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期末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考试总结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
•自我效能高感高的儿童和成人更有韧性,较少焦虑和抑郁,生活的更健康,并且有更高的学业成就。
•在生产中,自我效能感甚至可以预测生产力。
控制点
•你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司机(高自我效能),但是现在喝醉了,感觉开车会有危险(低控制)
◆你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被外部力量支配的还是受自己的努力或技巧所支
配的?
•你觉得自己是命运的主宰者还是环境的牺牲品,是生活的导演还是环境的俘虏?
◆内部控制点Vs外部控制点
•内控的人更可能在学校表现优秀、成功戒烟、系安全带、直接处理婚姻的问题、挣很多钱、并且可以延迟满足以实现长远目标。
•外控的学生常常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将糟糕的学习成绩归因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他们觉得自己很笨,或老师、课本、考试太“糟糕”。
•如果训练这些学生采取更有希望的态度—相信努力、良好习惯和自律的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习得性无助
当动物和人敬礼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
被关入笼内而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会习得一种无助感。
之后这些狗就算处在其他可以逃避惩罚的条件下也只会被动地畏缩。
行为与态度的观点
态度可以界定为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这种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它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或者行为倾向中。
◆最初社会心理学认为,研究人们的态度就是为了预测他们的行为。
◆但费斯廷格认为改变态度不会导致行为的变化
•他认为态度和行为之间是另外一种关系:如果我们的行为是马,那么我们的态度就是马车。
•我们精通并擅长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原因,但却非常不善于做我们已找到原因的事。
◆何时能检测到影响行为的特定态度
◆当测量的态度非常笼统时,要预测的行为却非常具体的时候,我们的确无法得出言
行之间的紧密联系
◆只有:
•将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
•态度与观察到的行为存在具体的相关
⏹强有力的态度能够更好地预测行为态度何时是有效的
◆当我们的行为是自发做出的时候,我们的态度经常是潜在地起作用。
我们将熟悉的
原型付诸实施,并不深入思考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节约精力做其他的事情“随着我们不假思索下意识即可操作的事情的增加,人类文
明就提高了很大一步”。
⏹态度会影响行为,行为也会影响态度
⏹甚至可以说行为决定态度!
◆我们逐步相信我们所坚持的
◆当外界的影响作用超过了内在的信仰时,态度便无法决定行为。
◆在伤害别人和成为一名好被试之间,极大多数人选择了服从。
◆被试的服从也再现了“登门槛”现象
邪恶的行为和态度
◆行为决定态度的定律也会引发不道德的行为。
◆邪恶有时会来自逐渐升级的承诺。
一个不起眼的恶行会很容易产生一种更恶劣的行
为。
◆残酷的行为侵蚀人们的良知,伤害了别人还要贬损别人。
◆我们不仅伤害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而且也不喜欢那些我们伤害的人。
◆在和平年代,一个奴役别人的群体很可能认为那些受奴役者生来就具备受压
迫的特质,行为和态度也会相互支持,有时候达到道德麻木的程度。
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
◆记忆的重构使得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过去。
•在美国,人们报告他们抽烟的数量比实际上销售出去的香烟要少的多;
•他们回忆自己投票的数量要比实际记录的投票数量多。
•人们倾向于回忆自己过去的结果与真实的结果相一致。
代表性直觉
◆随机抛硬币5次,下面哪种结果更可能出现
•正反反正反
•正正正正正
◆琳达,31岁,单身,性格坦率,聪明,大学时主修哲学.关注歧视等社会问题,参加过反核
示威游行
•a:琳达是一个银行出纳员。
•b:琳达是一个银行出纳员并且在女权运动中很活跃
登门槛现象
◆当你伸手帮助别人之后,更多的麻烦随之而来
◆实验表明,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那就先请他帮你一个小忙。
◆避免被拒之门外,就要先一只脚踏入门内。
偏见
偏见以多种形式显现—喜欢自己的群体,不喜欢其他一些群体。
偏见的本质:对一个群体及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
“基于错误和顽固的概括而形成的憎恶感。
”
偏见是一种态度,态度是情感、行为倾向和信念的某种特殊结合物。
ABC理论。
偏见是一种负面态度;而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
歧视行为的根源往往在于偏见态度。
态度和行为往往是松散地联系在一起的。
偏见性的态度不一定滋生出敌意行为,同理,并非所有的歧视都来源于偏见。
在针对新泽西收费公路的一项研究中,黑人占驾驶者的13.5%,超速者的15%,被阻拦检查者的35%。
偏见态度或歧视行为一旦能隐身在某些行为动机之后,便可能浮出水面。
微妙的偏见正在替代公开的偏见。
“现代种族歧视”或“文化种族气质”。
偏见起源于多种根源。
它的产生可能源于社会地位的差异,人们想证明这些差异是正当的,并且愿意维持这些差异。
偏见也可能是我们坐在父母的膝盖上习得的,我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差异。
最后,我们的社会制度可能起到了维持和支持偏见的差异。
双方面说服
◆如何处理相反的观点?如果赞同,会削弱自己的观点,使听众怀疑;但也可能让听
众觉得我们毫无偏见,从而显得客观。
•垃圾桶上贴着“请不要将铅制罐头盒扔进垃圾桶,请将其投入一楼入口的回收箱。
”“这样做给你带来麻烦,但是这样做很重要。
”
•这种回应相反观点的做法使回收率大大提高。
◆人们对相反观点有所了解的话,双面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单方面的信息会使人们很容易想到相反的观点,并且认为该信息传达者持有偏见。
因此,回应相反观点是必要的。
自我展示
⏹自我展示理论认为:出于某些重要原因,我们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以使我们看起
来一致。
⏹自我展示:印象管理
⏹我们有谁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呢?
⏹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看起来自相矛盾。
因此我们会表现出与行为一致的态度。
⏹相对于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虚伪是值得的。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理论认为:我们的行为可以揭示自我(当对我们的感觉或信念不确定的时
候,我们会观察自己的行为。
)
◆我们会观察别人的行为,推断其特质。
◆我们也会观察我们自己的行为,来了解自我。
◆“了解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沉思,而是行为”。
--歌德,1749-1832
自我妨碍
◆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
•在考试前故意放松学习,做出不在意的样子。
•由于害怕失败,人们觉得“全力争取却失败了”要比“因延误时间而有了
失败的借口”更让人泄气。
◆我们通过把失败归于外因以保护自我形象
错觉相关
◆人们很容易将不相关的事情看成是相关的
基本归因偏差
◆尽管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环境的作用,我们仍然会出现这种偏见。
•这或许是因为要评价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比起仅仅将行为归结为个人的内在倾向需要花费人们更多的脑力。
◆“这也许不是做决定的最好依据,但这样做最容易。
”
自我服务偏见
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和外在的因素;与他人相比,认为自己更好;盲目的乐观主义;虚假的普遍性和独特性
解释:
◆信息加工方式的产物
•知觉、记忆等
◆动机的作用
•自我证实,渴望验证自我概念
◆自我服务偏见的适应性
•心理健康、皮格马利翁效应等
◆自我服务偏见的不适应性
•脱离实际、竞争与挫折等
过度自信倾向
◆世界上说英语最多的国家是……?
•投资分析师选出的基金组合并不比随机选出的股票受益高
◆验证性偏见
◆人们往往会去寻找那些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
•给被试多组三个逐渐增加的数字,如2,4,6,让被试,寻找其中的规律。
◆虽然被试得出的是错误的规律,但是他们倾向于找那些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对过度自信的矫正
•首先,对别人信誓旦旦的说辞保持冷静
•其次,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提高自己的准确率
•另外,设想其错误的可能性和原因、
◆基于现实的自信是适应性的
社会助长
“纯粹在场”是指在场的他人实际上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观众或同事者存在,并不具有竞争性,也不会实施奖励或惩罚
现象:自行车手在一起比赛时,他们的成绩要比各自单独训练时的成绩好。
实验:要求儿童被试以最快的速度在鱼竿上绕线,发现一起做这件事比单独做效率更高。
--乘法、划销任务等其他简单动作任务
几十年后,Zajionc 1965年提出优势反应的概念。
他人在场会唤起能够增强任何优势反应的倾向。
唤起会提高简单任务的作业成绩,而在这些简单任务中“优势”反应往往是正确的。
而在复杂任务中,正确答案往往不是优势反应,所以,唤起增强的是错误反应。
无论优势反应是正确反应还是错误反应,社会唤起都会促进这种优势反应。
社会懈怠
社会助长作用经常发生在人们为个人目标努力时,在这种情况下,他人可以对个人做出的努力做出单独的评价。
如果个人的努力无法被单独评价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加合任务”中,小组成绩有赖于成员个人努力之和,团队精神是否会提高产出呢?
让被试认为他在和其他人一起拉绳子,而实际上是被试一个人在拉。
如果被试知道自己是一个人在拉,那他使出的力气比以为身后还有2-5人和自己一起拉的时候大18%。
--社会懈怠
有趣的是,被试认为自己在单独拉和集体拉的时候付出的努力程度是一样的。
即使人们都同意集体活动中发生了懈怠,但是没有人承认自己制造了懈怠。
人们认为只有在他们单独操作时才会受到评价,群体情境降低了个体的评价顾忌,责任感分散了(社会懈怠)
如何克服
当任务具有挑战性、吸引力、引人入胜的特点时,群体成员的懈怠程度就会减弱。
如果小组成员彼此都是朋友而非陌生人或成员都很认同自己的群体,那么懈怠就会减少。
社会懈怠跟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没多大关系。
自我认识之预测我们的感觉
◆我们常常依据自己(对未来)的感觉作出重大的决策:考学、结婚、工作等等。
◆有时候我们能够预测自己的感觉
•如考试不及格、大赛失利等的感觉
◆但有时候却不能预测
•面试的时候问及性问题你会感觉如何?愤怒/害怕
◆当一种感觉存在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好像永远不会离开;当它离开了以后,你会觉
得它好像从未来过;当它再回来时,你会感到它好像从未离开过。
◆我们的直觉告诉我们,生活遵循的逻辑是:
•我们想要—我们得到—我们快乐
◆但是,“情感预测”的研究显示人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人们会错误地预测自己交到女朋友、考上研究生、找到工作、钱包被偷、失去亲人后的感觉
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接近性;外表吸引力;相似性产生喜欢;某些方面的互补性也能促进关系的改进;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自尊和吸引;获得他人的尊重;关系中的回报(他人是否喜欢自己以及其他的一些回报性的特质)
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区别
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自然关系)探索自然关系
实验研究:(通过操纵一些因素来考虑他们对其他因素的影响)探寻因果关系
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观点有哪些
我们构建起社会现实;我们的社会直觉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有些时候是危险的;态度塑造行为;社会影响塑造行为;性格倾向塑造行为;社会行为同样也是生物性行为;对他人的感受和作出的行为有时候是积极的,有时候是消极的。
攻击行为的挫折-攻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