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1课中国古代农业(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 铁农具、牛耕
(农用动力革命,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汉代逐渐普及)
耦犁、犁壁 耧车
代田法
漕渠、白渠、 一年一熟 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隋唐 曲辕犁(犁评)
(完善)
翻车 筒车
宋朝
一年两熟、
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明清
到江浙地区
风力水车

直 辕



化Baidu Nhomakorabea



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 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 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 的基本定型 。
包括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归谁?)、②人 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地位)如何、③产品分配关系;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 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包括国家政府机器、 法律与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军队、 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 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春秋战国)
生产工具:石器
青铜器
铁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春秋战国)
农业动力:人力
畜力
(春秋战国)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内部分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 (4)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 (5)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6)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个体经营 (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封闭性)
④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脆弱性) ⑤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落后性)
5 、评价
⑴积极方面: 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消极方面: 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 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6、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
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探究二: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小农经济发展
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④政府的重农政策 ⑤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 于经济基础。
【课农程业标准】 手工业
商业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概况
耕作方法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石刀、石斧、
耒耜
刀耕火种
商、周
石器锄耕
少量青铜农具, 木、石器为主
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
1、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
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铁力牛耕的出现 及推广;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 、特征
• 基本概念:
• 生产力:即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①生产工具、 ②劳动者、③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的 扩展程度也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是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 生产关系: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 社会关系。
郑 六辅渠
渠 国 白渠
漕渠
龙首渠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
引关取中地,下或水关自中流平灌原溉,。指据中统国计陕,西吐秦鲁岭番北盆麓地渭有河坎冲儿积井平1原23,7条平,均实海 拔际约使5用008米5,3条又,称总关长中度盆超地过,5其00北0公部里为,陕总北出黄水土量高每原秒,约向1南0立则方是米陕。 南坎山儿地井、由秦坚巴井山、脉地,下为暗陕渠西、的地工面、明农渠业、发涝达坝,四人个口部密分集组地成区。,竖富井庶 之最地深,的号在称9"0八米百以里上秦,川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 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
排水、沤肥 除草、治虫
农作物 南稻北粟
粟、稻、黍、 稷、麦(五谷) 桑、麻等
(2)影响 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3)特点 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二、精耕细作的传汉统以农后业,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 请仔细阅读课本,完统成农下业面表的格主。要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牵引 动力等方面概括)如何认识古代农耕工具的改进?
1、改进: 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
铜、铁等金属农具;
⑵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2、认识: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不利因素:
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②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③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 ⑤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
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
耕作技术:刀耕火种
战国都江堰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 前三世纪,是中 国战国时期秦国 蜀郡太守李冰及 其子率众修建的 一座大型水利工 程,是全世界至 今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 程。2200多年来, 至今仍发挥巨大 效益,
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井渠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