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冷战后美国的中亚战略

冷战后美国的中亚战略

冷战后美国的中亚战略——兼论其对中国的影响摘要: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处于欧亚大陆腹地的战略位置,再次成为大国争夺地缘政治主导权的战场。

本文所述的中亚是一个地缘概念,一般指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

随着冷战的终结,美国在中亚战略利益凸现,在此基础上美国中亚战略经历变迁,并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国外交面临选择。

关键词:中亚战略美国中国一、冷战后的中亚地缘政治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结合部,第二亚欧大陆桥贯穿其境,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中间地带,同时也是贯穿南北海洋的桥梁。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大国关注的焦点。

从历史上看,这里是民族迁徙和征战的走廊,亚述王国、波斯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匈奴帝国、汉朝、唐朝、突厥帝国、阿拉伯帝国和蒙古帝国都在中亚地区留下了征战的足迹。

这里相继出现了许多国家,这种历史与地理状况使中亚地区一直是多民族文化的汇合之地,体现出欧洲文明、地中海文明、东南亚文明和东方文明的交汇、交融与冲突点,现代国际政治视野中“东方与西方”的战略结合部。

1独特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土地面积极其特殊的缓冲作用,承载着中亚现实的和潜在的地缘政治价值。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在推动中亚和欧亚经贸往来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中亚所处的特定的地理位置,又使其成为历代征服者的必经之路。

频繁的战乱和民族迁徙造成了中亚地区各种文明、宗教和种族间的碰撞和冲突不断,无法形成强大统一的民族国家,却处于周围强权势力的交替控制之下。

直到19世纪60~80年代,沙俄通过一系列领土扩张和兼并,最后将中亚彻底并入俄罗斯帝国。

在俄罗斯帝国和原苏联统治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亚地区基本上与世隔绝。

苏联解体后,由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处于欧亚大陆腹地的战略位置,中亚地区再次成为争夺地缘政治主导权的战场。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临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不1杨恕:转型的中亚和中国[M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30-231.可避免地成为国际战略界关注的焦点。

与中美关系冷战时期的外交策略与实际效果

与中美关系冷战时期的外交策略与实际效果

与中美关系冷战时期的外交策略与实际效果冷战时期,中美关系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大焦点。

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中美之间的外交关系牵动着世界格局的演变。

在这期间,双方采取了不同的外交策略,并在实际效果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一、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背景冷战时期是指二战结束后,世界分为两个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之间的对峙局势。

中美两国作为两大超级大国,也因此成为了两个阵营中最重要的角色。

双方之间的外交关系,不仅影响着两国的发展,还直接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中美冷战时期的外交策略1. 中美建交和上海公报1972年,中美建交,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这一步举动标志着中美两国的缓和与合作,为之后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同年签署的《上海公报》进一步明确了两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原则,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后续双边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斡旋苏美首脑会议中美在冷战时期曾屡次斡旋苏美首脑会议,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美积极参与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和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会晤等重要外交活动,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

3. 双方利益交换和合作在冷战时期,中美双方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利益交换和合作。

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

同时,双方还互通大小事务和外交政策信息,以避免误判和意外冲突。

三、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实际效果1. 促进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中美关系在冷战时期的改善与发展,为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美之间的外交策略调整和良好合作,缓和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减少了冲突的发生。

同时,中美还合作解决了一系列国际和区域性热点问题,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促进中国改革开放中美建交和外交合作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美国的交流与合作,中国能够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冷战后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

冷战后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

02
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的 主要内容和特点
主要内容
同盟关系
军事部署
美国与亚太地区的盟友和伙伴建立紧密的同 盟关系,以共同应对地区安全威胁。
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军事部署,包括航母战 斗群、导弹巡洋舰和攻击型核潜艇等,以展 示其强大的军事实力。
海洋规则
地区合作
美国倡导符合其利益的海洋规则和秩序,并 试图将海洋问题政治化,以扩大其影响力。
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的另一个目的是遏制潜在的对手国家,如中国。联盟战略使得美国 能够更有效地监控和阻止潜在对手在该地区的影响和扩张。
维护美国利益
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通过加强与盟友 的海上合作,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海上优势和影响力。
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促进贸易往来
04
美国亚太海权联盟战略的 挑战和前景
挑战
亚太地区的地缘政 治复杂性
亚太地区拥有众多国家,各国的 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存在差异 ,这使得美国在该地区建立和维 护海权联盟面临挑战。
中国崛起
军事预算限制
中国的崛起和对地区影响力的扩 大,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海权联 盟战略构成了挑战。
美国面临军事预算限制,这可能 限制其在亚太地区建立和维护海 权联盟的能力。
美国通过参与地区合作机制和论坛,加强与 亚太地区的合作,并推动符合其利益的议程 。
特点
联盟战略
美国通过与亚太地区的盟友和伙伴 建立联盟战略,加强地区安全合作 ,以应对共同的威胁。
军事优势
美国依靠其强大的军事优势,在亚 太地区展示其军事实力,以维护其 在该地区的利益。
规则制定
美国试图通过制定符合其利益的海 洋规则和秩序,进一步巩固其在亚 太地区的地位。

冷战后中美军事外交研究

冷战后中美军事外交研究

冷战后中美军事外交研究摘要:作为国家总体外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军事外交在国际政治舞台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本文为定性研究,主要研究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特别是冷战后中美军事外交的具体内容,分析了中美军事外交的背景、特点以及功能作用,目的是揭示中美军事外交发展规律,为中国未来更好的开展对美军事外交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军事外交中国美国一.军事外交理论的基本分析1.军事外交的概念军事外交泛指主权国家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之间的军事关系及其相关事务的处理,是一国从军事角度维护本国利益及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军事外交理论主要研究和探讨国家与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在军事领域的交往实践,揭示国际军事关系的客观规律,总结出带有规律性、指导性的军事外交理论原则,指导军事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达到推进本国外交和军事政策、实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目的。

2.军事外交的主要表现形式当代外交关系的主要形式是多边外交、经济外交、首脑外交、政党外交、公众外交、国际组织外交、民间外交、气候外交等,还有当今在国际关系研究学界比较热的气候外交。

一般来讲,军事外交的外在表现形式则会主要涉及到军备建设、军事人员、冲突与战争。

其具体内容有:军队高层领导之间的友好访问,双边或多边的军事演习或共同观摩军事演习,军事谈判与交涉和军事技术交流与武器出口等。

二.中美军事外交的发展历程1. 克林顿政府时期的中美军事外交(1)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1991 年苏联解体,美国失去了争霸的老对手,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超级强国。

为独霸世界主导权,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后加快了美国全球站的“冷战轨道”向“冷战后轨道”转变的进程。

其核心思想主要包含:“维护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向全球范围内推广其民主价值观,用西方民主塑造世界;依靠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膨胀,推广其霸权战略;主张单极世界的国际政治秩序。

克林顿在上台后,对中国实施的是“接触加戒备”的战略,其目的是:第一,由于中国经济保持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已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认为有必要通过接触交流,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尤其是军事领域的发展情况,对美国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美国还没有完全放弃“以压促变”的手段,妄想通过与中国方面的全方位接触,增强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传播美国的价值理念,促进中国的内部变动。

冷战后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国家利益研究

冷战后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国家利益研究

冷战后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国家利益研究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全球拥有绝对的实力优势,美国重新界定了其霸权性国家利益,并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手段维护这些利益性内容。

在美国的霸权利益结构体系中,朝鲜半岛的利益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优先程度的排序中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对此,美国采取了针对性的战略手段维护其在朝鲜半岛的国家利益,而美国在朝鲜半岛实施的战略手段无疑对朝鲜半岛局势和地区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国家利益理论的视角分析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国家利益及其战略手段,探讨美国在朝鲜半岛国家行为的深层次原因,这有利于从根本上理解朝鲜半岛的局势。

本文首先梳理国际政治中国家利益的相关理论,说明国家利益的概念和特点,进而简要介绍美国国家利益的内容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从利益的主体和利益客体两个方向,即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观的演变与冷战后国际秩序、美国霸权国家目标、朝鲜半岛局势等方面说明影响美国界定其在朝鲜半岛国家利益的要素,进而分析朝鲜半岛利益在美国全球利益排序体系中的位置及其涵盖的内容。

为了维护在朝鲜半岛的而国家利益并实现全球性霸权,美国强化并调整了美日、美韩同盟,协调构建多边经济合作机制并对朝鲜实施人权外交,这些战略性政策行为对朝鲜半岛的安全环境、经济秩序等内容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潜在的意识意识形态的对立仍旧存在于朝鲜半岛,美国及其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成为朝鲜半岛局势走向的关键变量之一。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摘要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与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构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力量结构,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调整对外战略来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

关键词:冷战结束;美国;对外战略调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宣告了“美苏争霸”的两级格局结束,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面对这一迅猛的国际形势,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能不对战后持续40多年的全球战略进行全面的根本性的调整,以寻找新的范式替代反共产主义的“遏制战略”,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本文将从布什政府时期,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以及现在的奥巴马执政时期来分析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不同时期如何调整对外战略来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维护其领导地位。

一布什政府时期布什总统任期内,跨越冷战前后两个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

①1989年初,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

所谓“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军事遏制的条件下,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以“和平演变”为灵魂,抓住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亲西方的反对派,最终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

②1989年底,提出了建立欧洲新格局的“新大西洋主义”:主张把北约、欧共体、欧安会三大机制作为建立欧洲新格局的基础,其实质是要在重塑欧洲格局的过程中保持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确保美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利益。

3提出美国“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强调在美国的领导下,实现一个“和平和安全、自由和法治”的世界;(2)在国际事务中更加强调“多边”合作,而不是“单边”行动,注重发挥盟国和联合国的作用;(3)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在世界上巩固和推进所谓“自由”与“民主”事业;(4)实施地区防务战略,重点防止和应对威胁美国利益的地区冲突。

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冷战后美国的国防战略相比于冷战时期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重要的变化包括了由双边核威慑向全球干预的转变、由传统军事力量向高科技军事力量的转变、以及回归亚太地区的重心等。

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本文拟深入研究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为两国关系的理解与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选题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冷战后美国的国防战略演变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可以揭示出美国在国家安全领域里的思维和实践变化,可以加深我们对美国外交走向和国际格局演变的理解,有利于深化对美国意识形态、战略思想和实践的认识。

其次,通过对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对中国的影响的研究,可以提高我们对中美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特别是在当前两国关系变化多端的风口浪尖之际,对美国国防战略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探讨中美关系中的战略因素和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我们适应和引导中美关系的发展。

三、选题内容1. 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的演变2. 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3. 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对中国的影响4. 中美关系中军事力量的地位和影响5. 中美未来合作的前景和挑战四、预期结论1. 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的演变旨在实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新目标,向全球干预转变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

2. 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的主要特点包括了从传统军事力量向高科技军事力量的转变,回归亚太地区的重心等。

3. 美国国防战略的演变对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北约扩张、反导系统建设、南海问题等领域。

4. 中美关系中军事力量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重要,需要通过协商和沟通进行有效的管理。

5. 中美未来合作的前景和挑战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和双方利益进行全面分析,大力推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合作,积极展开军事交流合作,并协同应对共同威胁和挑战。

五、参考文献1. 邵宇华:《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时刻》杂志,2019年第8期。

美国在冷战之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战略调整

美国在冷战之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战略调整

美国在冷战之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战略调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之一。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面临着全新的战略局势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保持其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在冷战之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战略调整。

这些调整旨在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情势,并确保美国的安全和利益。

第一次战略调整发生在冷战结束后的1990年代。

随着苏联解体和华沙公约的解散,冷战的威胁消失了。

美国不再面临直接的军事对抗和核威胁,这使得美国能够重新评估其对全球事务的参与和承诺。

在这一时期,美国采取了一种更加积极的对外政策,其中包括推动全球经济自由化和民主化的努力。

这一战略调整的核心是“和平与繁荣”战略,旨在通过经济合作和外交手段来确保国际安全和稳定。

美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并通过多边组织和机构扩大了其国际合作。

然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际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迫使美国进行第二次战略调整。

这次调整的核心是应对全球恐怖主义威胁。

美国在2001年9月11日遭受了可怕的恐怖袭击,这次袭击扭转了美国的战略重心。

美国政府启动了全球反恐战争,将反恐视为其首要任务。

在这一战略调整中,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领导国际联盟打击恐怖分子组织、改革国内安全机构、增加军事预算以及开展军事行动。

美国的战略重点从核威慑和军事对抗转移到了反恐战争和国际安全合作。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反恐合作,并通过军事部署和情报共享来打击恐怖主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地缘政治情势再次发生了变化,这促使美国进行了第三次战略调整。

此次调整的核心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和俄罗斯的复兴。

中国和俄罗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上的崛起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竞争。

美国认识到,它需要重新调整其对这些大国的战略方针以确保其国家安全和利益。

美国开始采取强硬的对华和对俄政策,同时也加强了与盟友和伙伴国家的合作。

美国加大了对军事技术、情报收集和网络安全的投资,并重新强调了军事准备和防御能力的重要性。

冷战后美国的印度洋战略研究

冷战后美国的印度洋战略研究

冷战后美国的印度洋战略研究摘要伴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崛起,印度洋在中国经济安全与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趋凸显。

然而,由于印度洋在军事、经济与地缘政治方面具有显著的战略价值,作为世界海洋的霸主,美国将印度洋制海权视为“囊中之物”。

由此,美国印度洋战略对中国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产生了深重影响。

本文综合运用了地缘政治学、海权理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主要探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相互依赖程度的增加对传统地缘战略的冲击以及现实主义地缘理论的转型,并采取了理论实际相结合、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入研究了印度洋的地缘战略价值,阐释了美国印度洋战略的理论基础、内容与实践过程,综合分析了美国印度洋战略在印度洋海域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并从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目标出发解析了美国印度洋战略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

通过研究,本文揭示了印度洋战略是美国介入欧亚大陆事务的“第三条路径” ,是美国奉行“制衡”政策的缩影,具有明显的霸权特性。

因此,与美国在印度洋达成谅解将对中国印度洋相关政策的实施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字:美国印度洋海权IAbstractWith the rising of China on the world economic arena, the Indian Ocean plays a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However , as the supremacy of the world oceans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akesthe command of the Indian Ocean for granted due to its outstanding strategic in terms ofmilitary affairs, economy and geopolitics. As a result , the Indian Ocean Strategy of theUnites States has a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secur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ChinaBy using the theories of Geopolitics, Sea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this paper tries to do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Geopolitical Strategy andtransition of the realistic geopolitical theory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interdependence ofall countries in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a basic study of the geopoliticalvalue of Indian Ocean,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 theoretical basis, contents and practicalprocess of the Indian Ocean Strategy of the U.S., and further makes a comprehensiveanalysis of its effects o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Indian Ocean area. Finally, itinterprets the effects of the Strategy in the view of a well development of theSino-American Relation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dian Ocean Strategy of the U. S. would be the “the 3rdmethod” for America to besiege the Continent of Europe and Asia, and it is the epitomeof America's balance policy of power in the area, which has an outstanding feature ofhegemony. Thus that China comes to understanding with America in the Indian Oceanwould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practice of Indian Ocean Policies of ChinaKey words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the Indian Ocean , Sea powerII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导论1一、选题依据.1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2二、论文主体框架15三、研究创新点、研究方法与寻求解决的主要问题.15一创新点与新颖之处..15二研究方法16三寻求解决的主要问题.17第一章印度洋战略地位与价值18第一节印度洋的地缘战略地位..18一、印度洋的军事地缘战略意义..18二、印度洋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21三、印度洋的地缘战略地位.22第二节印度洋对地区国家的战略价值..24一印度洋与印度的“有声有色的大国”目标..25二、印度洋与巴基斯坦的对外战略.30三、印度洋在伊朗国家战略中的地位33四、印度洋与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34第三节印度洋对区域外大国的战略价值36一、印度洋对美国的战略价值简析.36二、印度洋对中国的战略价值分析.40三、印度洋对俄罗斯的战略价值简析46四、印度洋对日本的战略价值分析.48五、印度洋对欧盟的战略价值简析.51第二章美国印度洋战略的理论与实践.53第一节美国印度洋战略的理论基础..53一、美国的海权战略53二、美国的欧亚战略65三、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72第二节美国的印度洋战略74一、美国印度洋战略的内容74二、美国印度洋战略的目标79三、美国印度洋战略的实质与特点83第三节美国印度洋战略的实践.84一、美国印度洋战略实践的军事基础..84二、印度洋战略的实践内容88三、印度洋战略实践的趋势展望.91III第三章美国印度洋战略的影响92第一节美国印度洋战略对印度的影响.92一、对“印度的印度洋”战略的挑战.92二、对印度国家安全的影响和威胁98三、对美印关系的影响100第二节美国印度洋战略对中东、中亚地区的影响102一、对伊朗国家安全的影响.103二、对阿富汗、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影响..105三、对地区地缘形势的政治和军事影响..108第三节美国印度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110一、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110二、对中国国家地缘安全的影响112三、对中国海权发展的影响. 114第四节美国印度洋战略对日本的影响117一、对日本经济安全的影响. 117二、对日本海权发展的影响. 119三、对美日同盟的影响 119四、对“美日印”三角关系的影响.121第五节美国印度洋战略对俄罗斯的影响.122一、对俄罗斯海权发展的影响122二、对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影响125三、对俄罗斯地缘安全的影响127第六节美国印度洋战略对印度洋周边其他国家的影响.128一、美国印度洋战略对欧盟的影响.128二、美国印度洋战略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129三、美国印度洋战略对印度洋非洲沿岸国家的影响.130 第四章印度洋与中美关系的发展..132第一节中国印度洋政策..132一、中国印度洋政策的理论基础..132二、中国印度洋政策的目标.134三、中国印度洋政策的实施基础与实践状况135第二节中美关系与印度洋地区战略环境.137一、中美关系与“美日印”三角关系137二、中美关系与“中美印”三角关系138三、中美关系与“中美巴”三角关系139第三节印度洋地区中、美利益分析与中美关系.140一、印度洋地区中美利益的分析..140二、印度洋地区中、美利益与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142三、中美关系的发展与中国国家利益143结论..145参考文献146附录Ⅰ:后冷战时代美国海洋战略的里程碑文件.158附录Ⅱ: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179后记..180IV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冷战后美国的印度洋战略研究导论一、选题依据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印度洋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地位日渐凸显。

浅析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浅析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浅析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际战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冷战期间,美国主要的对手是苏联和其盟友,美国的国际战略主要是以军事化和敌对化为主。

但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的国际战略日渐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

首先是美国对全球性的经济统治。

美国把全球经济当成了维护自己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工具。

它通过谈判、贸易、金融、技术和投资等多种途径,占据了全球经济制高点,以此实现美国的国际战略目标。

在此基础上,美国又采取了“国际化战略”,即通过国际机构、组织、条约等方式,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共赢。

其次是美国在威慑、强制干预等方面的多边化。

冷战后,美国不再强手控制全球安全和秩序,而是采取了和其他国家合作的方式。

其多边化威慑方式包括了拓展防御伞、虚拟威慑、经济制裁等。

在多边化强制干预方面,美国利用国际机构和法律来实现自己的国际政治目标,以形成一种国际社会共识,来削弱一些国家的自主权。

最后,美国通过文化交流和软实力的传播,扩大了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的文化一般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文化之一,它的娱乐、音乐、电影、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都可以深入各个国家的文化领域。

这种文化输出也间接地促进了美国制度和价值观在国际上的传播,使美国得到了更广泛和更深远的国际影响。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对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对于我国的国际安全构成了挑战。

美国通过扩大军事部署、实施网络攻击、支持港台分裂势力、干涉南海争端等方式,危害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其次,美国战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构成了很大的经济威胁。

美国实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导致了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使我国在经济领域中处于被动地位。

同时,美国通过外交施压,破坏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导致了我国很多制造业公司和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是美国在对我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输出上的影响。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与中国的外交战略在20世纪的冷战时期,世界上三大超级大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它们分别是美国、苏联和中国。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几乎贯穿整个冷战时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

而中国在这场全球博弈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外交战略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美苏争霸的背景美国和苏联作为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彼此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它们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对立。

美国代表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利益,而苏联则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

两者之间的对抗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碰撞,更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势力争夺。

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冷战时期的外交舞台上扮演了极为复杂的角色。

中国采取了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力求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谋求自身的发展空间。

中国始终主张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美苏争霸对中国的影响美苏之间的角力不仅影响着它们自身,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及全球局势。

中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策略,灵活应对不同情况,努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在这场角力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国的外交战略始终以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为宗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当今世界,国际关系依然错综复杂,各国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

中国的外交战略仍然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

只有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才能推动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冷战后美国的文化外交输出战略

冷战后美国的文化外交输出战略

2016.09美国赢得冷战胜利之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在证明了其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优势地位之后,美国将战略目光聚焦于文化层面。

不同于军事、经济和科技等这些有形的硬实力,文化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其对人的思想和习惯的控制将是深刻而难以改变的。

正如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胡文涛说:“对许多国家来说,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一种产品,而成为国际关系和影响一个民族保持个性和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的战略问题”。

文化影响如此之深远,因而它已不再仅限于弘扬一国之辉煌或者被本国人所承袭那么简单,而是开始登上外交舞台,成为继军事外交、政治外交、经济外交等众多外交形式之后的又一新型独立外交形式———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

冷战后,美国继续加大推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扩张,输出以民主和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观,表面上是要“拯救”身处“邪恶国家”的人民,实际上却是为其文化霸权的野心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一、文化外交的含义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风俗。

自古以来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

张骞的西域之行连接了传递我国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向西方世界传达了一个富饶文明的东方古国。

但是文化外交不同于民间的文化交流形式。

外交是国家之间通过和平的方式处理关系及事务,因此文化外交着重突出政府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学者李智在考虑到将文化外交作为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时,把文化外交定义为“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的,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的外交活动”。

胡文涛教授认为,文化外交是一国建构国际形象的新路径。

他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国际形象的经济维度已经趋于统一,文化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根本因素。

因而文化维度是国际形象的根本特征,文化外交也就成了政府树立国际形象的新途径。

美国的文化外交战略自然有维护其国际形象的目的,但是其真正的意图,还是通过不断的文化输出,甚至将本国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其所谓的“邪恶之国”,以达到其在文化层面上的霸权地位,最终为其所有决策的最高标准———国家利益所服务。

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宫玉涛
【期刊名称】《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其国际战略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分别制定和实施了"超越遏制"战略、"参与和扩展"战略以及"单边主义"战略等三大国际战略.这三大国际战略的提出是美国国内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冷战后的大国关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总页数】5页(P82-86)
【作者】宫玉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
【相关文献】
1.冷战后美国国际战略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论冷战后影响美国外交战略的几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3.冷战后美国反扩散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4.论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进及其国际影响
5.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冷战后的北约“新战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政治中的对外干预——兼论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预

国际政治中的对外干预——兼论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预

国际政治中的对外干预——兼论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预对外干预是国际政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

在国家发展、国际关系发展方面,对外干预这种行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外干预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对外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保障自身的国家利益,也是为了保护自身在国际关系中的声誉和影响力。

然而,国际政治中的对外干预又有很多种类型,包括军事援助、人为援助、经济援助等。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预行为被视为最显著的。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被视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实力的国家之一,在对外干预方面选择的方式和策略非常多样化。

在这里,笔者会主要探讨一下美国在冷战后的对外干预行为。

我认为,这些行为充分展示了美国的实力、鲜明的地缘政治诉求,同时体现了美国的支配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提供五个充分证明美国的对外干预行为的例子。

第一,援助西欧国家抵御苏联。

美国在二战后为保持欧洲的局势稳定,开展了大规模的对外援助,而这些援助以抵抗苏联的威胁为主要目的。

1947年以后,美国建立了一个名为“欧洲复兴计划”的经济援助计划,这个计划主要的目的是援助西欧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经济,并抵御苏联的影响力。

这个计划催生出了一个巨大的经济复苏,使得美国的影响力在欧洲得以发扬光大。

第二,美国特工曾掀起古巴反政府运动。

在20世纪中期的古巴,美国曾经进行大规模的对外干预行为。

1961年4月17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发起了一次名为“豚湾入侵”的政变行动,目的是推翻古巴政府并使其屈从于美国。

尽管投入了足够的资源和资金,但这次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成为了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污点。

第三,阿富汗动用大量军队干预。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为了抵御苏联对阿富汗占领的威胁,美国开始向阿富汗提供大量武器和资金。

此外,美国还支持亚洲大陆上的伊斯兰神权力量,并一个支援团伙由即将成为阿富汗首领的本扎伊所领导(这个事件后来导致了911事件)。

专题六 冷战后中国的外交与对外关系

专题六    冷战后中国的外交与对外关系

双方决定在今后的六个月中 优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为保证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经常账户的不平衡, 中国将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 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加汇率弹性。 美国将采取措施,增强长期财政责任,并采取新措施鼓励私 人储蓄。中美双方同意加强在卫生保健服务和贸易与就业统 计方面的合作。美国欢迎中国向美投资,中国欢迎美国对华 投资。 ——启动双边协议的磋商,为中国旅游团队赴美旅游提供便 利;继续探讨双边投资协定的可能性;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问题深化磋商与合作。双方将通过增信释疑、消除分歧,促 进两国民用高技术和战略贸易的快速发展。在第三次中美战 略经济对话之前,中方将简化包括外资企业在华提供企业年 金服务的申请和许可程序。



1.2 克林顿第二任期的中美关系 1.2.1 1997年10月26日-11月3日江泽民访美 (夏威夷、华盛顿、费城、纽约、波士顿、洛 杉矶),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决定共同 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1.2.2 1998年6月25日-7月4日克林顿克服国内 反对势力的重重阻挠访华(西安、北京、上海、 桂林、香港),两国元首发表了三项联合声明。 1.2.3 国会的反弹:“考克斯报告”与“李文 和案件”;《加强台湾安全法案》

2,小布什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2.1 布什对中国的看法:战略怀疑与经济合作


2.2 反恐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美关系
2.3 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拓展,中 美关系的基础不断扩大

2.4 妥善处理现存问题是关系稳定的关键—— 台湾问题;贸易不平衡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 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结构性矛盾 2.5 如何管理中美关系

冷战后的美国霸权文献综述

冷战后的美国霸权文献综述

冷战后的美国霸权文献综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美国在世界上获得了全面优势地位,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十多年来,美国凭借其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科技实力,利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机会,挟美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大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建立单极格局,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与冷战时期美国霸权主义相比,冷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更具有欺骗性、侵略性和危险性。

一、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1、首先,美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明显优势地位驱使美国向全球扩展其霸权统治。

战后国际系统中权力结构的变化,使美国相对权力地位提高,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权力差距加大,美国称霸世界的欲望空前膨胀,急于谋求建立由它主宰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新秩序”。

2、其次,美国近年来“新经济”的强劲发展,为美国霸权膨胀奠定了经济基础。

自1991年3月至2000年,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入高增长、高利润率、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的“新经济”运行最佳期,从而巩固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

3、第三,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浪潮为美国推行霸权战略创造了机遇。

由于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超强地位和对于世界经济组织的重要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有浓厚的美国色彩。

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中自由市场经济向全世界扩展、资本流动加快、自由贸易迅速发展、国际组织作用加大的机会,增强了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在谋求经济扩张的同时,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

二、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1、首先,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

美国的全球战略不再是被动地遏制某一敌对国家的扩张,而是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美国的目标不再是与苏联争霸世界,而是独霸世界;美国全球战略的实施也不再有特定范围和限度,而是实施的空间范围更广,手段更多,目标更大。

2、其次,“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

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解析共3篇

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解析共3篇

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解析共3篇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解析1自二战后,美国作为新兴超级大国开始了同其他国家的经济援助计划。

而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援助的方式开始产生改变。

本文将对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进行解析。

一、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变化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方式开始产生了一些变化。

在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主要是通过提供经济援助,以及军事援助等方式,来满足其反共的国际战略。

而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援助的目的变为了更广泛的发展援助。

这种发展援助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以及打破贸易壁垒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不仅如此,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援助的方式也开始变得更为多元化。

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美国对外援助的对象从原来的仅限于发展中国家扩展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国家;其次,美国对外援助的方式也从纯经济援助进一步拓展到了技术援助、人道主义援助等。

二、美国对外援助的作用美国对外援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美国对外援助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减少贫穷。

其次,美国对外援助有助于提高美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对外援助也可以给予其它国家技术支持,帮助这些国家改善其基础建设和环境保护,激发其国内的生产活力,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然而,一些人对美国对外援助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或者否定态度。

他们认为,美国对外援助越来越多地向政治利益倾斜,无法真正地造福其它国家的发展。

此外,美国对外援助通常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可能会对受援国家的国内治理产生干预性。

三、美国对外援助的发展走向在全球化和国际制度变化的背景下,美国对外援助的功能和发展走向也在不断变化。

首先,美国对外援助愈发注重民主、治理和人权等问题。

其次,随着国际公共物品的增长,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全球协商和全球合作来进行解决,美国对外援助需要与国际组织和中国等新兴大国合作。

同时,科学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也成为美国对外援助的新方向。

非洲明珠与美国全球战略——冷战后美国对乌干达外交政策研究

非洲明珠与美国全球战略——冷战后美国对乌干达外交政策研究

当代世界2013.2 CONTEMPORARY WORLD52非洲明珠与美国全球战略——冷战后美国对乌干达外交政策研究■ 王春燕/文2011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致国会的信件中提及美国将派遣100名左右的军事顾问去素有非洲明珠之称的乌干达[1]帮助穆塞韦尼政府清剿上帝抵抗军(Lord ResistanceArmy)[2]。

2012年8月,美国国务卿访问非洲七国,乌干达是其访问的重要一站,双方就地区安全及如何打击科尼的上帝抵抗军问题进行了会商。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乌干达这颗“非洲明珠”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因独裁者阿明残暴的统治而一度失辉,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迫切需要在非洲建立自己的战略根据地,进而寻求在非洲扩展的落脚点,而穆塞韦尼领导下的乌干达无疑成为其选择:乌干达优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穆塞韦尼卓越的执政能力又使乌干达满足和支持美国的全球战略的需要。

因此,乌干达显然亦成为美国对非战略乃至全球战略中的一颗明珠。

冷战后美国对乌干达的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一)1993—2001年:外交政策形成期1995年8月,美国国防部发表《撒哈拉以南非洲安全战略报告》,指出“尽管美国在非洲的利益不多,但美国致力于维持在该地区的主导作用”。

此时,美国对乌干达的外交政策具体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美国在索马里直接维和行动的失败使其对非关系一定程度出现外交困境。

美国政府为了打破该困境,于1996年10月发表了《应对非洲危机倡议》(Africa Crisis ResponseIni tiative, ACRI)。

根据该法案,截至1997年8月,美国至少为750名乌干达士兵提供了维和培训。

[3]时至今日,乌干达军队依然活跃于索马里维和任务中,成为美国贯彻这一倡议的“核心”国家。

[4]其次,1996年以来,美国视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乌干达三国为反苏丹极端伊斯兰主义的前沿阵地,每年向他们提供非致命性武器的军事援助(Non Lethal WeaponsMilitary Ai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陈耀华[摘要]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的对外战略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研究进步迅速,研究成果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本文的介绍只能选择一些重要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

一、关于美国的全球战略1、关于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形成与调整在有关美国外交的论著中,专门研究美国全球战略的成果数量并不多。

但是不论研究美国对哪个国家或地区和对哪一类问题的政策,几乎都要涉及美国的全球战略。

多数论著认为,冷战后的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一个形成和调整的过程,有关论著的不同点在于对调整时期的划分。

王传剑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调整,这一调整到克林顿第二任期最终完成”,其标志是克林顿连任的总统就职演说。

[1]钟振明则认为,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提出的“参与扩展战略”,就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它有一个逐充实发展的过程,不过实质并没有变化。

[2]王缉思等学者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安全战略经历了三次战略评估,三次战略调整。

1989年乔治·布什执政后不久,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战略调整;克林顿第一任期提出的“参与扩展战略”是第二次战略调整;克林顿连任后于1997年提出《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在军事战略上的相应调整,标志着第三次战略调整的完成,“面向21世纪的美国[1]王传剑:《美国在中亚:政策、手段及其影响》,第32页。

[2]钟振明:《析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第17页。

国家安全战略的新框架大体成形”,“持续了八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由‘冷战型’向‘后冷战型’的转轨基本完成”。

[1]2、关于美国的霸权主义霸权主义这个概念通常被用来定义美国的全球战略,近年来有些论著直接将美国的全球战略称为“霸权战略”,而且提出了“新霸权”的概念。

梁守德认为美国的新霸权“是美国国家利益的恶性膨胀”,“从内容到形式均有更新,是霸权史上的大突破”,其主要特征就是“领导霸权”。

美国“新霸权”的特点决定了它“欺骗性大,危险性更大”,是“战略性战争的策源地,不是所有军事战争的策源地,更未形成世界战争的策源地”。

[2]几乎所有论述美国霸权地位的学者都认为,美国要在当今世界上长期维持其霸权地位是不可能的,美国的“领导地位”或“霸权地位”正日益受到挑战。

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霸权不能长久的原因。

例如王缉思等指出,对于美国来说,“战略目标过大与战略能力相对不足的固有矛盾不可克服”,以及美国维持霸权的战略企图根本违背了多极化的客观趋势,等等。

[3]杨运忠认为,冷战后美国的霸权具有以下新特征:第一,以赤裸裸的军事扩张为先导,极具进攻性、扩张性和冒险性;第二,美国霸权已由过去的以领土扩张为核心的“硬控制”转为以人为本输出价值观念为核心的“软控制”;第三,美国霸权以世界普遍性原则为面纱,追求世界的“美国化”,使其具有较大的针对性和欺骗性;第四,美国霸权是以强大实力为支撑的制度化、机制化霸权,企图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游戏规则。

[4]也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推行的是一种霸权均势战略。

其本质是创造和维持在获得霸权地位前最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秩序,防止占优势和支配性地位国家的出现。

在获得霸权地位之后仍然推行在其霸权制衡下的均势战略,这就是美国的式的霸权与均势。

其目的在于遏制地区强国,防止地区性挑战国的出现。

人们通常把霸权和均势看作两种对立的外交策略,实际上,作为战略,全球性的均势与霸权只是由于视角不同:在超级大国看来,其推行的是均势[1]王缉思主编:《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地位》,第191—202页。

[2]梁守德:《国际格局多极化中的美国霸权》,《国际政治研究》,1999年第4期,第11,13页。

[3]王缉思主编:《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地位》,第207-209页。

[4]杨运忠:《新世纪美国霸权的新特征》,《当代亚太》,2001年第1期。

战略;从其他国家的角度看超级大国的行为,则是霸权战略。

[1]3、美国的军控与不扩散政策关于美国军控与不扩散政策的研究,在国内还是一个正在形成的研究领域,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从政治和安全战略的角度研究有关问题的成果居大多数,从军事科学技术的角度分析的成果还很少。

首先,不少学者认为,冷战后的美国安全战略越来越强调军控与不扩散问题。

在某些时候,美国政府甚至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安全威胁。

[2]其次是关于影响美国军控和不扩散政策的复杂因素。

多数论著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军控和不扩散政策同美国整个对外政策一样,受到国内政治相当大的影响。

除了安全战略的考虑外,几乎每一个具体问题的决策是在激烈的党派斗争、利益集团制约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才得以形成的。

例如关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樊吉社认为直接原因就是“国内的党派斗争”,而根本原因则是“美国国内近年来‘新孤立主义’抬头”。

[3]4、关于美国全球战略的性质关于美国全球战略的性质,大多数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即美国的全球战略就是要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维护或追求美国的世界霸权。

进一步说,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追求霸权与追求领导地位基本上是相同的,没有根本的区别。

[4]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少论著中,美国的“全球战略”与诸如“安全战略”、“对外战略”、“外交战略”‘“对外政策”等等,似乎是可以通用的,并没有多少论著注意概念使用的定义与规范。

不过也有一些论著试图对多少已经是约定俗成的概念进行区分。

如有论证明确指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国家战略的支柱”,自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表现了典型的全球战略性质”,等等。

[5]倪世雄等认为不少论著的分析过于简单化,“仍倾向于把美国的对外战略简单地一概归结为霸权主义战略了事,至于为什么美国采取霸权战略则缺乏分析”。

他在文章中提出应该运用美国“大战略”的概念,从大战略和均势的视角,深入[1]倪世雄、王义桅《霸权均势:冷战后美国的战略选择》,《美国研究》,2000年第1期。

[2]樊吉社:《威胁评估、国内政治与冷战后美国的导弹防御政策》,《美国研究》,2000年第3期。

[3]樊吉社:《美国参议院拒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原因及影响》,《当代亚太》,2000年第4期。

[4]楚树龙:《克林顿外交战略和中期选举后美国外交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第5期,第60页。

[5]王缉思主编:《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地位》,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179页。

探讨美国全球战略的特征及其性质。

[1]俞正梁认为,美国在冷战后面临着四种战略选择,即孤立主义、多边主义、均势和优势等。

美国的选择是由它的国内政治情况和国际环境决定的,其战略选择包含了上述四种选择中的后三种成分,其中“优势战略”是主体,概括地说就是“通过有重点、有选择地介入国际事务,力图保持美国首要地位的战略”。

[2]宋雪峰则着重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美国安全战略的目标、特征和本质,认为冷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既体现了“传统的地缘观,又体现出新形势下新的地缘特点”,遏制欧亚强国的崛起,保持边缘地带的稳定,防止地区力量失衡,是美国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3]一些学者认为,在美国全球战略的题目下,除了大的地区性战略外,还存在着针对不同问题的特殊战略。

例如李力提出,存在着一项“冷战后美国对第三世界的安全战略”,这项战略涵盖的国家包括“除西方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美国这项战略的主要实施手段是军事干预,等等。

[4]再如王晓德认为,冷战后美国有一个“对外‘输出民主’战略”。

他认为,美国的“输出民主战略”大致可以理解为是“冷战后美国政府把传播美国价值观和促进国外民主在其全球战略中提到非常高度”,其目的是“迫不得已地梦想一个统一在美国价值观下之下的‘民主’世界早日到来”。

[5]还有些学者通过同冷战时期美国安全战略的比较,对冷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某些特点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例如王缉思认为:“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更具积极进攻性质”。

[6]总之,上述研究成果的出现表明,对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分析也越来越具体、细致。

二、美国的亚太战略美国的亚太政策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同对美国在任何其他地区的政策的研究相比,对美国亚太政策的研究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重视的程度上,都是占第一位的。

[1]倪世雄、王义桅:《霸权均势:冷战后美国的战略选择》,《美国研究》2000年第1期,第9—10页。

[2]俞正梁等:《大国战略研究—未来世界的美、俄、日、欧(盟)和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22页。

[3]宋雪峰:《从地缘角度看美国的安全战略》,《现代国际关系》,1998年第4期。

[4]李力:《冷战后美国对第三世界的安全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2期。

[5]王晓德:《试论冷战后美国对外“输出民主”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第12期。

[6]王缉思主编:《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地位》,第207页。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重心出现了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即从冷战时期的“重欧轻亚”转向越来越重视亚太,甚至是“欧亚并重”。

关于冷战后的美国亚太战略,吕有生认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具体地说是以安全问题为立足点,以经济利益为优先目标,以人权外交为手段,在各个领域展开攻势,全面参与和介入亚太事务。

[1]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其原因主要是它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安全环境和中美关系的走向。

石斌认为“冷战后美国明显对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既强调政治因素,也突出经济因素,同时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是美国东亚战略的主要特点。

[2]也有学者分析了冷战后美国东亚安全战略产生的背景和面临的主要矛盾。

比如任荣荣认为,美国新东亚安全战略是基于对美国安全利益的重新定义和东亚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上升,它的战略目标就是“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东亚安全秩序”。

而它面临的各种矛盾的核心问题是,美国既要“谋求世界的领导权”,又要“维护美国自身经济利益”,寻找出路“是困难的”。

[3]1、美国的对华政策围绕冷战后美国对华的方针政策问题,美国国内发生了重大分歧。

赵刚认为,“冷战后,美国在对华关系上主要有遏制和合作两种观点,两种观点在现实中都有表现,9·11事件后,出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共同需要,中美关系有所改善,但双边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仍然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