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课件《满江红(小住京华)》教用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词四首说课教学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词四首说课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7ef30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0.png)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 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 年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 切忧虑。
译文: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 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用典
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用典。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 司马青衫湿”诗意,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的苦闷和对自己 前途的担忧。
诗词赏析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作为词的结尾,有什 么深刻含义?
这是词人对自己难觅知音的悲叹,表达了词人被家庭束缚、寂寞自伤 的痛苦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心和忧虑。琵琶女和白居易,同是天涯沦 落人,可以相互安慰,而词人的知音却不知在何处。但词人并未自暴 自弃,而是在痛苦中积极地探索和追寻,这是对前途的叩问,也是对革 命同仁的呼唤,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纳妾的消息,反而高兴,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 关系的理由。于是,她给大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 誉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
秋瑾的诗词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 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 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 情怀”。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 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 “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 让。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efef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6.png)
秋瑾借“青衫湿”的典故,来表达知音难觅的 孤寂与苦闷。
难遇知音的苦闷,并没有阻止秋瑾的求索之路,就在写作《满江红》的第二年, 秋瑾终于冲破重重束缚,东渡日本,广泛结识爱国人士,踏上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道 路。因此,秋瑾的“青衫之泪”,并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 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词四首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
关于“词”
词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注重与曲的配合,故被称为“曲词”或 者“曲子词”。
词被认为是诗之别体,故被称为“诗余”。 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故又称为“长短句”。
上片/上阙 下片/下阙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字) 长调(多于90字)
词在形体上的特点,有利于景的描写、事的叙述、情的抒发, 词人所表达的情意便在一转一折,一深一妙中,曲尽其妙地抒发繁 复多样的思想感情。
秋容如拭。
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的歌声渐歇,北京城被八国联军攻陷,八年来空 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 不屑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 的心还要刚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03年的中秋节。秋瑾跟随丈 夫来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 新文化,受到很大的启发。
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 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 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 顺客栈。后虽由朋友出面调解,但她下决心冲 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1904年7月便东渡日本 留学。
难遇知音的苦闷,并没有阻止秋瑾的求索之路,就在写作《满江红》的第二年, 秋瑾终于冲破重重束缚,东渡日本,广泛结识爱国人士,踏上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道 路。因此,秋瑾的“青衫之泪”,并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 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词四首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
关于“词”
词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注重与曲的配合,故被称为“曲词”或 者“曲子词”。
词被认为是诗之别体,故被称为“诗余”。 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故又称为“长短句”。
上片/上阙 下片/下阙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字) 长调(多于90字)
词在形体上的特点,有利于景的描写、事的叙述、情的抒发, 词人所表达的情意便在一转一折,一深一妙中,曲尽其妙地抒发繁 复多样的思想感情。
秋容如拭。
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的歌声渐歇,北京城被八国联军攻陷,八年来空 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 不屑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 的心还要刚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03年的中秋节。秋瑾跟随丈 夫来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 新文化,受到很大的启发。
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 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 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 顺客栈。后虽由朋友出面调解,但她下决心冲 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1904年7月便东渡日本 留学。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优质课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优质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46d0b4ee06eff9aff80706.png)
这首词是,写于1903年中秋,是述怀之作,字 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 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以及内心涌动者的英雄气 概、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心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7
满秋江瑾红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 徒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独思浙。
结婚以来八年,只是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
人。
委婉地表达出夫妻二人性格不合,理想不同, 感情的疏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7
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④,殊未屑!
表现词人心中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 不屑于女性身份,关心民族危亡,决心 走上革命道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8
词作赏析
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 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 下了许多革命诗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 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 学。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3月,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发展该校主 持教务的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加入同盟会。暑假离职赴沪,与尹锐志、陈伯 平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 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瑛、宁调元等谋在长江流域各 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杭州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 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 加同盟会与光复会。不久,萍浏醴起义失败,接应起义事遂告停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7
满秋江瑾红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 徒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独思浙。
结婚以来八年,只是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
人。
委婉地表达出夫妻二人性格不合,理想不同, 感情的疏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7
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④,殊未屑!
表现词人心中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 不屑于女性身份,关心民族危亡,决心 走上革命道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8
词作赏析
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 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 下了许多革命诗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 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 学。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3月,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发展该校主 持教务的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加入同盟会。暑假离职赴沪,与尹锐志、陈伯 平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 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瑛、宁调元等谋在长江流域各 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杭州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 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 加同盟会与光复会。不久,萍浏醴起义失败,接应起义事遂告停顿。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2《满江红》课件(19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2《满江红》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50e2bae45c3b3566ec8b2a.png)
”“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题
初 知读
感
(1)齐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 (2)根据课下注释,交流疑惑,理解词的大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朗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词 读 小住京华,早又徒是中思秋浙佳节。。为苦篱下将黄花侬开/遍强,秋派容如殊/拭作未。屑蛾四!面眉歌残,终破殊楚,/未八年屑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一句诗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一个“莽”字,一句发问,展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强烈表达了秋瑾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亲笔为秋瑾题写“巾帼英雄”。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诗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 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疏 意通
词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 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 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空想着 故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 ,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满 江 莽莽人世,我到哪里找到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同道之人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这句话中的“俗子”指的是哪些人呢?
红
作
者 : 秋
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等存世。
瑾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4a838f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e.png)
பைடு நூலகம்
自主学习
识文本 结合朗诵音频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及节奏。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 知音?青衫/湿!
1.你认为这首词中哪些句子最精彩?最能体现秋瑾的人生理想?找一些 出来和同学交流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列”“烈”谐音,通过“身”“心”的 对比,表现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词人渴望投身革命、 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
任务探究
2.词人为何要写“四面楚歌”?“殊未屑”又有什么含义?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 破家庭牢笼,很不容易。作者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封建 家庭牢笼,获得自由的喜悦激动。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 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 留恋,相反加以蔑视,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诗歌大意: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 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 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我空想着故 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 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 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 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 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 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自主学习
识文本 结合朗诵音频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及节奏。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 知音?青衫/湿!
1.你认为这首词中哪些句子最精彩?最能体现秋瑾的人生理想?找一些 出来和同学交流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列”“烈”谐音,通过“身”“心”的 对比,表现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词人渴望投身革命、 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
任务探究
2.词人为何要写“四面楚歌”?“殊未屑”又有什么含义?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 破家庭牢笼,很不容易。作者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封建 家庭牢笼,获得自由的喜悦激动。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 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 留恋,相反加以蔑视,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诗歌大意: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 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 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我空想着故 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 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 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 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 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 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
![《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b1b42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f.png)
女子,我很不甘心啊!
01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 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 ,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 的矛盾心情。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写明丽的秋景,烘托出词人国 难心愁的矛盾心理。“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前一句运用典故,“四面楚歌”比喻国家四面受敌、 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后一句 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国事家 事交织心中,表现出词人苦闷低落的心情。
秋容:秋天的景色。 拭:擦。同。 八年: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
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侬:我 殊未屑:很不甘心
我暂时居住在京城,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
译 面的黄色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
净。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结婚八年来
文 一人徒劳地思念浙江故乡。(老天)苦苦地让我做一个
“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 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 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读准 节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shì)。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nónɡ)/ 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mǎnɡ)红尘/何 处/觅知音?青衫湿!
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01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 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 ,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 的矛盾心情。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写明丽的秋景,烘托出词人国 难心愁的矛盾心理。“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前一句运用典故,“四面楚歌”比喻国家四面受敌、 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后一句 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国事家 事交织心中,表现出词人苦闷低落的心情。
秋容:秋天的景色。 拭:擦。同。 八年: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
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侬:我 殊未屑:很不甘心
我暂时居住在京城,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
译 面的黄色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
净。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结婚八年来
文 一人徒劳地思念浙江故乡。(老天)苦苦地让我做一个
“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 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 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读准 节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shì)。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nónɡ)/ 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mǎnɡ)红尘/何 处/觅知音?青衫湿!
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 小住京华》PPT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 小住京华》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1a842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f.png)
释题
·词牌名。
·每首词都有固定曲调, 用词牌名加以标注和区分。
·《满江红》曲调激越, 适合抒发豪情壮志。
齐读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 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鹧鸪天》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 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这首《满江红》,一方面我们体会到了民主战 士秋瑾知音难觅、英雄失路的惆怅和悲哀;同时我们也感受 到了她想要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 的勇气和决心。
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她大声高呼:“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这呼声振聋发聩!让我们永远铭记清末 第一女侠,铭记她的《满江红·小住京华》!
·侬( nóng ) ·强( qiǎng ) ·殊( shū )
·莽( mǎng ) ·觅( mì )
分析与理解
长调、中调、小令 上片: 叙事写景 下片: 抒情言志
上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地点
时间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菊花
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 ·万里秋容如拭。(元·张野)
满江红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
认识秋瑾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 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公开课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f086e41758fb770bf78a55fe.png)
美人美篇留青史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 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 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 “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 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 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
主题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 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 出封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奋 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作者匡扶天下, 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 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 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 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 ,你休胡思乱想。”秋瑾 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 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 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 相让。
美人美篇留青史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 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 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 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备, 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 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 挠她赴日。
美人美篇留青史
生平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 秋闺谨,字璿(xuán)卿, 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 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 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 动的先驱。
秋瑾(1875— 1907)
美人美篇留青史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1895年,19岁的她 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 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 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 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 殿丞。王见秋瑾生得秀 美端庄,聪慧可爱,就 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 钧提亲。
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 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 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 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 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秋瑾在日本三年, 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 关系名存实亡。
写作背景
• 1903年春,秋瑾丈夫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 夫入京。
•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 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 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 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 彷徨和雄心壮志。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99979c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0.png)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译文: 国家和我都处在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中,四面的
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结婚 以来八年的感受,就只有思恋自己的故乡浙江。
侬: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很,甚。
殊未屑!
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 做女子。
(5)1907年,她参与民主革命,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 亭口。
秋瑾的诗词
秋瑾不仅是民主革命烈士,她还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 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 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 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
词牌名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 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小住:暂时居住
小住京华,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黄花:菊花
早又是中秋佳节。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
洗过一般 。
为篱下黄花开遍, 译文: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
秋容如拭。
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
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
过一般。
赏析:“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这句写了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看到的情景,菊花 盛开,秋色明净,主要是用来说明作者冲破家庭牢 笼后愁苦和怡然自得的复杂心情。
译文: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
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Fra bibliotek诗词赏析
词的上阙表达 词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1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55482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c.png)
【对比】在形式上,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列”与 “烈”两字同音,使此句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内 容上,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似 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默写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常考
【品词】“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 的勇气,“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反问】“俗子”既指丈夫,又指困难当头,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 的人物。反问句则强烈抒发词人即使不为世人理解也要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赏句】一个“莽”字,一句 发问,充分地展现出作者不被 理解的苦闷和彷徨。
【用典】借用白居易的 《琵琶行》典故,抒发 了难觅知音的孤寂。
【用典】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 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品词】“苦”“强派”“殊未屑”等词语强烈表达了词人身 为女子的不甘,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 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上片(女子身躯,殊为不屑):中秋时节,小住京华, 秋容满眼,触景生愁。国家严峻的局势,婚姻家庭的束缚, 都如千斤重担压在词人柔弱的肩头,强烈的不甘流露在字里 行间。
属类,范围。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
译
文 心,却比男子的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一颗真诚的心,常为 别人激动。
莽莽人世。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
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 “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c1c44a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0.png)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朗读诗词
朗读诗词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nóng)/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jīn)/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mǎng)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的爱情 与婚姻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 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 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 自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息道:“琴瑟异趣,伉俪不甚 相得。”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 吃喝玩乐。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 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 你休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 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研读诗词
读懂词意
词牌名
空,徒然。
满江红
暂时
居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
北京
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刚正,
为别浙人。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不轻易 屈服。
而屡屡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激动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路途的终点,比喻 失意潦倒或没有前
途的境地。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 擦洗过一般。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 满江红 课件(19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 满江红 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64215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f.png)
理解词意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译文:四面的歌声渐歇北京城被八国联军攻陷,八年来徒然地思念着
故乡浙江。
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牢笼,同时 更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写照,暗指当时的国事。当时列强进逼,中国前途危 殆,情况与当年项羽在“四面楚歌”之中败北的情况相似,以此作典, 体 现作者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担忧。
理解词意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译文: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 的勇气。 “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 苦的同情,表明作者素有济世情怀。
理解词意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译文: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
写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 之作。 秋瑾嫁给王廷钧,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 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 寓京期间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
八国联军入侵后,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 和清政府的腐败,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 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她离家出走,寓居北京 客栈,她毅然决心冲破传统枷锁,投身革命, 寻求救国之道。
理解词意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译文: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
多么地不屑。
这句话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表明作者极不屑 女儿身,不甘心受 到各种束缚,决心 报效国家的愿望。
表明词人对女子饱受 压迫、不甘成为男子附 庸的愤慨。这是对封建 礼法的控诉。
理解词意
上阕:对过往生活的回顾,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请再次朗诵全诗,要求读出节奏、 情感。
【部编版】《满江红》优质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满江红》优质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d8bb2dc5da50e2524d7fc4.png)
轩亭口秋瑾广场
女侠遗风存古今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请同学们为秋瑾写一段 挽词,表达哀思。要求:融入本词中的相关内 容。 示例:上天不公,强派你作女儿身;平生肝 胆,却又远超男儿志。三十二年道路,谁识 你英雄志?青衫不湿,因为我在试着懂你。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 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 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 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俗子胸襟谁识我?
读出秋瑾不被人懂的愤懑
读出秋瑾无人能懂的孤傲
读出国内无人的悲哀 读出救国无路的迷茫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 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 。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 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拟于 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 。因叛徒泄密,于7月13日在 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 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被 捕后没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 纸,上书“秋风秋雨愁煞人” 七个字。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
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
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
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
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客栈,后 由好友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 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秋瑾大事年表
1875年 出生 1896年 结婚 1903年 寓居北京 1904年 留学日本 1907年 去世
从大事年表中得出哪些信息?
1、秋瑾年仅32岁 2、本词写完不久就留学日本 3、一生处在民族危亡和清廷的腐败中
秋瑾为何想做男儿?
二万万的男子,是入了文明新世界,我的二万 万女同胞,还依然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 爬上来。缠足、擦脂抹粉、依靠着男子,成为家庭 男人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你们的自由与幸福 怎不努力争取呢?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 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 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 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 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 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女侠遗风存古今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请同学们为秋瑾写一段 挽词,表达哀思。要求:融入本词中的相关内 容。 示例:上天不公,强派你作女儿身;平生肝 胆,却又远超男儿志。三十二年道路,谁识 你英雄志?青衫不湿,因为我在试着懂你。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 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 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 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俗子胸襟谁识我?
读出秋瑾不被人懂的愤懑
读出秋瑾无人能懂的孤傲
读出国内无人的悲哀 读出救国无路的迷茫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 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 。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 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拟于 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 。因叛徒泄密,于7月13日在 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 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被 捕后没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 纸,上书“秋风秋雨愁煞人” 七个字。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
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
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
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
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客栈,后 由好友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 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秋瑾大事年表
1875年 出生 1896年 结婚 1903年 寓居北京 1904年 留学日本 1907年 去世
从大事年表中得出哪些信息?
1、秋瑾年仅32岁 2、本词写完不久就留学日本 3、一生处在民族危亡和清廷的腐败中
秋瑾为何想做男儿?
二万万的男子,是入了文明新世界,我的二万 万女同胞,还依然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 爬上来。缠足、擦脂抹粉、依靠着男子,成为家庭 男人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你们的自由与幸福 怎不努力争取呢?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 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 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 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 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 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0a761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4.png)
整体理解
概括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表达 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 盾心情,别具匠心。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写自 己对身为女子的不甘,和知 音难觅的苦闷。
这首词表达出秋瑾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这首抒怀之作,反映了在封 建礼教的束缚中,一个满怀 理想却不被理解的女人的苦 闷忧愁,和词人寻求救国良 方、匡国救世的凌云志向。
列:属列,范围 烈:刚烈
算平生:想想平日 肝胆:指真诚的心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俗子胸襟:俗人心胸(狭窄) 末路:无路可走 磨折:经受磨难挫折
莽红尘:莽莽人世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 落泪。
下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 衫湿!
为篱下:在篱笆下 拭:擦
歌残:歌声渐渐消散 独:独自 浙:指浙江
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侬:我 强派:强迫 蛾眉:长长而略弯的眉毛, 借指女子,词中指贵妇人身份。殊未屑:很不屑
上片: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 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殊未屑!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 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 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 闷表现得淋漓尽致。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用典,本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湿”的典故,抒发了作者走向革命 前夕的苦闷,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 的人而悲伤的心情,极言作者对自 己前途的担心忧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 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 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 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 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共24张ppt) 21-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共24张ppt) 21-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f6acaf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3.png)
习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背 景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壹部分
2022/12/9
3
新知导入
接下来我们学习秋瑾的《满江红》,了解一位巾帼英 雄怀揣革命的崇高理想,冲破家庭的牢笼,踏上新的人生 征途,创下一番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的艰辛历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课
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解 读 三级 四级 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课
堂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检 测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叁部分
2022/12/9
18
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片—中秋景美,心情苦闷 下片—知音难觅,坚定报国
篱下黄花 秋容如拭 徒思浙 殊未屑
身心矛盾 侠肝义胆 知音难觅
豪情壮志 赤胆忠心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延
伸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满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江
红 三级 四级 五级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2022/12/9
24
臆
让 须
人,使人一咏不忘
眉
分析讨论
课文精讲
•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作为词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是词人对自己难觅知音的悲叹,表达了词人被家庭束缚、寂寞自 伤的痛苦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心和忧虑。琵琶女和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 人,可以相互安慰,而词人的知音却不知在何处。但词人并未自暴自弃, 而是在痛苦中积极地探索和追寻,这是对前途的叩问,也是对革命同仁的 呼唤,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朗读指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12《词四首》之《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12《词四首》之《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eb2ba4650e52ea54189863.png)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满江红》(小住京华)
难点名称:学习《满江红(小住京华)》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1
目录
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小节
2
:
二、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 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 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 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 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 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 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 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 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 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 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
明确:“青衫 湿”出自白居 易的《琵琶行》 中的“江州司 马青衫湿”, 极言作者对自 己前途的担心 和忧虑。
难点巩固:
14
请用下列句式说话:本词“ 典故,表达了词人 的感情。
”这一句运用了
2、再次自由读这首词 (读出愤懑、孤傲、悲哀、 迷茫,读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七、作业
背诵这首词;找一首运用了典故的诗词,了解作者通过典故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 , 而 秋 瑾 下 决 心 冲 破 家
北 京 阜 城 门 外 泰 顺 客 栈 ,
秋 瑾 与 丈 夫 王 廷 均 发 生 冲
献 身 救 国 事 业 , 而 其 夫 无
目 睹 民 族 危 机 的 深 重 和 清
瑾 随 夫 入 京 。 时 值 八 国 联
年 春 , 王 廷 均 用 钱 捐 得 户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
【课堂小结】
明确: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 瘦”的诗句。表达 自己初离家庭时的 矛盾心情,别具匠 心。
课题:《满江红》(小住京华)
难点名称:学习《满江红(小住京华)》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1
目录
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小节
2
:
二、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 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 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 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 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 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 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 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 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 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 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
明确:“青衫 湿”出自白居 易的《琵琶行》 中的“江州司 马青衫湿”, 极言作者对自 己前途的担心 和忧虑。
难点巩固:
14
请用下列句式说话:本词“ 典故,表达了词人 的感情。
”这一句运用了
2、再次自由读这首词 (读出愤懑、孤傲、悲哀、 迷茫,读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七、作业
背诵这首词;找一首运用了典故的诗词,了解作者通过典故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 , 而 秋 瑾 下 决 心 冲 破 家
北 京 阜 城 门 外 泰 顺 客 栈 ,
秋 瑾 与 丈 夫 王 廷 均 发 生 冲
献 身 救 国 事 业 , 而 其 夫 无
目 睹 民 族 危 机 的 深 重 和 清
瑾 随 夫 入 京 。 时 值 八 国 联
年 春 , 王 廷 均 用 钱 捐 得 户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
【课堂小结】
明确: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 瘦”的诗句。表达 自己初离家庭时的 矛盾心情,别具匠 心。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5张)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5张)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6b6aa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d.png)
四面歌残终破楚
比喻国破
①典故、比喻②既指国破,表明 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③也 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④表 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心。
八年风味徒思浙。 思念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①借代②“殊未屑”写了词人虽然过 着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 视③既道出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意 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 思想感情。
满 江 红
满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江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
红
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 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
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
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 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 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 ,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 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 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下片: 思虑未来前途,立志报国 的满腔热血,但知音难觅
的孤寂和苦闷。
主旨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 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 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 心情,真切而感人。
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 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 磨难挫折。具有自我宽慰之情。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直抒胸臆
典故、直接抒情②借用白居易青衫湿的 典故③写出了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 苦闷、孤独之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迷 茫,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之情。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343e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3.png)
时代背景:秋瑾生活在清朝末年,那 是一个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 她积极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专制制 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奋斗。
4
《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她正身处日 本留学,感受到祖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苦难,遂写下这首充满 爱国激情的词作。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词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此词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
《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江东》
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风云人物,重又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诗人愿意自己将身与宝 剑一同献给革命的豪情壮志。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诗中句句扣住了日俄战争及地图来发感慨,却没有把诗写成一般的时评。
上片写景,借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下片抒情 ,通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像男子一样奔 赴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者的豪情 壮志。
12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13
秋瑾自我形象展现
豪情壮志
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句,展现了秋瑾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诗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 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文化传承意识
秋瑾通过诗词创作,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 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意识。
23
当代青少年教育启示
0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4
《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她正身处日 本留学,感受到祖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苦难,遂写下这首充满 爱国激情的词作。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词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此词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
《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江东》
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风云人物,重又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诗人愿意自己将身与宝 剑一同献给革命的豪情壮志。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诗中句句扣住了日俄战争及地图来发感慨,却没有把诗写成一般的时评。
上片写景,借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下片抒情 ,通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像男子一样奔 赴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者的豪情 壮志。
12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13
秋瑾自我形象展现
豪情壮志
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句,展现了秋瑾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诗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 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文化传承意识
秋瑾通过诗词创作,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 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意识。
23
当代青少年教育启示
0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瑾时常劝丈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要好好读书,为 将来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个人的前途着想。”王廷钧却说:“朝 廷只能割地赔款,委曲求全,我们这些匹夫有个屁责。”还有 一次,他们谈到了谭嗣同,秋瑾赞扬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视死如归,是一位伟大的维新志士。而王廷钧却大骂谭嗣同是 中华乱党、士林败类。两人互不相让,差点吵了起来。秋瑾内 心十分痛苦,她在一首诗中写道:“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 军。”,暗示婚姻的不幸,表达了她对王廷钧的不满。
具体感知
朗读课文,概括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找出词中运用的典故并简要分析。 (1)“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 “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2)“四面歌残终破楚” 《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喻指自己终于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
(3)“因人常热”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 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 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4)“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 途的担心和忧虑。
再读课文,体会词人的感情。
喜悦激动:
(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绍兴三杰:秋瑾、鲁迅和周恩来。
辛亥三杰: 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
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封建束缚 的新女性,是反帝反封建的先驱者。
——周恩来
秋瑾为民族解放与妇女解放付出了生命。 —— 吴玉章(中国民主革命家)
孙中山称秋瑾为“最好的同志秋女侠”; 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
【代表作】 《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 《秋女烈士遗稿》《秋瑾集》等。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 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 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 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 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 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 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 人气概。
不久(1904年7月)即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赴日本留学前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整体感知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 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玉”、“伤春曲”、“怅怅词”等。代表
作品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辛弃 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作者
【秋瑾】(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璿卿,自
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中国女权和女学
写作背景
1900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 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 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
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 夫醉心功名,无心国事。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 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 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王廷钧的同 事廉泉的夫人 )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 牢笼,投身革命。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品表面上是写 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实则表达了重阳节思 念丈夫的心情。“人比黄花瘦” 用来比喻人憔悴, 暗示相思之深。
引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比喻自己 终于冲破封建牢笼的喜悦之情。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思念浙江故乡
这里借指女子 很,甚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我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 就又到了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 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 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 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
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 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听课文朗读,认准字音、节奏。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大义。
时间短暂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 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借用李清照《醉花阴》词句。“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秋佳季节的又景重阳色,仿玉佛枕擦纱拭厨,过半一夜般凉初 透。 东篱把酒明黄净昏。后运,有用暗了香通盈感袖的。修莫辞道手不销法。
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07年7月15日
凌晨,安庆起义失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年仅32岁。 生于小官僚家庭,自幼入读家塾,尤其喜
爱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幼时即仰慕英 雄豪杰,立志做巾帼英雄一样的人物,写下诗 句“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
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0岁的秋瑾嫁给了丈夫 王廷钧。王家虽是湘潭首富,秋瑾过着锦衣玉食 的生活,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 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 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一不好读书, 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在志趣、 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
人教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2课
满江红
(清)秋瑾
授课: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古板头中学 刘顺勇
词
满江红是一种生长在水田或
牌 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时 节,它的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
名 群体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作满 江红。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 “满江红慢”、“念良游” 、“烟波
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
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莽莽人世
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引自白居易《琵琶行》: “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 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 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 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 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 我的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