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合集下载

促进北方水稻高产的强化栽培技术

促进北方水稻高产的强化栽培技术

促进北方水稻高产的强化栽培技术发表时间:2009-01-13T14:59:43.043Z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供稿作者:[导读] 水稻强化栽培的基本特点是:为了使稻株产量更高,每株必须有更多的分蘖、更多的有效穗数,水稻强化栽培的基本特点水稻强化栽培的基本特点是:为了使稻株产量更高,每株必须有更多的分蘖、更多的有效穗数,使得每穗都有更多的粒数、更饱满的籽粒。

为使水稻的上部分生长良好,地下部分必须要有强大的根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就是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通过强化栽培技术措施,来强化稻株个体的生长化境,达到强根促蘖的作用。

通过充分挖掘水稻个体的生长潜力,达到和获得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

水稻强化栽培的关键技术水稻强化栽培的关键技术有:一、培育壮秧,中小苗移栽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生态条件进行适时播种(早扣棚稍晚播种)。

苗床最好施用农家肥,每平米大约施用2斤。

平铺的每平米播籽4两(湿籽),钵盘每孔3-4粒,大孔钵(288孔)每孔3—5粒。

注意一定要用催好芽的种子。

播种前,要用适乐时(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剂)拌种包衣,闷48小时后播种。

闷种时,温度控制在10℃下,以免稻芽长长。

当种苗出齐立针期时,开始通风炼苗,温度控制在30℃左右。

种苗一般在28-32天(3叶一心—4叶)时,及时移栽。

移栽时要保证根系不干(最好用金满利浸根一次)。

要浅栽,直立,以减少根系损伤。

二、大钵稀植大钵稀植有利于根系和冠层发展,避免引起根系的竞争。

一般要求密度为35×20厘米、40×20厘米、30×25厘米、35×30厘米和50×20×25厘米(大垅双行),土壤条件好的地块,行株距可以适当加大些。

三、好气灌溉移栽要浅水。

返青期保持足够的水层,以后可以采取浅水灌溉,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如果这个期间下雨能满足水分要求,也可不必灌水。

在水稻营养生长期可采用湿 3-5天、干3-5天的方法(但不能干烈),即干干湿湿灌溉法。

水稻超高产的突破技术—强化栽培

水稻超高产的突破技术—强化栽培

理 ( 米) ( 厘 厘米) 万/ 粒 / ( ) ( ) 公千, ( 亩)( 穗) % 克 ( 亩)
S 1 0. 0 2 . l . 9 RI 2 7 7 09 1 0
稻 》 正 式 发表 “ 化 栽 培 ” 文,
L I ,干 物 质 积 累 A大
869 6.6
省农 科院 副 院长任光 俊 召集相关 研究 所开始试验探索 。0 2年 4月袁院士和 20
N R N教 授 共 同 在 海 南 三 亚 主 持 召 O MA 开 了水 稻 强 化 栽 培 国际 会 议 , 省 同步 我
5 ,如 果将 3苗按 等边三角形分散移 %
栽 , 小 三 角移 栽 , 即 由于 稀 中 有 密 , 中 密 有 稀 , 产 幅 度 大 大 提 高 。其 中 眉 山 科 增 农 发 明 的 双 三 角栽 培 增 产 2 .5 ,方 13 % 型 小 三 角 增 产 2 . 9 ,条 形 小 三 角 增 4 8% 幅 达 到 2 . 6 ( 图 1图 2 。 7 2% 见 、 )
10亩 ,同行专 家现 表 1 20 年四川省水稻强化栽培示范点现场验收产■汇总 0 02
场验 收 3个 点 ,平均 亩 产 量 达 到 86 9 6.6 公 斤 。水 稻经 采 用 强 化 栽 培 技 术 进 行 栽 培 后 , 株 形 态 上 表 植
地 点 品 种
川 香 优 2号

30 0 0—5 0 0 0穴 )与 小群体 内 竞争激 烈
( 穴5 每 0苗 左 右 )的特 点 , 高 自我 调 提
控能 力 ,发挥 个体 大穗和 高结实 的 优
势 , 现 高 产 高效 的 同步 。 实 3 ,提 倡 无 公 害 生 产 强 调 多用 有 机 肥 、 润 间 歇 灌 溉和 中 耕 除 草 , 良 湿 改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水稻高产、高效、优质的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创新水稻种植模式1.改变传统种植方式: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以水稻单一种植为主,只注重产量、忽视了水稻的品质。

现在很多地方开始采用多晚稻轮作种植,让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水稻的综合效益。

2.推广高效稻种:选育高产丰产、抗逆、优质稻种,尤其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3.科学种植:采用高标准、规模化种植技术,合理施肥、选用合适的农药、科学管理,提高水稻生长发育的环境。

二、改善土壤肥力1.改善土壤结构:水稻生长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科学使用有机肥、磷肥、钾肥等,增加土壤的肥力。

2.合理施肥:不要盲目追肥,要根据土壤状况和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施肥。

及时施用新肥,多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深施,旱肥湿施。

三、科学管理水稻生长1.科学灌溉: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科学合理的进行灌溉,避免过量灌溉造成盲目性灌溉或者缺水。

在水稻生育期间进行合理灌水,保证水稻的需水。

2.适时除草:水稻是一种比较娇贵的作物,需要较好的光照环境。

及时除草,利用机械或者药剂进行除草,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利用光合作用。

3.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使用有针对性的农药、杀菌剂进行防治。

四、利用新技术推动水稻生产1.应用生物技术:通过应用生物技术,选育抗病虫和耐逆性的优质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

2.合理利用农机具:有效利用农具,比如高效的耕种和整地机、移栽插秧机,提高生产效率。

3.智能化管理:应用大数据、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水稻生产管理和监测,提高水稻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五、保护生态环境1.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减少化肥的过量施用,保护土壤、水体环境。

高产水稻种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产水稻种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产水稻种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科学家和农民们不断探索和运用各种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产水稻种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一、灌溉管理灌溉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确定灌溉时机。

在旱季节,及时进行灌溉,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在雨季节,要合理控制灌溉量,防止水稻过度积水,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其次,注意灌溉的水质控制。

水质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稻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选择水质良好的灌溉水源,并控制灌溉水的盐分和酸碱度。

二、合理施肥适当的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之一。

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首先,进行基础施肥。

在播种前,在田地中施入有机肥和化肥,以提供种子萌发和初期生长所需的养分。

其次,进行追肥。

在水稻生长期间,根据水稻的生长状态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追肥,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发育。

三、合理密植水稻的密植管理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密植管理,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在密植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度的稀植,避免过于拥挤,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通风透光。

密植水稻时,要根据水稻的品种和生长期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同时注意测量田地的面积,控制播种的量。

四、合理病虫害防治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对于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破坏。

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的清洁整洁,及时清除杂草和田间垃圾,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

其次,应选择高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同时,还要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总之,高产水稻种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灌溉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和合理病虫害防治等。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要求的提高,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帮助农民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一、科学选择品种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高产潜力和优良品质的水稻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

不同地区栽培的水稻品种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进行选择,以确保水稻能够充分利用适宜的生长条件,实现最大产量。

二、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确保水稻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的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施肥要注意控制用量和时机,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施肥对水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三、合理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高产水稻栽培的重要环节。

包括植株间距、适时插秧、拔节期灌水、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等。

合理的植株间距可以保证水稻植株的生长空间,增强光合作用和通风效果,促进产量的提高。

适时插秧可以避免幼苗期的倒伏和缺苗现象的发生。

拔节期灌水要科学合理,确保水稻生长需要的灌溉量。

同时,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护水稻健康生长。

合理施药和合理除草可以控制病虫害和杂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四、适时灌溉水稻喜爱水分,适时灌溉是保证水稻生长正常的前提。

灌溉要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土壤湿度进行调整,确保水稻在关键生长阶段有足够的水分供应,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科学施药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科学施药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和用药剂量,根据具体病虫害情况和发生程度,合理施药,防止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六、采用适当的机械化技术现代农业生产中,适当的机械化技术能够提高农民的劳动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同时也能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

例如,采用秧田机插秧可以提高插秧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利用拖拉机等机械化设备可以提高田间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引言水稻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推行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稻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深入探讨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稻种选择1.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稻种。

2.优先选择抗病虫害的稻种,以降低防治病虫害的成本。

3.结合本地市场需求,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稻种。

田间管理土壤改良1.深翻土壤,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

2.施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3.定期进行土壤检测,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播种与密植1.选择优质种子,进行种子处理。

2.合理调整密植程度,提高水稻产量。

3.均匀播种,避免稀播或密播导致的产量损失。

灌溉与水肥一体化1.灌溉要科学合理,避免过量或不足。

2.配合肥料施用,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养分利用率。

3.合理排水,防止积水引起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病害防治1.做好病害调查和监测,及早发现病害。

2.选择合适的病害防治方法,如化学药剂、生物防治等。

3.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导致的病害积累。

虫害防治1.做好昆虫调查和监测,了解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

2.选择适当的虫害防治方法,如化学药剂、昆虫性诱杀剂等。

3.促进天敌增多,通过生物防治控制虫害。

收割与储存收割1.确定水稻成熟度,避免早收或迟收。

2.使用适当的收割工具,避免机械损伤。

3.如条件允许,选择机械化收割,提高效率。

储存1.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如粮仓、密封袋等。

2.控制储存环境,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3.定期检查储存情况,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结论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选择适宜稻种、优化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以及合理收割储存,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推广和研究,为水稻生产提供更科学、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进行水稻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保障粮食的供应。

高产是实现水稻栽培目标的重要指标。

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一般采用大田直播,土壤肥力较低,作物株高矮不一,开花时间不一致,造成光合作用的损失,降低产量。

而采取适宜的密植、机械化插秧等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在单位面积上增加作物的株数,提高群体光合量,增加产量。

还可以加强耕作管理,如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增加作物的生长势,增产效果更好。

高效是实现水稻栽培目标的重要手段。

水稻的高效栽培主要包括节水化肥技术、智能农机和高效农药等。

节水化肥技术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通过减少灌溉水量和施肥量,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农民收益的增加。

智能农机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稻栽培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提高栽培效率和产出效益。

高效农药是指通过选用适宜的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有效防治水稻的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

优质是实现水稻栽培目标的重要保障。

水稻的优质栽培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和加工管理等。

选择适宜的优质水稻品种,具有稳产高产、矮秆抗倒、千粒重大等特点,提高稻米的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在栽培技术方面,合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调控水肥等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特征,如稻米粒饱满、米色白亮、口感好等。

在加工管理方面,采用适宜的蒸煮技术和贮藏方法,可以保持稻米原有的香气和口感,提高稻米的附加值。

水稻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供应的重要措施。

通过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还可以减少对土壤、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需要加大对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产高质水稻栽培技术

高产高质水稻栽培技术

高产高质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经济收入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农业生产的不断研究,一系列高产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在实践中被验证为有效的方法。

一、土壤调理1. 在稻田旱作前,进行深松耕,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使用翻耕机或深松耕机,耕深20厘米以上。

2. 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选用合适的有机肥进行追施。

有机肥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有良好效果。

鸡粪、猪粪等有机肥均可选择。

3. 在冬季,对稻田进行灭蓝藻和灭田间杂草的处理。

同时进行整地平整工作,保持土壤的湿润。

二、品种选择1. 选择优良的籼稻品种或粳稻品种,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进行选择。

不同品种适应性差异较大,选择合适的品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先决条件。

2. 选用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

提高水稻抗性是减少病害发生和损失的重要措施。

三、适宜的田间管理1. 合理的密植和科学的株行配置。

适当增加株密度,同时保持适当的株行数,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果和土壤肥效利用率。

2. 控制病虫害发生。

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和生物防治方法,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减轻其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损害。

3. 种植适宜的间作作物。

合理设置水稻与其他作物的轮作,利用间作作物的优势,四、科学施肥1. 合理施用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育期需求,科学配施,同时结合有机肥的追施进行融合施肥。

2. 通过叶面喷肥补充微量元素。

在生育期适时进行叶面喷施,补充水稻所需的锌、铁、硼、锰等微量元素。

五、水利管理1. 保持田间适宜的水分状况。

水稻对水分需求较大,要合理灌溉,防止水分亏缺或积渍。

2. 控制稻田内的水位。

根据水稻生长的需求,合理调整稻田内的水位,保持适宜的水深。

总结起来,高产高质水稻栽培技术需要从土壤调理、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和水利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是一种通过科学管理和优化水稻栽培过程,以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种植方法。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种子选择和处理: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水稻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浸种、玩种等,以提高发芽率和抗逆性。

2. 土壤准备和改良:对土壤进行深翻、耕作和施肥,使土壤质地松软肥沃,并调整土壤酸碱度和养分含量,以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3. 适时播种和稻苗管理:根据气象条件和生长需求,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控制稻苗的密度和排列,合理管理灌溉和施肥,保证苗期的生长和根系发达。

4. 种植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水稻生长调控和农药使用等,确保稻田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

5. 种植期间的技术措施:如合理管理水位,控制灌溉和排水,调整光照和温度,促进水稻生长和发育,减轻逆境和病虫害的影响。

6. 农药施用和肥料使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遵循施药施肥的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水稻品质的影响。

7. 收获和后期管理:利用适当的收割工具和方法进行收获,储
存和加工水稻,并对田间残留物进行处理和利用,保持农田的健康和肥力。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措施,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措施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措施

Z a i p e i j i s h u我国人民日常的常食用的粮食作物主要就是小麦和水稻玉米等等了,水稻在粮食作物里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它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基本。

如果水稻的产量供给不上去的话,那么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去探讨让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的技术,以此来满足人们对水稻的需求。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体系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栽培体系与我国原始的水稻栽培技术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不仅很好的保证了水稻产出的质量,还保证了水稻的产量,而且还把挑选良种与栽培等步骤合并,节约了时间还达到了目的。

所以,对于优秀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我们要给予推广和支持。

1.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特点对于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来说,相比较原始的水稻栽培技术来说,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仅质量上有区别,产量上有区别,更重要的是费时费力费资金。

所以,我们要仔细分析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特点,让这种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得到推广和支持。

首先,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利用了嫩秧更好栽培的原理,于是,在秧苗还是嫩秧时将其栽种,这样,可以让嫩秧早早适应水稻土壤的湿度松软度等等,在其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还不用再次移秧,移秧的过程是非常损害秧苗的。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更利于水稻苗早生快发,让其接穗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再者,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有效把握了壮株的特点,利用了壮株不能过密种植的原理,将壮株分散开来种植,有效地使水稻种植区成为了高产群体结构,结出来的穗粒还饱满充实,质量上乘。

再者,在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中充分意识到了有机肥的重要性,在栽培过程中混入足量的有机肥,有机肥的使用更利于借出粒大饱满的穗粒。

当然,还有一个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特点,那就是注意到了移栽时每窝的秧苗数量,移栽时一下移很多或很少的的秧苗对穗粒的成熟都是十分不利的,一般在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中都是一窝移三到四株秧苗,穗粒的数量能得到保证。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我市近年来引进示范、推广的一项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嫩秧早栽,稀植壮株,湿润强根,控苗壮秆和足肥高产。

一般田块增产10%以上,高产田块增产达50%以上,亩产可达750公斤。

其具体技术是:一、品种选用:在选择品种上应选用穗大,粒多,茎粗,抗倒,分蘖力强的中迟熟品种为宜,如:冈优188、冈优825、金优188、Ⅱ优906、香优1号、冈优118、冈优906、冈优725等优质高产品种。

二、大田选择:栽插大田应选用早熟蔬菜田、蘑菇田以及其它早收田为主,这类田才能保证嫩秧早栽。

三、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根据品种生育期,确定播种期,一般要求在3月底4月初播种为宜,育秧方式主要采取旱育秧和塑盘育秧,培育壮秧。

以小苗秧(3叶龄)栽插为最佳,秧龄20-25天。

四、合理密植,规范化栽插:一般亩栽8000-12000窝,在此范围内小苗早栽偏稀,中苗迟栽偏密。

整田要求底松面平,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浅薄水栽秧。

采用"大三围"栽培,规格45×40厘米,每窝栽三苗呈等边三角形,苗间距10厘米;宽窄行东西行移栽,规格25×30厘米。

以摆栽方式为好,边起秧边移栽。

也可采用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五、科学施肥:增加投入,强化栽培要求亩施纯氮12-15公斤(比常规增加3-5公斤),同时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氮、磷、钾配合比例为1︰0.5︰0.8-1,底肥占总施氮量50-60%,磷肥全部作底肥,钾肥占70%。

一般底肥亩施猪粪水1600-2000公斤,含量25%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栽后10-15天追施1-2次肥促分蘖,亩用猪粪水20-30担,尿素10-15公斤,钾肥15公斤;后期施好穗肥和粒肥。

六、科学管水:以浅薄水栽秧,湿润分蘖,适时(亩苗数16-18万)晒田,浅水孕穗,足水抽穗,干湿交替灌浆,半吊黄断水。

七、中耕除草:栽后中耕除草3-4次为佳,主要是增加田间氧气,防治杂草危害,促进秧苗健壮生长,从而增加产量。

高产水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产水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产水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粮食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种植业领域,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一直是研究人员努力的方向。

因此,高产水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土壤改良技术土壤作为水稻生长的基质,其肥力和质地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高产高效栽培,必须首先进行土壤改良。

一种常用的土壤改良技术是翻耕和深翻耕。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的利用率。

此外,适时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也是有效的手段,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促进水稻的生长。

二、水稻品种的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的水稻品种是实现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步骤。

目前,人们研发了许多优良的高产水稻品种,例如“超级稻”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较好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种植这些品种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三、合理的密植技术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中,植株之间的距离较远,造成光能的浪费和空间利用率低下。

而采用合理的密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水稻的产量。

合理的密植技术包括行距的调整和株行数的增加。

行距可以适当缩小,株行数也可以增加,从而实现水稻植株的紧凑排列,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产量。

四、科学的施肥技术施肥是水稻栽培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在施肥的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选择肥料的种类和用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叶面喷施等技术,提供水稻所需的微量元素,增加底肥和追肥的效果。

五、优化的水田管理技术水田的管理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水管理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提高养分吸收能力。

而不合理的水管理则容易导致秧苗期倒伏、抽穗期和灌浆期干旱等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的水田管理技术对于实现高产高效栽培至关重要。

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65%的国人以消费大米为主。

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农民从事水稻生产,中国能以不足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稻米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农民科技素质的普遍提高,我市面上的水稻生产有了较大突破,但品种的增产潜力还有待遇于挖掘。

为此,我们制作了本篇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以便进一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丰收,农民致富。

水稻按其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八大阶段;一是品种选择二是种子处理三是播种育苗四是秧田管理五是本田整地六是插秧技术七是本田管理八是适时收获一、品种选择农民朋友在购买水稻良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适宜当地熟期的抗病、高产品种。

二是选定的种子应为纯度在98%以上、净度在99%以上的一级良种。

三是买回后及时做发芽试验,芽率至少要达到85%以上。

当前适宜我市种植的水稻品种很多,像通育223、众禾一号、通育308、通育318等。

二、种子处理水稻育苗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和催芽等处理。

晒种是为了提高芽势和芽率。

一般浸种前5―7天选晴天晒种3―4天,每天翻动3―4次。

公顷用种量40斤左右。

晒过后用盐水进行种子精选,即50公斤清水加13公斤粗盐。

选好后用清水洗二次,然后浸种。

浸种在播种前10天左右进行,常温下浸种5―7天,浸种与种子消毒同时进行。

当水温在20度左右时浸种5天,当水温在15度左右时浸种7天。

浸种消毒后进行种子催芽,催芽最好在2天内完成。

方法是将浸好的种子置于30―32度的环境下破胸,注意经常翻动,防止高温烧芽或催芽过长。

当80%破胸露白时,温度降至25度控温催芽,当芽长至1亳米时将种子摊放在阴凉处晾芽等待播种。

催芽的同时还要做好苗床地的准备工作。

三、播种育苗播种育苗包括选择苗床地、做床、施肥、浇水四个环节。

苗床地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离水源近、排灌水方便的地方。

关于水稻高产建设方案

关于水稻高产建设方案

关于水稻高产建设方案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益,水稻高产建设方案成为国家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建立水稻高产技术体系1.研究生产适宜的稻谷品种:我国水稻品种繁多,要选出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栽培方式的品种,逐步优化品种。

2.提高水稻生产技术:通过改善灌溉、施肥、耕作等生产措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3.强化病虫防治:加大对水稻病虫害的研究力度,选用绿色环保农药,加强害虫监测和防治。

二、加强农民技术培训1.向农民传授水稻生产技术:通过农技人员对农民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加他们的收益。

2.加强现代化农业科技的推广: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广新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在生产中大幅减少投入,提高农民收益。

3.引导农民实施集约化种植:通过规模化种植等方式,增加农民的收益,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1.加强水稻育种研究:为了更好的解决水稻高产的问题,需加强水稻品种培育方面的科学研究,促进水稻高产品种的出现。

2.发展现代化农业设施建设:在推进现代化农业方面,需要发展农业科技设施,来驱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推进数字化农业:数字化农业是个新常态,这需要加强现代化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以适应未来数字化农业的发展。

四、全面提高耕地质量1.加强耕地统筹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统筹和规划,开展重点区域耕地优化配置,加强质量监管。

2.建立现代化耕地保护体系: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进行高效的养殖,制定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以确保耕地的质量不断提升。

3.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提高农业土地利用效益,增加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介绍的是水稻高产建设方案,从建立水稻高产技术体系、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及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和有效的措施。

只有广泛推广这些措施,全面推进水稻高产建设,我们才能以更可持续的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也可以为农民提供更稳定、更高效的经济收益。

高产高效水稻栽培技术

高产高效水稻栽培技术

高产高效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如何实现高产高效的水稻栽培,成为了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高产高效水稻栽培技术,包括优质品种选育、适量施肥、灌溉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一、优质品种选育优质品种是实现高产高效水稻栽培的基石。

科学家们通过遗传改良和杂交育种,培育出了一系列产量高、品质好的水稻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抗病虫害、适应性强、耐旱耐寒等特点。

同时,这些优质品种的株高适中、分蘖能力强,有助于提高水稻的穗数和籽粒数,从而实现高产。

二、适量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科学家们研究出了适宜的施肥方案。

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周期分为苗期、分蘖期、灌浆期和抽穗期。

在每个生长阶段,都需要提供适量的氮、磷、钾等养分,以满足水稻的需求。

此外,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来改善土壤肥力,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三、灌溉管理水稻是水生作物,水分管理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水的供应量和供水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如在苗期和分蘖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因此需要进行湿润保墒的浇水方式;而在抽穗和灌浆期,水稻需要较少的水分,以避免灌浆不充分和穗病的发生。

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四、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系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合理使用农药,推广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调整种植结构等。

此外,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也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手段。

综上所述,高产高效水稻栽培技术是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优质品种选育、适量施肥、灌溉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优化水稻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逐渐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1. 基础种子选育和生产基础种子选育是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选择具有高产潜力、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良种作为基础种子,可以为后续的栽培工作提供良好的品种基础。

同时,科学管理种子的生产过程,包括选育、育种、繁殖、储存等环节,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2. 种植结构调整合理的种植结构对水稻超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不同水稻品种的比例、布局和种植时间,可以实现增产增效。

例如,合理配置早稻、中稻和晚稻的比例,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水稻产量。

3. 高效施肥技术科学合理地施肥对于水稻超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特性和生长期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采用追踪施肥、分段施肥等技术,根据不同阶段的养分需求进行施肥调整,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4. 良好的水分管理水稻是一种水生作物,良好的水分管理是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核心内容之一。

合理的灌溉制度、灌溉水量和灌溉方式对于提高水稻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采用微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损失,提高灌溉的效率。

5. 病虫害防控行动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采用综合治理和综合防控的方法,包括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防治剂,加强农田周边环境的卫生管理,增强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

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保障水稻生长的健康。

6. 机械化作业机械化作业是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农机具进行田间作业,如耕地、播种、追肥、收割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

同时,合理选择适用的农机具和操作方法,可以保护土壤结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是指在保证水稻生长及发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科学、规范、有效的栽培管理技术手段,来达到最大化地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效益的目的。

一、品种选择选择早、中、晚熟品种进行适宜的组合,根据本地土壤、气候、水利等条件进行选择,确保水稻品种适应性强,生长势旺。

二、田间地力调查田间地力调查是为了提供水稻高产的背景基础条件,调查包括土壤肥力、土层厚度、灌溉条件、水源情况等等。

为精准施肥和灌水提供数据基础。

三、合理施肥1、土壤酸碱度调整:根据土壤酸碱度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量。

2、不同生育期施肥:分别在三叶期、拔节期、成穗期、灌浆期进行追肥。

3、有机肥料:用有机肥增施,促进土壤颗粒状结构改善,提高土壤养分质量。

4、利用微生物肥料:使用微生物肥料强化土壤养分吸收、转化和固定能力。

四、田间管理1、并行播种:改变传统连续播种方式,采用一波生、一波收的并行播种方式,提高种植密度。

2、插秧深度:插秧时一定要注意插秧深度,插过深浸泡时间过长,插过浅容易出现倒伏。

3、适时补充水分: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溉次数次第,以适时补充所需的水源。

4、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对发生病虫害的田块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五、选择合适的收获方式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式,采用小抢收,掌握好水稻最佳收获时机及方式,确保水稻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综上所述,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是一项极其综合、涉及面广泛的技术,需要从品种选择、田间地力调查、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到选择合适的收获方式等全面方面入手,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才能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如何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一直是水稻种植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包括了良种选育、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精细管理等方面,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良种选育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优质的基础。

良种选育是通过深入研究水稻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筛选出耐病虫害、耐逆性好、品质好的水稻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矮秆型、早熟性、高产性等特点,可以帮助水稻种植者提高产量和品质。

合理施肥是水稻高产高效的关键。

水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主要有氮、磷、钾等。

合理施肥可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使水稻生长良好。

一般来说,在种植水稻的前期,需要施加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和保证水稻的抗逆性;在生长期,需要适量施用氮肥,以促进光合作用和提高产量。

还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微量元素等,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科学灌溉也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

水稻对水的需求较大,如果缺水会影响生长发育,而过度灌溉则容易引起根腐病等。

科学合理的灌溉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水稻的灌溉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积水。

在种植水稻的不同阶段,灌水量和灌水的频率也有所不同。

在剑叶期,灌水量适当增加,可以促进分蘖和穗粒的形成。

精细管理是水稻高产高效的关键。

精细管理包括了田间管理、植株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土地平整、排水等措施,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植株管理主要包括整枝、摘顶等措施,以控制植株的生长;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合理使用农药、采用无公害的防治措施等,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并提高产量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马达加斯加和美国康乃尔大学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理念,其要点与我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方法存在很大差异。

根据该理念,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组织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针对引进技术小苗(2叶龄)移栽、茬口衔接(移栽期、品种生育期)、水分管理、全部使用有机肥等环节不符合四川水稻生产实际的问题,经过4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提出了适用于四川稻作生态区及类似生态区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经过大量生产实践证明,该技术体系具有增产幅度极大、省种、优质、节水等优点。

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与免耕、杂糯间栽等技术结合,技术优势更加明显,效益更高。

一、技术特点
与传统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特点:
1、嫩秧早栽。

强化栽培技术在冬水田地区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在两季田地区可移栽3~5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 移栽秧苗减少了2~4片叶,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

2、稀植壮株。

强化栽培技术本田稀植,每亩栽插6000~9000窝,比传统技术少栽5000~7000窝,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形成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促进穗大粒多。

3、湿润强根。

与传统技术相比,强化栽培技术移栽后田间实行以湿润灌溉为主的灌溉技术,大幅减少用水量,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4、控苗壮秆。

强化栽培技术更加强调中期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的发生和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实现壮秆大穗。

5、足肥高产。

强化栽培技术要求增加施肥量,纯氮比常规技术增加1~2公斤,强调施用有机肥。

施肥方法上采取“减前增后,增大穗、粒肥用量”的原则,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施足追肥和穗肥,满足高产的营养要求。

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三角形栽插方式,组装了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即移栽时每窝栽3苗,呈三角形分布(苗距6~10cm),行间错窝,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数。

二、增产机理
根据研究,该新技术体系高产优质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嫩秧早栽,配合稀植和“湿、晒、浅、间”灌溉技术,可以促进分蘖大量早生快发,有利于强健根系的建成和植株的健壮生长,“有机无机肥配合”与“减前增后”施肥技术延缓了生育后期稻珠根、叶早衰,显著提高了后期的光合强度和光合产物积累,从而达到“足穗、大穗、大粒”而高产,且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和稻田灌溉水的节省。

三、应用效果
1、增产效果突出。

自2003年该技术体系组装完毕以来,2004年在全省进行了广泛的示范推广,22个县示范面积共计0.78万亩,调查结果表明每个示范点都实现了大幅增产,达10%~30%,平均单产为645.6公斤/亩,比常规栽培增产88.9公斤。

其中眉山东坡区示范200亩,经省内外专家验收,平均亩产达747.78公斤,比常规栽
培增产180 公斤;丘陵老旱区简阳示范400亩,经专家验收,平均亩产达657.7 公斤,比常规栽培增产160 公斤。

此外,本技术与水稻杂糯间栽技术结合,可收到杂交稻、糯稻双增产的效果,据试验,除杂交稻每亩可增产10%以上,每亩还可增收50公斤以上的糯稻。

2、效益增加明显。

按大面积平均每亩增产稻谷80公斤,每公斤稻谷1.5元计算,每亩可新增产值120元,扣除每亩增加肥料投入50元,用工投入15元(每亩多投入1个工,每个工15元),每亩可新增收益55元。

加上每亩节省种子投入10元(每亩节省种子0.4公斤,每公斤杂交稻种子均价25元),使用本技术可增加收入65元/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四、栽培技术体系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四川及类似生态区、水源基本有保证的冬闲田及麦-稻、油-稻、菜-稻两季田(我省4月上旬以后播种水稻的稻麦两季田慎用)。

2 选择适宜的高产优质杂交稻品种
应选择分蘖、抗倒伏能力较强、穗型偏大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

3 培育适龄壮秧
采用塑料软盘旱育秧或湿润保温育秧,视秧龄长短确定播种量并精细播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适龄壮秧。

塑料软盘旱育秧和湿润保温育秧按相应的技术规程进行。

4 适时嫩秧早栽
4.1 冬水田:移栽2~3叶龄的秧苗。

4.2 两季田:移栽2~5叶龄的秧苗。

前作收获后稻田可实行免耕或翻耕。

免耕: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平田、施底肥,等水自然落干2~3天后栽秧。

翻耕: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翻耕、耙细整平后施底肥,再耙一次后保留浅水栽秧,亦可按一定规格(1.5米左右)开厢抱沟。

5 合理稀植
5.1 肥力较低的稻田:移栽规格25~30cm×25~30cm。

5.2 肥力中等的稻田:移栽规格以30cm×30cm左右。

5.3 肥力或施肥水平较高的稻田:移栽规格可以采用35~50cm×35~50cm。

6 改革移栽方式
6.1 三角形种植:以30cm×30cm~50cm×50cm的移栽密度、单窝3苗呈三角形栽培(苗距6~10cm),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数。

6.2 正方形种植:行、窝距相等呈正方形栽培,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单株生长。

7 合理平衡施肥
7.1 施肥种类: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最佳,且兼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培肥地力、改善稻米品质等作用,有机肥比例占总施肥量的20%~30%。

7.2 施肥量:视稻田肥力而定,一般亩施纯氮10~14公斤,氮、磷、钾配比2:1:2。

7.3 施肥方式:原则是“减前增后,增大穗、粒肥用量”。

氮肥中底肥、分蘖肥、穗肥比例5:3:2。

7.3.1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按亩施纯氮5~7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为10公斤,优质农家粪为800~1000公斤。

7.3.2 分蘖肥:在移栽后5~25天内分2~3次追施。

7.3.3 穗肥:在晒田复水后施用。

7.3.4 粒肥:抽穗后10~15天亩施尿素2~3公斤。

要求做到“前期轰得起(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及早够苗),中期控得住(减少无效分蘖数量,促进有效分蘖生长),后期稳得起(养根保叶促进灌浆)”
8 节水高产技术
8.1 前期(分蘖期):分蘖前期湿润或浅水干湿交替灌溉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分蘖后期“够苗晒田”,即当全田总苗数(主茎+分蘖)达到每亩15~18万时排水晒田,如长势很旺或排水困难的田块,应在全田总苗数达到每亩12~15万时开始排水晒田。

8.2 中期(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浅水(2cm左右)灌溉促大穗。

8.3 后期(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促灌浆。

9 除草
9.1 中耕除草: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在分蘖期进行2~3次人工
除草。

9.2 稻糠除草:秧苗返青成活后排水,匀撒稻糠100公斤/亩覆盖田面,栽秧20天后湿润灌溉,从而防止杂草生长。

9.3 化学除草:酌情施用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化学除草剂。

10 防治病虫害
采用以高频灯诱杀、BT杀虫剂及其他生物农药或国家标准允许的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农药为主的稻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1 收获
当全田达九五成黄时及时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