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复习提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提要

复习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师范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期末考试命题严格控制在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范围之内。考试命题将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覆盖本课程主要教学参考书的3、4、5、6、7、9、章,凡大纲中未涉及的内容,或教科书中涉及而大纲中没有选入的内容,均不列入考试范围。试卷兼顾各学习目标层次。

考题类型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比例大体是:识记30%;理解占40%;应用占30%。题型分配:填空题(每空1.5分,合计30分)、论述题(每题10分,合计20分)、简答题(每题5分,合计25分)、名词解释(每题2分,合计1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主要知识内容

第三章教育科学研究设计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研究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教育科学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制定出具有比较周密、科学、有效和系统化的研究工作程序和安排的计划,实现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客观、可靠、正确和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研究标准主要指对研究设计的信度、效度方面提出的一般和某些特定的要求。信度指研究的数据资料收集程序所体现的一致性程度。一般,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思效度和统计效度四种情况。信度对效度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有效度的研究程序必然是可靠的(或说有信度),但反过来,有信度不能保证一定有效度。

第二节取样设计

取样是通过一定方式从研究总体中选取出来的、有一定数量要求的、供观察分析的样本。人们通过观察样本的特征,能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论。为使样本能够代表总体,样本不是任意选取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有规律的、系统的随机方式选取,其理论依据来源于概率理论和统计规律。取样的方式分为随机方式和非随机方式。随机方式由简单随机样本、分层随机样本、系统样本等具体方式,它是常用的取样方式。理想的样本数量应足够大,以便能充分代表期望推测的总体。在概率统计理论中,30个左右的样本恰值小样本t临界值和接近常

态概率表中大样本z临界值。大样本和小样本取样采用不同的数学处理方法。

第三节执行设计

在研究设计中,变量指在数量、性质上可以变化、测量、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现象、事件或事物的特征。变量的简单分类包括三种形式:自变量、因变量和干涉变量。自变量指研究中,被操纵和控制以弄清它们与观察现象的联系的那些条件或特征。自变量有两类,一类是处理变量,一类是归因变量。前者是受人员操纵的、为被试安排的那些因素。归因变量指研究人员不能排除的那些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等)。因变量指随着自变量的引入,排除或改变自变量而出现、消失或变化的条件和特征。干涉变量指一个研究或一个样本中可以影响因变量(即测量结果),并与自变量的效果混淆起来的那些方面。干涉变量分插入变量和无关变量两种情况。要消除研究中的干涉变量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但是适当的研究设计却可以使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它的影响。控制无关变量指通过若干研究设计的方法,抵消或极大的限制它对研究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有:消除变量、平衡法、统计方法等。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用于对变量采用人们可以观察和测量的操作性行为(或事物、事件、现象等)进行规定。操作性定义中使用的术语在描述变量方面并不一定有用,或者说,看上去不像一个真实的定义(抽象的定义)那样揭示变量的内涵,但是却很容易加以观察和记录,这对教育科学研究十分重要。研究指标用于对研究变量的类别、状态、水平、速度等特性项目的具体测量。研究变量的情况是通过测量其研究指标来说明的。研究指标分为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和定比指标四种类型。研究指标依据研究课题的理论构思(或假设)、变量的情况来确定,它应该完整、简明、可以被观察和测量。

第四章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

第一节文献法概述

文献是把人类知识用多种记录形式和各种媒体(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记录下来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第二节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文献搜集的渠道是很多的,主要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学

术会和个人交往、计算机互联网。

文献法是对于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其操作程序或一般过程是:

文献的搜集方式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检索工具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两种。手工检索工具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三种主要方式。计算机检索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项检索三种,教育科学研究主要使用文献检索系统。计算机信息检索服务方式主要有定题信息服务和追溯检索两种。

文献积累是另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文献积累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在内容上尽量充分全面。文献积累保存的方式有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常用的卡片有目录卡、内容提要卡、文摘卡三种形式。写读书摘记与读书笔记既是积累文献的方法,又制作文献的方法。摘记的重点在“摘记”,不在于“评价”。读书笔记的重点在“评”。评论的方式有总评、分章节评和重点选评。

文献的整理是指对文献的阅读、记录、鉴别、分类处理和制定文献综述。阅读文献应遵照计划性原则、顺序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和同时性原则。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精读三种。记录文献的方法主要有:标题与批语式、抄录式、提要式、札记式和综述式。对文献做鉴别是文献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鉴别文献真伪的方式分为“外审”和“内审”两类。“外审”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内审”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文献的分类整理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一般情况下,文献综述的完整过程包括五个步骤。确定综述的选题、文献资料搜集或摘取、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撰写综述初稿。修改综述初稿,并完成文献综述。

第二节内容分析法概述

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作系统、客观的量化分析方法。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它的一般过程是先建立研究目标;然后依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总体、选择分析单元;按照可以测量和量化的原则,设计能将分析单元的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项目的分析维度(或类别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