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共24张PPT)

那么该如何医治?此处有三个药方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孙中山先生为了 革命都做了哪些 准备工作?
一、医国救亡---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创立兴中会( 1894年,美国檀香山 )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作用:P36/1 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
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机关报:《民报》
机关报《民报》 在东京正式出版
同盟会革命纲领
P37材料:同盟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 解除民族压迫。
民族主义
建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 民权主义 建立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 脱劳动者的贫困。 民生主义
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机关报:《民报》
(3)同盟会革命纲领:P37材料(三民主义)
二、铁血铸共和— 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地点:湖北武昌
经过:(P37/3)占领楚望台
二、铁血铸共和—武昌起义
→猛攻湖广总督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和汉阳 结果:取得胜利
影响:全国十几个省 宣告独立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9课辛亥革命(共35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9课辛亥革命(共35张PPT)

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
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15
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
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 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 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 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2.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是( D )
A.秋瑾
B.徐锡麟
C.邹容
D.黄兴
3.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
为( D )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29
4. 李明同学在网上搜集到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 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B )
湖北的革命党人为发动起义进行了认 真的准备,如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 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 计划定于10月16日起义。
12
过程
(1)爆发时间、地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
(2)主要力量: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概况:
新军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 迎炮兵入城→进攻总督衙门→占 领全城 结果: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 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 元洪为都督。
事虽不成,而黄花 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 之概,已震动全球,而 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 之造成矣。
——孙中山
10
二、武昌起义
条件: 1)军事: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2)组织: 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党及团体的涌现 3)思想: “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历史课件辛亥革命PPT模板

历史课件辛亥革命PPT模板

为什么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
• 首先是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革命军攻克总督府, 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 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 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 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 统治。
武昌首义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 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 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 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辛亥革命
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次革命
目 录
CONTENTS
第一章节 背景 第二章节 过程 结果 பைடு நூலகம்三章节
第四章节 意义 第五章节 影响 总结 第六章节
清朝衰落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 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 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 立地位 。
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但被袁击败。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国会选举,正式当选中华民国总统。袁就职之 后,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断绝了一些革命党人分省独立的企图。 同时袁积极与列国交涉,保全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156] 。但是袁 世凯1915年废共和称帝,遭到反对,引发护国战争,旋即宣布取消帝制。 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大总 统。孙中山则在广州多次组织护法政府(即“三次革命”),中国出现南 北分治局面。

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40张PPT).ppt

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40张PPT).ppt

辛亥革命
知识导航
目录
01.辛亥革命概念 03.辛亥革命过程
02.辛亥革命背景 04.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概念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
广义 上辛亥革 命指自 19 世纪末(一般 从 1894年兴中会成迄辛亥年成功 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7月 地点:东京 人员: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70余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
革命党反清运动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9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于伦培、林觉民 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 72烈士墓。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
狭 义
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 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二、辛亥革命的背景
辛亥革命
清朝的衰落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 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 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 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 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 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过程
4.结局
(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革命失败。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性质: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近代史课件: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PPT-

中国近代史课件: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PPT-
▪ 口 号:“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 领导人:蒲殿俊、罗纶 (立宪派代表) ▪ 组 织:保路同志会 ▪ 军事上:成立保路同志军领导人:龙鸣剑 ▪ 结 果:遭到湖北新军的镇压。 ▪ 影 响: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
三、武昌起义与民国的成立
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能首先在武昌发生,有着复杂 的原因:
2. 纲领:统一的革命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同盟会成员 共同奋斗的目标。
3. 领袖:它有全国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
山。
民报及其发刊词
三民主义学说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概括 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 ▪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主要任务是以革命手 段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实行民族革命。 ▪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其目的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三民主义的核心,特点: 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恶劣政治之根本;民国建立后国民均有平等 参政的权利;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并行) ▪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方法是“核定天下地价,照价收税。 照价收买。涨价归公。”其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 化和对立,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3.光复会(上海)
4.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成立
1. 组织:它突破了原来地域性的限制,与为一个
全国性的政党;富于政治敏感,能够广泛地发动 革命宣传和组织;它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 导机构,中央成立总部,国内外各地设立支部, 这样革命派就有了自己的战斗核心。
(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 命政党的建立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PPT教学课件带内容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PPT教学课件带内容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答:进一步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它与武昌首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知识点
辛亥革命前,中国同盟会发动的影响最大的起义是 ( C )。
A.镇南关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A.使民众广泛接受了《人权宣言》 B.建立了美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民主共和国 C.从本质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
志 士
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

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B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成变法 D.黄花岗起义
2.课外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讲述一个革命党人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


血的故事。
答:方声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自幼聪明机警,胆略过人,口才极好。虽生于
富商家庭,但他真诚坦率、崇尚气节、吃苦耐劳。青年时代,他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为革
秋瑾(1875-1907)
知识点
在绍兴秋瑾故居,可以看到1979年8月宋庆龄为秋瑾纪念 馆所题的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 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在辛亥革 命中,秋瑾与徐锡麟一起领导了哪次武装起义? ( B)。

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课件(共23张PPT).ppt

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课件(共23张PPT).ppt

(三)一系列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成立时间 名称
1894年
兴中会
1904年
华兴会
1904年 1905年 1906年
光复会 同盟会 日知会
领导人
成立地点
孙中山
檀香山
黄兴 宋教仁
长沙
蔡元培近代中国第上一海个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政党
孙中山
东京
刘静庵
武昌
三民主义
【问题】根据表格并结合P111学思之窗,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
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 (民主化、法制化)
1912年,各省区新设工厂激增至963家,比1911年增长99.38%。革 命党人和立宪派人士以及部分军阀、政客共同挥舞着“实业救国”的旗 帜,形成一股象征时代进步的实业热潮。
——石波:《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经济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化)
思想
民族主义 (前提)
民权主义 (核心)
民生主义 (发展)
对应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含义
局限
推翻清政府统治(民族革命)
无明确反帝目标
推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社会革命)
民权范围狭小 土地纲领不彻底
进步性: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为辛亥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斗争目标,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局限性: 民国二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戴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
国籍。戴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 为何物者”。戴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 ,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影响范围有限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6张PPT)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6张PPT)
元洪为都督 (1911.10.11昼)
湖北革命组织文 学社与共进会谋
划起义 (1911.1~10)
起义领导人刘复基、 彭楚藩等被捕,蒋翊
武逃亡。 (1911.10.10昼)
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 各省纷纷相应,宣
取得胜利
布独立(1911.11
月下旬)
武昌起义·高潮
黎元洪
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在中国腹地打开了一个 突破口。到11月下旬,全国已 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鸦片
第二次
甲午中
战争 面对鸦片日战益腐朽洋的务清王朝统日战治争,戊如戌
战败
争战败
运动
战败 变法
何才能自强?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战败
18 18 40 42 年年
18 18 18 51 56 60 年 年年
18
18 18
18
19 19
64
94 95
98
00 01
推翻清朝! 年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的道路行不通
7月14日秋瑾被捕。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 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蓄志排满已十余年 矣,今日始达目的。
镇南关起义
孙中山与黄兴
1907年12月2日,同盟会领导 的起义军袭取广西镇南关,并占 领鸡金山的三座炮台。
孙中山和黄兴由河内亲临镇 南关。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 最终失败。
占领炮台
镇南关起义
剪辫子
禁止缠足
材料: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 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 资总额。
课堂总结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完整word版)辛亥革命ppt

(完整word版)辛亥革命ppt

辛亥革命导入“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00年前的中国,是一幅悲惨的景象:帝国主义列强耀武扬威地占领着我们的首都和战略要地,贪婪而蛮横地掠夺着中国的财富,统治着中国的是一个封建专制、腐败软弱的满清政府。

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

正是在这个时刻,以孙中山为首的爱国者奋起发动辛亥革命,以血的代价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和“振兴中华”的道路一。

背景与条件篇(山雨欲来风满楼):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5.思想基础:资产纪阶级民族革命思想的传播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队和政党的建立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8.革命条件: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9.有力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二.过程篇(惊天动地谱春秋)1辛亥革命中的革命组织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兴中会主要在华南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

2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陶成章等4三民主义的提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成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

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公开课优秀课件

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公开课优秀课件
第9课 辛亥革命
读诗观图,感悟一个多世纪前的中国。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 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 思考:诗歌反映一个世纪前的中国怎样的局面?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中、十一国《辛丑条约》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课堂小结
振兴中华
中国同盟会
驱除鞑虏 民权 革命党人
创立民国
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 ; 一个中心人物——_________ 兴中会 创建一个革命团体——_________ ; 中国同盟会 __; 创建一个革命政党——______ 武昌起义 一次武装起义——__________ ; 中华民国 建立一个政权——__________ 。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中山装
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收欧 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1913 年,“奉帮裁缝”运用 西式裁剪法做出了第一套中山 装—— 这种服装样式与长袍 马褂不同,它穿起来既美观、 舒适、大方、庄重又不复杂。 有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 也就是礼、义、廉、耻;有五 个纽扣,象征中华民国五权分 立的政治制度,即行政权、立 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 权;袖口上分别有三个纽扣, 以代表民族、民权、民生这三 民主义。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目前,他正在兴中会成 立的地方做客讲学,他讲学的地点是在( A.广州 C.檀香山 C )
B.香港 D.东京 D )
2.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C.国民党
B.兴中会
D.同盟会
武昌起义
3.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2.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1.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留学热潮
20世纪前10年留学生人数超过2万,90%为留 日学生,1906年在日留学生达到近万名。
新式学堂
1909年,全国设立各级学校6万所,其中大 学、专科高校及各级师范学校达540所。
近代知识分子的特点:
思想活跃、富于激情,易接受新事物、新知 识,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政治思想,对世界大势与 国内民族危机有更敏锐的认识,大多具有强烈的 爱国心。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诞生作了思想 上、组织上的准备。
局限性:
(1)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问题 ; (2)对民主共和缺乏真正的了解; (3)虽然提出了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案, 但是根本无从实行 。
(三)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905年11月,三民主义在《民报》 发刊词中公之于世后,立即受到康有 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的反对。双方分 别以《民报》与《新民丛报》为主要 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为时两年多的 大辩论。
背景
辛亥革命前,上海一些商人已投身革命,著 名的有沈缦云、叶惠钧、王一亭、朱葆三、 虞洽卿、李征五等。除朱葆三外均是同盟会 员。他们为革命党人提供秘密活动场所,资 助活动经费。虞洽卿还为起义军代办军械, 李征五还组建了一支光复军。
起因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工程营打响了 “首义第一枪”,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风暴 迅速席卷全国。消息传到上海,以陈其美为 首的同盟会联络了以李燮和为首的光复会以 及以李平书为首的上海商团,决定响应起义。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四川保路运动 三、武昌起义与民国的成立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 景
1. 2. 3. 4.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人民群众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
(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 命政党的建立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方法是“核定天下地价,照价收税。 照价收买。涨价归公。”其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 化和对立,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前提 核心 补充
三民主义学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进步性:
(1) 民族主义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反对满清 统治的热情; (2)民权主义解决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体 问题,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3)民生主义对鼓舞民心起到一定作用 三民主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系, 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现代化方案。它推动了资产阶级 革命的发展。
社会评价
孙中山先生认为,自武昌起义后,“时响应 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 陈英士在此积极进行,故汉口一失,英士则 能取上海以抵之,由上海乃能窥取南京。后 汉阳一失,吾党以得南京抵之,革命之大局, 因以益振。则上海英士一木之支者,较他省 尤多也”。
历史意义
上海光复起义在整个辛亥革命中具有“关键 之役”的意义,不仅逆转了袁世凯向革命军 反扑的危急形势,一解首义之地武汉三镇之 围,而且使上海这座各派力量争夺的城市牢 牢地控制在革命党手中,从而为1912年1月1 日中华民国的成立献上了一份奠基礼。
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同盟会成立前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成立时 间
名称
兴中会
主要成员
华侨和会党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宋 教仁 蔡元培
1894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1. 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 香山成立。是中国第一 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宗旨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 府”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发展
发动起义 11月3日下午2时,上海起义部队集聚南市九亩地,举 行誓师大会。随后,兵分两路,一路由陈其美率敢死队 攻打江南制造局;另一路由李显谟率领商团攻占上海道, 县衙门。 商团攻防有序:冯少山率领沪西商团占领南城、西城; 尹村夫、冯润生率领的商余、清真、洋布、韫怀(珠玉 业)、伶业等商团占领东城、北城;刘舜卿率领书业商 团占领硫磺局(火药厂)。到下午四时,各城楼均悬挂 大白旗,城门均有商团把守。到晚上八时,整个上海县 城均为商团所占,社会秩序稳定。
上海光复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以陈其 美为首的同盟会联络了以李燮和为首的光复 会以及以李平书为首的上海商团,决定响应 起义。于1911年11月3日发动起义,11月4日 起义获得胜利。
上海光复起义
背景 起因 发展 结果 社会影响 社会评价 历史意义
三民主义学说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概括 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主要任务是以革命手 段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实行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其目的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三民主义的核心,特点: 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恶劣政治之根本;民国建立后国民均有平等 参政的权利;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并行)
结果
经过上海革命军的浴血奋战,特别是革命党 敢死队与江南制造局清兵的殊死交战,起义 终于奏凯。1911年11月7日沪军都督府成立。
社会影响
上海的光复,不仅有力策应了武昌起义,扩 大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还在中国 最大的都市建立了一支经过革命洗礼的武装 力量,从而直接对浙江、江苏的光复起到了 重要的促进作用。
2.华兴会(湖南)
1904年 成立于湖南, 以“同心扑 满、当面算 清”为口号。
3.光复会(上海)
4.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成立 1. 组织:它突破了原来地域性的限制,与为一个
全国性的政党;富于政治敏感,能够广泛地发动 革命宣传和组织;它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 导机构,中央成立总部,国内外各地设立支部, 这样革命派就有了自己的战斗核心。 2. 纲领:统一的革命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同盟会成员 共同奋斗的目标。 3. 领袖:它有全国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 山。
发展
筹划起义 1911年10月31日,革命党人陈其美和绅商代 表李平书、王一亭、沈缦云、叶惠钧等在白 克路(今凤阳路)贞吉里李平书的家中召开会议, 决定于11月3日发动上海光复起义。“当时确 定南市以江南制造局和苏浙太兵备道衙门为 目标,闸北以上海巡警总局(设在闸北共和路) 为目标。 11月3日上午,陈其美、李平书等在西门外斜 桥西园举行会议,约定下午2时,宣布起义。来自念届定辛亥革命的定义与争议
狭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元旦孙中山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间两个半月的事。这个狭义 的用法曾为许多中西专著所采纳 。 广义: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它的影响,即包括清末民初中 国革命运动的全部过程 。
关于辛亥革命起点的争论:
一般的说法,认为近代中国最早组织的革命团体,便是 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以后,孙中山于是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 檀香山所成立的兴中会。1894年也就是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 起点。
【民族主义】方面: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 清政府的统治。 【民权主义】方面:要不要推翻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方面:要不要平均地权,实行 社会革命。
当时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懂得民主 共和的内容,但通过论战,反满——革 命——建立共和国,这在人们的心目中 已经成为同一链条上紧密相联的几个环 节,极大地推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