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室内饲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室内饲养方法
通过人工方法将湖北钉螺制备成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确定钉螺感染的最佳条件,建立钉螺人工感染传代的室内株,为研究其感染活性、遗传变异和疫苗等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尼龙绢筛集卵法收集日本血吸虫成熟虫卵,常规法孵化毛蚴。将钉螺与毛蚴按不同比例进行感染,感染方式分为个体感染和集体感染。个体感染随机分6组(Ⅰ~Ⅵ组),每组200只钉螺,每只钉螺置单孔内分别感染,钉螺感染毛蚴比例分别为1:0,1:5,1:10,1:15,1:20,1:25;集体感染随机分6组(Ⅶ~Ⅻ组),每组200只钉螺,按组别集中感染,Ⅶ~Ⅻ组钉螺感染毛蚴比例分别同Ⅰ~Ⅵ组。然后对每组钉螺的感染数、死亡数及尾蚴逸出量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感染方法和比例。以第1代人工感染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实验动物,获取成熟虫卵并孵化毛蚴,然后采用个体感染方式,以1:15的比例继续感染钉螺,获得第2代人工感染性钉螺。比较第1代与第2代人工感染性钉螺的感染数、死亡数及尾蚴逸出数。通过动物感染实验,比较人工第1代、第2代感染性钉螺与自然感染性钉螺日本血吸虫成虫发育率、每克粪卵数(fecaleggspergram,FEPG)及每克肝卵数(livereggspergram,LEPG)。结果:个体感染Ⅰ~Ⅵ组的钉螺感染数分别为0±0,22.7±4.2,31.7±4.5,53.0±5.3,39.3±5.9,32.7±4.7;钉螺死亡数分别为21.7±3.1,25.0±3.6,31.3±4.9,44.7±6.5,78.3±9.5,89.7±13.6;钉螺平均逸蚴量为0±0,308.0±96.6,428.1±146.2,527.0±171.1,571.4±148.9,602.9±356.3。集体感染Ⅶ~Ⅻ组,钉螺感染数分别为0±0,12.3±2.5,18.7±4.7,28.3±4.2,33.3±4.7,29.3±5.5;钉螺死亡数分别为22.7±3.8,23.7±4.5,28.3±5.5,47.0±9.5,75.7±8.5,86.3±12.2;钉螺平均逸蚴量为0±0,244.5±57.3,292.3±74.8,347.1±100.8,477.2±142.1,447.3±161.4。用人工制备的第1代感染性钉螺对血吸虫进行人工传代研究,成功获得了人工第2代感染性钉螺,感染率为24.65%,钉螺死亡率为24.50%;与人工第1代钉螺26.65%的感染率及22.35%的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尾蚴感染动物试验中,人工第1代、第2代感染性钉螺与自然感染性钉螺的成虫发育率分别为68.50%,73.50%,71.0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感染性钉螺和人工第1代、第2代感染性钉螺的FEPG分别为1503±269,1683±233,1541±117;LEPG分别为6641±1819,6272±1419,7263±164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可以获得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个体感染方式优于集体感染方式,感染时钉螺与毛蚴的最佳比例为1:15。人工感染性钉螺经传代后,第1代与第2代钉螺在感染数、死亡数及尾蚴逸出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比较人工第1代、第2代感染性钉螺与自然感染性钉螺的成虫发育率、FEPG及LEPG,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证明人工传代的血吸虫尾蚴(室内株)能达到自然野生株尾蚴的感染效果。
目的:探求适宜的钉螺饲养方法及日本血吸虫尾蚴释放的最佳条件,为血吸虫病防治科研课题的开展提供可行的实验方法。方法:将200只钉螺分为A、B、C、D四组,采用不同的光照、容器、饲料等条件饲养,比较观察不同条件下钉螺存活时间与释放尾蚴的次数及钉螺死亡率;设置15组不同的条件,观察释放尾蚴的时间与尾蚴数量。结果:用混合饲料饲养、光照射、活动空间大的C组,钉螺存活时间为45 d,释放尾蚴4次;用砚台饲养、无光照射B、A组及用奶粉饲料、光照射D组,钉螺存活时间分别为10 d、15 d、29 d;释放尾蚴次依次为1、2、3次;用自来水、塑料网罩组5 h无尾蚴释放;用脱氯水或凉开水、晴天、温度29~30 ℃组,30~180 min每组平均释放尾蚴1 783条;同样条件下,温度25~26 ℃组,60~180 min每组平均释放尾蚴1 733条;阴雨天组,90~180 min每组平均释放尾蚴716条。结论:温度为24~ 28 ℃,白日持续日光灯照射,去氯水保湿,活动空间较宽的环境中,用泥土混合饲料饲养钉螺,活动状态较好,生存时间相对较长,可多次释放尾蚴;在26~30 ℃温度, 晴天, 用脱氯水或凉开水,加钢丝网罩,尾蚴释放快、数量多。
【关键词】饲养;钉螺;日本血吸虫尾蚴;观察
基金项目:湖北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6AA402C51)。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所释放的尾蚴可感染动物引起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杀灭钉螺,预防尾蚴感染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研究课题。而血吸虫病防治科研课题的开展,时常需要饲养钉螺与释放尾蚴,为探求适宜的钉螺饲养方法及尾蚴释放的最佳条件,特进行本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钉螺
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提供阳性钉螺,试验当日释放日本血吸虫尾蚴。
1.2 钉螺饲料
1.2.1 混合饲料
将干燥的泥土和兔饲料(玉米35%、尾粉35%、豆粕30%、鱼粉8%、含钙磷的矿粉1.5%、食盐0. 5%)分别碾碎, 按1:2的比例混匀,并用铁丝筛筛出细粉末,烤干备用。兔饲料由长江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1.2.2 奶粉饲料
奶粉:三鹿牌,高铁高锌奶粉,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临用时将烤干碾碎的细粉末泥土与奶粉按1:2的比例混匀。
1.3 砚台直径10.40 cm 。
1.4 搪瓷盘23 cm×17 cm 。
1.5 铁丝筛180目,孔径0.087毫米,浙江省上虞市五四沙筛厂生产。
1.6 玻璃烧杯小烧杯(
2.5 cm×3 cm),中烧杯(5.5 cm×6 cm)。
1.7 网罩钢丝网罩,塑料网罩。
2 方法
2.1 钉螺饲养方法
将阳性钉螺分为A、B、C、D四组,采用不同的光照、饲料、活动空间条件饲养,A组:用砚台饲养,将草纸铺于砚台内, 上层加混合饲料,放入阳性钉螺50只,用脱氯水保湿, 加盖(留有0.3 cm间隙),无灯光照射, 温度24~28 ℃,每日拣出死亡钉螺,每3~4日换一次草纸。B组:用奶粉饲料饲养,方法同A组。C组:用搪瓷盘饲养,搪瓷盘内层垫海绵,上层铺草纸,加混合饲料,放入阳性钉螺50只,外加洗净的绿纱网罩,用脱氯水保湿, 温度24~28 ℃,白天用日光灯持续照射,晚上熄灯, 每3~4日换一次草纸,每日拣出死亡钉螺。D组:用奶粉饲料饲养,方法同C组。
2.2 尾蚴释放方法