通过有声语言体现出来,传达给听众,就说明他不具备一定的语言表现力。朗读者只有具备一定的表现力,才可能把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形之于声。因此,朗诵就应该包含着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诸如层次感、主次感、对比感、形象性、逻辑性、丰富性;都要体现在有声语言中。 由于对文字作品的深入体味,那准确的词语慨念,生动的语法修辞,巧妙的构思布局,感人的情景描写,严谨的逻辑序列,优美的韵律配置等,总是十分具体地启迪着我们的思路;而用有声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的愿望又迫使我们不能不合理运用各种技巧,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文字作品的精妙。这种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无论对我们从事文字写作,或者对有声语言的表达,都起着自觉学习运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就贮存了许多可资借鉴、可供取用的表现手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就召之即来,妙手偶得。这一切是仅仅通过分析、讲解文字作品所不易得到的,也是只靠眼看手写所不易达到的。 随着表现力的提高,辞不达意、言不及义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随着语言技巧的丰富,当会逐步改变心虚笔拙、木讷无文的窘状。语言表现力的提高,完全可以使“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和“七步为诗,出口成章”

浅谈戏剧舞台艺术

浅谈戏剧舞台艺术 戏剧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戏剧艺术是活人当众演给活人看的综合艺术,有着电影、电视无法拥有的独特魅力。尤其在影视艺术出现之前,它一直是人类文化生活中最有群众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艺术门类。它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会道德面貌,以及政治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是否具有戏剧艺术鉴赏力,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虽然是编导专业的学生,但对戏剧戏曲的了解仅仅止于课堂之上,在亲眼见到大四学长学姐的毕业汇报演出之前,我所观看的戏剧都是来自于媒体,并且对戏剧不怎么喜欢,但是真正坐在台下观看过一场表演后,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时的我才感受到戏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那是从媒体上观看戏剧时所感受不到的奇妙感觉。从那一刻起,我喜欢上了戏剧。下面由我发表一下自己对戏剧的浅薄的理解。 戏剧是演员扮演角色,是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戏剧一般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古代民族、民间的歌舞、技艺演变而来的。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构成了戏剧的特有艺术形式。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演员和布景再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教育和审美的目的。 戏剧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戏剧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体现。戏剧是受时间与空间制约的,音乐是时间艺术,美术是空间艺术,而舞美是时间艺术

和空间艺术的结合体。它通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装置及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来美化舞台空间,营造并渲染所需要的艺术氛围,把各类表演艺术衬托的更为美,更具生命力。若说表演是艺术“红花”,舞台就是“绿叶”,红花虽美,还需绿叶陪衬。 戏剧中舞台设计的空灵性和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令我惊奇的,一部戏剧,通过舞美的设计就可以横跨时间和地点。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用一个空空的物理空间表示无限丰富的审美空间。常见的一桌二椅的舞台设计本身并不体现戏剧行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历史氛围、文化特色,不提供行动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在演员上场之前,这个空间不表示任何地方;但随着演员的表演却又可以表示剧情需要的任何一个审美空间。写实话剧大多采用闭幕的方式,用幕间歇表示时间的流逝,以布景的改变表示空间的转移。戏曲由于采用空灵的舞台设计,不表示任何固定地点和时间,所以戏曲的时空转换从来就不是问题。在我所观看的戏剧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暗恋桃花源(台版)》中,舞台上仅仅靠着一座秋千和一座老式的路灯这两件道具,再配合着灯光的照射和男女主人公的服装,在女主人公的优美歌声中,观众一下子就被带到了几十年前的老上海,这便是舞台设计的空灵性和时空转换的自由性的体现,也是戏剧中奇特的地方。而想要表现这两点,横跨时间和地点,则是与舞美的设计是分不开的。 舞台美术(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舞台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它涉及到许多艺术门类,以其独有的特性区别于一般美术的规律。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教学文案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纵观戏曲的历史,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很繁盛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平民百姓到官宦之家都喜欢,而且很多人都懂。戏曲从诞生起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很广

泛的民间性的特点。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因此,欣赏戏曲,更多的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也说明了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中国戏曲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并且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我

我对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看法

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一、中国戏曲的简介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着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二、中国戏曲的特点与赏析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这种特点也决定了我们对中国戏曲的赏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欣赏角度,所以戏曲的赏析也很难有

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也说明了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对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三、戏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今天,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的音乐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戏曲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如何能真正地被80后90后乃至世界所接受 首先,戏曲的发展需要有一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敢于尝试艺术创作新路的、有才华同时热爱戏曲事业的创作人员来提供优秀的戏曲剧目和演出剧本。只有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给戏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 其次,戏曲的发展和一批对艺术不懈追求的舞台表演者也密不可分。没有一批拥有观众群的戏曲艺术家,戏曲的发展和创新也无从谈

演讲艺术:演讲者如何征服听众的技巧

演讲艺术:演讲者如何征服听众的技巧 我们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低级的错误。特别是初入职场的菜鸟们,更是在面试过程中表现的差强人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演讲者如何征服听众的技窍,欢迎大家参阅。 演讲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演讲不同于朗诵。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朗诵属表演艺术,为演而讲,侧重于欣赏性;而演讲属精神实用艺术,为讲而演,侧重于宣传鼓动性。 其次,演讲不同于一般的报告。二者虽然都是面对听众发表讲话,但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注重政策性、性、指导性;而演讲的内容更注重典型性、鲜明性。 其三,演讲不同于讲课。教师口语讲究启发性、科学性,而演讲的口语更注重技巧性、生动性。另外,态势语是演讲的辅助表达形式,既可以即兴发挥,又讲究刻意设计,而讲课却没有刻意设计这样的要求。 其四,演讲不同于一般的交谈。一般交谈无主体(演讲者)、受体(听众)之分,谁都可以发表意见,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而演讲必须是演讲者面对听众系统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且受时空条件的限制,比一般交谈更具严肃性。 演讲者如何征服听众 一、了解和掌握听众

为什么要了解和掌握听众呢?这是因为: 第一,听众是演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双向交流活动.演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听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演讲者离开了听众就失去了对象,演讲活动就无法进行. 第二,了解和掌握听众是实现演讲目的的客观要求.演讲的目的是说服听众改变态度并按照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了解听众的心理、要求和希望及对你所讲观点的态度,这样你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好演讲. 第三,听众在演讲活动中虽处于客体的地位,但也绝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者.如果听众对演讲内容有极大兴趣,便会采取积极、热情的合作态度;反之,则会采取冷漠甚至敌视的态度,演讲就不会成功,因此,演讲者必须在了解听众的基础上力求触发听众的兴奋点和创造欲,才能实现的最终目的. 可见,成功的演讲者既要使演讲成为听众的一部分,也要使听众成为他的演讲的一部分,而其中首要的,要便是要了解和掌握听众的心理特点.总的说来,听众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听众对信息的接受具有选择性.听众听演讲是用听觉、视觉器官及大脑进行认识的一种综合心理活动,它是在已有经验、知识和心理期待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和选择性.首先是选择性注意,即只注意那些他们已知、有兴趣、有关系或渴望了解的部分;其次是选择性记忆,即容易记住那些自己愿意记住的信息,忘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信息;再次是选择性接受,即愿意接受那些与自

浅谈感情朗读

浅谈感情朗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言文字常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咀嚼品味。正如叶老所说“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感情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笔者以《天净沙·秋思》为例,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来谈谈感情朗读即美读是一种多么有用的教学手段。其实朗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就是赏析学习的过程。读读读,你自会有许多收获。 1.不作要求,自读——跟着感觉走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著名的小令,脍炙人口,简约优美,寥寥28字,背诵是易如反掌之事,关键是如何读出感情来。课堂上,我首先不作任何要求,让学生跟着感觉走——自由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点多位试读。当然,学生们读法迥异:轻松欢快的、严肃沉重的、夸张的、平淡的……,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他们努力使自己的朗读带有感情,只是情感处理不当,有待指导。 2.适当点拨,揣读——找到了感觉 这首小令描绘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这是感情朗读的关键所在。通过初步朗读,同学们很快达成了大致相同的意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图,朗读的基调应该是深沉哀婉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直抒胸臆,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浓浓的思乡愁思,自然要读得凄婉感伤。适当点拨后,同学们大体上把握了感情基调,先自己揣读反复操练,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读得非常投入。大家找到了感觉,和起初相比大有长进。 3.聆听范读,品读——感觉真的不错 正当同学们沉浸在“读得不错”的快感中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我们来听听范读,如何?”群情激昂,于是我播放了从网上下载的flash,音频、视频以它特有的魅力一下子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艺术境界。浑厚的男中间,深沉、凝重,凄凉,哀伤,我们仿佛看到:残阳如血,暮色苍茫,空旷的野外,一棵枯藤缠绕的老树无言挺立在寒风中,乌鸦“呱呱”叫着正在归巢,一位风尘仆仆的男子骑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的瘦马,望着小桥流水处几户人家,独自前行……听着听着,我们完全沉浸在浓郁的朗读艺术氛围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尤其是末句“断肠人在天涯”让听者动容,可谓愁肠寸断。范读结束后是短暂的沉默,过了一会儿,同学们如梦初醒,我傻傻地问:“读得怎么样啊!”“好极了!”“very good”“有味!”“无法用语言形容!”……是呀,在叹为观止的朗诵艺术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

朗诵艺术基础知识.doc

朗诵艺术基础知识 一、朗诵的要求: 1、发音正确,吐字正确。用标准的普通话播读,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朗读清晰完整. 2、语速适当,用心感受。要抓住文章特点,使节奏流利和谐,缓急结合.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根据需要,分出轻重缓急,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朗诵中的换气 1、停顿除为了休息换气外,更是为了充分表达朗读者的思想情感。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语法停顿包括自然段落,标点符号的停顿,要显示条理分明。句子中的也要注意逻辑停顿,语断气连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2、重音,就是在词和语句中读得比较重,扩大音域或延长声音,可突出文章的重点,表达自己的感情,重音可分为语句重音和思想重音。三、气息的控制 1、换气就是用气的过程,播出的内容千变万化,就要采用不同的用气方法,补气和换气是一种朗诵技巧。依情取气,依照感情发展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用气方法。 2、补气的方式:偷气,抢气,就气。边听边读边体会。方法指导:读短小精悍的诗歌,绕口令,散文之类进行训练。 3、紧张实际是口唇的紧张,在朗诵之前要做些口唇练习,如:将舌头在口腔内360度大循环十五次左右。 四、声音的魅力 1、美妙的声音来自正确的呼吸,气息短,做姿不正确会造成紧张。坐如钟,头背一线,双脚自然垂直,深呼吸时要深,不要耸肩。 2、朗诵爱好者最主要是要抒发一种情怀,一种

心情,引起听众的共鸣。你应该为自己而读。将自己揉入文章中,不 要理会其他,不要玩嗓子。 3、练习远近距离感。这个练习对于 我们读文章中的对话是很有帮助的。朗读要有目标对象。 4、呼 吸,要有一定的呼吸储量,要口鼻共同呼吸。呼吸要深,要用丹田呼 吸,将两肋打开,小腹收紧,肚皮始终是硬的,这就是气息支撑。不 要管自然条件多么困难,也要把气沉下去。胸腔共鸣能产生磁性的声 音。练习24个葫芦48个瓢。 5、鼻音前后不分要练习,aneninunvnangengingong 6、平翘舌音一定要读准: zhichishirizcs 一、朗诵的要求: 1、发音正确,吐字正确。用标准的 普通话播读,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 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朗读清晰完整. 2、语速适当,用心感受。 要抓住文章特点,使节奏流利和谐,缓急结合. 3、语调生动,轻 重适宜。根据需要,分出轻重缓急,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 想感情二、朗诵中的换气 1、停顿除为了休息换气外,更是 为了充分表达朗读者的思想情感。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语 法停顿包括自然段落,标点符号的停顿,要显示条理分明。句子中的 也要注意逻辑停顿,语断气连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2、重音, 就是在词和语句中读得比较重,扩大音域或延长声音,可突出文章的 重点,表达自己的感情,重音可分为语句重音和思想重音。三、 气息的控制 1、换气就是用气的过程,播出的内容千变万化,就 要采用不同的用气方法,补气和换气是一种朗诵技巧。依情取气,依

《浅谈舞台美术组织戏剧动作空间》

浅谈舞台美术组织戏剧动作空间 摘要 对舞台美术设计中组织戏剧空间进行了学术上的研究,在实际的进行中参阅国内国外的大量书籍,参考许多舞台美术家的舞美理论,对自己提出的论点进行了论证,还采用对比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报告了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组织戏剧空间的现状,结果显示在舞美设计中组织戏剧动作空间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了组织戏剧空间就像杠杆没有支点。 进行了实质性的调查,最终得出结论组织戏剧空间是舞美设计中的支柱,是支点,没有支点就不可能翘起万物。 关键词 舞美设计组织戏剧空间写实与非写实舞台美术舞台灯光舞台多媒体 引言 舞台美术组织动作戏剧空间 何谓支点,两到三个物体所构成的一个空间为支点。在戏剧中,两到三个支点构成戏剧空间。组织戏剧空间,也就是组织支点,就是组织在有限的舞台戏剧空间内来表现出无限的戏剧演出空间。组织戏剧空间具有可变性、随意性。 组织戏剧动作空间,也就是组织具体的戏剧空间,用具体的事

物,客观存在的事物来组织戏剧空间。关于组织戏剧动作空间,尚无详细的报道研究,本文目的研究舞台美术中组织戏剧动作空间在各方面的表现,掌握组织戏剧空间的变化与舞美的关系,探讨空间的规律,为科学的研究舞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何谓空间,空间即支点,支点构成空间。 “舞台美术就是要在有限的舞台戏剧空间表现无限的演出空间。” “我们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进这个空间。这边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 空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运动的表现形式,是人们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是绝对抽象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元本体和元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是存在于世界大集体之中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普通个体成员。我认为戏剧空间,由具体的戏剧空间和抽象的戏剧空间。何为具体的戏剧空间,就是由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出抽象戏剧这样的形式,具体的戏剧空间用眼睛可以看到、手可以触到,是处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中的来表现戏剧的具体事物。何为抽象的戏剧空间,就是人们对戏剧的认识空间,思想空间。 组织戏剧动作空间,也就是组织具体的戏剧空间,用具体的事物,客观存在的事物来组织戏剧空间。何谓空间,空间即支点,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戏剧是艺术众多门类中的一种,它既有文学的色彩与修辞,也有舞蹈音乐的多样性和立体感。我认为鉴赏戏剧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戏剧本身,而是通过戏剧的表演形式窥探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信仰、宗教乃至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对戏剧的了解并不多,仅以看过一些戏剧及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的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修《戏剧鉴赏》这门课时,观看了许多著名的戏剧作品,其中《巴黎圣母院》使我印象深刻。这部音乐剧中,人物通过对话、独白和歌唱表达内心想法,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卡西莫多嘶哑的声音,佝偻的脊背,丑陋的面容,让人心生同情和怜悯。艾丝美拉达的纯真、善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使观众不然而然的喜爱和羡慕。弗洛罗的狡猾,虚伪,私欲,倒并不让人觉得是极其可恶,在我看来,这更是由社会的黑暗面所造成的,也是人物性格决定的,是人性中本来就潜藏的劣质的突出表现。原剧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作,原著揭露了当时法国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讽刺君主的昏庸、社会的腐败,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字激发了民众的觉悟,推动社会思潮运动和社会进步。再返回到98版《巴黎

圣母院》音乐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基于原著的基础上,新版音乐剧已加入新的思想,着重表现了音乐美,舞蹈美,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反倒没有了原著中强烈的反射与讽刺意味。我想这也是戏剧多样性的缘由之一吧。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从几个不同的场景中的故事逐渐了解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当时浓厚的时代氛围,如同作者为读者勾画了一个真实的文化革命时期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从一个小的角度,即以个人的角度来铺开整个故事,但隐隐约约却又明明白白地把宏大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放在读者眼前。后来这个剧本由姜文导演成一部电影。不得不提一下《为黛西小姐开车》这部剧作同时也是一部电影,以上两部剧作我都是先看的剧本,然后看的电影。虽然说当今社会影视图像比文字信息更吸引人眼球,但是剧本毕竟有剧本的优点。在看这两部剧作时,我都被其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在英文中,戏剧被叫做drama,而这个单词本身有“戏剧性的,曲折的”意思。戏剧之所以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跌宕起伏的剧情,动人心魄的情节,陡转而至的结果。戏剧的曲折性、夸张的表现手法、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是它本身的重要特征,也是戏剧在文学上独树一帜的标志。 就以悲剧为例来说,悲剧中人们认识到世事的无常,命途多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思想。亚里士多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摘要: 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戏曲音乐已经在慢慢的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我们音乐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使传统戏曲音乐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中国教育部2008年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育界、戏剧界顿时引发了多种争议。作为一线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和戏曲教学的点滴经验,就“戏曲教学走进校园的的意义”做以下阐述:1、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2、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3、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4、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 关键词: 戏曲校园素质教育好处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有戏曲300余种,它将唱念做打熔一炉,集诗画歌舞为一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今名人、名曲、

名段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让戏曲走进校园,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是基础教育对民族艺术应有的关注,也是社会在整体上对传统艺术更多尊重和敬意的表现。在刚过去的一年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一、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百多个剧种、二百多个曲种,这些剧种、曲种,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的不同均独具风格、各有特色。如此众多的剧种、曲种的音乐汇合起来,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们把戏曲音乐引入校园就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戏曲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戏曲音乐进而了解戏曲艺术以至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但是这种自豪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从小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使民族文化的素养融化在学生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样热爱民族、祖国的感情,就会深深地铭刻于他们的心灵。 二、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 小学阶段的戏曲艺术教育主要是了解和赏析。中国的戏曲艺术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教师可从戏曲的形式、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

演讲中讲的艺术

演讲中讲的艺术 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口才,往往是经过严格的口语训练培养出来的演讲口才的训练,不仅要勤练、苦练,而且要巧练。要练习得法,冰冻三尺。摸清规律,掌握要领。朗诵和演戏是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综合运用的最佳形式。 主要形式是讲”即运用有声语言并追求言辞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同时还要辅之以“演”即运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乃至一切可以理解的态势语言,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使讲话“艺术化”起来,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写好了演讲词,演讲表达的主要特点是讲”对演讲者来说。不一定就讲得好,正如作曲家不一定是演唱家一样。有文才,善于写出好的演讲词的人,不一定有口才,不一定能讲得娓娓动听。真正的演讲家,既要善写,还要会讲,即既要有文才又要有口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比文才更为重要。如果演讲者讲话哼哼哈哈,拖泥带水,这个”那个”一大串,那么,即令有超凡脱俗的智慧,有深刻广博的思想内容,也无漳于事。当今社会是开放的信息社会,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且还要有出众的口才。 一、口语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 演讲的语言从口语表述角度看,必须做到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一)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以声音为主要物质手段的,语音的要求很高,既要能准确地表达出丰

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这优美。为此,演讲者必须认真对语音进行研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状态。 一般来说,最佳语言是: (1)准确清晰,即吐字正确清楚,语气得当,节奏自然; (2)清亮圆润,即声音宏亮清越,铿锵有力,悦耳动听; (3)富于变化,即区分轻重缓急,随感情变化而变化; (4)有传达力和浸彻力,即声音有一定的响度的力度,使在场听众都能听真切,听明白。 演讲语言常见的毛病有声音痉挛颤抖,飘忽不定;大声喊叫,音量过高;音节含糊,夹杂明显的气息声;声音忽高忽低,音响失度;朗诵腔调,生硬呆板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 要达到最佳语言效果,一般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 1、字正腔圆 字正,是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音响亮,送音有力。读音要符合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的标准,严格避免地方音和误读。如将“鞋子”说成“孩子”,将“干涸”说成“干固”等。读错、讲错字音,一方面直接影响听众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整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演讲者的声誉和威信,降低了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感。 腔圆,即声音圆润清亮,婉转甜美,富有音乐美。要发音响亮。演讲时齐齿呼音节(i和i开头的韵母)与撮口呼音节(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发音时由于口腔开合小,共鸣腔不大,音发出来不亮。要尽量在备稿时

朗读与朗诵的区别

朗读与朗诵 (三)不同点 1、二者的本质区别: 朗读和朗诵相比,朗读本质上还是一种念读,是一种应用型的朗声阅读。 朗诵,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表述的艺术表演形式。 朗颂就是对朗读进行艺术加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听众共鸣的一种方式。 2、表达文体的不同 朗读的选材十分广泛,诗歌、散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各种文章、书信等都可以朗读;朗诵在选材上只限于文学作品,而且只有辞美、意美、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才适合朗诵。 3、应用范围不同 朗读是一种教学宣传形式,主要用于课堂学习和电台视台播音。朗诵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多在舞台上、在文娱活动中使用。 4、表现形式不同 朗读对声音的再现要求接近自然化、本色化、生活化,口语形式平实、自然。注重于音量均匀,吐字节奏、停顿以及声音高低对比,可以根据表达需要而有所变化,但不宜有太多的变化; 朗诵的口语形式是生动、优美。对声音再现的要求则应是风格化、个性化甚至可以戏剧化。它要求朗诵者将自己对作品的体会,通过音量的大小,音区的高低、节奏的的快慢等多方面的变化,凝结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并撼动听众的心灵。 5、语言选用上的区别 读以听者全面准确理解表达内容为目的,在要求语音规范的基础上,运用普通话,但又不仅限于普通话,特殊情况下允许使用方言。 朗诵注重以语言艺术魅力感染听众,所以,一般情况下要求必需使用普通话。因为,用方言朗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让听众难以接受的。方言的阻碍,我想朋友们都知道这里不在讲述。 6、在姿态语方面的区别 一般对朗读者的形体、态势、表情、眼神等均无明确的要求,如老师可以来回走动之读课文,播音员通常坐着播音等。 朗诵,就要求朗诵者,在朗诵过程中形体、态势、表情、眼神的和谐统一,协调配合,以强化朗诵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总结 朗读的要求:注重于通过语言的规范、语句的完整和语意的精确。让别人准确听到你的意思。 朗诵的要求:更偏向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诵要求朗诵者更加注重对文稿的表达形式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朗诵者借助于语速、语顿、音区、轻重音等方面的富于变化的个性表达手段。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同时,朗诵者在朗诵过程中形体、态势、表情、眼神的和谐统一,协调配合,以强化朗诵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浅谈舞台美术设计

浅谈舞台美术设计 戏剧是受时间与空间制约的,由演员当众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冲突的艺术。 戏剧再它诞生的初期,只有演员.观众.演出空间与与舞台美术中的人物造型四个因素。演员与观众是戏剧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戏剧是演员与观众共同参与的活动,没有演员就没有戏剧,同样没有观众也没有戏剧,戏剧的载体是演员,演员的载体是舞台。凡是演员表演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舞台。不同的戏剧表演产生不同的表演场所。从最早的古希腊圆型剧场到公元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第一个镜框式舞台,而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逐步出现拉新型的“伸出式舞台”.“可变式舞台”.“流动性舞台”等等。可见现在演出的空间变化创造,以成为舞台美术设计思考的主要课题,通过对戏剧四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戏剧艺术的一些特征:1.戏剧戏剧是空间和时间的艺术。2.戏剧是综合艺术。3.戏剧是演员和观众在一个场合繁荣艺术。这些戏剧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因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改变,也没有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改变,它应该是我们研究戏剧与舞台美术设计的基础。 舞台媒介的新潮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舞台美术的媒体与介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新时代舞美设计新观照,旧必须充分关注这一媒体和介质的新潮性,因为这些新媒体与新介质是新时期舞台美术的物质材料和有形载体。 这些新媒体与新介质,白鹇在方方面面例如布景的媒体与介质,过去是布与纸制作,再由手绘的“景片”。而现在所有的“景片”早已淘汰出局,代之而起的是“电脑布景”.“激光布景”.“投影布影”.“喷绘布景”等等,既逼真感动,又快捷省事。例如舞台灯光,早已出现电脑灯.激光灯等各种新的媒体与介质,其功能完备.效果神奇,可以营造不同的环境.不同场景.不同氛围。又如服装面料,已出现许多的新潮的材料。道具制作的材料,同样也已使用许多新兴的更为心境的材质。在如音响效果,已充分利用数码录音技术,先进而又逼真,而且快速.方便。总之所有的声.光.化.电等新媒体与新介质,已使整个舞台美术真的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当然也应当是新时期舞美设计新观照的重内涵。 舞台空间的广阔性 舞美设计的新观照,首先是舞台空间的广阔性。新时期的舞美设计,对舞台空间的拓展。几乎达到了无限性的程度,这又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对舞台本身空间的拓展。许多舞美设计早已摆脱了舞台的单一化,平面化的模式,而走向复杂化立体化。例如转台.升降台的运用,多台阶多表演区的营造等等,都使舞台的多姿多彩,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极大拓展了舞台空间。 其二是舞台向观众席的拓展,许多舞美设计都千方百计的向观众席中拓展。如有的舞台象正前方建一个舞台,直接伸向观众席;有的则将舞台设计在观众中间,如小剧场话剧;有的则把整个剧场作为舞台进行设计,例如音乐剧《猫》,就在观众席中设置许多的垃圾箱,使整个话剧都成为猫生存的空间。 其三是把舞台拓展到剧场之外。许多舞美设计,还大胆的把舞台拓展到剧场之外,例如音乐剧《狮子王》,就在剧场之外设置了许多狮笼,营造出一个广阔的“动物世界”。有一部外国戏剧,观众接到戏票,赶到剧场去看演出,结果找不到剧场,七拐八拐,拐进一个居民区,突然发现二战时的德国纳粹分子正端着枪站在身边,并正在毒打游击队员。观众正在吓出一身冷汗之际,却被告知演出已经开始——原来是正在看戏,舞台就比正的设计在居民区里! 其四是异地同台,时空交错。许多舞美设计充分利用追光.投影.电脑三维动画设计等手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戏剧是艺术众多门类中的一种,它既有文学的色彩与修辞,也有舞蹈音乐的多样性和立体感。我认为鉴赏戏剧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戏剧本身,而是通过戏剧的表演形式窥探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信仰、宗教乃至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对戏剧的了解并不多,仅以看过一些戏剧及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的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修《戏剧鉴赏》这门课时,观看了许多着名的戏剧作品,其中《巴黎圣母院》使我印象深刻。这部音乐剧中,人物通过对话、独白和歌唱表达内心想法,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卡西莫多嘶哑的声音,佝偻的脊背,丑陋的面容,让人心生同情和怜悯。艾丝美拉达的纯真、善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使观众不然而然的喜爱和羡慕。弗洛罗的狡猾,虚伪,私欲,倒并不让人觉得是极其可恶,在我看来,这更是由社会的黑暗面所造成的,也是人物性格决定的,是人性中本来就潜藏的劣质的突出表现。原剧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作,原着揭露了当时法国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讽刺君主的昏庸、社会的腐败,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字激发了民众的觉悟,推动社会思潮运动和社会进步。再返回到98版《巴黎圣母院》音乐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基于原着的基础上,新版音乐剧已加入新的思想,着重表现了音乐美,舞蹈美,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反倒没有了原着中强烈的反射与讽刺意味。我想这也是戏剧多样性的缘由之一吧。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从几个不同的场景中的故事逐渐了解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当时浓厚的时代氛围,如同作者为读者勾画了一个真实的文化革命时期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从一个小的角度,即以个人的角度来铺开整个故事,但隐隐约约却又明明白白地把宏大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放在读者眼前。后来这个剧本由姜文导演成一部电影。不得不提一下《为黛西小姐开车》这部剧作同时也是一部电影,以上两部剧作我都是先看的剧

学习朗诵与演讲的心得体会

学习朗诵与演讲的心得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学习朗诵与演讲的心得体会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让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于是我们就七嘴八舌的扯开嗓子对这课本嚷嚷起来。有时学校还时不时的进行诗歌或课文朗诵比赛。 那时候,我只知道朗读就是照着课本读,朗诵就是不看课本,把文章背出来。其它的就一无所知了。那到底何谓朗读何谓朗诵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现在学习了朗诵与演讲这门课,才开始注意到他们之间的区别。朗读时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 其实,说到朗诵与演讲这门课,是我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在大一的时候选修了,她感觉效果很好。恰巧她又知道我的普通话不好,说选修这门课高老师会教你发音方法,可以练习普通话,于是就强烈建议我选修这门课。 回顾这一学期,时间过的真的很快。高老师说:“我们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大家穿的都是棉袄,等到学期结束的时候,电扇都摇起来了。”在这短短的一学期里我实在还没学尽兴,感觉还有许多朗诵与演讲方面的东西向老师学习。 在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首先吸引我的不是您这个人,而是您的声音。感觉您的声音圆润,吐字是那样的清晰标准,字正腔圆。我心里就

在好奇,这可能就是正确使用语言的艺术,不知道他会带给我们什麽妙招让我有朝一日有他那样的说话水平。 果不其然,第一节课里,您就教授了我们呼吸的方法。我当时还想呼吸方法和朗诵与演讲这门课有什么关系您解释道:“只有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储存足够多的气,让你说话时不至间断。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说话也有这麽深的学问。接着,您又让我们练习了绕口令,还让同学当场表演,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其间又教我们怎样区分舌前音与舌后音。说到这个事我最头疼的地方。都说信阳世普通话的重灾区,而我恰恰是信阳人。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老师还是我身边的同学亲人,都用方言打交道,不知道真正的普通话到底为何物。刚来学校时,同学们大部分都是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又会一口地道的河南话。而我是普通话说的不标准,河南话又不会说,经常是普通话之中夹杂着信阳话,让同寝室的人哭笑不得。常常是我一开口,其余几个人就挑出一大堆的毛病。还经常带着怀疑的口吻说:“你是河南人吗”弄的我挺尴尬的!慢慢地我就说话越来越少了。最后她们只有投降了,得了,你还是开口讲话吧!不然,人家还以为我们寝室有个哑巴呢!不过现在大家都已经度我免疫了。说的话大家基本上都能听懂了。 我总结了自己普通话方面的几点毛病:一: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二:n 和 l不分;三: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其实,我也很清楚自己的毛病出在哪儿,但一到说话的时候就顾不上了。

朗诵定义

朗诵定义 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也称为诗歌朗诵。 编辑本段诗朗诵特点 朗诵的体裁多种多样,诗歌、散文、寓言、故事、小说、戏剧,都可以纳入朗诵的范畴中。在众多体裁中,尤以诗歌被用于朗诵的最多,因为诗歌具有感情浓烈、富有韵律、文学性强、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特别适于进行有声语言艺术创作。诗朗诵是一种艺术,要有感情,而且要通过掌握诗的语言的节奏、高低、急缓去表达感情。诗朗诵的艺术感染力是因其特点而产生的。了解其特点有利于加深对朗诵特别是诗朗诵的认识。 (一)音声性 诗朗诵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其音声性,这也是一切朗诵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朗诵是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朗诵者对文字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如何深刻,不论他对朗诵的整体设计如何精妙,最终都主要体现在有声语言表达上,进一步说,就是朗诵者的语言和声音上。因为,听众是通过朗诵者的有声语言表达来接受文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朗诵者的艺术修养、欣赏文字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在此,有声语言几乎成了诗歌艺术唯一的载体。因此只要思想深刻、情感浓烈就能朗诵好诗歌的说话是不成立的。音声主要指朗诵诗歌的声音。优秀的朗诵艺术家总是不断地进行声音训练的,甚至有这样的经验,只要他一张口,听众立刻就会被其富有磁性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住。声音虽然不是诗歌的全部,但是它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是增强诗朗诵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诗朗诵的训练过程中,练声既是基础性的工作——它是进行诗朗诵的必备条件,也是贯穿始终的工作——它制约着诗朗诵水平提高的幅度。 (二)规范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朗诵所选择的文字作品和所使用的语言上。一般来说,朗诵时选择的文字作品都是规范的,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大都经过作者的精心思考,另一方面,要求朗诵诗歌要使用普通话。到目前为止,大家所听到的诗朗诵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普通话的,其标准的语音、规范的词汇、语法为大多数听众所熟悉,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同时,这种规范的语音和最能体现诗歌抑扬顿挫、平仄相间、富于韵律的特点,最能表现出诗朗诵的艺术魅力。 (三)文学性 朗诵不同于日常的说话,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其文学性上。人们在日常说话时,涉及的话题多种多样,说话的状态也非常轻松,思绪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跳跃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段式的,只要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就可以了。而朗诵则不同,一般来说,其文字作品的主题相对集中,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富有情感,文字洗练精美;在朗诵时,须要深刻理解文字作品,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达。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朗诵创作,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文学性。人们在选择朗诵的文学作品时都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对其主题、思想、遣词造句的要求非常高。事实也证明,文字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朗诵艺术魅力的高低。 (四)艺术性 朗诵不同于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如不同于新闻播音。人们在传播信息时,主要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因此,往往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样态来转化文字语言,字音、音长、音强、音色、语气、节奏的变化都限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其朴实性和真实感异常重要。而朗诵则不同。因其现场性的要求,所以朗诵时声音运用有其特殊的要求。因其感情浓烈,所以朗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