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词英译研究十年述评_吴秋芬

合集下载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中国语言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50多个春秋,经历了30多年的沉寂,从80年代初期开始又有了发展和变化。

新词语的出现是这些变化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80年代后半期以来,新词语以平均每年200多个的速度不断地涌现,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重要词汇资源。

近10年来,新词语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界极大的关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将回顾这一时期汉语新词语研究的进展情况,探讨其发展规律,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当然,任何研究都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新词语研究也是如此。

我们看到,对于新词语的研究,我们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的立场、角度不同造成的。

有人认为,词典编纂者应该对词语作出科学的解释;而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则认为是词典编纂者把字典编好就行了。

笔者是赞同前者的,但却也认为,研究者的观点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并不能完全忽视。

我们知道,词语是在使用中产生的,词语的使用与所依托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密切相关,词语的产生有着自身的规律。

比如,我们虽然对早期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已经有了明确的界定,但后来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词语却很难加以说明。

当然,新词语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主要是:一些著作在引证中仅以“带”为单位,这样的引证显得比较粗疏;有的研究者在论述中仍然停留在意义分析层面上,没有看到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规律;在词语引证方面,尽管已经有一些专门论著的出版,但仍存在一些错误,其中一些是非常低级的,甚至可以归入错误的范畴。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努力改善它们。

这里只是指出一些具体的失误,希望能够促使大家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新词语研究中,有许多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比如在词义分析方面,比较词义学已经积累了许多成果,它们都可以成为我们有益的借鉴。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是,对词语和表达法的研究往往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词语和表达法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有时候可以使研究工作大大简化,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近二十年汉语新词英译探析——汉语新词英译中的异化趋向

近二十年汉语新词英译探析——汉语新词英译中的异化趋向

近二十年汉语新词英译探析——汉语新词英译中的异化趋向张京平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0)001
【摘要】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组成部分,词汇直接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在文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词的翻译也极其重要,尤其对语言文化的传播.通过对对汉语新词的定义、来源的了解,分析新词翻译中存在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出新词翻译的评价准则及其基本策略,并通过实例研究证明异化策略在汉语新词翻译中的使用倾向.
【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张京平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怀化,418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异化翻译在汉语新词英译中的优化应用 [J], 王春
2.从文化视角论汉语新词英译中的异化 [J], 翁蜜娟
3.汉语新词语英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 [J], 郭娟
4.汉语新词英译的异化趋向以“土豪”的英译为例 [J], 戴淑云;
5.当代汉语新词英译中的误译现象及对策研究 [J], 黄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崛起和发展,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的翻译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新词、新语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国际政治的变化趋势。

首先,对于政治新词新语的翻译,要求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近二十年来,许多新词新语如“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等在翻译时都保持了原貌,以尽量准确地表达其所含义。

同时,也有一些新词新语在翻译时采用了直译法,如“软实力”、“硬实力”等。

这种翻译方法可以较好地将原文的概念传递给读者。

其次,对于政治新词新语的翻译,要注重其语言风格特点。

政治新词新语多为简短的词组或短语,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

比如,“一国两制”、“和平崛起”等词组都体现了中国的政治理念,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其特点。

第三,政治新词新语的翻译需要注重上下文的意义传递。

政治文本往往以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式为主,翻译时需要结合上下文的意义进行翻译。

例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其翻译中除了直译之外,还要与上下文相结合,比如“亚太经合组织的领导人会议”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传达政治文本中的信息。

然而,近年来一些政治新词新语的翻译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对于一些特定名词的翻译,存在着不够准确和恰当的情况。

比如,“互联网+”一词在翻译时常被译为“Internet+”,虽然传递了原文的概念,但并不符合汉语语言的习惯。

其次是一些政治新词新语的翻译过于拘泥于字面意思,缺乏对其现实背景的深入理解。

这样翻译出来的文本可能会让读者感到晦涩难懂。

综上所述,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的翻译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翻译时,我们应该注重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同时保持其语言风格特点,注重上下文的意义传递。

虽然在翻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将能更好地翻译政治新词新语,使其更好地传达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发展方向总体来说,近年来中国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的翻译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汉语新词英译

汉语新词英译

汉语新词英译探索摘要汉语新词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在翻译中往往可能会产生不恰当甚至错误的译法。

本文基于“雅贿”一词的误译提出汉语新词的误译问题,并结合汉语新词的特点和译名规范要求,利用具体例子分析出汉语新词英译的原则和方法,以期为汉语新词翻译提供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新词译名规范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新词指新造的术语、字、词或短语,它们通常在某一段时间某一群体中出现并逐渐流行起来。

随着我国社会快速进步和网络的发展,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汉语新词。

为了更好地传递我国的发展变化、社会生活和文化观念,汉语新词的英译也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新词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新词的汉译方面(李德凤,2003;韩庆果,2003),而关于汉语新词英译研究较少。

季绍斌(2003:89-91)对汉语新词新语翻译原则及其翻译质量进行了讨论,而杨全红(2003a:70)则认为汉语新词翻译是“一项费力难讨好的活儿”,也有一些研究者(金其斌,2007;陈小全、丁衡祁,2003;杨全红,2003b:144-147;刘金龙,2010:180-181)对具体的汉语新词英译进行了个案研究。

但汉语新词英译仍然出现误译现象,如“雅贿”译为“elegant bribery”。

因此,新词的英译对于规范译名、让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雅贿”的英译误译探析“雅贿”指以文雅古玩为行贿的方式贿赂官员,目前其英译为“elegant bribery”。

但实际上,该译名并没有真实表达出原词的真正意思。

到底该译名错在哪里呢?从当前的社会文化语境看,雅贿指行贿人不再以真金白银、香车豪宅和有价证券等物质行贿,而改送天价香烟、名家字画、珍奇古玩、周鼎宋瓷等,从而从主观上规避行贿风险,也为被行贿者贴上附庸风雅的标签,满足其心理需求,达到行贿的目的。

从该词的构词特征看,该新词的重点是“贿”,而雅只是相应的修饰成分,其结构属于偏正结构。

近10年新词语研究述评

近10年新词语研究述评

近10年新词语研究述评刁晏斌 盛继艳(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辽宁大连 116029)摘 要:这里从4个方面对近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新词语的本体研究;新词语的多角度研究;新词语词典的编纂及其研究;几点看法,包括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应当加强的方面。

关键词:新词语;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51(2003)01-0068-03A Review on the Study of New Vocabulary in the Past Ten YearsDI AO Yan -bin , SHE NG Ji -yan(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 age and Literatur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China )A 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su mmary and a review on the study of new Chinese vocabulary in nearly the past ten years in four aspects :1)the study on the body of the new vocabulary ;2)a multi -perspective stud y of the new vocabulary ;3)the compilation and the study of dictio -naries for the new vocabulary .Additio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some weak points on the stduy to be corrected later .Key words :new vocabulary ;study ;review 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汉语新词语研究,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业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新世纪之初,我们有必要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回顾和总结。

国内近20年来英汉语新词语研究述评

国内近20年来英汉语新词语研究述评

你, 穿梭机不用为宜 ) ,不滥 用方言( 不用曲奇 , 士多 ) ….不 …
背离 社 会 心 理 ( 是 超 级 市 场 . 应 是 自选 市 场 ) ( 原 . 不 而 ”陈
2 0 :2 ) 时 隔 将 近 2 0313。 O年 后 ,迷 你 ” “ 多 店 ” “ 市 ” “ 、士 和 超 、 “ 奇 ” 词 依 旧 十 分 活 跃 , 见 新 词 规 范之 不 易 ( 细 讨 论 可 曲 等 可 详
维普资讯
20 0 6年 6月
第1 4卷
第 2期
西安 外 国语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X ’nI tr ain l t de nv ri o r a i nen t a u is i s y o a o S U e t
Jn . 0 6 u e 2 0
于英汉语 中新词语 的研究 作一综述 . 总结 成绩 . 并试 图指 出其 不足 。 希望能对新词语的研究有所帮助。
1新 词 语 的 定 义 及 如 何 规 范 的 问题 .
等的标 准) “ 缓” 死 刑缓 期 执行 ) “ 流” 人 工流产 ) “ 、死 ( 、人 ( 、 糖
心 病 ”糖 尿病 型 心 脏 病 )“ 矛 ” 人 民 内部 矛盾 ) “ 品 ” 民 ( 、内 ( 、民 (
关 于什 么是新词语 。 新词语如何确定 . 长期存 在争论 。曹 聪孙综 合国内外 的说 法 . 出新词语 是一 个最近创造 的词语 , 指
它 代 表 新 的概 念 . 述 一 种 新 的 事 物 ; 者 , 一 个 旧词 语 的 表 或 是 新含 义 , 即包 括 词 汇 性 新 词 和 语 义 性 新 词 (9 0 3 )李 建 也 19 :14 ;
形式 、 意义或新 用法的词语 (031) 新 2 0 :2 。可 见 , 、 、 、 曹 王 李 高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特色新词的数量和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

这些新词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创新,为国际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词汇资源。

然而,如何准确、恰当地将这些新词翻译成英文,成为了当前翻译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现状及其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新词的定义、来源和分类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借译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提供更为准确、规范和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促进中国特色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交流。

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翻译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词的概念及分类中国特色新词,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以及人民日常生活变化的新词汇。

这些词汇通常源于汉语的创新词汇、外来语的音译或意译、以及网络流行语等。

这些新词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为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词汇:这类词汇是基于汉语自身的构词规则和语义演变而产生的。

例如,“互联网+”“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这些词汇都是基于中国特有的政策、经济或社会现象而产生的。

外来语音译: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外来词汇被引入汉语,并通过音译的方式转化为中文词汇。

例如,“咖啡”(coffee)、“披萨”(pizza)、“迪斯科”(disco)等。

外来语意译:除了音译外,许多外来词汇也被直接意译为中文,以保持其原有的含义。

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引言近年来,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政治领域的词汇也日益增多,使得翻译领域不断面临挑战。

本文旨在对近二十年的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进行系统的述评,以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

一、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的定义和特点汉语政治新词新语指的是近年来在政治领域出现的新词新语,包括从外语中引进的新词,也包括创造性的新词新语。

这些新词新语往往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相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在翻译过程中,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文化背景的不同、概念的深层含义以及翻译的灵活性上。

二、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的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翻译方法,即将新词新语直接翻译为目标语。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能够准确传达原文信息,但有时会导致表达不准确、生硬的问题。

例如,“贸易战”一词,直译为“trade war”,能够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但在汉语中还能拓展出更多含义。

2. 假借法假借法是指通过借用已有的词语或名称来翻译新的概念。

这种方法能够在尊重目标语言文化的同时,传达原文信息。

例如,“文化挂帅”原本是毛泽东提出的概念,但在翻译时可以假借“culture leads”来翻译,以更好地传达概念和内涵。

3. 解释法解释法是指通过解释或注释的方式来翻译新词新语。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直译和假借法都不能准确表达的概念。

例如,“人民群众”一词,在翻译时可以解释为“the masses”,以传达出中国政治体制中的特殊含义。

4. 适应法适应法是指将新词新语适应目标语言文化的方式进行翻译。

这种方法能够既传达原文信息,又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可以翻译为“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更符合英语习惯。

三、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的发展和问题近二十年来,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的翻译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王铁昆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1991(000)004
【摘要】20世纪80年代是汉语新词语研究兴起的时期。

造成这一态势的主因,在于词汇发展的本身。

有人统计,最近10年来每年新增的汉语新词语,平均在700个左右,这恐怕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

新词新语的频繁产生,必然引起语言学者异乎寻常的注意。

当然,语言学者的主观努力也是新词语研究日益兴旺的一个原因。

1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语言学者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加之国外某些先进理论、方法的引进,更使语言研究的领域进一步开阔,人们对新词新语等语言变异现象的研究呈现出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和立体化的趋势。

纵观10年来汉语新词新语的研究,其类型、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王铁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
【相关文献】
1.国内近20年来英汉语新词语研究述评 [J], 金其斌
2.近二十年来汉语新词语研究综述 [J], 王晨琦
3.近年来国内影视旅游研究述评--基于CNKI近10年来影视旅游文献分析 [J], 宇文圆;孙建飞
4.近10年来有关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研究脉络与热点分析r——基于
CSSCI(2006-2016年)的文献研究 [J], 余兴发;杨晓平
5.传播技术的发展引领广播电视研究--基于近10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研究关键词的分析 [J], 王勇;高利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汉语新词英译

浅谈汉语新词英译

浅谈汉语新词英译摘要:汉语新词英译意义重大,本文对汉语新词的界定、翻译标准,译者的素质和翻译的策略等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汉语新词;英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00-0收稿日期:2009-04-12众所周知,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来说,汉译英相对英译汉难度更大。

而汉语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语言系统,尤其是我们处于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反映在汉语语言中,便是各种各样的新的表达法和新词语层出不穷。

这些新词语往往难以在汉英词典中查到现成的英语译法,但是却是我们反映中国现实绕不过去的一关。

本文试对这些新词语的英译做一个初步的探索。

一、汉语新词的界定目前语言学界就新词语的性质与范围问题一直进行着讨论,尚无一致看法。

谈论的焦点在于新词的“新鲜性”上。

研究新词语的性质必须从它的个性,即它与固有词语的主要差别入手,这一个性就是“新鲜性”。

一般说来,新词语的“新鲜性”主要表现在时间上的新鲜性和语义上的新鲜性。

时间上的新鲜性需要确定一个时间界限,现在人们通常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基准,参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文革”为时间界限,语义上的新鲜性是指新的语词或者是新组合的、新引进的、或者是旧语词被赋予新语义。

二、汉语新词的翻译标准对于翻译标准,目前并无定论,其重要原因是翻译不能没有标准,但翻译标准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任何一个翻译标准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任何一个流行的标准又都必然有其可取之处。

综合种种翻译标准,对于汉语新词的翻译,我们提出一个标准,哪就是“忠实”和“通顺”。

所谓“忠实”,是指译文必须表达出原文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上的,必须明确的是翻译是“译意”,为了译意往往必须对形式做出改变,现在有些译者由于对汉语新词的意义和精神实质把握不准确,同时对“忠实”的标准有机械的理解,因此常常给出貌合神离的译文,这是我们所有人必须引以为戒的。

所谓“通顺”,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英文的文法习惯,必须考虑到外籍读者的承受能力,不能使他们觉得文理不通、结构混乱、概念模糊、语言晦涩。

《2024年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范文

《2024年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范文

《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语言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作为中国的主流语言,汉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许多新词语。

这些新词语不仅反映了社会现象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对语言和社会的影响。

二、当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原因1. 社会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文化潮流不断涌现,为新词语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2. 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新的行业和领域的发展,也催生了大量与科技相关的新词语。

3. 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些外来词也成为了汉语新词语的一部分。

4. 语言表达需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产生新的表达需求,新词语的产生也满足了这种需求。

三、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1. 多样性:新词语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社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

2. 创新性:新词语的构成方式多样,既有传统的词根加词缀的方式,也有创新性的组合方式。

3. 简洁性:新词语往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传播。

4. 时代性:新词语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四、当代汉语新词语的分类与实例1. 社会类新词语:如“互联网+”、“共享经济”、“二次元”等,反映了社会现象的变化。

2. 科技类新词语: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反映了科技进步的成果。

3. 文化类新词语:如“国潮”、“汉服”、“二次创作”等,反映了文化潮流的变迁。

4. 生活类新词语:如“网红”、“佛系”、“内卷”等,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态的变化。

五、当代汉语新词语的影响1. 对语言的影响:新词语的涌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推动了语言的更新和发展。

2. 对社会的影响:新词语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

3. 对文化的影响:新词语的传播和普及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变化和发展也日新月异。

汉语政治新词新语作为汉语语言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新动态、新趋势。

这些新词新语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国际交流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的翻译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对外交流的增多,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的翻译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梳理和分析近二十年来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将对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进行概述,然后介绍翻译研究的主要方法、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最后对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和总结,以期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新词新语概述近二十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汉语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词新语。

这些新词新语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也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变化。

新词新语的出现,使得汉语的词汇更加丰富,语言表达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新词新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旧词新义,即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含义另一类是新词新造,即创造出全新的词汇来表达新的概念或事物。

这些新词新语在政治领域尤为突出,如“反腐倡廉”、“一带一路”、“全面深化改革”等,这些词汇不仅成为了政治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的常用语。

新词新语的出现,对于翻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这些词汇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其背后的语境和含义,避免产生误解或歧义。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语言知识,以适应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

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的出现是社会变革和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这些新词新语,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近十年新词语研究报告

近十年新词语研究报告

近十年新词语研究报告近十年新词语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词语不断涌现,它们往往反映了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于研究新词语的出现趋势、意义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的语言现象和社会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分析近十年新词语的出现趋势和影响,以提供对于新时代语言现象的理解和洞察。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以下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收集近十年的学术文献和相关报道,了解新词语的出现和背后的社会背景。

2.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人群,了解他们对于新词语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3. 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新词语的出现趋势和影响。

四、研究结果经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 出现趋势:近十年新词语的出现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主要受到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影响因素:新词语的出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科技发展、社会发展、文化传播以及年轻人的思维方式等。

3. 社会影响:新词语的出现和流行,往往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它们既是社会变革和青年文化的表现,也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五、研究结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近十年新词语的出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反映了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 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是新词语出现的重要推动因素。

3. 新词语的出现和流行对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它们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涉及到文化、思维方式和社会变革等方面。

六、研究展望本次研究只对近十年新词语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新词语的出现规律和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更多维度和更大样本的角度进行,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新词语的现象和意义。

此外,也可以对新词语的语义演变和传播方式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拓宽研究领域。

社会语境视阈下的汉语新词英译

社会语境视阈下的汉语新词英译

社会语境视阈下的汉语新词英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新词在社会中普遍使用,因此如何准确地将这些汉语新词英译成英文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社会语境视阈出发,系统讨论了汉语新词的英译方法及其实践。

首先,对汉语新词英译,应该选择恰当的英译途径,以正确地传达所涉及的社会语境。

可以采取的英译途径包括直接英译、拆分英译、略译、外来词英译等等。

比如,中国常见的汉字“满拼”可以通过拆分英译方式直接被译为“fullfill”;而“互联网+”则可以采取略译方式英译为“internet plus”。

其次,汉语新词英译应注意其社会文化内涵及语境特点。

不同的汉语新词考虑的背景可能不同,因此英译时也要把这些因素考量在内。

例如,“有钱就是任性”这种涉及中国特色文化的汉语新词,可以用“money talks”这种说法作为英译,以保持相应文化内涵。

此外,对汉语新词英译应注意语言审美,避免英译过程中出现语言不自然的情况。

例如,“说长道短”可将双关语“beat around the bush”作为英译,以表达社会礼节中“说话绕弯子”的概念。

总之,将汉语新词英译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语境、文化内涵及审美的因素,才能准确无误地将汉语新词表达出来。

只有把握住这些实践细节,汉语新词的英译才能更加准确通顺,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 1 -。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在我国的文化语言中,新词语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它指的是由现代汉语里的基础语素所构成的一类全新的词汇。

可以说新词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对于语言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了。

今年是新词语研究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里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新词语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相反还有了不小的发展。

尽管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新词语对于语言规范、教育教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领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在“十”字当头时代,“十”字新词又受到普遍关注但如果是单纯地从“十”字本身的构造上看,它不过就是一个“十”字,顶多在形状上稍微有些不同罢了,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十”字的引申意义一直都很丰富,甚至可以包括许多表示褒贬之情的感叹语气词。

比如“四通八达”这个成语,原先指的是贯通南北东西的道路,但是自从被人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后,它也就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交通工具那么简单了。

“十”字构词功能的这种灵活性对于这类词语的传播与流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于是乎“十”便成为了最新的时尚词语,大家争先恐后地追逐它。

10年来,许多新词开始出现了。

我们在学习新词语时往往忽略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结构方面的细微差别。

比如“透明”这个词,它是从现代汉语里吸收的,它源于英语的transparent,但是现在我们在书写时还是喜欢把它写成不透明,理由是什么呢?除了音节问题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对于现代汉语词语而言,由于读音的分化导致了现代汉语新词汇的多音化。

因此许多人为了使读音统一,宁愿使用一个同音字来替代。

透明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现在被人称作“无色”。

尽管透明的读音与transparent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有了另一层意思,即“不清楚、模糊”的意思。

“明白”也是如此,这些词虽然有着读音上的差异,但是它们都具有明确的意思,人们也不会再在读音上较真。

“入世”十年国内外公示语英译研究现状述评

“入世”十年国内外公示语英译研究现状述评
o no main r if r to ‘ r e ’o t e e h i al s p sia e ma k r t h tc n c ly o hitc td
(e s 出 了文 本类 型学 理论 。关 于文本 的分类 , 思 R i) s提 莱 的影 响三种 类 型mP 9 7) (6— 0。进而 , 思认 为不 同 的文 莱
周 彩玉
( 百色学院外语 系 ,广西

百色
530) 3 0 0
[ 要 】 公示语英译属于社 会语 言学 的范 畴。作 为一项 应用翻译研究 , “ 摘 人世”十年来 ,学界关于公示语英译 的研 究取得了不少值得肯定 的成果。综观这十年 来公 示语 英译研究 的得失 ,仍有必要对公示语英译从跨学科 的视角展开更
长足 的进步 。 自从 19 98年语 言学 家何 自然先 生在 其主 为 信息型 、 表情 型 和感染 型三 种文本类 型 , 议 以文本 建
的主要功能来决定翻译的策略嘲 删。 贺学耘在探讨公 语 的英译及语用失误问题开始 , 直到 20 04年 , 笔者从 示 语文本类 型 的基础 上 , 出公 示语 的交 际翻译 策略 , 提 中国知网所检索到的文章也仅有 3 篇相关的论文。作 认为翻译公示语时 ,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 为一项翻译研究 的新领域 ,同时也是我国翻译界的一 和功能意义 , 了解汉 英公 示语 的文化 差异 , 将读 者 的 要 项 十分 紧迫 而严 峻的课 题 , 自从 20 0 5年 “ 届 全 国公 文 化习惯摆 在 首位t'5。 首 T59 ]7) g- 示语 翻译 研讨会 ” 成功 召开 以来 , 关于公 示语 的英译 研 可以这么说 , 二人的研究代表着与国外的莱思 、 纽 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 并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 马克等人的研究相一致的路径与观点 ,即都认为文本 然而, 以笔者管窥之见 , 公示语的英译研究还存在着不 类型决定着翻译策略 。但是 国内对此也存在着不同的 少 可 以在 现有基 础之 上进一 步深 入研究 的领 域 。本 文 观点。 例如 , 张南峰先生就认为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之

浅谈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的汉语新词的英译问题

浅谈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的汉语新词的英译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向世界更好地传播中国理论与中国声音,成为党和国家宣传事业的重要任务。

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如何呈现,中国在世界上的声音如何传播,对外翻译是一个关键环节。

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文化的集中体现,汉语新词能更形象深刻地反映出国家政策、社会民生及大众心态等时代最强音。

同时,汉语新词的英译实践则成为国外了解、感悟并融入中国时代和社会的重要窗口,肩负着“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的重任。

汉语新词主要是指在汉语中不断出现的被创造的新词和被赋予新义的旧词。

追溯近十年汉语新词的发展轨迹,新词贡献率最高的两大类是反映中国政策走向的特色新词和反映社会民生的流行语。

本篇论文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公布的2017、2018“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和2019年两会期间涌现的中国特色新词为语料,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翻译实践,从汉语新词英译的现状分析以及做好汉语新词英译的设想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两会特色新词及其英译两会新词的翻译应从文化和本土化的视角,采取音译或音义译、释译、归译等手段。

英语中如果根本没有对应表达,或者说是我们需要翻译的词语在目的语中属于意义空缺,我们就需要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来进行创造性翻译。

译文必须确保遵从原文意思,并争取在目标语言中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以下笔者结合目前常见的热词英译,进行具体分析。

例1:人类命运共同体参考译文: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国内国际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汉语主题结构及其英译

汉语主题结构及其英译

汉语主题结构及其英译
吴秋芬
【期刊名称】《外语与翻译》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属不同的语言类型。

本文探讨了汉语主题结构的特点,提
出了四种英译方法:1.对应法,因为汉语的主题和述题有时与主语和谓语一致;2.增添法,因为汉语中省略现象普遍存在;3.调整法,因为汉语中动作方向是从主题到述题;4.切分法,因为汉语主题和述题有时可有不同的切分,由此产生歧义。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吴秋芬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汉语主题结构英译探讨 [J], 苏建红
2.汉语主题结构及其英译 [J], 吴秋芬;施敏
3.汉语主题结构及其英译 [J], 吴秋芬;施敏
4.汉语主题结构英译探讨 [J], 杨志红
5.对比视角下汉语口语语料库的建立及应用:以主题结构研究为例 [J], 李银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朱子曾有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活水来。”保持水渠清澈的源头是“活水”,而保持 一种语言活跃的因素当属新词。正如社会语言学家 陈原所言:“凡是社会制度出现了新的东西,不论 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 概念、新工具、新动作,总之,这新的东西千方百 计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来。”[1] 211-212 近年汉语中新词可 谓层出不穷,而在世界聚焦中国与中国外宣力度不 断增强的双重作用下,最能反映中国“新制度、新 体制、新思潮”的汉语新词如何英译,也是最近探 讨最为活跃的领域。
第 15 卷 第 3 期 2014 年 9 月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15 No. 3 Sep. 2014
汉语新词英译研究十年述评
吴秋芬, 杨司桂
三、汉语新词英译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 10 年来对汉语新词如何英译的讨论已 经颇多,对翻译原则、方法的阐释也不乏有见地 者,但是论文质量良莠不齐,很多论文重复性较 高、可读性不强,虽然数量基数大,但是真正有见 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译文比例并不高。有些论文理 论空洞,没有实际意义,拼凑的嫌疑很大。下面就 针对这几个问题一一加以说明。
王铁昆在其《10 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一 文中开篇总结:“20 世纪 80 年代是汉语新词语研 究兴起的时期。”[2] 9 此时对汉语新词的研究视角多 为词典学和语言学。然学术界对新词的定义仍有争 论,笔者认为曹聪孙的定义最为基础:“一个最新 创造的词语。它代表新的概念,表述一种新的事 物;或者,是一个旧词语的新含义。”[3] 134 新词出 现速度快,对其来源,“一般地说,不外是旧词语 的新用;外来词的引进;利用原有的构词成分的新
[作者简介] 吴秋芬(1989 -),女,河南开封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司桂(1972 - ),男,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 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第3期
吴秋芬 等 汉语新词英译研究十年述评
77
相应的讨论,让读者受益匪浅;(5) 期刊上大量对 汉语新词英译探讨的论文,包括英译方法、原则、 译法等方面的讨论,具体灵活,时效性比较强。
四、汉语新词英译的研究建议
汉语新词不断发展,“新词英译热”仍将持续。 基于笔者对汉语新词英译的一些思考,冒昧对未来 新词英译研究提出三点建议。
第3期
吴秋芬 等 汉语新词英译研究十年述评
79
1. 脚踏实地,专注讨论新词具体译法 笔者统计,《上海翻译》所刊论文中,从 1999 至今,共有 20 篇论文探讨汉语新词英译问题,其 中 4 篇分析英语国家报纸(如《时代周刊》、《经济 学人》等)对中国特色文化词的英译方法,2 篇剖 析新词英译中的误译现象,另外 14 篇探讨具体新 词译法,包括“形象工程”、“整合”、“山寨”、“裸 婚”、“裸官”等。而发表在《中国翻译》上 21 篇 讨论汉语新词英译的文章中,探讨具体新词译法的 也有 14 篇,包括“托儿”、“不折腾”、“福娃”、“水 货”、“邓小平理论” 以及新兴网络科技英语词汇 等。这 41 篇论文中,除了朱天文的《美国新闻期 刊中汉英翻译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一文,总结美国 期刊翻译中国特色文化词所采用的方法之外,其余 40 篇均未提及具体用到何种翻译理论,也未“总 结”新词英译时该用哪些种翻译方法,而是具体而 深入地考察新词英译文的具体涵义,分析指出各种 译文的优劣,或探讨译文在英语中具体语境中的应 用。这两本堪称最权威的翻译杂志上刊出论文的倾 向,或许正是研究新词英译的正道。再者,继续刊 发那些充满陈词滥调、译例千篇一律的所谓“新词 英译”的论文,本身就是对学术资源的一种浪费。 2. 注重语境,受众的接受是评价译文的重要 标准 新词的英译更注重语境,语境不同,即使是同 一个词语也会有不同的译法。“要翻译好新词语,传 达出其确切的含义,必须弄清楚其来龙去脉,考察 并弄清他们在实际中使用的语境和语用意义。”[13] 29 而对于汉语新词究竟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取决 于语体、语境、目的等多种因素。受众的接受与否 是衡量译文的重要标准,但并非唯一标准。“对自 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得到 他国受众的认同;‘一厢情愿’的推介不一定都能 得到预期的反响和回应;而过分‘迁就’和‘迎 合’西方受众可能完全达不到宣传目的,甚至有损 国家利益。”[14] 96 新词译法在西方接受与否,只能 留给时间衡量。 3. 建立汉语新词英译语料库 《“邓小平理论”就是 Deng Xiaoping Theory 吗?——从词语搭配的视角谈》一文作者从语料库 中选择“~理论”的英语搭配词,从词语搭配角度 纠正了“邓小平”理论的英语译法应为“Dengxiaoping’s Theory/Legacy”[15] 61,视角独特。从语料
表 1 汉语新词英译研究成果发表时段
时间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总计
文章数量(篇) 2 0 4 2 7 3 4 4 7 14 14 25 26 28 13 153
所占比例(%) 1 0 3 1 5 2 3 3 5 9 9 16 17 18 8 100
中谈到归化与异 化时评价:“韦努蒂讨论隐形时,紧密结合归化、 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讨论。这两种翻译策略都与文本 和翻译方法的选择有关。”[10] 146 由此可见,归化是 译者在翻译时考虑的策略,涉及翻译文本以及翻译 方法。笔者在《汉语新词的产生背景及翻译》一文 中读到:“归化。汉语中有些新词语与英译中的某 些说法‘不谋而合’,形式迥异,内涵相当。此时, 不妨直接套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这样使译语生 动、地道。如‘世界足球先生’:World Footballer of the Year;‘笔记本电脑’:laptop。”[11] 103 所列举 的这两个“新词”岂止是与“英语中的某些说法不 谋而合”?原本就是汉语中的舶来品!再者,归化 “在翻译上是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 道的本族语表达形式”[12] 3。
1. 汉语新词英译是否一定要硬拉上一种翻译 理论
笔者统计过,这些论文中涉及到 25 种翻译理 论或者阐释角度。但是这些理论与实际汉语新词英 译之间的关联并不大,指导性不强,许多论文颇给 人牵强附会之感,论证不够有力。在应用某种翻译 理论进行阐释的论文中,很多篇的模式基本相同, 而且都是泛泛而谈,作者一般都会首先介绍该理论 的起源、发展、基本原则等,接着总结汉语新词的 特点与来源,最后一般都会说到“汉语新词的英译 方法”,诸如直译、音译、意译等。这些论文结构 上大同小异,除了理论论述不同之外,其余部分相 似度很高,所举的实例也基本相同。而对于最为关 键的问题,即翻译理论如何指导翻译实践,论文一 般都含糊其辞,很难有令人信服的论述。例如,笔 者在 7 篇以目的论视角研究的论文中,能找到目的 论与汉语新词英译的联系就在于译文一定要“达到 对外交流的目的”[8] 210、“向世界人民介绍当前中国 的国情和发展,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
表 2 汉语新词英译论文中翻译方法一览
翻译方法
提及次数
直译
48
意译
41
直译加注释
40
音译
29
回译
22
音译加意译
20
释译
15
归化
14
借译
13
合成法
8
类推
8
其他建议采用的汉语新词英译翻译方法包括
创造性翻译、字母缩略法、直译加音译、移译、派
生转化法、词缀等。通过仔细阅读所选论文,笔者
78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词翻译需要很强的时效性,因此本文所探讨 的内容主要是以期刊论文为主。笔者在中国知网中 以“新词”和“翻译”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有 2733 篇论文讨论汉语新词英译问题,占 56%;另外 120 篇论文探讨英语新词汉译问题,占 44%。获得相关论文后,笔者通读全文并详细记录 了论文作者的发表时间、理论依据及翻译方法等, 对 10 年来汉语新词英译研究情况进行统计、描述、 分析,剖析汉语新词英译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而 对新词翻译研究提出建议。
难讨好的活儿”[5] 70。而就是新词翻译这一块“硬
骨头”,最近 10 年来成绩斐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权威学术刊物,如《中国翻译》,开辟“汉
英时事政治词语选登”和“词语选择”等新词翻译
专栏,译文相对权威,涵盖政治、文化、社会等领
域的新词;(2) 英语学习交流网站,如中国日报英
语网站、英语巴士、口译网等,设置专门的新词翻
3. 按汉语新词英译的理论依托 根据笔者的统计结果,153 篇论文中涉及到 25 种翻译理论,其中 7 篇文章从目的论展开阐释,4 篇论文引述顺应论,4 篇引述功能对等理论。另外 涉及到的翻译理论或者阐释视角为等值翻译理论、 文本类型、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传播学、接受美 学、可接受性、语言能量、图式理论、信息释义角 度、文化缺省、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语用学、关 联理论、文化视角、跨文化、解构主义、不可译、 认知学、生态翻译学、系统功能理论。 4. 按汉语新词英语的翻译方法 除了专门探讨某一个具体汉语新词的论文外, 其余论文基本都会有对翻译方法的解释与探讨。涉 及到的翻译方法有 23 种,整体统计结果见表 2。
二、汉语新词英译期刊论文统计与分析
1. 按论文发表的时段特点 153 篇论文中,最早对汉语新词英译特点进 行分析的当属 1999 年杨全红教授发表在《中国翻 译》上的《简论汉英新词语的翻译》。其后若干年 (1999—2007) 对汉语新词的研究并没有明显的发 展,而这一时段所发表的有关新词翻译的论文主 要讨论的是英语新词汉译。2008 年之后,中国网 民数量剧增,一系列的网络新词也由网民或调侃 或总结地创造出来。随之对这些新词的英语译法 也各有讨论(见表 1)。 从时间上看,相较于汉语新词的研究,汉语新 词英译研究起步较晚,却在最近几年内蓬勃发展。 这也与最近我国加大外宣力度的做法一致。 2. 按论文所讨论的主要内容 经笔者统计,153 篇文章,按讨论内容可大致 分为 3 类:对汉语新词翻译的整体讨论、中国特色 政治词汇英译讨论、社会或网络流行语讨论。2008 年以前,所发表的有关汉语新词英译的论文中,基 本上是对汉语新词的整体讨论,另有 4 篇是中国特 色政治词汇英译的探讨。2008 年之后,整体讨论 的论文比例明显下降,而关注社会或网络流行语的 论文明显增多,达 31 篇,基本覆盖到了所有热门 新词的翻译。同时,对于汉语新词英译的研究也不只 是泛泛而谈翻译方法、翻译理论,而是以一个具体的 实例入手,如“素质教育”、“给力”、“套餐”、“裸 婚”、“裸捐”、“~客”等,或探讨该词在不同语境下 的译文,或对比几种译文的优劣,实用性更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