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毁工程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样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程概况
黔东南州车江大坝排洪渠水毁修复工程位于都柳江上游榕江县车江灌片的寨蒿河段。该河段为都柳江左岸一级支流,为榕江县境内第二大河,发源于剑河县老山界,流入朗洞镇宰牙、色边、岑最、黎平育洞、平堡、榕江县寨蒿,纳入八妹河,南向流经忠诚镇、车江乡,于城北纳入平江河、育洞河、瑞里河(八妹河)、绍洞河。车江引水渠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65km2 ,河长81.4km。沿车江大坝排洪渠两岸均为农田园地,地势较为开阔,榕江县人民政府将沿岸农田园地征用于建设现代示范农业基地。车江大坝排洪渠修建于六、七十年代,基本达到10年一遇洪水防洪标准。排洪渠左右岸虽有干砌石堡坎,但堤体砌筑质量较差,加上无资金投入治理,河道左右岸仍然保留原来的干砌石堤坎。由于今年连续遭到“6.8(日降雨量108mm)”、“7.24(日降雨量108mm)”暴雨袭击,致使排洪渠严重垮塌,严重威胁车江大坝2500余亩农田安全。
为了保证车江大坝2500余亩农田的生产安全、人民群众的财产不受损失,急需修复该排洪渠,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黔东南州水利工程管理局作为实施单位,拟对车江大坝排洪渠遭受水毁处进行修复,并于2009年7月26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水毁堤段进行了实地勘测,确定了工程水毁修复方案为:疏通排洪渠,恢复被冲毁的渠堤。
2. 建设内容
2.1 工程内容
车江大坝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有供水干渠长度8.4Km,供水渠道均经过改造防渗。有4条排洪渠,均是70年代修建,其中4号排洪渠长度4Km,断面尺寸为不规则梯形断面上口宽6m,底宽5m,左边坡为1:0.2,右边坡为1:0.3,断面高度2m,10年一遇设计排水流量36.6m3/s,底坡为1/1000,根据现状断面计算,通过均匀流公计算,粗糙率取0.017,实际能安全通过的流量仅为14.96 m3/s,流速为1.82m/s,水深1.5m。由于资金有限目前选按现状断面恢复。
由于今年连续遭到“6.8”、“7.24”暴雨袭击,致使排洪渠严重垮塌,被冲毁位置桩号0+960~1+100。
2.2 工程任务
工程任务为:保证车江大坝2500余亩农田的安全、人民群众的财产不受损失,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3. 设计说明
3.1 流域概况
寨蒿河为都柳江左岸一级支流,为榕江县境第二大河,发源于剑河县老山界, 流经朗洞镇宰牙、色边、岑最、黎平县育洞、平堡、榕江县寨蒿,纳入八妹河,南向流经忠城镇、车江乡,于城北纳平江河经古州注入都柳江。寨蒿河全长99 km,流域面积2326 km2,入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5.8 m3/s,天然落差911 m。较大支流有平江河、育洞河、瑞里河(八妹河)、绍洞河。车江引水渠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65 km2,河长81.4km。
3.2 区域气象
该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4℃,无霜期272~332天,平均年日照时数1310h,年平均降水量1000~1500mm,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北高南低,5-8月最多占全年的59.2%。根据榕江县气象站资料,该区多年平均气温18.8℃,最高月平均气温为7月份的28℃,最低月平均气温为元月份的6℃,极端最高气温为36.2℃,极端最低气温为-5.4℃。全年无霜期较长,平均为337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45.6小时,占可照时数的1.2%。历年平均风速1.2m/s,最大风速14m/s,风向为NE。年平均相对湿度83%,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600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1蒸发器)为800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33.5mm,雨季4-10月,降雨量900mm,占全年降雨量的77%,11-3月降雨量270mm,占全年降雨量的23%,雨量分布不均匀。
3.3 洪水
3.3.1 暴雨洪水特性
寨蒿河流域地处黔东南暴雨区边缘,为一般雨区,形成暴雨的天气系统主
要是冷峰低槽类和两高切变线。寨蒿河属雨源型山区河流,洪水均由暴雨形成,因流域形状为扇形,汇流集中,因而洪水具有洪峰陡峻、洪量集中、上涨历时较短等山区性河流特点。由于无实测洪水资料,统计分析流域内雨量站的实测降水量,大暴雨(日降雨量)均发生在5~8月,9、10月份虽仍有当年最大降水发生,但是出现的机会少些,量也相对较小。
3.3.2 历史洪水
寨蒿河段的历史洪水曾进行过两次调查,1980年6月由黔东南州水文中心站(现黔东南州水文水资源局)进行过调查,调查河段位于八卫河与育洞河汇合点下游2公里一带,全长约400m。调查成果1983年汇编于《贵州省洪水调查资料》中,寨蒿河段历史洪水调查成果见表3-1。
表3-1 寨蒿河段历史洪水成果表
2007年6月25日寨蒿河发生大洪水,为寨蒿水文(水位)站有纪录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洪水重现期超过50年一遇,寨蒿水位站断面洪峰流量为1960m3/s,推算至工程坝址处洪峰流量为2150 m3/s超过坝址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
3.3.3 设计洪水
4号洪区流域面积7.1km2,河长7.12km,比降54.6‰,计算公式:当F ≤10km2时
[]143.1/980.0149.0223.0571.01...481.0P P S C F J f r Q =
1h 暴雨均值为45.0mm ,Cv=0.35,CS=3.5,计算得10年一遇洪峰流量36.6m3/s 。
3.4 工程地质
3.4.1 区域地质概况
灌区内出露地层为板溪群清水江及震旦系长安组为主,岩性主要为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含冰啫砾石砂泥岩、变余层凝灰岩、浅白色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区内大部分地区主要分布硅铁黄壤及硅铝质黄壤。地表覆盖层厚度为1~5m ,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强风化层厚1~5m ,破碎夹泥,未见较大堆积体和危岩。
3.4.2 建筑材料
毛石料场:位于县城8km 处的凉路口砂石料场,为人工石场,岩性为凝灰质板岩,储量丰富,交通便利,材质合格。每天可供100m 3毛石和100 m 3机制砂。
3.4.3 结论及建议
① 工程区稳定,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小于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小于0.35,可以修复排洪渠。
② 基础支持力层主要选择为基岩,承载力标准值>500kpa ,摩擦系数
0.55。
③ 建筑材料合格,储量丰富,开采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且交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