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拟立项.doc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3.07•【文号】国科发资〔2016〕69号•【施行日期】2016.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精准医学研究”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项目摘要(1,000字左右)简述项目所面向的国家重大需求、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课题设置。
申请书正文(30,000字左右)一、立项依据项目所面向的我国经济、社会、国家安全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项目研究的科学意义,对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的预期贡献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和水平,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可能性等。
三、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详细阐述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内涵。
主要研究内容要围绕关键科学问题,系统、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来详细阐述,重点要突出,避免分散或拼盘现象。
四、总体目标、五年预期目标总体目标和五年预期目标应从对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预期贡献,在理论、方法等方面预期取得的进展、突破及其科学价值,优秀人才培养等方面分别论述。
五年预期目标要求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和人才培养计划。
五、总体研究方案结合主要研究内容阐述学术思路、技术途径及其创新性,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的特色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行性分析等。
六、课题设置围绕项目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重点和预期目标合理设置课题。
说明课题设置的思路、各课题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与项目预期目标的关系;详细、具体叙述各课题的名称、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学术骨干和经费比例等。
七、科学数据汇交计划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性观测数据、实验数据、考察数据、统计数据等科学数据,提出汇交计划。
若没有,则填写“无”。
八、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1.项目承担单位在所申报项目相关研究方面的工作基础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2.项目实施所具备的工作条件,包括实验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学工程等重要研究基地在项目中所起的作用等。
3.项目申报单位近五年承担的与所申报项目直接相关的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的完成情况,与所申报项目的关联和衔接。
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科技重大专项培育项目申请书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高与产业化
(1)重要方向: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4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
(1)重要方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19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
(1)重要方向:增生造山成矿动力学系统、深部资源评价技术与建模、深部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紧缺矿产、战略性资源旳评价勘查示范、深部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与深层油气成藏评价等技术性与勘查示范为主旳研究与研制;(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0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
8
云计算和大数据
(1)重要方向:关键关键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9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1)重要方向: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旳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关键工艺与装备、创新应用与示范;(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1)重要方向: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措施、规划设计措施与模式、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高性能生态构造体系、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1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
(1)重要方向: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5.31•【文号】国科发基〔2017〕162号•【施行日期】2017.05.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科学技术部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现将该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7年5月31日“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积极谋求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对源头创新的巨大需求将集中释放,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发挥战略引擎作用。
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大力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通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和知识创新工程、985工程、211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工作实践与思考

如何应对评审意见与建议
认真听取
对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听取,理解其核心观点。
分析问题
对评审意见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改进方案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有效沟通
与评审专家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其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 并表明已对问题进行改进。
与评审专家沟通的技巧与策略
01
综述撰写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撰写综述报告,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热点和争议点进行梳理和评价。
制定项目方案与计划
项目方案
根据研究方向和主题,制定详细的项目方 案,包括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时间表、任务 分配和资源利用等,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同时要考虑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 提出需要支持的研发方 向和目标。
向社会公开征集研发方 案,组织专家评审,筛 选出优秀方案。
根据评审结果和国家战 略需求,确定需要重点 支持的研发项目。
由国家科研管理部门与 项目承担单位签订任务 书,明确项目目标、任 务、进度等具体内容。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任务 书要求,组织科研力量 实施项目。
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技巧与注意事项
突出重点
在撰写项目申请书时,应突出研究背景、研究目 标和预期成果等重点部分,使评审专家能够快速 了解项目的主要内容。
简明扼要
文字要简明扼要,避免长篇大论,突出重点信息 ,让评审专家能够快速抓住要点。
详实准确
内容要详实、准确,避免使用模糊词汇,确保数 据和信息的真实性。
03
立项申请材料的准备
项目申请书的内容与结构
• 封面:包括项目名称、申请人信息、申报单位信息等。 • 目录:列出项目申请书的各部分内容及页码。 • 研究背景:描述项目的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研究目标:明确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 • 研究方案:详细描述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设计等。 • 技术创新点:阐述项目的创新点、技术优势和特色。 • 预期成果及影响:对项目预期成果进行量化评估,预测其对行业或社会的影响。 • 研究计划及时间表:列出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包括各阶段的目标和时间节点。 • 团队介绍:介绍项目团队的成员组成、专业背景和研究经验等。 • 附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数据和参考文献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

清华大学
张希良
1117
5
变及其驱动机制
物理研究所
肖举乐
6
2017YFA0603500
东亚地区云对地球辐射收支和 降水变化的影响研究
国家气候中心
张华
7
2017YFA0603600
全球变化驱动下陆表自然和人 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区域表现
北京师范大学
王开存
8
2017YFA0603700
全球气候-陆面-水文过程及极 端水文事件风险与中国适应研
清华大学
9
2017YFA0603800
究全球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 的响应及其情景预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罗勇 江志红
10
2017YFA0603900
地球系统模式新型高分辨率网 格系统研制与应用
清华大学
徐世明
11
2017YFA0604000
高分辨率全球气候模式大气物 理过程参数化研发和应用
清华大学
张广俊
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
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资源研究所
于贵瑞
2352
5
20
2017YFA0604900
海岸带和沿海地区全球变化综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
合风险研究
究所
蔡榕硕
2414
5
21
2017YFA0605000
全球变化对区域水土资源与环 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夏星辉
245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 负责人
1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附件6: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一、形势与需求全球变化是指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的变化,以全球变暖为突出标志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全球变化研究是本世纪国际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其关注的科学问题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和外交事务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当前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建立、加强和整合全球和区域的观测体系,提高对未来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影响预测的可靠性,避免和控制具有破坏性的全球环境变化,健全评估机制,鼓励技术、政策和社会响应创新,设计能有效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行为,为未来10年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科学支撑。
我国在过去气候变化、季风、生态系统碳循环、干旱化与冰冻圈等方面已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果,其中在高分辨率气候序列重建、东亚季风机制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等方面形成了优势。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跨学科交叉集成程度不高,数据系统参与国际比较能力不足,地球系统模拟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
通过部署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抓住国际全球变化科学发展的契机,全面开展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在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推动我国全球变化科学发展,为国家应对全球变化、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提供科学支撑。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全球视野,突出中国特色,加强学科交叉和集成研究,完善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研发地球系统模式,显著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水平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的能力。
(二)发展目标在全球变化基本规律、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地球系统模式、地球系统变化趋势预测等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在季风亚洲-北太平洋-印度洋区域地球系统动力学与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建立和完善全球变化科学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平台,建设全球变化科学基础数据集(库);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系统模式;提高对未来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影响预测的可靠性;培育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队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8年度申

所在单位
1
魏皓
天津大学
2
潘德炉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3
刘克修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4
倪允琪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5
张建云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6
韦刚健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7
沈延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
庄平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9
赵宪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14
贺红士
东北师范大学
15
罗勇
清华大学
16
曹务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17
邹建文
南京农业大学
全球变化及应对5组(指南方向5)
序号
专家姓名
所在单位
1
常剑波
武汉大学
2
康建成
上海师范大学
3
王宁练
西北大学
4
臧淑英
哈尔滨师范大学
5
冯长春
北京大学
6
李小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7
端义宏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8
沈学顺
国家气象中心
9
许健民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10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1
高吉喜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12
耿涌
上海交通大学
13
王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14
何维达
北京科技大学
15
吴福忠
四川农业大学
16
雷晓玲
2018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出炉

2018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出炉昨天(5月4日),科技部正式公示了2018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个重点专项的立项清单,公示项目数共有86个,项目总经费超16亿元。
全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中国现有的科研体制中一直存在着科技计划体系的重复、分散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国务院于2014年部署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计划在2016年底前完成改革主体任务,将原有的100多个科技计划整合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大类。
2014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后,原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各部委相关计划整合形成了现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5年底和2016年初,国家分别启动了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试点专项和重点专项评审工作。
86个项目总经费超16亿元本次公示的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清单,包括1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和5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分别集中在“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纳米科技”和“全球变化及应对”领域,共有86个项目入选,总经费超过16亿元。
从获批项目的所在单位来看,86个项目中高校共牵头47个,占比超过50%,其余项目主要由中国科学院等其他科研单位牵头。
从统计结果来看,南京大学是本次拟立项项目最多的高校,共有7个项目入选,总经费约为1.19亿元。
清华大学有6个项目入选,数量位居第二,总经费也达到1.28亿元。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和浙江大学共有4个项目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各有3个入选,其他单位牵头项目在3个以下。
从项目经费来看,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南大学获批总经费较多,超过了5000万。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他重点专项的立项情况预计也将陆续揭晓,青塔将持续关注并第一时间进行推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 2021项目清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2021项目清单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为了深入研究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全球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国家在其重点研发计划中开展了一系列相关项目。
以下是2021年的项目清单。
1. 地球系统模拟与预测该项目旨在发展和完善地球系统模型,回答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如气候变化、海洋环流、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等。
研究团队将在多个领域共同努力,力求提高地球系统模拟和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通过收集和分析全球的气象数据和气候记录,本项目旨在确定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该研究将关注气温、降水、海平面上升等关键指标,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通过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人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该项目将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研究团队将调查物种迁徙、栖息地变化和生态系统适应能力等关键问题,以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关系研究本项目将研究地球系统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特别关注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
研究团队将调查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因素与人类健康问题的关联,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污染物的来源、传输和影响机制,能够为环境保护与健康管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5. 极端气候事件风险评估本项目致力于评估和减轻极端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系统的风险。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气象数据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研究团队将发展出针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风险评估模型,并提出应对策略。
这将有助于政府和社会组织预测和应对干旱、洪涝、暴风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带来的挑战。
6. 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变化该项目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变化的协调。
研究团队将探索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推动低碳经济、清洁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科学技术部关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项目立项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项目立
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
•【公布日期】2011.09.28
•【文号】国科发基[2011]491号
•【施行日期】2011.09.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科学技术部关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项目立项的通
知
(国科发基〔2011〕491号)
天津市、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四川省科技厅(委),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中科院、气象局办公厅(室),总后勤部卫生部,各有关单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已经结束。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部署,加强对纳米研究、量子调控研究、蛋白质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干细胞研究和全球变化研究的支持,经研究,决定批准“代谢相关蛋白质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等70个项目立项(项目清单见附件)。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统一安排,这批项目将于2012年初启动实施。
请有关单位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
项目组织实施的相关工作。
附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立项项目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附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申请书模板(DOC)

申报编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所属专项:指南方向:推荐单位:申报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Ο一年月日填报说明一、填写说明1、项目申报书分为“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研究内容及目标”、“申报单位及参与单位研究基础”、“进度安排”、“项目组织实施、保障措施及及风险分析”、“研究团队”、“经费概算”和“指南所要求的附件”八个部分。
申报书的内容将作为项目评审、以及签订任务书的重要依据,申报书的各项填报内容请实事求是、准确完整、层次清晰。
2、请申报单位认真阅读指南,所申报的项目研究内容须对应指南编号、符合指南的要求。
3、申报单位可根据申请指南、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自行确定所申报项目的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应清晰、准确反映研究内容,项目名称不宜宽泛。
4、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系统提示在线填写申报书,请按照申报书的基本格式撰写申报书。
申报书标题,统一用黑体四号字。
申报书正文部分,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
正文(包括标题)行距为1.5倍。
凡不填写的内容,请用“无”表示。
5、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须注明全称。
6、申报书中的单位名称,请填写全称,并与单位公章一致。
申报书纸质版应与在线填写的电子版版本一致,纸质档需要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如实填写。
填写完成后,请申报单位对所申报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进行审核。
二、申报说明申报单位将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请申报单位审核、确认申报材料后,网上在线提交,并同时将加盖公章一式2份纸质申报材料(含光盘)寄送或提交到指定地点。
所有申报材料要求统一采用胶背方式封装成一册(双面打印),请勿另行添加封页或其他材料。
项目基本信息表申报项目简介第一部分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包括该方面国外的总体研究水平、最新进展和发展预期,国外从事该方面研究的主要机构及其研究方法、成果;相关研究的学术影响、知识产权申请和授予、技术标准制定及产业应用状况,并列出主要的文献,专利、标准名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 2021项目清单 -回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2021项目清单-回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2021项目清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影响,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地球系统变化的挑战,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最新发布了2021年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项目清单。
本文将以该项目清单为主题,一步一步回答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什么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中国政府推出的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主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重要战略布局。
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地球系统和全球变化的规律,加强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认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对策。
一、项目清单涉及哪些重点研发任务?根据项目清单,2021年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的重点研发任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地球系统观测与监测:通过开展多源数据融合及传感器技术研发,实现地球系统的全面观测与监测,为科学家和政府决策提供合适的数据支持。
2. 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等重要领域的影响机制,分析其适应策略和对策。
3. 碳循环与生物部分:探索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碳循环过程和关键机制。
4. 环境污染应对与治理:深入研究环境污染的形成机制,提出有效的污染治理策略,并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实施环境保护和修复。
5.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球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二、项目清单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是什么?项目清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首先,通过开展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地球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推动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其次,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水资源、粮食安全等的影响,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合理的应对策略,减少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带来的损失。
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引

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引全球变化,这四个字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高大上?但其实啊,它跟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申报的那些事儿。
我先跟您说个我亲身经历的事儿。
前几年,我去海边度假,那原本湛蓝清澈的海水,居然漂着不少垃圾。
沙滩上也不是以往那种细腻干净的样子,能看到一些油污的痕迹。
我就想啊,这环境咋变成这样了?这其实就是全球变化带来的影响之一。
全球变化可不仅仅是环境变差这么简单,它包括了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改变、资源短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咱们搞这个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申报,就是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些大难题。
首先咱得清楚,申报这个项目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
您得有个清晰明确的目标。
比如说,您是打算研究怎么减少碳排放,还是想琢磨如何保护濒危的物种?这目标就像是您前进路上的灯塔,得先找准了。
还有啊,您得有扎实的研究基础。
不能光凭一腔热情,得有真本事。
比如说您之前在相关领域做过一些小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或者您的团队里有这方面的专家,这都能给您加分不少。
另外,申报材料也得好好准备。
别写得乱七八糟,让人看了一头雾水。
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比如说您在介绍研究方案的时候,得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为什么要这么做,预期能达到什么效果。
我再给您举个例子,有个团队申报的时候,他们的研究方案特别具体,连实验设备怎么用,数据怎么采集分析都写得明明白白。
结果评委一看,嘿,这团队靠谱,准备得这么充分,自然就容易通过了。
资金预算也是个重要环节。
您可别狮子大开口,要太多钱。
但也别抠抠搜搜,钱不够啥也干不了。
得合理估算,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
还有团队合作也很关键。
您想想,要是团队里的人各干各的,没有默契,那能行吗?得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说到这,您可能会觉得,哎呀,这也太难了吧。
其实啊,只要您用心准备,按照要求一步步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就像我那次在海边,虽然看到了环境变差的情况心里挺难受,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的决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doc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doc项目编号:密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名称:所属专项:指南方向:推荐单位: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执行期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20 年月日填写说明一、任务书甲方即专业机构(项目管理方),乙方即项目牵头承担单位(项目承担方)。
二、任务书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按照系统提示在线填写。
三、任务书中的单位名称,请按规范全称填写,并与单位公章一致。
四、任务书要求提供乙方与所有参加单位的合作协议,需对原件进行扫描后在线提交。
五、任务书中文字须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
六、凡不填写内容的栏目,请用“无”表示。
七、乙方完成任务书的在线填写,提交甲方审核确认后,用A4纸在线打印、装订、签章。
一式六份报专业机构签章,其中专业机构留存三份,项目推荐单位、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各一份。
八、涉密项目请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下载任务书的电子版模板,按保密要求离线填写、报送。
九、《项目申报书》是本任务书填报的重要依据,任务书填报不得降低考核指标,不得自行对主要研究内容作大的调整。
《项目申报书》和本任务书将共同作为项目过程管理、验收和监督评估的重要依据。
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所属专项指南方向密级□公开□秘密□机密单位总数课题数项目类型□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研究□其他□青年项目经费预算总预算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万元,地方财政资金万元,单位自筹资金万元,其他渠道获得资金万元项目周期节点起始时间年月结束时间年月实施周期共个月预计中期时间点年月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单位所在地组织机构代码通信地址邮政编码银行账号法定代表人姓名单位开户名称汇入地点省市开户银行(全称)银行机构代码推荐单位单位名称推荐单位性质□部门□地方□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他项目负责人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证件类型证件号码所在单位最高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其他职务电子邮箱移动电话项目姓名电子邮箱联系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证件类型证件号码项目财务负责人姓名电子邮箱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课题分解序号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负责人总经费(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万元)其他参与单位序号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项目参加人数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 2021项目清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 2021项目清单
一、地球系统模型研发
针对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机制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高精度、高效率地球系统模型,提高模型对人类活动、城市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的模拟能力。
二、气候变化监测与预测
建立全球和区域高分辨率气候系统监测体系,研发地球系统模式和气候预测新技术,提升气候变化短期预测至季节甚至年际尺度。
三、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
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其与人类福祉的相互关系,提出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技术方法和政策建议。
四、全球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全球环境治理的新模式和新机制,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策略,提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和建议。
五、全球变化适应技术与示范
研发全球变化适应关键技术,开展全球变化适应示范工程,提高国家和区域应对全球变化的能力。
六、空间对地观测与地球系统模拟
发展高精度、宽覆盖、高效率的空间对地观测和地球系统模拟新技术,提升地球系统多圈层监测和模拟能力。
七、地球系统数据共享与信息化
建立地球系统数据共享标准,推动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地球科学研究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八、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与管理
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提出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九、全球环境政策与国际合作
研究全球环境政策与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十、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研究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出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化方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

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解读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引言近年来,中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致力于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全球变化是指由自然和人文因素引起的、地表环境及地球系统功能全球尺度的变化。
全球变化已经并将持续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
妥善应对全球变化,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撑。
为大幅度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领域观测、分析、模拟能力,取得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重大成果,为国家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及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科学支撑,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气象局、海洋局、环保部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在全球变化领域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一批原创性的成果,增强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为维护国家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重点关注以下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全球变化关键过程、机制和趋势的精确刻画和模拟,全球变化影响、风险、减缓和适应、数据产品及大数据集成分析技术体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系统模式研制,国家、区域应对全球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专项实施方案部署5方面的研究任务:1.全球变化综合观测、数据同化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2.全球变化事实、关键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研究;3.地球系统模式研发、预测和预估;4.全球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5.减缓和适应全球变化与可持续转型研究。
2016年,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围绕以上5方面主要任务,共立项支持了29个研究项目。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三五”期间有关部署,2017年,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将围绕全球变化关键过程、机制和趋势;全球变化影响、风险、减缓和适应、数据产品及大数据集成分析;地球系统模式研制;国家、区域应对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途径等方面继续部署项目,拟优先支持25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拟支持1—2个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年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项目中央财政经费项目实施周期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牵头单位
负责人(万元)( 年) 全球气候数据集生成及气候变化关键
北京师范大学梁顺林
过程和要素监测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高分辨率全球碳
南京大学居为民
同化系统研究
全球变化大数据的科学认知与云共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
吴炳方
平台字地球研究所
气候多尺度变化与年代际重大事件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
马柱国
归因及预估研究所
过去气候变化定量重建方法和我国区
南京大学鹿化煜
域气候重建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关键区海气相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
作用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的影响研陈文
研究所
究
1 / 4
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的变化及成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
研究
中国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碳氮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
韩士杰
合循环与碳源汇效应研究生态研究所
大型水库对河流河口系统生物地球化
中国海洋大学王厚杰* 学过程和物质输运的影响机制
中国西南河流拦截对流域碳氮循环和
天津大学肖化云* 输送的影响及其效应评估研究
海洋储碳机制及区域碳氮硫循环耦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 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尺度调控
厦门大学黄邦钦* 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中国东部陆架海域生源活性气体的生
中国海洋大学杨桂朋
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气候效应
近海生态系统碳汇过程、调控机制及
厦门大学张瑶
增汇模式
陆地水循环演变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严登华
2 / 4
作用研究究院
跨境水资源科学调控与利益共享研究云南大学何大明云水资源评估研究与利用示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毓荃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辨识与机理研
中国海洋大学林霄沛究
亚洲风尘循环的过程、机制和环境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
刘晓东应研究所
黑碳的农业与生活源排放对东亚气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
候、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气候健康效丁德平
办公室
益评估
基于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的无缝隙
国家气候中心吴统文气候预测系统研制与评估
大规模多模式多过程地球系统模式耦无锡恒鼎超级计算中
杨广文合平台研发心有限公司
中高纬度湿地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
宋长春研究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形成机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
3 / 4
制及评估研究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代价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
邓祥征与资源研究所
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综合评估模式研究北京理工大学魏一鸣*
地球系统模式与综合评估模型的双向
中山大学董文杰* 耦合及应用
中国实现年碳排放峰值目标的优化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
刘卫东* 径研究与资源研究所
面向化工与医药领域的低碳与绿色途
华南理工大学江焕峰* 径
注:带 * 项目实施年后,需评估择优。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