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无砟轨道技术调研报告(苏慧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研报告
年级:09秋
专业:铁道工程
层次:高起专
姓名:苏慧珍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0年9月30日
目录
一、调研目的 (2)
1.1 无砟轨道的发展现状 (2)
1.2 调研目的 (2)
二、调研方法 (2)
三.调研内容与过程 (2)
3.1 无砟轨道施工前期准备 (2)
3.1.1项目部组织机构的设置 (2)
3.1.2 工后沉降观测 (2)
3.1.3 线路复测 (3)
3.1.4原材料进场及存放 (3)
3.1.5工艺性试验 (3)
3.2.1 施工放样 (3)
3.2.2 钢筋绑扎 (3)
3.2.3 模板支立 (4)
3.2.4 浇筑及养护 (4)
3.3.1工艺步骤 (4)
3.3.2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5)
3.4 轨道板运输、存放及安装 (5)
3.4.1工艺步骤 (5)
3.4.2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5)
3.5 轨道板精调 (6)
3.5.1工艺步骤 (6)
3.5.2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6)
3.6 CA砂浆搅拌与灌注 (7)
3.6.1 工艺步骤 (7)
3.6.2注意事项 (7)
3.6.3材料储运 (8)
3.6.4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8)
3.7、凸型挡台周边树脂灌注 (9)
3.7.1工艺步骤 (9)
3.7.2注意事项 (9)
3.7.3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10)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 (10)
4.1 线路工后沉降观测与评审 (10)
4.2 控制网CPIII点测设 (11)
4.3 工艺性试验 (11)
4.4 轨道板精调 (11)
4.5 机械协调问题 (11)
4.6 各部门合作问题 (11)
4.7 雨季施工预案问题 (11)
4.8 作业队人员培训问题 (11)
铁路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1.1无砟轨道的发展现状
过去铁路的发展中有砟轨道占领了铁路建设的主导地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铁路运行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有砟轨道对速度的限制,铁路建设迎来了无砟轨道时代。板式无碴轨道具有二期恒载小、结构高度低、维修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无道碴飞溅、稳定性和耐久性好、弹性均匀等一系列优点,线路状态良好,适于高速行车,结构相对简单,便于施工和安装,并可对轨道板下CA砂浆进行再次灌注实现线路调整。我国在秦沈客运专线狗河直线特大桥和双何曲线特大桥上首次试铺了板式无碴轨道,并进行了无碴轨道综合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列车运行安全,运行舒适性良好,结构强度及横向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线路平顺性。
1.2 调研目的
针对无砟轨道以后的发展趋势,深入了解、掌握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是本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鉴于在学校中只能学到基础知识,对于现场基础施工了解不足,从而进行本次调研。通过调研,掌握无砟轨道施工的原理、工艺,从施工过程中不断的磨练自己,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深入生产一线、现场调查、实际了解、理论对比等方法。
三.调研内容与过程
本次调研从2011年3月1日开始至7月15日结束,历时5个半月时间,对该项目无砟轨道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实地跟踪、现场研究、会后总结,最终形成本次调研报告。3.1无砟轨道施工前期准备
3.1.1项目部组织机构的设置
项目经理1人,副经理3人,总工程师1人。下设工程部、安质部、机物部、财务室、试验室、综合办公室、测量班等三部三室一班。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无砟轨道的施工工作,项目副经理负责具体生产任务,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技术工作,各科室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管段内无砟轨道施工任务。
3.1.2工后沉降观测
无碴轨道施工前对全线沉降观测,测量人员按业主下发的细则埋置沉降观测点和徐变观测点,按照规范要求的频次对所有观测标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汇总整理分析,绘制沉降观测曲线。经建设、设计、咨询和监理单位共同对结构物沉降变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认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无砟轨道施工。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1一般路基SR≤15 mm (膨胀性地基:隆起量不大于10 mm);○2桥涵:墩台均匀沉降量不大于20mm,相邻墩台的沉降量差不大于5mm,涵洞工后沉降量应与路基一致。即不大于15mm,L≤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结构在无碴轨道铺设后的徐变上拱度不应大于10mm;L> 50m时,无碴轨道铺设后的徐变上拱度不应大于L/5000,且不得大于20mm。○3隧道:基础工后沉降量不大于15mm,隧道与其他结构物间因差异变形造成的折角不大于1‰。
3.1.3线路复测
线下基础工程经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合格后,应进行线路中线复测,并完成基桩控制网(CPⅢ)的建立。
线路复测应进行线路中线和高程测量,贯通全线的里程和高程,并检查线下工程施工的准确性。路基、桥梁和隧道应满足限界要求。直线地段每隔50m、圆曲线上每隔20m、缓和曲线上每隔10m设一个桩。在缓和曲线、圆曲线起讫点、底座混凝土厚度变更点以及道岔交点等加设永久中桩,以及埋设简易的临时里程标、曲线标、坡度标等标志。
无砟轨道施工前,应完成基桩控制网(CPIII)的建立,基桩控制网布置成三维坐标网,并与基础平面控制网(CPI)或线路控制网(CPII)进行衔接。CPIII 高程测量工作应在CPIII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点。
基桩控制网(CPIII)最终为三维坐标,即每个CPIII控制点集平面、高程于一体。路基上基桩控制网(CPIII)沿线路纵向左右对称布置(间距为50~60m),因目前接触网支柱尚未安装,在接触网小里程端设计牛腿基础,并预埋Φ200mm的临时钢筋混凝土作为CPIII基标桩,并高出路肩1.4m。CPIII控制点布设时高出设计轨顶面35cm,布设(钻孔锚固)M8×25mm的螺栓(内螺栓孔径为8mm),用螺帽拧紧。安装棱镜时在螺栓上拧上直径为12mm的专用测量连接螺栓。桥上基桩控制网(CPIII)的布设
桥上基桩控制网(CPIII)分布于线路的两侧,并设置在桥梁变形量最小的部位(即垂直于桥梁基座固定端的防撞墙上),CPIII控制点设置在线路两侧防撞墙的内侧,低于上表面10cm处。隧道内基桩控制网(CPIII)的布设
隧道施工基桩精密控制网沿线路方向左、右两侧每隔60m布设一对控制基桩。相邻的(CPIII)控制点点间距离差不大于1m,两侧相对的两点之间允许的最大的里程差为1m;点位设置位于隧道两侧电缆槽外侧混凝土墙上,埋设高度为混凝土表面往下10cm处。钻孔时确保不破坏预埋的接地钢筋。
3.1.4原材料进场及存放
底座施工所有原材料、CA砂浆、伸缩缝及凸台周边填料等所有原材料件进场时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有关要求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所有原材料进场后须分类、标识存放,存放场地及措施应满足有关技术条件要求。尤其是乳化沥青的存放,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满足5-35度的限界温度的要求。
3.1.5工艺性试验
无砟轨道正式施工前应组织工艺性试验段施工,优化施工工艺,验证施工设备性能及最佳组合;进行混凝土底座和乳化沥青砂浆配合比的工程化放大试验;工艺性试验段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总结,根据总结报告修改完善作业指导书。
3.2 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
3.2.1施工放样
该项目部共负责15km无砟轨道施工,分三个工作面同时展开。首先清理桥面,由测量班负责底座板放样工作。
3.2.2钢筋绑扎
采用专用编制架或胎具在桥下进行整体绑扎,凸形挡台钢筋应与底座钢筋连成一体,吊车及龙门吊下放至已经安装完毕的模板内,如下图所示。钢筋绑扎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绝缘处理,及时进行绝缘检测。底座钢筋绑扎应符合下表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