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词英译研究十年述评_吴秋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汉语新词英译研究成果发表时段
时间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总计
文章数量(篇) 2 0 4 2 7 3 4 4 7 14 14 25 26 28 13 153
所占比例(%) 1 0 3 1 5 2 3 3 5 9 9 16 17 18 8 100
[作者简介] 吴秋芬(1989 -),女,河南开封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司桂(1972 - ),男,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 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第3期
吴秋芬 等 汉语新词英译研究十年述评
77
相应的讨论,让读者受益匪浅;(5) 期刊上大量对 汉语新词英译探讨的论文,包括英译方法、原则、 译法等方面的讨论,具体灵活,时效性比较强。
表 2 汉语新词英译论文中翻译方法一览
翻译方法
提及次数
直译
48
意译
41
直译加注释
40
音译
29
回译
22
音译加意译
20
释译
15
归化
14
借译
13
合成法
8
类推
8
其他建议采用的汉语新词英译翻译方法包括
创造性翻译、字母缩略法、直译加音译、移译、派
生转化法、词缀等。通过仔细阅读所选论文,笔者
78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15 卷 第 3 期 2014 年 9 月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15 No. 3 Sep. 2014
汉语新词英译研究十年述评
吴秋芬, 杨司桂
3. 翻译实例是否是在翻译方法的指导下完成的 大量论文中谈到了翻译方法,并且每一种翻译 方法都附有实例,似乎很有说服力。但是笔者在仔 细阅读时发现,有些实例真的是比较万能:如“豆 腐渣工程”的英译 jerry-built project 就分别出现在 套译、归化、借译、类推中。译者在翻译这些汉语 新词时,真的是在这些翻译方法的指导下译出来的 吗?并不尽然。这些翻译方法更像是对已有的译文 进行分类总结,而不是译者有意识遵循某种方法的 结果。对一个新词如何英译,该用直译、意译、音 译还是音译加注释并没有指导效果。
三、汉语新词英译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 10 年来对汉语新词如何英译的讨论已 经颇多,对翻译原则、方法的阐释也不乏有见地 者,但是论文质量良莠不齐,很多论文重复性较 高、可读性不强,虽然数量基数大,但是真正有见 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译文比例并不高。有些论文理 论空洞,没有实际意义,拼凑的嫌疑很大。下面就 针对这几个问题一一加以说明。
中谈到归化与异 化时评价:“韦努蒂讨论隐形时,紧密结合归化、 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讨论。这两种翻译策略都与文本 和翻译方法的选择有关。”[10] 146 由此可见,归化是 译者在翻译时考虑的策略,涉及翻译文本以及翻译 方法。笔者在《汉语新词的产生背景及翻译》一文 中读到:“归化。汉语中有些新词语与英译中的某 些说法‘不谋而合’,形式迥异,内涵相当。此时, 不妨直接套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这样使译语生 动、地道。如‘世界足球先生’:World Footballer of the Year;‘笔记本电脑’:laptop。”[11] 103 所列举 的这两个“新词”岂止是与“英语中的某些说法不 谋而合”?原本就是汉语中的舶来品!再者,归化 “在翻译上是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 道的本族语表达形式”[12] 3。
四、汉语新词英译的研究建议
汉语新词不断发展,“新词英译热”仍将持续。 基于笔者对汉语新词英译的一些思考,冒昧对未来 新词英译研究提出三点建议。
第3期
吴秋芬 等 汉语新词英译研究十年述评
79
1. 脚踏实地,专注讨论新词具体译法 笔者统计,《上海翻译》所刊论文中,从 1999 至今,共有 20 篇论文探讨汉语新词英译问题,其 中 4 篇分析英语国家报纸(如《时代周刊》、《经济 学人》等)对中国特色文化词的英译方法,2 篇剖 析新词英译中的误译现象,另外 14 篇探讨具体新 词译法,包括“形象工程”、“整合”、“山寨”、“裸 婚”、“裸官”等。而发表在《中国翻译》上 21 篇 讨论汉语新词英译的文章中,探讨具体新词译法的 也有 14 篇,包括“托儿”、“不折腾”、“福娃”、“水 货”、“邓小平理论” 以及新兴网络科技英语词汇 等。这 41 篇论文中,除了朱天文的《美国新闻期 刊中汉英翻译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一文,总结美国 期刊翻译中国特色文化词所采用的方法之外,其余 40 篇均未提及具体用到何种翻译理论,也未“总 结”新词英译时该用哪些种翻译方法,而是具体而 深入地考察新词英译文的具体涵义,分析指出各种 译文的优劣,或探讨译文在英语中具体语境中的应 用。这两本堪称最权威的翻译杂志上刊出论文的倾 向,或许正是研究新词英译的正道。再者,继续刊 发那些充满陈词滥调、译例千篇一律的所谓“新词 英译”的论文,本身就是对学术资源的一种浪费。 2. 注重语境,受众的接受是评价译文的重要 标准 新词的英译更注重语境,语境不同,即使是同 一个词语也会有不同的译法。“要翻译好新词语,传 达出其确切的含义,必须弄清楚其来龙去脉,考察 并弄清他们在实际中使用的语境和语用意义。”[13] 29 而对于汉语新词究竟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取决 于语体、语境、目的等多种因素。受众的接受与否 是衡量译文的重要标准,但并非唯一标准。“对自 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得到 他国受众的认同;‘一厢情愿’的推介不一定都能 得到预期的反响和回应;而过分‘迁就’和‘迎 合’西方受众可能完全达不到宣传目的,甚至有损 国家利益。”[14] 96 新词译法在西方接受与否,只能 留给时间衡量。 3. 建立汉语新词英译语料库 《“邓小平理论”就是 Deng Xiaoping Theory 吗?——从词语搭配的视角谈》一文作者从语料库 中选择“~理论”的英语搭配词,从词语搭配角度 纠正了“邓小平”理论的英语译法应为“Dengxiaoping’s Theory/Legacy”[15] 61,视角独特。从语料
一、引言
朱子曾有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活水来。”保持水渠清澈的源头是“活水”,而保持 一种语言活跃的因素当属新词。正如社会语言学家 陈原所言:“凡是社会制度出现了新的东西,不论 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 概念、新工具、新动作,总之,这新的东西千方百 计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来。”[1] 211-212 近年汉语中新词可 谓层出不穷,而在世界聚焦中国与中国外宣力度不 断增强的双重作用下,最能反映中国“新制度、新 体制、新思潮”的汉语新词如何英译,也是最近探 讨最为活跃的领域。
2014 年
发现方法诸多,却很少能解决具体问题。 5. 汉语新词英译的原则以及误译剖析 《简论汉英新词新语的翻译》一文总结了汉语
新词英译的原则与建议:内外有别,以不同方法传 译不同类新词;字斟句酌,切忌想当然和对号入 座;形神兼备,尽传原文情貌;以“信”和“顺” 的标准修正或取舍译文;尊重惯译,保持既定译名 的规范与统一;兼收并蓄,积累充分的素材。[6] 20-22 这些建议都颇为中肯、实际。虽然很多论文都总结 了汉语新词误译的原因,但笔者觉得《汉语新词误 译现象剖析》中所总结的原因最为全面,所举实例 很有说服力:未补词译,即下译笔;貌合神离,似 是而非;文化差异,未予重视;想当然和“中式英 语”;原文词义,未作细辨;译文词序,不慎颠倒; “舶来品”回译不到位;政治词语,不够慎译。[7] 39-44
难讨好的活儿”[5] 70。而就是新词翻译这一块“硬
骨头”,最近 10 年来成绩斐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权威学术刊物,如《中国翻译》,开辟“汉
英时事政治词语选登”和“词语选择”等新词翻译
专栏,译文相对权威,涵盖政治、文化、社会等领
域的新词;(2) 英语学习交流网站,如中国日报英
语网站、英语巴士、口译网等,设置专门的新词翻
1. 汉语新词英译是否一定要硬拉上一种翻译 理论
笔者统计过,这些论文中涉及到 25 种翻译理 论或者阐释角度。但是这些理论与实际汉语新词英 译之间的关联并不大,指导性不强,许多论文颇给 人牵强附会之感,论证不够有力。在应用某种翻译 理论进行阐释的论文中,很多篇的模式基本相同, 而且都是泛泛而谈,作者一般都会首先介绍该理论 的起源、发展、基本原则等,接着总结汉语新词的 特点与来源,最后一般都会说到“汉语新词的英译 方法”,诸如直译、音译、意译等。这些论文结构 上大同小异,除了理论论述不同之外,其余部分相 似度很高,所举的实例也基本相同。而对于最为关 键的问题,即翻译理论如何指导翻译实践,论文一 般都含糊其辞,很难有令人信服的论述。例如,笔 者在 7 篇以目的论视角研究的论文中,能找到目的 论与汉语新词英译的联系就在于译文一定要“达到 对外交流的目的”[8] 210、“向世界人民介绍当前中国 的国情和发展,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
二、汉语新词英译期刊论文统计与分析
1. 按论文发表的时段特点 153 篇论文中,最早对汉语新词英译特点进 行分析的当属 1999 年杨全红教授发表在《中国翻 译》上的《简论汉英新词语的翻译》。其后若干年 (1999—2007) 对汉语新词的研究并没有明显的发 展,而这一时段所发表的有关新词翻译的论文主 要讨论的是英语新词汉译。2008 年之后,中国网 民数量剧增,一系列的网络新词也由网民或调侃 或总结地创造出来。随之对这些新词的英语译法 也各有讨论(见表 1)。 从时间上看,相较于汉语新词的研究,汉语新 词英译研究起步较晚,却在最近几年内蓬勃发展。 这也与最近我国加大外宣力度的做法一致。 2. 按论文所讨论的主要内容 经笔者统计,153 篇文章,按讨论内容可大致 分为 3 类:对汉语新词翻译的整体讨论、中国特色 政治词汇英译讨论、社会或网络流行语讨论。2008 年以前,所发表的有关汉语新词英译的论文中,基 本上是对汉语新词的整体讨论,另有 4 篇是中国特 色政治词汇英译的探讨。2008 年之后,整体讨论 的论文比例明显下降,而关注社会或网络流行语的 论文明显增多,达 31 篇,基本覆盖到了所有热门 新词的翻译。同时,对于汉语新词英译的研究也不只 是泛泛而谈翻译方法、翻译理论,而是以一个具体的 实例入手,如“素质教育”、“给力”、“套餐”、“裸 婚”、“裸捐”、“~客”等,或探讨该词在不同语境下 的译文,或对比几种译文的优劣,实用性更强。
(四川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摘 要] 自 20 世纪末,对汉语新词英译的讨论逐渐成为热点。论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上 关键词为 “新词” 和 “翻译” 的文章为统计源,从论文发表时段、理论依托、翻译方法等方 面进行描述、分析,剖析汉语新词英译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展望研究前景,对以后新词翻译 研究提出三点建议。 [关键词] 汉语新词;英译;述评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692 (2014) 03-0076-04
译版块,更新及时;(3) 新词汇英译词典编译出版,
如《英汉双语现代汉语词典》、《汉英新词新语词
典》等,词条收录丰富,但滞后;(4) 根据新词具
体类型编译的词汇书,如张健的《报刊新词英译纵
横》、杨全红的《简明汉英时事用语手册》、陈德彰
的《热词新语翻译谭》等,译文更加准确,并附有
[收稿日期] 2013-12-31
3. 按汉语新词英译的理论依托 根据笔者的统计结果,153 篇论文中涉及到 25 种翻译理论,其中 7 篇文章从目的论展开阐释,4 篇论文引述顺应论,4 篇引述功能对等理论。另外 涉及到的翻译理论或者阐释视角为等值翻译理论、 文本类型、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传播学、接受美 学、可接受性、语言能量、图式理论、信息释义角 度、文化缺省、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语用学、关 联理论、文化视角、跨文化、解构主义、不可译、 认知学、生态翻译学、系统功能理论。 4. 按汉语新词英语的翻译方法 除了专门探讨某一个具体汉语新词的论文外, 其余论文基本都会有对翻译方法的解释与探讨。涉 及到的翻译方法有 23 种,整体统计结果见表 2。
组合;行业语和方言的借用;以及词义的分化成
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4 新词的种类可分为科技新词、政治新词、
通俗文化新词等。
20 世纪 90 年代末才开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
Newmark 在其
中专门有
一章谈到如何翻译新词,该章第一句话是:“新词
或许是非文学翻译和职业译者的头号难题。”[4]140 杨
全红在谈到汉语新词英译时也感叹这是一份“费力
界”[9] 154。我们将汉语新词译为英语本身就是基于 外宣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些论文对于目的论 的基本原则如何应用在新词英译上都缺乏有力论 证。如果用翻译理论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又何必 硬套上翻译理论?倒不如返璞归真,实实在在着眼 于某一个词的翻译,具体解决该词的英译问题。
2. 归化是否为翻译方法 笔者在阅读论文时发现,有 14 篇论文将归化 放在翻译方法中,与音译、意译等并列进行讨论, 而归化的英语也不尽相同,分别有 domesticating, adaptation,domestication 等。归化是翻译方法还 是翻译策略? Mundy 在其
王铁昆在其《10 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一 文中开篇总结:“20 世纪 80 年代是汉语新词语研 究兴起的时期。”[2] 9 此时对汉语新词的研究视角多 为词典学和语言学。然学术界对新词的定义仍有争 论,笔者认为曹聪孙的定义最为基础:“一个最新 创造的词语。它代表新的概念,表述一种新的事 物;或者,是一个旧词语的新含义。”[3] 134 新词出 现速度快,对其来源,“一般地说,不外是旧词语 的新用;外来词的引进;利用原有的构词成分的新
新词翻译需要很强的时效性,因此本文所探讨 的内容主要是以期刊论文为主。笔者在中国知网中 以“新词”和“翻译”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有 273 篇讨论汉语新词英译与英语新词汉译,进行筛选后 共得到 153 篇论文讨论汉语新词英译问题,占 56%;另外 120 篇论文探讨英语新词汉译问题,占 44%。获得相关论文后,笔者通读全文并详细记录 了论文作者的发表时间、理论依据及翻译方法等, 对 10 年来汉语新词英译研究情况进行统计、描述、 分析,剖析汉语新词英译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而 对新词翻译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