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后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9篇《赤壁赋》(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9篇《赤壁赋》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赤壁赋》苏轼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而歌之。
歌曰:“桂()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泣孤舟之()妇。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千里,旌旗蔽空,()酒临江,横()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樽以相属。
寄()蝣于天地,渺()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
相与枕()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宁夏银川·三模】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夸张和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出江面广阔的句子是“(),()”。
1《赤壁赋》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赤壁赋》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材料二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
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材料三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赤壁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扶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C.而今安在哉安:哪里D.相与枕藉乎舟中藉:凭借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以其无礼于晋B.方其破荆州其孰能讥之乎C.吕鱼虾而友糜鹿,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目遇之而成色不知老之将至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项伯杀人,臣活之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C.皆白衣冠以送之D.吾得兄事之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赤壁赋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
赤壁赋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赤壁赋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篇一」一、填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派的代表词人。
二、读音1、戌2、窈窕3、万顷4、倾诉5、冯虚御风6、暴虎冯河7、倚歌而和8、船棹9、追溯10、晦朔11、袅袅12、旌旗13、嫠妇14、沟壑15、郁闷16、舳舻17、酾酒18、渔樵19、憔悴20、匏樽21、沧海一粟22、战栗23、携带24、挟带25、卒莫消长26、宝藏27、斟酌28、佳肴29、杯盘狼藉30、枕藉31、慰藉32、蕴藉三、指出下列句中粗点字的活用现象和活用意义及类型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4、顺流而东也。
5、知东方既白。
四、解释下列粗点字在句中的意义1、纵一苇之所如。
2、乐而不能去也。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吾与子所共适。
7、相与枕藉乎舟中。
五、指出下列句式与例句结构相同的项例句:惑之不解,吾未见其明也。
A、渺渺兮予怀B、寂寥而莫我知也。
C、客有吹洞箫者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E、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七、阅读第一段后按要求做题1、作者在这一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抒情方式是什么?2、这段文字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八、阅读第二段后按要求做题1、作者描写的箫声有什么特点?2、又是怎样描写箫声音的?九、阅读第三段后做题1、客人为什么要引“明月星稀”诗句?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采用什么手法?3、“而今安在哉?”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方其破荆州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后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后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一、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①,将归于临皋②。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③。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④,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翩仙⑤,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⑥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①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
②临皋,亭名。
③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
坂,斜坡,山坡。
④登虬(qiú)龙,虬,龙的一种,游于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之丛林。
⑤羽衣翩(piān)仙,穿着用鸟羽所制的衣服,轻快飘逸。
翩仙,一作“蹁(pián) 跹(xiān)”。
⑥俛(fǔ),同“俯”。
二、练习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B.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C.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D.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击空明兮溯流光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B.舳舻千里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C.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一瞬间,片刻D.托遗响于悲风悲风:悲凉的箫声2.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赤壁赋》练习题及解析
赤壁赋1、下列加粗的字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桂棹(zhào)枕藉(jí)流觞曲水(shāng)放浪形骸(hái)B.愀然(qiǎo)匏樽(páo)临文嗟悼(dào)孤舟嫠妇(lí)C.庐冢(cǒng)蜉蝣(fú)无物相之(xiàng)山川相缪(liáo)D.酾酒(shī)横槊(shù)舳舻千里(zhú)江渚之上(zh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麋鹿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D.渺沧海之一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B.挟飞仙以遨游C.凌万顷之茫然D.望美人兮天一方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甩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的协查请求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不免感慨系之:“他们没义务反馈,我们没权利去过问。
有些情况就不了了之,有些线索就浪费了。
”B.党员要做到勤俭节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
一是要把好思想关,谨防自腐蜕变;二是要把好情感关,谨防情随事迁;三是要把好小节关,谨防穴蚁毁堤。
C.同样的探索,不同的命运,多少反映出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尴尬:用来看病,涉嫌违规;用来买房,沧海一粟。
D.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日益发达的互联网让这些声音时常响起,不绝如缕。
6、下列对有关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三套)
《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一【课前自主梳理】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起,兴起)。
举酒属.③(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④(放任)一苇之.⑤(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如· ⑥(所去的地方),凌.· ⑦(越过)万顷之茫然 ⑧(白茫茫的水雾弥漫江面,波光与天空相接。
听任苇叶般的小船飘向其所去的地方,越过万顷茫茫的江面)。
浩浩乎如冯虚..⑨(píng 冯:同“凭”,乘;虚:太空。
冯虚,凭空,凌空。
)御.⑩.(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⑪(连词,表修饰)歌之。
歌曰:“桂棹.⑫(划船的工具,似桨)兮兰桨,击空明兮溯.⑬(sù,逆水而上)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⑭(循,依)歌而和.⑮(hè,唱和,即伴奏)之,其声呜呜然.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⑰(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⑱(细线)。
舞.·⑲(使动用法,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⑳(使动用法,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21(这声音能使得深渊中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得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苏子愀然..○22(容色改变的样子),正.○23(形容词作动词,整理,使……正)襟危.坐.○24(端坐),而问客曰:“何为..○25(即“为何”,为什么)其然.○26(代词,这样)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27(名词作状语,向西)望夏口,东.○28(名词作状语,向东)望武昌,山川相缪.○29(l iáo,通“缭”,盘绕、围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30(被)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31(攻占)江陵,顺流而东.○32(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进)也,舳舻..○33(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34(斟酒)临江,横槊赋诗,固.○35(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36(即“在安”,在哪里)哉?况吾与子渔.·樵·○37(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于江.·渚· ○38(江中小洲,亦指江边)之上,侣.·○39(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鱼虾而友.·○40(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麋鹿 ○41(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42(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高二语文《赤壁赋》的分析介绍
高二语文《赤壁赋》的分析介绍语文的课文学生要学会怎么赏析是,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二语文赤壁赋的赏析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赤壁赋》的分析一、整体把握《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
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全文分作五段。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
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
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
“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
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
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后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 后赤壁赋文言文练习
后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后赤壁赋文言文练习后赤壁赋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巉 (chn) 蒙茸(rng) 黄泥之坂(bǎn)B、冯(fng)夷栖鹘(h) 戛(gā)然长鸣C、缟(gǎo)衣临皋(gāo) 羽衣翩跹(piān xiān)D、揖(yī)予惊寤(w) 松江之鲈(l)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看)而乐之C、履(踏,攀)巉岩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俯冯夷之幽宫②燕巢于飞幕之上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翩跹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⑤曾明月之几何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披(分开)蒙茸,踞虎豹B、攀栖鹘之危(危险)巢C、翅如车轮,玄裳缟(白)衣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醒)9、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予乃摄衣而上B、履巉岩,披蒙茸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D、掠予舟而西也10、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凛乎其不可留也时夜将半,四顾寂寥反而登舟,放乎中流顾安所得酒乎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11、对语段内容及形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巉岩”、“栖鹘”等词语在苏轼的另一篇游记《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B、因为作者对景物感到恐惧,所以“划然长啸”,给自己壮胆,这种心态,在《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C、语段在表达方法上以记叙、描写为主,边抒情论理,在写法上与《石钟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D、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的这一幻想,流露了他出世的思想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指凶狠的老虎和豹子),登虬龙B、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名)之幽宫C、梦一道士,羽衣翩跹(形容道士轻盈的体态),过临皋之下D、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晚上)之夜,飞鸣而过我者……1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古今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B、予乃摄衣而上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D、须臾客去,予亦就睡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②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③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归而谋诸妇②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B、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②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禄升斗之禄D、①听其所止而休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16、下列句中加点实词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断(阻绝)岸千尺B、履(鞋子)巉岩C、木叶尽脱(凋零,脱落)D、披(分开)蒙茸17、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黄泥之坂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B、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①余亦悄然而悲②北救赵而西却秦D、①将归于临皋②霜叶红于二月花18、名句填空①霜露既降,人影在地,,顾而乐之,②江流有声,山高月小,19、结合所学过的《前赤壁赋》,比较两篇赋文,问答下面的问题:(每空1分,共5分)前赋是新秋游赤壁,典型的景象是“、”,后赋是初冬游赤壁,相应景象是“、” ;前赋写的是月下泛舟的实事,后者则用道士化鹤来印证前赋中“”的虚幻故事,从而抒发作者超脱的情怀20、这篇赋渲染的气氛前后有什么变化?21、孤鹤有什么象征意义?22、末段所写的梦境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在创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3、末段所写的梦境寄托作者怎样的情思?24、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如此良夜何②顾安所得酒乎③以待子不时之须④江山不可复识矣⑤听其所止而休矣⑥归而谋诸妇⑦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⑧予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25、此文是作者在写了《赤壁赋》数月以后写的试任选一个角度,简析这两篇*的异同(3分)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完成2628题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饣甫糟啜酉离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26、给第一段文字加上标点2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美恶之辨战于中(中间)B、物有以盖(遮蔽)之矣C、彼挟其高大以临(府视)我D、则我常眩乱(迷乱,迷惑)反复28、翻译①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②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阅读《石钟山记》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石钟山记(第一段) 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29、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文: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译文: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是(这种)说也,人常疑之B、余韵徐歇(停止)C、自以为得之(代指“遗踪”)矣D、桴(木制的鼓槌)止响腾31、本段是全文的第一段,作者从石钟山的开始入笔,以两位古人“郦元”和李渤的观点为引子,其中后者是 (填赞同或反对)前者的观点,作者对二者的观点持态度这一点从文中这句话可以判断(4分)阅读《方山子传》,回答下面的问题: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①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②,闾里之侠皆宗之③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④”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⑤,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⑥,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⑦,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闾里:乡里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⑤岐亭:镇名,今湖北省麻城县⑥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⑦河北:宋代路名,治所在今河北省大名县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稍壮,折节读书③方山子傥见之欤④欲以此驰骋当世3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①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3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①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译文:②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译文:35、这篇*寥寥数语,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段,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一个典型特征:,作者赏明月,看松柏,自放于山水之间,这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怀。
高中语文第9课赤壁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9课赤壁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东望武昌,山川相缪.④肴核既尽,杯盘狼籍.A.①、②是通假字,③、④不是B.①、③是通假字,②、④不是C.①、④是通假字,②、③不是D.①、②、③、④均是通假字答案:D解析:属—嘱,冯—凭,缪—缭,籍—藉。
2.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虽一毫而莫取B.杯盘狼籍如怨如慕C.凌万顷之茫然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驾一叶之扁舟可怜体无比答案:B解析:A项中“斗牛”古义是星宿名,“虽”古义为即使;C项中“茫然”的古义是旷远的样子,“知”古义为了解;D项中“可怜”古义是可爱。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往) 倚.歌而和之(循,依)B.白露横.江(笼罩)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C.正襟危坐..(端坐)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D.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得到) 目遇之而成色.(美景)答案:D解析:“骤得”意为“多次得到”。
4.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④客有吹洞箫者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何为其然也A.①⑥/②⑤/③⑧/④/⑦B.①⑧/②③/⑤⑥/④⑦C.①⑥/②③/⑤⑧/④⑦D.①⑥/②⑤/③④/⑦⑧答案:A解析:①⑥判断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③⑧宾语前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⑦被动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歌.曰B.⎩⎪⎨⎪⎧望.美人兮天一方西望.夏口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纵一苇之所如.如.泣如诉答案:B解析:B 项均为“遥望,眺望”之意,动词。
A 项歌唱,动词;歌词,名词;C 项下面,名词;攻下,动词;D 项往,动词;好像,动词。
《赤壁赋》练习(含答案)
《赤壁赋》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不能喻之于怀B.方其破荆州而不知其所止C.扣舷而歌之羽化而登仙D.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欲呼张良与具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xū)之秋歌窈窕(tiǎo)之章飘飘乎如遗(yí)世独立B.倚歌而和(hè)之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ù)流光C.苏子愀(qiǎo)然正襟(jīn )危坐泣孤舟之嫠(lí)妇D.余音袅袅(niǎo)山川相缪(liáo)是造物者之无尽藏(cáng)也二、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后赤壁赋》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赤壁赋》《后赤壁赋》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三、古诗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本题共5题,共17分)【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酒属客(属: 劝)B.白露横江(横: 充满)C.摄衣而上(摄:脱下)D.开户视之(户:门)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赤壁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
《后赤壁赋》阅读练习
《后赤壁赋》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6.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攀栖鹘之危巢正襟危坐而问客曰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而吾与子之所共适C.履巉岩,披蒙茸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D.今者薄暮儿已薄禄相7.下面对“盖”和“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盖二客不能从焉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曾日月之几何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8.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苏轼《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扶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C.而今安在哉安:哪里D.相与枕藉乎舟中藉:凭借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以其无礼于晋B.方其破荆州其孰能讥之乎C.吕鱼虾而友糜鹿,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目遇之而成色不知老之将至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项伯杀人,臣活之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C.皆白衣冠以送之D.吾得兄事之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文言文苏轼《赤壁赋》苏轼《赤壁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走近千古赤壁材料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材料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阜。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材料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奴娇·赤壁怀古》)11.下列各项加点词理解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劝)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应)B.白露横江(横:充满)一尊还酹江月(酹:洒酒酬月)C.今者薄暮(薄:稀薄)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的十六日)D.顾安所得酒乎(顾:可是,只是)顾而乐之(顾:环顾)12.下列对以上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侧重写赤壁夜游,良辰、美景、好友,充满了“乐”;材料二侧重叙事,无酒、无肴、江山面目改易,充满了遗憾。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知识归纳练习(答案)一、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2、举酒属.客:劝请,邀3、纵.一苇之所如.:任;到,往4、凌.万顷之茫然:越过5、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江面浮动的月光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7、倚.歌而和之:循,依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扬;细丝9、舞幽壑..之潜蛟:深谷:寡妇10、泣孤舟之嫠妇..11、苏子愀然..:忧愁的样子12、正襟危.坐:端正。
正一正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13、山川相缪.:缭、盘绕14、方.其破荆州:当15、舳舻..千里:船尾和船头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16、酾酒..临江:斟酒17、横槊.赋诗:兵器长矛18、固.一世之雄也:本来19、举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相互劝饮..以相属20、逝者如斯.:这里指水21、盈虚..者如彼.:满;缺;这里指月亮22、卒.莫消长..也:到底,最终;消减和增长2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24、虽.一毫而莫取:即使2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2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里有享有的意思27、洗盏更酌..:更换酒杯(或再次饮酒)28、肴核既...尽:菜肴和果品;已经29、杯盘狼.籍.:凌乱的样子。
也写作“狼藉”。
30、相与枕籍....乎舟中:互相;枕着,垫着二、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缠绕三、指出下面划线词语的古今异义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里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凌万顷之茫然茫茫的样子。
(指江水)四、一词多义1、之(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取独(4)扣舷而歌之助词,调节音节(5)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6)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往,到……去2、属(1)举匏樽以相属劝请,邀(2)亡国乱君相属连接(3)屈平属草稿未定缀缉,撰著,写作(4)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请托,嘱咐(5)若属皆且为所虏类,等辈(6)属岁旱时副词,恰好,适值3、望(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远处看(3)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盼望,希望(4)德高望重名望,声望(5)望风察看,观察4、危(1)正襟危坐端正(2)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认为……危险(意动用法)(3)周以缭垣,约以危栏高五、指出下面句中活用的词语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落泪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进兵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5、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伴、为友6、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发白,亮7、肴核既尽.副词用作动词,用尽,吃完六、在横线上写出所给例句属于哪种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1)凌万顷之茫然(2)客有吹洞萧者2、介词短语(状语)后置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4)不绝如缕3、宾语前置句(1)何为其然也(2)而今安在哉4、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七、写出下面词语的含义少焉:一会儿。
《赤壁赋》阅读练习
《赤壁赋》阅读练习《赤壁赋》阅读练习1.第3段为何写历史人物?第3段吊古抒怀,借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曹孟德已逝不在,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怀。
2.第4段,以水、月为喻,有何作用?以水、月为喻,借物喻理:水与月虽然有往逝、盈虚的变化,但实际上两者并没有消失、增减,所以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自然现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与自己都是没有穷尽的,因此不必为人生短促、暂时失意的处境而悲伤哀愁,不妨放情山水,在清风明月的秀美景色中消解愁怀,这样人生才能变得乐观豁达。
3.分析情感脉络全文以“乐—悲—乐”形成了一条内在的感情线索。
先通过对月夜泛舟的秀美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超然之乐,接着感情为之一变,以箫声呜咽烘托悲伤的气氛,由历史人物的兴亡抒发人生苦短的悲怀,再从水、月之自然现象来感悟“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抒发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情怀,最终由悲转乐。
《前赤壁赋》的抒情脉络从喜转悲入乐,委婉有致,条脉分明。
4.如何理解《前赤壁赋》“主客对话”?《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了汉赋惯用的“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作者借客人之口来宣泄人生失意的苦闷,由主人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述对宇宙、人生、生命的深刻认识,表达了自己乐观旷达的情怀。
主客对话之法,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将其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强了艺术表达的效果。
前赤壁赋课后练习一、背诵课文,试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第3、4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答案: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
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
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B)
A.顾而乐之B.顾安所得酒乎
C.四顾寂寥D.道士顾笑
解析:B项,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A、C、D三项均为动词,回头看。
15.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
A.适有孤鹤,横江东来B.步自雪堂
C.掠予舟而西也D.羽衣蹁跹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16.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行歌相答——一边走一边吟诗,互相酬答。
B.凛乎其不可留也——感到害怕,不敢停留。
C.如此良夜何——这是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D.听其所止而休焉——随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解析:C项,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
17.对文中玄裳缟衣的孤鹤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象征身遭贬谪,孤独寂寥的作者本人。
B.象征作者出世的理想。
C.象征因客去而感觉孤寂的作者。
D.象征作者羽化的游仙思想。
解析:C项,作者的孤寂并不是因客去,而是因身遭贬谪的缘故,即使客也只是陪衬而已。
18.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第一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虚无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解析:D项,虚无思想在本文中有,在《赤壁赋》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