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完整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5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54张PPT)
6500 万 年 前 , 在 地 球 上 生 活 了 1.6 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 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世纪70年代以 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 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 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 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课件
目 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恐龙无处不在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这是什么恐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1.本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
2.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 即:生物学(恐龙)、地质学(板块 理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深入探究——板块构造依据
1.“板块构造”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 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 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 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 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板块构造理论引发问题
整体感知—— 字词学习
遗骸
zhě
褶皱
流逝 携带

骨骼 两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5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5张PPT)
3.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讲授新知
4.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一滴水的前身——一片雪。 第二部分(2-14):写小水滴的旅行过程以及它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5-16):小水滴经过了丽江,奔向茫茫的大海, 开始新的旅途。
讲授新知
一、朗读第一部分,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几个过程? 雪—冰-水。作者开始交代一滴水的身份来源,实际
讲授新知
(2)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
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讲授新知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
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 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精神风貌:和谐、融洽
讲授新知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讲授新知 5.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
江的民俗民风更美。请找出描写丽江人与游客的活动场景, 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1)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 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 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
精神风貌:勤劳、热爱生活
作者从视觉的角度来描绘丽江古城的繁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丽江人民的闲适与怡然自乐;从触觉的角度写出夜晚 水的冰凉。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讲授新知
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1.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 2.将自己比作水,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 术魅力; 3.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易于作者更直接 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4.以“一滴水”为线索,可穿越历史时空,纵贯疆域,从不同角度、多层 面地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建筑、人物风情等。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课件(共57张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课件(共57张PPT)
统编版 · 语文 · 八年级(下)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第1课时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助学资料 04 预习思考
05 初读课文 06 精读课文 07 跟踪检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成就,把握演讲者的观点。(重点) 2.梳理演讲的思路。(难点)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吗?
C.王选列举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从第一代主任到第五代主任的例子,告诉我们扶 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D.本文语言严肃,见解精辟深刻,如对于“权威”,王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统编版 · 语文 · 八年级(下)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第2课时
01 学习目标 02 学情回顾 03 精读课文 04 课堂小结
总:引出演讲的话题——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它可以给人以激励和斗志,鼓舞人勇于前行。
( nòng)弄巧成拙 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反对马太效应,打破论资排辈的风气。 第2段提出观点——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

奠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弄 露 总:引出演讲的话题——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劲 ( jìng )劲敌、刚劲 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这种膏药来骗取钱财,因而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
lòu lù
)露面 )暴露
预习思考
理解词义
抉择:挑选;选择。 扶植:扶助培植。 奠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
崭新:极新;簇新。
干预:(过问)别人的事。
预习思考
说服: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 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 堕落:(思想、行为)往坏里变。 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 记载的) 。 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蒹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写作 学写读后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 社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 春酒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3*安塞腰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恐龙无处不有
9 桃花源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0 小石潭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1*核舟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4*庆祝旧历元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写作 学习仿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任务一 学习演讲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3 最后一次讲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2《诗经》二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 族文学委员会主任 。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课件(共31张PPT)

三、析人物,解乡情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 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用什么语气读?)
朗读指导:要读出偷的感觉,征求阿发的意见,因 为是偷,所以声音要低;也因为要偷,所以兴奋。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
(此处猜读)自私版的阿发会怎么说? 大方版的阿发会怎么说?
再看,他嘴上和老六一说着话,心里还想着 水中的虾呢。双喜连钓虾的注意力都没有转移呀! 可见,他坦然的很呀!内心坦荡荡。
三、析人物,解乡情
被偷者不觉得是偷,偷者也不觉得是偷,这 是一个怎样的平桥村?村民有怎样的共性?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善良无私……
一会儿的功夫,淳朴善良的平桥村民都成了大 家的好朋友了!
二、看社戏,谈感受
1我们先来到戏台前,请同学们速读课文17----21 段,边看边画出迅哥儿最想看什么戏,再圈出他看到 了什么角色的戏。
铁头老生不翻跟头 小旦咿呀呀呀呀的唱 很老的小生 红杉小丑 老旦不断地唱
扮蛇精、 跳老虎
2、大家说这出戏好看不好看?从文中找出迅哥儿和同 伴们的感受的关键词。
疲倦、打哈欠、最怕的东西、扫兴、担心、忍耐、吁 气、熬不住
偷老六一家的吧。我娘知道了还要哭骂的。 偷我们家的吧
三、析人物,解乡情
现实版的阿发呢,我们来看:“且慢,让我来 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做了一个动作“摸”。结 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这是一个什么版本的阿发呢?
淳朴无私、热情纯真的阿发
xǐnɡ xū 归省 吁气
hánɡ 行辈
fú 凫水
dài 怠慢
chán 潺潺
juàn xiànɡ jiū 家眷 旺相 纠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 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 课件(共22张PPT)
移 正沸着的水。……什么也看不见,什么 步 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 换 突然就要出现一洪峰将我吞没。于是,
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
景 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
跳……(第2段)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 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 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 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 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 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 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 不可测,这便是“壶口”。……(第3段)
相挤着、撞着,
,前呼后拥,撞向石壁,
霎时碎


改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
着、撞着,
,前呼后拥,撞向石壁, 霎时碎成 。
为何要为使用这么多叠词?
叠词的使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另 外,增加了气势,让人充分感受到壶口瀑布水的气势磅礴的特点。
任务二 【关注“所见”】 壶口瀑布的石
……近到远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 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
比水,定但至点柔换至景和的,水作一者旦被的压立迫足竟会点这不样变怒不,可而遏从。原不来同这柔角和度之描中只绘有不宽同厚绝方无位软景弱,物当。她忍耐到
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 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俯 自己脚下
河心



仰 下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社戏 课件(33张ppt)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社戏 课件(33张ppt)

三次波折: 叫不到船,不准和别人 去,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
八叔公的船回来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 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 喜”。)
易忽略的精彩处
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
第一盼望——急得要哭——我似 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 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渲染沮 丧)——不钓虾,东西也少吃, 不开口。——高兴(烘托社戏对 儿童的吸引力)
一公公的形象。
看得出来,他对孩子们偷吃他的豆 并不怎么介意,还笑道:“请客— —这是应该的。”迅哥夸奖他的豆 好吃,他又感激又得意。因为细心 播种、耕作的成果受到肯定,他就
这么高兴,这正是劳动者淳朴厚 道本质的表现。
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 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 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 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 的好戏了"?
点 磕 退后 上前 架
(2)第11自然段抓住景物特 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 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融情人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 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 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 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 神。
视觉:豆麦“碧绿”、连山“淡黑”,
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 庄,几点火;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
嚷声,远处的"歌吹"。
感觉: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
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 藻之香的夜气里。
修辞手法:
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 (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 迫的心情)
阅读14~21段。讨论: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 到农村居住过,和许多农民亲 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 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 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 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 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 看成就是鲁迅。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 作者表达的重点是丽江的人文内涵——丽江建城和扬名 的历史,丽江的建筑民居,丽江深厚的文化传统(手工艺、音乐和 东巴象形文),丽江人的日常生活(主人与游客之间的和谐关系),丽 江的夜色(夜色中人的活动与心 境),等等。
人创造的历史文化,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人与这座城的 美好相遇,这就是阿来想要表达的内容。如同作者自己所说——
特”的游记。正如“阅读提示”所说: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 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 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思考:“一滴水"的视角,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文中哪些 地方,只有从“水”的视角才能这样写,从人的视角就不能这 样写了。
提示:可由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展开讨论。
水的特点是晶莹纯净。只有当我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 莹时,才能感受到诗意和美好。
水更灵动,富于变化,也富于生命力。文中的“我”从 “一片变成“冰川的一部分",再到“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最后 "跃入江流,奔向大海"。这一旅程就是生命实现的过程, 平静的更迭中蕴藏着变化的力量,如同人的生命旅程。
“一滴水"的旅程,更富有奇幻色彩,更有童趣和想象力。
2.朗读品析,吟赏情韵。 请大家自读课文,选择自己 印象深刻的一处或几处场景,自由 朗读。然后,和同学交流,说说从 所选的语句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丽 江。
(1)示例一: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 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 蜒老街。 如:古城、老树交相掩映,房屋依山而起,老街顺水而去, “我”读到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丽江。 朗读指导:关注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句中连用四个 “看到了”,整散结合,回环往复,应当读得舒缓而深情。“依 山而起”“顺水而去”突出了人与自然交融的状态,可读得稍 重一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6张PPT)

第4自然段 —打比方、作比较
第9自然段 —举例子、下定义
第5自然段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第10自然段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2.体会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把大地人格化,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 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大地苏醒的生 动画面,勾勒出了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

2.本文是什么文体?
事理说明文
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物候”和“物候学”
4.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 业生产上。

2.第一段中哪些景象属于“大自然的语言”?

• 冰雪融化
• 叶子变黄

• 草木萌发
• 北雁南飞
• 花开放 • 候鸟归来 • 植物孕育果实 • 果实成熟
• 昆虫销声匿迹 • 衰草连天 • 风雪载途 • ……
3.第一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标出有关词语。
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夏季、到了秋天、准备迎接寒冬
5.说明经度差异的例子为什么举了两个?
因为一般人以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暖和;而事实上近海地 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不 利于读者理解,举两个就确信无疑了。
举例的多少,决定于理解的难易。
6.什么叫“逆温层”?为什么会有“逆温层”?
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 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完整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完整课件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R·八年级语文下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 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
学习目标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准则。
剪碎、切断、浸、捣、捞、晒
(2)回归课文段落,自由朗读课文。
(3)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到蔡伦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概括大意,提炼学习方法。
(1)课文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一 句写了什么?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示例: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自然环境优美的世界,科技文化昌盛的世界。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你知道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吗?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10 纸的发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3.享“和”之乐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全班合作,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还可选择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闻事件为话题,在班上组织一次时事讨论会。以“和而不同”为理念,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受益。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ppt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ppt教学课件
这一节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此节呼应 前文,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延安人民在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永远站在最前列,表 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继承革命传统,发 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人。1945年,他和丁毅等集体创作了 剧本《白毛女》。他的作品《回延安》《放声 歌唱》《三门峡歌》都是深有影响、脍炙人口 的名篇。著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 《放歌集》等。
板书设计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颂延安
激动
感激

真挚


喜悦

热爱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作业: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
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 的诗人的情感。
1.通过动作描写抒发情感: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中一“抓”一“贴”这
第二节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 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了解时代背景,深入 理解诗歌内容。
3.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培养爱家爱国的 情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课件
这部作品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
1 社 戏 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 揭 现出示作了者种对种民深族层生次鲁存的迅强社烈会的矛忧盾患,意表 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交流释疑
你了解什么是社戏吗? “社”,原指的是土地神或土地庙。 后来,“社”演变成一种区域名称,相 当于“村庄”。在绍兴,社戏就是社中 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社戏是中国农村中春秋两季迎神赛 会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神祈福,一般 均在庙台或在野外设台演出。
人物分析
● 都说一个人一座城。而我们今天的这篇课文《社戏》,老师我也将带 领大家去感受“一个人,一方土,一段情”。
● 可能读过文章的同学,产生了疑问:一个人?这篇文章不止一个人。 没错,都有哪些人啊?
● 六一公公、母亲、外祖母、水生、唱戏的人、 闲汉、土财主家属,“我”……
● “我”是不是鲁迅先生? ●(不是 小说)
● 11."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
【示范】
●我从第一句“大船?”这个短句中 可以看出双喜直指问题的核心。大 人担心没有大船不安全,并且在其 他人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双喜的 头脑在飞速旋转,他在思考问题的 解决方法,冷静、清醒、积极解决 问题的少年领袖跃然纸上。再就本 句中“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可以看出双喜的观察细致,敏锐。
我从哪句话,再说说这句话的情境。)
● 1."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 2."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 3.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 4.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 ● 5.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 ● 6.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 7."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 8.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 ● 9.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 10."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 《桃花源记》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 《桃花源记》课件

古义: 不用说、更不用说 (6)无论魏晋 无论
今义: 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课文详解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问讯
古义: 今义:
(8)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 今义:
询问消息。 询问 隔断,隔开。 距离
(9)各人复延至其家
古义: 今义:
邀是请。 延长,延伸。
(10)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不值得 不满,不充分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播放 暂停 停止
丨丨
课文详解
学生自读
要求: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一字,要读准。
课文详解
1.识记生字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
垂髫(tiáo)
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课文详解
2.古今异义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3)说如此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走近作品
走近作品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别号五柳先生。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 不得伸,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人外道人也道。也”。”
播放 暂停 停止
丨丨
课文详解
桃花源记 “志”通“誌”:
陶渊明
做记号,做标记。
之有率志守不。此妻之即复见便人子既。遣得渔要,邑出及人路人还咸人,郡随。,家来来得下其乃,问此其,往大设讯绝船诣,惊酒。境,太寻,杀自,便守向问鸡云不扶, 所所作先复向说志从食世出路如,来。避焉,此遂。村秦,处。迷具中时遂处太,答闻乱与, 外无惋欣津人论。然者间魏余规。南隔晋人往阳。。各。刘问此复未子今人延果骥是一至,,何一其寻高世为家病尚,具,终士乃言皆。也不所出后,知闻酒遂闻有,食无之汉皆。问,,叹停

第1课《社戏》课件(共4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课《社戏》课件(共4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盼望→急得要哭→沮丧→高兴→沮丧→兴奋、激动
【品读“戏前波折”,体味童真童趣】
问题3: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心情的? 有哪些表现形式?
(1)直接表现。例如第五自然段中“我急得要 哭”,直接表现出我看不上社戏的焦躁心情。 (2)用幻想表现。第六自然段中,作者写道, “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并且知道他们在戏台 下买豆浆喝。” (3)用行为表现。第七自然段中,作者“不钓虾, 东西也少吃”,叙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影 响,表现自己的沮丧和难过。 (4)用对比展现。第七自然段中,看过戏的小伙 伴“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
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2.看社戏前的波折 3.夜航看戏所见所感 4.赵庄看社戏 5.归航偷豆 6.六一公公送豆
【完善情节,梳理事件】
问题3: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 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
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月夜行船→ 赵庄看戏→回航偷豆→六一送豆
【再读课文,回味“好戏”】
河流就是大川, 而水坑就是大海。
当孩童仍是孩童, 不知自己还只是孩童。
以为万物皆有灵魂, 所有灵魂都是同一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的。
【大胆开麦】你在童年最喜欢、最期待的一件事是什么?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自豫才,浙江 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
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等等。本文选自《呐喊》。
【认识平桥村】
问题3:小住平桥村与后文写我去赵庄 看戏有何联系?能否删去?
1.交代了去看社戏的时间(夏天)、地点(离 平桥村不远的赵庄)、缘由(春赛); 2.引出了一同去看社戏的小伙伴; 3.表现出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愉快,为下文看 社戏的期待做铺垫。 小住平桥村一段与后文看社戏有紧密联系,不 能删去。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社戏 课件(共23张PPT)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社戏 课件(共23张PPT)

知识链接
3.绍兴十大风情之一––水乡社戏。
鲁迅对孩提时代看过的故乡社戏始终未能忘怀,称赞备至。对社戏有过动人的描绘和精 辟的论述。绍兴的水乡戏台,大都构筑在土地庙之类寺庙前的河上,故称“河台”、“万年台”。 鲁迅在《社戏》中说,外国人以为中国戏的“大敲,大叫,大跳”,不适于剧场演出,但若在野 上演出,“远远地看起来”,却“自有他的风致”。《龙虎斗》《游园吊打》是很能体现绍剧特 色的戏,历来为绍兴观众所拍手叫好。
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 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 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 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 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②略写:小旦、小生的表演。
课文精讲
7. “我”所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③最怕看“老旦”,他并不停地唱着。 以上是正面表现戏不好看
另外,文中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 些动作神态描写,则是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②以动衬静; ③由远及近。
1.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课文精讲
作者采取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十分突出。作者 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纯朴可爱的农村孩子形象,他们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其中最突 出的就是双喜。他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 充满自信,又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对六一公公的描写,着墨很少,但仅有 的几笔勾勒,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极其准确,表现了他宽厚、纯朴、好客、热情的特点。

第4课《灯笼》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4课《灯笼》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 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 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 马懿探山》。
短句 口语化的表达 简洁含蓄 声韵之美
品味语言
吴伯箫的语言别具一格,读来饶有趣味,吟咏品味语言风格。 第③段: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小林
通过写将小灯悬在床头这样一个表现孩童天真烂漫的细节 传递出细腻的情思 道尽“我”
心中的美好、憧憬与回味
品味语言
吴伯箫在文中却很少有直抒胸臆的语句,但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作者 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课堂上,小文和小林就本文的抒情语言展开 了讨论,请同学们细细品读文章,帮助他们完成对话。
预习检测
nì hè kān gū lū sòng
wò xuán xī
chàng wǎng zhuì qiāng
tuì qiǎo biāo yáo liáo
创设情景
说起灯笼,同学们会想起什么?
也许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盏灯笼,或是孩提时 的新奇,或是奔波中的慰藉,或是元宵灯节的流连……
那盏灯火点亮了往昔岁月 光耀于历史长河
为什么作者由如此美丽的宫灯联想到如此哀痛的画面呢? 探究主旨
中华民族 汉献帝
飘摇之际 沦陷之时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保家卫国 抵御外辱
身先士卒
团结起来 共御外辱
课堂寄语
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生活中细碎的小事入手, 以灯笼做媒介,用质朴自然含蓄雅致的语言,表达了难忘温 馨的亲情缘、流淌遐思的民俗缘、痛击心灵的家国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元成才路
村庄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字词学习
◆生难字
惮( dàn ) 归省(xǐnɡ) 凫水( fú )
踱(duó ) 行辈(hánɡ ) 橹( lǔ )
棹(zhào ) 撺掇(cuān duo ) 旺相(xiànɡ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撮(cuō) 篙(ɡāo) 弥散( mí ) 筋斗(dǒu)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22年10月。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 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这时 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他日夜忧 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 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 小说。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 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 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状元成才路
自失:(听得出状元成神才路 )忘了自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辈分。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游泳。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依稀:隐隐约约。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宛转,悠扬:这里是形容笛声的曲折和谐,优美 动听。 弥散:弥漫消散。 漂渺:通常写作“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撮: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第一单元 1 社戏 2 春酒 3*安塞腰鼓 4*庆祝旧历元旦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6 阿西莫夫短文两
篇 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 7*大雁归来 8*时间的脚印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10 小石潭记 11*核舟记 12《诗经》二首 关雎 蒹葭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14 应有格物致知 精神 15 我一生中的重 要抉择 16 庆祝奥林匹克 运动复兴25周年
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 18 在长江源头各
拉丹冬 19*登勃朗峰 20*一滴水经过丽
江 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 梁之上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 行也 23* 马说 24 唐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社戏
R·八年级语文下册
新课导入
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 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 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写“我”随
母亲回平桥
村省亲,交 第一部分
代看社戏的
1-3
时间、地点、
机缘和人物。
第一层(1):交代看社戏的时 间、地点和机缘。
第二层(2):平桥村村民热情 好客、民风淳朴和事:钓虾、放牛——为看社戏做 了铺垫。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写去看社戏 的全过程。
第二部 分
4-30
写看戏后的 第三部
余波和“我”
分 状元成才路
对社戏的怀 31-40
念。
第一层(4-9):写看社戏前 的波折和转机。
第二层(10-13):写去看社 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14-21):写在赵庄 看社戏。 状元成才路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 后深夜归航偷豆。
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 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 可以钓到一大碗。
拟人:形象地写出了虾“呆”的特点, “决不惮”“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从 心理、动作描写的角度,表现了虾的“呆”。 把虾当人来写,绘形绘神。
“照例”二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些虾一向都是 给“我”吃,表现了农村 小朋友的淳朴、好客。
课文解读
第一部分(1-3)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 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
铺垫:从民俗(鲁镇的习惯)入手,富于 生活气息。同时为下文“我”随母亲归省做铺 垫。
第1段介绍平桥村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平桥村“极偏僻”而且“小”,但却是“我” 的乐土,可见“我”平时环境的单调枯燥。“离 海边不远”“临河”“打鱼”为下文的钓虾、
小朋友们是善意的“嘲笑”,实际上是鼓 励“我”大胆些,勇敢些。一方面表现了“我” 的尴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村孩子的天真、 友善和直爽的性格。
第二部分(4-30)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 庄去看戏”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 文的平桥村乐事,引出下文到赵庄去看社戏的事。 “第一盼望”突出社戏对“我”的吸引力之大。
桕树(jiù )
磕( kē ) 蕴藻(yùn ) 楫(jí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怠慢(dài ) 潺潺(chán ) 家眷(juàn ) 蹿(cuān )
◆多音字
( xǐnɡ )归省 省
(shěnɡ)省心
( hònɡ)一哄而散 哄 ( hǒnɡ)哄骗
( hōnɡ)哄笑
◆词语集注
乐土:安乐的地方。
状元成才路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 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状元成的才路 好手”做了铺垫。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2段的叙述表现了平桥村什么样的风俗习惯?
一家的客人是公共的,一起玩的是许多小朋 友。因为有远客,家里就同意孩子们减少工作, 让他们一起玩。这表现了平桥村淳朴善良和热情 好客的民情风俗。特别是小朋友之间没有等级制 度,是平等的,更是民风淳朴的表现。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重 点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重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曲折有致的写 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难点)
状元成才路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状元深成才路 厚感情。(重点)
“高等动物”这个词的使用有什么特点? 真的是牛“欺侮我”吗?
“高等动物”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 既戏谑了牛,又写出了“我”的窘态。其实并 不是牛欺侮“我”,而是状元成才因路 为“我”一直生活 在单调的读书环境中,离农村生活很远,所以
状元成才路
见到牛很害怕,不敢接近。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如何理解小朋友们的“嘲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